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获全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乱世皇太子最新章节!
溃败,前所未有的溃败。苏哈仑带着残部,亡命的后退,他们被吓破了胆子。
这个时候,明军一般都会停止追击。穷寇莫追,况且苏哈仑手下的清兵依旧占据人数优势。如是他们逼急了反扑,极大概率会反败为胜。
偏偏他们遇到的是一支不一样的明军,戚元正这支戚家军余脉,似乎疯了一般。一旦咬住敌人,便死不松口。
苏哈仑魂飞魄散,从军以来他从未遇到过如此可怕的对手,如此令人胆寒的敌人。
当你遇到一群豁出性命,根本不怕死的军队发起猛烈冲锋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这种疯狂。这支明军似乎对清兵充满了无尽的怒火,他们的士气已经到达了巅峰。
每个人都在嘶吼着,嗷嗷叫着不顾一切的要扑上来,我要咬死你!
太可怕了,这根本就不是一群人,他们是来自于地狱的魔鬼。戚家军缠住了敌人,哪怕你想逃,他们也要追到天涯海角。
苏哈仑虽然作战勇猛,可毕竟是年轻。当遇到这样一支虎狼之师的时候,他被吓破了胆子。
两千清兵,三去其二。谁能想到,一支不到三百人的明军,梨花寨一战,砍杀了一千多名清军精锐。这对于清兵来说,是根本无法接受的事实。
对于明军来说,这也是上古的战绩了。或许,只要太祖成祖时期,大明才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吧。
溃逃的苏哈仑残部,在退到海棠山石林阵的时候,一人一骑,拦在了路中间。
这不是三国,也不是水浒。一人一骑,手持弯月刀拦住一群溃逃的清兵。这无异于送死,可这人一人一骑,就这么拦在了路中间。
溃逃的清兵,纷纷举起手里的弓箭。
苏哈仑毕竟是有军人之里的,他没有贸然让手下发箭,而是摆了摆手,示意手下不可轻举妄动。
这名明军大刀斜指:“犹那建酋,你们何人是主帅。”
苏哈仑纵马而出:“我乃正红旗苏哈仑,阁下何人。”
“大明边关守军,锦州千总,岳中全是也。苏哈仑,你可敢与我一战!”
话音刚落,岳中全的身后,突然冒出数十人的明军。他们在韩英的带领下,原来在此阻击溃逃的清兵。
这让清兵阵脚大乱,这支疯子明军,怎么在此地还有埋伏。明军从哪儿选出来的这么一支疯子部队,这一战清兵被打的落花流水颜面扫尽。
曾经驰骋辽东的满洲骑兵,梨花寨成了他们的耻辱之战。
这是挑衅,双方已经不是单纯的为个人名声而战了。而是上升的明清双方的荣誉,苏哈仑提着马刀:“一个小小的千总,好大的口气。今日就让你死在我苏哈仑的刀下,看刀!”
清兵善战,这些马背上的民族从小为了生存就开始战天斗地。苏哈仑更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这次他父亲爱新觉罗阿达礼是想让儿子历练一下。好在黄台极面前露露脸。将来,好平步青云。
不得不说,苏哈仑的刀法还是很厉害的。他是借着战马的冲击,刀尖斜挑,直刺岳中全的咽喉。死在他这一招下的明军将士不计其数,刀尖恍恍惚惚,斜斜上挑,很容易让对手眼花缭乱,无法判断这一招的走向。这一招更是攻中带守,端的是厉害无比。
而偏偏,岳中全手里的弯月刀也是斜斜上挑,迎着对方冲了上去。
双方招数异曲同工,可惜,苏哈仑忘了一寸长一寸强,招大力沉的道理。双方只一个回合,仅仅是一个回合,只见双方的刀影一闪。
然后,二人的战马同时停住。二人如同石化了一般,一动不动。没有人看清,适才双方这一招是如何碰面的。众人只觉得眼前一花,二人的战马便分了开来。
然后,只听到岳中全冷冷的说道:“这里,是我大明的土地。犯我大明者,必诛之。”
话音刚落,苏哈仑喉头一甜,一股鲜血自脖颈涌出。他的咽喉动脉,被岳中全一刀刺破。
苏哈仑晃了一下,然后捂着脖子倒撞下马来。脖子上的鲜血不断涌出,苏哈仑抽搐挣扎了几下,就此不动。
完了,清兵的主帅,他们的主帅被杀了。而且只用了一招,仅仅是一招。
清兵的军纪极其严苛,有时候一旦主帅阵亡,往往手下全体官兵都会被处斩。这种军法叫跋队斩,乃是唐末朱全忠在藩镇时所用的一种军法。意思就是将校中有战死者,其所部之士兵均需全部问斩,此称之为“跋队斩”。
当然这种方法过于严苛,经常迫使亡将所部之士兵纷纷逃逸。清兵也曾有过这样的军纪,是以苏哈仑的战死,使得他的残部大为惊恐。他们不知道,即便是侥幸逃回去,将要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惩罚。
岳中全一击得手,明军将士士气大振。韩英第一个跳出,手持大刀:“兄弟们,杀!”
