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40 南梁代齐 4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铁血魏晋南北朝最新章节!
上一回我们说到萧衍叛军终于攻克郢州,全占了江汉平原。吴子阳、陈虎牙等中央援军在加湖被萧衍打的大败,向东退到了江州。
江州我们曾经在“生死时速”的章节提到过,当年南齐原太尉陈显达就是从江州扯起的反叛大旗,但最终被政府军击败的。江州的州府寻阳城就是我们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江州北面是大别山,西南是幕阜山,南面是鄱阳湖,东面是九华山和黄山,长江水道在江州段,似乎被大别山像楔子一样向南楔成一个V字型,而江州的州府寻阳城就扼守在长江冲出江汉平原的这个咽喉要道之上,历来是南方荆州势力和建康中央势力火星撞地球的兵家必争之地,上演过多次生死大战。只不过江州在南北争霸的角度看,其战略地位并不突出(江州是东西沟通的要道,但南北则被大山阻隔,不利于大军穿行),所以我们在连载中涉及较少。
此时南齐帝国江州刺史正是陈虎牙的老爹陈伯之(我们在以前章节多次提到过陈伯之,他曾经多次率兵和北魏鏖战)。此时的陈伯之在政府军郢州大败的背景下,到底会倒向何方呢?萧衍没有纠结,趁大胜之威风,立即在郢州战役的俘虏中找出陈伯之的亲近属下将领苏隆之,让他给陈伯之带话,敦促其投降。没想到陈伯之马上让苏隆之回报萧衍:“我愿意投降,但是还请萧衍大人原地按兵不动,我们具体来探讨投降事宜。”得到消息,萧衍此时对手下将领说:“陈伯之说这种话,就是他还在脚踏两只船,我们应该趁他犹豫不决之时,大军急进相逼,他没有别的办法,就非得投降不可!”
从这个外交回合我们不难看出,萧衍确实是个深谙政治军事真谛的大枭雄。我们都知道,外交和军事其是都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的内涵却是各个集团的利益取舍和交换,任何把军事、外交、政治割裂来看的方式方法都是非常有害的。
就拿朝鲜战争举例,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那是威风八面,连战连胜,基本把联合国军打回到38线附近,而此时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斡旋中国和联合国军在朝鲜停战,而这些“好意”最终都被中国拒绝,然后我们的志愿军又连续组织第3、第4、第5次战役,结果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那就是我们并没有占什么便宜,反而在5次战役损失巨大,战线最终定格在38线附近,然后双方停停谈谈打打,直到数年后的最终停战。正因为此,我看到许多朋友都发出“如果我们在朝鲜战争前期大占便宜之时,见好就收,立即展开谈判,没准可以获得比日后更大的好处……”
这种想法和论调,其实就是没有看清政治真相的肤浅看法。诚然我们在朝鲜战争初期占了很多便宜,但是美军并没有遭受重创,我们只是击溃而不是歼灭了美军,所以在这种大前提下,“谈判”并不是一个表面上的“和平契机”,而是被突然被打蒙的美军的拖延时间的“权宜之计”。就像两个人打架,弱小的一方冷不丁扇了壮汉一个耳刮子,那个壮汉只是脸被扇红,没断胳膊没断腿,虽然他眼冒金星,但心中又怎能服气?他又怎能在围观群众的劝阻下不再“大打一架”,找补回来呢?国际政治其实没什么神秘,和流氓地痞打架斗殴没什么分别,而且,越是国际上的大国、强国,越是口头上讲法讲准则的主流国家,在国际政治的博弈中,越是只讲“丛林法则”,谁的拳头硬,谁就是法,谁就是准则。法律在政治面前,就跟如今的联合国、遮羞布一样,有用的时候可能会被拿来说事儿,没用的时候一定会被丢到爪哇国去的啊。
