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九章 狂吹唯武器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时空走私1859最新章节!
对林肯的问话,斯克斯特规规矩矩的作了回答,尤其是在描述林肯最感兴趣的问题,即史密斯兰防御战的时候,非常的详细,包括他当时如何安排防御计划,为什么那么做,具体怎么做的,都全部做了说明。
自然了,在这过程中斯克斯特很小心的避开了不利于自己的地方,比如没说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才导致中国人从背后奇袭成功,而是说中国人实力太强,选择从两面夹击,又用了铁甲战车跟舰炮轰炸,他是经过了艰难的防守,才在对方铺天盖地一样的火力下被迫战败。
虽然斯克斯特说的很复杂,很曲折,也很惊险,但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他的指挥完全没问题,失败的原因不是自己太无能,而是对方太强大。
这当然跟事实不符!
其实严格说起来,斯克斯特倒也有些才能,毕竟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毕业时候的成绩比格兰特还要好,但他长于战前规划,擅长练兵带兵跟土木作业,在没有激烈对抗之前,属于中规中矩的将军。但问题是,一旦敌我双方进入短兵相接的激烈交战阶段,他的应变能力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就说当初的史密斯兰防御战吧,他之前的防御规划都不错,比如主动放弃开罗,集中力量固守史密斯兰15,,加强土木作业,构筑多重壕沟工事等,都中规中矩,甚至就连后方的漏洞,严格说也不是他的疏忽,而是因为准备的时间不足。
也就是说,当初斯克斯特一直忙着在史密斯兰做土木作业,在时间跟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加强正面防御的工事,本身并没有错误。因为如果同时在多方作业的话,只能哪个地方都不成。
所以说,在战前的规划方面,他做的相当不错,就算换了格兰特、米德等等名将过来,这方面做的也不能比他更好。
但是,一旦战役开始之后,他却犯了个大错误,就是把兵力过于集中于防御工事完备的前线,对己方薄弱的后方却照顾不足。并没有投入太强的兵力。
如果是打着防守反击的心思,他那个安排倒也无可厚非,但既然知道中国人的攻击犀利,他不想着全力防守,尤其是填补自己的漏洞,竟然还做出那种集中兵力于一点的安排,就有些儿戏了。
虽然就如斯克斯特自己说的那样,以中国人当时的火力密度跟威力,就算他怎么防守都没用。但如果他能集中重兵在后方的薄弱环节,起码能拖延很长一段时间,最起码能给远征军造成更大的损耗,不会那么快就战败投降。
毕竟他当时可是有十五万人。如果不是那么快的全线崩溃,一点一点跟总共才三万人,且还要分兵两路作战的远征军耗的话,胜负还是很难讲的。
因此。那场防御战的主要原因,是斯克斯特的疏忽,他没想到远征军到来的速度这么快。而来了之后,也没想到要先守好后方,导致后方空虚,被远征军迅速来了个分兵后插,一个措手不及,导致全盘皆输。
当然,这里也有李永吉的部队行动速度太快的原因,因为李永吉刚刚抵达战场,就迅速做出了正面佯攻,另外派部队迂回后方突击的策略。
李永吉的那种战术,已经属于阉割版的闪电战了,反应速度都是以现代战争来算的,而斯克斯特的战术思维还停留在近代战争的范畴内,反应速度跟现代战争完全不一个层次,所以才会措手不及的着了道。
如果给斯克斯特充分的反应时间,他肯定会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后方的空虚,调动部队填补空白,但李永吉的果断行动以及行动速度没有给他弥补错误的时间,这才一举突破成功。
其实纵观李永吉在北美的一系列战役,之所以连战连胜战果辉煌,除了武器装备远超对手外,战术思想跟战术节奏的不同也很有关系。
原因很简单,李永吉的部队虽然火力跟机动力都相当强大,远远超过对手,但如果对手能知道你的攻击力度跟攻击节奏,用人数跟堆砌,用士气来维持,再借助一些战备工事的话,纯粹防守还是能够守住的。
毕竟李永吉的那支摩托化部队虽然很强,但人数太少,重火力也并没有逆天,火力密度甚至还不如另一个时空的二战水平。
换言之,如果做个类比,李永吉带领的那支部队,可以看做侵华战争初期的日军王牌部队,而美军则可以看成是国民党军的地方杂牌军。
