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科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节!
4328年,十月十日。
汉中城所有士子,都早早起床。
他们呼朋唤友,一同来到贡院的大门前。
等待贡院打开大门,他们参加秦王举办的科举。
王林江看着前方朱红色的贡院大门。
他辞别家乡父老,从蓉城赶到汉中,就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
大明朝多次科举,连个连个都没混上,只能无奈经商。
现在他抓住机会,一定要趁这次科举光宗耀祖。
张胜北擦了擦头上的汗,他妻子卖掉家里全部积蓄,凑了五两银子作为路费。
现在妻子独自在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一双儿女。
他人到而立之年一事无成,只是在家乡给典史打下手,连一个小吏都没有混上。
这次来汉中,他就在书局打工校队书籍,借着工作的机会,阅读大量秦王府流出来的知识。
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林文静和莫雨庭两人,天刚刚亮,就来到贡院门口等待。
他们发现贡院这里已经人山人海。
士子把大门都堵住,他们站在贡院门前大街的过道上。
林文静一点都不着急,只要这次科举没有舞弊。
他能非常轻松的考中进士。
林文静听着耳边众多士子的口音。
他感慨道:“雨庭老弟,你们四川人这次来的太多了。
听这些士子的口音,九成以上都是四川人。”
林文静非常后悔,自己那时要不是顾忌太多,他现在也能在秦王府当一名官员。
以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现在都当上五品官员,自己还要去巴结人家。
这就是人生的选择,当时不敢选,现在后悔也没用。
他看着外面九成多的四川人。
自己土生土长的汉中人,本来优势非常大,现在要与这么多人一起竞争。
他完全不怕,只要这是科举公平公正,他考不上状元,前三肯定没有问题。
莫雨庭双手一摊,无奈道:“谁让我们四川人多,四川人口数量超过汉中人口数量十几倍。
四川学子占九成,真的不算多。
这还是四川学子心中有疑虑,路途也有些遥远。
等秦王的统治稳定几年,你再看一看。
会有更多的四川学子来这里参加科举。”
林文静点点头,道:“不来参加科举的人。
他们一定会后悔。
第一次科举考试,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一届。
哪怕学识水平稍差一些,秦王为了千金买马骨,也会加大录取比例。
秦王会给广大士子一个机会,这次科举考试直接举行会试,跳过院试和乡试。
这次科举的题目,也会照顾没有学习心学的传统儒家学子。
他们错过这次机会,今后除非加入心学,还要了解非常多的杂学。
要不然想在科举取得好成绩,那就太难了。”
“听林兄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我的水平差林兄一大截,只希望题目不要太难。”
莫雨庭望着前方贡院的朱红色大门,他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
很快就是决定命运的时刻。
“贡院大门开了。”
有人突然喊了一嗓子。
贡院门外士子们,嘈杂的声音,立刻安静下来。
贡院的大门打开,秦王殿下和首相王仲策,从贡院里面走出来。
苏河穿着蟒袍,看着贡院外面三千多名士子。
这次科举考试,他没有设立任何门槛。
一省两府数百万人,只有这三千人来参加科举。
读书人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很多读书人,不会选择出仕苏河。
这也是苏河一直推行小学教育,培养忠于自己的读书人。
他实行强是镇压地主的政策,就已经把绝大部分读书人,推到他的对立面。
这些士子能来参加科举考试,就证明他们潜意识,认为自己能赢得天下。
他们把赌注压在自己身上,这都是支持自己的基本盘。
他们大部分,也都是大明科举的失败者。
苏河看着前方的士子都安静下来,他一字一顿的说道:“我宣布,4328年科举,正式开考。
由首相王仲策担任主考官。”
随着苏河的话音刚落,贡院大门的阻挡被搬开。
与此同时,苏河和王仲策在警卫的护卫下,退到了一边。
贡院监考官带领士子们开始走进考场。
四川学子莫雨庭跟随人流走进考场。
他一直等待有人来搜身,却发现他都快走考场,没有一个人过来搜他的身。
“秦王第一次举行科举,这样没有经验吗?
