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苦缺粮黑田主撤军,定议和中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万历三大征最新章节!
苦缺粮黑田主撤军,定议和中日止刀兵
南军主将骆尚志自平壤战后一直在汉阳养伤,因其曾亲眼目睹朝鲜军实战表现,故多次探访柳成龙,对教练士卒、防备倭患之事倾囊相授。希望能借柳成龙之力帮助朝鲜士兵加强训练,可堪大战。自三月起骆尚志便应柳成龙邀请选派南军精锐十人向朝鲜军传授枪、剑、狼筅等武技及鸳鸯阵法和辛酉刀法。此外骆尚志也建议朝鲜开采银矿与辽东互商,富国强民。柳成龙深受感动,与骆尚志从此交往甚密。
同样在三月经略宋应昌正愁于如何改变对峙态势,宋应昌召集赞画袁黄、刘黄裳以及总兵官李如松、游击沈惟敬、朝鲜三道都体察使柳成龙说道:“敌众我寡,当地贫瘠,大军粮草也只能每日勉强应付,军需供应如有意外,大军便将面临绝境。长期对峙不利于我。接内阁传信,或伺机奇袭或迂回要害,急需寻找良机。但奇袭良机未现,如今全罗道尚未被倭寇攻占,若在王京虚张声势,经全罗道南下假意直取釜山断其归路,而后于要道设伏聚歼敌寇主力倒是一法,不过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我军都急需补充兵力,朝廷援兵不至,伤亡愈多,收复朝鲜全境实是万难。”
赞画袁黄道:“趁粮草军需尚无意外、倭寇忌惮我军之际可上疏朝廷请求即刻再发援兵,待援兵集结,经略便能尽展谋划,倭寇指日可平。”赞画刘黄裳道:“朝廷亦有难处,否则在宁夏之乱平定之后便可征调十万军士,正因有诸般困难,才此次征调不过四五万人。即便再发援军也颇费时日,我认为等待援军之时也不可错失战机,还是详加探查倭情,再定攻取何地。”
沈惟敬提议:“既然两军暂时相持不下,经略何不考虑下官此前建议,由在下前去挟天兵之威,震慑倭寇使其退兵,我军即可兵不血刃收复王京,也可新获军需粮草。”柳成龙问道:“沈游击不会是前去议和吧?”
沈惟敬怒道:“都体察使怎么又问这种问题!我早已说过身为大明臣子岂会与贼寇媾和,此是为威慑敌心,晓以利害,避免伤亡收复王京之计。若是总对上国抱有怀疑岂是藩国之礼。”
李如松讥讽道:“沈惟敬,你也太高看你的口舌了,仅用言语便能逼退数十万敌寇,那还要大军在此为何,两军正剑拔弩张之时谁能被一介区区使者震慑?执意如此必有去无回,需用你时自有经略吩咐。”
宋应昌且思且念道:“既如此也只能从敌粮草入手,惟有此堪称战争之要害,若能断其军需,敌寇军心必乱,无论兵力如何也将一触即溃,王京即日可下,只是尚不知倭寇将粮屯于何处?都体察使你认为王京附近何处可为屯粮之地?”
柳成龙答道:“经略既有此意,我也忽然记起,王京城北,龙山有仓,朝鲜历年租赋所入尽积于此。虽不知龙山积粮已损耗多少,但倭寇远道而来应就近将军粮存于龙山,今倭寇屯据王京,凭势险阻,龙山也有地势可守。若前布疑兵,乘夜后入龙山,焚烧粮仓,倭寇断粮,王京难守。且倭寇千里孤军,左右皆是我官义之兵,那时全数出击将倭寇首尾断绝,王京倭军南逃之时,天兵从后追击必能全胜。”
宋应昌对此颇为满意:“如此说来,倭寇军粮若果真尽数屯于龙山,则此战良机已至。只是尚需探明实情,我已请锦衣卫百户骆思恭派出四队锦衣卫秘密查探各地,不久之后必有回报,那时再定。”
