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35 萧衍起兵 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铁血魏晋南北朝最新章节!
上回我们说到南齐帝国雍州刺史萧衍得知自己的兄长萧懿被皇帝萧宝卷冤杀于首都建康城中,悲愤之下,直接拉起反叛大旗,招兵买马,准备沿江而下,推翻萧宝卷的残暴统治。乍眼一看,大家可能都会以为萧衍是“冲冠一怒为兄长”,其实,如果我们细读史书,我们可以发现萧衍的反叛是迟早发生的事情,兄长萧懿的被杀只是“或多或少影响了部分人心的走向”,给了萧衍一个反叛的借口而已。如果萧懿没有被冤杀,假以时日,萧衍就算不能推翻萧宝卷的南齐帝国,他也会割据一方,成为独立王国。
《资治通鉴》对于萧衍以及其所统领的雍州部众在“起事”前蠢蠢欲动,未雨绸缪的“反叛”行为有着很多处的描写:
我们在裴叔业献寿阳的章节曾经记述过,当时裴叔业徘徊于是否投降北魏,于是向萧衍问计。萧衍当时就建议裴叔业不要投降,先坐观时局之变,待条件成熟,就反叛中央,行“废立之事”。虽然是萧衍给裴叔业出谋划策,没准藏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心,但不可否认的是萧衍自己在当时也已经是反心侧漏。
同样,当年萧懿还是郢州刺史时,萧衍就劝说大哥把家人召到郢州、雍州,从而进退有据,割据荆湘,天下太平,就为朝廷尽力,天下有变,则举义兵匡济国家。之后,皇帝萧宝卷大杀四方,引起兵变不断,崔慧景起兵,萧懿回师平叛时,萧衍又派特使飞马赶到萧懿大营,劝他说:“诛杀崔慧景之后,大哥你就会建立不世之功。俗话说‘功劳太大,赏无可赏,只能赐死’,面对贤明君王,还不见得可以自保,如今君上如此昏聩,你怎能免死?不如平定叛乱之后,直接挥兵入宫,行使‘废立’之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如果不能,干脆班师历阳(安徽和县,长江以西,属于合肥防线),宣称抵御北魏南下,则声威震慑内外,谁敢不服从命令!如果两件事都办不到,一旦放弃兵权,接受高官厚禄,没有军队,则一定会后悔的。”萧衍一席话明确说出了他的立世哲学,可惜萧懿没有听从三弟萧衍的劝告,最终身死建康,令人叹息。不过史书记载萧衍一共兄弟9人,除了大哥萧懿和老四萧融被萧宝卷捕杀,其余兄弟皆听从萧衍劝告,准备充分,藏于民间,躲过了这场斧钺之灾。
萧衍反心侧漏,其属下明白事儿的将领自然有所领悟。当时萧衍见劝说萧懿不成,就自己暗暗准备,召集勇士上万人,砍伐树木、竹子,沉于檀溪(就是的卢马载刘备跃过的那个檀溪)之中;茅草也堆积的如山冈一般,然而这些战备物资却只储藏,不使用。中兵参军吕僧珍看出端倪,也私自准备船橹数百张,以备急用。等到萧衍拉起反叛大旗之时,各军将士在军火库争抢船橹之时,吕僧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船橹,大家才停止了争抢。
早些时候,有人跟雍州辖下的上庸太守韦睿询问当下时局时,韦睿就说:“陈显达虽然是员老将军,但他不是治世之才;崔慧景颇通事理,但他儒雅却缺少英武之气,他们估计都要灭族。平定天下的人,大概就会是我们刺史萧衍大人吧。”于是,韦睿就派遣自己两个儿子前往襄阳“深度结交”萧衍。等到萧衍起兵之时,韦睿亲率郡兵两千人,兼程前往襄阳参加起事。
不仅是韦睿,华山太守康绚、梁州及南秦州刺史柳惔也纷纷起兵相应萧衍。康绚还亲率郡兵三千赶往襄阳参战。一时间雍州全州鼎沸,群情激昂。
