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八千岁的消息(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明王朝1587最新章节!
历史上的徐应元在崇祯初年受到魏党党羽李永贞和涂文辅的拥戴,差那么一点儿就成为了九千岁的接班人,即使轮不上被称作九千九百岁,大差不差也算得上是个八千岁。
八千岁徐应元此时看着魏忠贤凶狠嚼饼的无奈模样,不得不出言宽慰道,
“皇爷又没说要杀你,你那么着急干甚么啊?咱们好歹有孙秉笔的照应,其他没照应的小阉,境遇凄惨的可多了去了,就说昨儿罢,内府供用库的苏若霖你记得罢,也是跟咱们同一批进宫的,他被分到了内府供用库当监工,那供用库的比他早进宫的监工见他老实,就合起伙儿来欺负他一个人。”
“专选在这大冬天晚上派他去宫中的各个长街添油点灯,冻得他是又冷又饿,满手灯油,回到住处却是连口热汤都喝不上,想洗个手还得自己费劲儿打水、烧水,干了没几天,那手上就长了好几个冻疮,比他在老家种地的手还糙。”
“他过来跟我哭诉,那我能怎么办呢?只能告诉他再忍一忍,尽量熬过去,熬到春天就暖和了,再说那内府供用库的掌印太监张明,原来是郑贵妃娘娘名下的人,要是他努力办差,哪天运气来了,说不定就被举荐到主子跟前去了呢?和他比起来,你不一准幸运多了?”
大明皇城内各条长街皆设有路灯,统一是以石为座,铜为楼,铜丝为门壁的样式,每日日暮到次日凌晨,内府供用库都要派出监工到各条长街上添油点灯,以便巡看关防。
这种日夜颠倒又需要费力在各处行走的活计在寒冬腊月里最是被视为苦差,何况苏若霖刚刚进宫,一点积蓄和资历都没有,连个被小宫女看上结对食的机会都微乎其微,因此根本不能奢望有人会给他送吃送喝、烧水缝衣。
魏忠贤听了也是心有戚戚,再坏的人,听到同类受难时总还能生出一点怜悯,即使老魏后来能对着受刑不屈的东林六君子无动于衷,此刻仍是会觉得苏若霖十分可怜,
“这个张明,是不是就是那个不识字却精于医药的‘张打鹤’啊?”
“张打鹤”是宫中众人给张明取的一个绰号,此别号来源于张明从前在万历皇帝身边侍奉时,万历皇帝每每去慈宁宫给李太后问安,张明便手执藤条,在御驾前清道。
有一回,正值慈宁宫丹陛上设有古铜仙鹤,共五六尺高,张明便将那仙鹤误看作是挡在驾前的人,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藤条就边打边喝骂道,“圣驾来还不躲开!”
徐应元笑道,
“可不就是他?我还同苏若霖说呢,他不识字,咱们也不识字,凭甚么他不识字就能当掌印太监,咱们不识字就得在宫中任人欺凌?”
“这说到底呢,还是差皇爷的一个赏识,听说上回皇四子夭折之前,皇爷是特意找的洋人看得病,又没有找他,说明皇爷对他的看病能力也不是十成十的相信嘛,他还兼掌御药房提督呢,没想到还不如洋人的几句洋文好使。”
其实对于张明的医术,魏忠贤的心里还是有些敬畏的,因为按照成例,每回收选内官入宫,必然会专门拨出三五十个年少好学的小阉派给御药房选医教习,攻读古今医书。
在这种有专业训练人员的情形下,万历皇帝还会如此器重一个非专业文盲,那张明肯定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起码不是百无一用之辈。
但是魏忠贤还是附和道,
“可不是?我就纳闷了啊,这不识字的人会看病倒不稀奇,我老婆生孩子的时候,我家十里八乡都找不出一个识字的稳婆,但是这内府供用库专司皇城内二十四衙门与山陵等处内官食米,且御前的白蜡与熏香皆取办于供用库,这张明他不识字,又如何管理这支取事宜呢?”