李如松问道:“经略,这锦衣卫平日锦衣玉食,滥用权势,战阵之中未必能用。”宋应昌答:“你不在京师自然不知,这骆思恭可非比寻常,绝非平庸之人,久经历练,军政全才,深受皇上信赖。你弟李如桢也在京中任锦衣卫指挥同知,你可问他。这几队锦衣卫可称精锐,全部由骆思恭亲自挑选,忠勇干练,我自放心。诸位等待消息即可。”众皆领命。
锦衣卫百户骆思恭领数人翻山越岭、密走小溪,躲避岗哨探查京畿道军情。趁夜行至龙山附近伏于草丛之中,骆思恭问已到何处?下属答应是龙山附近,骆思恭说道:“看此处倭兵往来搬运粮草莫非是倭寇屯粮之地?”下属回道:“倭军兵力众多,此地或许只是其中一处储粮所。”
骆思恭说道:“连日来我们多方查探,只见城砦遍布,防备严密,但各砦大小不足以存放足需军粮,在此之前也并未发现有集中屯粮之地。大军军粮多集中屯放或一分为二,我猜测王京之内应有一半,而这龙山看倭兵搬运不绝,这另一半军粮定是在此处。再静待观察是否有诈,若果真如此,我们也可交差,确定为倭寇屯粮之地再秘密勘探地势回报经略。”
宋应昌得锦衣卫密报确信龙山便是日军军粮所在,柳成龙请令道:“经略大人,既然已经确认,火攻龙山仓就请让朝鲜军出力吧,我们早已摩拳擦掌,等待立功时机,上国千里来援,朝鲜无以为报,只愿多加效力,朝鲜对倭寇恨之入骨,此次必将全力以赴。只是还请经略大人派遣精兵助阵,借予朝鲜火箭数百。我亦将令朝鲜舟师布疑兵助势。”
宋应昌答道:“都体察使如此说我深感佩,龙山事关全局,必须全力引开倭寇才得以奇袭。我知骆尚志已在协助朝鲜训练士卒,练习阵法,逐渐推广,想来无论是对朝鲜防务还是此次大战皆百利而无一害。你们之间的意见交换,骆尚志已向我进行过陈述,我并无异议。即便如此,我也不会只让朝鲜孤军奋战,明军也会助势吸引敌寇,方便火攻龙山。”柳成龙拜谢而出。
三月十五,明军祖承训、李如柏、杨元、吴惟忠等部率兵八千渡江佯攻,与汉阳周边城砦守军做零星对射,日军闻明军来攻,广发援兵协防。而另一边在柳成龙的命令下忠清道水使丁杰、京畿道水使李嬪、倡义使金千隘率舟师耀兵牵制龙山日军相对放炮。江面之上,山脚之地火光冲天。朝鲜军遣精兵乘夜从山后突击,明军将领查大受、李如梅、戚金也受命率数十人助阵。
谁知龙山守将平秀嘉已率三百日兵伏于地势要处,居高临下,连段铁炮阻击,朝鲜军被火力压制,不得前进,明军也受到弹丸射击,多有死伤。李如梅、戚金不甘退败,急令仰发火箭,全数射出,山间因此起火,烟火熏天,火势借风蔓延,日军全力扑救。朝、明联兵趁乱而退。
次日日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急问黑田官兵卫道:“昨夜龙山粮仓遭受火攻,损失如何?”黑田官兵卫答道:“总队长不需惊慌,明国与朝鲜正面佯攻,实为焚烧我军粮,但我早有准备,龙山军粮已妥善存放,也早已令平秀嘉一旦遭遇攻击必守后山,龙山虽遭火烧但军粮无碍。”宇喜多秀家大为称赞。
黑田官兵卫提议:“但我军军粮仅剩一万四千担,只够两月之用,我军苦于粮运,自釜山至汉阳百里连屯,采樵多阻,又多遭朝鲜袭扰,粮运不至,供给甚艰。石田已上报太阁,另外大军驻守京畿,粮不经耗,久必生乱。而我军虽防守严密,明军亦不可小觑,其往来奔袭,随时可兵加汉阳,我军疲于应对,加之军粮不继,汉阳笼城不能,难以持久,不如退守釜山,驻守下三道,如此军粮无忧,兵力聚集则进退有余。”
宇喜多秀家反对:“官兵卫你怎能提议退兵,我军按你之策集结京畿,防备得当,明军不能轻进正是等待战机向北反击歼灭明军之际,退守釜山如何服众?军粮之事太阁殿下必有妥善解决之法,且若擅自退兵太阁殿下必将震怒,你如何担待!”
