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粮价暴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节!
京城黄氏粮行。
一位穿着麻布衣的汉子,询问粮价之后,有些绝望的离开。
黄东平看着他离开,就知道又有一个家庭,即将濒临饿死。
他却无能为力,根本不敢赠粮救人。
他敢这么做,粮行的所有粮食,都会被饥饿的百姓哄抢一空。
黄氏粮行,也会自绝于行业,被所有粮行抵制。
黄东平这段时间,看到太多的悲惨家庭,他很快就平复好心情。
他听着掌柜子,汇报粮行的储粮情况。
“东家,这日子越来越难了。
现在粮行,只剩下一万两千石粮食。
我们原先从湖广和河南进粮,现在湖广和河南都被秦军占了。
这两个地方的粮食,一点都运不进来。
只剩从山东运过来的粮食,每次运来的粮食都不太多。
现在战事吃紧,市面粮食疯涨。
已经从二两五分一石,涨到五两三分一石。
好多家的粮行,特别是背景深厚的粮行,都已经停止售卖粮食。
他们等到粮食涨到最高点,在售卖粮食,赚取大量的银子。
东家,咱们粮行是否也要关门,捂粮惜售。”
黄东平思索片刻,吩咐道:“老顾客,还按照市价卖一些粮。
平常照顾我们生意的老顾客,总不能看着他们活活饿死。
我们黄家几代人打下的名声,不能在我这代搞砸了。
至于新面孔,我们直接不卖了。”
黄东平说完,拿出一张红纸,用毛笔刷刷写下几个大字,准备贴到店外。
【店内粮食有限,只限老顾客购买】
黄东平知道现在京城的情况。
漕运从东南地区运来的粮食有限,之前足够京城的人食用。
现在各地勤王大军入京,他们消耗大量的军粮,这些是漕运运来京城百姓口粮的份额。
京城这里增加很多军人,湖广河南等地,供应的粮食又因为战争运不过来。
人多粮少,必然会导致市面上粮食短缺。
粮食这种必需品,一旦发生短缺,粮价就会暴涨。
不是缺十分之一的粮食,粮价就会上涨十分之一。
缺十分之一的粮食,粮价会涨到有十分之一的人,吃不起粮食为止。
现在已经翻番长到五两银子一石,黄东平预计涨到再过一个月左右。
大部分人家的储粮耗光,就会张到八两银子一石。
如果秦军围城,京城内的粮价,不知道会暴涨到什么地步。
现在暴涨的粮价,就有很多百姓吃不起粮。
有很多青壮,为了一口粮食,他们直接报名参军。
现在京城很多家粮行,特别是有背景的大粮行,已经不向外销售粮食。
这促使粮价更快的暴涨,这些人会赚得盆满钵满,根本不顾饿死的百姓。
百姓想要告状,他们却连顺天府衙门都进不去。
黄东平冷笑的看着这些人,等到秦军打进城,这些人都没有好下场。
这些商人背后不是大官就是勋贵,只是在表演这些人最后的疯狂。
黄东平被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吸引。
他看到顺天府衙役,心里咯噔一声,看来又要破财免灾了。
他笑着说道:“各位差爷又来买粮,这些都是上好的新粮。”
这些顺天府衙役,买粮从来都是赊账,就没见过他们付过银子。
顺天府的衙役,直接走进来说道:“黄掌柜的,我们今天可不是来买粮。
奉陛下的旨意,内阁大老爷们已经下命令,现在交由顺天府衙执行。
向你们黄氏粮行这些大商人,必须要缴纳五千两银子,用于支付军饷。”
黄东平脸色一垮,他立刻拿一份足有二两重的碎银子,递到衙役的手中。
“这位差爷,咱是小本生意,五千两银子可拿不出来,您通融通融。”
衙役掂了掂手中的银子,露出笑脸说道:“黄掌柜的,我只是来通知您。
您这么慷慨,我就给你一个实底。
这次五千两银子,必须要拿出来。
每一家都有定额,交不满就由知府大老爷亲自补齐。
知府大老爷已经发话,哪一家拿不出来,就会被关进顺天府的大牢。
顺天府的大牢,你们也知道是什么情况。
到时候银子要一分不少的拿出来。
进大牢走一圈,健壮的人,半条命都没了。
黄掌柜这样的人,我估计是出不来府衙的大牢。”
黄东平露出笑脸说道:“差爷放心,我一定会尽快把银子交到衙门。”
“黄掌柜可要快一些,后天收不到银子,就别怪我们兄弟不客气了。
王掌柜只会做人,到时候肯定给黄掌柜子一间上房。”
黄东平送走顺天府的衙役,他回到粮行,让人把粮行大门关上。
他破口大骂道:“这都是什么东西。”
黄东平看着掌柜子吩咐道:“把粮行的大门关上,这可是五千两银子,我们要多久才能挣回来。
必须要趁着这次粮食涨价,把这笔钱挣回来。
真是老主顾,他们会走后门,到时候你亲自负责。”
粮行关门之后,黄东平乘坐马车来到一间大宅子里。
他不是没有根底的商人,一个普通的小商人,在京城这里根本生存不下去。
他是汾州黄家的人,在山西也是有名的大家族,他们晋商一向抱团。
“福伯,博佳在家吗?”
