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唐军大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隋朝大老板最新章节!
原夏国的六万多士卒被瘦身成两万五千人之后,苏游把这些人分给苏烈、范愿、王伏宝、董康买以及刘黑闼,让他们各领五千人去收拢原本属于夏国的国土。
除了刘黑闼尚在重伤之外,其余人接到苏游的命令之后,都松了口气,并纷纷紧锣密鼓地做着出征前的准备。
这些人原还以为苏游受降他们之后,就从此被剥夺兵权了,哪想到苏游竟然不用原夏国的一个士卒,而且给他们提供粮草以及精良的武器和铠甲。
苏游之所以让他们仍还带着原来的兵而不怕他们以此反自己,主要原因还是仗着自己拥有最先进的武器,以及李靖马上就要过来汇合。
以前窦建德带着六万多士卒都只能向自己投降,更何况如今的两万五千人?
苏游为他们装备了精良的武器和铠甲,但在火器方面却并没有对他们开放,苏烈、范愿等人自然不敢胡思乱想,毕竟他们的目的地是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城市,他们带领着五千军重新收回那些小城,用得着火器吗?
同一时刻,苏游命薛万彻对从刘方坞堡中俘虏的敌人进行了分类,选出其中五百余人编入了他的骑兵队中。
按苏游的理解,重骑兵克步兵,轻骑兵也克步兵,而步兵的作用只表现在攻城战中。
问题是,现在苏游攻城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于火器,所以云中军步兵的作用只有防守一途。
就目前中原的战争来说,苏游并没有大量使用步兵的机会,事实上以后要与突厥人在草原中作战,步兵也没有任何优势。
基于对未来的部署,苏游最迫切需要发展的还是轻骑兵。
轻骑兵可以克步兵,同样也能克重骑兵。——重骑兵的人和马都装备甲具,负重太大,在持久力和速度上对轻骑兵并没有优势。
苏游未来想要对付突厥人,肯定不能使用火炮,同样也不能使用重骑,用步兵就更不可能了。
剩下唯一的选择,也就只有轻骑了。
苏游现在有两个养马基地,一个是在南中的临沧,一个是新近才建立起来的辽东。——把辽东列为养马基地,只是苏游的无奈之举罢了,毕竟历史上辽东并不产马。
中原主要产马的地区是河曲,但苏游不确定自己与突厥人的战斗会不会等到自己夺下河曲之后;不管怎么说,他迫切需要自己的轻骑兵能够强大起来,任何时候也不怵与突厥人在草原中作战。
河曲地区,此时李玄霸已开始与梁师都交上了手;陇西地区,李世民在扶风郡大破薛仁杲,他一直追击到陇山方才收兵。
而后,薛举亲帅大军进犯长安,前锋斥候出现在了岐州,距离长安极近。
李渊命令敦煌公李世民率八总管兵十余万迎战薛举,按照李渊的既定方针,李世民到达前线之后便爱死命士卒深沟壁垒,准备与薛举率领的秦军打一场消耗战。
李世民带领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甚巨,好在唐军入主关中之后,趁机夺下了几个大粮仓。
太仓和永丰仓中的粮食,足够李渊二十万大军食用一年,所以粮食对李世民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薛举的秦军却是远道而来,又以骑兵为主,所以他们每天需要消耗的粮草也并不比唐军的少;更要命的事,薛举控制的地盘只有区区四个郡,不但狭小,而且贫瘠。
李渊制定出与薛举拼消耗的计策,根据的是当年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故事。
问题是,当年诸葛亮的蜀军并没有什么战马,这才被司马懿的深沟高垒、高筑营寨所拖垮的;可薛举的秦军中有大量的骑兵,他的军队组成显然与当年的诸葛亮不一样。
在与李世民对垒中,薛举不断派出千人队的骑兵队伍绕过唐军的大寨,迂回唐军后方骚扰粮道;有胆大的甚至冲到了长安附近,烧杀劫掠一番再扬长而去。
薛举的骑兵千人队以骚扰战术不断进攻唐军,使得原本立于不败之地的李世民竟然在拼消耗上败给了薛举。
面对薛举的游击战术,李世民实在找不出好的防范措施。
而薛举的骑兵冲到长安附近烧杀劫掠的消息更是使得长安朝廷震动,李世民的声望也随之下降;李渊用人不疑,自是百般为李世民辩解,但后者年轻气盛,哪里受得了这么多委屈?
作为次子的李世民,要想得到李渊的认同,只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来。
在这乱世之中,只有开疆拓土才是最大的功绩,李世民终于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
“既然没能与秦军拼消耗,那就和薛举决一死战吧!”