不过虽然雍州这里搞得轰轰烈烈,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我曾经跟大家介绍过,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把东汉三国时期的荆州所处的江汉平原地区划分成了雍州、荆州、郢州三州,分别以襄阳、江陵、江夏(就是现在的襄阳市、荆州市、武汉市)为治所,一方面是为了显示不屈服于北方政权,在南方设立类似雍州这样的侨州(同时有接收南下投奔南朝的侨民的功能),另一方面还有弱化大州刺史的权利范围,减少军阀割据的危险。所以,当萧衍率领雍州兵众反叛中央之时,虽然他坐拥国内最精锐的野战军(由于连年和北魏作战,雍州兵自然是越打越强),但他毕竟只有以襄阳为中心的一块弹丸之地,北有北魏帝国的宛城在虎视眈眈,南有荆州、郢州的掣肘,其形势也是不容乐观。
果然,当南齐皇帝萧宝卷得知萧衍已然反叛之时,急令还在上任途中的巴西梓潼两郡太守刘山阳(就是那个在邓城之战用铠甲填平闹沟,救主帅崔慧景性命的那个勇将,参见“一败再败”),率领自己手中的三千军兵,汇同荆州西中郎长史萧颖冑(此时的荆州刺史是萧宝卷的八弟萧宝融,现年13岁,所以是萧颖冑代理州中事务)一起袭击襄阳。此时的萧衍早已得知这一消息,在这种情况下,荆州的萧颖冑的态度对于雍州起事来说至为关键,争取荆州的支持就成为萧衍起兵后最为迫切重要的大事。
史载萧衍派遣参军王天虎前往江陵,给荆州的众位高级官员送去书信,信中说:“据可靠消息,刘山阳率兵西进,是要同时袭击荆州和雍州……”萧衍还跟手下将领说:“荆州人素来害怕我们雍州人,况且我们两州地界相邻,唇亡齿寒,所以他们必定和我们联手。如果我们两州可以通力合作,合兵一处,大张旗鼓的沿江东下,那么即使韩信白起再生,也难于阻挡我们的进攻,何况现在的昏君带领的一帮带刀传敕的宠幸之徒呢?”
仔细回味,在那种情况下,其实萧衍也不会像史书描写的那么淡定,他自己心里估计也一片狐疑,之所以这样对手下将领这么说,应该也是“传言满天飞”时的安定人心之举。可惜荆州的萧颖冑并没有像萧衍所说,那么轻易地投靠雍州,史载萧颖冑收到萧衍来信,狐疑万分,迟迟不能做出决断。
见萧颖冑没有明确意向,萧衍再次派出王天虎前往荆州送信。王天虎出发后,萧衍对心腹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我上次派王天虎去荆州,给绝大多数官员都写了信,可是这次我让王天虎只给萧颖冑和萧颖达兄弟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让王天虎口述’,但其实我并未给王天虎交代任何说辞,如此一来,萧颖冑只能跟荆州官员说并没有什么新的消息。于是,荆州官员都会人会认为王天虎再次出使荆州,必定和萧颖冑有阴谋,一定惶恐疑惑。消息传到刘山阳那里(荆州必定会有刘山阳的眼线),刘山阳也会被众人的言说搞糊涂了,必定对萧颖冑产生疑心。他们之间互不信任,必定会落入我的圈套中去。”
史书这一段对萧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描写的神乎其神,大有“演义”的味道。不知是不是后人对萧衍的神话,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那就是一开始萧衍还是想拉拢荆州,但看到萧颖冑态度不明确,就开始对荆州进行“谋划”,如果荆州不乖乖就范的话,那就准备磨刀霍霍,乱而取之了。