凭着更先进的武器、更强的组织能力以及更好的战术能力,侵华日军固然可以多次以少胜多,在野战中堪称无敌,但如果对方的人数多到一定程度,且士兵也能拥有足够的士气跟勇气之后,日军的进攻节奏就会陷入停滞阶段,未必能一路顺畅了。
毫不客气的说,二战时期的抗日战场,中国当时除了地域广大跟人员众多外,其他各方面都不如日军,纯粹是靠着坚韧不拔以及宁死不屈的坚忍精神,用水磨的功夫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很多后世的公知动不动在网上说啥中国其实没有取得抗日胜利,是美帝帮忙才赢的,说如果没有美帝跟苏联,中国早被日本吞并了。
这其实才是真正的脑残,因为到了抗战中后期,全面侵华的日本早就后劲不足了,他们的国力根本就不足以在当时跟中国全面战争,根本就不可能全部吞下中国,只是一个大东北,日本还没有消化干净呢。
因此,当时的日本,表面看似乎还很牛逼,很犀利,可已经渐渐乏力,按照当时中日战场的形势,其实就算再投入关东军下来,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击败中国。
最大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已经激起了全面抗争的心思,是真正的全民抗战。加上中国本来就工业能力不强,哪怕是沦陷区,也无法给日本提供更多的工业补充跟农业补充。
所以说,当时的日本陷入一个怪圈,打下的中国土地越来越多,可不但没有得到更多补充,反而要耗费更多的兵力投入地方镇压,导致自己宝贵的兵力越来越稀薄,而通过占领获得的战略物资呢,除了一些粮食矿产外。其他像宝贵的石油、橡胶、火*药、钢铁等都无法得到满足。
那个时候,日本打的地方越多,花钱就越多,兵力就越显不足,最终导致国内经济跟不上,进入到破产边缘,完全是靠前线的胜利在支撑民心,让国内越来越贫困的日本民众还能继续支持日本政府。
正是因为越来越穷,物资越来越短缺。日军才不得不急功近利的进攻东南亚,为的是掠夺钢铁、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但这也必然跟美国产生冲突。
当然了,就算日本不侵略东南亚。美帝也不会看着日本侵吞中国,苏联更加不会,所以从一开始这就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没有美帝跟苏联的帮忙。单纯靠中国自己,其实也能战胜日本,没别的。就因为中国的韧性更强,能拖得起,而日本已经无法取得完胜,拖不起。
所以说,就算没有美国跟苏联帮忙,单纯靠中国自己,继续拖下去一样可以赢得胜利,反倒是美帝最后摘桃子一样的一击,让承担更多压力跟损失的中国失去了向日本讨还血债的机会。
后世很多人都说是当时的某领导人自己放弃了讨还血债的机会,其实这才是不懂事儿,因为当时日本已经是美帝的囊中物,怎么可能给中国太多赔偿,那不是割美帝自己的肉么。
因此,反正要不到什么东西,要了东西还得承对方情,干脆大度一点,不要了,这样表面看是傻,其实却固化了仇恨,让对方永远欠着中国的情,也让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成为一个永远无法抹杀的事实。
否则要是给了补偿,不管给多少,日本后来都会说,我是侵略你了,但我也给你补偿了,两不相欠,那怎么能成。
这或许有些矫情,但很多时候这种矫情对民族的自强心态却很有作用,所以说很多事情都要多方面的看,不能只看一面。
话说回来,此时的联邦军也是一样,他们虽然在武器跟技术方面远远不如远征军,但他们是主场作战,又拥有人数优势,如果能提前了解远征军的战场节奏,熟悉他们的战术原则,那么凭着他们自己的优势,也不至于打的那么惨。
比如说维克斯堡战役,如果格兰特能提前知道远征军到来,知道远征军的攻击力跟机动力,他可以提前撤退,然后固守杰克逊城,以格兰特军团的人数、士气跟韧性,再加上杰克逊城的城防与丰富的补给,绝对能守得住。
但是,格兰特不知道远征军的厉害,又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被迫与远征军仓促野战,这样就无法发挥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被对方一阵狂轰滥炸加猛冲,在没见过的超强火力下迅速崩溃,又因为溃逃期间跑不过对方的机动车辆,最终被全部包围全歼。
由于失败的太快,加上通信方式太差,没能及时把战场的失败形势传递到后方,以至于前方格兰特军团被全歼的时候,后方居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如果按照近代战争的节奏,此时的进攻方在结束了一场大规模歼灭战后,应该先休整至少一周,正常应该是一个月才行,可远征军却不是这样。