徐应元咧开嘴笑了一笑,他本来就生得唇不盖齿,这么一咧嘴,瞬间就露出了那崎岖不平的两排小牙,给人一种过于活泼又爱搬弄是非的印象,
“我听苏若霖说,这个张明因不识字,在内府供用库只挂虚衔,不批文书,就和……和先帝时的孟冲一样,那个孟冲也是个做饭挺好吃的厨师罢,就是可惜慈圣老娘娘不喜欢他。”
魏忠贤问道,
“既然不批文书,那他怎么记的账呢?”
徐应元道,
“这就是我要说的重点了……”
魏忠贤接口道,
“合着你前面那些安慰我的话都不是重点啊?”
徐应元大笑道,
“前面是主要重点,我现在要讲的是次要重点,这就好比你去南京秦淮河上的那富乐院找婊子……”
魏忠贤即使再粗鄙,又受不了这个比喻,
“你咋说话的呢?我咋成婊子了?”
徐应元轻咳一声,道,
“我打个比方,打个比方嘛,其实我也没去过秦淮河,一般找个私窠子就解决了。”
魏忠贤把手中的饼一口吃完,拍拍手道,
“行罢,行罢,反正我也没去过秦淮河,你继续说,那内府供用库的账究竟有甚么问题?”
徐应元道,
“内官食米,依例是每员每月四斗,其来源就是漕运白粮的一部分,天恩浩荡,这是没得说的,咱们要是不进宫,那肯定是吃不上那么好的细粮的,但是你猜怎么着?”
“苏若霖跟我说,他前日点灯回来被其他监工派去搬米,一个溜肩没抗稳,那米从米袋里洒出来,一眼望过去,竟然掺了有七、八成的稻子或烂米,根本不是发给京官的白粮。”
魏忠贤蓦地一惊,
“七八成稻子或烂米?不可能啊!通州的粮官再如何贪墨,也不可能将白粮直接没去七八成,这也太明目张胆了!”
徐应元神秘兮兮地笑道,
“对了,你自个儿去过通州你就明白了罢?粮官验粮,那本来就是有进项的,谁会傻到放着这么一个肥差不去当,反倒去动要送给京官的白粮?”
“我告诉你罢,苏若霖看到的那批粮,就是专门发给咱们内官的,你想想,既定的四斗米里面,三斗半是稻子和烂米,那这三斗半的白粮,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魏忠贤脱口即道,
“那肯定是被经手的人转卖去宫外了呗,咳,宫中地位高的大太监,有权有势又有对食,根本不在乎这每月的四斗米,也不会为了这每月四斗米去得罪内府供用库的掌印。”
“而像咱们这样的小阉呢,人微言轻,即使知道短了三斗半米,也碍于大珰或者本管太监而不敢指出其中猫腻,这经手的人赚的就是这么一个欺上瞒下的钱,那苏若霖告诉你这个干啥?想让我去跟皇爷说?可这没有证据,我说了皇爷也未必会相信啊。”
魏忠贤这里倒不是对朱翊钧没信心,因为他并不了解朱翊钧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好人,他是本着封建时代特有的草民思想来考虑这个问题的。
老魏在这方面特别庸俗,他觉得人费劲巴力地爬到高位然后欺负比自己地位低下的弱者是一件相当稀松平常的事,就像每天天一亮,太阳就要升到空中那么朴素而恒定。
至于朱翊钧所崇尚的那些关乎平等尊重的现代人道理,魏忠贤是根本不可能相信的,因为他从小长大的地方就是这么一个“高位者往下看都是笑脸,低位者往上看都是屁股”的,充斥着社会达尔文主义哲学思想的环境。
就比如说倒卖内官应得白粮这件事罢,倘或是朱翊钧处在魏忠贤这个位置上,他一定会勇敢地挺身而出,为内官的全体利益而抗争。
而魏忠贤就不一样了,他会觉得人家张明在宫里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了,又是伺候贵妃,又是伺候皇帝的,好不容易升到掌印太监了,买卖白粮赚点外快那不是天经地义吗?
而且这内官食米又不是外廷税收,税收是该用在百姓身上的,而白粮是皇爷赐给自家奴婢们的,倘或你看不惯内府供用库掌印倒卖食米,那你自己就先努力升到内府供用库掌印,不就可以改变这种不公平的规则了吗?