他就不怕有考生作弊,第一次科举就闹出舞弊风波。”
等到莫雨庭坐在位置上,他才发现自己天真了。
每一个考生,有一个单独的屋子。
这个屋子的材料极为珍贵,这是现在最火的玻璃制造。
每两个玻璃屋外面,都有一个监考官。
一个监考官管两名考生,再加上巡逻的监考官。
如果不是手眼通天,买通了所有人。
想要作弊,这几乎不可能。
看到这种情况,莫雨庭想到他和林兄聊的一件事。
他说秦王府和宋朝一样,冗官非常多。
林文静却说,能做事的官员,不算冗官。
王仲策接到负责各个区域的监考官汇报,所有考生都就位。
他宣布道:“第一科考数学,时间三个小时,也就是一个半时辰。
允许提前交卷,考试时间到后,不允许动笔,不允许站起身。
考生们在原地等着身旁的监考官收考卷。
各位考生认真写好姓名和籍贯。
考试正式开启。”
监考官把王仲策的话,传递到考场的每一个角落。
一声巨大的钟鸣声想起,秦王府第一场科举正式开考。
莫雨庭接到监考人员给他发来的卷子。
他看着上面的考题,额头上就不断有汗珠躺下。
这些题目,很多他都答不出来。
让他进行开卷考试,他也没有办法答上这些题目。
各种各样的数学题,还有一边放水一边接水,这种奇葩的题目。
莫雨庭一脸沮丧,这一次下定决心参加科考,现在看来要名落孙山了。
自己家族本来就不富裕,给他来汉中的盘缠,就是想趁早改朝换代拼一次。
莫雨庭灰溜溜的回到家里,家族一定会放弃他,自己只能一辈子埋没在乡间。
乡里的小学老师或是一个乡官,就是他一辈子的归宿。
他忍不住,坐在椅子上,轻轻的抽泣着。
直到考试结束,大钟被敲响。
莫雨庭才从极度悲伤中恢复过来。
他交出了科考的第一张白卷,心若死灰走出考场。
他突然听到,身旁有人用四川话讨论着。
“这前方有个告示,咱们进来时怎么没有发现?
秦王对科举进行一定改革,这里的科举和大明朝的科举不一样。
科举分为进士科和其他科。
进士科考中,授予进士身份。
其他科考中,授予同进士身份。
进士科考察士子对经典的掌握。
其他科目分为数科、法科、工科、史科等科目。
只要这些科目及格,哪怕是进士科落榜。
考生也能进入到相关衙门,成为一名七品以下的属官。
进士科考中,起点就是七品以上,还有机会留在中枢。”
“大家快看,数科很重要。
户部、吏部、工部的官员,都要求数科的成绩。
三法司只要求法学,这个也非常难考。”
“我怎么感觉,这次科举考试。
进士科决定品级,是我们当官的起点,起点越高越好。
这些陪考的其他科,会决定我们能进入到哪个衙门。
我感觉这些科目挺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对啊!比如我们都考中进士,户部选择一名官员。
肯定要在进士之中,优先选择数科成绩好的人。”
“原来数学考砸了,不会落榜啊!这可吓死我了。
我还以为这次科举,就到这里为止了。”
莫雨庭听完,他长舒了一口气。
他亲眼看完告示,彻底放心下来,自己一定要拼命考下一个科目,哪怕当一名小官。
还好这不是进士科,不影响进士的排名。
对他们这些传统学子,这些主科零分也没有关系,进士科才最为重要。
只要有了进士的身份,肯定会当上官员,不用再担心。
………………………………
王仲策看到考生都走出考场。
很多考生都晕了过去,一多半考生交了白卷,一道题都不会答。
王仲策走苏河身边,不解的询问道:
“秦王殿下,为什么把数学等科目,放在前面开考。
这些都是传统学子,大部分人都不懂数学。
第一科就考那么难的数学,这些人心态会崩。
他们更不懂《秦王律》,更别说复杂的力学和化学这种工科知识。
进士科放在最后考,我能理解。
直接考进士科,取消八股文这么大的事,那是要闹出很大的风波。
要知道现在的学子,都是学习八股文长大。
突然告诉他们赖以为生的知识取消了。
三观崩溃的不在少数。
那时考生真要闹腾起来,不太好处理。”
苏河淡定的说道:“就是要用下马威,让他们见识一下科考的难度。
现在用数学打击他们,看到八股文被取消,这些人也没有心情再闹腾下去。
对于这些读书人,打一巴掌要给一个甜枣。
这种小科目,只要它们休息发挥稳定,就能当官。
数学等科目,开考完就会放出正确答案,还有各个衙门录用的标准。
这些学子知道自己能成为一名小官,他们知道八股文被取消,也绝对不会闹事。
再说这些人能参加我们举办的科举,他们就是大明朝科举的淘汰者。
科举有一定改变,对于他们也算好事。
