顶点小说网 > 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 > 11.吐鲁番
11.吐鲁番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最新章节!
吐鲁番葡萄
简介
吐鲁番是我国新疆省的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刻美丽的明珠。吐鲁番市位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市区距乌鲁木齐市184公里。市域南北长约262公里,东西狭窄不规则,最宽处约90公里。美丽的天山下的吐鲁番,风光美丽,市郊有火焰山,千佛洞,苏公塔,葡萄沟,交河故城坎儿井,阿斯塔那古墓等美丽的景观和古迹,市内有博物馆,博物馆里面还有新疆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巨蜥化石呢。市内还有高昌公园,在建的水上乐园和民俗度假区,可谓是民俗古城。
火洲,是吐鲁番的别称,因气候炎热而得名。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使交河郡…》中写道:“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九月尚淌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诗人把交河的气候特征归之为炎热、风沙、干旱三大特征。
在另一首《经火山》诗作中描绘说:“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虞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流汗,孰知造化功。”吐鲁番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虽然年平均温度只有14.5℃,然而超过35℃的日数却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热天气也有38日之多。多年测得的绝对最高气温为49.6℃(1975年7月13日),而地表温度能达到83.3℃,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火洲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夏季占一半,而托克逊年降水量只有5.9毫米,终年不雨或雨未觉雨亦不足为奇,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干极”。形成这种“热极”与“干极”效应不是偶然的,是与之相处的奇妙地域密不可分。
吐鲁番为维吾尔语的“最低地”。此处地当欧亚大陆腹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为大面积的干旱区,夹处在东天山博格达山脉与库鲁克塔克山脉之间,形成著名的吐鲁番-哈密陷落盆地。又因气候极度干旱,流水搬运物质能力很弱,盆地中水力堆积作用甚微,而火焰山又绵亘在盆地中北部,其阻拦效应使天山流水侵蚀与风化物质,难以进入盆地中心,其陷落后得不到物源补充,盆地自然愈来愈低洼。吐鲁番盆地面积有5万多平方公里,东西长275公里,南北宽75公里左右,其中海平面以下的陆地有4050平方公里,海平面以下l00米的陆地有2085平方公里,为世界内陆最低的盆地之一。
吐鲁番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团无力进入,西来的大西洋水汽又被天山阻隔。其地势过低,山地与盆地在短距离内比高超过5600米,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的焚风效应,就使其干燥炎热。由于山地裸露,草木无覆,戈壁沙漠面积大,日照时间长,白天增温迅速,盆地过低,热空气不易散失,形成了北纬42°线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
文化
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和宗教错综交织与相互融合的交汇地,是我国丝路遗址最为丰富的地区。遗存的古城、石窟寺、烽燧、墓葬、岩画等达2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占新疆的近一半,居全国第九位,在新疆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西汉到唐代,即丝绸之路昌盛的一千多年之间的文物,80%以上出自吐鲁番。在吐鲁番遗存下来的文献,就有24种文字,是整个丝路沿线发现文字最多的地方。德国学者克林凯特惊叹道:“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多民族充分交汇和融合,在整个丝绸之路上,我们找不到哪一个地方,在文化面貌上象吐鲁番这样丰富多彩。”