远征军当时本身没啥人员损失,器械损耗也及时得到了更换跟补充,所以很快就继续北上,不给对方反应时间,这才接连打破了孟菲斯,并在孟菲斯郊外又击败了不知底细的坎伯兰河军团。
至此,凭着速攻与出其不意,远征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火力优势与机动优势,每次都是在野战全歼强敌,没有给对方反应的时间,也没让他们把己方的战术优势传递出去。
此后,远征军虽然修正了一段时间,但期间都是单独驻扎,禁止别人靠近,在武器跟战术方面都是严格保密。就算不可避免的传出去一些信息,但也是模模糊糊,无法给人一个清晰的认识。
毕竟这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虽然有了电报,但还相当原始,主要的信息传播途径还是靠马匹跟人手传递,而像这种战争信息,在对方刻意保密,并且每次都是全歼对手的情况下,一星半点的消息根本无法管窥全豹。很多都是加了自己的想象。
这种信息通常是随着距离越远,就更加模糊的,所以到了林肯这里,他只知道前线面对中国侵略军的时候是连战连败,也知道中国军队火力强大,机动力强大,还有铁甲车跟铁甲舰,但究竟对方的武器厉害到什么地步,没有亲眼所见的时候。也只能是根据前方传来的信息来自我揣测。
其实,此时的美军,跟当初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满清朝廷一样,都认为己方的失败是因为武器不行。不是人不行,所以全部心思都放在中国人使用的武器方面。
因为这种想法,所以林肯也罢,英国人还有法国人也好。都把关注中心放在远征军使用的各种武器上,经过他们的多方打探,像单兵轻便连发枪、刀枪不入的铁甲战车。轻便威猛的速射臼炮等,都被他们打探出来,但像无线电通信系统,还有闪电战等一系列新战术等,却没有什么概念。
也正是因为忽视了战术力量,才让关注这一切的外国人都造成了一个错觉:那就是中国人的武器已经先进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只要用上了这些武器,随便谁都可以碾压一切。而他们的对手在没有这些武器的情况下,面对拥有这些先进武器的敌人,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人,士气再怎么高,终归还是一个失败。
认识到了这点之后,美国人跟之前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满清一样,陷入了唯武器论的怪圈,安慰自己的同时,士气也迅速低落,至少在没有获得能与中国人的武器想对抗的武器之前,他们是不敢继续跟中国人打下去的。
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林肯当初才被迫改变初衷,早早的与中国人展开停战谈判,哪怕是屈辱的要割掉小半个美国,把美国的未来,也就是西部领土都割让出去,也要尽快跟中国人停战。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连林肯也认为,中国人的武器太强了,面对这样强的毫无道理的中国军队,尽快妥协才是正经,否则真有可能会满盘皆输。
说白了,这种误判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如果林肯能明确的知道中国人的真正虚实,比如明白中国人的火力、机动力、还有战术思想,尤其是历次战争的生理原因之后,他或许不会这么想了。
但不管怎么样,林肯虽然对中国军队低头了,但对中国军队的真正战斗力还是很好奇,很想知道中国军队真正的实力是如何,所以这次在看到斯克斯特之后,别的都是其次,询问中国人的战斗力才是他最关心的一点。
对此,斯克斯特也从善如流,就如当初跟李永吉商量好的那样,刻意夸大了中国军队的武器之强大,也刻意夸大了中国军队的组织性跟纪律性,极力鼓吹唯武器论。
像精准轻便的半自动步枪,全能连发的全自动突击步枪,还有轻机枪、迫击炮、火箭炮、铁甲战车,战车上的突击炮等武器装备,斯克斯特都简单扼要的说了一下。在这些武器的原理方面他解说不多,重点都是解说这些武器的威力。像他说到火箭炮的时候,就说一次齐射就能灭掉至少两个步兵团,而这种齐射的间隔很短,在这种火箭炮的攻击下,范围内的任何人都无法逃脱。
还有迫击炮的射击间隔跟威力,速射突击步枪的威猛与射速,铁甲战车的横冲直撞刀枪不入……总而言之,中国人的武器很好很强大,世界第一全无敌!