“老爷现在在家,我这就带您去见老爷。”
黄东平很快在福伯的引领下,来到书房。
他看到齐博佳正坐在书桌上饮茶,这是他的妹夫。
他们两家是世交,两家交情数百年,一直相互扶持。
黄家这一代人,在京城没有大官,他只能从齐博佳这里了解情况。
齐博佳比他小了近二十岁,却是进士出身,现在是翰林院的翰林,在京城交友十分广泛。
黄东平立刻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和齐博佳详细说了一遍。
“博佳,你说我应该联合晋商抵抗,还是直接交出这一笔钱。”
齐博佳说道:“这笔钱是买命钱,交了能活,不交必死无疑。
现在朝廷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
你们这些商人,之前还能依靠关系网,活得很滋润。
现在陛下为了保命,为了军饷,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现在收钱,只是陛下和文官妥协的结果。
今后军饷不足,那些有背景的商人也跑不了。”
黄东平相信齐博佳,他立刻说道:“我这就去把五千两银子交了。
既然是花钱买命,这笔钱就必须要交。”
齐博佳黄东平的表现,他赞许道:“现在就是改朝换代之时,不要因为一些小利,导致身家性命受损。
改朝换代处在现在这种时期,是最危险的时间。
这个时期道德沦丧,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齐博佳听着大舅子黄东平带来的消息,他一点都不意外。
京城现在粮价暴涨,这些勋贵还捂着粮食不肯售卖。
大明这些文官勋贵,自己家里不肯出一分钱,却逼迫商人出军饷。
勋贵士绅攥取最大的利益,大明已经摇摇欲坠。
大明的土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足够让每一个人勉强活着。
每年还有那么多人饿死,就是有人占的多,有人占不到。
大明皇帝和士绅,占着最多的利益,却不断收刮百姓的利益。
在这个利益链条下,势力最薄弱的人,将会承担最大的代价。
所有代价,都会层层转嫁到势力最薄弱的农民身上。
哪怕是把农民逼迫,必须要造反才有一丝活路。
这些人也绝不会放手,把自己手中的利益,分给底层一份,让自己能平稳度过风暴。
在这个时期,只要放手一些利益,平息大部分底层的怒火,事情还有转机。
但每一个朝代,朝廷的政令,都会加速推进这种现象。
大明的动作,就是还向底层百姓身上,加派辽饷等税收。
这个政策直接导致,各地民变不断发生。
每一个朝代都是官逼民反,最后改朝换代。
新朝登场,扫平一切,重新开始。
人性如此,每一个人绝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利益。
“后因哀之而不鉴之,这就是王朝周期律。”
齐博佳能想这么多,和他一直了解秦王苏河有关。
他看过《汉中周报》非常早期的一篇文章。
秦王苏河专门在报纸上,讲解王朝周期律的深层原因。
齐博佳看到这份报纸,他就知道苏河绝不是等闲之辈。
果然被他料中,秦军现在已经打到北直隶,很快就会打破京城,推翻大明王朝。
黄东平听到齐博佳大逆不道的言论,他直接制止道:“博佳,慎言。
现在到处是锦衣卫,你这句话传出去,咱们两家都会受到连累。”
齐博佳看着黄东平小心翼翼的模样,他闭口不谈。
现在大明朝廷,哪还有闲心让锦衣卫,监视他这一个普通的翰林。
锦衣卫几乎派出所有人,派到北直隶各城,去监视各城的守将,调查秦军的动向。
黄东平有些担忧的说道:“博佳,我听到小道消息,秦军已经派兵攻打山西。
我估计汾州府挡不住秦军的大军。
现在两地通信太难,不知道我们家里的情况会怎么样?”
