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宋朝的一些称谓)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混在1275最新章节!
一、自称
.1.皇帝自称
朕。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可以稍加留意,其实皇帝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这样自称,用“朕”是在朝堂之上、与大臣议事,或在较正式的场合对宫眷谈正事时。平时回到宫里与家人轻松闲谈,大多时候还是用最简单的字自称——我。“吾”也是自称之一,许许多多的小说总是喜欢来一段说身为皇帝的男主只对女主自称“我”,以示对她的特别与深爱,大错特错。有点那么可笑啊。
2.嫔妃自称
嫔妃对帝后自称为“臣妾”或“妾”。也有称“奴家”或“奴奴”者,但那似乎是在其品阶不高的情况下。皇后在皇帝面前也自称为“臣妾”。
嫔妃平时自称也可称“本位”,但不是“本宫”,因为在宋代,嫔妃居处不能称宫,只称阁、阁分或位。
3.太后自称
皇太后、太皇太后自称为“老身”。
4.普通人自称
当时的男子多自称为“某”,也有谦称“仆”的,称呼就比较多了。而女子除了像后来的女子那样谦称为“奴”外,更多的是自称为“儿”,同时,也有女子自称为“某”的。高官与手艺人之间都是同样平等的自称。
5.子女对父辈的自称
皇帝和宗室在身为帝后的父母、祖父母面前自称为“臣”,而不是“儿臣”。
皇太子与诸王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公主平时没很多限制,口语可以称“我”,但正式上表章时要称“妾”。在神宗朝之前,长公主本来有表章不称妾的特权,但后来礼院议谓:“男子、妇人,凡于所尊称臣若妾,义实相对。今宗室伯叔近臣悉皆称臣,即公主理宜称妾。况家人之礼,难施于朝廷。请自大长公主而下,凡上笺表,各据国封称妾。”神宗从所请。
民间应该是自称“我”、“孩儿”或名字
6.奴仆对主人的自称
“小的“,或者“小人”都行。
太监对皇帝以及皇后等人的自称也同样是“小的“,或者“小人”,并非满清的“奴才”。
二、父亲
口语称呼是“爹爹”。宋代皇子皇女对父亲的口语称呼不是“父皇”,而与寻常百姓一样,是“爹爹”。
三、母亲
称“娘”。父亲的妾被称为“小娘”,或是直接的“某娘”等。
宋代皇子皇女称嫡母(皇后)为“娘娘”或“娘娘”。
如宋仁宗时刘太后为大娘,而杨太妃为小娘
皇子皇女称身份为妃嫔的生母为“姐姐”。
四、祖父
曾祖父为“公公”,祖父为“翁翁”或“大爹爹”。也称“大父”。陆游多次在文中称其祖父为“先大父”。不过注意,“翁”指父亲,如陆游的“无忘告乃翁”。
五、祖母
在两宋民间,对祖母的称呼除娘娘外,还有婆婆、太婆、妈妈等。“妈妈”也可以用来称呼母亲。沿海一带供奉的“妈祖”就是宋朝人,。
五、兄弟姐妹
宋皇子之间皆以“哥”称呼,无论长幼,按排行区分,如“大哥”、“三哥”、“九哥”,神宗赵顼比岐王颢大,但他也是称颢为“二哥”而不是“二弟”。
皇帝也同样如此称皇子,如赵佶称赵构为九哥,赵构称赵瑗为大哥。
公主之间称“姐”或“姊”,也按排行分。
高宗赵构就称呼柔福帝姬为“二十姐”,而柔福称呼赵构为“九哥”,其时赵构已经登基。
民间也大抵相同。如武大郎叫武松“二哥”。
六、长辈对儿子、女儿的称呼
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八郎之类。皇帝也如此,赵构就是九郎。
七、对皇帝的称呼
除皇子皇女外,无论是太后、皇后、妃嫔、大臣、宦官、宫女还是平民,平时都称皇帝为“官家”,也可称“大家”,禁中人私下议及时也称“官里”。但在朝堂上或上奏章时,要称之为“陛下”。大臣与皇帝议事时一般也是称陛下。
总之,相较于“官家”,“陛下”是种更正式、慎重的称谓。皇后一般称皇帝官家,但若在正式场合或谈很严肃的事时也会称其陛下。
八、皇帝对臣下的称呼