精通八股文的读书人,可不会来汉中参加科举。”
苏河清楚知道自己的基本盘。
除了自己从小培养的读书人,能支持他的读书人,基本都是对大明有怨气。
他们在大明现有体系,属于失败者。
苏河为他们提供一条当官的路,这些人不会闹事。
八股文开始出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科举舞弊。
科举舞弊的手段太多,比如每个人的名字和字迹都不同。
后来糊名加上抄写,这个办法无法起效。
但每一个思想流派,他们的文体都不一样。
考官们肯定会偏向属于自己一派的考生。
大明朝廷为了规范科考,让所有考生采用八股文的方式作答。
八股文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变成限制思想的工具。
苏河一定要取缔八股文,除了它已经跟不上时代。
还能对外释放清晰信号,他会与大明朝抗争到底。
王仲策听完苏河的话,他若有所思。
“秦王殿下考虑的真周到,是我有些想多了。
自古以来读书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
只要他们有官做,这就是吊在他们前方,最大的一根胡萝卜。
出台不合他们心意的政策,他们最多只是唠叨几声,即使有人公开抵制,也不会形成规模。”
“警惕一些也比较好,真有人闹事,我绝对不会留手。”
苏河在这一瞬间,面露凶狠之色。
在他的治下,读书人可没有特权,这些人真敢闹事,他一定会重罚。
对付这些读书人,胡萝卜加大棒,才是精妙的手段。
一味的妥协,只会被他们拿捏。
现在最早的小学生,也只是在上二年级。
秦王府自己的教育体系没有成长。
苏河只能用各种方法,拉拢这些读书人。
但这不意味着,苏河会毫无底线拉拢他们。
………………………………
张胜北这几天,连续不断参加好几科考试。
数学考完,他简直丢了半条命,这些题太难了。
他以为会考进士科,这个他最为熟悉的科目。
没想到先考取其他科目,把进士科放在最后。
工科这种科目,他是一道题不会,只能交白卷。
秦王府科举很人性化,没有搜身,也没有把所有人都关在贡院。
考完一个科目,就能直接出贡院。
张胜北在他租住的客栈吃饭,同时看着他抄写下来的答案。
每一科考完,秦王府都会公布答案。
张胜北感觉,他法科考得最出色。
他正收拾中东西,准备去参加最后一科进士科考试。
张胜北突然听到,隔壁有很大的动静传来。
“林兄,看你胸有成竹的模样,这几科答的很不错吧!
我就不行了,除了工科成绩还行,其他科就比交白卷强一些。
如果进士科成绩还很低,我也只能去工部当一名小官。
还好秦王府分科录取,给我一个机会。”
林文静听到莫雨庭的感慨,他也回复道:“我这次考得不错,哪怕是进士科答的不好。
我也能进六部,当一个八品的小官。
最起码这次科举没有白参加,考得再差也能混上一个小官。
秦王府正处在大发展时期,晋升渠道很通畅。
做好了很可能有外放的机会,成为掌握一县之地的知县。
雨庭老弟,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张胜北听他们聊着天,他自己也是很感慨。
他自己估分,法学分数最高。
不出意外,他会加入刑部或是大理寺。
如果有机会,能加入都察院更好。
他感觉三法司,都察院的权威最大。
十月十三日上午,贡院的大门再次打开。
这次将要考最为重要的进士科,这决定每个士子的起点。
他进入到考场,开考的钟声响起,监考官把试题发给他。
张胜北看到这份试题,他直接懵了。
进士科竟然不考八股文,他立刻反应过来。
不考八股文,这真的太好了。
八股文已经被前人写尽了,世家大族有足够的优秀文章。
他们更加擅长八股文,什么奇葩题目,都能找出对应解法。
像他们这种寒门子弟,科与规则变更,就与世家大族子弟处在同一起跑线。
他高中的机会,能至少增加五成。
张胜北想到这里,他非常开心。
立刻看向这张试卷的内容。
试卷的前面,都是一些浅显的题型。
主要有儒家典籍和诸子百家典籍。
这些题型完全是送分题,只要苦学几年,多读几本书,完全不会被难住。
这种题型很简单,一般都是拿出一句话,让考生补充上句和下句。
张胜北写完这些简单的题型,他有自信,自己一道题都没有错。
试卷后面的题型,主要是简答题。
