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中央特派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时空走私1859最新章节!
实际上,不用国防军跟禁卫军,用公司雇佣兵性质的远征军,除了省钱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达成战役的突然性。
日本开国的时间比中国还要早,而且也一直很注意收集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消息,特别是西南诸番,更是对中国的崛起投入了很多的关注。
因此,日本在中国沿海地区派出了很多密探,这些密探有幕府派出的,也有地方藩主派出的,更多的则是自发性质的兼职密探,而这些兼职密探通常都是日本的海外商人 ” 。
可以这么说,虽然不敢说每一个来中国的日本商人都是密探,不过至少有七八成的日本商人都会自发的在中国收集情报,一旦回日本,不用督促,他们自己就会把这些情报告诉自己商号所在地的领主。
从这一点来说,日本商人的爱国心是很强的,这一点要比中国商人强不少,因此把所有日本商人都当间谍来看,那是丝毫都不过分的。至于那些刻意派出的专业密探,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方面,中央情报局早就掌握了不少证据,不过由于日本现在也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贸易地,加上为了不打草惊蛇,所以才没有对那些名义上是商人,实际上是密探的日本人多做行动,只是监视起来了事。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周胜军才没有调动国防军以及禁卫军,因为调动这些部队太明显,根本隐瞒不住那些无孔不入的日本密探。
相反,远征志愿军因为不属于国防军或者禁卫军序列,只是公司私人雇佣兵性质,而且一早就有要调动去台湾进行训练的计划,并且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再加上人数太少。才六千人,武器装备也不是最好,所以如果远征军要登船出海,就不会引起太大注意。
没错,按照周胜军的计划,远征军虽然优势很大,但萨摩藩的武备也不差,不但有大量的岸防重炮,也有不少蒸汽战舰,还有一支人数不多的近代陆军。
因此。从商业角度出发,为了降低损失,获取最大战果,所以他们要实行偷袭作战,也就是在日本人还没做好防御准备的时候,对萨摩藩发动奇袭作战,以减少自己的损失。
发动奇袭有很多好处,除了能达成战术的突然性,在萨摩藩进行军事总动员之前就先一步进攻。减少敌人的抵抗力量,减轻自己的进攻难度外,同时还可以为下一步的谈判加分,加快中日谈判的进度。
要知道。吉田屋事件其实发生了也没多久,按照这个时代的通信速度以及处理事件的反应时间,通常是要以月来计算的。
而中华帝国因为普遍在各地装备了无线电通信系统,所以信息传递速度要快的多。相应的,行政效率也就快了很多。
但无论怎么快,发生了这种事情。按照通常惯例,都要先派遣使者去日本表示抗议,并对日本进行讹诈,不,是提出赔偿要求,然后双方你来我往,实在谈不拢,再行开战。
没错,哪怕中国一门心思要开战,也要走这个流程,这就是国际惯例,而如果你一个国家不这么来,直接上来就开片,那就是不文明,会被其他列强排挤的。
尤其是,英国人跟美国人在日本都有不少驻军,也都看着这个事情,如果中**队招呼也不打,谈判也不谈,上来就进攻日本,那会引起英国人的方案与恐慌,很可能会对中国产生不好的影响。
现在中国正跟英国是蜜月期,正商量一起揍美国,让美国分裂呢,因此这个时候万万不能因为日本坏了大事。
可是,如果按照正常的先外交讹诈,再派兵的流程,因为英国人、法国人还有美国人必然会插手干涉,所以这场仗十有**打不起来,很可能所得也不会太高,更重要的是,这会给萨摩藩很多准备时间,他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总动员。
一旦萨摩藩进行了总动员,以日本人那种狠劲儿,远征军要想强攻下来很可能会有不小的损失,或者说,很可能需要把萨摩藩打烂,这样的话虽然很爽,却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毕竟,就目前来说,中国还没有全面占领日本的计划,主要原因是重心不在这里。
现在征伐日本,主要是为了捞钱,并且在日本打开一个新局面,让中国先在日本获得一个租界,这样以后就可以用这个租界当桥头堡,慢慢蚕食日本。
租界地点中国都想好了,就是鹿儿岛港,也就是说,这场讨伐日本的最终目的,除了要让日本服软,道歉赔钱之外,还要在鹿儿岛建立租界,以成为将来继续攻伐九州岛的桥头堡。
换言之,日本早晚是要打的,只不过不是现在罢了,按照李永吉的指示,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尤其是对付日本这样人口众多,又已经开始觉醒的半开化国家。