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皇帝让大臣起来的时候说:“爱卿平身!”。而其实在宋朝,口语中通常称皇帝为“官家”,而“爱卿”在很多场合是称呼妓~女的,皇帝显然不可能以这种极不雅观的称谓来称呼自己的下属。一般是官衔加名字。亲近点的是名字或姓加排行。
九、通称
1.对主人的称呼
在宋朝“老爷”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老爷这个词,宋人还没有形成通用的称谓。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太子也被同样是被称为“郎君”;称呼主母和小姐俱为“娘子”。
杨贵妃受宠横行时就被称为“娘子”,《新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就是说杨贵妃是宫中主母,等同**主人,地位如皇后,唐玄宗视她如正妻,气焰逼人啊。
2.年轻男女
但是,“娘子”、“郎君”并非只用于奴仆称呼主人。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称呼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应该是在日常交往中,称“娘子”、“郎君”以示尊重,所以就变成了通称。称对方的儿子说“令郎君”、“令郎”,这是现在都还熟悉的称呼。
唐宋时,尤其盛行排行,甚至与姓、名、字同等重要,一部分下层民众或只有姓和排行,没有名,更不论字。所以很多时候的称呼是姓加排行,如燕小乙,或者小乙哥之类。宋时排行第一,也可称“大”或“一”。
年轻男子一般加家族排行称为“郎”,如“武大郎”、“杨六郎”(据考证,杨六郎其实是其父长子,排行六是家族排行)。
“娘”是女子的相对应称呼。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相熟的,
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如公孙大娘、杜十娘,孙二娘(《水浒传》中张青的妻子,孙是她本姓,孙二娘等同是名字,并非随夫姓的称呼。),许多女性没有名字,这就等同是名字。前面提到的妈祖,相传她的真名为林默,又称林默娘。
3.年长者
对年长者,不再适合称为“郎”了,就该被称为“公”了。如称陆游父亲“陆公”(后人也称陆游为“陆公”呵),赵鼎为赵公。个人意见,似乎以前的人没有中年,过了少年、青年就是老年了,一过四十就称年老,当然,在当时这个年龄也大多做“翁翁”了,称为“公”也不为过。其实,中年时一般已谋到一官半职,别人会用官职来称呼,如杜工部(杜甫,当然是唐朝。),考过乡试,也会被称为“秀才”。
4.补充说说“郎”。
在秦朝时就设置郎官“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后面的、汉代、魏、晋、南北朝都继承了这些制度,如“门下侍郎”,唐朝、宋朝的“郎官”名号就更多了,“承信郎”、“朝奉郎”等。个人见解,“郎”的称呼源自于“郎官”。
―――――――――――――――――――
注意:
1).姑娘指的是姑母。想想“娘”是女性通称就不难理解。
2).不能随便用“小姐”这个称呼,非常不幸,早在宋代,“小姐”的含义就是“妓~女”的意思。宋人对“小姐”的称呼,决不是指富贵之家的女儿。
3).对官员的儿子称之为衙内。秦桧的儿子秦熺就是有名气的“衙内”。“公子”这称呼还没通用,公子指的是“爵公之子”,须是位高权重之家,如春秋战国时指的是诸侯或诸侯继承人。
4).当时如果称呼他人为“汉子”或者“老汉”,含有相当的轻蔑成分在内。
5.夫妻间的称呼
官人
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延中,出现了称呼皇帝为“官家”一词,极是亲切;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也是以示尊敬。
相公
但是,相公一词并非称呼自己的丈夫。戏文之中,夫妻之间,多有“相公”和“娘子”之类,事实上,这在唐宋两朝,是非常大的错误!
