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舌战群儒(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忽听“啪、啪、啪”三声响鞭,李莲英喊了声“上朝”,御道上立着的太监们报数一般将这两个字传了过来。com
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以奕䜣为首,百官们一脸肃穆地按顺序排队向御道走去。
张继看着远处高大宏伟的建筑和钉子般伫立着的善扑营军士,也不由得感叹这煌煌天朝的气象万千。心里想,怪不得朝鲜、越南、琉球那些周边地区小国家的使臣一来到这里会吓得腿脚发颤、口不能言,匍匐着递上国书,心甘情愿地做清朝的附庸。又想,忘了以前看的那本书上有这样的分析,说极权国家维持权力的秘诀就在于制造“宏大”和“神秘感”,高耸入云的建筑、神秘的符号、宗教般的意识、钢铁般的军人。
张继正在胡思乱想,已经走到乾清宫门口了。百官依照爵位、官职的尊卑分列两厢,面对御座站得整整齐齐。左边队伍以总理王大臣、恭亲王奕䜣为首,右边队伍则以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倭仁为首,这二人都是机枢重臣,一满一蒙,政见又各不相同,支持他们的官员们都各自站队,隐隐形成了两个‘朋党’。曾国藩四下看看,拉着张继悄悄站到了左边队伍后面。大殿里鸦雀无声,人们似乎连呼吸都屏住了,空气仿佛也停止了流动。
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张继不敢抬头看,只听得这脚步声像是走上了御座,心里想着,大约是皇帝来了。
果然,百官们齐齐地跪了下去。张继赶忙也跟着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礼毕,跪在地上等候旨意。过了一会儿,听到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道:“众爱卿平身”,百官们这才站了起来。
张继偷眼望去,坐在御座上的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身子很瘦弱,双颊深陷,眼窝发黑,一看就是久病之人。张继心想,原来这就是同治皇帝,以前在野史上看到过关于他因感染梅毒的叙述,不知是真是假。但是他已经病入膏肓,显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御座右后面,还摆着一张软榻,上面坐着一个女人。只是因为距离太远,又隔着一层珠帘,瞧不甚清楚,想来便是慈禧太后了。张继心想,这就是所谓的“垂帘听政”啊,皇上后面还有一个“太上皇”,这皇帝当得可真窝囊。
正想着,同治皇帝开口了:“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有两件事,因为事体重大,朕想由大家来议一议。这第一件事嘛,是昨天云贵总督德楞泰通过密折奏报上来的,说是云南曲靖有几千名矿工因为矿监克扣工钱,所以聚众抗议,被矿监派兵镇压,就揭竿而起,啸聚在无量山里,声势颇为壮大。他们贴出布告,要求与朝廷谈判,还要求朝廷废除矿监制度。德楞泰已经派兵将暴动矿工盘踞的无量山包围,特来请旨,是剿还是抚,请朝廷定夺。com!这第二件事嘛,上月十三邸报上已经载过,直隶总督曾国藩和理藩院左侍郎张继率领护一举击败入侵英军,歼敌十万。目前,英军主将温斯顿·康瓦利斯率领两万残军盘踞在塘沽附近的滩头阵地上,是与之和谈还是彻底消灭,我们也需要拿个主意。哪位爱卿先说说?”
倭仁走出队列,深深一躬,拱手道:“皇上,矿工暴动之举,已与“谋逆”无异,‘谋逆’罪在十恶,万不可开宽恕之先例。否则,那些愚民愚妇定会效法起来,届时,朝廷将何以处之?他们要求与朝廷谈判更是荒谬绝伦,他们是臣民,与朝廷根本不对等,哪有臣民与朝廷谈判的。此外,无量山是当年‘发匪’兴起之地,‘发匪’虽已剿灭,但其余孽在此地可谓是盘根错节,若是这两股势力合流,立时便是泼天大祸。因此,这第一件事嘛,依老臣愚见,出兵剿灭方是上策。老臣想,曾中堂刚刚击溃英军,正好可以怕他前去,借着余威将这些乱民一股荡平,免得再生事端。至于第二件事,对于残余英军,老臣不主张彻底消灭,但更不主张与之和谈。想那英吉利,撮尔小国,弹丸之地,本是边荒蛮夷,根本没有与我天朝对等的资格,我们怎能与他们和谈,那岂不是自损身份么?至于彻底消灭,依老臣看也不必,道光二十二年和咸丰十年,英吉利先后两次进犯我大清,即便如此,我大清也不与此等边荒蛮夷一般见识,并不兴兵讨伐,只是行羁縻怀柔之策,给它些恩赏让它罢兵。而这次所剩余的不过是些残兵败将,出兵讨伐岂非不仁之举?我大清乃是‘王道乐土’,读的是‘圣贤之书’,行的是‘圣贤之道’,应当以‘公忠为刀剑,礼义为干橹’,与其杀了他们,不如派人给他们发放‘圣贤之书’,为他们讲解‘圣贤之道’。如果真能感化他们,未尝不是一件功莫大焉的事情。请皇上谏纳。”
同治皇帝并不表态,只是点点头,转向奕䜣,道:“倭大人的意见,六叔以为如何?”
