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外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英雌最新章节!
转眼三年过去,又是一个花开时节。
棂窗外,阳光明媚,姹紫嫣红,莺歌蝶舞,春风缓吹,芬芳扑鼻。
烂漫春色令人迷醉,可李曜此刻正埋首于案牍之间,根本无暇欣赏。
不知不觉,李曜已在这个时空生活了将近九个年头。
在无数机缘巧合之下,她这一世的人生轨迹早已偏离了自己最初的设想,从一个低调蛰伏的宗圣观女冠变成了名震寰宇的大唐护国公主。
东突厥的灭亡使大唐迎来了久违的发展契机,正如此刻九重宫阙上方的一轮朝阳,华夏文明在经历隋末唐初的短暂黑暗之后,再次光芒万丈,照耀四海八荒。
武德十二年六月,突利可汗率数万帐向幽州都督刘世让投降,唐朝在他原来的领地设置顺州,并归营州都督府侨治,大唐版图由此再向碛北扩地千里。薛延陀、回纥、契丹、奚、霫等部遣使入朝,一起上书请求大唐皇帝为“天可汗”,此后唐朝颁给游牧诸部的玺书里,皆署“天可汗”之名。
十月,南蛮东谢部酋长谢元深、南谢部酋长谢强、牂牁部酋长谢能羽等举众附唐。
未及半旬,乌罗护部吐屯及南室韦塞曷支、和介、移塞没等部余莫弗瞒咄共同遣使入贡。
无独有偶,几乎同一时间,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旁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党项部落因不满吐谷浑王的严苛统治,相继遣使来降。李渊授诸部酋长为刺史,以其部落分设羁縻州府。
随后,林邑、东女国、婆利、新罗等番邦使节又旋踵而至,向皇帝进献夜明珠、方物、昆仑奴和美女……
大唐“万国来朝”之气象可谓已经初显端倪,李渊为此大为感慨,决定效仿梁元帝,敕令身兼书画待诏的主爵郎中阎立本作《四夷朝会图》,绘下诸番朝贡使团形象以传示后人。
武德十三年三月,西域伊吾国因春旱严重而发生了大饥荒。李渊听从李曜建议,以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借机吸纳伊吾人口,李大亮在边境放粮赈灾,一时间聚众投唐者蜂拥而至。
粟特胡商出身的伊吾“戍主”石万年见统治根基已分崩离析,奉七城向李大亮请降,前隋伊吾郡时隔二十年终于得以重归华夏。
灾后,唐朝在伊吾新城设伊州都督府,任命右监门卫将军谢叔方为伊州都督,屯戍莫贺延碛外围,西域诸国无不为之震动。
是岁年末,高昌国主麴文泰偕王妃宇文氏、大臣厌怛纥干入朝面圣,焉耆、疏勒、于阗、龟兹等国得知麴文泰在唐都大受礼遇,也纷纷遣使向大唐上贡称臣,自此唐朝正式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西域。
武德十四年,原东突厥拓设阿史那社尔趁着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与杀父仇人莫贺咄正打得不可开交之际,出兵袭占西突厥近半领地,得兵马逾十余万众,设牙帐于浮图城,自号“都布可汗”。
没过多久,雄心爆棚的阿史那社尔又打着报仇的名义,亲率大军攻击薛延陀,结果被老对手真珠毗伽可汗夷男打得连连败退。
面对穷追猛打的薛延陀人以及乘机前来收复故地的肆叶护可汗,阿史那社尔忍痛丢弃还未捂热的地盘,率领残部躲入国主尚在长安作客的高昌去舔舐伤口。
李曜收到阿史那社尔兵败的消息,岂容此人得以喘息,马上奏请皇帝以护送麴文泰一行归国为由,借机收服阿史那社尔,随后李渊敕令伊州都督谢叔方征发伊、沙、瓜等州兵马作势进逼高昌。
谢叔方护送麴文泰回到高昌国都之时,立刻派人给阿史那社尔送去了最后通牒,阿史那社尔深感穷途末路,只能无可奈何地向唐使递交降表。数月之后,阿史那社尔入朝,得授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归德将军,其部属被打散编入伊、凉、灵三州都督府,使西北唐军的骑兵战力得以大幅提升。
不过,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踌躇满志的并非只有李唐一家。
武德十五年初,也就是今年的这个春天,在吐谷浑南面的雪域高原上,一个名为“吐蕃”的强势政权终于成了气候。