再次的排山倒海,原本就溃不成军的明军,在主帅战死之后,更是一溃如沙。他们能做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逃命,不顾一切的逃命...
黄台极病了,在义州城,被朱慈烺一炮红晕了之后,突然就得了一种病。只要一着急上火,他就鼻血长流。流鼻血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而黄台极不一样,一流就没完没了。
《太宗实录》记载,崇德五年,清军准备大举入侵中原,黄台极派遣大军围困锦州城。崇德六年八月,明朝以防派遣大将洪承畴解锦州之围,洪承畴携13万大军,出关力挫清军。清军前线告急,黄台极闻讯立刻调集其他八旗精锐,定于八月十一出京亲征。但“因鼻衄,故缓三日,鼻衄尚未止。”四天后,鼻衄状况仍未好转,但因前线吃紧,黄台极不得不坚持出征。“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碗,行三日,衄方止。”
这次,海棠山清兵战败,两千铁骑仅百余人逃出,主帅苏哈仑战死。消息传到盛京,黄台极当场就鼻血长流,止都止不住。
溃败,前所未有的溃败。苏哈仑带着残部,亡命的后退,他们被吓破了胆子。
这个时候,明军一般都会停止追击。穷寇莫追,况且苏哈仑手下的清兵依旧占据人数优势。如是他们逼急了反扑,极大概率会反败为胜。
偏偏他们遇到的是一支不一样的明军,戚元正这支戚家军余脉,似乎疯了一般。一旦咬住敌人,便死不松口。
苏哈仑魂飞魄散,从军以来他从未遇到过如此可怕的对手,如此令人胆寒的敌人。
当你遇到一群豁出性命,根本不怕死的军队发起猛烈冲锋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这种疯狂。这支明军似乎对清兵充满了无尽的怒火,他们的士气已经到达了巅峰。
每个人都在嘶吼着,嗷嗷叫着不顾一切的要扑上来,我要咬死你!
太可怕了,这根本就不是一群人,他们是来自于地狱的魔鬼。戚家军缠住了敌人,哪怕你想逃,他们也要追到天涯海角。
苏哈仑虽然作战勇猛,可毕竟是年轻。当遇到这样一支虎狼之师的时候,他被吓破了胆子。
两千清兵,三去其二。谁能想到,一支不到三百人的明军,梨花寨一战,砍杀了一千多名清军精锐。这对于清兵来说,是根本无法接受的事实。
对于明军来说,这也是上古的战绩了。或许,只要太祖成祖时期,大明才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吧。
溃逃的苏哈仑残部,在退到海棠山石林阵的时候,一人一骑,拦在了路中间。
这不是三国,也不是水浒。一人一骑,手持弯月刀拦住一群溃逃的清兵。这无异于送死,可这人一人一骑,就这么拦在了路中间。
溃逃的清兵,纷纷举起手里的弓箭。
苏哈仑毕竟是有军人之里的,他没有贸然让手下发箭,而是摆了摆手,示意手下不可轻举妄动。
这名明军大刀斜指:“犹那建酋,你们何人是主帅。”
苏哈仑纵马而出:“我乃正红旗苏哈仑,阁下何人。”
“大明边关守军,锦州千总,岳中全是也。苏哈仑,你可敢与我一战!”
