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选妃风波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乱世皇太子最新章节!
朱慈烺将小诗诗送出皇宫,有宫里派出马车,将小诗诗送回了府。沈府,就是崇祯皇帝御赐给小诗诗家里的一座府宅。
既然小诗诗马上就是太子妃了,那么沈家自然也不能太寒碜了。沈家也曾是名门望族,作为吏部主事的沈牧之,也曾在京中为官。
只是,家族受到了东林六君子案的牵连而至没落。算得上,他们也是忠良世家。
对于小诗诗作为太子妃的人选,按理说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偏偏,大明王朝的御史们,就喜欢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御史们似乎觉得,只有他们自己显得特立独行一点,曾跟刷自己的存在感。昏君他们敢怼,明君他们更敢怼。
有的,单纯的就是想出名。有的,干脆就是个杠精。
什么是杠精,他们并不真正关心事实的观点,只是对人不对事,也就是说的“为反对而反对”,这类人以抬杠为己任,被称为杠精。
这些御史经过数代的积累,深谙明杠、暗杠、单杠、双杠等花式抬杠方法,给他们一个话题,能杠起整个地球。
御史言官多为具有功名的读书人,大都具有两项品质。一是刚正,二是有识。所谓刚正即介直廉正,大公敢言。惜名节,轻富贵,谋国忘我。所谓有识就是识大体、识政务、识古今。学养深厚,经验老成。
成祖皇帝朱棣曾说:“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明建文帝朱允炆亦曾说:“都察院朝廷耳目,国家纲纪,用得其人,则庶政清平,群僚儆肃;不则百职怠驰,小人横恣。??御史缺,行吏部慎选,不得滥授。”
可千万不能小瞧这些御史,他们在朝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些大事的处理上,往往起着关键作用。
当然,御史也有好官。比如说监察御史于谦,可以说是于谦拯救了大明,延续了大明国祚。
于谦开始从一个御史,后来当了封疆大吏。当年明英宗朱祁镇不顾劝阻,非得要北征瓦剌。结果土木堡一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瓦剌大军更是兵临北京城下,在于谦的力主之下,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王朝。
然而,像是于谦这样的官员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御史,都是沽名钓誉之徒。
尤其是崇祯一朝的御史们,没有几个好东西。当初,朱慈烺在湖广平寇的时候,随着十二团营的不断壮大,许多御史就开始蠢蠢欲动。在崇祯皇帝面前进献谗言,说什么太子势力太大,对国家不是什么好事。
如今朱慈烺大胜归来,威望正隆的时候,御史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触这个霉头。可是,他们对于册立太子妃这件事上,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理由也很简单,沈家确实是忠良世家没错。沈牧之确实也是个清官,他不为强权,和魏忠贤作对以至被贬官,这些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小诗诗并不同于寻常的村姑,她是知书达理的。身为书香世家的她,虽然长在花家庄。可自幼家庭的熏陶,琴棋书画虽不敢说甚精,但至少也能上的了台面。
论外表,小诗诗更是出类拔萃。从身形相貌,以及出身都是无可挑剔。按理说,册立沈诗诗为太子妃,是名正言顺的事。
偏偏御史们就不这么想,他们的理由就是,小诗诗家丁不全。也就是说,她因为父亲沈牧之的离世,使得沈家家丁不全,这是不祥之兆。
太子妃乃是十分慎重之事,能够当选为太子妃的人条件苛刻。除了以上几点,还得必须家族兴旺,不敢说是她的爷爷奶奶尚在人世。至少,父母高堂都应该健在。