“相公”一词,严禁随便使用!在宋代,就狭义来说,依旧限于对宰相的尊称,但事实上,作为一般的高官尊称也是可以,如岳飞就是被称呼为“相公”。后来“相公”变成丈夫的称呼估计与原有的尊称有关,都希望自己的良人是“相公”啊。
良人
古时叫丈夫“良人”,好听吧!“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外人,外子
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
另外说一下,后来,“郎君”与“娘子”逐渐变成夫妻间称呼,可能是刚开始时男女双方结婚前或新婚时相互间的称呼,然后才慢慢变成了专称。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
―――――――――――――――――――
注意:
1)先生
“先生”一词,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这里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已不多用。而其最基本的含义似乎还是“老师”。也引申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用为对人的敬称。”由此可见,这一称谓,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对象之外,是隐含着职业、年龄方面的因素的。换言之,所谓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所以,与相公演变成丈夫的道理应该是相同的。
2)老公
老公这词最初却就是太监。古代官名称为寺人、黄门、貂珰。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民间则俗称老公。
――――――――――――――――――――――――――――
由这些称呼后来的变化可以看出,通常都是尊称慢慢演变称为通称,表达了人们的愿望与敬意(“老公”这称呼的转变应该是例外,也有可能是本人还没参透。)。
选一段有关皇室称呼的资料:
《西湖志馀》卷二:
光宗在鹤禁,意望内禅,终难发言,数击鲜于慈福太后。太后疑之,询近侍曰:“大哥屡排当,何故?”旁有奏曰:“意望娘娘为趣上耳。”顷之,寿皇至东内,从容间,语上曰:“官家也好早取乐,放下与儿曹。”上曰:“臣久欲尔,但孩儿尚小,未经历,故不能与之。不尔则自快活多时矣。”后不能强,语光宗曰:“吾尝谕乃翁,渠所见乃尔。”光宗岸帻禀曰:“臣发已白,尚以为童,则罪过翁翁。”盖言高宗逊寿皇于盛年也。
文中的慈福太后,即高宗后吴氏;寿皇即孝宗。光宗被叫做“三哥”。太后被称为“娘娘”,皇上对太后自称为“臣”,光宗也是自称“臣”,光宗称爷爷高宗“翁翁”。
仅供参考,若是有差错,还请原谅i1387
一、自称
.1.皇帝自称
朕。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可以稍加留意,其实皇帝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这样自称,用“朕”是在朝堂之上、与大臣议事,或在较正式的场合对宫眷谈正事时。平时回到宫里与家人轻松闲谈,大多时候还是用最简单的字自称——我。“吾”也是自称之一,许许多多的小说总是喜欢来一段说身为皇帝的男主只对女主自称“我”,以示对她的特别与深爱,大错特错。有点那么可笑啊。
2.嫔妃自称
嫔妃对帝后自称为“臣妾”或“妾”。也有称“奴家”或“奴奴”者,但那似乎是在其品阶不高的情况下。皇后在皇帝面前也自称为“臣妾”。
嫔妃平时自称也可称“本位”,但不是“本宫”,因为在宋代,嫔妃居处不能称宫,只称阁、阁分或位。
3.太后自称
皇太后、太皇太后自称为“老身”。
4.普通人自称
当时的男子多自称为“某”,也有谦称“仆”的,称呼就比较多了。而女子除了像后来的女子那样谦称为“奴”外,更多的是自称为“儿”,同时,也有女子自称为“某”的。高官与手艺人之间都是同样平等的自称。
5.子女对父辈的自称
皇帝和宗室在身为帝后的父母、祖父母面前自称为“臣”,而不是“儿臣”。
皇太子与诸王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
公主平时没很多限制,口语可以称“我”,但正式上表章时要称“妾”。在神宗朝之前,长公主本来有表章不称妾的特权,但后来礼院议谓:“男子、妇人,凡于所尊称臣若妾,义实相对。今宗室伯叔近臣悉皆称臣,即公主理宜称妾。况家人之礼,难施于朝廷。请自大长公主而下,凡上笺表,各据国封称妾。”神宗从所请。
民间应该是自称“我”、“孩儿”或名字
6.奴仆对主人的自称
“小的“,或者“小人”都行。