其实关于对付日本,李永吉跟张信达都探讨过很多次了,他们都认为,以目前的日本情况来说,由于还没有明治维新,所以开化的只是少部分上层阶级,日本广泛的民族主义还没有觉醒,所以还是有机会收入囊中的。
但是,只是那少部分日本的仁人志士,也十分难搞,因此要想搞定日本,必须集中精力,好好谋划,然后先找桥头堡,慢慢蚕食,不能以大兵压紧的方式一口吞掉。
因此,张信达当初给的计划是,等打下了美国,就先蚕食掉九州,让日本变成附属国,再然后去跟俄国佬开片,期间让日本人出人出钱,消耗日本的有生力量,等解决了俄国人,回过头来再慢慢收拾日本。
总之,这一次事情,摆明了是要以私人雇佣军的名义,在谈判之前先打下萨摩,要的就是一个快字,所以才选了远征军。
远征军的成员毕竟都是老兵。加上补给充足,而且一期的磨合训练也差不多,彼此之间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很快就完成了整合,熟悉了新武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了配合登陆作战,不但给远征军配发了56机枪,增加连级火力密度,而且还增加了几种新设备。
之所以说新设备,是因为这些东西并不算成套的武器。而是一些改良版的道具。
首先第一位的,自然就是铁丝网。铁丝网这东西,禁卫军中已经是标配,但国防军是没有的。
铁丝网一般是伴随自动武器的利器,虽然本身杀伤力不大,但却布置迅速,能够有效的组织敌人的步兵以及骑兵的快速推进,从而为自己的机枪火力提供大量杀伤敌人的机会。
不过,铁丝网虽然早就配置过。但禁卫军一直没什么机会用到实战,毕竟在国内的战争,不管是讨伐满清,还是征讨朝鲜。打的大都是顺风仗,敌人的作战意志也不坚决,很少有决死冲锋的事情发生,很多时候一顿火炮就解决了。
但是日本人不一样。日本人的狠劲儿是很难想象的,怎么高估都不过分,哪怕是目前这种并未全民开化的时代。
因此。根据李永吉的想法,一旦攻打日本,日本人很可能会负隅顽抗,甚至可能组织敢死队进行突击,虽然最终自己的赢面还是很大,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很难说没有意外。
比如说,万一自己的人心理素质不过关,就此崩盘怎么办?
在这里,李永吉不担心那些太平军旧部组成的陈玉成团,也不担心那清军旧部组成的彭玉麟团,他担心的是青浦军校的李鹤章团,那是个妥妥的没怎么经过实战,空有一番理论以及训练的学生军啊。
也就是说,在远征军的三个团之中,李鹤章的第一团虽然最高傲,最眼高于顶,但其实却是李永吉最担心的。
因为这些年轻人都没有真正上过战场,全部都是凭着一股子书生意气,或者说一股子年轻人的冲动报名参加的。
跟其他两个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团相比,他们的知识水平可能更高,理想也更丰满,但杀气跟经验就未免少很多,真上了战场,打打顺风仗还好,要一上来就打恶仗,未必能吃得消。
有了铁丝网就不同,铁丝网配合壕沟,可以有效的阻止敌人的冲锋,让人在时间是以及心理上有一个缓冲的机会,尤其是对第一团官兵而言,心理上的缓冲尤其重要。
打仗就这样,没上过战场的新人一开始或许害怕,可如果让他们缓过劲来,发觉对方不过如此,然后杀红了眼,那就算是入门了,以后再遇到恶仗,也再也不会害怕了。
而且,第一团没经验,但第二团跟第三团都是打老仗的,对生死早就看淡,不过有一利必有一弊,第二第三团虽然经验丰富,但他们知识水平低,对新武器,尤其是对火炮之类的武器掌握度很差,一般就会玩玩直射。
相反,第一团虽然作战经验少,但他们是军校出身,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演练知识,开枪什么的或许没什么太大优势,但如果是玩火炮之类的技术兵器,那是最拿手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平时训练的时候,虽然为了公平或者训练士卒的缘故,火炮是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团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团都有一个炮兵连。
但实际上,等真正要作战的时候,火炮是要被集中使用的,到时候会组成一个归旅部直接指挥的独立炮兵营,而这个独立炮兵营的火炮会从各个团里抽调,操炮手则全部使用第一团的人。
换言之,一旦开战,第一团就是旅部的亲卫团,看似是重视,其实是爱护。
就是说,第一团只是在后面打打炮,执行一下警戒,顺便当一下后备部队,而真正攻坚作战的主力,将会交给第二团以及第三团。
除了铁丝网,给远征军装备的第二件道具,就是特种炮弹。
所谓特种炮弹,那可不是什么曾经在辽阳作战中使用过的毒.气.弹,而是纵*火弹,也叫凝固汽油*弹。
凝固汽油*弹制造起来并不复杂,原材料在现代社会也不难搞,尤其是制作成前装炮弹。那更是相当容易。
之所以想到汽油弹,是因为日本的房屋或者堡垒多是木质,一旦对方负隅顽抗,那么为了减少己方损失,不介意放火烧城。而如果是要对一个城市规模的地区放火,还有什么比凝固汽油弹更好更方便的呢?
