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母子情仇续 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铁血魏晋南北朝最新章节!
上回说到北魏帝国太尉源贺其实并不是像史书所说为“皇帝诏回首都”,而是冯太后紧急调军中强援回京逼宫而来。所以说我们在读史,或者说解读当前国际政治的事件时,不能只看官方的公开表态,而要通过“利益”的尺度去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含义。源贺回京明显是对皇帝不利,所以史书记载的“皇帝诏书”明显就是冯太后“矫诏”,我们的献文帝拓跋弘在那时已经失去了自己发出诏书的能力。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最近大家热议的“北朝鲜核试验”事件。我国外交部的官方意见当然是谴责金三胖的违反联合国宪章的所作所为,而且从长远看,就在我国肘腋之间的一个不太听话的“小兄弟”一旦有了核武,那么也确实不好控制,所以我们官方对外表达的反对意见就很好理解。但是,最近我在网上以及微信上总能看到许多网友对金三胖口诛笔伐,呼应政府正面立场,就让我感觉十分好笑。因为在我看来,我国对朝鲜核武的官方立场其实就是做做样子而已,从现实中短期利益上来看,金三胖闹得越凶其实对中国如今的战略越有帮助。
我们分析各个国家或利益团体在某件事件上所持的立场,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在这件事情上对谁有利,而这个“有利”不仅是绝对意义上的“有利”,还包含着相对意义上的“有利”。说白了,就是在和“主要矛盾”的竞争中,如果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是“相对有利”的最好体现。北朝鲜发展核武,最受伤的就是“韩国”和“日本”,作为军事同盟的美国当然就不能坐视不理。而我国目前在东南亚方向上最主要的矛盾则是南海问题,美国联合一群小弟不断跟我们为难,所以任何能够让美国“求”到我们中国帮忙,想和中国坐到谈判桌前聊一聊的事件,都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谈判的筹码。而北朝鲜问题恰恰是美国希望我们能和他答成一致的事件,而这就是我们处理“南海主要矛盾”的重大筹码。
这不,我们国家趁金三胖闹腾的同时,又是在南海扩建岛礁建设雷达,又是在南海永兴岛部署导弹,忙活的不亦说乎。对于美国的“谴责”,我们外交部严辞回应,并同时表示不支持美国在南韩部署旨在对付北朝鲜的反导系统。你看,这就是外交战场,你要想让我支持你,帮你个忙,对不起,你就得拿出点诚意,帮我个忙。否则咱们两不相帮,你忙你的,我忙我的,相互打打嘴仗,在国际社会上有个交代就行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金三胖在东北亚闹得越凶,我们在南海就越有空间去腾挪,这又何乐而不为呢?没准我们的外交部长王毅刚在发布会上痛批了北朝鲜违反联合国宪章后,立马打电话给金三胖说:“恩仔,你玩真的!这么不给大哥面子!不过二哥挺你,继续……”
好了,扯得有点远,我们再把目光拉回到北魏帝国星夜赶回首都平城的太尉源贺的身上。史载源贺到达之时,皇宫内正在举行公卿会议。任城王拓跋云(北征柔然的三个王爷之一,应该也是太后一派)是拓跋子推的弟弟,他说:“陛下正逢太平盛世,君临四海,怎可以对上违背祖宗,对下抛弃人民。而且父子相传,由来已久,陛下一定要放弃尘世的俗务,那么皇太子理应继承大统。天下是祖先的天下,陛下如果把朝廷授予旁支,恐怕不是明圣祖先的本意。”拓跋云和拓跋弘意欲传位的拓跋子推是亲兄弟,拓跋云首先发言,声明自己家族这一支“不配”当皇帝,反方一辩立论实在高明而明确。
源贺紧接着发言:“陛下现今打算禅位给皇叔,我深恐扰乱皇家祖庙祭祀的顺序,后世将讥讽我们逆祀,请三思任城王之言。”反方二辩站在军方角度,重申了拓跋云的观点,表示“我军一定会紧密团结在皇太子周围”,言语不多,但分量很重!
东阳公拓跋丕紧接着说:“皇太子虽然神圣恩德早已彰显,但年龄实在太小,而陛下正值壮年,为何独善其身,不把天下放在心上?如果那样,皇家祖庙怎么办,亿万人民怎么办!”反方三辩拓跋丕在宗室中辈分很高,姜还是老的辣,不露声色的夸奖了皇太子,重申了反方立场。
尚书陆馛又说:“陛下若舍弃太子,传位亲王,我宁可在金銮殿上自刎,也不敢奉诏!”反方四辩陆馛是陆丽的长兄,连原来坚定的保皇派陆丽的兄长现在都倒向冯太后,以死劝谏,皇帝拓跋弘又怎能不心寒?