奕䜣走出队伍,向着同治皇帝行一礼,说道:“皇上,臣以为倭大人的意见似是而非,听着头头是道,其实都是些不经之言。矿工与矿监之间的矛盾古已有之,原因就在于矿监借助朝廷威势,肆意欺压、凌辱矿工。矿工们背井离乡,拖家带口,生活本就十分不易。工作很辛苦,工钱并不多,一旦遇上克扣的事,甚至会出现断炊的事。臣想,发生此事的根本原因在于矿监制度不合理,与民争富。因此,臣以为,治本之法在于废除矿监制度或者改为‘官督商办’,允许民间投资矿业,这也正是发展实业的好机会。治标之法则在于迅速派朝廷大员前往无量山,与那些暴动矿工的头领谈判,申明太后和皇上对天下子民的仁爱之心,承诺只要他们投降、自首,朝廷绝不秋后算账,统统给足出路,允许他们继续在曲靖的矿场做工,甚至承诺朝廷会视情况给他们一些抚恤。所谓“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这样一来,不仅平了云南矿工之乱,还发展了云南的矿业,更香天下百姓昭示了太后和皇上爱民如子的胸怀。对于残余英军,臣也主张与之谈判,英吉利虽是化外蛮夷,工业却颇为发达,有我大清可以借鉴之处。此外,英吉利海军强大,几乎把持了全世界的海上贸易,我们把这个敌人变成盟友,不仅消灭了敌人,还可以使今后的海上贸易更有保障,何乐而不为之呢?皇上,上天有好生之德,您贵为天子,更是恩泽五洲,德被万方,何不将仁德也施与那些矿工和残余英军呢?”
这时,从倭仁身后的队伍中走出一人,只见此人身材壮硕,脸黑如墨,一道暗红色的刀疤从左眉角直接贯通到嘴角,显得狰狞可怖。此人像御座打了个千,说道:“皇上,臣有话讲”。同治皇帝含笑点点头,道:“今日朝会,言者无罪,诸位臣工可以放开了对朕讲讲心里话。毕力哈,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张继恍然大悟,原来这位黑脸大汉就是盛京将军毕力哈,僧格林沁的三子。僧格林沁出身蒙古贵族,是博尔济吉特氏子孙,世袭郡王,后因率军大败太平天国北伐军,俘虏其主帅林凤祥、李开芳有功,被咸丰皇帝晋封为亲王,世袭罔替。毕力哈自年幼时就跟随父亲东伐西讨,南征北战,先后击败了太平军和捻军,还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击败过英法联军。去年,僧格林沁征剿捻军时阵亡,同治皇帝为了抚慰博尔济吉特氏满门,也因为毕力哈素有军功,就任命他为盛京将军。
毕力哈向奕䜣拱手道:“恭亲王,我是个粗人,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不懂什么治国之道。我只知道,英国是虎狼之国,英国人都是禽兽不如。咸丰十年,先父与英法联军作战,廊坊一役,光牺牲的将士就有一万多人,我的叔父和二哥也都阵亡了。英法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洗劫了圆明园。您现在要和他们讲和,这让我们这些带兵的人如何想得通?让我们如何享受下的将士交待?我观察过残余英军在塘沽构筑的滩头阵地,虽然易守难攻,但是只要肯再死上两万人,我保证拿得下来。”
奕䜣倒真犯难了。自己是总理王大臣,是当今皇上的亲叔叔,权势熏天,炙手可热,自己提出要与残余英军议和,换做一般官员,是绝不敢反对的。即便有人敢反对,自己也可以利用权势压他一压。但是,毕力哈和父亲僧格林沁都是功劳盖世,又全忠心耿耿,自己再去压他就不合适了。偏偏这毕力哈还是一介武夫,和他去讲什么“新政”大局的道理他也未必能听懂。
这个问题实在棘手不已,奕䜣竟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
张继看到这个景象,从队列里站了出来,也向御座打了个千,说道“皇上,臣理藩院左侍郎张继有话要讲。”