对李世民的这个决定,刘弘基、殷开山、李安远、慕容罗睺,包括行军总管刘文静都没有反对。
这些武将被困在营垒里无仗可打,早就憋得发慌了。
对李世民出战的决定,他们自是双手赞成;刘文静为人谨慎,他本赞同李世民深沟高垒拒不出战的决策,可这个计划不行之后,他也只能想别的办法了。
随后李世民率领大军出营,在浅水原布阵迎战薛举的秦军。
陇西是隋朝地养马之地,故而秦军多为骑兵,针对这一点,李世民采用了防守反击的策略。
在列阵之时,李世民将步兵集于中路,将骑兵放在后方;两侧的兵力最多,却多为进关中时方投靠于唐军的各路人马,他们人数众多战斗力却不见得有多强。
李世民将他们安排在两翼,是为了迷惑薛举。
如果薛举见得唐军两翼兵多认为唐军的重兵在两翼,而采取中路突破之术在唐军两翼合拢之前戳穿中路的话,那就上了李世民的圈套。
谁知薛举性格豪迈,对这些阴谋诡计并不精通,只知道硬冲硬打。
在薛举的心目中,自己的骑兵是无坚不摧的,就算他明知李世民将精兵埋伏在中路,仍然会挥师猛攻中路的。
唐军和秦军的兵力都在十余万左右,唐军步卒多一些,秦军则是骑兵更多,从战斗力方面来看,双方不相上下。
可战斗刚一开始,秦军就一直压着唐军打。
李世民的安排巧妙安排,薛举似乎也上了他的圈套。大战一开始,秦军猛将就宗罗睺就率领五千精骑弃两翼不顾,而猛攻唐军中路。
表面上,唐军虽损失严重,却还在李世民的忍受范围内。
李世民通过消耗的那些杂兵,想要直观地了解秦军的实力;从而更好地调整战术,在真正的大战中避实就虚,堂而皇之地击败对方。
唐军的中路军领军正是刘弘基和殷开山,他们所领的万人队无疑是唐军的精锐。
李世民则率领三千玄甲精骑在后方压阵,待秦军的精骑在步兵方阵前碰过头破血流后,李世民再从后杀出,一举将其击溃。
李世民的战术很不错,问题是刘弘基和殷开山统领的精锐步兵挡不住地方的骑兵冲击,位于前线的步卒很快就在骑兵的冲击中败了下来。
秦将宗罗睺冲垮唐军第一线后,薛仁杲马上统率薛举的三千亲兵冲了过来;这三千亲兵同样是骑兵,战斗力和宗罗睺的五千骑兵相比一点也不差。
一万骑兵的连番冲杀下,唐军的中路彻底崩溃。
中军的崩溃,意味着这场战争的失利,李世民为了把损失降到最小,并未将这三千玄甲精骑投入战场,而是率领三千人且战且退、向东而去。
慕容罗喉和李安远为救李世民,先后战死;刘弘基苦战断后,却是落入薛举的重围之中,力尽被擒。刘文静带兵杀入,终于将李世民救了出去。
秦军与唐军在浅水原这一仗,以秦军大胜而告终,这一战也是唐军自从起义来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
李世民在乱军之中惶惶四顾,几乎想要自裁以谢天下,结果被众将领劝阻;殷开山强撑病体出来,知道唐军惨败,差点晕了过去,不由老泪纵横。
这一仗让李世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战争不是靠无敌的主帅来打的,至少他需要一支能够执行自己完美战术的大军。
骑兵冲阵的威力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定集关中之财力打造出一只真正的玄甲精骑来,以血今日之耻。
李渊得知前线的消息后,震怒非常,当下调李世民回转长安。
殷开山自悔没有完成李渊所令,主动将责任揽在身上,把自己的疟疾转移到李世民的身上,说自己贪功指挥,酿此大错。
李渊将殷开山重责,又将此战总管全部罢免;刘文静虽有救李世民之功,却也被削职为民。
李世民愧疚之余,只得抱病不出;李渊除了刚开始将他狠狠骂了一顿外,再也没理他。
李世民这些天虽没出府邸,但从房玄龄处也能得知薛举大胜唐军后关中震动、谣言四起。随后李渊调长孙顺德、唐俭等人出马对抗薛举。
唐军利用薛举疲惫之机,小胜了两场,薛举只得暂时按兵不动,两军遂又陷入僵持阶段。
听到这些消息,李世民稍稍松了口气,暗想道,“好在这些功劳都不是大哥所得的,要不然自己这辈子就再也没法出头了。”
正在胡思乱想间,李世民忽然看到长孙无忌欣喜着进了门,开门见山道,“世民,唐王让你前往武德殿。”
原夏国的六万多士卒被瘦身成两万五千人之后,苏游把这些人分给苏烈、范愿、王伏宝、董康买以及刘黑闼,让他们各领五千人去收拢原本属于夏国的国土。
除了刘黑闼尚在重伤之外,其余人接到苏游的命令之后,都松了口气,并纷纷紧锣密鼓地做着出征前的准备。
这些人原还以为苏游受降他们之后,就从此被剥夺兵权了,哪想到苏游竟然不用原夏国的一个士卒,而且给他们提供粮草以及精良的武器和铠甲。
苏游之所以让他们仍还带着原来的兵而不怕他们以此反自己,主要原因还是仗着自己拥有最先进的武器,以及李靖马上就要过来汇合。
以前窦建德带着六万多士卒都只能向自己投降,更何况如今的两万五千人?
