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还能回得去吗?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在古代做个小县官最新章节!
孟长青回到县衙,看那三头牛正系在衙门外的石桩上吃草料。
“孟大人。”李亭抱拳行礼,“这是罗江县匀出来的牛,路上赶了几天,到的有些晚了。”
孟长青看看牛,又看看李亭,最终道:“辛苦你们了,若无要紧事,进去喝杯茶吧。”
八方听这话,立刻先行一步准备茶水。
孟长青领着李亭等人进前衙偏厅时,八方刚好提着热茶上来。
李亭捧过八方递来的茶盏,“劳烦张兄弟。”
“不劳烦。”八方笑着放下一小筐糜子饼,“我们县里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只有这些饼,暂且填填肚子吧。”
“已经很好了,在凉州府我们吃的也是这些。”李亭说罢抓过饼吃起来,其他衙役见状也跟着吃。
到底是在别家衙门,又是带着差事来的,李亭几口吞掉一块饼后说起正事来,“孟大人,外面那三头牛,是孙通判向罗江县借来的。”
李亭斟酌用句,“罗江县的丁大人嘱咐,这三头牛是分别从三家富户家中借出,最多只能给您用半年。
请您手下的农户,务必在半年之中好好喂养。”
孟长青盖在宽大袖口下的手,忍不住扣了扣手指,“多谢通判大人和丁大人为我北山县这通忙碌。
我必然派人照看好它们。”
“如此,那我们就先回去复命了。”李亭站起来要走,孟长青却叫住他,“李捕头走了那么远的路,再歇歇吧。”
李亭看得出对方有话要说,犹豫之后重新坐了下去。
“李捕头是凉州人吗?”孟长青从闲话开始扯。
“是,但孟大人也知道,大梁收回凉州也没有多少年,在我记忆中,我是八九岁时随父母迁到凉州来的。
我依稀记得,来凉州之前家里从未吃过一顿饱饭,那时不管地里收成有多好,反正百姓们手里没多少粮食,只听父母说粮食都被朝廷收去了。
我那时就想,长大了一定要去朝廷做事。”李亭说到这里打趣自身道:“可惜我不是念书的料,还好学了些拳脚功夫,机缘巧合做了官府衙役。”
孟长青接道:“人各有出路,李捕头如今也是达成所愿了。”
李亭点头,“正是啊。”
“多亏各位辛苦这一趟,想必你们是天不亮就出了凉州城。”孟长青说,“正是解我燃眉之急,我北山县良田少,春种之后还是要接着开荒,有这三头牛能帮不少忙。
只是……”孟长青停顿后才说:“到底是罗江县的牛,半年后要还。李捕头在凉州城多年,同样的事情,我还想向你打听打听,何处能弄来牛?小牛犊也行。”
李亭说:“孟大人,不瞒您说,整个凉州的耕牛都紧缺,到哪里都不可能弄来牛,就我们牵来的这三头,都是孙通判用了人情的。
至于小牛犊,跟您说句实话,绝大多数是刚出生就被人定下了。”
孟长青点头,“看来我还是对凉州所知甚少啊。”
“大人,不是您所知甚少,只是北山县如今刚刚立县,府衙没有银两,有些事情光凭人情是没用的。”
“原来如此。”孟长青微笑道,“多谢李捕头点拨。”
李亭欠身,“不敢不敢。”
“何来的不敢,我要多谢你告诉我实情。”孟长青说,“我北山县如今欠着凉州府一屁股债,确实没钱,只是我还有些私产,不知凉州牛价如何,有何人能帮忙牵线买牛。”
“大人要自己出钱买牛。”李亭说,“如此,我回凉州府后立刻派人出去打听,一定尽早给您回信。”
“多谢李捕头。”孟长青站起身拱手道:“再次多谢各位一路辛劳把牛牵来,往后再有这样的事,只需派人传信来,我会派人去取。”
说话间,李亭等人起身冲着孟长青还礼,“告辞了。”
孟长青让八方将人送出去。
李亭等人前脚刚走,杨正就进来了,“孟大人,牛已经牵到偏院,且派专人照看了。”
“杨大哥有心了。”
“我该做的。”杨正看孟长青表情凝重,问道:“大人有什么烦心事?”