古人忌讳迷信这些东西,说白了,沈夫人如今只是个寡妇。孤儿寡母的视为不祥,这样的家庭,怎能家给太子呢。
况且,还有克夫一说。虽然没有人指出来,沈夫人是克夫之相。可毕竟沈牧之已死,这样的家庭是不能作为太子妃的人选的。
偏偏,御史们说的这些,依大明时期的风俗都是无可厚非的东西。
其中,尤其是以御史台的吴北反应最为激烈。他在朝堂上几乎要跳脚了,抱着笏板声泪俱下:“启奏万岁,太子乃是将来社稷的希望。太子妃更是不可马虎。沈家固然忠烈,然沈姑娘终究是丧父之家。臣以为,将此女选为太子妃,视为不妥。”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万岁,天下良家女子多是。才淑良德夙著柔嘉者所在多有,望万岁爷三思,另选她人为上。”
御史吴北的谏言之下,纷纷附和的群臣不在少数。在这些臣子的眼里,女子不过是男人的附庸品。
即便是太子爷与沈诗诗感情再怎么深厚,可太子选妃需要考虑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社稷江山。
要命的是,崇祯皇帝也很容易被说动。经臣子们这么一说,崇祯也犹豫了起来。
主要是寡妇之家的子女,被选中了太子妃。此事宣扬出去对皇家的脸面不利,不知道天下人会如何的议论纷纷。
那些藩属之国,又会如何嘲笑大明。这一点,是崇祯皇帝最不能忍受的。
而满朝文武百官,在这件事上居然没有一个人肯为小诗诗求情。毕竟御史吴北说的不无道理,而小诗诗出身平凡,朝中没有人与她家有什么交情。是以,替她说话的更是寥寥无几。
今日的朝会,朱慈烺是并不知情的。他一大早就离了宫,去城外安置虎贲军去了。经过这次平寇,虎贲军伤亡不小。
作为大明精锐中的精锐,虎贲军必须及时的补充兵力。不管盛世还是乱世,不管大战还是和平。虎贲军始终都保持在三千人的编制上,兵贵精不在多。
虎贲军不止是千里挑一,而是万里挑一选出来的。在各个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甚至于,如今虎贲军将士的选拔,文考也提上了日程。
也就是说,想加入虎贲军,不止是武艺超群那么简单。还得,需要识字。
朱慈烺将小诗诗送出皇宫,有宫里派出马车,将小诗诗送回了府。沈府,就是崇祯皇帝御赐给小诗诗家里的一座府宅。
既然小诗诗马上就是太子妃了,那么沈家自然也不能太寒碜了。沈家也曾是名门望族,作为吏部主事的沈牧之,也曾在京中为官。
只是,家族受到了东林六君子案的牵连而至没落。算得上,他们也是忠良世家。
对于小诗诗作为太子妃的人选,按理说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偏偏,大明王朝的御史们,就喜欢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御史们似乎觉得,只有他们自己显得特立独行一点,曾跟刷自己的存在感。昏君他们敢怼,明君他们更敢怼。
有的,单纯的就是想出名。有的,干脆就是个杠精。
什么是杠精,他们并不真正关心事实的观点,只是对人不对事,也就是说的“为反对而反对”,这类人以抬杠为己任,被称为杠精。
这些御史经过数代的积累,深谙明杠、暗杠、单杠、双杠等花式抬杠方法,给他们一个话题,能杠起整个地球。
御史言官多为具有功名的读书人,大都具有两项品质。一是刚正,二是有识。所谓刚正即介直廉正,大公敢言。惜名节,轻富贵,谋国忘我。所谓有识就是识大体、识政务、识古今。学养深厚,经验老成。
成祖皇帝朱棣曾说:“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明建文帝朱允炆亦曾说:“都察院朝廷耳目,国家纲纪,用得其人,则庶政清平,群僚儆肃;不则百职怠驰,小人横恣。??御史缺,行吏部慎选,不得滥授。”
可千万不能小瞧这些御史,他们在朝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些大事的处理上,往往起着关键作用。
当然,御史也有好官。比如说监察御史于谦,可以说是于谦拯救了大明,延续了大明国祚。