其实,一开始李永吉是想过喷火器的,不过那东西特别难弄,操控也复杂并且危险,反倒是凝固汽油弹。相对要简单不少,因此很早的时候,这种武器就已经开始在马鞍山兵工厂进行秘密的试生产了。
不过,虽然有完善的资料以及充足的原材料,但毕竟以前没接触过,因此研发这东西毕竟也需要时间,所以等比较完善的凝固汽油弹终于生产出来,并检验合格之后,李永吉就让他们加快生产这种前装型。带延时引信的凝固汽油炮弹。
李永吉当时的目的,是想先生产出一批样品,然后把这些东西送去朝鲜,让朝鲜人尝尝鲜。毕竟朝鲜也多是木质结构房屋。
问题是,虽然研发出来了,而且是最简单的延时引信,雷汞起爆。但生产这东西毕竟还需要时间,等他们好不容易生产出一个基数的炮弹(1oo发),却忽然听到朝鲜投降的消息。因此这种武器也就没用得上。
尽管没有在征伐朝鲜的时候用上,但这种东西依旧被继续不断的生产下去,事到如今,已经先后制造了两千发炮弹,几乎把李永吉原先从现代社会弄来的原材料消耗一空。
听到打日本之后,李永吉就想起了这东西,特别指示马鞍山兵工厂,让他们把这种特2型纵火弹交给远征军,让远征军亲自试验一下这种武器的实际战斗力。
之所以叫纵火弹,那当然是为了混淆视听,而且也更形象,如果直接说凝固汽油.弹,那说不定就有人从名称里想到点什么,那可就不是好消息了。
56式机枪、战术铁丝网,还有纵火弹,这就是李永吉给远征军提供的三样大杀器,基本都是直接从禁卫军序列中调拨的,除了增加远征军的优势,主要也是希望利用日本战场,先检验一下这三种武器相互配合后都有什么样的威力,因此,在提供这三种武器的同时,其实禁卫军中也派了一支观察组,专门观察这三种武器,尤其是后两种武器的使用情况。
当然了,禁卫军中的其他新武器也还有不少,比如火箭筒啊,火箭炮啊啥的,不过那些东西就没必要,不说操作难度,也不符合性价比。
实话说,这三种新设备,机枪还好,上手不难,可以说一教就会,不过铁丝网还有纵火弹,那就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了,因此后两种武器主要还是交给了第一团去负责。
第一团都在军校接触过铁丝网,也知道如何快速布置,所以如有需要,客串一下工兵,为部队提供快速掩护,那也不是什么事儿。
至于纵火炮弹,虽然以前没用过,不过这东西跟普通的炮弹用法一样,无非就是需要先好像拉手榴弹一样,用拉绳拉燃炮弹的引信,然后再放进炮口里面发射。
也就是说,由于引信问题,这种炮弹的装填有严格的程序,必须又快又准,否则一个不好炸膛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好在,以前他们在军校也是大量使用过这种前装火炮,并且学习过使用相同引信的爆破弹,所以当爆破弹打就是了,也没什么难的。
最后,用了一晚上时间初步熟悉下新武器,到了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早就准备好的全体远征军官兵就抵达吴淞军港,然后依次登上海军第一舰队的运输船,向台湾府的高雄港驶去。
为什么是高雄港呢,这自然也是为了欺敌,毕竟吴淞港人多眼杂,港外船舶密集,尤其是日本横滨到上海港之间的航线,一直是繁忙的紧,所以如果直接从吴淞港去日本,很难不被发现。
相反,先去高雄港就不同,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计划,这路上就算遇到人,也不会有什么疑问。而高雄港目前是个新的军港,人迹罕至,尤其是被开辟为海军基地之后,基本没有什么商船过来,一旦过来也会被驱逐,所以部队先来高雄港,能够起到很强的隐蔽性。
根据计划,部队抵达高雄后,会先做一些适应性训练,尤其是适应一下新的武器跟战术。不过时间只有三天,三天之后,就会利用夜色当掩护,直接从高雄港北上,直奔萨摩藩的鹿儿岛城,对鹿儿岛发起突然袭击。
就在石达开呆在港口上,看着自己的士兵陆续有序的开始登船的时候,忽然迎面走过两个人。
其中一人他认识,正是海军第一舰队的舰队司令莫海虎的副官。好像姓唐,具体名字忘了。
至于他身边那名留着三七分短发,身穿铁灰色中服,一副标准公务员打扮的中年人。石达开就不认识了,但看样子似乎是一名来头很大的大人。
很快,那两个人就走到石达开跟前,然后那名身穿白色军官服的唐副官先下意识的想给石达开敬个军礼。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石达开现在不是正规军序列,不能用军礼。于是手抬到一半的时候,就顺势变成抱拳礼:“石大人好。”
“唐大人好。”石达开也抱拳还礼。
那名唐副官点点头,然后也不废话,直接伸手掌指了指旁边的那位中年人:“石大人,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内务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特派员李鸿章李处长,今次前来,是要跟你们一起前往日本。”