苏游为他们装备了精良的武器和铠甲,但在火器方面却并没有对他们开放,苏烈、范愿等人自然不敢胡思乱想,毕竟他们的目的地是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城市,他们带领着五千军重新收回那些小城,用得着火器吗?
同一时刻,苏游命薛万彻对从刘方坞堡中俘虏的敌人进行了分类,选出其中五百余人编入了他的骑兵队中。
按苏游的理解,重骑兵克步兵,轻骑兵也克步兵,而步兵的作用只表现在攻城战中。
问题是,现在苏游攻城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于火器,所以云中军步兵的作用只有防守一途。
就目前中原的战争来说,苏游并没有大量使用步兵的机会,事实上以后要与突厥人在草原中作战,步兵也没有任何优势。
基于对未来的部署,苏游最迫切需要发展的还是轻骑兵。
轻骑兵可以克步兵,同样也能克重骑兵。——重骑兵的人和马都装备甲具,负重太大,在持久力和速度上对轻骑兵并没有优势。
苏游未来想要对付突厥人,肯定不能使用火炮,同样也不能使用重骑,用步兵就更不可能了。
剩下唯一的选择,也就只有轻骑了。
苏游现在有两个养马基地,一个是在南中的临沧,一个是新近才建立起来的辽东。——把辽东列为养马基地,只是苏游的无奈之举罢了,毕竟历史上辽东并不产马。
中原主要产马的地区是河曲,但苏游不确定自己与突厥人的战斗会不会等到自己夺下河曲之后;不管怎么说,他迫切需要自己的轻骑兵能够强大起来,任何时候也不怵与突厥人在草原中作战。
河曲地区,此时李玄霸已开始与梁师都交上了手;陇西地区,李世民在扶风郡大破薛仁杲,他一直追击到陇山方才收兵。
而后,薛举亲帅大军进犯长安,前锋斥候出现在了岐州,距离长安极近。
李渊命令敦煌公李世民率八总管兵十余万迎战薛举,按照李渊的既定方针,李世民到达前线之后便爱死命士卒深沟壁垒,准备与薛举率领的秦军打一场消耗战。
李世民带领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甚巨,好在唐军入主关中之后,趁机夺下了几个大粮仓。
太仓和永丰仓中的粮食,足够李渊二十万大军食用一年,所以粮食对李世民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
薛举的秦军却是远道而来,又以骑兵为主,所以他们每天需要消耗的粮草也并不比唐军的少;更要命的事,薛举控制的地盘只有区区四个郡,不但狭小,而且贫瘠。
李渊制定出与薛举拼消耗的计策,根据的是当年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故事。
问题是,当年诸葛亮的蜀军并没有什么战马,这才被司马懿的深沟高垒、高筑营寨所拖垮的;可薛举的秦军中有大量的骑兵,他的军队组成显然与当年的诸葛亮不一样。
在与李世民对垒中,薛举不断派出千人队的骑兵队伍绕过唐军的大寨,迂回唐军后方骚扰粮道;有胆大的甚至冲到了长安附近,烧杀劫掠一番再扬长而去。
薛举的骑兵千人队以骚扰战术不断进攻唐军,使得原本立于不败之地的李世民竟然在拼消耗上败给了薛举。
面对薛举的游击战术,李世民实在找不出好的防范措施。
而薛举的骑兵冲到长安附近烧杀劫掠的消息更是使得长安朝廷震动,李世民的声望也随之下降;李渊用人不疑,自是百般为李世民辩解,但后者年轻气盛,哪里受得了这么多委屈?
作为次子的李世民,要想得到李渊的认同,只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来。
在这乱世之中,只有开疆拓土才是最大的功绩,李世民终于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
“既然没能与秦军拼消耗,那就和薛举决一死战吧!”