同时皇帝饶有兴趣地看了张继一眼,说道:“哦?原来你就是两次击败英军的大功臣啊?你跟着伯涵与英国人打交道也有一年多了,听说以前还曾经游学英国,想来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你说说吧。”
张继躬身道:“嗻”,说着,转身对毕力哈道:“毕力哈将军,下官张继,有几句话想同您商榷。我要事先说明的是,我也有亲人和朋友死于英法联军之手。所以,我非常理解您的想法和心情。您跟着僧格林沁老亲王爷曾率军大败英法联军,您是我大清的巴图鲁,我敬佩您。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告慰您的叔父、二哥和那些牺牲将士的在天之灵?不是再起战火,再兴兵戈。而是照顾好他们的家人,让他们平平安安地活下去。而是如林则徐大人所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实业、改善民生。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那些英法联军也有自己的子孙,我们不应该让我们的后人再去背负这些仇恨和杀戮。您刚才说,只要肯再死上两万人,您保证拿得下来残余英军的滩头阵地。这一点,我绝对相信。但是,我想请问您,那两万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他们是谁的儿子,是谁的丈夫,是谁的父亲?这天下有哪位父亲,哪位妻子,哪位儿女愿意自己的儿子、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父亲只为了报仇而死在战场上?难道只有那一万牺牲将士的性命就是性命,这两万将士的性命就是性命了么?”
毕力哈被这一连串的反问问住了,他脑子发懵,脸上的刀疤不停地抽动着。半晌,毕力哈道:“张大人,就算你说的有道理?难道我的叔父。二哥和那两万将士就白死了么?”
张继坚定地摇摇头,缓缓道:“不,他们没有白死,他们不会白死。他们是为了我们大清的独立和复兴牺牲的,他们的名字将永载史册,与日月同辉。他们是我大清真正的巴图鲁。”
毕力哈默默地低下了头,不再说话。
张继又对倭仁拱手道:“倭中堂,您是饱读圣贤之书,深谙圣贤之道的老鸿儒了,您也说过,我大清乃是‘王道乐土’,应当以‘公忠为刀剑,礼义为干橹’。您对那些残余英军尚且能做到发放‘圣贤之书’,讲解‘圣贤之道’。为什么偏偏对自己的百姓这么苛刻呢?那些矿工也是被逼无奈,才选择暴动的。只要我们加以感化、规劝,一定化解他们的力戾气,让他们重新归化向善的。当今皇上乃是至仁之君,即位以来数次大赦天下、蠲免钱粮,一定会宽恕这些无知矿工的。”
同治皇帝赞许地点点头,道:“松涛这话,可谓至言。朕素以仁孝治天下,视天下万民如子,不愿轻易刑伤一人。这次矿工暴动,原因在于矿监贪虐,大多数矿工都还是良善百姓。朕的意思,要迅速派员赶赴云南,会同云贵总督德楞泰处理善后事宜,要以安抚为主。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用兵。至于残余英军,朕主张先对滩头阵地进行一段时间炮轰,给他们再造成一些伤亡,彻底摧毁他们的信念和士气,在此基础山,我们再主动提出议和,通过签订新的双边条约废除一部分旧的不合理条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与英国实现和解,还能收回一部分利权”。同治皇帝转头对奕䜣道:“六叔,这两件事就由您统筹安排吧。朕的意思,处理云南矿工暴动就派松涛去,他思维敏捷,适合向暴动矿工们宣示朝廷恩旨。至于残余英军事宜,仍由伯涵全权处置,他与英军打交道快一年了,情况还是比较熟悉的。”同治皇帝又回头向珠帘后问道:“太后以为如何?”