于谦开始从一个御史,后来当了封疆大吏。当年明英宗朱祁镇不顾劝阻,非得要北征瓦剌。结果土木堡一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瓦剌大军更是兵临北京城下,在于谦的力主之下,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王朝。
然而,像是于谦这样的官员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御史,都是沽名钓誉之徒。
尤其是崇祯一朝的御史们,没有几个好东西。当初,朱慈烺在湖广平寇的时候,随着十二团营的不断壮大,许多御史就开始蠢蠢欲动。在崇祯皇帝面前进献谗言,说什么太子势力太大,对国家不是什么好事。
如今朱慈烺大胜归来,威望正隆的时候,御史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触这个霉头。可是,他们对于册立太子妃这件事上,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理由也很简单,沈家确实是忠良世家没错。沈牧之确实也是个清官,他不为强权,和魏忠贤作对以至被贬官,这些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小诗诗并不同于寻常的村姑,她是知书达理的。身为书香世家的她,虽然长在花家庄。可自幼家庭的熏陶,琴棋书画虽不敢说甚精,但至少也能上的了台面。
论外表,小诗诗更是出类拔萃。从身形相貌,以及出身都是无可挑剔。按理说,册立沈诗诗为太子妃,是名正言顺的事。
偏偏御史们就不这么想,他们的理由就是,小诗诗家丁不全。也就是说,她因为父亲沈牧之的离世,使得沈家家丁不全,这是不祥之兆。
太子妃乃是十分慎重之事,能够当选为太子妃的人条件苛刻。除了以上几点,还得必须家族兴旺,不敢说是她的爷爷奶奶尚在人世。至少,父母高堂都应该健在。
古人忌讳迷信这些东西,说白了,沈夫人如今只是个寡妇。孤儿寡母的视为不祥,这样的家庭,怎能家给太子呢。
况且,还有克夫一说。虽然没有人指出来,沈夫人是克夫之相。可毕竟沈牧之已死,这样的家庭是不能作为太子妃的人选的。
偏偏,御史们说的这些,依大明时期的风俗都是无可厚非的东西。
其中,尤其是以御史台的吴北反应最为激烈。他在朝堂上几乎要跳脚了,抱着笏板声泪俱下:“启奏万岁,太子乃是将来社稷的希望。太子妃更是不可马虎。沈家固然忠烈,然沈姑娘终究是丧父之家。臣以为,将此女选为太子妃,视为不妥。”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万岁,天下良家女子多是。才淑良德夙著柔嘉者所在多有,望万岁爷三思,另选她人为上。”
御史吴北的谏言之下,纷纷附和的群臣不在少数。在这些臣子的眼里,女子不过是男人的附庸品。
即便是太子爷与沈诗诗感情再怎么深厚,可太子选妃需要考虑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社稷江山。
要命的是,崇祯皇帝也很容易被说动。经臣子们这么一说,崇祯也犹豫了起来。
主要是寡妇之家的子女,被选中了太子妃。此事宣扬出去对皇家的脸面不利,不知道天下人会如何的议论纷纷。
那些藩属之国,又会如何嘲笑大明。这一点,是崇祯皇帝最不能忍受的。
而满朝文武百官,在这件事上居然没有一个人肯为小诗诗求情。毕竟御史吴北说的不无道理,而小诗诗出身平凡,朝中没有人与她家有什么交情。是以,替她说话的更是寥寥无几。
今日的朝会,朱慈烺是并不知情的。他一大早就离了宫,去城外安置虎贲军去了。经过这次平寇,虎贲军伤亡不小。
作为大明精锐中的精锐,虎贲军必须及时的补充兵力。不管盛世还是乱世,不管大战还是和平。虎贲军始终都保持在三千人的编制上,兵贵精不在多。
虎贲军不止是千里挑一,而是万里挑一选出来的。在各个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甚至于,如今虎贲军将士的选拔,文考也提上了日程。
也就是说,想加入虎贲军,不止是武艺超群那么简单。还得,需要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