吐鲁番也是维吾尔文化的两大中心之一。作为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九世纪进入西域后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当地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服饰、宗教、礼仪、餐饮和生活习俗、建筑风格各个方面,都独具魅力。这里自古就是歌舞之乡,《高昌乐》是唐代的“十部乐”之一,著名的高昌乐舞曾风靡长安城,受其影响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歌舞艺术,吐鲁番纳兹库木、木卡姆、麦西来甫等都是了解维吾尔文化的重要窗口。
旅游
一、葡萄沟
迷人的葡萄沟,是火洲的“桃花源”。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的火焰山中,这是一条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峡谷。这是为中外宾客开辟的游览场所,依山旁水,安静、幽雅,景物天成,数条葡萄长廊深邃、幽静,有的游客信步葡萄架下,仰首尽情观尝珍珠般的葡萄,有的游人坐在葡萄架下品尝鲜葡萄。
园内有民族风味的食堂,有卖工艺品的蒙古包,还有划船游玩的地方。二是葡萄山庄。这是葡萄沟里设备齐全、级别较高的度假村。这里有高档次床位120个,有供120人就餐的饭厅,还有卡拉ok厅、游泳池等。三是吐鲁番葡萄展览馆。四是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民俗馆。五是中新公司,该公司是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生产葡萄酒和饮料的中外合资厂家。六是葡萄乡的度假村。
人工引来的天山雪水沿着第一人民渠穿沟而下,潺潺流水声给葡萄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两面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葡萄园连成一片,到处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在这绿色的海洋中,点缀着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等各种果树,一幢幢粉墙朗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林荫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荫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别具特色。夏天,沟里风景优美,凉风习习,是火洲避暑的天堂,旅游季节,中外宾客,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风景秀丽的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1994年沟里种植葡萄315.6公顷,生产鲜葡萄8601吨。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还有马**、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其果实呈球形、卵形、椭园形等,有的葡萄晶莹如珍珠,有的鲜艳似玛瑙,而有的绿若翡翠。那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这里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其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无核白鲜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人们视为葡萄中的珍品。
新疆有一首歌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来到吐鲁番,不到葡萄沟品尝葡萄的甜美和清凉,便不能领会吐鲁番火辣辣之外的那份清凉惬意。
二、火焰山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由吐鲁番向东去鄯善的路段中,有百多公里蜿蜓起伏的红色山峰。这是一条东西长约100千米,南北宽7~10千米,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轻褶皱低山。最高峰位于胜金口附近,海拔851米。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山体雄浑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冲刷,山坡上布满道道冲沟。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风化沙层覆盖。盛夏,在灼热阳光照射下,红色山岩热浪滚滚,绛红色烟云蒸腾缭绕,热气流不断上升,红色砂岩熠熠发光,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故名火焰山。这里是我国最炎热的区域,夏季气温高达摄氏四十七度,据说山顶气温可达摄氏八十度。