珠帘后传来一阵细腻的女人声音,“皇上处置得当,就按皇上的意思办吧。”
&忽听“啪、啪、啪”三声响鞭,李莲英喊了声“上朝”,御道上立着的太监们报数一般将这两个字传了过来。com
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以奕䜣为首,百官们一脸肃穆地按顺序排队向御道走去。
张继看着远处高大宏伟的建筑和钉子般伫立着的善扑营军士,也不由得感叹这煌煌天朝的气象万千。心里想,怪不得朝鲜、越南、琉球那些周边地区小国家的使臣一来到这里会吓得腿脚发颤、口不能言,匍匐着递上国书,心甘情愿地做清朝的附庸。又想,忘了以前看的那本书上有这样的分析,说极权国家维持权力的秘诀就在于制造“宏大”和“神秘感”,高耸入云的建筑、神秘的符号、宗教般的意识、钢铁般的军人。
张继正在胡思乱想,已经走到乾清宫门口了。百官依照爵位、官职的尊卑分列两厢,面对御座站得整整齐齐。左边队伍以总理王大臣、恭亲王奕䜣为首,右边队伍则以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倭仁为首,这二人都是机枢重臣,一满一蒙,政见又各不相同,支持他们的官员们都各自站队,隐隐形成了两个‘朋党’。曾国藩四下看看,拉着张继悄悄站到了左边队伍后面。大殿里鸦雀无声,人们似乎连呼吸都屏住了,空气仿佛也停止了流动。
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传来了一阵脚步声,张继不敢抬头看,只听得这脚步声像是走上了御座,心里想着,大约是皇帝来了。
果然,百官们齐齐地跪了下去。张继赶忙也跟着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礼毕,跪在地上等候旨意。过了一会儿,听到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道:“众爱卿平身”,百官们这才站了起来。
张继偷眼望去,坐在御座上的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身子很瘦弱,双颊深陷,眼窝发黑,一看就是久病之人。张继心想,原来这就是同治皇帝,以前在野史上看到过关于他因感染梅毒的叙述,不知是真是假。但是他已经病入膏肓,显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御座右后面,还摆着一张软榻,上面坐着一个女人。只是因为距离太远,又隔着一层珠帘,瞧不甚清楚,想来便是慈禧太后了。张继心想,这就是所谓的“垂帘听政”啊,皇上后面还有一个“太上皇”,这皇帝当得可真窝囊。
正想着,同治皇帝开口了:“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有两件事,因为事体重大,朕想由大家来议一议。这第一件事嘛,是昨天云贵总督德楞泰通过密折奏报上来的,说是云南曲靖有几千名矿工因为矿监克扣工钱,所以聚众抗议,被矿监派兵镇压,就揭竿而起,啸聚在无量山里,声势颇为壮大。他们贴出布告,要求与朝廷谈判,还要求朝廷废除矿监制度。德楞泰已经派兵将暴动矿工盘踞的无量山包围,特来请旨,是剿还是抚,请朝廷定夺。com!这第二件事嘛,上月十三邸报上已经载过,直隶总督曾国藩和理藩院左侍郎张继率领护一举击败入侵英军,歼敌十万。目前,英军主将温斯顿·康瓦利斯率领两万残军盘踞在塘沽附近的滩头阵地上,是与之和谈还是彻底消灭,我们也需要拿个主意。哪位爱卿先说说?”
倭仁走出队列,深深一躬,拱手道:“皇上,矿工暴动之举,已与“谋逆”无异,‘谋逆’罪在十恶,万不可开宽恕之先例。否则,那些愚民愚妇定会效法起来,届时,朝廷将何以处之?他们要求与朝廷谈判更是荒谬绝伦,他们是臣民,与朝廷根本不对等,哪有臣民与朝廷谈判的。此外,无量山是当年‘发匪’兴起之地,‘发匪’虽已剿灭,但其余孽在此地可谓是盘根错节,若是这两股势力合流,立时便是泼天大祸。因此,这第一件事嘛,依老臣愚见,出兵剿灭方是上策。老臣想,曾中堂刚刚击溃英军,正好可以怕他前去,借着余威将这些乱民一股荡平,免得再生事端。至于第二件事,对于残余英军,老臣不主张彻底消灭,但更不主张与之和谈。想那英吉利,撮尔小国,弹丸之地,本是边荒蛮夷,根本没有与我天朝对等的资格,我们怎能与他们和谈,那岂不是自损身份么?至于彻底消灭,依老臣看也不必,道光二十二年和咸丰十年,英吉利先后两次进犯我大清,即便如此,我大清也不与此等边荒蛮夷一般见识,并不兴兵讨伐,只是行羁縻怀柔之策,给它些恩赏让它罢兵。而这次所剩余的不过是些残兵败将,出兵讨伐岂非不仁之举?我大清乃是‘王道乐土’,读的是‘圣贤之书’,行的是‘圣贤之道’,应当以‘公忠为刀剑,礼义为干橹’,与其杀了他们,不如派人给他们发放‘圣贤之书’,为他们讲解‘圣贤之道’。如果真能感化他们,未尝不是一件功莫大焉的事情。请皇上谏纳。”
同治皇帝并不表态,只是点点头,转向奕䜣,道:“倭大人的意见,六叔以为如何?”
