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福报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霓裳铁衣曲最新章节!
朗日低下头,拿起酒杯,试图掩盖自己内心中的震惊,这个唐人将军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知道我国的内情?这不可能,吐蕃可没有大唐的留学生,这一定是他的诓骗。想到这里,他重新镇定了下来,笑道:“什么内轻外重,尾大不掉?王都督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呀!”
“听不懂?”王文佐笑道:“你曾经来大唐留学,总该读过《春秋》吧?”
“《左传》和《公羊传》我都读过!”
“那就好,我问你,春秋时大国有哪些?”
“晋、楚最大,齐、秦次之,而后吴、越,再往后便是宋、鲁、卫、郑之流了!”
“嗯,那我问你,当初周天子裂土分茅的时候,晋楚会比齐秦、吴越、宋鲁卫郑更强吗?”
“这个!”朗日皱起了眉头,思忖片刻之后答道:“若是我没记错的话,楚本来祝融之后,非姬姓,分封之地也是南方蛮夷之地,是以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说。而齐是姜尚始封,宋是微子后人、鲁是周公之国,卫是武王之弟,亲疏甚远,楚国肯定是不及这几国的;而晋国开国之君是成王幼弟,亲近的很,就不知道与诸国怎么比了!”
“不错,周天子分封时讲的是亲亲尊尊,确实与后来不同!不过后来强弱之势却大有不同,你有没有想过是为什么呢?”王文佐点了点头,对方看来在长安也是下了真功夫的,谁都知道春秋五霸是当时最强的几个诸侯国,尤其是晋和楚,两国的争霸和弭兵就是春秋中后期的主旋律。但西周刚开始分封诸侯的时候,确实按照“亲亲尊尊”的原则安置诸侯国的,所谓的“亲亲尊尊”,就是亲近亲属,尊重在尊位的人。比如鲁国、卫国、曹国、燕国等诸侯国,其开国之君都是周武王的弟弟,晋开国之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郑国的开国之君是周厉王的儿子、都是宗室成员;他们的封地土地肥沃,位置重要,分到的民众多(当时的土地并不稀缺,人口才是更重要的资源),这就是亲亲;齐国的开国之君姜尚是周的太师、首席谋臣,宋的开国之君微子是商纣王的兄长,陈国和杞国分别是虞、夏之后,虽然与周王室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祖先地位尊崇,所以封地也很不错。像秦国、楚国、吴国、越国和周王室关系疏远的(吴国自称开国之君吴太伯是周文王的大伯,一来比较疏远,二来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封地就偏远多了,自己祖宗当初又不处于尊位的,被分封的领地比起前面那些就差远了。
“数百年时间,时势变化无常,岂有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道理?”朗日笑道:“王都督说这些,又有什么意思?”
“强弱变化无常不假,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可寻的!”王文佐笑道:“晋楚齐秦吴越之所以强,就是因为他们身处四夷之中,攘夷扩地,国富民强;而卫、宋、郑身处天下之中,无开拓的空间,所以后来被逐渐超过!沦为附属。贵国也是如此,青海之地虽好,赞普又能得到几分?像这般时日久了,焉知占据青海、西域之外藩不会为晋楚之流,问九鼎之重?”
朗日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事实比任何言辞都有力,其实用不着太长时间,现在的噶尔家的实力就已经隐然间超过赞普了,如果再这样下去,用不了两代人,宝座上的人要么是噶尔家的傀儡,要么就是噶尔家的人了。这个唐人将军好生厉害,虽然对吐蕃的内情并不了解,仅仅大概推测,就能猜了个七七八八。
“既然你没有说话,那我应该猜的不错了!”王文佐笑了笑:“其实你不用太担心,谁家都有自己的烦心事!”
“什么意思?”
“和吐蕃一样,大唐也有自己的问题!”王文佐笑道:“不要以为只有吐蕃会内轻外重,尾大不掉!”
“你是说大唐也会?”朗日吃了一惊:“不会吧?”