齐博佳喝了一口茶,语气淡然的说道:“黄大哥,你不用担心,我之前就派人去家里告诫过。
秦军真的打来,不要在乎那点土地。
山西土地本来就贫瘠,还没有多少耕地。
那一点土地,不值得我们两家为它陪葬。
秦军主要目的是收土地,只要交出土地,家族一般情况下没有事情。”
黄东平听到齐博佳这么说,他才放心下来。
他老爹非常识时务,见风使舵的能力很强。
不到最后时刻,一般不会下重注。
他们黄家不想大富大贵,只想平稳的把家族传承下去。
范永斗为代表晋商八大家,一直通过张家口,把大量货物卖给后金。
这事儿晋商很多家族掺合的极深,赚取了大量的银子。
黄家就没太掺合,只是正常卖一些粮食和铁器。
秦军在西北崛起,乔家等被范家打压的家族,立刻把势力转移到西北。
黄家也没有任何动作,那时根本看不出来,谁能取得天下。
现在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他相信自己老爹,不会选择错误。
齐博佳喝了几口茶,看着在沉思的黄东平,他问向自己一直关心,却又想不明白的问题。
“黄大哥,我在报纸上看到,秦王那里的商人,拿出五千万两银币,支援秦王作战。
这事儿能是真的吗?
秦王真有五千万两银币军饷,那就是用钱砸,也能砸下顺天府。
我对商场不太了解,黄大哥认为这件事情有几分真实。”
黄东平思索片刻,说道:“我认为报纸上报道的消息不会太假。
我对于《炎黄日报》上面内容看的很少,大部分东西都看不明白。
我经常观看蜀商商会办的报纸《蜀商日报》。
这个报纸上的内容最详细,有关于工厂的介绍。
我曾看到报纸上介绍,蜀商商会会长李宫。
他在汉中办一家糖厂,就花费了五十五万两银币。
能花费五十多万两银币办理一个工厂,每年的利润至少也在几千两银子。
结果远超我预料,糖厂一年就给李宫,带来十八万两银子的收益。
除去成本和交税,也能带来数万两银子的利润。
工商业的利润极高。
秦王只靠种地的士绅,他肯定无法筹集这么多钱。
但秦王发展名为工业的东西。
那些工厂,每年都能为工厂主带来庞大的利润。
秦王发行的债券,我也有所了解。
这是秦王向商人借钱,每年给予百分之五左右的利息,到时候本金直接偿还,信誉极高,一两银币都不差。
这可不是和大明一样,直接冲着我们商人要钱。
大明真要向我们借钱,保证借的钱按时偿还。
多的不敢说,三四万两银子,我还敢拿出来去借。”
齐博佳听到这里他就明白,秦王为什么能筹到数额这么庞大的银币。
秦王是借钱,信誉有保证。
这些商人还有赚头,而不是损失了大笔钱财。
他想通这一点,看着黄东平告诫道:“黄大哥,你千万不要趁着这次城内粮食暴涨,赚取庞大的利润。
现在看情况,大明是要守不住了,必须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黄东平听到齐博佳这么说,他脸上的汗水,当时就落了下来。
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秦王可能秋后算账。
自己差一点,就要万劫不复了。
黄东平立刻告知离开,返回自己家的粮行。
他让掌柜子把粮行的大门打开,粮行重新开始营业。
黄东平拿出五千两银子,立刻把朝廷摊派的银子交了,破财免灾。
黄东平看着来粮仓购买粮食的客人。
他们每个人都面露菜色,站在粮食的柜台犹豫不决。
最后只能拿出来一点点散碎银子,购买一小袋粮食。
黄东平想着,怎么能让他的名气打出去,救活更多的百姓,又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影响。
黄东平没敢降粮价,现在按照市价卖粮,那就是非常良心的粮商。
他真敢降价,他这个粮行,第二天就会被查封。
那些勋贵,绝不会允许破坏市场的商人存在。
黄东平从其他商行手中,购买了大量米糠。
这种难吃的米糠,士绅和勋贵家里的下人都不吃。
黄东平低价向外售卖米糠。
在粮价高涨的现在,难吃的米糠,也能成为救命粮食。
他这种行为,只是救了最底层百姓的命。
本来买不起粮食的百姓,也不会影响到粮价。
京城黄氏粮行。
一位穿着麻布衣的汉子,询问粮价之后,有些绝望的离开。
黄东平看着他离开,就知道又有一个家庭,即将濒临饿死。
他却无能为力,根本不敢赠粮救人。