倘或你升不到内府供用库掌印,那你不就是眼红人家有特权吗?张明再不好也是皇帝提拔的掌印,就算要罢黜他,也应该是皇爷做主,你一个小阉瞎操甚么心,难道还用得着你来教主子们做事?
魏忠贤内心的深层逻辑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不得不说,九千岁虽然没文化,不懂甚么是阳明心学,也没听过甚么社会达尔文主义,可他却是真正地做到了“知行合一”,在卑下时伏低做小奉承巴结,在得势时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落败之后痛饮自尽毫无怨言。
所以现代人朱翊钧是不会因此去责怪魏忠贤的,老魏就是这么点觉悟,他二十岁时是这么个觉悟,五十九岁的时候也还是这么个觉悟,他一生都在践行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搁现代他也能成个人物。
同样道理,徐应元也不会用他们两个都不信的价值观去为难魏忠贤,他觉得同样不识字的张明是他的人生楷模,成功典范,只要假以时日,他也能跟张明一样坐收好处,他怎么会去告发未来的自己?
“我的意思是,宫里同样有许多人不想改革漕运,不是说白粮走海运了不好,问题是这一件事里只要有一个环节它一变动,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譬如说,你知道这些白粮它卖出宫后,都去了哪里吗?”
徐应元压低声音道,
“正是去的辽东九边。”
魏忠贤吃惊道,
“听说九边年年耗费军饷百万,又有开中商人输纳物资,为何还要另外购买宫中倒卖出去的白粮?”
徐应元道,
“是啊,所以我说这件事它就透着一股子邪乎劲儿,九边每年花朝廷那么多钱,且朝廷对九边的军费投入是年年递增,绝不至于缺粮缺到了如此地步。”
“后来苏若霖跟我一琢磨罢,我就觉得啊,这‘九边缺粮’的这个概念,它说不定是假的。”
魏忠贤奇道,
“咋成假的了呢?”
徐应元道,
“这就好比那个南京秦淮河啊——这回我可以用这个比方了——大家都说那南京秦淮河十六楼的官妓色艺俱佳,能和文人举子吟诗作对而不落下风,但是实际上呢,我敢说大明的大部分男人都没去过秦淮河,我也不说秦淮河了,去过南京的都是极少数人,可那秦淮河的名声是怎么传出来的呢?”
“不就是文人举子写的几首酸诗酸词弄出来的吗?那秦淮河的婊子真比其他地方的好看那么多吗?我觉得没那么夸张,那么九边缺粮也该是这个道理,其实皇爷和咱们都没去过九边,缺不缺粮都是从奏疏上看来的,只要外朝内廷都说九边缺粮,那谁又会说九边不缺呢?”
魏忠贤道,
“因此你们的猜测是,宫中白粮倒卖,实则是边将贿赂内臣的一种手段,高价买粮,为的是内臣继续能从内廷施以援手,让皇爷确信九边的确缺粮,不得不年年增加军饷,以保边境稳定。”
徐应元道,
“对,我跟苏若霖觉着大概是这么一个内情,这俗话怎么说来着,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识字的人,尤其是那种没考上甚么功名却比一般人多识俩字的那种人,就特别相信邸报上的那些内容,多离谱的他们都信,根本不在乎事实,就相信报上登的那些方块字。”
“为甚么呢?因为他们觉得能读懂邸报是一桩稀罕事,普通小民不识字、看不懂邸报就是不辨是非,其实这种人最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因为字和文章都是可以编的,只要利益够大,甚么样儿的文章都能编得出来,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事实摆在那里,再漂亮的文章都篡改都不了。”
魏忠贤摸着下巴道,
“我觉着事情没那么简单,那么一点粮,颠来倒去的能赚多少钱?这事儿就是你们俩瞎琢磨,捕风捉影。”
历史上的徐应元在崇祯初年受到魏党党羽李永贞和涂文辅的拥戴,差那么一点儿就成为了九千岁的接班人,即使轮不上被称作九千九百岁,大差不差也算得上是个八千岁。
八千岁徐应元此时看着魏忠贤凶狠嚼饼的无奈模样,不得不出言宽慰道,
“皇爷又没说要杀你,你那么着急干甚么啊?咱们好歹有孙秉笔的照应,其他没照应的小阉,境遇凄惨的可多了去了,就说昨儿罢,内府供用库的苏若霖你记得罢,也是跟咱们同一批进宫的,他被分到了内府供用库当监工,那供用库的比他早进宫的监工见他老实,就合起伙儿来欺负他一个人。”
“专选在这大冬天晚上派他去宫中的各个长街添油点灯,冻得他是又冷又饿,满手灯油,回到住处却是连口热汤都喝不上,想洗个手还得自己费劲儿打水、烧水,干了没几天,那手上就长了好几个冻疮,比他在老家种地的手还糙。”
“他过来跟我哭诉,那我能怎么办呢?只能告诉他再忍一忍,尽量熬过去,熬到春天就暖和了,再说那内府供用库的掌印太监张明,原来是郑贵妃娘娘名下的人,要是他努力办差,哪天运气来了,说不定就被举荐到主子跟前去了呢?和他比起来,你不一准幸运多了?”