只要有了中国人的这些武器,最垃圾的部队也能咸鱼翻身,一跃成为让人恐惧的存在。
吹完唯武器论,斯克斯特又开始吹嘘中国军人的强大,比如在说中国军人的时候,斯克斯特说他们虽然身高不强,但吃苦耐劳,纪律严明,视死如归,刀枪临身也毫不眨眼,在没有后退命令的时候,哪怕全队覆没也不后撤,简直把中国军人说成了一群人形怪物!
而这样好似不像人一样的怪物军团,再配合上猛地不讲道理的犀利武器,尤其是那些不怕枪炮的铁甲战车,组合起来就成了无敌的代名词。
“所以说,”斯克斯特在感叹中总结,“虽然很不想承认,但那些中国人在战场上是无敌的,他们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实力,能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的武器威力全部发挥出来。面对这样的敌人,人数多寡已经不重要,因为再多的人对上他们都是一个失败,就好像蚂蚁再多,遇到食蚁兽也是没用一样。
要想战胜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获得跟他们相差不大的武器,克制住中国人的兵器,再用重兵包围,否则的话,一旦跟他们打到底,我们只会输的更惨!”(未完待续。。)
对林肯的问话,斯克斯特规规矩矩的作了回答,尤其是在描述林肯最感兴趣的问题,即史密斯兰防御战的时候,非常的详细,包括他当时如何安排防御计划,为什么那么做,具体怎么做的,都全部做了说明。
自然了,在这过程中斯克斯特很小心的避开了不利于自己的地方,比如没说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才导致中国人从背后奇袭成功,而是说中国人实力太强,选择从两面夹击,又用了铁甲战车跟舰炮轰炸,他是经过了艰难的防守,才在对方铺天盖地一样的火力下被迫战败。
虽然斯克斯特说的很复杂,很曲折,也很惊险,但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他的指挥完全没问题,失败的原因不是自己太无能,而是对方太强大。
这当然跟事实不符!