“有什么不会的!”王文佐笑道:“吐蕃人是人,大唐人也是人,是人就会犯同样的错误。随着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广阔,兵力财力也越来越向边境倾斜,相对于边镇,都城变得越来越虚弱,你觉得会有什么后果?”
“可你不也是个边将?”朗日问道。
“我是边将不假,但我不希望大唐因此而崩溃!”王文佐笑道:“停止战争,划分势力范围,发展贸易,这对大唐和吐蕃来说都是更好的选择,旷日持久的战争只会对第三者有利,对不对?”
“可是正在准备大举出兵不是你们大唐吗?”朗日嘟囔道。
“是,但至少我们现在可以先走出第一步,你刚刚不是说了吗?时势变化无常,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你说对不对?”
朗日并没有立刻回答,他看着王文佐的眼睛,几分钟后面上才露出笑容:“不错,时势变化无常,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至少我们现在可以把贸易先做起来!毕竟钱帛谁也不会嫌多!”
说到这里,两人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
成都,青羊肆、善药居。
与当时的许多商铺一样,蔡家也是前店后家的模式,前面临街的一排五间宽的房子是店铺,后面则是五进深的院子,族人、伙计、奴仆加起来有快五百人,几乎占据了八分之一个坊里,
已经进入腊月了,依照当时店铺的规矩,到了年末就要结账盘铺,确定今年赚了多少、赔了多少,给股东多少分红,给伙计开多少饷钱,古时店铺平时都是不给伙计发工资的,都是只包吃住,到了年底结账的时候再决定发多少钱。所以一进腊月,店里的伙计们的耳朵都竖起来了,心思都在即将到来的收入上。
不过今年却与往年不同,若是往年,东家蔡丁山进了腊月早就在家享清福了,他家这药铺生意都做了好几百年,各项买卖早就上了轨道,根本用不着他事事亲力亲为,何必冒着风雪在外头奔走?可今年秋后他就一直在外头奔走,哪怕是回来了也就在家待一两天,就又出门了。店里伙计们都在猜测着主人这是在干嘛?直到腊月26,蔡丁山才和诸葛文回到成都,随着他们一同回来的还有十多个客人,光是随行的男女奴仆便有两三百人。
当由灯笼、伞盖、轿子、车马和各式箱笼行李组成的这支队伍浩浩荡荡进入善药居时,蔡家上下都从睡梦中惊醒,忙碌起来。从大门、二门、大堂、二堂一直到内宅偏院,灯光接二连三地亮了。几个执事几乎是同时出现在门厅里,神色惊惶的伙计来回奔跑,两顶专供宅内行走的肩舆已经抬出轿厅来准备着。一个睡眼惺忪的年轻伙计糊里糊涂地走错了方向,被头目夹脖子揪住,用力一搡,跌跌撞撞奔回队列里。
蔡丁山下了骡车,他显得憔悴而疲惫,黝黑的脸明显变瘦了,头发胡子也似乎白了不少,但精神却分外的亢奋,一双已经闪着精光,他一下马车,就对凑上来问安的管事问道:“王小郎君这些日子可好?”
“好,好!”管事赶忙应道:“小人依照老爷说的,早晚皆去请安,三五送些鹿脯、果干、鸡鸭,小郎君脾气好的很,每次都是笑嘻嘻的,还有问候东家您!”
“这样就好!”蔡丁山点了点头:“即便如此,你们也不可怠慢了,毕竟他是王都督的亲弟弟,将来能在王都督面前提上一句,便是我们受用不尽的好处了!”
“老爷放心,小人省得!”
“那位倭人郎君可曾来过?”一旁的诸葛文问道。
管事看了蔡丁山一眼,才小心答道:“五天前来过一次,把拿两万贯钱拿走了,临走前留下一封书信,让小人转交给东家!”
“有书信?为何不早说!”蔡丁山面色微怒:“还不拿来!”
“是,是!”管事赶忙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上,蔡丁山看了诸葛文一眼,接过书信却不拆放入袖中,低声道:“这里人多眼杂,待会你我去书房再看!”