“内务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特派员?”石达开看了一眼李鸿章,立刻皱起了眉。
不过,石达开皱眉,并不是被李鸿章这个名字吓到了,这个真没有,他是被之前那个内务府中央执行委员会特派员的名号给吓到了。
没错,这就是另外一个时空那个被誉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同时也是李鹤章的哥哥。
在另一个时空,李鸿章也是赫赫有名了,只不过在这个时空,由于李永吉的突然崛起,李鸿章并没有多少机会大展宏图,相反,一直都是不得志,所以除了湘军的曾国藩比较看重他的才华之外,他其实并不起眼,名声并不显,甚至还不如彭玉麟出名。
不过名人就是名人,李鸿章在另外一个时空之所以声名显赫,除了运气好,抓住了一个好机遇外,跟他自身的素质与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李鸿章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做事缜密,处事圆滑,在细节上做的很好,待人接物也相当不错,是个情商相当不错的人,天生就是当官的料。
所以,当李永吉席卷全国,李鸿章果断抛弃了原来的旧主曾国藩,投入了国务院的大家庭。
李鸿章跟李鹤章走到路不同,他先是直接去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然后以优异的成绩笔试过关,成了一名公务员。
再然后,他选择了继续考试,接连过关,考取了内务府的内务员身份,成了一名内务员。
如果正常情况下,自然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成为内务员,实在是李鸿章运气好,遇到好机遇了。
原本,李鸿章考取公务员后,原本由于成绩不错,进了国务院,当了一名国务院的下级参赞,其实就是跑腿的刀笔吏,类似于以前清朝的军机章京。
不过,很快李鸿章就发现,其实国务院的夏季参赞权力并不大,大都是做一些跑腿以及文牍的工作,要想通过这个渠道快速往上爬,那是难上加难。
正好,那时候内务府大扩招,所以李鸿章就再次去报考了内务员考试,再次顺利过关,成了一名内务员。
虽然成了内务员,算是内务府的人,不过他的工作地点并没变,依旧是国务院,原因么,就是他被沈世明看中了。
沈世明除了是国务院首相外,本身还兼任内务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职务,而中央执行委员会简称中执委,是内务府一个权力相当大的实权部门。
为什么说呢,从官职就看出来了,正委员长就是李永吉自己,副委员长有两个,一个是沈世明,另外一个是皇后殷素素。
那么,这个部门全力多大呢?
可以这么说,中央执行委员会下派的人,这就类似另一个时空红朝的中央特派员,巡视组,或者古代的钦差大臣,总之是大大小小包括政治军事外交等等,什么事情都可以过问,在紧急情况下,甚至有临机决断之权,可以直接把任何级别的官员扣留。
也就是说,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内务府的核心部门,也是真正的内朝权力机构,中央特派员在地方与民间之中,就是叫钦差大臣的。
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特派员负责纠察地方,而中情局则是类似于锦衣卫,负责特务工作。
所以说白了,李鸿章现在就是钦差大臣,虽然只是个处长,但因为是中央特派员,权力依旧很大。
根据规矩,中中央特派员外出公干,必须派遣两名以上的中情局特工随身保护,特殊情况下,这名外派人员还有权调动当地驻军提供保护,反正是权力相当的大。
不过这次李鸿章为了低调,所以没有让那几个中情局保镖过来,但其实就在附近盯着呢,石达开也能感觉到有至少四个人一直在密切的观察着自己。
其实呢,原本这个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权力还没那么大,过去只是管理各地内务员的一个机构。
不过当李永吉任命沈世明为首相后,沈世明曾经提出增加首相幕僚,然后以首相特派员的身份去巡视地方,以处理一些中央暂时无法顾及的地方,尤其是贪腐与渎职问题。
李永吉觉得这办法不错,但又不想再多开一个部门,于是就直接用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这个架子,然后增加了一个中央特派员的编制。
总而言之,中央特派员的名称,就是钦差大臣,虽然没有具体权力,但可以直达天听,现在石达开忽然遇到这么一个人,心里不犯嘀咕是不可能的。
毕竟传闻都说,这中央特派员据说主要就是为了调查官员贪腐与渎职的,现在过来自己这边,莫非是有什么问题么?
