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零四 老谋深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三国之召唤猛将最新章节!
与清一色峨冠博带,长袖大袍,手捧笏板,一致表态支持立武如意为后的众公卿相比,孤单单站在另外一边,泾渭分明,相貌略显猥琐的何珅看起来是如此另类。
看到无数人向自己投来异样的目光,何珅把本来就很短的脖颈向厚厚的棉袍里使劲缩了缩,圆圆的脑袋看起来就像扣在身体上的冬瓜。
何珅朝一些侍郎、郎中、员外郎等官员晃了晃手里的象牙笏板,略带不屑的道:“哼……为何都用这种目光看本官?何某只是就是论事而已!有理不在声高,也不在人多,你们若觉得本官的话不妥,尽管站出来反驳就是!”
何珅晃动笏板的动作看似随意,但在一些侍郎、郎中、御史们看来,此举却是充满了挑衅与示威。这贼眉鼠眼的死胖子就差没有挑明直说了“你们人多势众又如何?老子可是堂堂的九部尚书之一,你们这些渣渣,老子可以一个打十个!”
刘辩穿越前经常在古装剧中看到一些大臣们手捧一个类似竹板的东西,在金銮殿上滔滔不绝,但这些家伙为什么人手一个竹板,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与作用?那刘辩就不知道了。
直到来到这个世界穿越成皇帝之后,刘辩才知道大臣们手里捧得竹板叫做“笏板”,具体的作用有两个:一来是为了记录皇帝说的话,免得遗漏了重要的事情,触怒龙颜。其具体作用就像刘辩穿越前某个国家的官员人手一个笔记本跟在领袖屁股后面,奴颜婢膝的做笔记一样。
笏板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尽礼节,大臣们启奏的时候用笏板挡住脸面,不能直视天子,以彰显龙威。史书中经常记载某某官员一怒之下直言上谏,那就是把笏板扔到了一边,不顾礼节,直接对着天子开喷。且不论喷的是否有理,但失去了礼节已经犯了大不敬之罪,若不是遇见豁达开明的君王,直言犯谏的大臣下场往往会很悲惨。
笏板从商周时期就在各诸侯国之间出现,很快的风靡整个九州大陆,一直流传了三千多年,直到扎着大辫子的满清人执政之后才废除了朝堂上对笏板的使用。
刘辩在金陵重登帝位,改革了三公九部制以后,对笏板的使用重新做了规定,从二品以上的官员,包括三公、左右丞相、九部尚书,以及各州刺史,大将军、卫将军、车骑、骠骑、骁骑,前后左右,以及四征等最顶级的武将全部配备象牙笏板,以彰显尊贵的身份。
二品以下至正四品之间,包括各部左右侍郎、郎中,御史大夫、大理寺寺丞、各州刺史的高级佐官,以及重要的郡国长官,四镇、四定、四卫、四安、四平等武将全部配备玉制笏板。从四品以下到从五品之间的文武全部使用竹制笏板,五品以下的官员如果没有天子宣召是没有资格走进皇宫的。
由于大将远征,镇守金陵的文武级别不太对称,武将之中级别最高的孟珙目前官拜抚军中郎将,品级为正四品,勉强获得了手捧玉制笏板的资格。而其他的戚继光、周泰、尉迟恭等人都是正五品的杂号将军,只能手捧最低级的竹制笏板,这也让镇守金陵的武将们在朝堂上没有多少话语权。
为了使得左右两列官员级别平衡,百官之首的司徒陆康领衔左面的众文官,仅次于三公的左丞相荀彧,以及兵部尚书刘伯温、兵部侍郎孙膑等兵部官员站在右列,与武将并排,以达到左右级别平衡的局面。
而何珅刚才朝众侍郎、御史、郎中等官员挥舞象牙笏板,意思不言自明:“老子可是使用象牙笏板的九部尚书,一群拿着玉制笏板、竹制笏板的渣渣,人多又如何?有本事来咬我呀!”
众侍郎、郎中一脸愤慨,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了稳如泰山,八风不动的陆康,希望陆司徒能出来说一句话。但陆康却怀抱象牙笏板纹丝不动,双目微闭,犹如老僧入定一般,仿佛立后之事与他毫无瓜葛。
刘辩高高端坐在銮台之上,不动声色的瞥了岿然不动的陆康一眼,心道:“这老家伙真是老而弥坚,城府越来越深了,我倒要看看他能沉住气到什么时候,且看何珅如何舌战百官?”