其实严格说起来,斯克斯特倒也有些才能,毕竟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毕业时候的成绩比格兰特还要好,但他长于战前规划,擅长练兵带兵跟土木作业,在没有激烈对抗之前,属于中规中矩的将军。但问题是,一旦敌我双方进入短兵相接的激烈交战阶段,他的应变能力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就说当初的史密斯兰防御战吧,他之前的防御规划都不错,比如主动放弃开罗,集中力量固守史密斯兰15,,加强土木作业,构筑多重壕沟工事等,都中规中矩,甚至就连后方的漏洞,严格说也不是他的疏忽,而是因为准备的时间不足。
也就是说,当初斯克斯特一直忙着在史密斯兰做土木作业,在时间跟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加强正面防御的工事,本身并没有错误。因为如果同时在多方作业的话,只能哪个地方都不成。
所以说,在战前的规划方面,他做的相当不错,就算换了格兰特、米德等等名将过来,这方面做的也不能比他更好。
但是,一旦战役开始之后,他却犯了个大错误,就是把兵力过于集中于防御工事完备的前线,对己方薄弱的后方却照顾不足。并没有投入太强的兵力。
如果是打着防守反击的心思,他那个安排倒也无可厚非,但既然知道中国人的攻击犀利,他不想着全力防守,尤其是填补自己的漏洞,竟然还做出那种集中兵力于一点的安排,就有些儿戏了。
虽然就如斯克斯特自己说的那样,以中国人当时的火力密度跟威力,就算他怎么防守都没用。但如果他能集中重兵在后方的薄弱环节,起码能拖延很长一段时间,最起码能给远征军造成更大的损耗,不会那么快就战败投降。
毕竟他当时可是有十五万人。如果不是那么快的全线崩溃,一点一点跟总共才三万人,且还要分兵两路作战的远征军耗的话,胜负还是很难讲的。
因此。那场防御战的主要原因,是斯克斯特的疏忽,他没想到远征军到来的速度这么快。而来了之后,也没想到要先守好后方,导致后方空虚,被远征军迅速来了个分兵后插,一个措手不及,导致全盘皆输。
当然,这里也有李永吉的部队行动速度太快的原因,因为李永吉刚刚抵达战场,就迅速做出了正面佯攻,另外派部队迂回后方突击的策略。
李永吉的那种战术,已经属于阉割版的闪电战了,反应速度都是以现代战争来算的,而斯克斯特的战术思维还停留在近代战争的范畴内,反应速度跟现代战争完全不一个层次,所以才会措手不及的着了道。
如果给斯克斯特充分的反应时间,他肯定会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后方的空虚,调动部队填补空白,但李永吉的果断行动以及行动速度没有给他弥补错误的时间,这才一举突破成功。
其实纵观李永吉在北美的一系列战役,之所以连战连胜战果辉煌,除了武器装备远超对手外,战术思想跟战术节奏的不同也很有关系。
原因很简单,李永吉的部队虽然火力跟机动力都相当强大,远远超过对手,但如果对手能知道你的攻击力度跟攻击节奏,用人数跟堆砌,用士气来维持,再借助一些战备工事的话,纯粹防守还是能够守住的。
毕竟李永吉的那支摩托化部队虽然很强,但人数太少,重火力也并没有逆天,火力密度甚至还不如另一个时空的二战水平。
换言之,如果做个类比,李永吉带领的那支部队,可以看做侵华战争初期的日军王牌部队,而美军则可以看成是国民党军的地方杂牌军。
凭着更先进的武器、更强的组织能力以及更好的战术能力,侵华日军固然可以多次以少胜多,在野战中堪称无敌,但如果对方的人数多到一定程度,且士兵也能拥有足够的士气跟勇气之后,日军的进攻节奏就会陷入停滞阶段,未必能一路顺畅了。
毫不客气的说,二战时期的抗日战场,中国当时除了地域广大跟人员众多外,其他各方面都不如日军,纯粹是靠着坚韧不拔以及宁死不屈的坚忍精神,用水磨的功夫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很多后世的公知动不动在网上说啥中国其实没有取得抗日胜利,是美帝帮忙才赢的,说如果没有美帝跟苏联,中国早被日本吞并了。
这其实才是真正的脑残,因为到了抗战中后期,全面侵华的日本早就后劲不足了,他们的国力根本就不足以在当时跟中国全面战争,根本就不可能全部吞下中国,只是一个大东北,日本还没有消化干净呢。
因此,当时的日本,表面看似乎还很牛逼,很犀利,可已经渐渐乏力,按照当时中日战场的形势,其实就算再投入关东军下来,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击败中国。
最大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已经激起了全面抗争的心思,是真正的全民抗战。加上中国本来就工业能力不强,哪怕是沦陷区,也无法给日本提供更多的工业补充跟农业补充。