<b></b>
实际上,不用国防军跟禁卫军,用公司雇佣兵性质的远征军,除了省钱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达成战役的突然性。
日本开国的时间比中国还要早,而且也一直很注意收集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消息,特别是西南诸番,更是对中国的崛起投入了很多的关注。
因此,日本在中国沿海地区派出了很多密探,这些密探有幕府派出的,也有地方藩主派出的,更多的则是自发性质的兼职密探,而这些兼职密探通常都是日本的海外商人 ” 。
可以这么说,虽然不敢说每一个来中国的日本商人都是密探,不过至少有七八成的日本商人都会自发的在中国收集情报,一旦回日本,不用督促,他们自己就会把这些情报告诉自己商号所在地的领主。
从这一点来说,日本商人的爱国心是很强的,这一点要比中国商人强不少,因此把所有日本商人都当间谍来看,那是丝毫都不过分的。至于那些刻意派出的专业密探,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方面,中央情报局早就掌握了不少证据,不过由于日本现在也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贸易地,加上为了不打草惊蛇,所以才没有对那些名义上是商人,实际上是密探的日本人多做行动,只是监视起来了事。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周胜军才没有调动国防军以及禁卫军,因为调动这些部队太明显,根本隐瞒不住那些无孔不入的日本密探。
相反,远征志愿军因为不属于国防军或者禁卫军序列,只是公司私人雇佣兵性质,而且一早就有要调动去台湾进行训练的计划,并且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再加上人数太少。才六千人,武器装备也不是最好,所以如果远征军要登船出海,就不会引起太大注意。
没错,按照周胜军的计划,远征军虽然优势很大,但萨摩藩的武备也不差,不但有大量的岸防重炮,也有不少蒸汽战舰,还有一支人数不多的近代陆军。
因此。从商业角度出发,为了降低损失,获取最大战果,所以他们要实行偷袭作战,也就是在日本人还没做好防御准备的时候,对萨摩藩发动奇袭作战,以减少自己的损失。
发动奇袭有很多好处,除了能达成战术的突然性,在萨摩藩进行军事总动员之前就先一步进攻。减少敌人的抵抗力量,减轻自己的进攻难度外,同时还可以为下一步的谈判加分,加快中日谈判的进度。
要知道。吉田屋事件其实发生了也没多久,按照这个时代的通信速度以及处理事件的反应时间,通常是要以月来计算的。
而中华帝国因为普遍在各地装备了无线电通信系统,所以信息传递速度要快的多。相应的,行政效率也就快了很多。
但无论怎么快,发生了这种事情。按照通常惯例,都要先派遣使者去日本表示抗议,并对日本进行讹诈,不,是提出赔偿要求,然后双方你来我往,实在谈不拢,再行开战。
没错,哪怕中国一门心思要开战,也要走这个流程,这就是国际惯例,而如果你一个国家不这么来,直接上来就开片,那就是不文明,会被其他列强排挤的。
尤其是,英国人跟美国人在日本都有不少驻军,也都看着这个事情,如果中**队招呼也不打,谈判也不谈,上来就进攻日本,那会引起英国人的方案与恐慌,很可能会对中国产生不好的影响。
现在中国正跟英国是蜜月期,正商量一起揍美国,让美国分裂呢,因此这个时候万万不能因为日本坏了大事。
可是,如果按照正常的先外交讹诈,再派兵的流程,因为英国人、法国人还有美国人必然会插手干涉,所以这场仗十有**打不起来,很可能所得也不会太高,更重要的是,这会给萨摩藩很多准备时间,他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总动员。
一旦萨摩藩进行了总动员,以日本人那种狠劲儿,远征军要想强攻下来很可能会有不小的损失,或者说,很可能需要把萨摩藩打烂,这样的话虽然很爽,却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毕竟,就目前来说,中国还没有全面占领日本的计划,主要原因是重心不在这里。
现在征伐日本,主要是为了捞钱,并且在日本打开一个新局面,让中国先在日本获得一个租界,这样以后就可以用这个租界当桥头堡,慢慢蚕食日本。
租界地点中国都想好了,就是鹿儿岛港,也就是说,这场讨伐日本的最终目的,除了要让日本服软,道歉赔钱之外,还要在鹿儿岛建立租界,以成为将来继续攻伐九州岛的桥头堡。
换言之,日本早晚是要打的,只不过不是现在罢了,按照李永吉的指示,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尤其是对付日本这样人口众多,又已经开始觉醒的半开化国家。
其实关于对付日本,李永吉跟张信达都探讨过很多次了,他们都认为,以目前的日本情况来说,由于还没有明治维新,所以开化的只是少部分上层阶级,日本广泛的民族主义还没有觉醒,所以还是有机会收入囊中的。
