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7 刘裕的崛起 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铁血魏晋南北朝最新章节!
(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
上次说到刘裕平灭了“孙恩民变”,而就在刘裕为东晋政府抛头颅洒热血时,东晋政府的内斗也达到了白热化。
东晋当时的皇帝是司马德宗,史书记载司马德宗是个弱智,吃饭喝水都不能自理,大权自然旁落。国家的实际控制人是司马德宗的亲叔叔司马道子,以及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不过司马道子父子也不是一手遮天,盘踞在长江中游的荆州州长桓玄就和司马道子父子不对付。这个桓玄的老爸就是历史上那个说出“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桓温,曾经出任东晋政府的大司马,还差一点篡夺了东晋的江山。桓玄虽然没有老爸桓温的能力和气魄,但篡位的野心可是比他老爸有过之而无不及。
桓玄和司马元显都想攫取东晋帝国的绝对权力,惨烈的政治斗争不可避免,最终只能靠内战来解决。公元402年,司马元显以皇帝司马德宗名义下诏书宣布桓玄的罪状,任命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全国剿总司令,征讨桓玄。并任命刘牢之为前将军,担任前锋大都督,率领“北府军”,一起讨伐桓玄。司马元显算盘打得不错,和蒋介石用地方军阀打击另一个地方军阀的思路如出一辙。
刘裕当时就是一个武将,没太多想法,向刘牢之请战,决心一举平灭桓玄,护卫皇家。但此时刘牢之的心态却起了变化,刘牢之其实和桓玄一样,都是地方实力派,司马元显借助刘牢之之手平灭桓玄,让刘牢之起了“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心。刘牢之儿子刘敬宣劝刘牢之提防桓玄,说桓玄就是当代的董卓。结果刘牢之冲儿子咆哮道:“你说的那些普通常识,我难道不知道。击败桓玄当然不难,只是平灭桓玄之后,叫我如何对付司马元显?”最终,刘牢之在桓玄和司马元显这两个政治势力中选择投靠桓玄,并秘密派刘敬宣晋见桓玄投降。
刘牢之的阵前倒戈让司马元显措手不及,军队瞬间崩溃,司马元显被桓玄抓住后毫无悬念地砍了头,政治斗争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没有第三个方案。桓玄当即被皇帝任命为丞相,全国各军区总司令等一系列职位,完全替代司马元显,当了东晋帝国的实际控制人。
桓玄一坐稳位置,就拿刘牢之开刀了,让刘牢之担任会稽郡郡长(浙江绍兴),以期把刘牢之调离“北府军”驻地京口。刘牢之既惊又怒道:“一开始就夺我兵权,大祸就要到来了吗?”并找刘裕商量:“我想北上和广陵的高雅之汇合,起兵反抗桓玄,你能跟我一起去吗?”刘裕说到:“将军率数万精锐投降桓玄,如今他名望以达巅峰,声威震动天下,我们无论如何也和他不能抗衡。如果将军执意要去,我当脱下军装,返回京口做我的老百姓。”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问刘裕:“我怎么办?”刘裕建议道:“依我观察,你舅父难逃桓玄毒手,你不妨跟我回京口,如果桓玄尊奉皇室,我们就侍奉他,不然,我们再从长计议。”
刘牢之决心叛变,但手下将领大多不愿跟随刘牢之反叛,刘牢之知道自己已经对军队失去了控制,担心反叛密谋已经被桓玄知晓,于是逃亡,并在逃亡途中精神崩溃而上吊自杀。
从这一系列的政治角力可以看出,刘牢之只是一介武夫,在“北府军”建军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刘牢之还没有把“北府军”变成自己的私人军队,说明其统御能力实在一般,手下带兵将官应该感觉到跟着刘牢之干是没有前途的。当关键时刻来临时,这些带兵将官还心存皇室,或者已经暗通桓玄,早已抛弃了他们的老上司,刘牢之根本指挥不动这支部队,于是悲剧不可避免。
从另一个方面说,自从大晋朝“永嘉之乱”之后,司马睿南渡长江建立东晋王朝,一直依靠世家大族的势力维持其统治,当然这种统治模式的弊端就是这些世家大族都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东晋立国一百年间,出身世家大族的权臣层出不穷,但像权势熏天的桓温、王敦都未能挣脱司马家族的统治而实现禅带,可见当时政坛对于拥护皇室还是有一定共识,或者说皇室和世家大族形成了某种平衡,想打破它确实需要相当大的魅力和魄力。