唐朝边塞大诗人岑参有诗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又诗云:“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明代大诗人陈诚有诗曰:“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
与火焰山荒山秃岭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一条条穿过山体的沟谷,沟底大多清泉淙淙、绿树成荫,形成条条狭长绿洲。其中最著名的河谷当数葡萄沟,此外,还有木头沟、胜金口沟、苏巴什沟、连木沁沟等。
三、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高昌北郊的戈壁荒滩上,距离吐鲁番约40千米,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墓地长约5千米,宽约2千米,清理发掘了近500座古墓葬,年代为西晋到唐代中叶,墓葬按家族分区埋葬,以砾石为界,界限分明。阿斯塔那古墓葬有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昭武九姓等各民族居民,其中以汉人为主,墓葬一般为夫妻合葬,少数有一男二女或三女合葬,此外也有单人葬。
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几乎每一座都有斜坡墓道和土洞墓室,地面堆有砾石,平面呈“甲”字形;墓室一般高2米以上,为平顶或穹窿顶,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没有棺椁,死者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成的衣服,四周或有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等的模型,或有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物,有的墓室后壁还绘有线条流畅的壁画。
阿斯塔那古墓群还出土了上万件珍贵文物,有干尸、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器、木器、金器、石器、古币及丝、棉毛织物等,被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
四、也米里古城遗址
也米里古城遗址。位于额敏县也木勒牧场格生村北距额敏县约7公里,距今700多年。据《元史》记载:“太祖东归,定田子分地”记的是成吉思汗西征(公元1219—1244)后,把所征服的地方分封给他的四个儿子,其中“也米里保宾宾地封三子窝阔台”,历史上称作窝阔台汗国,首府设在额敏,统治
范围包括今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蒙古西部。窝阔台曾率部在也米里河(额敏河)南岸兴土木,筑高墙,建成一座四方形都城,取名“也米里城”,也称“都鲁布津城”,随着窝阔台统治地位的巩固,也米里城也日趋繁荣,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死,窝阔台继蒙古大汗位后,仍致力于成吉思汗未完成的对外征服大业,为适应连年征战的需要,他下令在各地设立驿站,开通道路,修建仓库,储备粮食。由于政治上的暂时统一,交通畅达,促进了商业的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也米里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公元1306年窝阔台大汉的孙子海都与忽必烈夺帝位失败后,其领地并入察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哈台的封地),而窝阔台汗国首府—也米里城则毁于这一次权利之争的站斗中,留下一处古城遗址作为这一历史的见证。
也米里古城遗址长2000米,宽1800米,面积约3600000平方米,遗址高出平地5—6米,额敏河在也米里古城遗址西北侧不远处流淌,地势舒展,水源很充足,它的东面是乌日喀夏尔山。
五、柏孜克里克石窟寺
柏孜克里克石窟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北约40余公里的火焰山主峰山腰、木头沟沟谷西岸的陡崖上,东南距著名的高昌故城约10公里,南距胜金口石窟寺4.8公里,东距鄯善县城约60公里,属吐鲁番文物局管辖,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寺散布于火焰山木头沟沟谷西岸、南北方向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全长(南北)166米。洞窟分三层修建,现存窟室83个,总面积约3000㎡,主要有礼拜窟(即支提窟)、僧房窟和影窟3种形式。其中有壁画的洞窟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约合1200㎡。洞窟主要是回鹘时期的遗存,其中11世纪的壁画是石窟群艺术中的精华。
洞窟遗存
洞窟的建筑形制主要分中心柱式、长方形券顶式、方形穹庐顶中堂带回廊式三类,其它类型均由这三种派生、演变而来。大型洞窟主要开凿于麴氏高昌和回鹘高昌强盛时期。