张胜北看到第一题,他头上的汗就流下来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曲阜孔家享誉千载,不思报国。
宋末元初时,认胡虏为中华正统。
考生请简要作答,曲阜孔家能否代表儒家?】
张胜北这道题没敢下笔,曲阜孔家能是他这个小角色品头论足。
曲阜孔家,那是士林的贞洁牌坊。
哪怕上面散发着恶臭,众人也要说这个味道很香。
张胜北看向之后的题目。
【为何历朝历代,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人?】
【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何二世而亡?】
【唐为何没亡于安史之乱,亡于黄巢起义?】
张胜北继续看向最后一道大题,这是一道策论。
【论述你所了解的大明弊病】
张胜北有些懵,他参加过多次科考,第一次看到这种题型。
这种简答题和策论题占据高分的考卷,真能考验一个人的学识。
张胜北不知道怎么答这些题目,准备按照儒家传统思想作答,他感觉自己这次可能会落榜。
他刚准备下笔,眼神突然一亮。
秦王殿下出这种题目肯定是有目的。
回答这种问题,肯定不能用传统儒家的想法,要用心学的想法。
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只要言之有物,获得不了高分,也能获得一个平庸的分数。
最后一道策论题,张胜北不是死读书的人。
他在乡间很活跃,接触过县城的大明官员。
对一些大明基层官僚的情况,他自己还算了解。
张胜北直接把他的想法,写在了考卷上。
写完之后,他总感觉这张考卷,就是投名状。
………………………………
苏河调来一个连的警卫团士兵,驻守在贡院这里。
进士科已经开考,学子们也知道八股文被取消的消息。
考试的钟声已经响起一个小时。
贡院里面没有出现问题,考生依旧在默默的写着试卷。
苏河计策基本成功,先用一些恩惠稳住这些考生。
他们最低能获得八九品的小官,大部分人已经考中官职。
他们也没有拼命的底气,只要有了退路。
这次科举不太成功,很多人会选择明年再考。
这一批考生不闹事,下一次科举。
所有考生都了解科举的情况,也没有人会再闹事。
咚的一声钟响。
进士科考试正式结束,考生们陆续退场。
莫雨庭等到他的朋友林文静。
“林兄,你考得怎么样?
这次竟然不考八股文,我这算白准备了。
现在不用八股文,我都不会写文章了。
只能随便写一写,不知道成绩会怎么样。”
林文静非常自信的说道:“还好平时有看报纸,很多题目报纸上都讨论的很激烈。
我摘取报纸上的一些精华,配合自己的想法。
自我感觉写的还行,不知道考官会不会认可。”
莫雨庭惊讶的说道:“林兄,答题还能使用白话文啊!”
林文静笑着说道:“当然可以,试卷上只禁止八股文。
这是秦王与大明在划清界限。
其他的文体一概不限,白话文当然可以。”
莫雨庭听到林文静这么说,他后悔的直抓头发。
“我完了,古文功底本来就不好,怎么就没想到用白话文,我也读了那么多报纸。”
………………………………
苏河在王仲策的陪同下,视察科举的批卷工作。
“士子们考完试,可以让那些出题的人出去了,他们已经被关了一个多月。”
很多题目都是苏河亲自出题。
但科举太复杂,他一个人没有办法完成所有出题任务。
苏河召集各界人才,直接出了三份卷子,送到保密级别很高的印刷厂进行活字印刷。
开考之前,苏河随机挑一份卷子,作为科考的考题。
这些出题人,全部被集体关了一个多月,不许任何人探望。
只有科举结束,他们才会被放出来。
就是为了防止,因为泄题导致的科考舞弊发生。
考生的卷子被监考官收上来,直接糊名处理,并在糊名处贴上一个独有的编号。
糊完名的卷子,被摘抄三份,分别让三名考官,按照要求给卷子打分。
考生的分数,就是这三名考官给的平均分。
考官给出的分数差距太大,这名考生的考卷,直接交给主考官进行评分。
王仲策看着考官前一摞厚厚的考卷。
“秦王殿下,考生的卷子,我们用半个月就能批改完。
月底就可以放榜。”
苏河听到后点点头,道:“这个速度可以了,一定要认真批改试卷。
这次科举考试,考生如果不满意自己的成绩,可以申请公开他的试卷。
让所有人评判他试卷的分数。
一旦有人评卷不公,我一定会严肃处理。”
4328年,十月十日。
汉中城所有士子,都早早起床。
他们呼朋唤友,一同来到贡院的大门前。