所以我们的毛爷爷那一代领导人当时的决策是英明的,要打就一定打到底,虽然最终没有把美帝赶进大海(那是实力问题,而不是决策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第1第2次战役后放弃进攻,傻呵呵的去谈判的话,那么第3、第4、第5次战役还是会发生,上甘岭战役还是会打的血肉模糊,只不过可能会换个地点,换个名称罢了。而历史要真是那样发展,我们除了放弃了一个彻底把敌人打残打垮、彻底结束战争的机会,什么也不会得到。美国人喘息之后的反扑,绝对不会因为我们“谈判”的善意而有丝毫犹豫和怜悯。和平,只有在双方达成“再打下去和现在立即谈判的效果基本一样”的共识时,才会真的来到。
所以,我们说萧衍对陈伯之“进行和平谈判”的前提是“要求叛军停止前进”的说辞嗤之以鼻,就完全展示了萧衍大政治家的心机。和平不是单单靠“三寸不烂之舌”争取来的,而是靠真正的实力“压迫威胁”而得到的。
果然,在雍州、荆州、郢州(包括其余响应叛军的各个小州)的强大军事实力面前,在叛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陈伯之的手下谋士沈瑀再次劝说他投降萧衍,史载陈伯之流泪说到:“我的儿子还留在京师充作人质,我又怎能割舍得下?”沈瑀说到:“大人您可再不要强调这个因素了,现在江州人心惶惶,面临崩溃的边缘,人人都在盼望改变,如果大人您不早做决定,一旦部众哗变逃散,后果不堪设想啊!”最终,陈伯之斟酌再三,还是投降了萧衍。随即,新政府皇帝萧宝融下诏任命陈伯之继续担任江州刺史,而他的儿子陈虎牙则官拜徐州刺史,和萧衍合兵一处,进攻建康。
此时萧衍叛军的声势更加浩大,顺长江东下,所向披靡,但是和前方捷报频传相反的是,叛军后方的江陵此时却出事了。史载效忠中央政府的巴西郡(四川省绵阳市)和巴东郡(四川省奉节县)出兵攻打荆州,并在峡口(湖北省宜昌市)大破荆州军,坐镇江陵的萧颖冑恐惧异常,派特使前往萧衍大营,请求调派湘州州长杨公则率领本部兵马回援荆州。没想到萧衍一口回绝,说到:“杨公则逆流西上,纵然抵达江陵,也颇费时日,远水解不了近渴。巴郡的军队不过是乌合之众,用不了多久,就会自行散去。目前萧颖冑大人您应该尽量拖延时间,沉着应对。一定需要援军的话,我的两个弟弟还在雍州,下令征调,增援起来岂不是更加迅速?!”
从萧颖冑和萧衍的这一轮“博弈”,我们可以看到萧衍对“荆州帮”的“绞杀”更加紧迫,而萧颖冑还在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我们之前说过叛军内部其实分为“雍州帮”和“荆州帮”两大派系,在郢州之战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萧颖冑和萧衍在派系对抗中的所作所为。如今,尽管巴郡大破荆州军,兵锋直指江陵,但从事后结果看(巴郡军并未攻克江陵),萧颖冑此时此刻要求杨公则回军救援却有借题发挥之嫌。萧颖冑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自然有他背后的深意。