黑田官兵卫怒道:“宇喜多秀家!不可固执!此一时彼一时,军粮不继即便太阁殿下有妙策示下,传至汉阳及实施成效少说也得数月之期,数月之内战况难测,全军疲惫速战尚可,长期对峙如何能守?明军、朝鲜志在汉阳,为收复王京必竭尽全力。继续在此扼守我军必败,为保全军安危必须撤出汉阳,太阁问罪我一力承担。我只担心我军撤兵之时明军将大举追击,难免狼狈。”
小西行长建议道:“不如与明军议和,商谈条件,由明军来约束朝鲜,以此保障我大军安然撤出汉阳。”黑田官兵卫认为可行。
时明军赞画袁黄遭京察牵连罢免,袁黄于军中得知不免暗自神伤。宋应昌好言相劝并令刘黄裳将袁黄亲送辽东。朝鲜三道都体察使柳成龙求见宋应昌,请于内室相谈。柳成龙说道:“经略大人,实在惭愧,火攻龙山,倭军早有防备,早已猜到奇袭路线加以阻击,龙山粮仓未能焚毁。”宋应昌听罢忧虑:“如此一来倭军定会将龙山军粮转移他处或严加防守,再攻万难。”
柳成龙立誓:“大人,龙山军粮未必会转移,即便转移,京畿道间谍四出也能再探查所在,此次失败朝鲜愧疚不已,定会全力以赴,将功折罪。我回去后会再作筹划,必断敌粮草,以便明军收复王京。请大人务必准许。”
宋应昌答道:“即使我不允许,都体察使还是会自行筹备。也罢,都体察使尽管筹划,如有所需我当助阵。”柳成龙拜谢而后疾驰出营,与朝鲜军会合。
后日军有议和传信送来,沈惟敬看毕便向宋应昌断言此必倭寇乞降之意。宋应昌反问为何确定?沈惟敬答道:“我军大军压迫,战力凶悍,又有奇袭断粮之举,火光冲天,倭寇疲于奔命,驻守艰难,有此意也不足为奇。”
宋应昌笑道:“你好似对倭寇极为了解,能知其心事。倭寇狡诈,此不过缓兵之计而已。”沈惟敬劝道:“倭寇即送来书信何不趁机由下官去一探虚实,下官必查探实情,喝令其献降撤兵,且看倭寇反应如何再作回报。”宋应昌应允。
于是沈惟敬与小西行长再次展开会谈,沈惟敬欲先声夺人:“天兵威震四方,战力之强想必你等皆已知晓,夺平壤,收四道如疾风席卷,碧蹄馆以寡敌众不落下风,陈兵威慑,四处出击使尔等疲惫不堪。如今困守京畿坐以待毙倒不如撤回本土可保性命无虞”
小西行长坦言:“离开汉阳返回本土,这种提议可很难商谈。”沈惟敬冷眼相向:“反正军粮也已不足,死撑汉阳有何益处?”小西行长又问:“若我军退回本土,能使朝鲜割让下三道于日本么?”
沈惟敬答:“此事我现在无法答复,大明皇上陛下会作决定。但我可以保证会将你们主君册封为日本王的敕书送至,并且可与大明开展贸易,这已是天恩,应当感怀于心,至于割地一事尚需请旨。”
小西行长极为不悦:“什么?你以为我们在朝鲜死战至今只是为了得到这些这些赏物么?!”沈惟敬斥道:“总好过全军覆没!”小西行长拍案大怒,两人会谈一时僵化。
沈惟敬着实担心有杀身之祸,思忖片刻说道:“现在不如我们互相坦诚一些好了,我也不希望继续战争,即便将你们全部歼灭,最终也只是将朝鲜土地还给朝鲜王而已。大明除了朝鲜的谢恩和些许粮饷供应,除此之外毫无所得。据我所知,你们的情况也十分窘迫,粮草所剩无几,集结军力却寸步难行,饱受袭扰,疲惫不堪。这场万难胜利的战争如果是被你们主君强迫而来,那更应就此打住,全身而退返回家乡才是。”
小西行长也一声深叹:“既如此我也实言相告,我也想和军士们尽早回乡,但毫无所得而回也必会被主君斩首问罪。既然都想停战也应互相留有活路才是。”
沈惟敬略加思索说道:“这样你看如何,你我各自派遣使者,陈言己方投降。但是绝不能是受命本国之人,而是听从你我命令之人,伪装成本国特使。你的使臣向我大明皇上请降撤军,请求册封及朝贡贸易。”
小西行长接话道:“而你的使臣向我们太阁殿下请求议和,同意两国对等贸易,并将汉江以南割让日本。”沈惟敬称是,小西行长大笑:“这有人会信么?而且一旦被发现你我都再难活命。”