刘辩依稀记得当初从宛城惶惶如丧家之犬,途径庐江的时候,得到过当时官拜庐江太守的陆康款待,那时曾经检测过陆康的四维,四项属性分别为——统率76,武力51,智力84,政治82,只能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才。而这些年来身居高位,领衔满朝文武百官,使得陆康越发的老成持重,愈老愈辣,不知道四维属性是否出现了变化?
“给本宿主检测一下陆康的四维!”趁着何珅单挑众公卿之际,刘辩闭目凝神,不动声色的向系统下达了指示。
“系统正在检测中,宿主请稍等!”
“叮咚……系统检测到由于陆康官拜司徒,领衔文武百官,政治与智力已经突破巅峰,大幅飙升。当前陆康四维变化如下——统率72,武力42,智力91,政治95。”
“啧啧……厉害呀!”刘辩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陆老头的智力比巅峰提升了7点,政治更是狂升了13点。倒是武力比起五六年前狂降了将近10点,这说明陆康的身体正在逐渐老去,毕竟是将近七十岁的人了。”
看到陆康一言不发,司空孔融跳了出来,指着何珅的鼻子大声斥责:“何大人此话当真是一派胡言,陛下乃是天下之主,万民之君,皇后乃是天下之母,将来要为天下表率,母仪天下,何来陛下家事之说?”
何珅不屑的笑笑:“下官记得去年秋季司空大人的正室因病辞世,今夏司空大人把最宠爱的妾氏扶为正房,不知司空大人可曾与哪位大人商议过?”
“你!”孔融勃然大怒,胡须颤抖,“一派胡言,竟敢拿我与陛下相比,简直是大逆不道!”
孔融说着话气呼呼的上前一步,手捧象牙笏板,向天子启奏道:“何珅妖言惑主,推卸责任,制造纷争,请陛下治何珅不臣之罪!”
刚才被何珅挑衅过的众侍郎,在陈琳、吴道子、王璨等人的带领下一起站出来附和孔融,甚至就连御使大夫魏徵也站了出来,一起捧着笏板作揖施礼:“请陛下降旨,治何珅惑主之罪!”
看到这么多人跳出来弹劾自己,何珅有点慌乱,急忙向私交不错的陈平投去求援的目光。
陈平只是一个从四品的兵部郎中,而且以他的为人自然不会跳出来与众人结怨,既得罪了百官之首的陆康不说,还得罪了目前已经掌握了后宫一半权力的武德妃。但何珅向自己求救,也不能不管,便以目示意,让何珅向荀彧求救。
何珅立即会意,向荀彧陪笑道:“荀丞相何不出来说几句?”
满朝文武许多都是几千年历史上的华夏精英,皇帝究竟什么意思,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刘辩挨个询问,摆明了内心不愿意让武如意继承皇后之位,但满朝文武大多都是刚正不阿之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却又不会像何珅那样趋炎附势,投皇帝所好。
在这些大臣们看来,武如意资历、德行、声望都达到了继承皇后的条件,整个乾阳宫没有人比武如意更适合做皇后。所以尽管大臣们看出了天子不支持武如意上位,还是坚定不移的力推武如意上位。
一直默不作声的荀彧被何珅指名道姓,也不能再置身事外,当即手捧笏板出列,朝着满朝文武施了一圈礼,朗声道:“皇后乃是一国之母,天子元配,椒房无主,到现在已经闲置半年,也是时候该另立贤后了。和大人说的话固然是想为君分忧,但实在欠妥,此话以后休要再提!以彧之见,整个乾阳宫没有比德妃更适合的人选,陛下就立德妃为后吧!”
看到就连左丞相荀彧也支持武如意上位,何珅只能蔫蔫的退后一步,犹如斗败了的公鸡,再也不发一言。
看起来武德妃上位大势已定,一直静观其变的户部尚书糜竺站了出来,躬身启奏道:“臣亦赞同武德妃继承后位,执掌六宫,母仪天下!”
孙膑与陈平、蒯越等人对视一眼,心道看来大局已定,还是赶紧做顺水人情吧,一起出列躬奏:“臣等亦附议,武德妃正该继承后位,母仪天下!”
太极殿内外,除了刘辩与满朝文武,数百名手持金瓜,盔明甲亮的御林军之外,里里外外还有上百名太监及宫女伺候着。
一名司礼太监站在大殿的背后竖耳聆听着百官与皇帝的对话,悄悄朝一名小太监打了个眼神,小太监立即不动声色的退出了太极殿,然后大步流星的朝景宁殿跑去,心中直响着一个声音,“娘娘,定了,定了,这次准了!”
刘辩环顾了一圈满朝文武,最后落在依旧纹丝不动的陆康身上,沉声问道:“陆爱卿为何迟迟不说话?对于立德妃为后之事,你又是如何看法?”
