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皇帝的心思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唐医王最新章节!
《大学》,贯穿于中国两千年历史中的一本典籍,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春秋末年的曾子所作,其内容则是一部讨论教育理论的作品。
《大学》里面有很多后世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同样广为人知的论点,比如说明明德、亲民、至于亲善这三纲领,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等等,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直以来,《大学》都是《礼记》的一部分。
但是因为它内容的缘故,从西汉的董仲舒开始,《大学》的学术地位一直都在提高,最终到了北宋的时候,因为程颢、程颐的竭力尊崇,加上南宋朱熹写了本《大学章句》,算是彻底把《礼记》的这一章给推上了神坛。
从此以后,《大学》和《中庸》、《论语》、《孟子》一起被称为“四书”,成为了官方的必修课,以及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
在一千多年后的世界,《大学》鼎鼎大名。
哪怕在大唐贞观年间,《大学》的地位远不及后世那么重要,但是因为前面汉朝董仲舒、郑玄等人的推崇,以及当朝老夫子孔颖达的解读,也让这寥寥几千字显得颇为重要了。
所以当李世民看到弟弟给自己送来一本小册子,上面用难看的“韩王体”写满了《大学》的内容时,皇帝心中先是有些惊讶,随机则充满了震撼!
这本书,真的只要十五钱就能买到……
不,按照那个臭小子的说法,如果用稍微差一点的纸张,便宜一点的油墨,再加上印刷的数量多一些,比如说五千册的话,他甚至可以把这本书做到十个大钱一本!
我的老天,只要十个大钱!
要知道,如今的长安城中一斗米可只要四五个大钱……虽然李世民心里也很清楚,长安的这个米价水分很多,实际上肯定远不止于此,但是十个大钱而已,在书籍这种昂贵的玩意面前算得了什么?
反正反复把十一郎信中的那句话看了几十遍之后,李世民不得不承认,他有些心动了。
只要十个铜钱,就能买到一本《大学》!
对于大唐的皇帝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一个可以打破世家门阀对于知识垄断的巨大诱惑!
十一郎的这句话,精准的命中了李世民心头的痒处。
关于唐太宗与世家门阀的那点龌龊事儿,其实就不用太多的解释了,因为从前隋开始,凡是君主都在致力于摧毁门阀,试图建立起皇室至高无上的地位。
隋文帝的时候,废除九品官人法,开始科举取士,目的就是选取民间人才,摧毁门阀的择官系统。只可惜隋朝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这个重任只能落在了李姓皇朝的头上。
只不过哪怕是李世民这种雄主,也必须要采用温和的政策来改革,慢慢的削弱世家的势力。
因为山东世族几百年的积累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在开国时立有大功,如果贸贸然就冲着对方开刀,先不说会给人以兔死狗烹的话柄,单就是皇室能不能真的干过人家那么多门阀,也是存在着巨大的疑问。
门阀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
要不然的话李世民也不至于让人以大臣品位高低来制定等级,重新制作《氏族志》,才把李姓皇族判为了第一等……
归根结底,除了无数代积累的财富和硬实力之外,世家门阀垄断了知识的传播也是重要的因素。
大唐的朝堂之中,非门阀出身的官员才有多少?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积累之外,原因无非就是想要供养一个孩子读书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别说那些每天都要为了吃饱肚子而整日劳作的普通百姓,就是寻常的小富人家,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先生们的束脩很贵,因为他们都要靠着这些东西养家糊口,而且还要过的比一般人家要富足一些;笔墨纸砚也很贵,或许低劣的毛笔、砚台和墨水不算什么值钱东西,但是白纸却从来不是什么普通用品,在普通小富人家完全可以归入奢侈品的行列。
毕竟所有的一切都是手工的,而且生产率低的吓人,这一点还要看看未来手工纸张的价格就知道了。
而且……
这些投入还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至少十年!
十年寒窗的说法,可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只要想一想就明白了,在贞观年间供养一个学生,基本就像是在2020年供养一个大学生,只不过普通人的年均收入是一万人民币,而这个学生的年正常消费是一万美元……
用树枝和沙地练字,遇到一个愿意减免学费的好老师,这都是极少数人才能碰到的好事儿。因为夫子们很多要靠教书吃饭,或者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光靠树枝沙子之类的东西,只有极少数天才才能练就一笔好字。
硬笔和软笔,本来就是两个概念。
偏偏在这个时代,人们对字的要求又高的要命,甚至还有字如其人,用一个人写字水平的高低代表人品的神论!所以你要是写的字不够好,就算再有才恐怕都难入那些大佬们的眼,和凭长相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和才能,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咳咳,扯的太远了。
总之看了十一郎的这番话之后,李世民确实是有些心动。
士子读书最大的成本之一,无疑就是买书的费用。
纸张的价格本来就非常高昂,而制作雕版的投入更是天价,所以对很多读书人来说,抄书才是他们获得知识的正常手段。而且即便如此,找人借书难,自己买纸买笔买墨也不少花钱,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相当的不划算。
有成书的话,自然是极好的。
“如果十一郎真的能做到十个钱一本的话,那可就真是天下士子之福了。”
想着想着,皇帝的心中一动,转眼又看向了自己已经看了好几遍的那封信:“如此的话,何不让他加大海水晒盐?既然他说朕小瞧了这海水晒盐,那就干脆让他先试一试,然后用晒盐得来的钱去印书好了……”
a
《大学》,贯穿于中国两千年历史中的一本典籍,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春秋末年的曾子所作,其内容则是一部讨论教育理论的作品。
《大学》里面有很多后世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同样广为人知的论点,比如说明明德、亲民、至于亲善这三纲领,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等等,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直以来,《大学》都是《礼记》的一部分。
但是因为它内容的缘故,从西汉的董仲舒开始,《大学》的学术地位一直都在提高,最终到了北宋的时候,因为程颢、程颐的竭力尊崇,加上南宋朱熹写了本《大学章句》,算是彻底把《礼记》的这一章给推上了神坛。
从此以后,《大学》和《中庸》、《论语》、《孟子》一起被称为“四书”,成为了官方的必修课,以及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
在一千多年后的世界,《大学》鼎鼎大名。
哪怕在大唐贞观年间,《大学》的地位远不及后世那么重要,但是因为前面汉朝董仲舒、郑玄等人的推崇,以及当朝老夫子孔颖达的解读,也让这寥寥几千字显得颇为重要了。
所以当李世民看到弟弟给自己送来一本小册子,上面用难看的“韩王体”写满了《大学》的内容时,皇帝心中先是有些惊讶,随机则充满了震撼!