不过我们的桓玄同志认为自己就具备这种魅力和魄力。在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后仅仅一年,桓玄让傻子皇帝司马德宗写了禅位诏书,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楚”。不过桓玄把政治看的过于简单了,过于猴急的上位给他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灾难。我们的主角刘裕同志打着恢复皇室的旗号趁机起事,一时间拥护司马皇家的势力云集在刘裕大旗之下,经过几次会战,桓玄彻底失败,只过了半年皇帝瘾的桓玄死于乱军之中。司马德宗这个傀儡皇帝又被刘裕迎回复了辟。
当时的刘裕俨然以一副“大晋朝中兴之纯臣”面目示人,和东汉朝建安年间的曹操曹丞相十分类似。而刘裕的征战诡诈之谋,统御帝王之术也和曹操不相上下。此时此地,刘裕所需要的就是时间,他还需要时间来捋顺各种关系,用不断的军事胜利为自己挣得更多的声望。
在平灭篡位叛乱的桓玄,帮助司马氏复辟后,刘裕又击败了在国中混乱之际在四川独立的西蜀政权;消灭了接替孙恩的变民军领袖卢循,重新统一整个南中国地区;消灭了盘踞在山东的南燕政权,在首都建康斩杀慕容氏一众皇亲国戚。刘裕用地方军阀、变民首领、异族皇室的鲜血为自己增加了一颗颗闪光的将星,并一步步稳健地向皇帝宝座迈进。
当然,刘裕不是刚愎自用、志大才疏的桓玄,他深知现在篡位还不到火候,虽然自己带领东晋帝国把势力扩展到黄河流域,但北方大面积的领土还在胡人手中。东晋帝国北面和拓跋嗣的北魏帝国接壤,西北面和姚兴的后秦政权接壤,隔着后秦还有个新兴的赫连勃勃的大夏帝国。
国际上风云变幻谁主沉浮,虽然一时间坊间传闻刘裕就要恢复昔日大晋朝的光辉,逐鹿中原了,可北方鲜卑拓跋家族的势力还在凝聚,匈奴人赫连勃勃也甚嚣尘上,就连羌人姚兴的后秦虽然被赫连勃勃削弱不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稳居关中。这一场家国争霸战到底鹿死谁手,最终还要靠铁和血来证明。
(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
上次说到刘裕平灭了“孙恩民变”,而就在刘裕为东晋政府抛头颅洒热血时,东晋政府的内斗也达到了白热化。
东晋当时的皇帝是司马德宗,史书记载司马德宗是个弱智,吃饭喝水都不能自理,大权自然旁落。国家的实际控制人是司马德宗的亲叔叔司马道子,以及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不过司马道子父子也不是一手遮天,盘踞在长江中游的荆州州长桓玄就和司马道子父子不对付。这个桓玄的老爸就是历史上那个说出“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桓温,曾经出任东晋政府的大司马,还差一点篡夺了东晋的江山。桓玄虽然没有老爸桓温的能力和气魄,但篡位的野心可是比他老爸有过之而无不及。
桓玄和司马元显都想攫取东晋帝国的绝对权力,惨烈的政治斗争不可避免,最终只能靠内战来解决。公元402年,司马元显以皇帝司马德宗名义下诏书宣布桓玄的罪状,任命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全国剿总司令,征讨桓玄。并任命刘牢之为前将军,担任前锋大都督,率领“北府军”,一起讨伐桓玄。司马元显算盘打得不错,和蒋介石用地方军阀打击另一个地方军阀的思路如出一辙。
刘裕当时就是一个武将,没太多想法,向刘牢之请战,决心一举平灭桓玄,护卫皇家。但此时刘牢之的心态却起了变化,刘牢之其实和桓玄一样,都是地方实力派,司马元显借助刘牢之之手平灭桓玄,让刘牢之起了“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心。刘牢之儿子刘敬宣劝刘牢之提防桓玄,说桓玄就是当代的董卓。结果刘牢之冲儿子咆哮道:“你说的那些普通常识,我难道不知道。击败桓玄当然不难,只是平灭桓玄之后,叫我如何对付司马元显?”最终,刘牢之在桓玄和司马元显这两个政治势力中选择投靠桓玄,并秘密派刘敬宣晋见桓玄投降。
