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第959章 暂留南疆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农门医女最新章节!
永康帝刚说了这句话,绍远就直接跪在永康帝的面前,“父皇,儿臣有一事求父皇允准。儿臣想要暂时留在此地,不回京城去了。”
绍远不等永康帝反对,便径自说了下去,“父皇,颜儿才生了孩子不久,身体虚弱,不适合长途跋涉。两个孩子更是不用说,如今京城怕是已经冷了,两个孩子此时回京,根本受不了,孩子太小,实在不适合出门赶路。”
“二来,安南本就是儿臣带兵打下来的,儿臣费了一些工夫,才让安南的百姓对大齐不再抗拒。若是朝廷再派来的人,不能照着儿臣的办法去做,只怕是会引起民众的反抗。倒是不如暂时由儿臣在此地镇守,也好以防万一。”
绍远这样子,永康帝很显然是没有想到的,可是永康帝也不得不承认,其实绍远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绍远不回京城,苗素问恐怕就不能回京,永康帝千里迢迢的前来寻找苗素问,哪里肯甘心自己一个人回去啊?
“远儿,你这是在难为父皇么?朕一心要立你为太子,你势必要回京城去的,怎么可以驻守此地?如今百官纷纷上奏,要朕早日确立储君。朕就等着你这次出征回京,论功行赏,名正言顺的册立你为太子呢。”
“你现在说你不回京,这怎么成?朕好不容易找到了你娘,还有了一对孙子孙女,咱们一家人正是该团聚的时候啊,你怎么可以不回京呢?”永康帝不愿意这样一家人分作两处,故而便不肯同意绍远的意见。
“父皇正当盛年,何苦那么早就立太子?那些文武百官,不过是闲着没事,就爱指手画脚罢了。父皇,此时并非立太子的好时机,太子也并非只有儿子一个人选,还请父皇三思。”绍远跪在地上不起,恳求道。
“父皇登基不过一年,大齐如今,也并非就是四海升平,去年废太子谋逆所带来的后果,至今还未平复。父皇,太子之位并非是越早确立就越好,还请父皇三思,不要太急切了。儿臣说过,不管是谁做太子,儿臣都愿意真心辅佐,此时,真的没必要立太子。”
刚刚绍远一跪下提出不回京城,那边顾承勇父子就悄悄地退出去了,他们很清楚,接下来的话肯定是不宜外人在场的。父子三人从书房退出来,然后就守在了书房外面,禁止别人靠近。
顾承勇脸色也是有点儿不太好看,该来的躲不过,看样子,绍远跑不掉要卷入这立储的风波中去。按说,以绍远的能力,储君之位,当之无愧。可是自家闺女那脾气,还真就是未必适应太子妃。
顾承勇忍不住摇头叹气,“唉,谁能想的,事情会到今天这一步啊。”
屋子里,绍远也是不再顾忌,“父皇,儿臣这么做,也是为了父皇好。如今南疆尚未彻底平定,南绍那边也是时有叛乱发生,朝廷必须要在南疆留下足够的兵力震慑这些小国。儿臣此一战平定安南,虽不敢说有多大的功劳,但是有儿臣在,那些番邦小国,就不敢乱动。”
“父皇,儿臣此时实在不宜回京,别的都不说,父皇费劲千辛万苦找到了母亲,难道还能只见这一面然后就分开么?父皇肯定是要带母亲回京的,但是母亲回京,儿臣就不好在此时回京。”
“这是什么话?你母亲进京,朕必然要封她为后,你回京,朕立你为储君,这不是正好么?”永康帝不解,为什么苗素问进京,绍远就不能回去了?这又是什么道理?
