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李斯的想法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咸阳败家子最新章节!
“这,朕也未曾想到,李公你居然真的将朕的想法执行的如此只好,不过,李公,眼下这么多门学科,对于以吏为师的文化,会有什么影响吗?”
李斯淡定的摇摇头
“陛下,我大秦的文化一直是以吏为师,以法治国,这都不错,但想让大秦真正强大,这还不够!”
说罢,李斯拿起了放在自己手边的《韩非子》神色有些遗憾,又有些后悔般说道
“倒也不怕陛下笑话,老臣年轻之时善妒,总以为自己的才华不如师弟韩非,韩非入秦之后,老臣总是觉得他会取臣而代之,再加上当初在师门之时,老臣与他就因对法的看法不同与其关系不睦最终将其害死
而一年前,臣心灰意冷之时,无意中看到了他的书,毕竟已经到了这把岁数,老臣这才发现,他的看法老臣虽然并不是完全同意,但其中亦有可取之处,再加上陛下的想法,让太学邀请百家之人前来教学,这让老臣有了新的想法!”
胡亥此刻却已经来了兴致,
“来,李公且与我说说,到底有什么新的想法!”
李斯沉吟片刻,说道
“正是因为我与韩非虽然师出同门,但却对于法的理解却并不相同,老臣就在想,同一门学说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更不要提不同的学说了,如果大秦能够在不同的地方运用不同的学说治理,那么大秦必然会无比强盛!”
胡亥开始跟着李斯的思路想了下去
“确实,田齐之所以能够强盛百年,正是因为他那一座稷下学宫,当年文信侯也许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才召集天下贤才,写出了那本《吕氏春秋》,不过,李公,朕听闻当年你在文信侯门下的时候,似乎并不赞同当年文信侯的想法啊!”
“的确如此,包括现在,老臣依旧不认同文信侯的做法,文信侯所做的,只是将诸子百家杂糅在一起,写出了吕氏春秋,但反而让吕氏春秋变得非常奇怪,没有自己的主旨思想,也并没有将所有的思想融会贯通,只是简单拼凑,这反而不如用单一学说来的可靠,而且臣也并非是想让所有学说都用在治国上
臣以为,论礼仪教化,所有学说都不如儒家,造物之术,所有学说都比不上墨家,改良良种,提高亩产,农家就是天下第一!而治理国度,当以法家为首,故老臣以为,太学当以法家为先,辅修其他学科,所以,在太学,学子可学习多种学说,并择一为主,其余为辅,但法家之学则是所有学子必修之学问,只有懂法,用法,依法,将来才能治理一方,而其余的学说可作为补充!
眼下这些学子,将来成绩优异者可为秦吏,比如,学习农家之小成者,可在治粟内史为吏,墨家优异之人可补充到尚方之中,儒家有为则可入奉常为官,如此,大秦方可强盛!”
胡亥只觉得李斯不愧是先帝的重臣,这般规划之下,大秦必然会越来越强大,不仅如此,诸子百家也会在大秦绽放属于他们自己的光彩,甚至随着诸子百家研究的越发深入,他们也会反哺大秦,让大秦越发富强!
胡亥接着问道
“李公的想法很好,不愧是先帝重臣,不过,眼下太学之内的学生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胡亥这个问题问出口,李斯顿时就知道胡亥想要问什么了,他知道,在胡亥心中,黔首的位置还是占据比较大的但这个问题,即便李斯知道,也没有办法说出胡亥想要的答案,他面露犹豫
“陛下,眼下太学之学子,都是由各地学室最优秀的学生前来,汇聚了天下最聪慧的贤才!”
“那黔首出身的比例占据多少啊?还有权贵出身的学生又占据几何啊?”
还是问出这个问题了,李斯面露难色
“禀告陛下,整个太学八百学子,黔首出身不到二十,剩下的几乎父亲都有民爵以上的爵位,而在朝中超过两千石的大臣之后,几乎都没有来太学学习的!”