孟长青有意放松眉头,“烦来烦去,不过是为钱粮。”
杨正开口道:“世上最难的事,就是从无到有,大人目前正处在其中,自是觉得处处艰难。”
“不是我。”孟长青纠正,“是北山县正在其中。”
世上的艰难有许多种,但如今北山县的艰难却有可解之法。
一是付出全部的努力,二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孟长青肯努力,但是她怕等待。
等北山县经济好转、步入正轨,再少说也要五年。
朝堂局势瞬息万变,她真的在这小小县城待满五年,还能回到京城吗?
杨正开解道:“我们已经把最凶险的一关过了,如今至少没有燕人和捷丸来犯,接下来不过是种地的事。”
孟长青跟着笑道:“对,不过是种地的事。如今稷米已经种下,往后就边开荒边种,可有人来借豆种?”
“有。”杨正说,“咱们赊种,既不要利钱又不要他们加倍奉还,不少人都来借了,特别是罗家村的。”
“有借才好。”孟长青前几天去了一趟凉州府,问卫方耘借豆种和薯种,却从卫方耘处得知,凉州府还从来没有种过红薯,自然也没有薯种。
最近这十来年,南方海事兴盛,百姓们常常组建海上商队,跟海外邦国贸易。
因此,常常带回些稀奇种子。
像是红薯、玉米之类正是几年前被民间商队带回来的。
其中,红薯虽然流入时间短,但在京城已经广泛种植。
孟长青曾跟太子以及太傅提议,红薯耐旱耐贫瘠,玉米种植时间短、收成高,两样都该向全国推广种植。
谁能想到几年过去,已经在京城外农庄上随处可见的红薯,却还没有流传到凉州。
孟长青得知此事后,当即给宫中写了第二封信,还是交由楚沐风书写信封,传回京城。
算算日子,就算那信走得再慢,也该到宫中了。
最近我的状态特别差,为了不让质量持续下滑,所以不得不慢下来。
孟长青回到县衙,看那三头牛正系在衙门外的石桩上吃草料。
“孟大人。”李亭抱拳行礼,“这是罗江县匀出来的牛,路上赶了几天,到的有些晚了。”
孟长青看看牛,又看看李亭,最终道:“辛苦你们了,若无要紧事,进去喝杯茶吧。”
八方听这话,立刻先行一步准备茶水。
孟长青领着李亭等人进前衙偏厅时,八方刚好提着热茶上来。
李亭捧过八方递来的茶盏,“劳烦张兄弟。”
“不劳烦。”八方笑着放下一小筐糜子饼,“我们县里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只有这些饼,暂且填填肚子吧。”
“已经很好了,在凉州府我们吃的也是这些。”李亭说罢抓过饼吃起来,其他衙役见状也跟着吃。
到底是在别家衙门,又是带着差事来的,李亭几口吞掉一块饼后说起正事来,“孟大人,外面那三头牛,是孙通判向罗江县借来的。”
李亭斟酌用句,“罗江县的丁大人嘱咐,这三头牛是分别从三家富户家中借出,最多只能给您用半年。
请您手下的农户,务必在半年之中好好喂养。”
孟长青盖在宽大袖口下的手,忍不住扣了扣手指,“多谢通判大人和丁大人为我北山县这通忙碌。
我必然派人照看好它们。”
“如此,那我们就先回去复命了。”李亭站起来要走,孟长青却叫住他,“李捕头走了那么远的路,再歇歇吧。”
李亭看得出对方有话要说,犹豫之后重新坐了下去。
“李捕头是凉州人吗?”孟长青从闲话开始扯。
“是,但孟大人也知道,大梁收回凉州也没有多少年,在我记忆中,我是八九岁时随父母迁到凉州来的。
我依稀记得,来凉州之前家里从未吃过一顿饱饭,那时不管地里收成有多好,反正百姓们手里没多少粮食,只听父母说粮食都被朝廷收去了。
我那时就想,长大了一定要去朝廷做事。”李亭说到这里打趣自身道:“可惜我不是念书的料,还好学了些拳脚功夫,机缘巧合做了官府衙役。”