“父皇,朝中众臣一直都反对父皇痴心等候母亲,若是儿臣与母亲一同回京,那些朝臣肯定就明白父皇的意图了。到时候,若是满朝文武齐声反对父皇立后,父皇要如何收场?儿臣不回京,而是留在了南疆镇守,朝中大臣想来就不会有太多人反对父皇立后。”
“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若是将来父皇还一心要立儿臣为储君,儿臣断然也不敢推辞。只是这世间上有所缓和,众朝臣也有个适应的阶段,不然,父皇怕是要直接面对众多朝臣的反对,这个情形,父皇也不想见到的。”
“父皇,您才登基一年,朝政之上,还有太多地方被朝臣束缚着放不开手脚,此时真的不能跟这些朝臣闹得太僵。”绍远把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完完全全的说了出来。
永康帝默然无语,他当然知道,如今朝政还有不少地方都把持在高相等人的手中。这些人都是老顽固,又大多都是开国功臣,最是难办。若是他真的打算立苗素问为后,就真的只能将立储一事延后。
“罢了罢了,这件事依你,不过,朕可不许你在这边耽搁的时间太久,知道么?南疆这边只要安定下来,你就得带着妻儿返回京城去。”永康帝最终只能妥协,允许绍远夫妻在南疆多住一阵子。
“这样,安南国从今往后,改为交趾府,等朕回京,会派知府等一干官员过来。另外,朕将整个儿南疆赐予你做封地,云南、广西、广东,连同交趾,全都归你统辖。远儿,别让父皇失望。”
大齐亲王的封地,大多都是一府或是一州,最多的就是一个行省。像这样一下子赐封三个布政司的情况,大齐立国一来,还从未有过呢。这样的荣耀,足以显示了皇帝对绍远的宠爱,也是让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并不是嫌弃绍远,才让绍远留守南疆的。
对于这些,其实绍远并不在意,不管封地是一个城,还是大齐的半壁江山,对于他来说都一样。他在意的,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绍远只希望,能够跟娇颜两个一起,过一段平静安宁的日子。
“谢父皇成全,只要南疆安定下来,儿臣一定带着妻儿返回京城。”绍远这才从地上起来。
永康帝拍了拍绍远的肩膀,“你的心意,朕明白,可是远儿,这大齐江山若不能交给你,朕实在难以安心。不是你有没有心去争,也不是劭安有什么心思,只是等着到了那一天,万事都由不得你们。”
永康帝说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身在帝王家,就是这般的无情,不管你有心还是无意,终有一天要面对的。”
绍远也懂这些,只是一直不愿意去面对罢了,“父皇,儿臣会为父皇,为大齐镇守好南疆的,有儿臣在的一天,南疆不会再有变乱。”绍远很是认真的承诺。
永康帝笑了,“朕信你,你比朕当年还要优秀出色,再加上娇丫头那个福星,朕相信,你们会让南疆更加安定富饶。远儿,你记着,父皇在京城等着你,等着你们夫妻带着孩子一起回京,咱们一家在京城团聚。”
父子两个总算是商议妥当,而此时,天色也不算早了,袁姑姑派了人过来,请永康帝等人前去用晚饭。
娇颜还在月子里,肯定是不能去吃饭的,其余的众人,则是不论男女,都在前厅里用饭。永康帝的目光,一直都盯着苗素问,倒是把苗素问给看的有些抹不开。苗素问气的狠狠瞪了永康帝两眼,可永康帝依旧不改,炽烈的目光,一直围着苗素问打转。
众人看着这个情形,不由得也都低头偷笑,这一对分别将近二十年的恋人,这一次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亲家,娇儿还有三天就出月子了吧?”冯氏瞧着苗素问有些抹不开,干脆就随便找了个话题,也省得苗素问太尴尬。
果然,一提起娇颜的事情来,苗素问就忘了刚刚的不自在,“对,还有三天,十月二十二,就是娇儿出月子的时候了。”
“哎呀,那可得赶紧预备满月酒啊,不管咋说,两个娃儿满月,可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冯氏就有些着急了。“对了,是不是孩子还没取名啊?”
众人都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来,到现在为止,两个孩子还没有取名字呢。绍远看着永康帝,“父皇,两个小娃的名字,还请父皇帮忙起吧,儿臣可是想不出什么好名字来。”
永康帝这时也想起来,他竟然把这件事给忘了。来之前,永康帝可是跟太上皇商议过的,要给两个孩子起名儿,结果到了这边,因为苗素问的事情,竟然就把这事儿给忘记了。“看看这事儿闹的,太上皇给俩孩子起了名儿的,在这儿呢。”
永康帝说着,就从怀中掏出了一个荷包,然后从荷包里拿出一张红纸来,那上面,是太上皇亲自给两个小娃起的名字。
绍远的长子起名秦靖烨,长女则是名为秦静娴。这两个名字,说起来都有些绕口,皇室子孙,一般为了避讳,都不会起太过寻常的名字,尤其是太上皇亲自给起的,更是不一般。
冯氏和顾承勇都觉得这名字有点儿不太合心意,太文了,叫起来可能不太顺口。不过他们也不敢说啥,这是秦氏的子孙,不管齐什么名字,都没有顾家做主的道理。
“亲家,这名字起了,其实平日里也不常用,咱们可以再按照自己的心思,另外给孩子起乳名,以便日常之用。”那边,苗素问也不管永康帝什么意思,直接就出言安慰冯氏和顾承勇。
永康帝刚说了这句话,绍远就直接跪在永康帝的面前,“父皇,儿臣有一事求父皇允准。儿臣想要暂时留在此地,不回京城去了。”
绍远不等永康帝反对,便径自说了下去,“父皇,颜儿才生了孩子不久,身体虚弱,不适合长途跋涉。两个孩子更是不用说,如今京城怕是已经冷了,两个孩子此时回京,根本受不了,孩子太小,实在不适合出门赶路。”
“二来,安南本就是儿臣带兵打下来的,儿臣费了一些工夫,才让安南的百姓对大齐不再抗拒。若是朝廷再派来的人,不能照着儿臣的办法去做,只怕是会引起民众的反抗。倒是不如暂时由儿臣在此地镇守,也好以防万一。”
绍远这样子,永康帝很显然是没有想到的,可是永康帝也不得不承认,其实绍远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绍远不回京城,苗素问恐怕就不能回京,永康帝千里迢迢的前来寻找苗素问,哪里肯甘心自己一个人回去啊?