杨公则我们之前没提到过这个人,他是“荆州帮”的骨干成员,“起事”初期,杨公则就受命接收湘州(湖南长沙地区),在郢州战役时,杨公则率领湘州全部军兵北上汇合萧衍雍州军,为战役全胜立了大功,随后就在萧衍帐前听令,随大军东下,攻击前进。从当前的形势不难看出,如果杨公则的湘州军不能脱离萧衍独自行动的话,他们必将被雍州军最终吞并。而从杨公则本人来讲,如果不能脱幅而去,他也只能死心塌地跟随萧衍鞍前马后效力。上述结果对萧颖冑的“荆州帮”来说,无疑是最不利的。所以在巴郡军兵东出攻击江陵之时,萧颖冑借题发挥,要求萧衍派杨公则回军救援,就是一个能拿到台面上争取“荆州军”权力的一个最好契机。如果杨公则回到江陵和荆州军合兵一处,虽说不能撼动雍州军的老大地位,但是未来实施割据却是完全成立的。就算萧颖冑最终和萧衍达成妥协,杨公则的湘州军也会变成萧颖冑手中重要的筹码。萧颖冑确实是个老政客。
但萧颖冑遇见萧衍算是“既生瑜何生亮”了,这一点对于萧衍来说又怎能看不清楚?所以萧衍立即回绝了萧颖冑的提议,并让他“自生自灭”,用巴郡军兵继续削弱荆州军的实力,对于萧衍来说正求之不得。至于让自己在襄阳的兄弟援助江陵,只是说说而已,要是萧衍真想帮忙,就会亲自下令襄阳守军南下增援,而不是让萧颖冑自己“下命令”了。萧颖冑又如何调遣得了萧衍在襄阳的兄弟呢,襄阳的军事调动最终还是得萧衍说了算啊。
史载萧颖冑在内忧外困中最终病死江陵,而此时江陵政府中央禁军司令夏侯祥封锁萧颖冑死讯,模仿其笔迹继续发号施令,同时秘密报告萧衍这一重大变故。萧衍怎会犹豫,立即命令襄阳老巢派兵南下江陵控制局面,一切布局完毕,才发布萧颖冑死讯。而此时此刻,荆州已经完全控制在雍州兵手中,人心也全部归附萧衍。萧衍和萧颖冑的明争暗斗最终以萧衍的完胜而告终。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我感觉既然夏侯祥这种身居要职的江陵官员都如此做派,证明此时江陵城内外遍布着萧衍的死党和亲信,萧颖冑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他杀”还真是未可知。
不管怎样,扫平了内患的萧衍正踌躇满志的要对建康做最后一击了,萧宝卷的死期已经不远,风雨飘摇的南齐帝国的末日就要到来。
:。:
上一回我们说到萧衍叛军终于攻克郢州,全占了江汉平原。吴子阳、陈虎牙等中央援军在加湖被萧衍打的大败,向东退到了江州。
江州我们曾经在“生死时速”的章节提到过,当年南齐原太尉陈显达就是从江州扯起的反叛大旗,但最终被政府军击败的。江州的州府寻阳城就是我们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江州北面是大别山,西南是幕阜山,南面是鄱阳湖,东面是九华山和黄山,长江水道在江州段,似乎被大别山像楔子一样向南楔成一个V字型,而江州的州府寻阳城就扼守在长江冲出江汉平原的这个咽喉要道之上,历来是南方荆州势力和建康中央势力火星撞地球的兵家必争之地,上演过多次生死大战。只不过江州在南北争霸的角度看,其战略地位并不突出(江州是东西沟通的要道,但南北则被大山阻隔,不利于大军穿行),所以我们在连载中涉及较少。
此时南齐帝国江州刺史正是陈虎牙的老爹陈伯之(我们在以前章节多次提到过陈伯之,他曾经多次率兵和北魏鏖战)。此时的陈伯之在政府军郢州大败的背景下,到底会倒向何方呢?萧衍没有纠结,趁大胜之威风,立即在郢州战役的俘虏中找出陈伯之的亲近属下将领苏隆之,让他给陈伯之带话,敦促其投降。没想到陈伯之马上让苏隆之回报萧衍:“我愿意投降,但是还请萧衍大人原地按兵不动,我们具体来探讨投降事宜。”得到消息,萧衍此时对手下将领说:“陈伯之说这种话,就是他还在脚踏两只船,我们应该趁他犹豫不决之时,大军急进相逼,他没有别的办法,就非得投降不可!”