沈惟敬自信无比,笑答道:“此事除你我二人,三国君臣皆蒙在鼓中。只要布置得当,谨慎筹备,自会相信。在被发现之前两国之兵都早已撤回本国,即便有朝一日被发现,只需推说对方违约在先即可。大军早已尽撤,重新发动战争绝非易事。我们大明内部也尚有繁多政务,天子日理万机,也不愿再轻言刀兵。大明颜面因四方来朝,而你们太阁因国王册封、朝贡贸易以及拥有汉江以南也将颜面倍增。”
小西行长思索再三深觉可行:“那就如此实施好了,协商完成之前我军会守在下三道,而今日所谈必须带入坟墓。”沈惟敬答:“这是自然,为表诚意请释放被你们所俘虏的两位朝鲜王子。”
小西行长回道:“好,为表诚意,我军撤离汉阳之时请明国与朝鲜不得追击,我军此后在协议达成之前不会再向北进击,也请明军退至辽东。”双方由此达成一致。
事后小西行长和沈惟敬各自向统帅回报,小西行长向宇喜多秀家说道:“我与明使沈惟敬已达成协议,以释放王子,退出汉阳,撤往下三道为条件,要求册封及贸易,割让朝鲜汉江以南于日本,明国似乎急于停战,并表示明军及朝鲜军不会追击。明使沈惟敬已具表上奏,等待大明皇上旨意。”
石田三成问道:“明军急于停战因何原因?”小西行长答道:“据了解碧蹄馆一战对明军造成的影响比预计中要大,明军战后战意消退,只与我军长期对峙,但见我防备周全,无机可乘,苦战无功,不能取胜,国内因此大起争论,故急于停战议和。”
黑田官兵卫问道:“明国竟会答应此等要求,实在匪夷所思,是否明国有诈?”小西行长答道:“撤退之时多加部署即可,各队相互协作,再由四队、七队、九队接应,应当可保南撤安全。我与沈惟敬说在协议定立之前,我军会驻守在下三道以备万一,只要我军撤到下三道,便如您所说可进退有余,趁机集中大军一举攻克晋州,夺取全罗道,既能使军粮充足,也能顺势攻占朝鲜水军全部据点,保障海路安宁,凭借全罗、忠清、庆尚三道各处险要立于不败之地。若议和是假,我军经过休整可即刻反击。若议和是真,太阁殿下必令大军可即刻返还日本,等待交割就是。”宇喜多秀家听后表示可立刻准备撤离汉阳。
而沈惟敬则向宋应昌回报道:“日军军粮不继,一直在汉阳苦撑,军士面黄肌瘦,我所见极多。倭军虽兵力占优却寸步难行,是因慑于我军战力。苦撑不支只得乞降,请求朝廷册封及朝贡贸易。下官令其立刻退出王京,释放被俘王子,等待旨意。倭军也愿南撤下三道等待皇上恩旨。但请撤离之时我军与朝鲜不可追击,依下官之见既然倭寇请降可立刻上奏朝廷,同时为防倭寇有诈应多做防备,以免进入王京之时中敌埋伏。”
宋应昌难以轻信日军言行,此是宋应昌一心只想全歼日军,亲自收复朝鲜全境。随后便对沈惟敬说道:“我看倭寇请降不可轻信,应当在倭寇撤离汉阳之时立刻追击,后再请援军,联合朝鲜经由全罗道包抄贼寇,前后夹攻,歼敌于境内。”
沈惟敬劝道:“经略,倭军为表诚意已承诺释放两位朝鲜王子,大人兵不血刃收复朝鲜王京及京畿道已是大功一件,兵法云穷寇莫追,若敌寇绝地反击恐我军也将伤亡惨重,倭军兵力充足,难伤元气,若之后疯狂反扑,援军到来之前只怕凶多吉少。朝鲜军不敌倭寇,独追必败,协战无能,且若因此两位王子被倭寇斩杀,朝鲜君臣军民必将迁怒于您,上疏告状,经略何必背此污名。下官浅见,经略您总览全局,深谋远虑,可坐守汉江凭险而守,整顿军备,等待援军。同时将倭寇请降及与敌再战之意上奏朝廷,由皇上圣裁。朝廷旨意到来之前,大军驻守汉江一线,防备倭寇。”
宋应昌同意沈惟敬之意,另写一疏言明应继续作战之理由发往京师。但关于收复朝鲜王京报功一事却十分为难。宋应昌心想:若是如实禀报倭寇仅粮尽而退,虽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朝中言官必多非议我无功无为,拖延战事。自平壤、开城之后我军鲜有功绩,碧蹄馆也不过虽死战得脱而已。其余出兵皆不值一提,石星与我相左,朝中也无亲友,百官之中不知是否有人愿为我辩驳,值此朝局不可冒自掘坟墓,身败名裂之险。