所以说,当时的日本陷入一个怪圈,打下的中国土地越来越多,可不但没有得到更多补充,反而要耗费更多的兵力投入地方镇压,导致自己宝贵的兵力越来越稀薄,而通过占领获得的战略物资呢,除了一些粮食矿产外。其他像宝贵的石油、橡胶、火*药、钢铁等都无法得到满足。
那个时候,日本打的地方越多,花钱就越多,兵力就越显不足,最终导致国内经济跟不上,进入到破产边缘,完全是靠前线的胜利在支撑民心,让国内越来越贫困的日本民众还能继续支持日本政府。
正是因为越来越穷,物资越来越短缺。日军才不得不急功近利的进攻东南亚,为的是掠夺钢铁、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但这也必然跟美国产生冲突。
当然了,就算日本不侵略东南亚。美帝也不会看着日本侵吞中国,苏联更加不会,所以从一开始这就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没有美帝跟苏联的帮忙。单纯靠中国自己,其实也能战胜日本,没别的。就因为中国的韧性更强,能拖得起,而日本已经无法取得完胜,拖不起。
所以说,就算没有美国跟苏联帮忙,单纯靠中国自己,继续拖下去一样可以赢得胜利,反倒是美帝最后摘桃子一样的一击,让承担更多压力跟损失的中国失去了向日本讨还血债的机会。
后世很多人都说是当时的某领导人自己放弃了讨还血债的机会,其实这才是不懂事儿,因为当时日本已经是美帝的囊中物,怎么可能给中国太多赔偿,那不是割美帝自己的肉么。
因此,反正要不到什么东西,要了东西还得承对方情,干脆大度一点,不要了,这样表面看是傻,其实却固化了仇恨,让对方永远欠着中国的情,也让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成为一个永远无法抹杀的事实。
否则要是给了补偿,不管给多少,日本后来都会说,我是侵略你了,但我也给你补偿了,两不相欠,那怎么能成。
这或许有些矫情,但很多时候这种矫情对民族的自强心态却很有作用,所以说很多事情都要多方面的看,不能只看一面。
话说回来,此时的联邦军也是一样,他们虽然在武器跟技术方面远远不如远征军,但他们是主场作战,又拥有人数优势,如果能提前了解远征军的战场节奏,熟悉他们的战术原则,那么凭着他们自己的优势,也不至于打的那么惨。
比如说维克斯堡战役,如果格兰特能提前知道远征军到来,知道远征军的攻击力跟机动力,他可以提前撤退,然后固守杰克逊城,以格兰特军团的人数、士气跟韧性,再加上杰克逊城的城防与丰富的补给,绝对能守得住。
但是,格兰特不知道远征军的厉害,又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被迫与远征军仓促野战,这样就无法发挥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被对方一阵狂轰滥炸加猛冲,在没见过的超强火力下迅速崩溃,又因为溃逃期间跑不过对方的机动车辆,最终被全部包围全歼。
由于失败的太快,加上通信方式太差,没能及时把战场的失败形势传递到后方,以至于前方格兰特军团被全歼的时候,后方居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如果按照近代战争的节奏,此时的进攻方在结束了一场大规模歼灭战后,应该先休整至少一周,正常应该是一个月才行,可远征军却不是这样。
远征军当时本身没啥人员损失,器械损耗也及时得到了更换跟补充,所以很快就继续北上,不给对方反应时间,这才接连打破了孟菲斯,并在孟菲斯郊外又击败了不知底细的坎伯兰河军团。
至此,凭着速攻与出其不意,远征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火力优势与机动优势,每次都是在野战全歼强敌,没有给对方反应的时间,也没让他们把己方的战术优势传递出去。
此后,远征军虽然修正了一段时间,但期间都是单独驻扎,禁止别人靠近,在武器跟战术方面都是严格保密。就算不可避免的传出去一些信息,但也是模模糊糊,无法给人一个清晰的认识。
毕竟这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虽然有了电报,但还相当原始,主要的信息传播途径还是靠马匹跟人手传递,而像这种战争信息,在对方刻意保密,并且每次都是全歼对手的情况下,一星半点的消息根本无法管窥全豹。很多都是加了自己的想象。
这种信息通常是随着距离越远,就更加模糊的,所以到了林肯这里,他只知道前线面对中国侵略军的时候是连战连败,也知道中国军队火力强大,机动力强大,还有铁甲车跟铁甲舰,但究竟对方的武器厉害到什么地步,没有亲眼所见的时候。也只能是根据前方传来的信息来自我揣测。