他敢这么做,粮行的所有粮食,都会被饥饿的百姓哄抢一空。
黄氏粮行,也会自绝于行业,被所有粮行抵制。
黄东平这段时间,看到太多的悲惨家庭,他很快就平复好心情。
他听着掌柜子,汇报粮行的储粮情况。
“东家,这日子越来越难了。
现在粮行,只剩下一万两千石粮食。
我们原先从湖广和河南进粮,现在湖广和河南都被秦军占了。
这两个地方的粮食,一点都运不进来。
只剩从山东运过来的粮食,每次运来的粮食都不太多。
现在战事吃紧,市面粮食疯涨。
已经从二两五分一石,涨到五两三分一石。
好多家的粮行,特别是背景深厚的粮行,都已经停止售卖粮食。
他们等到粮食涨到最高点,在售卖粮食,赚取大量的银子。
东家,咱们粮行是否也要关门,捂粮惜售。”
黄东平思索片刻,吩咐道:“老顾客,还按照市价卖一些粮。
平常照顾我们生意的老顾客,总不能看着他们活活饿死。
我们黄家几代人打下的名声,不能在我这代搞砸了。
至于新面孔,我们直接不卖了。”
黄东平说完,拿出一张红纸,用毛笔刷刷写下几个大字,准备贴到店外。
【店内粮食有限,只限老顾客购买】
黄东平知道现在京城的情况。
漕运从东南地区运来的粮食有限,之前足够京城的人食用。
现在各地勤王大军入京,他们消耗大量的军粮,这些是漕运运来京城百姓口粮的份额。
京城这里增加很多军人,湖广河南等地,供应的粮食又因为战争运不过来。
人多粮少,必然会导致市面上粮食短缺。
粮食这种必需品,一旦发生短缺,粮价就会暴涨。
不是缺十分之一的粮食,粮价就会上涨十分之一。
缺十分之一的粮食,粮价会涨到有十分之一的人,吃不起粮食为止。
现在已经翻番长到五两银子一石,黄东平预计涨到再过一个月左右。
大部分人家的储粮耗光,就会张到八两银子一石。
如果秦军围城,京城内的粮价,不知道会暴涨到什么地步。
现在暴涨的粮价,就有很多百姓吃不起粮。
有很多青壮,为了一口粮食,他们直接报名参军。
现在京城很多家粮行,特别是有背景的大粮行,已经不向外销售粮食。
这促使粮价更快的暴涨,这些人会赚得盆满钵满,根本不顾饿死的百姓。
百姓想要告状,他们却连顺天府衙门都进不去。
黄东平冷笑的看着这些人,等到秦军打进城,这些人都没有好下场。
这些商人背后不是大官就是勋贵,只是在表演这些人最后的疯狂。
黄东平被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吸引。
他看到顺天府衙役,心里咯噔一声,看来又要破财免灾了。
他笑着说道:“各位差爷又来买粮,这些都是上好的新粮。”
这些顺天府衙役,买粮从来都是赊账,就没见过他们付过银子。
顺天府的衙役,直接走进来说道:“黄掌柜的,我们今天可不是来买粮。
奉陛下的旨意,内阁大老爷们已经下命令,现在交由顺天府衙执行。
向你们黄氏粮行这些大商人,必须要缴纳五千两银子,用于支付军饷。”
黄东平脸色一垮,他立刻拿一份足有二两重的碎银子,递到衙役的手中。
“这位差爷,咱是小本生意,五千两银子可拿不出来,您通融通融。”
衙役掂了掂手中的银子,露出笑脸说道:“黄掌柜的,我只是来通知您。
您这么慷慨,我就给你一个实底。
这次五千两银子,必须要拿出来。
每一家都有定额,交不满就由知府大老爷亲自补齐。
知府大老爷已经发话,哪一家拿不出来,就会被关进顺天府的大牢。
顺天府的大牢,你们也知道是什么情况。
到时候银子要一分不少的拿出来。
进大牢走一圈,健壮的人,半条命都没了。
黄掌柜这样的人,我估计是出不来府衙的大牢。”
黄东平露出笑脸说道:“差爷放心,我一定会尽快把银子交到衙门。”
“黄掌柜可要快一些,后天收不到银子,就别怪我们兄弟不客气了。
王掌柜只会做人,到时候肯定给黄掌柜子一间上房。”
黄东平送走顺天府的衙役,他回到粮行,让人把粮行大门关上。
他破口大骂道:“这都是什么东西。”
黄东平看着掌柜子吩咐道:“把粮行的大门关上,这可是五千两银子,我们要多久才能挣回来。
必须要趁着这次粮食涨价,把这笔钱挣回来。
真是老主顾,他们会走后门,到时候你亲自负责。”
粮行关门之后,黄东平乘坐马车来到一间大宅子里。
他不是没有根底的商人,一个普通的小商人,在京城这里根本生存不下去。
他是汾州黄家的人,在山西也是有名的大家族,他们晋商一向抱团。
“福伯,博佳在家吗?”