洞窟开凿工艺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在崖壁内直接凿出,这种窟室多属早期的开凿行为,窟形较小,中心柱式为多;第二,在崖壁内凿洞后加土坯券砌,这是随着开凿时间的积累所呈现的加固工艺,有的是整洞券砌,有的利用生土壁仅在顶部用土坯券砌,为开凿大型洞窟奠定了建筑工艺基础;第三,完全是用土坯在崖壁前券砌,这是唐西州以后出现的工艺,流行于回鹘高昌时期。另外,从石窟寺出土的木构建筑特有的斗拱构件分析,中原地区的木构建筑技术曾与吐鲁番地区传统的土建工艺完美的融合并普遍使用。
美食
葡萄
新疆的瓜果赫赫有名,吐鲁番的葡萄更是享誉大江南北。由于优越的光热条件和干燥少雨的气候,吐鲁番的葡萄含糖量特别高,极受欢迎,而且吐鲁番的葡萄品种多达数百种,爱吃水果的朋友们,完全可以把葡萄等水果作为主食,一路走一路吃,这种“水果宴”是吐鲁番独具的特色。此外,由于吐鲁番的葡萄产量高,所以以葡萄加工成的其它食品也就特别多,例如,各种各样的葡萄干、葡萄酒、木赛来斯、葡萄水等等,无一不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拌面
拌面俗称拉条子,一种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的小麦面制品+佐餐的拌面菜(味道好极了)。拉条子用上好面粉和面,拉制而成,呈圆条状,由此而得名。在风味小吃中,拉条子是极受各族群众喜爱的一种。它柔韧细长,圆润滑爽,吃起来别具风味。
曲曲
曲曲是深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它跟汉族人民所说的馄饨相仿,在制法和用料上却有它的独特之处。
先用上白面粉和面,擀成薄片,切成四平方厘米的方片。再把肥羊肉剁成肉泥,用肉泥、洋葱末加盐、胡椒粉、孜然粉和少许肉汤和成馅。切羊尾油成小方丁(哨子)。用面皮逐个包馅,先成饺子状,把两头从底部弯曲捏合。在肉汤煮开时,放入包好的曲曲。煮熟时,把切好的羊尾油丁倒入煮开,放香菜即可舀出盛碗。曲曲皮薄馅嫩,配用羊肉原汁原汤,且汤清味鲜,风味别具。
帕尔木丁
原料:面粉、肥羊肉丁等
制法:把肥羊肉丁、少许炼羊油、洋葱、鸡蛋、盐、孜然粉、胡椒粉等拌好做成馅,再把面粉加鸡蛋和油做成皮,然后放馅包成马鞍形。将包好的帕尔木丁放入囊坑烤制,大约20分钟后,帕尔木丁就烤好了。
特点:帕尔木丁色泽金黄悦目、皮酥肉嫩油多,吃时包子皮犹如溶化在嫩肉油香中一般。
吃法:可单独食用,亦可与抓饭一起食用,被称为抓饭包子,是维吾尔族人的上等饭食。
木赛来斯
原料:鲜葡萄
制法:用去叶留刺的骆驼刺敲打洗净的鲜葡萄,使葡萄的皮和核留在案板上,汁流入盆中,经过滤后倒入锅中熬。熬好后,倒入缸中加盖密封,并置于向阳的地方发酵,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0天。由于地区的不同,在木赛来斯汁中加入的东西也就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放玉米粒、茶叶和药材,还有的地方放去头去爪、去毛和五脏的雏鸽及烤熟的、去过脂肪的羊羔大腿肉,而有些有钱的人家还会放些金子的粉沫。
特点:木赛来斯虽含有微量的酒精,但却不是葡萄酒,它呈淡咖啡色、味道酸甜、气味芳香、营养丰富,是备受维吾尔群众喜欢的一种饮料。
吐鲁番葡萄
简介
吐鲁番是我国新疆省的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刻美丽的明珠。吐鲁番市位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市区距乌鲁木齐市184公里。市域南北长约262公里,东西狭窄不规则,最宽处约90公里。美丽的天山下的吐鲁番,风光美丽,市郊有火焰山,千佛洞,苏公塔,葡萄沟,交河故城坎儿井,阿斯塔那古墓等美丽的景观和古迹,市内有博物馆,博物馆里面还有新疆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巨蜥化石呢。市内还有高昌公园,在建的水上乐园和民俗度假区,可谓是民俗古城。
火洲,是吐鲁番的别称,因气候炎热而得名。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使交河郡…》中写道:“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九月尚淌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诗人把交河的气候特征归之为炎热、风沙、干旱三大特征。
在另一首《经火山》诗作中描绘说:“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虞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流汗,孰知造化功。”吐鲁番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虽然年平均温度只有14.5℃,然而超过35℃的日数却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热天气也有38日之多。多年测得的绝对最高气温为49.6℃(1975年7月13日),而地表温度能达到83.3℃,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火洲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毫米,夏季占一半,而托克逊年降水量只有5.9毫米,终年不雨或雨未觉雨亦不足为奇,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干极”。形成这种“热极”与“干极”效应不是偶然的,是与之相处的奇妙地域密不可分。
