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长安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霓裳铁衣曲最新章节!
既然王文佐的目的只不过是阻止倭国向律令制国家的转变,那他实际上与绝大部分倭国豪族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大兄皇子是他们共同的敌人。从后世来看,所谓的“大化革新”、“天皇律令制国家的形成”就是以大唐国家为模板,废除旧有的世袭氏族贵族制度,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国家。
简单的来说,在此之前,大和国家的每个大氏族贵族都是一个小天皇,他们拥有自己的领地、自己的部民、自己的军队,自己的信仰(主要是祖先神),天皇(其实当时应该叫大王)只不过是他们当中最强大的一个。而大化革新之后,天皇成为唯一的权力来源,氏族贵族们的领地部民军队信仰都被剥夺,他们必须由天皇授予官职来保证自己的利益。显然,在向律令制国家的转变过程中,原有的氏族贵族是利益受损者,只要王文佐能够申明实情,那要击败中大兄皇子就很简单了。
在当时的状况下,能够参加使团前来大唐的肯定多半来自倭国的氏族贵族,俗话说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即便他们当中有人主观上支持中大兄皇子的改革,但客观上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至少不会反对自己所在阶级的利益。他们回到倭国后只要能起到一个传声筒的作用,将王文佐反中大兄皇子,不反大和,反对律令制国家,确保世袭氏族贵族利益的态度传播开,那就足够了。
————————————————————————————————
长安西市。
麟德元年正月十九日上午,狂暴的北风在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怒吼,被风吹集在一起的灰暗云块,使天空显出一片惨淡景象。细小的雪花缓慢地飘落在潮湿而又污秽的石头铺的街道上。
等待着集市开门的人们,东一堆,西一堆的聚集着,无聊的扯着闲篇。由于下雪的缘故,大多数人都站在各种大建筑物的拱廊下,尤其是祆庙的前廊更是站满了人,这座庙宇是一座宏丽的建筑物,其前半部分一座宽阔的拱廊组成,两边是成排的瑰丽的圆柱,从那座主要的拱廊那儿又分出两座侧翼拱廊。在祆庙后不远处则是一座巨大的粮仓,像这样的粮仓在东市也有一座,依照规矩,东西两市的粮仓是预备不时之需的。在这儿,雇主和工匠,兑换钱币的商人,商贾和官吏,都混杂在一起;他们东一小堆西一小堆地站着,商议着各自的事情。人群不断地来来去去,发出一阵阵喧闹的话声,仿佛一个巨大的蜂窝。
在那座主要的拱廊深处,正对着进口的大门,但远离大门的地方,有一长排高高的栏杆,把拱廊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隔离开来,使它变成一个单独的地方。那就是寄存财物的场所,因为外面的闹声不易传到里面来,而且里面的位置比外面要高出不少,外面就难看看到里面发生了什么,那些寄存财物的人就可以与祆庙里的主事人不受打扰的办理手续。
刘七正站在回廊里,身着一件棕色圆领长袍,外裹一件白色罩袍,冷冷的看着下面那些来来回回的人群,他把手肘搁在石条栏杆上,用两手支着头,冷漠而又心不在焉地看着所有这些忙碌而又急切的人群。
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几个汉子正在大声的交谈,其中两位已经在本书前面出场过了,正是守墓人陈七和那个满脸伤疤的老兵,第三位名叫文九,是长安城中依靠贵人们的布施过活,不计其数的无业游民中的一个。这些游民常常宣布自己是某个贵人的“门人”,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比那些衣衫褴楼的乞丐也就多了一件没补丁的外衣。他们善于犯罪而且可以被任何一派收买为忠心的走狗。他们靠着人家的施舍、靠着阿谀奉承、毁谤和阴谋过日子。
这三人正站在距离刘七不远的地方,大声讨论这长安城中的各种传闻,全然没有注意到在他们斜上方的刘七。
“你们听说了吗?”文九用那种透露秘密的语气道:“吐谷浑可汗曷钵与弘化公主率领几千帐弃国逃到凉州了!”
“这不是几个月前的旧闻吗?”守墓人陈七鄙夷不屑的答道:“你不总是说自己在刘侍郎府里很得看重吗?就知道这?”
“你急什么,听我说完呀!”文九笑道:“吐谷浑人跑到凉州,那在大唐和吐蕃人之间可就没遮挡了,两边迟早要打起来了!”
“哎,我当你有啥要紧消息,原来就这!”陈七冷笑道:“无非是一群骑马射箭的蛮子,难道还能抵挡得住大唐天兵?估计过两年长安市面上就能看到吐蕃奴了!”
“陈七,吐蕃人可不一样!”那疤脸老兵开口了:“那些家伙可难缠的很!”
“看看,张老叔也这么说,他可是在陇上打过仗的!”文九得意洋洋的笑道。
“就算吐蕃人不一样又如何,与咱们又有何关系?反正咱们在长安城里过咱们的日子,吐蕃人还能打过来不成?”
“嘿嘿,可怜的蠢货!”文九尖声笑道:“陈七你天天守着死人,脑子也变得和那些死人一样长满了蛆虫!”他不待陈七发怒,便道:“粮价,这粮价总该与你有关系吧?”