于是宋应昌报王赵张三相公书:倭奴远栖异国,所恃惟在粮饷。彼龙山堆积一十三仓,某命李提督遣将士带取明火箭烧之。二十日,往彼举箭烧尽,无遗倭奴,虽列营分守,无敢来救等言。
四月十八日,日军各部撤离汉阳往下三道而去,柳成龙请求追击但宋应昌闭门谢客,李如松未得军令不肯出兵。柳成龙只得召集金命元、权栗、李薲等将领意欲追击,后被明朝制止,李如松令祖承训强行留朝鲜将领赴宴,朝鲜军因此无法调动。待日军全部撤出京畿道后明朝及朝鲜进占汉阳,,收复京畿道,朝鲜王室还都王京。
苦缺粮黑田主撤军,定议和中日止刀兵
南军主将骆尚志自平壤战后一直在汉阳养伤,因其曾亲眼目睹朝鲜军实战表现,故多次探访柳成龙,对教练士卒、防备倭患之事倾囊相授。希望能借柳成龙之力帮助朝鲜士兵加强训练,可堪大战。自三月起骆尚志便应柳成龙邀请选派南军精锐十人向朝鲜军传授枪、剑、狼筅等武技及鸳鸯阵法和辛酉刀法。此外骆尚志也建议朝鲜开采银矿与辽东互商,富国强民。柳成龙深受感动,与骆尚志从此交往甚密。
同样在三月经略宋应昌正愁于如何改变对峙态势,宋应昌召集赞画袁黄、刘黄裳以及总兵官李如松、游击沈惟敬、朝鲜三道都体察使柳成龙说道:“敌众我寡,当地贫瘠,大军粮草也只能每日勉强应付,军需供应如有意外,大军便将面临绝境。长期对峙不利于我。接内阁传信,或伺机奇袭或迂回要害,急需寻找良机。但奇袭良机未现,如今全罗道尚未被倭寇攻占,若在王京虚张声势,经全罗道南下假意直取釜山断其归路,而后于要道设伏聚歼敌寇主力倒是一法,不过无论选择何种方式,我军都急需补充兵力,朝廷援兵不至,伤亡愈多,收复朝鲜全境实是万难。”
赞画袁黄道:“趁粮草军需尚无意外、倭寇忌惮我军之际可上疏朝廷请求即刻再发援兵,待援兵集结,经略便能尽展谋划,倭寇指日可平。”赞画刘黄裳道:“朝廷亦有难处,否则在宁夏之乱平定之后便可征调十万军士,正因有诸般困难,才此次征调不过四五万人。即便再发援军也颇费时日,我认为等待援军之时也不可错失战机,还是详加探查倭情,再定攻取何地。”
沈惟敬提议:“既然两军暂时相持不下,经略何不考虑下官此前建议,由在下前去挟天兵之威,震慑倭寇使其退兵,我军即可兵不血刃收复王京,也可新获军需粮草。”柳成龙问道:“沈游击不会是前去议和吧?”
沈惟敬怒道:“都体察使怎么又问这种问题!我早已说过身为大明臣子岂会与贼寇媾和,此是为威慑敌心,晓以利害,避免伤亡收复王京之计。若是总对上国抱有怀疑岂是藩国之礼。”
李如松讥讽道:“沈惟敬,你也太高看你的口舌了,仅用言语便能逼退数十万敌寇,那还要大军在此为何,两军正剑拔弩张之时谁能被一介区区使者震慑?执意如此必有去无回,需用你时自有经略吩咐。”
宋应昌且思且念道:“既如此也只能从敌粮草入手,惟有此堪称战争之要害,若能断其军需,敌寇军心必乱,无论兵力如何也将一触即溃,王京即日可下,只是尚不知倭寇将粮屯于何处?都体察使你认为王京附近何处可为屯粮之地?”
柳成龙答道:“经略既有此意,我也忽然记起,王京城北,龙山有仓,朝鲜历年租赋所入尽积于此。虽不知龙山积粮已损耗多少,但倭寇远道而来应就近将军粮存于龙山,今倭寇屯据王京,凭势险阻,龙山也有地势可守。若前布疑兵,乘夜后入龙山,焚烧粮仓,倭寇断粮,王京难守。且倭寇千里孤军,左右皆是我官义之兵,那时全数出击将倭寇首尾断绝,王京倭军南逃之时,天兵从后追击必能全胜。”
宋应昌对此颇为满意:“如此说来,倭寇军粮若果真尽数屯于龙山,则此战良机已至。只是尚需探明实情,我已请锦衣卫百户骆思恭派出四队锦衣卫秘密查探各地,不久之后必有回报,那时再定。”