奕䜣走出队伍,向着同治皇帝行一礼,说道:“皇上,臣以为倭大人的意见似是而非,听着头头是道,其实都是些不经之言。矿工与矿监之间的矛盾古已有之,原因就在于矿监借助朝廷威势,肆意欺压、凌辱矿工。矿工们背井离乡,拖家带口,生活本就十分不易。工作很辛苦,工钱并不多,一旦遇上克扣的事,甚至会出现断炊的事。臣想,发生此事的根本原因在于矿监制度不合理,与民争富。因此,臣以为,治本之法在于废除矿监制度或者改为‘官督商办’,允许民间投资矿业,这也正是发展实业的好机会。治标之法则在于迅速派朝廷大员前往无量山,与那些暴动矿工的头领谈判,申明太后和皇上对天下子民的仁爱之心,承诺只要他们投降、自首,朝廷绝不秋后算账,统统给足出路,允许他们继续在曲靖的矿场做工,甚至承诺朝廷会视情况给他们一些抚恤。所谓“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这样一来,不仅平了云南矿工之乱,还发展了云南的矿业,更香天下百姓昭示了太后和皇上爱民如子的胸怀。对于残余英军,臣也主张与之谈判,英吉利虽是化外蛮夷,工业却颇为发达,有我大清可以借鉴之处。此外,英吉利海军强大,几乎把持了全世界的海上贸易,我们把这个敌人变成盟友,不仅消灭了敌人,还可以使今后的海上贸易更有保障,何乐而不为之呢?皇上,上天有好生之德,您贵为天子,更是恩泽五洲,德被万方,何不将仁德也施与那些矿工和残余英军呢?”
这时,从倭仁身后的队伍中走出一人,只见此人身材壮硕,脸黑如墨,一道暗红色的刀疤从左眉角直接贯通到嘴角,显得狰狞可怖。此人像御座打了个千,说道:“皇上,臣有话讲”。同治皇帝含笑点点头,道:“今日朝会,言者无罪,诸位臣工可以放开了对朕讲讲心里话。毕力哈,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张继恍然大悟,原来这位黑脸大汉就是盛京将军毕力哈,僧格林沁的三子。僧格林沁出身蒙古贵族,是博尔济吉特氏子孙,世袭郡王,后因率军大败太平天国北伐军,俘虏其主帅林凤祥、李开芳有功,被咸丰皇帝晋封为亲王,世袭罔替。毕力哈自年幼时就跟随父亲东伐西讨,南征北战,先后击败了太平军和捻军,还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击败过英法联军。去年,僧格林沁征剿捻军时阵亡,同治皇帝为了抚慰博尔济吉特氏满门,也因为毕力哈素有军功,就任命他为盛京将军。
毕力哈向奕䜣拱手道:“恭亲王,我是个粗人,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不懂什么治国之道。我只知道,英国是虎狼之国,英国人都是禽兽不如。咸丰十年,先父与英法联军作战,廊坊一役,光牺牲的将士就有一万多人,我的叔父和二哥也都阵亡了。英法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洗劫了圆明园。您现在要和他们讲和,这让我们这些带兵的人如何想得通?让我们如何享受下的将士交待?我观察过残余英军在塘沽构筑的滩头阵地,虽然易守难攻,但是只要肯再死上两万人,我保证拿得下来。”
奕䜣倒真犯难了。自己是总理王大臣,是当今皇上的亲叔叔,权势熏天,炙手可热,自己提出要与残余英军议和,换做一般官员,是绝不敢反对的。即便有人敢反对,自己也可以利用权势压他一压。但是,毕力哈和父亲僧格林沁都是功劳盖世,又全忠心耿耿,自己再去压他就不合适了。偏偏这毕力哈还是一介武夫,和他去讲什么“新政”大局的道理他也未必能听懂。
这个问题实在棘手不已,奕䜣竟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
张继看到这个景象,从队列里站了出来,也向御座打了个千,说道“皇上,臣理藩院左侍郎张继有话要讲。”