太监对皇帝以及皇后等人的自称也同样是“小的“,或者“小人”,并非满清的“奴才”。
二、父亲
口语称呼是“爹爹”。宋代皇子皇女对父亲的口语称呼不是“父皇”,而与寻常百姓一样,是“爹爹”。
三、母亲
称“娘”。父亲的妾被称为“小娘”,或是直接的“某娘”等。
宋代皇子皇女称嫡母(皇后)为“娘娘”或“娘娘”。
如宋仁宗时刘太后为大娘,而杨太妃为小娘
皇子皇女称身份为妃嫔的生母为“姐姐”。
四、祖父
曾祖父为“公公”,祖父为“翁翁”或“大爹爹”。也称“大父”。陆游多次在文中称其祖父为“先大父”。不过注意,“翁”指父亲,如陆游的“无忘告乃翁”。
五、祖母
在两宋民间,对祖母的称呼除娘娘外,还有婆婆、太婆、妈妈等。“妈妈”也可以用来称呼母亲。沿海一带供奉的“妈祖”就是宋朝人,。
五、兄弟姐妹
宋皇子之间皆以“哥”称呼,无论长幼,按排行区分,如“大哥”、“三哥”、“九哥”,神宗赵顼比岐王颢大,但他也是称颢为“二哥”而不是“二弟”。
皇帝也同样如此称皇子,如赵佶称赵构为九哥,赵构称赵瑗为大哥。
公主之间称“姐”或“姊”,也按排行分。
高宗赵构就称呼柔福帝姬为“二十姐”,而柔福称呼赵构为“九哥”,其时赵构已经登基。
民间也大抵相同。如武大郎叫武松“二哥”。
六、长辈对儿子、女儿的称呼
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八郎之类。皇帝也如此,赵构就是九郎。
七、对皇帝的称呼
除皇子皇女外,无论是太后、皇后、妃嫔、大臣、宦官、宫女还是平民,平时都称皇帝为“官家”,也可称“大家”,禁中人私下议及时也称“官里”。但在朝堂上或上奏章时,要称之为“陛下”。大臣与皇帝议事时一般也是称陛下。
总之,相较于“官家”,“陛下”是种更正式、慎重的称谓。皇后一般称皇帝官家,但若在正式场合或谈很严肃的事时也会称其陛下。
八、皇帝对臣下的称呼
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皇帝让大臣起来的时候说:“爱卿平身!”。而其实在宋朝,口语中通常称皇帝为“官家”,而“爱卿”在很多场合是称呼妓~女的,皇帝显然不可能以这种极不雅观的称谓来称呼自己的下属。一般是官衔加名字。亲近点的是名字或姓加排行。
九、通称
1.对主人的称呼
在宋朝“老爷”仅限于官宦人家对老公的称呼。其在家中的尊贵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老爷这个词,宋人还没有形成通用的称谓。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太子也被同样是被称为“郎君”;称呼主母和小姐俱为“娘子”。
杨贵妃受宠横行时就被称为“娘子”,《新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宫中号‘娘子’,仪体与皇后等。”。就是说杨贵妃是宫中主母,等同**主人,地位如皇后,唐玄宗视她如正妻,气焰逼人啊。
2.年轻男女
但是,“娘子”、“郎君”并非只用于奴仆称呼主人。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称呼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应该是在日常交往中,称“娘子”、“郎君”以示尊重,所以就变成了通称。称对方的儿子说“令郎君”、“令郎”,这是现在都还熟悉的称呼。
唐宋时,尤其盛行排行,甚至与姓、名、字同等重要,一部分下层民众或只有姓和排行,没有名,更不论字。所以很多时候的称呼是姓加排行,如燕小乙,或者小乙哥之类。宋时排行第一,也可称“大”或“一”。
年轻男子一般加家族排行称为“郎”,如“武大郎”、“杨六郎”(据考证,杨六郎其实是其父长子,排行六是家族排行)。
“娘”是女子的相对应称呼。基本上,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相熟的,
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如公孙大娘、杜十娘,孙二娘(《水浒传》中张青的妻子,孙是她本姓,孙二娘等同是名字,并非随夫姓的称呼。),许多女性没有名字,这就等同是名字。前面提到的妈祖,相传她的真名为林默,又称林默娘。
3.年长者
对年长者,不再适合称为“郎”了,就该被称为“公”了。如称陆游父亲“陆公”(后人也称陆游为“陆公”呵),赵鼎为赵公。个人意见,似乎以前的人没有中年,过了少年、青年就是老年了,一过四十就称年老,当然,在当时这个年龄也大多做“翁翁”了,称为“公”也不为过。其实,中年时一般已谋到一官半职,别人会用官职来称呼,如杜工部(杜甫,当然是唐朝。),考过乡试,也会被称为“秀才”。
4.补充说说“郎”。