诸葛文点了点头,这时家奴抬了两幅肩舆来,两人上了肩舆,有人在前头打着火把照路,慢慢的往内宅去了。
夜里没有月亮,几颗闪烁的星星,只眨了眨眼,就隐没在雾气中了。宅院里一片幽暗,几点疏落的灯火在夜气中颤动着,更鲜明地凸现出来;肩舆两旁,廊柱、栏杆,以及栏杆外花树房屋的影子不断闪过;大门那边的人声渐远渐小,听不见了,耳畔只剩下家奴又轻又匀的脚步声……蔡丁山这时觉得自己整个人开始松弛下来,身体里的倦意席卷而来。他仰靠在肩舆上,默默地瞅着长廊外的那一道黑糊糊的凉亭,呼吸变得均匀而又缓慢,双眼渐渐闭上了。
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蔡丁山再次醒来,他第一个反应是伸手去摸了摸衣袖,待到确认里面的信笺还在才松了口气,他看了看外头,依旧是院子里,原来他刚刚只睡过去了一会儿,肩舆还没有到书房呢!他吐出一口长气,从袖中取出那封书信来。
借助不远处的火把光亮,蔡丁山能够看到信封上的熟悉字迹,虽然是个倭人,可这手字可真不错,几不亚于崔卢子弟!他艳羡的用手指临摹了两下,然后才做罢。
“到书房了!老爷请小心!”
蔡丁山点了点头,他走下肩舆,走进书房。诸葛文笑道:“信中写的什么,在下却有些等不及了,何不拆看看看!”
蔡丁山笑了笑,拆开书信,却发现有两张信纸,他打开一看,却是伊吉连博德的笔迹,上面用很简略的话语说王都督有一封亲笔书信附于信后。蔡丁山吃了一惊:“王,王都督有亲笔书信!”
“王都督亲笔书信?不是倭人相公的吗?”
“不,倭人相公只是转交罢了!”蔡丁山展开第二张信纸,只见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一种奇怪的笔迹,蔡丁山刚看了几行,嘴巴就不由自主的张开了。
“蔡东家,蔡东家,你怎么了?信上都写了什么?”诸葛文见状,赶忙问道。
“你看,你也快看看!”蔡丁山将手中的信纸塞给诸葛文:“有这等事,这等事,简直不敢相信!”
“吐蕃人已经愿意与我通商,每月两次,于市集中贸易,欲参加者须有敕书,否则皆视为不法之徒。如今打算发敕书五十份,先前捐资之人皆有,余者令尔等举荐,筹款若干云云!”
看到这里,诸葛文也看不下去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此时的心情,那就是幸福来的太突然了,当初他出钱支持王文佐修路的确存着投资的念头,但也知道这种回报不会来的这么早,也做好了等待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准备,却没想到来的如此之快,才两个月多点功夫,自己的投资就看到收益了。
“王都督让我等来分配敕书,诸葛贤弟,你有什么看法?”
“须得小心行事!”诸葛文定了定神:“这可是王都督交给我们办的第一桩差使,若是办的不好,那就没有下一次了!”
“嗯!看这王都督行事,却是赏罚分明的,我们筹齐了那两万贯,他就立刻回了我们敕书,这已经还了我们那两万贯的情分,还有多的,如果我们办的不好,他若是重重罚我们,也没人说他的不是!”
“不错!”诸葛文顿足道:“还是蔡老兄你想的深,我却是想的浅了,只想到有没有下一次,却没想到受罚的事情!”
“那应该怎么做才好?”蔡丁山问道。
“照我看,这件事情须得多问问小王郎君的意思!”诸葛文道:“说到底,血浓于水,疏不间亲呀!”
“不错!”蔡丁山猛拍了一下大腿:“我怎么连这个都没有想到,多亏贤弟了!”
首先例行讨票,讨订阅,打赏。
其次,这本书已经有了150万字上下了,书的质量如何大家应该也有个底了,希望大家有空的话,也帮着推广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韦伯这些多谢了!