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年仅十五岁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大相尚囊的辅佐下,以风卷残云之势平定了内乱,彻底消灭了以苏毗王遗裔为首的属国旧贵族势力,将他们的土地人口全部直接纳入赞普的名下,从而使吐蕃发生了质的改变——从一个落后而松散的部落联盟升级为初步确立中央集权雏形的奴隶制国家。
在吐蕃语里,“松赞”意为“尊贵庄严”,“干布”意为“深邃宏大”。
松赞干布人如其名,行事有着与之年龄严重不符的老成持重。
经过一番审时度势,他先是采取和亲的方式,将漂亮的妹妹赛玛噶远嫁吐蕃西面的高原第二号势力“大羊同”,与羊同王李迷夏结成军事同盟,然后出兵袭占了吐谷浑境内的柏海一带,并通过此地派遣副相禄东赞出使唐朝,试图在开始向北方扩张之前,对新兴的中原王朝加深了解。
而现在,李曜的书案上就摆放着松赞干布以汉字书写的国书:在生硬堆砌出来的浮夸辞藻里,除了表达他本人对华夏文明的仰慕之情以外,还通过简单介绍吐蕃近年来战无不胜的赫赫武功,向唐朝君臣表明自己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军事力量,希望两国能强强联手,一起收拾吐谷浑人。
对于松赞干布国书上的提议,朝臣们的意见主要分成了两大派:
一派以中书侍郎温彦博为代表,认为大唐与吐蕃在领土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接壤,也就不会有什么利益纠纷,而且吐谷浑不服王化,几乎每年都要扰掠陇右诸州,可谓是双方共同的敌人,因此主张“远交近攻”,答应与吐蕃进行合作。
另一派以尚书右丞魏徵为代表,则坚决反对温彦博的意见,认为所谓“远交近攻”也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吐蕃人能大摇大摆地从吐谷浑的地盘上通过,其国书上所描述的战绩绝非自我吹嘘,而是真的很有实力。
吐谷浑人固然可恶,但他们若是灭亡了,大唐与吐蕃之间没了屏障,可就正儿八经地成了邻居,以吐蕃赞普表现出来的勃勃野心来看,只怕到那时两国之间的冲突将难以避免。
魏徵的说法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支持,可具体的应对办法,他却拿不出来,老皇帝拿不定主意,于是就秉着遇事不决找女儿的原则,把吐蕃国书丢给了李曜。
转眼三年过去,又是一个花开时节。
棂窗外,阳光明媚,姹紫嫣红,莺歌蝶舞,春风缓吹,芬芳扑鼻。
烂漫春色令人迷醉,可李曜此刻正埋首于案牍之间,根本无暇欣赏。
不知不觉,李曜已在这个时空生活了将近九个年头。
在无数机缘巧合之下,她这一世的人生轨迹早已偏离了自己最初的设想,从一个低调蛰伏的宗圣观女冠变成了名震寰宇的大唐护国公主。
东突厥的灭亡使大唐迎来了久违的发展契机,正如此刻九重宫阙上方的一轮朝阳,华夏文明在经历隋末唐初的短暂黑暗之后,再次光芒万丈,照耀四海八荒。
武德十二年六月,突利可汗率数万帐向幽州都督刘世让投降,唐朝在他原来的领地设置顺州,并归营州都督府侨治,大唐版图由此再向碛北扩地千里。薛延陀、回纥、契丹、奚、霫等部遣使入朝,一起上书请求大唐皇帝为“天可汗”,此后唐朝颁给游牧诸部的玺书里,皆署“天可汗”之名。
十月,南蛮东谢部酋长谢元深、南谢部酋长谢强、牂牁部酋长谢能羽等举众附唐。
未及半旬,乌罗护部吐屯及南室韦塞曷支、和介、移塞没等部余莫弗瞒咄共同遣使入贡。
无独有偶,几乎同一时间,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旁当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党项部落因不满吐谷浑王的严苛统治,相继遣使来降。李渊授诸部酋长为刺史,以其部落分设羁縻州府。
随后,林邑、东女国、婆利、新罗等番邦使节又旋踵而至,向皇帝进献夜明珠、方物、昆仑奴和美女……
大唐“万国来朝”之气象可谓已经初显端倪,李渊为此大为感慨,决定效仿梁元帝,敕令身兼书画待诏的主爵郎中阎立本作《四夷朝会图》,绘下诸番朝贡使团形象以传示后人。
武德十三年三月,西域伊吾国因春旱严重而发生了大饥荒。李渊听从李曜建议,以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借机吸纳伊吾人口,李大亮在边境放粮赈灾,一时间聚众投唐者蜂拥而至。
粟特胡商出身的伊吾“戍主”石万年见统治根基已分崩离析,奉七城向李大亮请降,前隋伊吾郡时隔二十年终于得以重归华夏。