与清一色峨冠博带,长袖大袍,手捧笏板,一致表态支持立武如意为后的众公卿相比,孤单单站在另外一边,泾渭分明,相貌略显猥琐的何珅看起来是如此另类。
看到无数人向自己投来异样的目光,何珅把本来就很短的脖颈向厚厚的棉袍里使劲缩了缩,圆圆的脑袋看起来就像扣在身体上的冬瓜。
何珅朝一些侍郎、郎中、员外郎等官员晃了晃手里的象牙笏板,略带不屑的道:“哼……为何都用这种目光看本官?何某只是就是论事而已!有理不在声高,也不在人多,你们若觉得本官的话不妥,尽管站出来反驳就是!”
何珅晃动笏板的动作看似随意,但在一些侍郎、郎中、御史们看来,此举却是充满了挑衅与示威。这贼眉鼠眼的死胖子就差没有挑明直说了“你们人多势众又如何?老子可是堂堂的九部尚书之一,你们这些渣渣,老子可以一个打十个!”
刘辩穿越前经常在古装剧中看到一些大臣们手捧一个类似竹板的东西,在金銮殿上滔滔不绝,但这些家伙为什么人手一个竹板,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与作用?那刘辩就不知道了。
直到来到这个世界穿越成皇帝之后,刘辩才知道大臣们手里捧得竹板叫做“笏板”,具体的作用有两个:一来是为了记录皇帝说的话,免得遗漏了重要的事情,触怒龙颜。其具体作用就像刘辩穿越前某个国家的官员人手一个笔记本跟在领袖屁股后面,奴颜婢膝的做笔记一样。
笏板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尽礼节,大臣们启奏的时候用笏板挡住脸面,不能直视天子,以彰显龙威。史书中经常记载某某官员一怒之下直言上谏,那就是把笏板扔到了一边,不顾礼节,直接对着天子开喷。且不论喷的是否有理,但失去了礼节已经犯了大不敬之罪,若不是遇见豁达开明的君王,直言犯谏的大臣下场往往会很悲惨。
笏板从商周时期就在各诸侯国之间出现,很快的风靡整个九州大陆,一直流传了三千多年,直到扎着大辫子的满清人执政之后才废除了朝堂上对笏板的使用。
刘辩在金陵重登帝位,改革了三公九部制以后,对笏板的使用重新做了规定,从二品以上的官员,包括三公、左右丞相、九部尚书,以及各州刺史,大将军、卫将军、车骑、骠骑、骁骑,前后左右,以及四征等最顶级的武将全部配备象牙笏板,以彰显尊贵的身份。
二品以下至正四品之间,包括各部左右侍郎、郎中,御史大夫、大理寺寺丞、各州刺史的高级佐官,以及重要的郡国长官,四镇、四定、四卫、四安、四平等武将全部配备玉制笏板。从四品以下到从五品之间的文武全部使用竹制笏板,五品以下的官员如果没有天子宣召是没有资格走进皇宫的。
由于大将远征,镇守金陵的文武级别不太对称,武将之中级别最高的孟珙目前官拜抚军中郎将,品级为正四品,勉强获得了手捧玉制笏板的资格。而其他的戚继光、周泰、尉迟恭等人都是正五品的杂号将军,只能手捧最低级的竹制笏板,这也让镇守金陵的武将们在朝堂上没有多少话语权。
为了使得左右两列官员级别平衡,百官之首的司徒陆康领衔左面的众文官,仅次于三公的左丞相荀彧,以及兵部尚书刘伯温、兵部侍郎孙膑等兵部官员站在右列,与武将并排,以达到左右级别平衡的局面。
而何珅刚才朝众侍郎、御史、郎中等官员挥舞象牙笏板,意思不言自明:“老子可是使用象牙笏板的九部尚书,一群拿着玉制笏板、竹制笏板的渣渣,人多又如何?有本事来咬我呀!”
众侍郎、郎中一脸愤慨,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了稳如泰山,八风不动的陆康,希望陆司徒能出来说一句话。但陆康却怀抱象牙笏板纹丝不动,双目微闭,犹如老僧入定一般,仿佛立后之事与他毫无瓜葛。
刘辩高高端坐在銮台之上,不动声色的瞥了岿然不动的陆康一眼,心道:“这老家伙真是老而弥坚,城府越来越深了,我倒要看看他能沉住气到什么时候,且看何珅如何舌战百官?”