踌躇满志的萧衍,满腹狐疑的刘山阳,加上首鼠两端的萧颖冑还要为我们奉上什么样的好戏呢?萧衍的起兵是否会一帆风顺?我们下一回再讲。
:。:
上回我们说到南齐帝国雍州刺史萧衍得知自己的兄长萧懿被皇帝萧宝卷冤杀于首都建康城中,悲愤之下,直接拉起反叛大旗,招兵买马,准备沿江而下,推翻萧宝卷的残暴统治。乍眼一看,大家可能都会以为萧衍是“冲冠一怒为兄长”,其实,如果我们细读史书,我们可以发现萧衍的反叛是迟早发生的事情,兄长萧懿的被杀只是“或多或少影响了部分人心的走向”,给了萧衍一个反叛的借口而已。如果萧懿没有被冤杀,假以时日,萧衍就算不能推翻萧宝卷的南齐帝国,他也会割据一方,成为独立王国。
《资治通鉴》对于萧衍以及其所统领的雍州部众在“起事”前蠢蠢欲动,未雨绸缪的“反叛”行为有着很多处的描写:
我们在裴叔业献寿阳的章节曾经记述过,当时裴叔业徘徊于是否投降北魏,于是向萧衍问计。萧衍当时就建议裴叔业不要投降,先坐观时局之变,待条件成熟,就反叛中央,行“废立之事”。虽然是萧衍给裴叔业出谋划策,没准藏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心,但不可否认的是萧衍自己在当时也已经是反心侧漏。
同样,当年萧懿还是郢州刺史时,萧衍就劝说大哥把家人召到郢州、雍州,从而进退有据,割据荆湘,天下太平,就为朝廷尽力,天下有变,则举义兵匡济国家。之后,皇帝萧宝卷大杀四方,引起兵变不断,崔慧景起兵,萧懿回师平叛时,萧衍又派特使飞马赶到萧懿大营,劝他说:“诛杀崔慧景之后,大哥你就会建立不世之功。俗话说‘功劳太大,赏无可赏,只能赐死’,面对贤明君王,还不见得可以自保,如今君上如此昏聩,你怎能免死?不如平定叛乱之后,直接挥兵入宫,行使‘废立’之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如果不能,干脆班师历阳(安徽和县,长江以西,属于合肥防线),宣称抵御北魏南下,则声威震慑内外,谁敢不服从命令!如果两件事都办不到,一旦放弃兵权,接受高官厚禄,没有军队,则一定会后悔的。”萧衍一席话明确说出了他的立世哲学,可惜萧懿没有听从三弟萧衍的劝告,最终身死建康,令人叹息。不过史书记载萧衍一共兄弟9人,除了大哥萧懿和老四萧融被萧宝卷捕杀,其余兄弟皆听从萧衍劝告,准备充分,藏于民间,躲过了这场斧钺之灾。
萧衍反心侧漏,其属下明白事儿的将领自然有所领悟。当时萧衍见劝说萧懿不成,就自己暗暗准备,召集勇士上万人,砍伐树木、竹子,沉于檀溪(就是的卢马载刘备跃过的那个檀溪)之中;茅草也堆积的如山冈一般,然而这些战备物资却只储藏,不使用。中兵参军吕僧珍看出端倪,也私自准备船橹数百张,以备急用。等到萧衍拉起反叛大旗之时,各军将士在军火库争抢船橹之时,吕僧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船橹,大家才停止了争抢。
早些时候,有人跟雍州辖下的上庸太守韦睿询问当下时局时,韦睿就说:“陈显达虽然是员老将军,但他不是治世之才;崔慧景颇通事理,但他儒雅却缺少英武之气,他们估计都要灭族。平定天下的人,大概就会是我们刺史萧衍大人吧。”于是,韦睿就派遣自己两个儿子前往襄阳“深度结交”萧衍。等到萧衍起兵之时,韦睿亲率郡兵两千人,兼程前往襄阳参加起事。
不仅是韦睿,华山太守康绚、梁州及南秦州刺史柳惔也纷纷起兵相应萧衍。康绚还亲率郡兵三千赶往襄阳参战。一时间雍州全州鼎沸,群情激昂。