(本章完)
朗日低下头,拿起酒杯,试图掩盖自己内心中的震惊,这个唐人将军是什么意思?难道他知道我国的内情?这不可能,吐蕃可没有大唐的留学生,这一定是他的诓骗。想到这里,他重新镇定了下来,笑道:“什么内轻外重,尾大不掉?王都督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呀!”
“听不懂?”王文佐笑道:“你曾经来大唐留学,总该读过《春秋》吧?”
“《左传》和《公羊传》我都读过!”
“那就好,我问你,春秋时大国有哪些?”
“晋、楚最大,齐、秦次之,而后吴、越,再往后便是宋、鲁、卫、郑之流了!”
“嗯,那我问你,当初周天子裂土分茅的时候,晋楚会比齐秦、吴越、宋鲁卫郑更强吗?”
“这个!”朗日皱起了眉头,思忖片刻之后答道:“若是我没记错的话,楚本来祝融之后,非姬姓,分封之地也是南方蛮夷之地,是以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说。而齐是姜尚始封,宋是微子后人、鲁是周公之国,卫是武王之弟,亲疏甚远,楚国肯定是不及这几国的;而晋国开国之君是成王幼弟,亲近的很,就不知道与诸国怎么比了!”
“不错,周天子分封时讲的是亲亲尊尊,确实与后来不同!不过后来强弱之势却大有不同,你有没有想过是为什么呢?”王文佐点了点头,对方看来在长安也是下了真功夫的,谁都知道春秋五霸是当时最强的几个诸侯国,尤其是晋和楚,两国的争霸和弭兵就是春秋中后期的主旋律。但西周刚开始分封诸侯的时候,确实按照“亲亲尊尊”的原则安置诸侯国的,所谓的“亲亲尊尊”,就是亲近亲属,尊重在尊位的人。比如鲁国、卫国、曹国、燕国等诸侯国,其开国之君都是周武王的弟弟,晋开国之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郑国的开国之君是周厉王的儿子、都是宗室成员;他们的封地土地肥沃,位置重要,分到的民众多(当时的土地并不稀缺,人口才是更重要的资源),这就是亲亲;齐国的开国之君姜尚是周的太师、首席谋臣,宋的开国之君微子是商纣王的兄长,陈国和杞国分别是虞、夏之后,虽然与周王室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祖先地位尊崇,所以封地也很不错。像秦国、楚国、吴国、越国和周王室关系疏远的(吴国自称开国之君吴太伯是周文王的大伯,一来比较疏远,二来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封地就偏远多了,自己祖宗当初又不处于尊位的,被分封的领地比起前面那些就差远了。
“数百年时间,时势变化无常,岂有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道理?”朗日笑道:“王都督说这些,又有什么意思?”
“强弱变化无常不假,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可寻的!”王文佐笑道:“晋楚齐秦吴越之所以强,就是因为他们身处四夷之中,攘夷扩地,国富民强;而卫、宋、郑身处天下之中,无开拓的空间,所以后来被逐渐超过!沦为附属。贵国也是如此,青海之地虽好,赞普又能得到几分?像这般时日久了,焉知占据青海、西域之外藩不会为晋楚之流,问九鼎之重?”
朗日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事实比任何言辞都有力,其实用不着太长时间,现在的噶尔家的实力就已经隐然间超过赞普了,如果再这样下去,用不了两代人,宝座上的人要么是噶尔家的傀儡,要么就是噶尔家的人了。这个唐人将军好生厉害,虽然对吐蕃的内情并不了解,仅仅大概推测,就能猜了个七七八八。
“既然你没有说话,那我应该猜的不错了!”王文佐笑了笑:“其实你不用太担心,谁家都有自己的烦心事!”
“什么意思?”
“和吐蕃一样,大唐也有自己的问题!”王文佐笑道:“不要以为只有吐蕃会内轻外重,尾大不掉!”
“你是说大唐也会?”朗日吃了一惊:“不会吧?”