但是,只是那少部分日本的仁人志士,也十分难搞,因此要想搞定日本,必须集中精力,好好谋划,然后先找桥头堡,慢慢蚕食,不能以大兵压紧的方式一口吞掉。
因此,张信达当初给的计划是,等打下了美国,就先蚕食掉九州,让日本变成附属国,再然后去跟俄国佬开片,期间让日本人出人出钱,消耗日本的有生力量,等解决了俄国人,回过头来再慢慢收拾日本。
总之,这一次事情,摆明了是要以私人雇佣军的名义,在谈判之前先打下萨摩,要的就是一个快字,所以才选了远征军。
远征军的成员毕竟都是老兵。加上补给充足,而且一期的磨合训练也差不多,彼此之间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很快就完成了整合,熟悉了新武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了配合登陆作战,不但给远征军配发了56机枪,增加连级火力密度,而且还增加了几种新设备。
之所以说新设备,是因为这些东西并不算成套的武器。而是一些改良版的道具。
首先第一位的,自然就是铁丝网。铁丝网这东西,禁卫军中已经是标配,但国防军是没有的。
铁丝网一般是伴随自动武器的利器,虽然本身杀伤力不大,但却布置迅速,能够有效的组织敌人的步兵以及骑兵的快速推进,从而为自己的机枪火力提供大量杀伤敌人的机会。
不过,铁丝网虽然早就配置过。但禁卫军一直没什么机会用到实战,毕竟在国内的战争,不管是讨伐满清,还是征讨朝鲜。打的大都是顺风仗,敌人的作战意志也不坚决,很少有决死冲锋的事情发生,很多时候一顿火炮就解决了。
但是日本人不一样。日本人的狠劲儿是很难想象的,怎么高估都不过分,哪怕是目前这种并未全民开化的时代。
因此。根据李永吉的想法,一旦攻打日本,日本人很可能会负隅顽抗,甚至可能组织敢死队进行突击,虽然最终自己的赢面还是很大,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很难说没有意外。
比如说,万一自己的人心理素质不过关,就此崩盘怎么办?
在这里,李永吉不担心那些太平军旧部组成的陈玉成团,也不担心那清军旧部组成的彭玉麟团,他担心的是青浦军校的李鹤章团,那是个妥妥的没怎么经过实战,空有一番理论以及训练的学生军啊。
也就是说,在远征军的三个团之中,李鹤章的第一团虽然最高傲,最眼高于顶,但其实却是李永吉最担心的。
因为这些年轻人都没有真正上过战场,全部都是凭着一股子书生意气,或者说一股子年轻人的冲动报名参加的。
跟其他两个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团相比,他们的知识水平可能更高,理想也更丰满,但杀气跟经验就未免少很多,真上了战场,打打顺风仗还好,要一上来就打恶仗,未必能吃得消。
有了铁丝网就不同,铁丝网配合壕沟,可以有效的阻止敌人的冲锋,让人在时间是以及心理上有一个缓冲的机会,尤其是对第一团官兵而言,心理上的缓冲尤其重要。
打仗就这样,没上过战场的新人一开始或许害怕,可如果让他们缓过劲来,发觉对方不过如此,然后杀红了眼,那就算是入门了,以后再遇到恶仗,也再也不会害怕了。
而且,第一团没经验,但第二团跟第三团都是打老仗的,对生死早就看淡,不过有一利必有一弊,第二第三团虽然经验丰富,但他们知识水平低,对新武器,尤其是对火炮之类的武器掌握度很差,一般就会玩玩直射。
相反,第一团虽然作战经验少,但他们是军校出身,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演练知识,开枪什么的或许没什么太大优势,但如果是玩火炮之类的技术兵器,那是最拿手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平时训练的时候,虽然为了公平或者训练士卒的缘故,火炮是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团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团都有一个炮兵连。
但实际上,等真正要作战的时候,火炮是要被集中使用的,到时候会组成一个归旅部直接指挥的独立炮兵营,而这个独立炮兵营的火炮会从各个团里抽调,操炮手则全部使用第一团的人。
换言之,一旦开战,第一团就是旅部的亲卫团,看似是重视,其实是爱护。
就是说,第一团只是在后面打打炮,执行一下警戒,顺便当一下后备部队,而真正攻坚作战的主力,将会交给第二团以及第三团。
除了铁丝网,给远征军装备的第二件道具,就是特种炮弹。
所谓特种炮弹,那可不是什么曾经在辽阳作战中使用过的毒.气.弹,而是纵*火弹,也叫凝固汽油*弹。
凝固汽油*弹制造起来并不复杂,原材料在现代社会也不难搞,尤其是制作成前装炮弹。那更是相当容易。
之所以想到汽油弹,是因为日本的房屋或者堡垒多是木质,一旦对方负隅顽抗,那么为了减少己方损失,不介意放火烧城。而如果是要对一个城市规模的地区放火,还有什么比凝固汽油弹更好更方便的呢?