“远儿,你这是在难为父皇么?朕一心要立你为太子,你势必要回京城去的,怎么可以驻守此地?如今百官纷纷上奏,要朕早日确立储君。朕就等着你这次出征回京,论功行赏,名正言顺的册立你为太子呢。”
“你现在说你不回京,这怎么成?朕好不容易找到了你娘,还有了一对孙子孙女,咱们一家人正是该团聚的时候啊,你怎么可以不回京呢?”永康帝不愿意这样一家人分作两处,故而便不肯同意绍远的意见。
“父皇正当盛年,何苦那么早就立太子?那些文武百官,不过是闲着没事,就爱指手画脚罢了。父皇,此时并非立太子的好时机,太子也并非只有儿子一个人选,还请父皇三思。”绍远跪在地上不起,恳求道。
“父皇登基不过一年,大齐如今,也并非就是四海升平,去年废太子谋逆所带来的后果,至今还未平复。父皇,太子之位并非是越早确立就越好,还请父皇三思,不要太急切了。儿臣说过,不管是谁做太子,儿臣都愿意真心辅佐,此时,真的没必要立太子。”
刚刚绍远一跪下提出不回京城,那边顾承勇父子就悄悄地退出去了,他们很清楚,接下来的话肯定是不宜外人在场的。父子三人从书房退出来,然后就守在了书房外面,禁止别人靠近。
顾承勇脸色也是有点儿不太好看,该来的躲不过,看样子,绍远跑不掉要卷入这立储的风波中去。按说,以绍远的能力,储君之位,当之无愧。可是自家闺女那脾气,还真就是未必适应太子妃。
顾承勇忍不住摇头叹气,“唉,谁能想的,事情会到今天这一步啊。”
屋子里,绍远也是不再顾忌,“父皇,儿臣这么做,也是为了父皇好。如今南疆尚未彻底平定,南绍那边也是时有叛乱发生,朝廷必须要在南疆留下足够的兵力震慑这些小国。儿臣此一战平定安南,虽不敢说有多大的功劳,但是有儿臣在,那些番邦小国,就不敢乱动。”
“父皇,儿臣此时实在不宜回京,别的都不说,父皇费劲千辛万苦找到了母亲,难道还能只见这一面然后就分开么?父皇肯定是要带母亲回京的,但是母亲回京,儿臣就不好在此时回京。”
“这是什么话?你母亲进京,朕必然要封她为后,你回京,朕立你为储君,这不是正好么?”永康帝不解,为什么苗素问进京,绍远就不能回去了?这又是什么道理?