对李世民的这个决定,刘弘基、殷开山、李安远、慕容罗睺,包括行军总管刘文静都没有反对。
这些武将被困在营垒里无仗可打,早就憋得发慌了。
对李世民出战的决定,他们自是双手赞成;刘文静为人谨慎,他本赞同李世民深沟高垒拒不出战的决策,可这个计划不行之后,他也只能想别的办法了。
随后李世民率领大军出营,在浅水原布阵迎战薛举的秦军。
陇西是隋朝地养马之地,故而秦军多为骑兵,针对这一点,李世民采用了防守反击的策略。
在列阵之时,李世民将步兵集于中路,将骑兵放在后方;两侧的兵力最多,却多为进关中时方投靠于唐军的各路人马,他们人数众多战斗力却不见得有多强。
李世民将他们安排在两翼,是为了迷惑薛举。
如果薛举见得唐军两翼兵多认为唐军的重兵在两翼,而采取中路突破之术在唐军两翼合拢之前戳穿中路的话,那就上了李世民的圈套。
谁知薛举性格豪迈,对这些阴谋诡计并不精通,只知道硬冲硬打。
在薛举的心目中,自己的骑兵是无坚不摧的,就算他明知李世民将精兵埋伏在中路,仍然会挥师猛攻中路的。
唐军和秦军的兵力都在十余万左右,唐军步卒多一些,秦军则是骑兵更多,从战斗力方面来看,双方不相上下。
可战斗刚一开始,秦军就一直压着唐军打。
李世民的安排巧妙安排,薛举似乎也上了他的圈套。大战一开始,秦军猛将就宗罗睺就率领五千精骑弃两翼不顾,而猛攻唐军中路。
表面上,唐军虽损失严重,却还在李世民的忍受范围内。
李世民通过消耗的那些杂兵,想要直观地了解秦军的实力;从而更好地调整战术,在真正的大战中避实就虚,堂而皇之地击败对方。
唐军的中路军领军正是刘弘基和殷开山,他们所领的万人队无疑是唐军的精锐。
李世民则率领三千玄甲精骑在后方压阵,待秦军的精骑在步兵方阵前碰过头破血流后,李世民再从后杀出,一举将其击溃。
李世民的战术很不错,问题是刘弘基和殷开山统领的精锐步兵挡不住地方的骑兵冲击,位于前线的步卒很快就在骑兵的冲击中败了下来。
秦将宗罗睺冲垮唐军第一线后,薛仁杲马上统率薛举的三千亲兵冲了过来;这三千亲兵同样是骑兵,战斗力和宗罗睺的五千骑兵相比一点也不差。
一万骑兵的连番冲杀下,唐军的中路彻底崩溃。
中军的崩溃,意味着这场战争的失利,李世民为了把损失降到最小,并未将这三千玄甲精骑投入战场,而是率领三千人且战且退、向东而去。
慕容罗喉和李安远为救李世民,先后战死;刘弘基苦战断后,却是落入薛举的重围之中,力尽被擒。刘文静带兵杀入,终于将李世民救了出去。
秦军与唐军在浅水原这一仗,以秦军大胜而告终,这一战也是唐军自从起义来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
李世民在乱军之中惶惶四顾,几乎想要自裁以谢天下,结果被众将领劝阻;殷开山强撑病体出来,知道唐军惨败,差点晕了过去,不由老泪纵横。
这一仗让李世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战争不是靠无敌的主帅来打的,至少他需要一支能够执行自己完美战术的大军。
骑兵冲阵的威力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定集关中之财力打造出一只真正的玄甲精骑来,以血今日之耻。
李渊得知前线的消息后,震怒非常,当下调李世民回转长安。
殷开山自悔没有完成李渊所令,主动将责任揽在身上,把自己的疟疾转移到李世民的身上,说自己贪功指挥,酿此大错。
李渊将殷开山重责,又将此战总管全部罢免;刘文静虽有救李世民之功,却也被削职为民。
李世民愧疚之余,只得抱病不出;李渊除了刚开始将他狠狠骂了一顿外,再也没理他。
李世民这些天虽没出府邸,但从房玄龄处也能得知薛举大胜唐军后关中震动、谣言四起。随后李渊调长孙顺德、唐俭等人出马对抗薛举。
唐军利用薛举疲惫之机,小胜了两场,薛举只得暂时按兵不动,两军遂又陷入僵持阶段。
听到这些消息,李世民稍稍松了口气,暗想道,“好在这些功劳都不是大哥所得的,要不然自己这辈子就再也没法出头了。”
正在胡思乱想间,李世民忽然看到长孙无忌欣喜着进了门,开门见山道,“世民,唐王让你前往武德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