等待贡院打开大门,他们参加秦王举办的科举。
王林江看着前方朱红色的贡院大门。
他辞别家乡父老,从蓉城赶到汉中,就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
大明朝多次科举,连个连个都没混上,只能无奈经商。
现在他抓住机会,一定要趁这次科举光宗耀祖。
张胜北擦了擦头上的汗,他妻子卖掉家里全部积蓄,凑了五两银子作为路费。
现在妻子独自在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一双儿女。
他人到而立之年一事无成,只是在家乡给典史打下手,连一个小吏都没有混上。
这次来汉中,他就在书局打工校队书籍,借着工作的机会,阅读大量秦王府流出来的知识。
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林文静和莫雨庭两人,天刚刚亮,就来到贡院门口等待。
他们发现贡院这里已经人山人海。
士子把大门都堵住,他们站在贡院门前大街的过道上。
林文静一点都不着急,只要这次科举没有舞弊。
他能非常轻松的考中进士。
林文静听着耳边众多士子的口音。
他感慨道:“雨庭老弟,你们四川人这次来的太多了。
听这些士子的口音,九成以上都是四川人。”
林文静非常后悔,自己那时要不是顾忌太多,他现在也能在秦王府当一名官员。
以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现在都当上五品官员,自己还要去巴结人家。
这就是人生的选择,当时不敢选,现在后悔也没用。
他看着外面九成多的四川人。
自己土生土长的汉中人,本来优势非常大,现在要与这么多人一起竞争。
他完全不怕,只要这是科举公平公正,他考不上状元,前三肯定没有问题。
莫雨庭双手一摊,无奈道:“谁让我们四川人多,四川人口数量超过汉中人口数量十几倍。
四川学子占九成,真的不算多。
这还是四川学子心中有疑虑,路途也有些遥远。
等秦王的统治稳定几年,你再看一看。
会有更多的四川学子来这里参加科举。”
林文静点点头,道:“不来参加科举的人。
他们一定会后悔。
第一次科举考试,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一届。
哪怕学识水平稍差一些,秦王为了千金买马骨,也会加大录取比例。
秦王会给广大士子一个机会,这次科举考试直接举行会试,跳过院试和乡试。
这次科举的题目,也会照顾没有学习心学的传统儒家学子。
他们错过这次机会,今后除非加入心学,还要了解非常多的杂学。
要不然想在科举取得好成绩,那就太难了。”
“听林兄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我的水平差林兄一大截,只希望题目不要太难。”
莫雨庭望着前方贡院的朱红色大门,他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
很快就是决定命运的时刻。
“贡院大门开了。”
有人突然喊了一嗓子。
贡院门外士子们,嘈杂的声音,立刻安静下来。
贡院的大门打开,秦王殿下和首相王仲策,从贡院里面走出来。
苏河穿着蟒袍,看着贡院外面三千多名士子。
这次科举考试,他没有设立任何门槛。
一省两府数百万人,只有这三千人来参加科举。
读书人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很多读书人,不会选择出仕苏河。
这也是苏河一直推行小学教育,培养忠于自己的读书人。
他实行强是镇压地主的政策,就已经把绝大部分读书人,推到他的对立面。
这些士子能来参加科举考试,就证明他们潜意识,认为自己能赢得天下。
他们把赌注压在自己身上,这都是支持自己的基本盘。
他们大部分,也都是大明科举的失败者。
苏河看着前方的士子都安静下来,他一字一顿的说道:“我宣布,4328年科举,正式开考。
由首相王仲策担任主考官。”
随着苏河的话音刚落,贡院大门的阻挡被搬开。
与此同时,苏河和王仲策在警卫的护卫下,退到了一边。
贡院监考官带领士子们开始走进考场。
四川学子莫雨庭跟随人流走进考场。
他一直等待有人来搜身,却发现他都快走考场,没有一个人过来搜他的身。
“秦王第一次举行科举,这样没有经验吗?