吐鲁番为维吾尔语的“最低地”。此处地当欧亚大陆腹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为大面积的干旱区,夹处在东天山博格达山脉与库鲁克塔克山脉之间,形成著名的吐鲁番-哈密陷落盆地。又因气候极度干旱,流水搬运物质能力很弱,盆地中水力堆积作用甚微,而火焰山又绵亘在盆地中北部,其阻拦效应使天山流水侵蚀与风化物质,难以进入盆地中心,其陷落后得不到物源补充,盆地自然愈来愈低洼。吐鲁番盆地面积有5万多平方公里,东西长275公里,南北宽75公里左右,其中海平面以下的陆地有4050平方公里,海平面以下l00米的陆地有2085平方公里,为世界内陆最低的盆地之一。
吐鲁番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团无力进入,西来的大西洋水汽又被天山阻隔。其地势过低,山地与盆地在短距离内比高超过5600米,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的焚风效应,就使其干燥炎热。由于山地裸露,草木无覆,戈壁沙漠面积大,日照时间长,白天增温迅速,盆地过低,热空气不易散失,形成了北纬42°线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
文化
吐鲁番是东西方文化和宗教错综交织与相互融合的交汇地,是我国丝路遗址最为丰富的地区。遗存的古城、石窟寺、烽燧、墓葬、岩画等达2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占新疆的近一半,居全国第九位,在新疆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西汉到唐代,即丝绸之路昌盛的一千多年之间的文物,80%以上出自吐鲁番。在吐鲁番遗存下来的文献,就有24种文字,是整个丝路沿线发现文字最多的地方。德国学者克林凯特惊叹道:“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多民族充分交汇和融合,在整个丝绸之路上,我们找不到哪一个地方,在文化面貌上象吐鲁番这样丰富多彩。”
吐鲁番也是维吾尔文化的两大中心之一。作为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九世纪进入西域后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当地维吾尔族的音乐、舞蹈、服饰、宗教、礼仪、餐饮和生活习俗、建筑风格各个方面,都独具魅力。这里自古就是歌舞之乡,《高昌乐》是唐代的“十部乐”之一,著名的高昌乐舞曾风靡长安城,受其影响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歌舞艺术,吐鲁番纳兹库木、木卡姆、麦西来甫等都是了解维吾尔文化的重要窗口。
旅游
一、葡萄沟
迷人的葡萄沟,是火洲的“桃花源”。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的火焰山中,这是一条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峡谷。这是为中外宾客开辟的游览场所,依山旁水,安静、幽雅,景物天成,数条葡萄长廊深邃、幽静,有的游客信步葡萄架下,仰首尽情观尝珍珠般的葡萄,有的游人坐在葡萄架下品尝鲜葡萄。
园内有民族风味的食堂,有卖工艺品的蒙古包,还有划船游玩的地方。二是葡萄山庄。这是葡萄沟里设备齐全、级别较高的度假村。这里有高档次床位120个,有供120人就餐的饭厅,还有卡拉ok厅、游泳池等。三是吐鲁番葡萄展览馆。四是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民俗馆。五是中新公司,该公司是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生产葡萄酒和饮料的中外合资厂家。六是葡萄乡的度假村。
人工引来的天山雪水沿着第一人民渠穿沟而下,潺潺流水声给葡萄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两面山坡上,梯田层层叠叠,葡萄园连成一片,到处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在这绿色的海洋中,点缀着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等各种果树,一幢幢粉墙朗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林荫之中,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荫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别具特色。夏天,沟里风景优美,凉风习习,是火洲避暑的天堂,旅游季节,中外宾客,川流不息,络绎不绝。