话音刚落,岳中全的身后,突然冒出数十人的明军。他们在韩英的带领下,原来在此阻击溃逃的清兵。
这让清兵阵脚大乱,这支疯子明军,怎么在此地还有埋伏。明军从哪儿选出来的这么一支疯子部队,这一战清兵被打的落花流水颜面扫尽。
曾经驰骋辽东的满洲骑兵,梨花寨成了他们的耻辱之战。
这是挑衅,双方已经不是单纯的为个人名声而战了。而是上升的明清双方的荣誉,苏哈仑提着马刀:“一个小小的千总,好大的口气。今日就让你死在我苏哈仑的刀下,看刀!”
清兵善战,这些马背上的民族从小为了生存就开始战天斗地。苏哈仑更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这次他父亲爱新觉罗阿达礼是想让儿子历练一下。好在黄台极面前露露脸。将来,好平步青云。
不得不说,苏哈仑的刀法还是很厉害的。他是借着战马的冲击,刀尖斜挑,直刺岳中全的咽喉。死在他这一招下的明军将士不计其数,刀尖恍恍惚惚,斜斜上挑,很容易让对手眼花缭乱,无法判断这一招的走向。这一招更是攻中带守,端的是厉害无比。
而偏偏,岳中全手里的弯月刀也是斜斜上挑,迎着对方冲了上去。
双方招数异曲同工,可惜,苏哈仑忘了一寸长一寸强,招大力沉的道理。双方只一个回合,仅仅是一个回合,只见双方的刀影一闪。
然后,二人的战马同时停住。二人如同石化了一般,一动不动。没有人看清,适才双方这一招是如何碰面的。众人只觉得眼前一花,二人的战马便分了开来。
然后,只听到岳中全冷冷的说道:“这里,是我大明的土地。犯我大明者,必诛之。”
话音刚落,苏哈仑喉头一甜,一股鲜血自脖颈涌出。他的咽喉动脉,被岳中全一刀刺破。
苏哈仑晃了一下,然后捂着脖子倒撞下马来。脖子上的鲜血不断涌出,苏哈仑抽搐挣扎了几下,就此不动。
完了,清兵的主帅,他们的主帅被杀了。而且只用了一招,仅仅是一招。
清兵的军纪极其严苛,有时候一旦主帅阵亡,往往手下全体官兵都会被处斩。这种军法叫跋队斩,乃是唐末朱全忠在藩镇时所用的一种军法。意思就是将校中有战死者,其所部之士兵均需全部问斩,此称之为“跋队斩”。
当然这种方法过于严苛,经常迫使亡将所部之士兵纷纷逃逸。清兵也曾有过这样的军纪,是以苏哈仑的战死,使得他的残部大为惊恐。他们不知道,即便是侥幸逃回去,将要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惩罚。
岳中全一击得手,明军将士士气大振。韩英第一个跳出,手持大刀:“兄弟们,杀!”
再次的排山倒海,原本就溃不成军的明军,在主帅战死之后,更是一溃如沙。他们能做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逃命,不顾一切的逃命...
黄台极病了,在义州城,被朱慈烺一炮红晕了之后,突然就得了一种病。只要一着急上火,他就鼻血长流。流鼻血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而黄台极不一样,一流就没完没了。
《太宗实录》记载,崇德五年,清军准备大举入侵中原,黄台极派遣大军围困锦州城。崇德六年八月,明朝以防派遣大将洪承畴解锦州之围,洪承畴携13万大军,出关力挫清军。清军前线告急,黄台极闻讯立刻调集其他八旗精锐,定于八月十一出京亲征。但“因鼻衄,故缓三日,鼻衄尚未止。”四天后,鼻衄状况仍未好转,但因前线吃紧,黄台极不得不坚持出征。“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碗,行三日,衄方止。”
这次,海棠山清兵战败,两千铁骑仅百余人逃出,主帅苏哈仑战死。消息传到盛京,黄台极当场就鼻血长流,止都止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