从这个外交回合我们不难看出,萧衍确实是个深谙政治军事真谛的大枭雄。我们都知道,外交和军事其是都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的内涵却是各个集团的利益取舍和交换,任何把军事、外交、政治割裂来看的方式方法都是非常有害的。
就拿朝鲜战争举例,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那是威风八面,连战连胜,基本把联合国军打回到38线附近,而此时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斡旋中国和联合国军在朝鲜停战,而这些“好意”最终都被中国拒绝,然后我们的志愿军又连续组织第3、第4、第5次战役,结果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那就是我们并没有占什么便宜,反而在5次战役损失巨大,战线最终定格在38线附近,然后双方停停谈谈打打,直到数年后的最终停战。正因为此,我看到许多朋友都发出“如果我们在朝鲜战争前期大占便宜之时,见好就收,立即展开谈判,没准可以获得比日后更大的好处……”
这种想法和论调,其实就是没有看清政治真相的肤浅看法。诚然我们在朝鲜战争初期占了很多便宜,但是美军并没有遭受重创,我们只是击溃而不是歼灭了美军,所以在这种大前提下,“谈判”并不是一个表面上的“和平契机”,而是被突然被打蒙的美军的拖延时间的“权宜之计”。就像两个人打架,弱小的一方冷不丁扇了壮汉一个耳刮子,那个壮汉只是脸被扇红,没断胳膊没断腿,虽然他眼冒金星,但心中又怎能服气?他又怎能在围观群众的劝阻下不再“大打一架”,找补回来呢?国际政治其实没什么神秘,和流氓地痞打架斗殴没什么分别,而且,越是国际上的大国、强国,越是口头上讲法讲准则的主流国家,在国际政治的博弈中,越是只讲“丛林法则”,谁的拳头硬,谁就是法,谁就是准则。法律在政治面前,就跟如今的联合国、遮羞布一样,有用的时候可能会被拿来说事儿,没用的时候一定会被丢到爪哇国去的啊。
所以我们的毛爷爷那一代领导人当时的决策是英明的,要打就一定打到底,虽然最终没有把美帝赶进大海(那是实力问题,而不是决策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第1第2次战役后放弃进攻,傻呵呵的去谈判的话,那么第3、第4、第5次战役还是会发生,上甘岭战役还是会打的血肉模糊,只不过可能会换个地点,换个名称罢了。而历史要真是那样发展,我们除了放弃了一个彻底把敌人打残打垮、彻底结束战争的机会,什么也不会得到。美国人喘息之后的反扑,绝对不会因为我们“谈判”的善意而有丝毫犹豫和怜悯。和平,只有在双方达成“再打下去和现在立即谈判的效果基本一样”的共识时,才会真的来到。
所以,我们说萧衍对陈伯之“进行和平谈判”的前提是“要求叛军停止前进”的说辞嗤之以鼻,就完全展示了萧衍大政治家的心机。和平不是单单靠“三寸不烂之舌”争取来的,而是靠真正的实力“压迫威胁”而得到的。
果然,在雍州、荆州、郢州(包括其余响应叛军的各个小州)的强大军事实力面前,在叛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陈伯之的手下谋士沈瑀再次劝说他投降萧衍,史载陈伯之流泪说到:“我的儿子还留在京师充作人质,我又怎能割舍得下?”沈瑀说到:“大人您可再不要强调这个因素了,现在江州人心惶惶,面临崩溃的边缘,人人都在盼望改变,如果大人您不早做决定,一旦部众哗变逃散,后果不堪设想啊!”最终,陈伯之斟酌再三,还是投降了萧衍。随即,新政府皇帝萧宝融下诏任命陈伯之继续担任江州刺史,而他的儿子陈虎牙则官拜徐州刺史,和萧衍合兵一处,进攻建康。
此时萧衍叛军的声势更加浩大,顺长江东下,所向披靡,但是和前方捷报频传相反的是,叛军后方的江陵此时却出事了。史载效忠中央政府的巴西郡(四川省绵阳市)和巴东郡(四川省奉节县)出兵攻打荆州,并在峡口(湖北省宜昌市)大破荆州军,坐镇江陵的萧颖冑恐惧异常,派特使前往萧衍大营,请求调派湘州州长杨公则率领本部兵马回援荆州。没想到萧衍一口回绝,说到:“杨公则逆流西上,纵然抵达江陵,也颇费时日,远水解不了近渴。巴郡的军队不过是乌合之众,用不了多久,就会自行散去。目前萧颖冑大人您应该尽量拖延时间,沉着应对。一定需要援军的话,我的两个弟弟还在雍州,下令征调,增援起来岂不是更加迅速?!”