他就不怕有考生作弊,第一次科举就闹出舞弊风波。”
等到莫雨庭坐在位置上,他才发现自己天真了。
每一个考生,有一个单独的屋子。
这个屋子的材料极为珍贵,这是现在最火的玻璃制造。
每两个玻璃屋外面,都有一个监考官。
一个监考官管两名考生,再加上巡逻的监考官。
如果不是手眼通天,买通了所有人。
想要作弊,这几乎不可能。
看到这种情况,莫雨庭想到他和林兄聊的一件事。
他说秦王府和宋朝一样,冗官非常多。
林文静却说,能做事的官员,不算冗官。
王仲策接到负责各个区域的监考官汇报,所有考生都就位。
他宣布道:“第一科考数学,时间三个小时,也就是一个半时辰。
允许提前交卷,考试时间到后,不允许动笔,不允许站起身。
考生们在原地等着身旁的监考官收考卷。
各位考生认真写好姓名和籍贯。
考试正式开启。”
监考官把王仲策的话,传递到考场的每一个角落。
一声巨大的钟鸣声想起,秦王府第一场科举正式开考。
莫雨庭接到监考人员给他发来的卷子。
他看着上面的考题,额头上就不断有汗珠躺下。
这些题目,很多他都答不出来。
让他进行开卷考试,他也没有办法答上这些题目。
各种各样的数学题,还有一边放水一边接水,这种奇葩的题目。
莫雨庭一脸沮丧,这一次下定决心参加科考,现在看来要名落孙山了。
自己家族本来就不富裕,给他来汉中的盘缠,就是想趁早改朝换代拼一次。
莫雨庭灰溜溜的回到家里,家族一定会放弃他,自己只能一辈子埋没在乡间。
乡里的小学老师或是一个乡官,就是他一辈子的归宿。
他忍不住,坐在椅子上,轻轻的抽泣着。
直到考试结束,大钟被敲响。
莫雨庭才从极度悲伤中恢复过来。
他交出了科考的第一张白卷,心若死灰走出考场。
他突然听到,身旁有人用四川话讨论着。
“这前方有个告示,咱们进来时怎么没有发现?
秦王对科举进行一定改革,这里的科举和大明朝的科举不一样。
科举分为进士科和其他科。
进士科考中,授予进士身份。
其他科考中,授予同进士身份。
进士科考察士子对经典的掌握。
其他科目分为数科、法科、工科、史科等科目。
只要这些科目及格,哪怕是进士科落榜。
考生也能进入到相关衙门,成为一名七品以下的属官。
进士科考中,起点就是七品以上,还有机会留在中枢。”
“大家快看,数科很重要。
户部、吏部、工部的官员,都要求数科的成绩。
三法司只要求法学,这个也非常难考。”
“我怎么感觉,这次科举考试。
进士科决定品级,是我们当官的起点,起点越高越好。
这些陪考的其他科,会决定我们能进入到哪个衙门。
我感觉这些科目挺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对啊!比如我们都考中进士,户部选择一名官员。
肯定要在进士之中,优先选择数科成绩好的人。”
“原来数学考砸了,不会落榜啊!这可吓死我了。
我还以为这次科举,就到这里为止了。”
莫雨庭听完,他长舒了一口气。
他亲眼看完告示,彻底放心下来,自己一定要拼命考下一个科目,哪怕当一名小官。
还好这不是进士科,不影响进士的排名。
对他们这些传统学子,这些主科零分也没有关系,进士科才最为重要。
只要有了进士的身份,肯定会当上官员,不用再担心。
………………………………
王仲策看到考生都走出考场。
很多考生都晕了过去,一多半考生交了白卷,一道题都不会答。
王仲策走苏河身边,不解的询问道:
“秦王殿下,为什么把数学等科目,放在前面开考。
这些都是传统学子,大部分人都不懂数学。
第一科就考那么难的数学,这些人心态会崩。
他们更不懂《秦王律》,更别说复杂的力学和化学这种工科知识。
进士科放在最后考,我能理解。
直接考进士科,取消八股文这么大的事,那是要闹出很大的风波。
要知道现在的学子,都是学习八股文长大。
突然告诉他们赖以为生的知识取消了。
三观崩溃的不在少数。
那时考生真要闹腾起来,不太好处理。”
苏河淡定的说道:“就是要用下马威,让他们见识一下科考的难度。
现在用数学打击他们,看到八股文被取消,这些人也没有心情再闹腾下去。
对于这些读书人,打一巴掌要给一个甜枣。
这种小科目,只要它们休息发挥稳定,就能当官。
数学等科目,开考完就会放出正确答案,还有各个衙门录用的标准。
这些学子知道自己能成为一名小官,他们知道八股文被取消,也绝对不会闹事。
再说这些人能参加我们举办的科举,他们就是大明朝科举的淘汰者。
科举有一定改变,对于他们也算好事。