李如松问道:“经略,这锦衣卫平日锦衣玉食,滥用权势,战阵之中未必能用。”宋应昌答:“你不在京师自然不知,这骆思恭可非比寻常,绝非平庸之人,久经历练,军政全才,深受皇上信赖。你弟李如桢也在京中任锦衣卫指挥同知,你可问他。这几队锦衣卫可称精锐,全部由骆思恭亲自挑选,忠勇干练,我自放心。诸位等待消息即可。”众皆领命。
锦衣卫百户骆思恭领数人翻山越岭、密走小溪,躲避岗哨探查京畿道军情。趁夜行至龙山附近伏于草丛之中,骆思恭问已到何处?下属答应是龙山附近,骆思恭说道:“看此处倭兵往来搬运粮草莫非是倭寇屯粮之地?”下属回道:“倭军兵力众多,此地或许只是其中一处储粮所。”
骆思恭说道:“连日来我们多方查探,只见城砦遍布,防备严密,但各砦大小不足以存放足需军粮,在此之前也并未发现有集中屯粮之地。大军军粮多集中屯放或一分为二,我猜测王京之内应有一半,而这龙山看倭兵搬运不绝,这另一半军粮定是在此处。再静待观察是否有诈,若果真如此,我们也可交差,确定为倭寇屯粮之地再秘密勘探地势回报经略。”
宋应昌得锦衣卫密报确信龙山便是日军军粮所在,柳成龙请令道:“经略大人,既然已经确认,火攻龙山仓就请让朝鲜军出力吧,我们早已摩拳擦掌,等待立功时机,上国千里来援,朝鲜无以为报,只愿多加效力,朝鲜对倭寇恨之入骨,此次必将全力以赴。只是还请经略大人派遣精兵助阵,借予朝鲜火箭数百。我亦将令朝鲜舟师布疑兵助势。”
宋应昌答道:“都体察使如此说我深感佩,龙山事关全局,必须全力引开倭寇才得以奇袭。我知骆尚志已在协助朝鲜训练士卒,练习阵法,逐渐推广,想来无论是对朝鲜防务还是此次大战皆百利而无一害。你们之间的意见交换,骆尚志已向我进行过陈述,我并无异议。即便如此,我也不会只让朝鲜孤军奋战,明军也会助势吸引敌寇,方便火攻龙山。”柳成龙拜谢而出。
三月十五,明军祖承训、李如柏、杨元、吴惟忠等部率兵八千渡江佯攻,与汉阳周边城砦守军做零星对射,日军闻明军来攻,广发援兵协防。而另一边在柳成龙的命令下忠清道水使丁杰、京畿道水使李嬪、倡义使金千隘率舟师耀兵牵制龙山日军相对放炮。江面之上,山脚之地火光冲天。朝鲜军遣精兵乘夜从山后突击,明军将领查大受、李如梅、戚金也受命率数十人助阵。
谁知龙山守将平秀嘉已率三百日兵伏于地势要处,居高临下,连段铁炮阻击,朝鲜军被火力压制,不得前进,明军也受到弹丸射击,多有死伤。李如梅、戚金不甘退败,急令仰发火箭,全数射出,山间因此起火,烟火熏天,火势借风蔓延,日军全力扑救。朝、明联兵趁乱而退。
次日日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急问黑田官兵卫道:“昨夜龙山粮仓遭受火攻,损失如何?”黑田官兵卫答道:“总队长不需惊慌,明国与朝鲜正面佯攻,实为焚烧我军粮,但我早有准备,龙山军粮已妥善存放,也早已令平秀嘉一旦遭遇攻击必守后山,龙山虽遭火烧但军粮无碍。”宇喜多秀家大为称赞。
黑田官兵卫提议:“但我军军粮仅剩一万四千担,只够两月之用,我军苦于粮运,自釜山至汉阳百里连屯,采樵多阻,又多遭朝鲜袭扰,粮运不至,供给甚艰。石田已上报太阁,另外大军驻守京畿,粮不经耗,久必生乱。而我军虽防守严密,明军亦不可小觑,其往来奔袭,随时可兵加汉阳,我军疲于应对,加之军粮不继,汉阳笼城不能,难以持久,不如退守釜山,驻守下三道,如此军粮无忧,兵力聚集则进退有余。”
宇喜多秀家反对:“官兵卫你怎能提议退兵,我军按你之策集结京畿,防备得当,明军不能轻进正是等待战机向北反击歼灭明军之际,退守釜山如何服众?军粮之事太阁殿下必有妥善解决之法,且若擅自退兵太阁殿下必将震怒,你如何担待!”