灾后,唐朝在伊吾新城设伊州都督府,任命右监门卫将军谢叔方为伊州都督,屯戍莫贺延碛外围,西域诸国无不为之震动。
是岁年末,高昌国主麴文泰偕王妃宇文氏、大臣厌怛纥干入朝面圣,焉耆、疏勒、于阗、龟兹等国得知麴文泰在唐都大受礼遇,也纷纷遣使向大唐上贡称臣,自此唐朝正式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西域。
武德十四年,原东突厥拓设阿史那社尔趁着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与杀父仇人莫贺咄正打得不可开交之际,出兵袭占西突厥近半领地,得兵马逾十余万众,设牙帐于浮图城,自号“都布可汗”。
没过多久,雄心爆棚的阿史那社尔又打着报仇的名义,亲率大军攻击薛延陀,结果被老对手真珠毗伽可汗夷男打得连连败退。
面对穷追猛打的薛延陀人以及乘机前来收复故地的肆叶护可汗,阿史那社尔忍痛丢弃还未捂热的地盘,率领残部躲入国主尚在长安作客的高昌去舔舐伤口。
李曜收到阿史那社尔兵败的消息,岂容此人得以喘息,马上奏请皇帝以护送麴文泰一行归国为由,借机收服阿史那社尔,随后李渊敕令伊州都督谢叔方征发伊、沙、瓜等州兵马作势进逼高昌。
谢叔方护送麴文泰回到高昌国都之时,立刻派人给阿史那社尔送去了最后通牒,阿史那社尔深感穷途末路,只能无可奈何地向唐使递交降表。数月之后,阿史那社尔入朝,得授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归德将军,其部属被打散编入伊、凉、灵三州都督府,使西北唐军的骑兵战力得以大幅提升。
不过,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踌躇满志的并非只有李唐一家。
武德十五年初,也就是今年的这个春天,在吐谷浑南面的雪域高原上,一个名为“吐蕃”的强势政权终于成了气候。
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年仅十五岁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大相尚囊的辅佐下,以风卷残云之势平定了内乱,彻底消灭了以苏毗王遗裔为首的属国旧贵族势力,将他们的土地人口全部直接纳入赞普的名下,从而使吐蕃发生了质的改变——从一个落后而松散的部落联盟升级为初步确立中央集权雏形的奴隶制国家。
在吐蕃语里,“松赞”意为“尊贵庄严”,“干布”意为“深邃宏大”。
松赞干布人如其名,行事有着与之年龄严重不符的老成持重。
经过一番审时度势,他先是采取和亲的方式,将漂亮的妹妹赛玛噶远嫁吐蕃西面的高原第二号势力“大羊同”,与羊同王李迷夏结成军事同盟,然后出兵袭占了吐谷浑境内的柏海一带,并通过此地派遣副相禄东赞出使唐朝,试图在开始向北方扩张之前,对新兴的中原王朝加深了解。
而现在,李曜的书案上就摆放着松赞干布以汉字书写的国书:在生硬堆砌出来的浮夸辞藻里,除了表达他本人对华夏文明的仰慕之情以外,还通过简单介绍吐蕃近年来战无不胜的赫赫武功,向唐朝君臣表明自己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军事力量,希望两国能强强联手,一起收拾吐谷浑人。
对于松赞干布国书上的提议,朝臣们的意见主要分成了两大派:
一派以中书侍郎温彦博为代表,认为大唐与吐蕃在领土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接壤,也就不会有什么利益纠纷,而且吐谷浑不服王化,几乎每年都要扰掠陇右诸州,可谓是双方共同的敌人,因此主张“远交近攻”,答应与吐蕃进行合作。
另一派以尚书右丞魏徵为代表,则坚决反对温彦博的意见,认为所谓“远交近攻”也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吐蕃人能大摇大摆地从吐谷浑的地盘上通过,其国书上所描述的战绩绝非自我吹嘘,而是真的很有实力。
吐谷浑人固然可恶,但他们若是灭亡了,大唐与吐蕃之间没了屏障,可就正儿八经地成了邻居,以吐蕃赞普表现出来的勃勃野心来看,只怕到那时两国之间的冲突将难以避免。
魏徵的说法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支持,可具体的应对办法,他却拿不出来,老皇帝拿不定主意,于是就秉着遇事不决找女儿的原则,把吐蕃国书丢给了李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