精通八股文的读书人,可不会来汉中参加科举。”
苏河清楚知道自己的基本盘。
除了自己从小培养的读书人,能支持他的读书人,基本都是对大明有怨气。
他们在大明现有体系,属于失败者。
苏河为他们提供一条当官的路,这些人不会闹事。
八股文开始出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科举舞弊。
科举舞弊的手段太多,比如每个人的名字和字迹都不同。
后来糊名加上抄写,这个办法无法起效。
但每一个思想流派,他们的文体都不一样。
考官们肯定会偏向属于自己一派的考生。
大明朝廷为了规范科考,让所有考生采用八股文的方式作答。
八股文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变成限制思想的工具。
苏河一定要取缔八股文,除了它已经跟不上时代。
还能对外释放清晰信号,他会与大明朝抗争到底。
王仲策听完苏河的话,他若有所思。
“秦王殿下考虑的真周到,是我有些想多了。
自古以来读书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
只要他们有官做,这就是吊在他们前方,最大的一根胡萝卜。
出台不合他们心意的政策,他们最多只是唠叨几声,即使有人公开抵制,也不会形成规模。”
“警惕一些也比较好,真有人闹事,我绝对不会留手。”
苏河在这一瞬间,面露凶狠之色。
在他的治下,读书人可没有特权,这些人真敢闹事,他一定会重罚。
对付这些读书人,胡萝卜加大棒,才是精妙的手段。
一味的妥协,只会被他们拿捏。
现在最早的小学生,也只是在上二年级。
秦王府自己的教育体系没有成长。
苏河只能用各种方法,拉拢这些读书人。
但这不意味着,苏河会毫无底线拉拢他们。
………………………………
张胜北这几天,连续不断参加好几科考试。
数学考完,他简直丢了半条命,这些题太难了。
他以为会考进士科,这个他最为熟悉的科目。
没想到先考取其他科目,把进士科放在最后。
工科这种科目,他是一道题不会,只能交白卷。
秦王府科举很人性化,没有搜身,也没有把所有人都关在贡院。
考完一个科目,就能直接出贡院。
张胜北在他租住的客栈吃饭,同时看着他抄写下来的答案。
每一科考完,秦王府都会公布答案。
张胜北感觉,他法科考得最出色。
他正收拾中东西,准备去参加最后一科进士科考试。
张胜北突然听到,隔壁有很大的动静传来。
“林兄,看你胸有成竹的模样,这几科答的很不错吧!
我就不行了,除了工科成绩还行,其他科就比交白卷强一些。
如果进士科成绩还很低,我也只能去工部当一名小官。
还好秦王府分科录取,给我一个机会。”
林文静听到莫雨庭的感慨,他也回复道:“我这次考得不错,哪怕是进士科答的不好。
我也能进六部,当一个八品的小官。
最起码这次科举没有白参加,考得再差也能混上一个小官。
秦王府正处在大发展时期,晋升渠道很通畅。
做好了很可能有外放的机会,成为掌握一县之地的知县。
雨庭老弟,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张胜北听他们聊着天,他自己也是很感慨。
他自己估分,法学分数最高。
不出意外,他会加入刑部或是大理寺。
如果有机会,能加入都察院更好。
他感觉三法司,都察院的权威最大。
十月十三日上午,贡院的大门再次打开。
这次将要考最为重要的进士科,这决定每个士子的起点。
他进入到考场,开考的钟声响起,监考官把试题发给他。
张胜北看到这份试题,他直接懵了。
进士科竟然不考八股文,他立刻反应过来。
不考八股文,这真的太好了。
八股文已经被前人写尽了,世家大族有足够的优秀文章。
他们更加擅长八股文,什么奇葩题目,都能找出对应解法。
像他们这种寒门子弟,科与规则变更,就与世家大族子弟处在同一起跑线。
他高中的机会,能至少增加五成。
张胜北想到这里,他非常开心。
立刻看向这张试卷的内容。
试卷的前面,都是一些浅显的题型。
主要有儒家典籍和诸子百家典籍。
这些题型完全是送分题,只要苦学几年,多读几本书,完全不会被难住。
这种题型很简单,一般都是拿出一句话,让考生补充上句和下句。
张胜北写完这些简单的题型,他有自信,自己一道题都没有错。
试卷后面的题型,主要是简答题。