如果要说有什么能让长安城里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本地人吓一跳,那就是粮价的变动了。自从西魏定都关中之后,长安的人口就在不断增加,到了隋唐两代一统天下,关中地区的人口不断增长,很快就超出了当地的供养能力。虽然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可以将东南地区的粮食布帛通过水路运往关中,但陕西河南交界那段黄河河水湍急、有大量礁石,水运极为困难,每年运往关中的粮食受限很大。所以每当关中地区年成稍有不好,长安城内的粮价就会暴涨,甚至天子都要前往东都就食来减少粮食的消耗。
既然王文佐的目的只不过是阻止倭国向律令制国家的转变,那他实际上与绝大部分倭国豪族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大兄皇子是他们共同的敌人。从后世来看,所谓的“大化革新”、“天皇律令制国家的形成”就是以大唐国家为模板,废除旧有的世袭氏族贵族制度,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国家。
简单的来说,在此之前,大和国家的每个大氏族贵族都是一个小天皇,他们拥有自己的领地、自己的部民、自己的军队,自己的信仰(主要是祖先神),天皇(其实当时应该叫大王)只不过是他们当中最强大的一个。而大化革新之后,天皇成为唯一的权力来源,氏族贵族们的领地部民军队信仰都被剥夺,他们必须由天皇授予官职来保证自己的利益。显然,在向律令制国家的转变过程中,原有的氏族贵族是利益受损者,只要王文佐能够申明实情,那要击败中大兄皇子就很简单了。
在当时的状况下,能够参加使团前来大唐的肯定多半来自倭国的氏族贵族,俗话说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即便他们当中有人主观上支持中大兄皇子的改革,但客观上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至少不会反对自己所在阶级的利益。他们回到倭国后只要能起到一个传声筒的作用,将王文佐反中大兄皇子,不反大和,反对律令制国家,确保世袭氏族贵族利益的态度传播开,那就足够了。
————————————————————————————————
长安西市。
麟德元年正月十九日上午,狂暴的北风在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怒吼,被风吹集在一起的灰暗云块,使天空显出一片惨淡景象。细小的雪花缓慢地飘落在潮湿而又污秽的石头铺的街道上。
等待着集市开门的人们,东一堆,西一堆的聚集着,无聊的扯着闲篇。由于下雪的缘故,大多数人都站在各种大建筑物的拱廊下,尤其是祆庙的前廊更是站满了人,这座庙宇是一座宏丽的建筑物,其前半部分一座宽阔的拱廊组成,两边是成排的瑰丽的圆柱,从那座主要的拱廊那儿又分出两座侧翼拱廊。在祆庙后不远处则是一座巨大的粮仓,像这样的粮仓在东市也有一座,依照规矩,东西两市的粮仓是预备不时之需的。在这儿,雇主和工匠,兑换钱币的商人,商贾和官吏,都混杂在一起;他们东一小堆西一小堆地站着,商议着各自的事情。人群不断地来来去去,发出一阵阵喧闹的话声,仿佛一个巨大的蜂窝。
在那座主要的拱廊深处,正对着进口的大门,但远离大门的地方,有一长排高高的栏杆,把拱廊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隔离开来,使它变成一个单独的地方。那就是寄存财物的场所,因为外面的闹声不易传到里面来,而且里面的位置比外面要高出不少,外面就难看看到里面发生了什么,那些寄存财物的人就可以与祆庙里的主事人不受打扰的办理手续。
刘七正站在回廊里,身着一件棕色圆领长袍,外裹一件白色罩袍,冷冷的看着下面那些来来回回的人群,他把手肘搁在石条栏杆上,用两手支着头,冷漠而又心不在焉地看着所有这些忙碌而又急切的人群。
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几个汉子正在大声的交谈,其中两位已经在本书前面出场过了,正是守墓人陈七和那个满脸伤疤的老兵,第三位名叫文九,是长安城中依靠贵人们的布施过活,不计其数的无业游民中的一个。这些游民常常宣布自己是某个贵人的“门人”,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比那些衣衫褴楼的乞丐也就多了一件没补丁的外衣。他们善于犯罪而且可以被任何一派收买为忠心的走狗。他们靠着人家的施舍、靠着阿谀奉承、毁谤和阴谋过日子。
这三人正站在距离刘七不远的地方,大声讨论这长安城中的各种传闻,全然没有注意到在他们斜上方的刘七。
“你们听说了吗?”文九用那种透露秘密的语气道:“吐谷浑可汗曷钵与弘化公主率领几千帐弃国逃到凉州了!”
“这不是几个月前的旧闻吗?”守墓人陈七鄙夷不屑的答道:“你不总是说自己在刘侍郎府里很得看重吗?就知道这?”
“你急什么,听我说完呀!”文九笑道:“吐谷浑人跑到凉州,那在大唐和吐蕃人之间可就没遮挡了,两边迟早要打起来了!”
“哎,我当你有啥要紧消息,原来就这!”陈七冷笑道:“无非是一群骑马射箭的蛮子,难道还能抵挡得住大唐天兵?估计过两年长安市面上就能看到吐蕃奴了!”
“陈七,吐蕃人可不一样!”那疤脸老兵开口了:“那些家伙可难缠的很!”
“看看,张老叔也这么说,他可是在陇上打过仗的!”文九得意洋洋的笑道。
“就算吐蕃人不一样又如何,与咱们又有何关系?反正咱们在长安城里过咱们的日子,吐蕃人还能打过来不成?”
“嘿嘿,可怜的蠢货!”文九尖声笑道:“陈七你天天守着死人,脑子也变得和那些死人一样长满了蛆虫!”他不待陈七发怒,便道:“粮价,这粮价总该与你有关系吧?”
如果要说有什么能让长安城里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本地人吓一跳,那就是粮价的变动了。自从西魏定都关中之后,长安的人口就在不断增加,到了隋唐两代一统天下,关中地区的人口不断增长,很快就超出了当地的供养能力。虽然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可以将东南地区的粮食布帛通过水路运往关中,但陕西河南交界那段黄河河水湍急、有大量礁石,水运极为困难,每年运往关中的粮食受限很大。所以每当关中地区年成稍有不好,长安城内的粮价就会暴涨,甚至天子都要前往东都就食来减少粮食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