“有什么不会的!”王文佐笑道:“吐蕃人是人,大唐人也是人,是人就会犯同样的错误。随着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广阔,兵力财力也越来越向边境倾斜,相对于边镇,都城变得越来越虚弱,你觉得会有什么后果?”
“可你不也是个边将?”朗日问道。
“我是边将不假,但我不希望大唐因此而崩溃!”王文佐笑道:“停止战争,划分势力范围,发展贸易,这对大唐和吐蕃来说都是更好的选择,旷日持久的战争只会对第三者有利,对不对?”
“可是正在准备大举出兵不是你们大唐吗?”朗日嘟囔道。
“是,但至少我们现在可以先走出第一步,你刚刚不是说了吗?时势变化无常,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你说对不对?”
朗日并没有立刻回答,他看着王文佐的眼睛,几分钟后面上才露出笑容:“不错,时势变化无常,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至少我们现在可以把贸易先做起来!毕竟钱帛谁也不会嫌多!”
说到这里,两人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
成都,青羊肆、善药居。
与当时的许多商铺一样,蔡家也是前店后家的模式,前面临街的一排五间宽的房子是店铺,后面则是五进深的院子,族人、伙计、奴仆加起来有快五百人,几乎占据了八分之一个坊里,
已经进入腊月了,依照当时店铺的规矩,到了年末就要结账盘铺,确定今年赚了多少、赔了多少,给股东多少分红,给伙计开多少饷钱,古时店铺平时都是不给伙计发工资的,都是只包吃住,到了年底结账的时候再决定发多少钱。所以一进腊月,店里的伙计们的耳朵都竖起来了,心思都在即将到来的收入上。
不过今年却与往年不同,若是往年,东家蔡丁山进了腊月早就在家享清福了,他家这药铺生意都做了好几百年,各项买卖早就上了轨道,根本用不着他事事亲力亲为,何必冒着风雪在外头奔走?可今年秋后他就一直在外头奔走,哪怕是回来了也就在家待一两天,就又出门了。店里伙计们都在猜测着主人这是在干嘛?直到腊月26,蔡丁山才和诸葛文回到成都,随着他们一同回来的还有十多个客人,光是随行的男女奴仆便有两三百人。
当由灯笼、伞盖、轿子、车马和各式箱笼行李组成的这支队伍浩浩荡荡进入善药居时,蔡家上下都从睡梦中惊醒,忙碌起来。从大门、二门、大堂、二堂一直到内宅偏院,灯光接二连三地亮了。几个执事几乎是同时出现在门厅里,神色惊惶的伙计来回奔跑,两顶专供宅内行走的肩舆已经抬出轿厅来准备着。一个睡眼惺忪的年轻伙计糊里糊涂地走错了方向,被头目夹脖子揪住,用力一搡,跌跌撞撞奔回队列里。
蔡丁山下了骡车,他显得憔悴而疲惫,黝黑的脸明显变瘦了,头发胡子也似乎白了不少,但精神却分外的亢奋,一双已经闪着精光,他一下马车,就对凑上来问安的管事问道:“王小郎君这些日子可好?”
“好,好!”管事赶忙应道:“小人依照老爷说的,早晚皆去请安,三五送些鹿脯、果干、鸡鸭,小郎君脾气好的很,每次都是笑嘻嘻的,还有问候东家您!”
“这样就好!”蔡丁山点了点头:“即便如此,你们也不可怠慢了,毕竟他是王都督的亲弟弟,将来能在王都督面前提上一句,便是我们受用不尽的好处了!”
“老爷放心,小人省得!”
“那位倭人郎君可曾来过?”一旁的诸葛文问道。
管事看了蔡丁山一眼,才小心答道:“五天前来过一次,把拿两万贯钱拿走了,临走前留下一封书信,让小人转交给东家!”
“有书信?为何不早说!”蔡丁山面色微怒:“还不拿来!”
“是,是!”管事赶忙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上,蔡丁山看了诸葛文一眼,接过书信却不拆放入袖中,低声道:“这里人多眼杂,待会你我去书房再看!”