在秦朝时就设置郎官“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后面的、汉代、魏、晋、南北朝都继承了这些制度,如“门下侍郎”,唐朝、宋朝的“郎官”名号就更多了,“承信郎”、“朝奉郎”等。个人见解,“郎”的称呼源自于“郎官”。
―――――――――――――――――――
注意:
1).姑娘指的是姑母。想想“娘”是女性通称就不难理解。
2).不能随便用“小姐”这个称呼,非常不幸,早在宋代,“小姐”的含义就是“妓~女”的意思。宋人对“小姐”的称呼,决不是指富贵之家的女儿。
3).对官员的儿子称之为衙内。秦桧的儿子秦熺就是有名气的“衙内”。“公子”这称呼还没通用,公子指的是“爵公之子”,须是位高权重之家,如春秋战国时指的是诸侯或诸侯继承人。
4).当时如果称呼他人为“汉子”或者“老汉”,含有相当的轻蔑成分在内。
5.夫妻间的称呼
官人
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也是称谓较多的朝代。宫延中,出现了称呼皇帝为“官家”一词,极是亲切;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也是以示尊敬。
相公
但是,相公一词并非称呼自己的丈夫。戏文之中,夫妻之间,多有“相公”和“娘子”之类,事实上,这在唐宋两朝,是非常大的错误!
“相公”一词,严禁随便使用!在宋代,就狭义来说,依旧限于对宰相的尊称,但事实上,作为一般的高官尊称也是可以,如岳飞就是被称呼为“相公”。后来“相公”变成丈夫的称呼估计与原有的尊称有关,都希望自己的良人是“相公”啊。
良人
古时叫丈夫“良人”,好听吧!“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外人,外子
在宋代,妻子也有称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点的就叫称做外子,丈夫则称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还称“内人”。在别人面前,对妻子的谦称还有“贱内”、“家内”。
另外说一下,后来,“郎君”与“娘子”逐渐变成夫妻间称呼,可能是刚开始时男女双方结婚前或新婚时相互间的称呼,然后才慢慢变成了专称。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
―――――――――――――――――――
注意:
1)先生
“先生”一词,近代以来,也称“丈夫”为先生。这里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古代“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已不多用。而其最基本的含义似乎还是“老师”。也引申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用为对人的敬称。”由此可见,这一称谓,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对象之外,是隐含着职业、年龄方面的因素的。换言之,所谓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庚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所以,与相公演变成丈夫的道理应该是相同的。
2)老公
老公这词最初却就是太监。古代官名称为寺人、黄门、貂珰。尊称内官、内臣、中官、中贵;卑称内竖、阉宦、太监、阉人。民间则俗称老公。
――――――――――――――――――――――――――――
由这些称呼后来的变化可以看出,通常都是尊称慢慢演变称为通称,表达了人们的愿望与敬意(“老公”这称呼的转变应该是例外,也有可能是本人还没参透。)。
选一段有关皇室称呼的资料:
《西湖志馀》卷二:
光宗在鹤禁,意望内禅,终难发言,数击鲜于慈福太后。太后疑之,询近侍曰:“大哥屡排当,何故?”旁有奏曰:“意望娘娘为趣上耳。”顷之,寿皇至东内,从容间,语上曰:“官家也好早取乐,放下与儿曹。”上曰:“臣久欲尔,但孩儿尚小,未经历,故不能与之。不尔则自快活多时矣。”后不能强,语光宗曰:“吾尝谕乃翁,渠所见乃尔。”光宗岸帻禀曰:“臣发已白,尚以为童,则罪过翁翁。”盖言高宗逊寿皇于盛年也。
文中的慈福太后,即高宗后吴氏;寿皇即孝宗。光宗被叫做“三哥”。太后被称为“娘娘”,皇上对太后自称为“臣”,光宗也是自称“臣”,光宗称爷爷高宗“翁翁”。
仅供参考,若是有差错,还请原谅i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