“父皇,朝中众臣一直都反对父皇痴心等候母亲,若是儿臣与母亲一同回京,那些朝臣肯定就明白父皇的意图了。到时候,若是满朝文武齐声反对父皇立后,父皇要如何收场?儿臣不回京,而是留在了南疆镇守,朝中大臣想来就不会有太多人反对父皇立后。”
“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若是将来父皇还一心要立儿臣为储君,儿臣断然也不敢推辞。只是这世间上有所缓和,众朝臣也有个适应的阶段,不然,父皇怕是要直接面对众多朝臣的反对,这个情形,父皇也不想见到的。”
“父皇,您才登基一年,朝政之上,还有太多地方被朝臣束缚着放不开手脚,此时真的不能跟这些朝臣闹得太僵。”绍远把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完完全全的说了出来。
永康帝默然无语,他当然知道,如今朝政还有不少地方都把持在高相等人的手中。这些人都是老顽固,又大多都是开国功臣,最是难办。若是他真的打算立苗素问为后,就真的只能将立储一事延后。
“罢了罢了,这件事依你,不过,朕可不许你在这边耽搁的时间太久,知道么?南疆这边只要安定下来,你就得带着妻儿返回京城去。”永康帝最终只能妥协,允许绍远夫妻在南疆多住一阵子。
“这样,安南国从今往后,改为交趾府,等朕回京,会派知府等一干官员过来。另外,朕将整个儿南疆赐予你做封地,云南、广西、广东,连同交趾,全都归你统辖。远儿,别让父皇失望。”
大齐亲王的封地,大多都是一府或是一州,最多的就是一个行省。像这样一下子赐封三个布政司的情况,大齐立国一来,还从未有过呢。这样的荣耀,足以显示了皇帝对绍远的宠爱,也是让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并不是嫌弃绍远,才让绍远留守南疆的。
对于这些,其实绍远并不在意,不管封地是一个城,还是大齐的半壁江山,对于他来说都一样。他在意的,不是这些外在的东西,绍远只希望,能够跟娇颜两个一起,过一段平静安宁的日子。
“谢父皇成全,只要南疆安定下来,儿臣一定带着妻儿返回京城。”绍远这才从地上起来。
永康帝拍了拍绍远的肩膀,“你的心意,朕明白,可是远儿,这大齐江山若不能交给你,朕实在难以安心。不是你有没有心去争,也不是劭安有什么心思,只是等着到了那一天,万事都由不得你们。”
永康帝说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身在帝王家,就是这般的无情,不管你有心还是无意,终有一天要面对的。”
绍远也懂这些,只是一直不愿意去面对罢了,“父皇,儿臣会为父皇,为大齐镇守好南疆的,有儿臣在的一天,南疆不会再有变乱。”绍远很是认真的承诺。
永康帝笑了,“朕信你,你比朕当年还要优秀出色,再加上娇丫头那个福星,朕相信,你们会让南疆更加安定富饶。远儿,你记着,父皇在京城等着你,等着你们夫妻带着孩子一起回京,咱们一家在京城团聚。”
父子两个总算是商议妥当,而此时,天色也不算早了,袁姑姑派了人过来,请永康帝等人前去用晚饭。
娇颜还在月子里,肯定是不能去吃饭的,其余的众人,则是不论男女,都在前厅里用饭。永康帝的目光,一直都盯着苗素问,倒是把苗素问给看的有些抹不开。苗素问气的狠狠瞪了永康帝两眼,可永康帝依旧不改,炽烈的目光,一直围着苗素问打转。
众人看着这个情形,不由得也都低头偷笑,这一对分别将近二十年的恋人,这一次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亲家,娇儿还有三天就出月子了吧?”冯氏瞧着苗素问有些抹不开,干脆就随便找了个话题,也省得苗素问太尴尬。
果然,一提起娇颜的事情来,苗素问就忘了刚刚的不自在,“对,还有三天,十月二十二,就是娇儿出月子的时候了。”
“哎呀,那可得赶紧预备满月酒啊,不管咋说,两个娃儿满月,可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冯氏就有些着急了。“对了,是不是孩子还没取名啊?”
众人都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来,到现在为止,两个孩子还没有取名字呢。绍远看着永康帝,“父皇,两个小娃的名字,还请父皇帮忙起吧,儿臣可是想不出什么好名字来。”
永康帝这时也想起来,他竟然把这件事给忘了。来之前,永康帝可是跟太上皇商议过的,要给两个孩子起名儿,结果到了这边,因为苗素问的事情,竟然就把这事儿给忘记了。“看看这事儿闹的,太上皇给俩孩子起了名儿的,在这儿呢。”
永康帝说着,就从怀中掏出了一个荷包,然后从荷包里拿出一张红纸来,那上面,是太上皇亲自给两个小娃起的名字。
绍远的长子起名秦靖烨,长女则是名为秦静娴。这两个名字,说起来都有些绕口,皇室子孙,一般为了避讳,都不会起太过寻常的名字,尤其是太上皇亲自给起的,更是不一般。
冯氏和顾承勇都觉得这名字有点儿不太合心意,太文了,叫起来可能不太顺口。不过他们也不敢说啥,这是秦氏的子孙,不管齐什么名字,都没有顾家做主的道理。
“亲家,这名字起了,其实平日里也不常用,咱们可以再按照自己的心思,另外给孩子起乳名,以便日常之用。”那边,苗素问也不管永康帝什么意思,直接就出言安慰冯氏和顾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