这本书,真的只要十五钱就能买到……
不,按照那个臭小子的说法,如果用稍微差一点的纸张,便宜一点的油墨,再加上印刷的数量多一些,比如说五千册的话,他甚至可以把这本书做到十个大钱一本!
我的老天,只要十个大钱!
要知道,如今的长安城中一斗米可只要四五个大钱……虽然李世民心里也很清楚,长安的这个米价水分很多,实际上肯定远不止于此,但是十个大钱而已,在书籍这种昂贵的玩意面前算得了什么?
反正反复把十一郎信中的那句话看了几十遍之后,李世民不得不承认,他有些心动了。
只要十个铜钱,就能买到一本《大学》!
对于大唐的皇帝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一个可以打破世家门阀对于知识垄断的巨大诱惑!
十一郎的这句话,精准的命中了李世民心头的痒处。
关于唐太宗与世家门阀的那点龌龊事儿,其实就不用太多的解释了,因为从前隋开始,凡是君主都在致力于摧毁门阀,试图建立起皇室至高无上的地位。
隋文帝的时候,废除九品官人法,开始科举取士,目的就是选取民间人才,摧毁门阀的择官系统。只可惜隋朝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这个重任只能落在了李姓皇朝的头上。
只不过哪怕是李世民这种雄主,也必须要采用温和的政策来改革,慢慢的削弱世家的势力。
因为山东世族几百年的积累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在开国时立有大功,如果贸贸然就冲着对方开刀,先不说会给人以兔死狗烹的话柄,单就是皇室能不能真的干过人家那么多门阀,也是存在着巨大的疑问。
门阀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
要不然的话李世民也不至于让人以大臣品位高低来制定等级,重新制作《氏族志》,才把李姓皇族判为了第一等……
归根结底,除了无数代积累的财富和硬实力之外,世家门阀垄断了知识的传播也是重要的因素。
大唐的朝堂之中,非门阀出身的官员才有多少?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积累之外,原因无非就是想要供养一个孩子读书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别说那些每天都要为了吃饱肚子而整日劳作的普通百姓,就是寻常的小富人家,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先生们的束脩很贵,因为他们都要靠着这些东西养家糊口,而且还要过的比一般人家要富足一些;笔墨纸砚也很贵,或许低劣的毛笔、砚台和墨水不算什么值钱东西,但是白纸却从来不是什么普通用品,在普通小富人家完全可以归入奢侈品的行列。
毕竟所有的一切都是手工的,而且生产率低的吓人,这一点还要看看未来手工纸张的价格就知道了。
而且……
这些投入还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至少十年!
十年寒窗的说法,可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只要想一想就明白了,在贞观年间供养一个学生,基本就像是在2020年供养一个大学生,只不过普通人的年均收入是一万人民币,而这个学生的年正常消费是一万美元……
用树枝和沙地练字,遇到一个愿意减免学费的好老师,这都是极少数人才能碰到的好事儿。因为夫子们很多要靠教书吃饭,或者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光靠树枝沙子之类的东西,只有极少数天才才能练就一笔好字。
硬笔和软笔,本来就是两个概念。
偏偏在这个时代,人们对字的要求又高的要命,甚至还有字如其人,用一个人写字水平的高低代表人品的神论!所以你要是写的字不够好,就算再有才恐怕都难入那些大佬们的眼,和凭长相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和才能,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咳咳,扯的太远了。
总之看了十一郎的这番话之后,李世民确实是有些心动。
士子读书最大的成本之一,无疑就是买书的费用。
纸张的价格本来就非常高昂,而制作雕版的投入更是天价,所以对很多读书人来说,抄书才是他们获得知识的正常手段。而且即便如此,找人借书难,自己买纸买笔买墨也不少花钱,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相当的不划算。
有成书的话,自然是极好的。
“如果十一郎真的能做到十个钱一本的话,那可就真是天下士子之福了。”
想着想着,皇帝的心中一动,转眼又看向了自己已经看了好几遍的那封信:“如此的话,何不让他加大海水晒盐?既然他说朕小瞧了这海水晒盐,那就干脆让他先试一试,然后用晒盐得来的钱去印书好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