同时皇帝饶有兴趣地看了张继一眼,说道:“哦?原来你就是两次击败英军的大功臣啊?你跟着伯涵与英国人打交道也有一年多了,听说以前还曾经游学英国,想来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你说说吧。”
张继躬身道:“嗻”,说着,转身对毕力哈道:“毕力哈将军,下官张继,有几句话想同您商榷。我要事先说明的是,我也有亲人和朋友死于英法联军之手。所以,我非常理解您的想法和心情。您跟着僧格林沁老亲王爷曾率军大败英法联军,您是我大清的巴图鲁,我敬佩您。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告慰您的叔父、二哥和那些牺牲将士的在天之灵?不是再起战火,再兴兵戈。而是照顾好他们的家人,让他们平平安安地活下去。而是如林则徐大人所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实业、改善民生。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那些英法联军也有自己的子孙,我们不应该让我们的后人再去背负这些仇恨和杀戮。您刚才说,只要肯再死上两万人,您保证拿得下来残余英军的滩头阵地。这一点,我绝对相信。但是,我想请问您,那两万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他们是谁的儿子,是谁的丈夫,是谁的父亲?这天下有哪位父亲,哪位妻子,哪位儿女愿意自己的儿子、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父亲只为了报仇而死在战场上?难道只有那一万牺牲将士的性命就是性命,这两万将士的性命就是性命了么?”
毕力哈被这一连串的反问问住了,他脑子发懵,脸上的刀疤不停地抽动着。半晌,毕力哈道:“张大人,就算你说的有道理?难道我的叔父。二哥和那两万将士就白死了么?”
张继坚定地摇摇头,缓缓道:“不,他们没有白死,他们不会白死。他们是为了我们大清的独立和复兴牺牲的,他们的名字将永载史册,与日月同辉。他们是我大清真正的巴图鲁。”
毕力哈默默地低下了头,不再说话。
张继又对倭仁拱手道:“倭中堂,您是饱读圣贤之书,深谙圣贤之道的老鸿儒了,您也说过,我大清乃是‘王道乐土’,应当以‘公忠为刀剑,礼义为干橹’。您对那些残余英军尚且能做到发放‘圣贤之书’,讲解‘圣贤之道’。为什么偏偏对自己的百姓这么苛刻呢?那些矿工也是被逼无奈,才选择暴动的。只要我们加以感化、规劝,一定化解他们的力戾气,让他们重新归化向善的。当今皇上乃是至仁之君,即位以来数次大赦天下、蠲免钱粮,一定会宽恕这些无知矿工的。”
同治皇帝赞许地点点头,道:“松涛这话,可谓至言。朕素以仁孝治天下,视天下万民如子,不愿轻易刑伤一人。这次矿工暴动,原因在于矿监贪虐,大多数矿工都还是良善百姓。朕的意思,要迅速派员赶赴云南,会同云贵总督德楞泰处理善后事宜,要以安抚为主。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用兵。至于残余英军,朕主张先对滩头阵地进行一段时间炮轰,给他们再造成一些伤亡,彻底摧毁他们的信念和士气,在此基础山,我们再主动提出议和,通过签订新的双边条约废除一部分旧的不合理条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与英国实现和解,还能收回一部分利权”。同治皇帝转头对奕䜣道:“六叔,这两件事就由您统筹安排吧。朕的意思,处理云南矿工暴动就派松涛去,他思维敏捷,适合向暴动矿工们宣示朝廷恩旨。至于残余英军事宜,仍由伯涵全权处置,他与英军打交道快一年了,情况还是比较熟悉的。”同治皇帝又回头向珠帘后问道:“太后以为如何?”
珠帘后传来一阵细腻的女人声音,“皇上处置得当,就按皇上的意思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