其实胡亥已经猜想到了,黔首出身的必然很少,但让他感到意外的确是为什么这顶尖的大臣也很少有人能来太学学习的?
他看向李斯,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李斯虽然惊讶于陛下并没有纠结黔首数量太少的问题,但顶级权贵的数量为什么太少,这点李斯却是心知肚明
“陛下,这个问题有几个因素,首先太学才刚刚开始一年不到,许多人对于太学之内的情况并不了解,而臣也并没有特意主动要求他们,故很多人都知道太学,但对太学之内教导什么还是没有太多的了解,
再来两千石之上官吏一般都是家中已有一套完整的家学,又或是已经有几代人的积累,他们一般都是家族之内自己教育,与太学一个老师教导几个学生不同,他们都是专门请好几个老师来家中教导,对于太学他们不了解,也不想要了解!
真正太学之中大部分的人,其父亲有的都是中等爵位,他们找不到名士辅佐,家中也没有什么积累,没有自己的家学,只能够将孩子放在当地有名望的名士教导也就是当地的学室,而这些人才是太学现在大多数学子的请况!”
经过李斯这么一说,胡亥才明白过来,简单讲,现在的太学,权势重的人不太了解,也看不上太学,而像民爵以下的,他们生活的都不容易,一般都要让自己的子女来帮家里干活,饭都吃不饱还上太学?剩下的那些中间的人,才会挤着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太学!
胡亥深深吸了口气,他想让天下的黔首都能读书,让他们知荣辱,懂道德,所以,胡亥认真的看着李斯,对着李斯说道
“李公,有什么办法让天下的黔首都能上的了太学吗?若是能够做出此等壮举,那李公必然能够超越自己的老师与孔孟相提并论啊!”
胡亥也看出来了,李斯现在也看开了,这把年纪了他已经不追求权势了,现在李斯所追求的,无非一个身后名罢了,所以胡亥就用身后名来诱惑他!
“这,朕也未曾想到,李公你居然真的将朕的想法执行的如此只好,不过,李公,眼下这么多门学科,对于以吏为师的文化,会有什么影响吗?”
李斯淡定的摇摇头
“陛下,我大秦的文化一直是以吏为师,以法治国,这都不错,但想让大秦真正强大,这还不够!”
说罢,李斯拿起了放在自己手边的《韩非子》神色有些遗憾,又有些后悔般说道
“倒也不怕陛下笑话,老臣年轻之时善妒,总以为自己的才华不如师弟韩非,韩非入秦之后,老臣总是觉得他会取臣而代之,再加上当初在师门之时,老臣与他就因对法的看法不同与其关系不睦最终将其害死
而一年前,臣心灰意冷之时,无意中看到了他的书,毕竟已经到了这把岁数,老臣这才发现,他的看法老臣虽然并不是完全同意,但其中亦有可取之处,再加上陛下的想法,让太学邀请百家之人前来教学,这让老臣有了新的想法!”
胡亥此刻却已经来了兴致,
“来,李公且与我说说,到底有什么新的想法!”
李斯沉吟片刻,说道
“正是因为我与韩非虽然师出同门,但却对于法的理解却并不相同,老臣就在想,同一门学说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更不要提不同的学说了,如果大秦能够在不同的地方运用不同的学说治理,那么大秦必然会无比强盛!”
胡亥开始跟着李斯的思路想了下去
“确实,田齐之所以能够强盛百年,正是因为他那一座稷下学宫,当年文信侯也许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才召集天下贤才,写出了那本《吕氏春秋》,不过,李公,朕听闻当年你在文信侯门下的时候,似乎并不赞同当年文信侯的想法啊!”