“老爷现在在家,我这就带您去见老爷。”
黄东平很快在福伯的引领下,来到书房。
他看到齐博佳正坐在书桌上饮茶,这是他的妹夫。
他们两家是世交,两家交情数百年,一直相互扶持。
黄家这一代人,在京城没有大官,他只能从齐博佳这里了解情况。
齐博佳比他小了近二十岁,却是进士出身,现在是翰林院的翰林,在京城交友十分广泛。
黄东平立刻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和齐博佳详细说了一遍。
“博佳,你说我应该联合晋商抵抗,还是直接交出这一笔钱。”
齐博佳说道:“这笔钱是买命钱,交了能活,不交必死无疑。
现在朝廷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
你们这些商人,之前还能依靠关系网,活得很滋润。
现在陛下为了保命,为了军饷,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现在收钱,只是陛下和文官妥协的结果。
今后军饷不足,那些有背景的商人也跑不了。”
黄东平相信齐博佳,他立刻说道:“我这就去把五千两银子交了。
既然是花钱买命,这笔钱就必须要交。”
齐博佳黄东平的表现,他赞许道:“现在就是改朝换代之时,不要因为一些小利,导致身家性命受损。
改朝换代处在现在这种时期,是最危险的时间。
这个时期道德沦丧,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齐博佳听着大舅子黄东平带来的消息,他一点都不意外。
京城现在粮价暴涨,这些勋贵还捂着粮食不肯售卖。
大明这些文官勋贵,自己家里不肯出一分钱,却逼迫商人出军饷。
勋贵士绅攥取最大的利益,大明已经摇摇欲坠。
大明的土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足够让每一个人勉强活着。
每年还有那么多人饿死,就是有人占的多,有人占不到。
大明皇帝和士绅,占着最多的利益,却不断收刮百姓的利益。
在这个利益链条下,势力最薄弱的人,将会承担最大的代价。
所有代价,都会层层转嫁到势力最薄弱的农民身上。
哪怕是把农民逼迫,必须要造反才有一丝活路。
这些人也绝不会放手,把自己手中的利益,分给底层一份,让自己能平稳度过风暴。
在这个时期,只要放手一些利益,平息大部分底层的怒火,事情还有转机。
但每一个朝代,朝廷的政令,都会加速推进这种现象。
大明的动作,就是还向底层百姓身上,加派辽饷等税收。
这个政策直接导致,各地民变不断发生。
每一个朝代都是官逼民反,最后改朝换代。
新朝登场,扫平一切,重新开始。
人性如此,每一个人绝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利益。
“后因哀之而不鉴之,这就是王朝周期律。”
齐博佳能想这么多,和他一直了解秦王苏河有关。
他看过《汉中周报》非常早期的一篇文章。
秦王苏河专门在报纸上,讲解王朝周期律的深层原因。
齐博佳看到这份报纸,他就知道苏河绝不是等闲之辈。
果然被他料中,秦军现在已经打到北直隶,很快就会打破京城,推翻大明王朝。
黄东平听到齐博佳大逆不道的言论,他直接制止道:“博佳,慎言。
现在到处是锦衣卫,你这句话传出去,咱们两家都会受到连累。”
齐博佳看着黄东平小心翼翼的模样,他闭口不谈。
现在大明朝廷,哪还有闲心让锦衣卫,监视他这一个普通的翰林。
锦衣卫几乎派出所有人,派到北直隶各城,去监视各城的守将,调查秦军的动向。
黄东平有些担忧的说道:“博佳,我听到小道消息,秦军已经派兵攻打山西。
我估计汾州府挡不住秦军的大军。
现在两地通信太难,不知道我们家里的情况会怎么样?”