刘辩依稀记得当初从宛城惶惶如丧家之犬,途径庐江的时候,得到过当时官拜庐江太守的陆康款待,那时曾经检测过陆康的四维,四项属性分别为——统率76,武力51,智力84,政治82,只能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才。而这些年来身居高位,领衔满朝文武百官,使得陆康越发的老成持重,愈老愈辣,不知道四维属性是否出现了变化?
“给本宿主检测一下陆康的四维!”趁着何珅单挑众公卿之际,刘辩闭目凝神,不动声色的向系统下达了指示。
“系统正在检测中,宿主请稍等!”
“叮咚……系统检测到由于陆康官拜司徒,领衔文武百官,政治与智力已经突破巅峰,大幅飙升。当前陆康四维变化如下——统率72,武力42,智力91,政治95。”
“啧啧……厉害呀!”刘辩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陆老头的智力比巅峰提升了7点,政治更是狂升了13点。倒是武力比起五六年前狂降了将近10点,这说明陆康的身体正在逐渐老去,毕竟是将近七十岁的人了。”
看到陆康一言不发,司空孔融跳了出来,指着何珅的鼻子大声斥责:“何大人此话当真是一派胡言,陛下乃是天下之主,万民之君,皇后乃是天下之母,将来要为天下表率,母仪天下,何来陛下家事之说?”
何珅不屑的笑笑:“下官记得去年秋季司空大人的正室因病辞世,今夏司空大人把最宠爱的妾氏扶为正房,不知司空大人可曾与哪位大人商议过?”
“你!”孔融勃然大怒,胡须颤抖,“一派胡言,竟敢拿我与陛下相比,简直是大逆不道!”
孔融说着话气呼呼的上前一步,手捧象牙笏板,向天子启奏道:“何珅妖言惑主,推卸责任,制造纷争,请陛下治何珅不臣之罪!”
刚才被何珅挑衅过的众侍郎,在陈琳、吴道子、王璨等人的带领下一起站出来附和孔融,甚至就连御使大夫魏徵也站了出来,一起捧着笏板作揖施礼:“请陛下降旨,治何珅惑主之罪!”
看到这么多人跳出来弹劾自己,何珅有点慌乱,急忙向私交不错的陈平投去求援的目光。
陈平只是一个从四品的兵部郎中,而且以他的为人自然不会跳出来与众人结怨,既得罪了百官之首的陆康不说,还得罪了目前已经掌握了后宫一半权力的武德妃。但何珅向自己求救,也不能不管,便以目示意,让何珅向荀彧求救。
何珅立即会意,向荀彧陪笑道:“荀丞相何不出来说几句?”
满朝文武许多都是几千年历史上的华夏精英,皇帝究竟什么意思,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刘辩挨个询问,摆明了内心不愿意让武如意继承皇后之位,但满朝文武大多都是刚正不阿之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却又不会像何珅那样趋炎附势,投皇帝所好。
在这些大臣们看来,武如意资历、德行、声望都达到了继承皇后的条件,整个乾阳宫没有人比武如意更适合做皇后。所以尽管大臣们看出了天子不支持武如意上位,还是坚定不移的力推武如意上位。
一直默不作声的荀彧被何珅指名道姓,也不能再置身事外,当即手捧笏板出列,朝着满朝文武施了一圈礼,朗声道:“皇后乃是一国之母,天子元配,椒房无主,到现在已经闲置半年,也是时候该另立贤后了。和大人说的话固然是想为君分忧,但实在欠妥,此话以后休要再提!以彧之见,整个乾阳宫没有比德妃更适合的人选,陛下就立德妃为后吧!”
看到就连左丞相荀彧也支持武如意上位,何珅只能蔫蔫的退后一步,犹如斗败了的公鸡,再也不发一言。
看起来武德妃上位大势已定,一直静观其变的户部尚书糜竺站了出来,躬身启奏道:“臣亦赞同武德妃继承后位,执掌六宫,母仪天下!”
孙膑与陈平、蒯越等人对视一眼,心道看来大局已定,还是赶紧做顺水人情吧,一起出列躬奏:“臣等亦附议,武德妃正该继承后位,母仪天下!”
太极殿内外,除了刘辩与满朝文武,数百名手持金瓜,盔明甲亮的御林军之外,里里外外还有上百名太监及宫女伺候着。
一名司礼太监站在大殿的背后竖耳聆听着百官与皇帝的对话,悄悄朝一名小太监打了个眼神,小太监立即不动声色的退出了太极殿,然后大步流星的朝景宁殿跑去,心中直响着一个声音,“娘娘,定了,定了,这次准了!”
刘辩环顾了一圈满朝文武,最后落在依旧纹丝不动的陆康身上,沉声问道:“陆爱卿为何迟迟不说话?对于立德妃为后之事,你又是如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