“的确如此,包括现在,老臣依旧不认同文信侯的做法,文信侯所做的,只是将诸子百家杂糅在一起,写出了吕氏春秋,但反而让吕氏春秋变得非常奇怪,没有自己的主旨思想,也并没有将所有的思想融会贯通,只是简单拼凑,这反而不如用单一学说来的可靠,而且臣也并非是想让所有学说都用在治国上
臣以为,论礼仪教化,所有学说都不如儒家,造物之术,所有学说都比不上墨家,改良良种,提高亩产,农家就是天下第一!而治理国度,当以法家为首,故老臣以为,太学当以法家为先,辅修其他学科,所以,在太学,学子可学习多种学说,并择一为主,其余为辅,但法家之学则是所有学子必修之学问,只有懂法,用法,依法,将来才能治理一方,而其余的学说可作为补充!
眼下这些学子,将来成绩优异者可为秦吏,比如,学习农家之小成者,可在治粟内史为吏,墨家优异之人可补充到尚方之中,儒家有为则可入奉常为官,如此,大秦方可强盛!”
胡亥只觉得李斯不愧是先帝的重臣,这般规划之下,大秦必然会越来越强大,不仅如此,诸子百家也会在大秦绽放属于他们自己的光彩,甚至随着诸子百家研究的越发深入,他们也会反哺大秦,让大秦越发富强!
胡亥接着问道
“李公的想法很好,不愧是先帝重臣,不过,眼下太学之内的学生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胡亥这个问题问出口,李斯顿时就知道胡亥想要问什么了,他知道,在胡亥心中,黔首的位置还是占据比较大的但这个问题,即便李斯知道,也没有办法说出胡亥想要的答案,他面露犹豫
“陛下,眼下太学之学子,都是由各地学室最优秀的学生前来,汇聚了天下最聪慧的贤才!”
“那黔首出身的比例占据多少啊?还有权贵出身的学生又占据几何啊?”
还是问出这个问题了,李斯面露难色
“禀告陛下,整个太学八百学子,黔首出身不到二十,剩下的几乎父亲都有民爵以上的爵位,而在朝中超过两千石的大臣之后,几乎都没有来太学学习的!”
其实胡亥已经猜想到了,黔首出身的必然很少,但让他感到意外的确是为什么这顶尖的大臣也很少有人能来太学学习的?
他看向李斯,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李斯虽然惊讶于陛下并没有纠结黔首数量太少的问题,但顶级权贵的数量为什么太少,这点李斯却是心知肚明
“陛下,这个问题有几个因素,首先太学才刚刚开始一年不到,许多人对于太学之内的情况并不了解,而臣也并没有特意主动要求他们,故很多人都知道太学,但对太学之内教导什么还是没有太多的了解,
再来两千石之上官吏一般都是家中已有一套完整的家学,又或是已经有几代人的积累,他们一般都是家族之内自己教育,与太学一个老师教导几个学生不同,他们都是专门请好几个老师来家中教导,对于太学他们不了解,也不想要了解!
真正太学之中大部分的人,其父亲有的都是中等爵位,他们找不到名士辅佐,家中也没有什么积累,没有自己的家学,只能够将孩子放在当地有名望的名士教导也就是当地的学室,而这些人才是太学现在大多数学子的请况!”
经过李斯这么一说,胡亥才明白过来,简单讲,现在的太学,权势重的人不太了解,也看不上太学,而像民爵以下的,他们生活的都不容易,一般都要让自己的子女来帮家里干活,饭都吃不饱还上太学?剩下的那些中间的人,才会挤着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太学!
胡亥深深吸了口气,他想让天下的黔首都能读书,让他们知荣辱,懂道德,所以,胡亥认真的看着李斯,对着李斯说道
“李公,有什么办法让天下的黔首都能上的了太学吗?若是能够做出此等壮举,那李公必然能够超越自己的老师与孔孟相提并论啊!”
胡亥也看出来了,李斯现在也看开了,这把年纪了他已经不追求权势了,现在李斯所追求的,无非一个身后名罢了,所以胡亥就用身后名来诱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