刘牢之的阵前倒戈让司马元显措手不及,军队瞬间崩溃,司马元显被桓玄抓住后毫无悬念地砍了头,政治斗争就是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没有第三个方案。桓玄当即被皇帝任命为丞相,全国各军区总司令等一系列职位,完全替代司马元显,当了东晋帝国的实际控制人。
桓玄一坐稳位置,就拿刘牢之开刀了,让刘牢之担任会稽郡郡长(浙江绍兴),以期把刘牢之调离“北府军”驻地京口。刘牢之既惊又怒道:“一开始就夺我兵权,大祸就要到来了吗?”并找刘裕商量:“我想北上和广陵的高雅之汇合,起兵反抗桓玄,你能跟我一起去吗?”刘裕说到:“将军率数万精锐投降桓玄,如今他名望以达巅峰,声威震动天下,我们无论如何也和他不能抗衡。如果将军执意要去,我当脱下军装,返回京口做我的老百姓。”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问刘裕:“我怎么办?”刘裕建议道:“依我观察,你舅父难逃桓玄毒手,你不妨跟我回京口,如果桓玄尊奉皇室,我们就侍奉他,不然,我们再从长计议。”
刘牢之决心叛变,但手下将领大多不愿跟随刘牢之反叛,刘牢之知道自己已经对军队失去了控制,担心反叛密谋已经被桓玄知晓,于是逃亡,并在逃亡途中精神崩溃而上吊自杀。
从这一系列的政治角力可以看出,刘牢之只是一介武夫,在“北府军”建军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刘牢之还没有把“北府军”变成自己的私人军队,说明其统御能力实在一般,手下带兵将官应该感觉到跟着刘牢之干是没有前途的。当关键时刻来临时,这些带兵将官还心存皇室,或者已经暗通桓玄,早已抛弃了他们的老上司,刘牢之根本指挥不动这支部队,于是悲剧不可避免。
从另一个方面说,自从大晋朝“永嘉之乱”之后,司马睿南渡长江建立东晋王朝,一直依靠世家大族的势力维持其统治,当然这种统治模式的弊端就是这些世家大族都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东晋立国一百年间,出身世家大族的权臣层出不穷,但像权势熏天的桓温、王敦都未能挣脱司马家族的统治而实现禅带,可见当时政坛对于拥护皇室还是有一定共识,或者说皇室和世家大族形成了某种平衡,想打破它确实需要相当大的魅力和魄力。
不过我们的桓玄同志认为自己就具备这种魅力和魄力。在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后仅仅一年,桓玄让傻子皇帝司马德宗写了禅位诏书,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楚”。不过桓玄把政治看的过于简单了,过于猴急的上位给他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灾难。我们的主角刘裕同志打着恢复皇室的旗号趁机起事,一时间拥护司马皇家的势力云集在刘裕大旗之下,经过几次会战,桓玄彻底失败,只过了半年皇帝瘾的桓玄死于乱军之中。司马德宗这个傀儡皇帝又被刘裕迎回复了辟。
当时的刘裕俨然以一副“大晋朝中兴之纯臣”面目示人,和东汉朝建安年间的曹操曹丞相十分类似。而刘裕的征战诡诈之谋,统御帝王之术也和曹操不相上下。此时此地,刘裕所需要的就是时间,他还需要时间来捋顺各种关系,用不断的军事胜利为自己挣得更多的声望。
在平灭篡位叛乱的桓玄,帮助司马氏复辟后,刘裕又击败了在国中混乱之际在四川独立的西蜀政权;消灭了接替孙恩的变民军领袖卢循,重新统一整个南中国地区;消灭了盘踞在山东的南燕政权,在首都建康斩杀慕容氏一众皇亲国戚。刘裕用地方军阀、变民首领、异族皇室的鲜血为自己增加了一颗颗闪光的将星,并一步步稳健地向皇帝宝座迈进。
当然,刘裕不是刚愎自用、志大才疏的桓玄,他深知现在篡位还不到火候,虽然自己带领东晋帝国把势力扩展到黄河流域,但北方大面积的领土还在胡人手中。东晋帝国北面和拓跋嗣的北魏帝国接壤,西北面和姚兴的后秦政权接壤,隔着后秦还有个新兴的赫连勃勃的大夏帝国。
国际上风云变幻谁主沉浮,虽然一时间坊间传闻刘裕就要恢复昔日大晋朝的光辉,逐鹿中原了,可北方鲜卑拓跋家族的势力还在凝聚,匈奴人赫连勃勃也甚嚣尘上,就连羌人姚兴的后秦虽然被赫连勃勃削弱不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稳居关中。这一场家国争霸战到底鹿死谁手,最终还要靠铁和血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