其实,一开始李永吉是想过喷火器的,不过那东西特别难弄,操控也复杂并且危险,反倒是凝固汽油弹。相对要简单不少,因此很早的时候,这种武器就已经开始在马鞍山兵工厂进行秘密的试生产了。
不过,虽然有完善的资料以及充足的原材料,但毕竟以前没接触过,因此研发这东西毕竟也需要时间,所以等比较完善的凝固汽油弹终于生产出来,并检验合格之后,李永吉就让他们加快生产这种前装型。带延时引信的凝固汽油炮弹。
李永吉当时的目的,是想先生产出一批样品,然后把这些东西送去朝鲜,让朝鲜人尝尝鲜。毕竟朝鲜也多是木质结构房屋。
问题是,虽然研发出来了,而且是最简单的延时引信,雷汞起爆。但生产这东西毕竟还需要时间,等他们好不容易生产出一个基数的炮弹(1oo发),却忽然听到朝鲜投降的消息。因此这种武器也就没用得上。
尽管没有在征伐朝鲜的时候用上,但这种东西依旧被继续不断的生产下去,事到如今,已经先后制造了两千发炮弹,几乎把李永吉原先从现代社会弄来的原材料消耗一空。
听到打日本之后,李永吉就想起了这东西,特别指示马鞍山兵工厂,让他们把这种特2型纵火弹交给远征军,让远征军亲自试验一下这种武器的实际战斗力。
之所以叫纵火弹,那当然是为了混淆视听,而且也更形象,如果直接说凝固汽油.弹,那说不定就有人从名称里想到点什么,那可就不是好消息了。
56式机枪、战术铁丝网,还有纵火弹,这就是李永吉给远征军提供的三样大杀器,基本都是直接从禁卫军序列中调拨的,除了增加远征军的优势,主要也是希望利用日本战场,先检验一下这三种武器相互配合后都有什么样的威力,因此,在提供这三种武器的同时,其实禁卫军中也派了一支观察组,专门观察这三种武器,尤其是后两种武器的使用情况。
当然了,禁卫军中的其他新武器也还有不少,比如火箭筒啊,火箭炮啊啥的,不过那些东西就没必要,不说操作难度,也不符合性价比。
实话说,这三种新设备,机枪还好,上手不难,可以说一教就会,不过铁丝网还有纵火弹,那就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了,因此后两种武器主要还是交给了第一团去负责。
第一团都在军校接触过铁丝网,也知道如何快速布置,所以如有需要,客串一下工兵,为部队提供快速掩护,那也不是什么事儿。
至于纵火炮弹,虽然以前没用过,不过这东西跟普通的炮弹用法一样,无非就是需要先好像拉手榴弹一样,用拉绳拉燃炮弹的引信,然后再放进炮口里面发射。
也就是说,由于引信问题,这种炮弹的装填有严格的程序,必须又快又准,否则一个不好炸膛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好在,以前他们在军校也是大量使用过这种前装火炮,并且学习过使用相同引信的爆破弹,所以当爆破弹打就是了,也没什么难的。
最后,用了一晚上时间初步熟悉下新武器,到了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早就准备好的全体远征军官兵就抵达吴淞军港,然后依次登上海军第一舰队的运输船,向台湾府的高雄港驶去。
为什么是高雄港呢,这自然也是为了欺敌,毕竟吴淞港人多眼杂,港外船舶密集,尤其是日本横滨到上海港之间的航线,一直是繁忙的紧,所以如果直接从吴淞港去日本,很难不被发现。
相反,先去高雄港就不同,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计划,这路上就算遇到人,也不会有什么疑问。而高雄港目前是个新的军港,人迹罕至,尤其是被开辟为海军基地之后,基本没有什么商船过来,一旦过来也会被驱逐,所以部队先来高雄港,能够起到很强的隐蔽性。
根据计划,部队抵达高雄后,会先做一些适应性训练,尤其是适应一下新的武器跟战术。不过时间只有三天,三天之后,就会利用夜色当掩护,直接从高雄港北上,直奔萨摩藩的鹿儿岛城,对鹿儿岛发起突然袭击。
就在石达开呆在港口上,看着自己的士兵陆续有序的开始登船的时候,忽然迎面走过两个人。
其中一人他认识,正是海军第一舰队的舰队司令莫海虎的副官。好像姓唐,具体名字忘了。
至于他身边那名留着三七分短发,身穿铁灰色中服,一副标准公务员打扮的中年人。石达开就不认识了,但看样子似乎是一名来头很大的大人。
很快,那两个人就走到石达开跟前,然后那名身穿白色军官服的唐副官先下意识的想给石达开敬个军礼。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石达开现在不是正规军序列,不能用军礼。于是手抬到一半的时候,就顺势变成抱拳礼:“石大人好。”
“唐大人好。”石达开也抱拳还礼。
那名唐副官点点头,然后也不废话,直接伸手掌指了指旁边的那位中年人:“石大人,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内务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特派员李鸿章李处长,今次前来,是要跟你们一起前往日本。”