其实,此时的美军,跟当初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满清朝廷一样,都认为己方的失败是因为武器不行。不是人不行,所以全部心思都放在中国人使用的武器方面。
因为这种想法,所以林肯也罢,英国人还有法国人也好。都把关注中心放在远征军使用的各种武器上,经过他们的多方打探,像单兵轻便连发枪、刀枪不入的铁甲战车。轻便威猛的速射臼炮等,都被他们打探出来,但像无线电通信系统,还有闪电战等一系列新战术等,却没有什么概念。
也正是因为忽视了战术力量,才让关注这一切的外国人都造成了一个错觉:那就是中国人的武器已经先进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只要用上了这些武器,随便谁都可以碾压一切。而他们的对手在没有这些武器的情况下,面对拥有这些先进武器的敌人,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人,士气再怎么高,终归还是一个失败。
认识到了这点之后,美国人跟之前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满清一样,陷入了唯武器论的怪圈,安慰自己的同时,士气也迅速低落,至少在没有获得能与中国人的武器想对抗的武器之前,他们是不敢继续跟中国人打下去的。
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林肯当初才被迫改变初衷,早早的与中国人展开停战谈判,哪怕是屈辱的要割掉小半个美国,把美国的未来,也就是西部领土都割让出去,也要尽快跟中国人停战。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连林肯也认为,中国人的武器太强了,面对这样强的毫无道理的中国军队,尽快妥协才是正经,否则真有可能会满盘皆输。
说白了,这种误判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如果林肯能明确的知道中国人的真正虚实,比如明白中国人的火力、机动力、还有战术思想,尤其是历次战争的生理原因之后,他或许不会这么想了。
但不管怎么样,林肯虽然对中国军队低头了,但对中国军队的真正战斗力还是很好奇,很想知道中国军队真正的实力是如何,所以这次在看到斯克斯特之后,别的都是其次,询问中国人的战斗力才是他最关心的一点。
对此,斯克斯特也从善如流,就如当初跟李永吉商量好的那样,刻意夸大了中国军队的武器之强大,也刻意夸大了中国军队的组织性跟纪律性,极力鼓吹唯武器论。
像精准轻便的半自动步枪,全能连发的全自动突击步枪,还有轻机枪、迫击炮、火箭炮、铁甲战车,战车上的突击炮等武器装备,斯克斯特都简单扼要的说了一下。在这些武器的原理方面他解说不多,重点都是解说这些武器的威力。像他说到火箭炮的时候,就说一次齐射就能灭掉至少两个步兵团,而这种齐射的间隔很短,在这种火箭炮的攻击下,范围内的任何人都无法逃脱。
还有迫击炮的射击间隔跟威力,速射突击步枪的威猛与射速,铁甲战车的横冲直撞刀枪不入……总而言之,中国人的武器很好很强大,世界第一全无敌!
只要有了中国人的这些武器,最垃圾的部队也能咸鱼翻身,一跃成为让人恐惧的存在。
吹完唯武器论,斯克斯特又开始吹嘘中国军人的强大,比如在说中国军人的时候,斯克斯特说他们虽然身高不强,但吃苦耐劳,纪律严明,视死如归,刀枪临身也毫不眨眼,在没有后退命令的时候,哪怕全队覆没也不后撤,简直把中国军人说成了一群人形怪物!
而这样好似不像人一样的怪物军团,再配合上猛地不讲道理的犀利武器,尤其是那些不怕枪炮的铁甲战车,组合起来就成了无敌的代名词。
“所以说,”斯克斯特在感叹中总结,“虽然很不想承认,但那些中国人在战场上是无敌的,他们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实力,能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的武器威力全部发挥出来。面对这样的敌人,人数多寡已经不重要,因为再多的人对上他们都是一个失败,就好像蚂蚁再多,遇到食蚁兽也是没用一样。
要想战胜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获得跟他们相差不大的武器,克制住中国人的兵器,再用重兵包围,否则的话,一旦跟他们打到底,我们只会输的更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