史载拓跋弘在遭到上述大臣们的一通反驳之后,勃然大怒,脸色瞬时转变,转过头问宦官选部尚书赵黑,没想到主管宦官遴选的赵黑说到:“我以死效忠皇太子,不知其他。”赵黑连效忠皇帝都懒得说了,直接效忠皇太子,却也让人心冷,不过之后当然会得到冯太后嘉奖,此乃后话。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拓跋弘默然不语,哀莫大于心死,此时在朝堂之上全是冯太后一党的声音,原来同情自己的王爷们(比如拓跋子推),在源贺军事威压下也不敢出声(也许那些人就根本没让来参加讨论)。最搞笑的是,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中,史料里竟然没有冯太后的只言片语,史官的欲盖弥彰或者说是“皇帝新衣”似的粉饰让人莞尔。
事已至此,拓跋弘只好任命陆馛为太保,和源贺一同持节,把皇帝的玉玺呈献给皇太子拓跋宏。公元471年秋8月20日,高祖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延兴。献文帝拓跋弘进位为太上皇,移居崇光宫。如果说拓跋弘此时有出家的想法,我觉得还算比较合理(而不是史书所说的:因为看破红尘,所以主动退位说)。
到此时此刻,拓跋弘和冯太后的“争权斗争”以完败结束。之后几年,史书虽然还有记载太上皇的零星事件,但应该都是拓跋弘在“软禁”的状态下的被迫之举,或者就是冯太后把拓跋弘在某些事情上推出来以糊弄视听而已。
公元476年夏6月,拓跋弘最终被冯太后毒死宫中。冯太后为何在这个时间毒死拓跋弘史书当然不会交代,但是估计可能冯太后此时身体有恙,害怕身死之后被反攻倒算,于是杀死献文帝了事。(和刘义隆杀死檀道济一个原因,参考“悬瓠保卫战”)
不过冯太后没有因此寿终正寝,这个政治强人还要在北魏政坛活跃十数年,和她的孙子魏孝文帝一起影响着政坛多变的风向,书写着帝国奇幻的历史!
;
上回说到北魏帝国太尉源贺其实并不是像史书所说为“皇帝诏回首都”,而是冯太后紧急调军中强援回京逼宫而来。所以说我们在读史,或者说解读当前国际政治的事件时,不能只看官方的公开表态,而要通过“利益”的尺度去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含义。源贺回京明显是对皇帝不利,所以史书记载的“皇帝诏书”明显就是冯太后“矫诏”,我们的献文帝拓跋弘在那时已经失去了自己发出诏书的能力。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最近大家热议的“北朝鲜核试验”事件。我国外交部的官方意见当然是谴责金三胖的违反联合国宪章的所作所为,而且从长远看,就在我国肘腋之间的一个不太听话的“小兄弟”一旦有了核武,那么也确实不好控制,所以我们官方对外表达的反对意见就很好理解。但是,最近我在网上以及微信上总能看到许多网友对金三胖口诛笔伐,呼应政府正面立场,就让我感觉十分好笑。因为在我看来,我国对朝鲜核武的官方立场其实就是做做样子而已,从现实中短期利益上来看,金三胖闹得越凶其实对中国如今的战略越有帮助。
我们分析各个国家或利益团体在某件事件上所持的立场,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在这件事情上对谁有利,而这个“有利”不仅是绝对意义上的“有利”,还包含着相对意义上的“有利”。说白了,就是在和“主要矛盾”的竞争中,如果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是“相对有利”的最好体现。北朝鲜发展核武,最受伤的就是“韩国”和“日本”,作为军事同盟的美国当然就不能坐视不理。而我国目前在东南亚方向上最主要的矛盾则是南海问题,美国联合一群小弟不断跟我们为难,所以任何能够让美国“求”到我们中国帮忙,想和中国坐到谈判桌前聊一聊的事件,都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谈判的筹码。而北朝鲜问题恰恰是美国希望我们能和他答成一致的事件,而这就是我们处理“南海主要矛盾”的重大筹码。