黑田官兵卫怒道:“宇喜多秀家!不可固执!此一时彼一时,军粮不继即便太阁殿下有妙策示下,传至汉阳及实施成效少说也得数月之期,数月之内战况难测,全军疲惫速战尚可,长期对峙如何能守?明军、朝鲜志在汉阳,为收复王京必竭尽全力。继续在此扼守我军必败,为保全军安危必须撤出汉阳,太阁问罪我一力承担。我只担心我军撤兵之时明军将大举追击,难免狼狈。”
小西行长建议道:“不如与明军议和,商谈条件,由明军来约束朝鲜,以此保障我大军安然撤出汉阳。”黑田官兵卫认为可行。
时明军赞画袁黄遭京察牵连罢免,袁黄于军中得知不免暗自神伤。宋应昌好言相劝并令刘黄裳将袁黄亲送辽东。朝鲜三道都体察使柳成龙求见宋应昌,请于内室相谈。柳成龙说道:“经略大人,实在惭愧,火攻龙山,倭军早有防备,早已猜到奇袭路线加以阻击,龙山粮仓未能焚毁。”宋应昌听罢忧虑:“如此一来倭军定会将龙山军粮转移他处或严加防守,再攻万难。”
柳成龙立誓:“大人,龙山军粮未必会转移,即便转移,京畿道间谍四出也能再探查所在,此次失败朝鲜愧疚不已,定会全力以赴,将功折罪。我回去后会再作筹划,必断敌粮草,以便明军收复王京。请大人务必准许。”
宋应昌答道:“即使我不允许,都体察使还是会自行筹备。也罢,都体察使尽管筹划,如有所需我当助阵。”柳成龙拜谢而后疾驰出营,与朝鲜军会合。
后日军有议和传信送来,沈惟敬看毕便向宋应昌断言此必倭寇乞降之意。宋应昌反问为何确定?沈惟敬答道:“我军大军压迫,战力凶悍,又有奇袭断粮之举,火光冲天,倭寇疲于奔命,驻守艰难,有此意也不足为奇。”
宋应昌笑道:“你好似对倭寇极为了解,能知其心事。倭寇狡诈,此不过缓兵之计而已。”沈惟敬劝道:“倭寇即送来书信何不趁机由下官去一探虚实,下官必查探实情,喝令其献降撤兵,且看倭寇反应如何再作回报。”宋应昌应允。
于是沈惟敬与小西行长再次展开会谈,沈惟敬欲先声夺人:“天兵威震四方,战力之强想必你等皆已知晓,夺平壤,收四道如疾风席卷,碧蹄馆以寡敌众不落下风,陈兵威慑,四处出击使尔等疲惫不堪。如今困守京畿坐以待毙倒不如撤回本土可保性命无虞”
小西行长坦言:“离开汉阳返回本土,这种提议可很难商谈。”沈惟敬冷眼相向:“反正军粮也已不足,死撑汉阳有何益处?”小西行长又问:“若我军退回本土,能使朝鲜割让下三道于日本么?”
沈惟敬答:“此事我现在无法答复,大明皇上陛下会作决定。但我可以保证会将你们主君册封为日本王的敕书送至,并且可与大明开展贸易,这已是天恩,应当感怀于心,至于割地一事尚需请旨。”
小西行长极为不悦:“什么?你以为我们在朝鲜死战至今只是为了得到这些这些赏物么?!”沈惟敬斥道:“总好过全军覆没!”小西行长拍案大怒,两人会谈一时僵化。
沈惟敬着实担心有杀身之祸,思忖片刻说道:“现在不如我们互相坦诚一些好了,我也不希望继续战争,即便将你们全部歼灭,最终也只是将朝鲜土地还给朝鲜王而已。大明除了朝鲜的谢恩和些许粮饷供应,除此之外毫无所得。据我所知,你们的情况也十分窘迫,粮草所剩无几,集结军力却寸步难行,饱受袭扰,疲惫不堪。这场万难胜利的战争如果是被你们主君强迫而来,那更应就此打住,全身而退返回家乡才是。”
小西行长也一声深叹:“既如此我也实言相告,我也想和军士们尽早回乡,但毫无所得而回也必会被主君斩首问罪。既然都想停战也应互相留有活路才是。”
沈惟敬略加思索说道:“这样你看如何,你我各自派遣使者,陈言己方投降。但是绝不能是受命本国之人,而是听从你我命令之人,伪装成本国特使。你的使臣向我大明皇上请降撤军,请求册封及朝贡贸易。”
小西行长接话道:“而你的使臣向我们太阁殿下请求议和,同意两国对等贸易,并将汉江以南割让日本。”沈惟敬称是,小西行长大笑:“这有人会信么?而且一旦被发现你我都再难活命。”
沈惟敬自信无比,笑答道:“此事除你我二人,三国君臣皆蒙在鼓中。只要布置得当,谨慎筹备,自会相信。在被发现之前两国之兵都早已撤回本国,即便有朝一日被发现,只需推说对方违约在先即可。大军早已尽撤,重新发动战争绝非易事。我们大明内部也尚有繁多政务,天子日理万机,也不愿再轻言刀兵。大明颜面因四方来朝,而你们太阁因国王册封、朝贡贸易以及拥有汉江以南也将颜面倍增。”