张胜北看到第一题,他头上的汗就流下来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曲阜孔家享誉千载,不思报国。
宋末元初时,认胡虏为中华正统。
考生请简要作答,曲阜孔家能否代表儒家?】
张胜北这道题没敢下笔,曲阜孔家能是他这个小角色品头论足。
曲阜孔家,那是士林的贞洁牌坊。
哪怕上面散发着恶臭,众人也要说这个味道很香。
张胜北看向之后的题目。
【为何历朝历代,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人?】
【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何二世而亡?】
【唐为何没亡于安史之乱,亡于黄巢起义?】
张胜北继续看向最后一道大题,这是一道策论。
【论述你所了解的大明弊病】
张胜北有些懵,他参加过多次科考,第一次看到这种题型。
这种简答题和策论题占据高分的考卷,真能考验一个人的学识。
张胜北不知道怎么答这些题目,准备按照儒家传统思想作答,他感觉自己这次可能会落榜。
他刚准备下笔,眼神突然一亮。
秦王殿下出这种题目肯定是有目的。
回答这种问题,肯定不能用传统儒家的想法,要用心学的想法。
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只要言之有物,获得不了高分,也能获得一个平庸的分数。
最后一道策论题,张胜北不是死读书的人。
他在乡间很活跃,接触过县城的大明官员。
对一些大明基层官僚的情况,他自己还算了解。
张胜北直接把他的想法,写在了考卷上。
写完之后,他总感觉这张考卷,就是投名状。
………………………………
苏河调来一个连的警卫团士兵,驻守在贡院这里。
进士科已经开考,学子们也知道八股文被取消的消息。
考试的钟声已经响起一个小时。
贡院里面没有出现问题,考生依旧在默默的写着试卷。
苏河计策基本成功,先用一些恩惠稳住这些考生。
他们最低能获得八九品的小官,大部分人已经考中官职。
他们也没有拼命的底气,只要有了退路。
这次科举不太成功,很多人会选择明年再考。
这一批考生不闹事,下一次科举。
所有考生都了解科举的情况,也没有人会再闹事。
咚的一声钟响。
进士科考试正式结束,考生们陆续退场。
莫雨庭等到他的朋友林文静。
“林兄,你考得怎么样?
这次竟然不考八股文,我这算白准备了。
现在不用八股文,我都不会写文章了。
只能随便写一写,不知道成绩会怎么样。”
林文静非常自信的说道:“还好平时有看报纸,很多题目报纸上都讨论的很激烈。
我摘取报纸上的一些精华,配合自己的想法。
自我感觉写的还行,不知道考官会不会认可。”
莫雨庭惊讶的说道:“林兄,答题还能使用白话文啊!”
林文静笑着说道:“当然可以,试卷上只禁止八股文。
这是秦王与大明在划清界限。
其他的文体一概不限,白话文当然可以。”
莫雨庭听到林文静这么说,他后悔的直抓头发。
“我完了,古文功底本来就不好,怎么就没想到用白话文,我也读了那么多报纸。”
………………………………
苏河在王仲策的陪同下,视察科举的批卷工作。
“士子们考完试,可以让那些出题的人出去了,他们已经被关了一个多月。”
很多题目都是苏河亲自出题。
但科举太复杂,他一个人没有办法完成所有出题任务。
苏河召集各界人才,直接出了三份卷子,送到保密级别很高的印刷厂进行活字印刷。
开考之前,苏河随机挑一份卷子,作为科考的考题。
这些出题人,全部被集体关了一个多月,不许任何人探望。
只有科举结束,他们才会被放出来。
就是为了防止,因为泄题导致的科考舞弊发生。
考生的卷子被监考官收上来,直接糊名处理,并在糊名处贴上一个独有的编号。
糊完名的卷子,被摘抄三份,分别让三名考官,按照要求给卷子打分。
考生的分数,就是这三名考官给的平均分。
考官给出的分数差距太大,这名考生的考卷,直接交给主考官进行评分。
王仲策看着考官前一摞厚厚的考卷。
“秦王殿下,考生的卷子,我们用半个月就能批改完。
月底就可以放榜。”
苏河听到后点点头,道:“这个速度可以了,一定要认真批改试卷。
这次科举考试,考生如果不满意自己的成绩,可以申请公开他的试卷。
让所有人评判他试卷的分数。
一旦有人评卷不公,我一定会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