风景秀丽的葡萄沟,以盛产优质葡萄而闻名中外。1994年沟里种植葡萄315.6公顷,生产鲜葡萄8601吨。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还有马**、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其果实呈球形、卵形、椭园形等,有的葡萄晶莹如珍珠,有的鲜艳似玛瑙,而有的绿若翡翠。那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这里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其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无核白鲜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人们视为葡萄中的珍品。
新疆有一首歌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来到吐鲁番,不到葡萄沟品尝葡萄的甜美和清凉,便不能领会吐鲁番火辣辣之外的那份清凉惬意。
二、火焰山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由吐鲁番向东去鄯善的路段中,有百多公里蜿蜓起伏的红色山峰。这是一条东西长约100千米,南北宽7~10千米,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轻褶皱低山。最高峰位于胜金口附近,海拔851米。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山体雄浑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冲刷,山坡上布满道道冲沟。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风化沙层覆盖。盛夏,在灼热阳光照射下,红色山岩热浪滚滚,绛红色烟云蒸腾缭绕,热气流不断上升,红色砂岩熠熠发光,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故名火焰山。这里是我国最炎热的区域,夏季气温高达摄氏四十七度,据说山顶气温可达摄氏八十度。
唐朝边塞大诗人岑参有诗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又诗云:“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明代大诗人陈诚有诗曰:“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
与火焰山荒山秃岭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一条条穿过山体的沟谷,沟底大多清泉淙淙、绿树成荫,形成条条狭长绿洲。其中最著名的河谷当数葡萄沟,此外,还有木头沟、胜金口沟、苏巴什沟、连木沁沟等。
三、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高昌北郊的戈壁荒滩上,距离吐鲁番约40千米,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墓地长约5千米,宽约2千米,清理发掘了近500座古墓葬,年代为西晋到唐代中叶,墓葬按家族分区埋葬,以砾石为界,界限分明。阿斯塔那古墓葬有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昭武九姓等各民族居民,其中以汉人为主,墓葬一般为夫妻合葬,少数有一男二女或三女合葬,此外也有单人葬。
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几乎每一座都有斜坡墓道和土洞墓室,地面堆有砾石,平面呈“甲”字形;墓室一般高2米以上,为平顶或穹窿顶,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后部的土炕或简易木床上,没有棺椁,死者头枕鸡鸣枕,面部掩巾,眼上盖瞑目,双手握木,身着棉麻或绢锦织品制成的衣服,四周或有亭台楼阁、车马仪仗、琴棋笔墨等的模型,或有葡萄、瓜果、饺子、面饼等食物,有的墓室后壁还绘有线条流畅的壁画。
阿斯塔那古墓群还出土了上万件珍贵文物,有干尸、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器、木器、金器、石器、古币及丝、棉毛织物等,被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
四、也米里古城遗址
也米里古城遗址。位于额敏县也木勒牧场格生村北距额敏县约7公里,距今700多年。据《元史》记载:“太祖东归,定田子分地”记的是成吉思汗西征(公元1219—1244)后,把所征服的地方分封给他的四个儿子,其中“也米里保宾宾地封三子窝阔台”,历史上称作窝阔台汗国,首府设在额敏,统治
