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深入民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乱世皇太子最新章节!
“这大概就是十室九空吧。”崇祯叹了口气。呈现在自己眼前的大明子民,过得竟是这样的日子。
于废墟中重建家园,这一切到底是谁造的孽。是天灾还是流寇,或者是满清又或者是大明朝廷自己?
崇祯皇帝没有答案,至少这个小村庄呈现给自己的,除了荒凉只有荒凉。
乱世之中,就连村头的一只狗子,看到这群陌生人的时候,也只敢躲得远远的,不停的狂吠着。
大概在这个饥馑的世界里,在这只狗子的眼里。它也知道一群陌生人的威胁,远大于豺狼虎豹。搞不好,自己很可能会成为一锅狗肉汤。
众人进了村子,大概是村里唯一的一只狗子了,在看着这群人的时候,嗷嗷叫着狂吠着。
村民们被惊动了,于是有人从残破的柴房内抱着粗碗走了出来。
流寇已平,这里又是京畿的周边。至少还算得上是太平,此地的百姓虽然只有寥寥几十户。但是看到崇祯皇帝一行十几人的时候,还是有些胆怯。
对方衣着华贵,一看就是地主富商家庭。这些草民们,看了一眼就想往回家躲。
朱慈烺迎上前去:“劳驾,老人家留步。”
朱慈烺的礼貌客气,使得对方放松了警惕。实际上,他们只是看到朱慈烺一行富贵人而自卑胆怯,并不是恐惧。
这些百姓们也知道,自己都是一穷二白。即便是土匪对他们这类人也没有兴趣,身无值钱物,不怕遇到匪。
对方是个中老年男人,他抱着粗碗缓缓地回过头,看到朱慈烺过来之后,还是不自觉的退了一步:“这位公子,可是在叫我么?”
朱慈烺“嗯”了一声:“我们是从京城来的客商,这次想回雄县老家,路过此地多有叨扰。敢问,此地唤做什么村。”
像是这种无名小地方,是地图上是没有标注的。除非在本县县衙里,或许能够找到这个地方标注。即便是朱慈烺一行人,也不知道这是哪里。
那哥看起来苍老无比的男人“哦”了一声,终于彻底放下了警惕:“这里是牛家村,公子只需顺着官道继续西行便是。”
朱慈烺看了眼对方手里的粗碗,碗里的饭菜很丰盛,堆砌满满的一大碗各种颜色的糙米饭。
这是混杂了野菜、红薯秧子还有各种豆类的糙米饭,老人的筷子斜插在碗内。上面,还有一层黄酱。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这算得上是顶级美食了。
这样的饭菜朱慈烺吃过,红薯秧子杂粮饭嘛。还掺杂了野菜,以及各种能吃的的东西。
这种糙米饭绝对算不上好吃,可能充饥。对于这些百姓们来说,能够吃到这样的东西,确实是天堂了。
尤其是,上面居然还有一层大酱。这是用盐巴和黄豆发酵而成的黄豆酱,味道鲜美不说,最重要的是能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盐分。
盐,一直是古代赋税之重。而就是这样的普普通通的食盐,百姓们能够吃得起的并不多。
官盐价格昂贵,百姓们只能铤而走险去买私盐。贩卖私盐也属重罪,买卖私盐也会受到处罚。
可是。官盐的价格根本就不是贫穷老百姓消费得起的。而人体没有盐分的补充,就无法干一些重体力劳动。
甚至于,古代为了争夺食盐而爆发的战争,也不胜枚举。
现在看来,为了盐而打仗非常愚蠢,不过以后的人们看到我们今天为了石油而打仗,也许会有相同的反应。
在现代,石油资源就等于金钱,而古代,盐的地位甚至比石油还高。可谓:一两食盐一两金。在古代,控制了食盐就等于控制了经济命脉。《管子·海王》:“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