齐博佳喝了一口茶,语气淡然的说道:“黄大哥,你不用担心,我之前就派人去家里告诫过。
秦军真的打来,不要在乎那点土地。
山西土地本来就贫瘠,还没有多少耕地。
那一点土地,不值得我们两家为它陪葬。
秦军主要目的是收土地,只要交出土地,家族一般情况下没有事情。”
黄东平听到齐博佳这么说,他才放心下来。
他老爹非常识时务,见风使舵的能力很强。
不到最后时刻,一般不会下重注。
他们黄家不想大富大贵,只想平稳的把家族传承下去。
范永斗为代表晋商八大家,一直通过张家口,把大量货物卖给后金。
这事儿晋商很多家族掺合的极深,赚取了大量的银子。
黄家就没太掺合,只是正常卖一些粮食和铁器。
秦军在西北崛起,乔家等被范家打压的家族,立刻把势力转移到西北。
黄家也没有任何动作,那时根本看不出来,谁能取得天下。
现在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他相信自己老爹,不会选择错误。
齐博佳喝了几口茶,看着在沉思的黄东平,他问向自己一直关心,却又想不明白的问题。
“黄大哥,我在报纸上看到,秦王那里的商人,拿出五千万两银币,支援秦王作战。
这事儿能是真的吗?
秦王真有五千万两银币军饷,那就是用钱砸,也能砸下顺天府。
我对商场不太了解,黄大哥认为这件事情有几分真实。”
黄东平思索片刻,说道:“我认为报纸上报道的消息不会太假。
我对于《炎黄日报》上面内容看的很少,大部分东西都看不明白。
我经常观看蜀商商会办的报纸《蜀商日报》。
这个报纸上的内容最详细,有关于工厂的介绍。
我曾看到报纸上介绍,蜀商商会会长李宫。
他在汉中办一家糖厂,就花费了五十五万两银币。
能花费五十多万两银币办理一个工厂,每年的利润至少也在几千两银子。
结果远超我预料,糖厂一年就给李宫,带来十八万两银子的收益。
除去成本和交税,也能带来数万两银子的利润。
工商业的利润极高。
秦王只靠种地的士绅,他肯定无法筹集这么多钱。
但秦王发展名为工业的东西。
那些工厂,每年都能为工厂主带来庞大的利润。
秦王发行的债券,我也有所了解。
这是秦王向商人借钱,每年给予百分之五左右的利息,到时候本金直接偿还,信誉极高,一两银币都不差。
这可不是和大明一样,直接冲着我们商人要钱。
大明真要向我们借钱,保证借的钱按时偿还。
多的不敢说,三四万两银子,我还敢拿出来去借。”
齐博佳听到这里他就明白,秦王为什么能筹到数额这么庞大的银币。
秦王是借钱,信誉有保证。
这些商人还有赚头,而不是损失了大笔钱财。
他想通这一点,看着黄东平告诫道:“黄大哥,你千万不要趁着这次城内粮食暴涨,赚取庞大的利润。
现在看情况,大明是要守不住了,必须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黄东平听到齐博佳这么说,他脸上的汗水,当时就落了下来。
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秦王可能秋后算账。
自己差一点,就要万劫不复了。
黄东平立刻告知离开,返回自己家的粮行。
他让掌柜子把粮行的大门打开,粮行重新开始营业。
黄东平拿出五千两银子,立刻把朝廷摊派的银子交了,破财免灾。
黄东平看着来粮仓购买粮食的客人。
他们每个人都面露菜色,站在粮食的柜台犹豫不决。
最后只能拿出来一点点散碎银子,购买一小袋粮食。
黄东平想着,怎么能让他的名气打出去,救活更多的百姓,又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影响。
黄东平没敢降粮价,现在按照市价卖粮,那就是非常良心的粮商。
他真敢降价,他这个粮行,第二天就会被查封。
那些勋贵,绝不会允许破坏市场的商人存在。
黄东平从其他商行手中,购买了大量米糠。
这种难吃的米糠,士绅和勋贵家里的下人都不吃。
黄东平低价向外售卖米糠。
在粮价高涨的现在,难吃的米糠,也能成为救命粮食。
他这种行为,只是救了最底层百姓的命。
本来买不起粮食的百姓,也不会影响到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