小西行长思索再三深觉可行:“那就如此实施好了,协商完成之前我军会守在下三道,而今日所谈必须带入坟墓。”沈惟敬答:“这是自然,为表诚意请释放被你们所俘虏的两位朝鲜王子。”
小西行长回道:“好,为表诚意,我军撤离汉阳之时请明国与朝鲜不得追击,我军此后在协议达成之前不会再向北进击,也请明军退至辽东。”双方由此达成一致。
事后小西行长和沈惟敬各自向统帅回报,小西行长向宇喜多秀家说道:“我与明使沈惟敬已达成协议,以释放王子,退出汉阳,撤往下三道为条件,要求册封及贸易,割让朝鲜汉江以南于日本,明国似乎急于停战,并表示明军及朝鲜军不会追击。明使沈惟敬已具表上奏,等待大明皇上旨意。”
石田三成问道:“明军急于停战因何原因?”小西行长答道:“据了解碧蹄馆一战对明军造成的影响比预计中要大,明军战后战意消退,只与我军长期对峙,但见我防备周全,无机可乘,苦战无功,不能取胜,国内因此大起争论,故急于停战议和。”
黑田官兵卫问道:“明国竟会答应此等要求,实在匪夷所思,是否明国有诈?”小西行长答道:“撤退之时多加部署即可,各队相互协作,再由四队、七队、九队接应,应当可保南撤安全。我与沈惟敬说在协议定立之前,我军会驻守在下三道以备万一,只要我军撤到下三道,便如您所说可进退有余,趁机集中大军一举攻克晋州,夺取全罗道,既能使军粮充足,也能顺势攻占朝鲜水军全部据点,保障海路安宁,凭借全罗、忠清、庆尚三道各处险要立于不败之地。若议和是假,我军经过休整可即刻反击。若议和是真,太阁殿下必令大军可即刻返还日本,等待交割就是。”宇喜多秀家听后表示可立刻准备撤离汉阳。
而沈惟敬则向宋应昌回报道:“日军军粮不继,一直在汉阳苦撑,军士面黄肌瘦,我所见极多。倭军虽兵力占优却寸步难行,是因慑于我军战力。苦撑不支只得乞降,请求朝廷册封及朝贡贸易。下官令其立刻退出王京,释放被俘王子,等待旨意。倭军也愿南撤下三道等待皇上恩旨。但请撤离之时我军与朝鲜不可追击,依下官之见既然倭寇请降可立刻上奏朝廷,同时为防倭寇有诈应多做防备,以免进入王京之时中敌埋伏。”
宋应昌难以轻信日军言行,此是宋应昌一心只想全歼日军,亲自收复朝鲜全境。随后便对沈惟敬说道:“我看倭寇请降不可轻信,应当在倭寇撤离汉阳之时立刻追击,后再请援军,联合朝鲜经由全罗道包抄贼寇,前后夹攻,歼敌于境内。”
沈惟敬劝道:“经略,倭军为表诚意已承诺释放两位朝鲜王子,大人兵不血刃收复朝鲜王京及京畿道已是大功一件,兵法云穷寇莫追,若敌寇绝地反击恐我军也将伤亡惨重,倭军兵力充足,难伤元气,若之后疯狂反扑,援军到来之前只怕凶多吉少。朝鲜军不敌倭寇,独追必败,协战无能,且若因此两位王子被倭寇斩杀,朝鲜君臣军民必将迁怒于您,上疏告状,经略何必背此污名。下官浅见,经略您总览全局,深谋远虑,可坐守汉江凭险而守,整顿军备,等待援军。同时将倭寇请降及与敌再战之意上奏朝廷,由皇上圣裁。朝廷旨意到来之前,大军驻守汉江一线,防备倭寇。”
宋应昌同意沈惟敬之意,另写一疏言明应继续作战之理由发往京师。但关于收复朝鲜王京报功一事却十分为难。宋应昌心想:若是如实禀报倭寇仅粮尽而退,虽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朝中言官必多非议我无功无为,拖延战事。自平壤、开城之后我军鲜有功绩,碧蹄馆也不过虽死战得脱而已。其余出兵皆不值一提,石星与我相左,朝中也无亲友,百官之中不知是否有人愿为我辩驳,值此朝局不可冒自掘坟墓,身败名裂之险。
于是宋应昌报王赵张三相公书:倭奴远栖异国,所恃惟在粮饷。彼龙山堆积一十三仓,某命李提督遣将士带取明火箭烧之。二十日,往彼举箭烧尽,无遗倭奴,虽列营分守,无敢来救等言。
四月十八日,日军各部撤离汉阳往下三道而去,柳成龙请求追击但宋应昌闭门谢客,李如松未得军令不肯出兵。柳成龙只得召集金命元、权栗、李薲等将领意欲追击,后被明朝制止,李如松令祖承训强行留朝鲜将领赴宴,朝鲜军因此无法调动。待日军全部撤出京畿道后明朝及朝鲜进占汉阳,,收复京畿道,朝鲜王室还都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