盐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是维持社会正常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盐因关乎民生,因此渗透到文明史的各个层面,也受到不同领域专家的重视。
不吃盐浑身乏力,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行军打仗更是空谈。
黄帝与炎帝逐鹿中原之战。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一开始就是因为争夺山西运城盐池。
比起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贩盐才是最挣钱的行当。以至于这些盐商个个富得流油,在大明朝的盐商更是被那些达官显贵还有皇亲国戚所垄断。
好在,这一切都随着朱慈烺开辟的茶卡盐道而终结。朱慈烺开辟了茶卡盐道,使得青海地区大量的食盐涌入内地。对那些盐商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不仅如此。
朱慈烺还大力鼓励沿海百姓晒盐制盐,现在沿海地区的晒盐技术,都是传自于古人。
海盐的生产过程,就是通过纳潮将海水引入盐滩。不停的日晒风吹,然后浓缩成饱和卤水,接着放入结晶池内结晶产盐。
海盐和盐湖的盐不断的产出,掌握了食盐就掌握了经济命脉。可朱慈烺毅然决然,将食盐的价格给打了下来。
宁可国库的税收少一点,也得给百姓们一个买得起的价格。甚至于,官盐的价格已经和私盐持平的时候,这样就会断了那些私盐贩子的生路。私盐,自然而然的也就会消失了。
不过,官盐价格低廉之后,依旧会有一些官员中饱私囊。他们会在官盐中掺杂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增加重量,这也是朝廷一直打击的原因。
地方的都察院官员,就是负责严查官盐造假问题。曾经有地方官员大肆掺假,一下子被崇祯处决了三十多人。
朱慈烺对着那老人一拱手:“老人家,我等路过此地口渴,可否讨一口水喝。”
淳朴善良的百姓,是绝不会拒绝一口水的。甚至于,这个老人还有些拘谨,害怕自己家里的脏破,让朱慈烺一行人反感。
“只要诸位不嫌弃小人家里脏就成,诸位请随我来。”
朱慈烺引着崇祯,旁边的骆养性和王承恩扶着崇祯,一起走进了这个残破的院子。
茅屋柴房,院子里显得很是杂乱。令人惊喜的是,居然还有一只老母鸡。鸡窝里,还有一枚鸡蛋。
“这大概就是十室九空吧。”崇祯叹了口气。呈现在自己眼前的大明子民,过得竟是这样的日子。
于废墟中重建家园,这一切到底是谁造的孽。是天灾还是流寇,或者是满清又或者是大明朝廷自己?
崇祯皇帝没有答案,至少这个小村庄呈现给自己的,除了荒凉只有荒凉。
乱世之中,就连村头的一只狗子,看到这群陌生人的时候,也只敢躲得远远的,不停的狂吠着。
大概在这个饥馑的世界里,在这只狗子的眼里。它也知道一群陌生人的威胁,远大于豺狼虎豹。搞不好,自己很可能会成为一锅狗肉汤。
众人进了村子,大概是村里唯一的一只狗子了,在看着这群人的时候,嗷嗷叫着狂吠着。
村民们被惊动了,于是有人从残破的柴房内抱着粗碗走了出来。
流寇已平,这里又是京畿的周边。至少还算得上是太平,此地的百姓虽然只有寥寥几十户。但是看到崇祯皇帝一行十几人的时候,还是有些胆怯。
对方衣着华贵,一看就是地主富商家庭。这些草民们,看了一眼就想往回家躲。
朱慈烺迎上前去:“劳驾,老人家留步。”
朱慈烺的礼貌客气,使得对方放松了警惕。实际上,他们只是看到朱慈烺一行富贵人而自卑胆怯,并不是恐惧。
这些百姓们也知道,自己都是一穷二白。即便是土匪对他们这类人也没有兴趣,身无值钱物,不怕遇到匪。
对方是个中老年男人,他抱着粗碗缓缓地回过头,看到朱慈烺过来之后,还是不自觉的退了一步:“这位公子,可是在叫我么?”