大明皇城内各条长街皆设有路灯,统一是以石为座,铜为楼,铜丝为门壁的样式,每日日暮到次日凌晨,内府供用库都要派出监工到各条长街上添油点灯,以便巡看关防。
这种日夜颠倒又需要费力在各处行走的活计在寒冬腊月里最是被视为苦差,何况苏若霖刚刚进宫,一点积蓄和资历都没有,连个被小宫女看上结对食的机会都微乎其微,因此根本不能奢望有人会给他送吃送喝、烧水缝衣。
魏忠贤听了也是心有戚戚,再坏的人,听到同类受难时总还能生出一点怜悯,即使老魏后来能对着受刑不屈的东林六君子无动于衷,此刻仍是会觉得苏若霖十分可怜,
“这个张明,是不是就是那个不识字却精于医药的‘张打鹤’啊?”
“张打鹤”是宫中众人给张明取的一个绰号,此别号来源于张明从前在万历皇帝身边侍奉时,万历皇帝每每去慈宁宫给李太后问安,张明便手执藤条,在御驾前清道。
有一回,正值慈宁宫丹陛上设有古铜仙鹤,共五六尺高,张明便将那仙鹤误看作是挡在驾前的人,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藤条就边打边喝骂道,“圣驾来还不躲开!”
徐应元笑道,
“可不就是他?我还同苏若霖说呢,他不识字,咱们也不识字,凭甚么他不识字就能当掌印太监,咱们不识字就得在宫中任人欺凌?”
“这说到底呢,还是差皇爷的一个赏识,听说上回皇四子夭折之前,皇爷是特意找的洋人看得病,又没有找他,说明皇爷对他的看病能力也不是十成十的相信嘛,他还兼掌御药房提督呢,没想到还不如洋人的几句洋文好使。”
其实对于张明的医术,魏忠贤的心里还是有些敬畏的,因为按照成例,每回收选内官入宫,必然会专门拨出三五十个年少好学的小阉派给御药房选医教习,攻读古今医书。
在这种有专业训练人员的情形下,万历皇帝还会如此器重一个非专业文盲,那张明肯定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起码不是百无一用之辈。
但是魏忠贤还是附和道,
“可不是?我就纳闷了啊,这不识字的人会看病倒不稀奇,我老婆生孩子的时候,我家十里八乡都找不出一个识字的稳婆,但是这内府供用库专司皇城内二十四衙门与山陵等处内官食米,且御前的白蜡与熏香皆取办于供用库,这张明他不识字,又如何管理这支取事宜呢?”
徐应元咧开嘴笑了一笑,他本来就生得唇不盖齿,这么一咧嘴,瞬间就露出了那崎岖不平的两排小牙,给人一种过于活泼又爱搬弄是非的印象,
“我听苏若霖说,这个张明因不识字,在内府供用库只挂虚衔,不批文书,就和……和先帝时的孟冲一样,那个孟冲也是个做饭挺好吃的厨师罢,就是可惜慈圣老娘娘不喜欢他。”
魏忠贤问道,
“既然不批文书,那他怎么记的账呢?”
徐应元道,
“这就是我要说的重点了……”
魏忠贤接口道,
“合着你前面那些安慰我的话都不是重点啊?”