“内务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特派员?”石达开看了一眼李鸿章,立刻皱起了眉。
不过,石达开皱眉,并不是被李鸿章这个名字吓到了,这个真没有,他是被之前那个内务府中央执行委员会特派员的名号给吓到了。
没错,这就是另外一个时空那个被誉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同时也是李鹤章的哥哥。
在另一个时空,李鸿章也是赫赫有名了,只不过在这个时空,由于李永吉的突然崛起,李鸿章并没有多少机会大展宏图,相反,一直都是不得志,所以除了湘军的曾国藩比较看重他的才华之外,他其实并不起眼,名声并不显,甚至还不如彭玉麟出名。
不过名人就是名人,李鸿章在另外一个时空之所以声名显赫,除了运气好,抓住了一个好机遇外,跟他自身的素质与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李鸿章最厉害的一点,就是做事缜密,处事圆滑,在细节上做的很好,待人接物也相当不错,是个情商相当不错的人,天生就是当官的料。
所以,当李永吉席卷全国,李鸿章果断抛弃了原来的旧主曾国藩,投入了国务院的大家庭。
李鸿章跟李鹤章走到路不同,他先是直接去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然后以优异的成绩笔试过关,成了一名公务员。
再然后,他选择了继续考试,接连过关,考取了内务府的内务员身份,成了一名内务员。
如果正常情况下,自然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成为内务员,实在是李鸿章运气好,遇到好机遇了。
原本,李鸿章考取公务员后,原本由于成绩不错,进了国务院,当了一名国务院的下级参赞,其实就是跑腿的刀笔吏,类似于以前清朝的军机章京。
不过,很快李鸿章就发现,其实国务院的夏季参赞权力并不大,大都是做一些跑腿以及文牍的工作,要想通过这个渠道快速往上爬,那是难上加难。
正好,那时候内务府大扩招,所以李鸿章就再次去报考了内务员考试,再次顺利过关,成了一名内务员。
虽然成了内务员,算是内务府的人,不过他的工作地点并没变,依旧是国务院,原因么,就是他被沈世明看中了。
沈世明除了是国务院首相外,本身还兼任内务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职务,而中央执行委员会简称中执委,是内务府一个权力相当大的实权部门。
为什么说呢,从官职就看出来了,正委员长就是李永吉自己,副委员长有两个,一个是沈世明,另外一个是皇后殷素素。
那么,这个部门全力多大呢?
可以这么说,中央执行委员会下派的人,这就类似另一个时空红朝的中央特派员,巡视组,或者古代的钦差大臣,总之是大大小小包括政治军事外交等等,什么事情都可以过问,在紧急情况下,甚至有临机决断之权,可以直接把任何级别的官员扣留。
也就是说,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内务府的核心部门,也是真正的内朝权力机构,中央特派员在地方与民间之中,就是叫钦差大臣的。
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特派员负责纠察地方,而中情局则是类似于锦衣卫,负责特务工作。
所以说白了,李鸿章现在就是钦差大臣,虽然只是个处长,但因为是中央特派员,权力依旧很大。
根据规矩,中中央特派员外出公干,必须派遣两名以上的中情局特工随身保护,特殊情况下,这名外派人员还有权调动当地驻军提供保护,反正是权力相当的大。
不过这次李鸿章为了低调,所以没有让那几个中情局保镖过来,但其实就在附近盯着呢,石达开也能感觉到有至少四个人一直在密切的观察着自己。
其实呢,原本这个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权力还没那么大,过去只是管理各地内务员的一个机构。
不过当李永吉任命沈世明为首相后,沈世明曾经提出增加首相幕僚,然后以首相特派员的身份去巡视地方,以处理一些中央暂时无法顾及的地方,尤其是贪腐与渎职问题。
李永吉觉得这办法不错,但又不想再多开一个部门,于是就直接用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这个架子,然后增加了一个中央特派员的编制。
总而言之,中央特派员的名称,就是钦差大臣,虽然没有具体权力,但可以直达天听,现在石达开忽然遇到这么一个人,心里不犯嘀咕是不可能的。
毕竟传闻都说,这中央特派员据说主要就是为了调查官员贪腐与渎职的,现在过来自己这边,莫非是有什么问题么?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