范围包括今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蒙古西部。窝阔台曾率部在也米里河(额敏河)南岸兴土木,筑高墙,建成一座四方形都城,取名“也米里城”,也称“都鲁布津城”,随着窝阔台统治地位的巩固,也米里城也日趋繁荣,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死,窝阔台继蒙古大汗位后,仍致力于成吉思汗未完成的对外征服大业,为适应连年征战的需要,他下令在各地设立驿站,开通道路,修建仓库,储备粮食。由于政治上的暂时统一,交通畅达,促进了商业的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也米里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公元1306年窝阔台大汉的孙子海都与忽必烈夺帝位失败后,其领地并入察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哈台的封地),而窝阔台汗国首府—也米里城则毁于这一次权利之争的站斗中,留下一处古城遗址作为这一历史的见证。
也米里古城遗址长2000米,宽1800米,面积约3600000平方米,遗址高出平地5—6米,额敏河在也米里古城遗址西北侧不远处流淌,地势舒展,水源很充足,它的东面是乌日喀夏尔山。
五、柏孜克里克石窟寺
柏孜克里克石窟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北约40余公里的火焰山主峰山腰、木头沟沟谷西岸的陡崖上,东南距著名的高昌故城约10公里,南距胜金口石窟寺4.8公里,东距鄯善县城约60公里,属吐鲁番文物局管辖,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寺散布于火焰山木头沟沟谷西岸、南北方向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全长(南北)166米。洞窟分三层修建,现存窟室83个,总面积约3000㎡,主要有礼拜窟(即支提窟)、僧房窟和影窟3种形式。其中有壁画的洞窟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约合1200㎡。洞窟主要是回鹘时期的遗存,其中11世纪的壁画是石窟群艺术中的精华。
洞窟遗存
洞窟的建筑形制主要分中心柱式、长方形券顶式、方形穹庐顶中堂带回廊式三类,其它类型均由这三种派生、演变而来。大型洞窟主要开凿于麴氏高昌和回鹘高昌强盛时期。
洞窟开凿工艺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在崖壁内直接凿出,这种窟室多属早期的开凿行为,窟形较小,中心柱式为多;第二,在崖壁内凿洞后加土坯券砌,这是随着开凿时间的积累所呈现的加固工艺,有的是整洞券砌,有的利用生土壁仅在顶部用土坯券砌,为开凿大型洞窟奠定了建筑工艺基础;第三,完全是用土坯在崖壁前券砌,这是唐西州以后出现的工艺,流行于回鹘高昌时期。另外,从石窟寺出土的木构建筑特有的斗拱构件分析,中原地区的木构建筑技术曾与吐鲁番地区传统的土建工艺完美的融合并普遍使用。
美食
葡萄
新疆的瓜果赫赫有名,吐鲁番的葡萄更是享誉大江南北。由于优越的光热条件和干燥少雨的气候,吐鲁番的葡萄含糖量特别高,极受欢迎,而且吐鲁番的葡萄品种多达数百种,爱吃水果的朋友们,完全可以把葡萄等水果作为主食,一路走一路吃,这种“水果宴”是吐鲁番独具的特色。此外,由于吐鲁番的葡萄产量高,所以以葡萄加工成的其它食品也就特别多,例如,各种各样的葡萄干、葡萄酒、木赛来斯、葡萄水等等,无一不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拌面
拌面俗称拉条子,一种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的小麦面制品+佐餐的拌面菜(味道好极了)。拉条子用上好面粉和面,拉制而成,呈圆条状,由此而得名。在风味小吃中,拉条子是极受各族群众喜爱的一种。它柔韧细长,圆润滑爽,吃起来别具风味。
曲曲
曲曲是深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它跟汉族人民所说的馄饨相仿,在制法和用料上却有它的独特之处。
先用上白面粉和面,擀成薄片,切成四平方厘米的方片。再把肥羊肉剁成肉泥,用肉泥、洋葱末加盐、胡椒粉、孜然粉和少许肉汤和成馅。切羊尾油成小方丁(哨子)。用面皮逐个包馅,先成饺子状,把两头从底部弯曲捏合。在肉汤煮开时,放入包好的曲曲。煮熟时,把切好的羊尾油丁倒入煮开,放香菜即可舀出盛碗。曲曲皮薄馅嫩,配用羊肉原汁原汤,且汤清味鲜,风味别具。
帕尔木丁
原料:面粉、肥羊肉丁等
制法:把肥羊肉丁、少许炼羊油、洋葱、鸡蛋、盐、孜然粉、胡椒粉等拌好做成馅,再把面粉加鸡蛋和油做成皮,然后放馅包成马鞍形。将包好的帕尔木丁放入囊坑烤制,大约20分钟后,帕尔木丁就烤好了。
特点:帕尔木丁色泽金黄悦目、皮酥肉嫩油多,吃时包子皮犹如溶化在嫩肉油香中一般。
吃法:可单独食用,亦可与抓饭一起食用,被称为抓饭包子,是维吾尔族人的上等饭食。
木赛来斯
原料:鲜葡萄
制法:用去叶留刺的骆驼刺敲打洗净的鲜葡萄,使葡萄的皮和核留在案板上,汁流入盆中,经过滤后倒入锅中熬。熬好后,倒入缸中加盖密封,并置于向阳的地方发酵,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0天。由于地区的不同,在木赛来斯汁中加入的东西也就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放玉米粒、茶叶和药材,还有的地方放去头去爪、去毛和五脏的雏鸽及烤熟的、去过脂肪的羊羔大腿肉,而有些有钱的人家还会放些金子的粉沫。
特点:木赛来斯虽含有微量的酒精,但却不是葡萄酒,它呈淡咖啡色、味道酸甜、气味芳香、营养丰富,是备受维吾尔群众喜欢的一种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