孟长青接道:“人各有出路,李捕头如今也是达成所愿了。”
李亭点头,“正是啊。”
“多亏各位辛苦这一趟,想必你们是天不亮就出了凉州城。”孟长青说,“正是解我燃眉之急,我北山县良田少,春种之后还是要接着开荒,有这三头牛能帮不少忙。
只是……”孟长青停顿后才说:“到底是罗江县的牛,半年后要还。李捕头在凉州城多年,同样的事情,我还想向你打听打听,何处能弄来牛?小牛犊也行。”
李亭说:“孟大人,不瞒您说,整个凉州的耕牛都紧缺,到哪里都不可能弄来牛,就我们牵来的这三头,都是孙通判用了人情的。
至于小牛犊,跟您说句实话,绝大多数是刚出生就被人定下了。”
孟长青点头,“看来我还是对凉州所知甚少啊。”
“大人,不是您所知甚少,只是北山县如今刚刚立县,府衙没有银两,有些事情光凭人情是没用的。”
“原来如此。”孟长青微笑道,“多谢李捕头点拨。”
李亭欠身,“不敢不敢。”
“何来的不敢,我要多谢你告诉我实情。”孟长青说,“我北山县如今欠着凉州府一屁股债,确实没钱,只是我还有些私产,不知凉州牛价如何,有何人能帮忙牵线买牛。”
“大人要自己出钱买牛。”李亭说,“如此,我回凉州府后立刻派人出去打听,一定尽早给您回信。”
“多谢李捕头。”孟长青站起身拱手道:“再次多谢各位一路辛劳把牛牵来,往后再有这样的事,只需派人传信来,我会派人去取。”
说话间,李亭等人起身冲着孟长青还礼,“告辞了。”
孟长青让八方将人送出去。
李亭等人前脚刚走,杨正就进来了,“孟大人,牛已经牵到偏院,且派专人照看了。”
“杨大哥有心了。”
“我该做的。”杨正看孟长青表情凝重,问道:“大人有什么烦心事?”
孟长青有意放松眉头,“烦来烦去,不过是为钱粮。”
杨正开口道:“世上最难的事,就是从无到有,大人目前正处在其中,自是觉得处处艰难。”
“不是我。”孟长青纠正,“是北山县正在其中。”
世上的艰难有许多种,但如今北山县的艰难却有可解之法。
一是付出全部的努力,二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孟长青肯努力,但是她怕等待。
等北山县经济好转、步入正轨,再少说也要五年。
朝堂局势瞬息万变,她真的在这小小县城待满五年,还能回到京城吗?
杨正开解道:“我们已经把最凶险的一关过了,如今至少没有燕人和捷丸来犯,接下来不过是种地的事。”
孟长青跟着笑道:“对,不过是种地的事。如今稷米已经种下,往后就边开荒边种,可有人来借豆种?”
“有。”杨正说,“咱们赊种,既不要利钱又不要他们加倍奉还,不少人都来借了,特别是罗家村的。”
“有借才好。”孟长青前几天去了一趟凉州府,问卫方耘借豆种和薯种,却从卫方耘处得知,凉州府还从来没有种过红薯,自然也没有薯种。
最近这十来年,南方海事兴盛,百姓们常常组建海上商队,跟海外邦国贸易。
因此,常常带回些稀奇种子。
像是红薯、玉米之类正是几年前被民间商队带回来的。
其中,红薯虽然流入时间短,但在京城已经广泛种植。
孟长青曾跟太子以及太傅提议,红薯耐旱耐贫瘠,玉米种植时间短、收成高,两样都该向全国推广种植。
谁能想到几年过去,已经在京城外农庄上随处可见的红薯,却还没有流传到凉州。
孟长青得知此事后,当即给宫中写了第二封信,还是交由楚沐风书写信封,传回京城。
算算日子,就算那信走得再慢,也该到宫中了。
最近我的状态特别差,为了不让质量持续下滑,所以不得不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