诸葛文点了点头,这时家奴抬了两幅肩舆来,两人上了肩舆,有人在前头打着火把照路,慢慢的往内宅去了。
夜里没有月亮,几颗闪烁的星星,只眨了眨眼,就隐没在雾气中了。宅院里一片幽暗,几点疏落的灯火在夜气中颤动着,更鲜明地凸现出来;肩舆两旁,廊柱、栏杆,以及栏杆外花树房屋的影子不断闪过;大门那边的人声渐远渐小,听不见了,耳畔只剩下家奴又轻又匀的脚步声……蔡丁山这时觉得自己整个人开始松弛下来,身体里的倦意席卷而来。他仰靠在肩舆上,默默地瞅着长廊外的那一道黑糊糊的凉亭,呼吸变得均匀而又缓慢,双眼渐渐闭上了。
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蔡丁山再次醒来,他第一个反应是伸手去摸了摸衣袖,待到确认里面的信笺还在才松了口气,他看了看外头,依旧是院子里,原来他刚刚只睡过去了一会儿,肩舆还没有到书房呢!他吐出一口长气,从袖中取出那封书信来。
借助不远处的火把光亮,蔡丁山能够看到信封上的熟悉字迹,虽然是个倭人,可这手字可真不错,几不亚于崔卢子弟!他艳羡的用手指临摹了两下,然后才做罢。
“到书房了!老爷请小心!”
蔡丁山点了点头,他走下肩舆,走进书房。诸葛文笑道:“信中写的什么,在下却有些等不及了,何不拆看看看!”
蔡丁山笑了笑,拆开书信,却发现有两张信纸,他打开一看,却是伊吉连博德的笔迹,上面用很简略的话语说王都督有一封亲笔书信附于信后。蔡丁山吃了一惊:“王,王都督有亲笔书信!”
“王都督亲笔书信?不是倭人相公的吗?”
“不,倭人相公只是转交罢了!”蔡丁山展开第二张信纸,只见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一种奇怪的笔迹,蔡丁山刚看了几行,嘴巴就不由自主的张开了。
“蔡东家,蔡东家,你怎么了?信上都写了什么?”诸葛文见状,赶忙问道。
“你看,你也快看看!”蔡丁山将手中的信纸塞给诸葛文:“有这等事,这等事,简直不敢相信!”
“吐蕃人已经愿意与我通商,每月两次,于市集中贸易,欲参加者须有敕书,否则皆视为不法之徒。如今打算发敕书五十份,先前捐资之人皆有,余者令尔等举荐,筹款若干云云!”
看到这里,诸葛文也看不下去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此时的心情,那就是幸福来的太突然了,当初他出钱支持王文佐修路的确存着投资的念头,但也知道这种回报不会来的这么早,也做好了等待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准备,却没想到来的如此之快,才两个月多点功夫,自己的投资就看到收益了。
“王都督让我等来分配敕书,诸葛贤弟,你有什么看法?”
“须得小心行事!”诸葛文定了定神:“这可是王都督交给我们办的第一桩差使,若是办的不好,那就没有下一次了!”
“嗯!看这王都督行事,却是赏罚分明的,我们筹齐了那两万贯,他就立刻回了我们敕书,这已经还了我们那两万贯的情分,还有多的,如果我们办的不好,他若是重重罚我们,也没人说他的不是!”
“不错!”诸葛文顿足道:“还是蔡老兄你想的深,我却是想的浅了,只想到有没有下一次,却没想到受罚的事情!”
“那应该怎么做才好?”蔡丁山问道。
“照我看,这件事情须得多问问小王郎君的意思!”诸葛文道:“说到底,血浓于水,疏不间亲呀!”
“不错!”蔡丁山猛拍了一下大腿:“我怎么连这个都没有想到,多亏贤弟了!”
首先例行讨票,讨订阅,打赏。
其次,这本书已经有了150万字上下了,书的质量如何大家应该也有个底了,希望大家有空的话,也帮着推广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韦伯这些多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