从萧颖冑和萧衍的这一轮“博弈”,我们可以看到萧衍对“荆州帮”的“绞杀”更加紧迫,而萧颖冑还在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我们之前说过叛军内部其实分为“雍州帮”和“荆州帮”两大派系,在郢州之战的时候,我们就看到萧颖冑和萧衍在派系对抗中的所作所为。如今,尽管巴郡大破荆州军,兵锋直指江陵,但从事后结果看(巴郡军并未攻克江陵),萧颖冑此时此刻要求杨公则回军救援却有借题发挥之嫌。萧颖冑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自然有他背后的深意。
杨公则我们之前没提到过这个人,他是“荆州帮”的骨干成员,“起事”初期,杨公则就受命接收湘州(湖南长沙地区),在郢州战役时,杨公则率领湘州全部军兵北上汇合萧衍雍州军,为战役全胜立了大功,随后就在萧衍帐前听令,随大军东下,攻击前进。从当前的形势不难看出,如果杨公则的湘州军不能脱离萧衍独自行动的话,他们必将被雍州军最终吞并。而从杨公则本人来讲,如果不能脱幅而去,他也只能死心塌地跟随萧衍鞍前马后效力。上述结果对萧颖冑的“荆州帮”来说,无疑是最不利的。所以在巴郡军兵东出攻击江陵之时,萧颖冑借题发挥,要求萧衍派杨公则回军救援,就是一个能拿到台面上争取“荆州军”权力的一个最好契机。如果杨公则回到江陵和荆州军合兵一处,虽说不能撼动雍州军的老大地位,但是未来实施割据却是完全成立的。就算萧颖冑最终和萧衍达成妥协,杨公则的湘州军也会变成萧颖冑手中重要的筹码。萧颖冑确实是个老政客。
但萧颖冑遇见萧衍算是“既生瑜何生亮”了,这一点对于萧衍来说又怎能看不清楚?所以萧衍立即回绝了萧颖冑的提议,并让他“自生自灭”,用巴郡军兵继续削弱荆州军的实力,对于萧衍来说正求之不得。至于让自己在襄阳的兄弟援助江陵,只是说说而已,要是萧衍真想帮忙,就会亲自下令襄阳守军南下增援,而不是让萧颖冑自己“下命令”了。萧颖冑又如何调遣得了萧衍在襄阳的兄弟呢,襄阳的军事调动最终还是得萧衍说了算啊。
史载萧颖冑在内忧外困中最终病死江陵,而此时江陵政府中央禁军司令夏侯祥封锁萧颖冑死讯,模仿其笔迹继续发号施令,同时秘密报告萧衍这一重大变故。萧衍怎会犹豫,立即命令襄阳老巢派兵南下江陵控制局面,一切布局完毕,才发布萧颖冑死讯。而此时此刻,荆州已经完全控制在雍州兵手中,人心也全部归附萧衍。萧衍和萧颖冑的明争暗斗最终以萧衍的完胜而告终。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我感觉既然夏侯祥这种身居要职的江陵官员都如此做派,证明此时江陵城内外遍布着萧衍的死党和亲信,萧颖冑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他杀”还真是未可知。
不管怎样,扫平了内患的萧衍正踌躇满志的要对建康做最后一击了,萧宝卷的死期已经不远,风雨飘摇的南齐帝国的末日就要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