这不,我们国家趁金三胖闹腾的同时,又是在南海扩建岛礁建设雷达,又是在南海永兴岛部署导弹,忙活的不亦说乎。对于美国的“谴责”,我们外交部严辞回应,并同时表示不支持美国在南韩部署旨在对付北朝鲜的反导系统。你看,这就是外交战场,你要想让我支持你,帮你个忙,对不起,你就得拿出点诚意,帮我个忙。否则咱们两不相帮,你忙你的,我忙我的,相互打打嘴仗,在国际社会上有个交代就行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金三胖在东北亚闹得越凶,我们在南海就越有空间去腾挪,这又何乐而不为呢?没准我们的外交部长王毅刚在发布会上痛批了北朝鲜违反联合国宪章后,立马打电话给金三胖说:“恩仔,你玩真的!这么不给大哥面子!不过二哥挺你,继续……”
好了,扯得有点远,我们再把目光拉回到北魏帝国星夜赶回首都平城的太尉源贺的身上。史载源贺到达之时,皇宫内正在举行公卿会议。任城王拓跋云(北征柔然的三个王爷之一,应该也是太后一派)是拓跋子推的弟弟,他说:“陛下正逢太平盛世,君临四海,怎可以对上违背祖宗,对下抛弃人民。而且父子相传,由来已久,陛下一定要放弃尘世的俗务,那么皇太子理应继承大统。天下是祖先的天下,陛下如果把朝廷授予旁支,恐怕不是明圣祖先的本意。”拓跋云和拓跋弘意欲传位的拓跋子推是亲兄弟,拓跋云首先发言,声明自己家族这一支“不配”当皇帝,反方一辩立论实在高明而明确。
源贺紧接着发言:“陛下现今打算禅位给皇叔,我深恐扰乱皇家祖庙祭祀的顺序,后世将讥讽我们逆祀,请三思任城王之言。”反方二辩站在军方角度,重申了拓跋云的观点,表示“我军一定会紧密团结在皇太子周围”,言语不多,但分量很重!
东阳公拓跋丕紧接着说:“皇太子虽然神圣恩德早已彰显,但年龄实在太小,而陛下正值壮年,为何独善其身,不把天下放在心上?如果那样,皇家祖庙怎么办,亿万人民怎么办!”反方三辩拓跋丕在宗室中辈分很高,姜还是老的辣,不露声色的夸奖了皇太子,重申了反方立场。
尚书陆馛又说:“陛下若舍弃太子,传位亲王,我宁可在金銮殿上自刎,也不敢奉诏!”反方四辩陆馛是陆丽的长兄,连原来坚定的保皇派陆丽的兄长现在都倒向冯太后,以死劝谏,皇帝拓跋弘又怎能不心寒?
史载拓跋弘在遭到上述大臣们的一通反驳之后,勃然大怒,脸色瞬时转变,转过头问宦官选部尚书赵黑,没想到主管宦官遴选的赵黑说到:“我以死效忠皇太子,不知其他。”赵黑连效忠皇帝都懒得说了,直接效忠皇太子,却也让人心冷,不过之后当然会得到冯太后嘉奖,此乃后话。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拓跋弘默然不语,哀莫大于心死,此时在朝堂之上全是冯太后一党的声音,原来同情自己的王爷们(比如拓跋子推),在源贺军事威压下也不敢出声(也许那些人就根本没让来参加讨论)。最搞笑的是,在这么重要的会议中,史料里竟然没有冯太后的只言片语,史官的欲盖弥彰或者说是“皇帝新衣”似的粉饰让人莞尔。
事已至此,拓跋弘只好任命陆馛为太保,和源贺一同持节,把皇帝的玉玺呈献给皇太子拓跋宏。公元471年秋8月20日,高祖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延兴。献文帝拓跋弘进位为太上皇,移居崇光宫。如果说拓跋弘此时有出家的想法,我觉得还算比较合理(而不是史书所说的:因为看破红尘,所以主动退位说)。
到此时此刻,拓跋弘和冯太后的“争权斗争”以完败结束。之后几年,史书虽然还有记载太上皇的零星事件,但应该都是拓跋弘在“软禁”的状态下的被迫之举,或者就是冯太后把拓跋弘在某些事情上推出来以糊弄视听而已。
公元476年夏6月,拓跋弘最终被冯太后毒死宫中。冯太后为何在这个时间毒死拓跋弘史书当然不会交代,但是估计可能冯太后此时身体有恙,害怕身死之后被反攻倒算,于是杀死献文帝了事。(和刘义隆杀死檀道济一个原因,参考“悬瓠保卫战”)
不过冯太后没有因此寿终正寝,这个政治强人还要在北魏政坛活跃十数年,和她的孙子魏孝文帝一起影响着政坛多变的风向,书写着帝国奇幻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