朱慈烺“嗯”了一声:“我们是从京城来的客商,这次想回雄县老家,路过此地多有叨扰。敢问,此地唤做什么村。”
像是这种无名小地方,是地图上是没有标注的。除非在本县县衙里,或许能够找到这个地方标注。即便是朱慈烺一行人,也不知道这是哪里。
那哥看起来苍老无比的男人“哦”了一声,终于彻底放下了警惕:“这里是牛家村,公子只需顺着官道继续西行便是。”
朱慈烺看了眼对方手里的粗碗,碗里的饭菜很丰盛,堆砌满满的一大碗各种颜色的糙米饭。
这是混杂了野菜、红薯秧子还有各种豆类的糙米饭,老人的筷子斜插在碗内。上面,还有一层黄酱。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这算得上是顶级美食了。
这样的饭菜朱慈烺吃过,红薯秧子杂粮饭嘛。还掺杂了野菜,以及各种能吃的的东西。
这种糙米饭绝对算不上好吃,可能充饥。对于这些百姓们来说,能够吃到这样的东西,确实是天堂了。
尤其是,上面居然还有一层大酱。这是用盐巴和黄豆发酵而成的黄豆酱,味道鲜美不说,最重要的是能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盐分。
盐,一直是古代赋税之重。而就是这样的普普通通的食盐,百姓们能够吃得起的并不多。
官盐价格昂贵,百姓们只能铤而走险去买私盐。贩卖私盐也属重罪,买卖私盐也会受到处罚。
可是。官盐的价格根本就不是贫穷老百姓消费得起的。而人体没有盐分的补充,就无法干一些重体力劳动。
甚至于,古代为了争夺食盐而爆发的战争,也不胜枚举。
现在看来,为了盐而打仗非常愚蠢,不过以后的人们看到我们今天为了石油而打仗,也许会有相同的反应。
在现代,石油资源就等于金钱,而古代,盐的地位甚至比石油还高。可谓:一两食盐一两金。在古代,控制了食盐就等于控制了经济命脉。《管子·海王》:“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
盐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是维持社会正常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盐因关乎民生,因此渗透到文明史的各个层面,也受到不同领域专家的重视。
不吃盐浑身乏力,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行军打仗更是空谈。
黄帝与炎帝逐鹿中原之战。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一开始就是因为争夺山西运城盐池。
比起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贩盐才是最挣钱的行当。以至于这些盐商个个富得流油,在大明朝的盐商更是被那些达官显贵还有皇亲国戚所垄断。
好在,这一切都随着朱慈烺开辟的茶卡盐道而终结。朱慈烺开辟了茶卡盐道,使得青海地区大量的食盐涌入内地。对那些盐商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不仅如此。
朱慈烺还大力鼓励沿海百姓晒盐制盐,现在沿海地区的晒盐技术,都是传自于古人。
海盐的生产过程,就是通过纳潮将海水引入盐滩。不停的日晒风吹,然后浓缩成饱和卤水,接着放入结晶池内结晶产盐。
海盐和盐湖的盐不断的产出,掌握了食盐就掌握了经济命脉。可朱慈烺毅然决然,将食盐的价格给打了下来。
宁可国库的税收少一点,也得给百姓们一个买得起的价格。甚至于,官盐的价格已经和私盐持平的时候,这样就会断了那些私盐贩子的生路。私盐,自然而然的也就会消失了。
不过,官盐价格低廉之后,依旧会有一些官员中饱私囊。他们会在官盐中掺杂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增加重量,这也是朝廷一直打击的原因。
地方的都察院官员,就是负责严查官盐造假问题。曾经有地方官员大肆掺假,一下子被崇祯处决了三十多人。
朱慈烺对着那老人一拱手:“老人家,我等路过此地口渴,可否讨一口水喝。”
淳朴善良的百姓,是绝不会拒绝一口水的。甚至于,这个老人还有些拘谨,害怕自己家里的脏破,让朱慈烺一行人反感。
“只要诸位不嫌弃小人家里脏就成,诸位请随我来。”
朱慈烺引着崇祯,旁边的骆养性和王承恩扶着崇祯,一起走进了这个残破的院子。
茅屋柴房,院子里显得很是杂乱。令人惊喜的是,居然还有一只老母鸡。鸡窝里,还有一枚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