不过虽然雍州这里搞得轰轰烈烈,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我曾经跟大家介绍过,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把东汉三国时期的荆州所处的江汉平原地区划分成了雍州、荆州、郢州三州,分别以襄阳、江陵、江夏(就是现在的襄阳市、荆州市、武汉市)为治所,一方面是为了显示不屈服于北方政权,在南方设立类似雍州这样的侨州(同时有接收南下投奔南朝的侨民的功能),另一方面还有弱化大州刺史的权利范围,减少军阀割据的危险。所以,当萧衍率领雍州兵众反叛中央之时,虽然他坐拥国内最精锐的野战军(由于连年和北魏作战,雍州兵自然是越打越强),但他毕竟只有以襄阳为中心的一块弹丸之地,北有北魏帝国的宛城在虎视眈眈,南有荆州、郢州的掣肘,其形势也是不容乐观。
果然,当南齐皇帝萧宝卷得知萧衍已然反叛之时,急令还在上任途中的巴西梓潼两郡太守刘山阳(就是那个在邓城之战用铠甲填平闹沟,救主帅崔慧景性命的那个勇将,参见“一败再败”),率领自己手中的三千军兵,汇同荆州西中郎长史萧颖冑(此时的荆州刺史是萧宝卷的八弟萧宝融,现年13岁,所以是萧颖冑代理州中事务)一起袭击襄阳。此时的萧衍早已得知这一消息,在这种情况下,荆州的萧颖冑的态度对于雍州起事来说至为关键,争取荆州的支持就成为萧衍起兵后最为迫切重要的大事。
史载萧衍派遣参军王天虎前往江陵,给荆州的众位高级官员送去书信,信中说:“据可靠消息,刘山阳率兵西进,是要同时袭击荆州和雍州……”萧衍还跟手下将领说:“荆州人素来害怕我们雍州人,况且我们两州地界相邻,唇亡齿寒,所以他们必定和我们联手。如果我们两州可以通力合作,合兵一处,大张旗鼓的沿江东下,那么即使韩信白起再生,也难于阻挡我们的进攻,何况现在的昏君带领的一帮带刀传敕的宠幸之徒呢?”
仔细回味,在那种情况下,其实萧衍也不会像史书描写的那么淡定,他自己心里估计也一片狐疑,之所以这样对手下将领这么说,应该也是“传言满天飞”时的安定人心之举。可惜荆州的萧颖冑并没有像萧衍所说,那么轻易地投靠雍州,史载萧颖冑收到萧衍来信,狐疑万分,迟迟不能做出决断。
见萧颖冑没有明确意向,萧衍再次派出王天虎前往荆州送信。王天虎出发后,萧衍对心腹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我上次派王天虎去荆州,给绝大多数官员都写了信,可是这次我让王天虎只给萧颖冑和萧颖达兄弟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让王天虎口述’,但其实我并未给王天虎交代任何说辞,如此一来,萧颖冑只能跟荆州官员说并没有什么新的消息。于是,荆州官员都会人会认为王天虎再次出使荆州,必定和萧颖冑有阴谋,一定惶恐疑惑。消息传到刘山阳那里(荆州必定会有刘山阳的眼线),刘山阳也会被众人的言说搞糊涂了,必定对萧颖冑产生疑心。他们之间互不信任,必定会落入我的圈套中去。”
史书这一段对萧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描写的神乎其神,大有“演义”的味道。不知是不是后人对萧衍的神话,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那就是一开始萧衍还是想拉拢荆州,但看到萧颖冑态度不明确,就开始对荆州进行“谋划”,如果荆州不乖乖就范的话,那就准备磨刀霍霍,乱而取之了。
踌躇满志的萧衍,满腹狐疑的刘山阳,加上首鼠两端的萧颖冑还要为我们奉上什么样的好戏呢?萧衍的起兵是否会一帆风顺?我们下一回再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