徐应元大笑道,
“前面是主要重点,我现在要讲的是次要重点,这就好比你去南京秦淮河上的那富乐院找婊子……”
魏忠贤即使再粗鄙,又受不了这个比喻,
“你咋说话的呢?我咋成婊子了?”
徐应元轻咳一声,道,
“我打个比方,打个比方嘛,其实我也没去过秦淮河,一般找个私窠子就解决了。”
魏忠贤把手中的饼一口吃完,拍拍手道,
“行罢,行罢,反正我也没去过秦淮河,你继续说,那内府供用库的账究竟有甚么问题?”
徐应元道,
“内官食米,依例是每员每月四斗,其来源就是漕运白粮的一部分,天恩浩荡,这是没得说的,咱们要是不进宫,那肯定是吃不上那么好的细粮的,但是你猜怎么着?”
“苏若霖跟我说,他前日点灯回来被其他监工派去搬米,一个溜肩没抗稳,那米从米袋里洒出来,一眼望过去,竟然掺了有七、八成的稻子或烂米,根本不是发给京官的白粮。”
魏忠贤蓦地一惊,
“七八成稻子或烂米?不可能啊!通州的粮官再如何贪墨,也不可能将白粮直接没去七八成,这也太明目张胆了!”
徐应元神秘兮兮地笑道,
“对了,你自个儿去过通州你就明白了罢?粮官验粮,那本来就是有进项的,谁会傻到放着这么一个肥差不去当,反倒去动要送给京官的白粮?”
“我告诉你罢,苏若霖看到的那批粮,就是专门发给咱们内官的,你想想,既定的四斗米里面,三斗半是稻子和烂米,那这三斗半的白粮,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魏忠贤脱口即道,
“那肯定是被经手的人转卖去宫外了呗,咳,宫中地位高的大太监,有权有势又有对食,根本不在乎这每月的四斗米,也不会为了这每月四斗米去得罪内府供用库的掌印。”
“而像咱们这样的小阉呢,人微言轻,即使知道短了三斗半米,也碍于大珰或者本管太监而不敢指出其中猫腻,这经手的人赚的就是这么一个欺上瞒下的钱,那苏若霖告诉你这个干啥?想让我去跟皇爷说?可这没有证据,我说了皇爷也未必会相信啊。”
魏忠贤这里倒不是对朱翊钧没信心,因为他并不了解朱翊钧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好人,他是本着封建时代特有的草民思想来考虑这个问题的。
老魏在这方面特别庸俗,他觉得人费劲巴力地爬到高位然后欺负比自己地位低下的弱者是一件相当稀松平常的事,就像每天天一亮,太阳就要升到空中那么朴素而恒定。
至于朱翊钧所崇尚的那些关乎平等尊重的现代人道理,魏忠贤是根本不可能相信的,因为他从小长大的地方就是这么一个“高位者往下看都是笑脸,低位者往上看都是屁股”的,充斥着社会达尔文主义哲学思想的环境。
就比如说倒卖内官应得白粮这件事罢,倘或是朱翊钧处在魏忠贤这个位置上,他一定会勇敢地挺身而出,为内官的全体利益而抗争。
而魏忠贤就不一样了,他会觉得人家张明在宫里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了,又是伺候贵妃,又是伺候皇帝的,好不容易升到掌印太监了,买卖白粮赚点外快那不是天经地义吗?
而且这内官食米又不是外廷税收,税收是该用在百姓身上的,而白粮是皇爷赐给自家奴婢们的,倘或你看不惯内府供用库掌印倒卖食米,那你自己就先努力升到内府供用库掌印,不就可以改变这种不公平的规则了吗?
倘或你升不到内府供用库掌印,那你不就是眼红人家有特权吗?张明再不好也是皇帝提拔的掌印,就算要罢黜他,也应该是皇爷做主,你一个小阉瞎操甚么心,难道还用得着你来教主子们做事?
魏忠贤内心的深层逻辑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不得不说,九千岁虽然没文化,不懂甚么是阳明心学,也没听过甚么社会达尔文主义,可他却是真正地做到了“知行合一”,在卑下时伏低做小奉承巴结,在得势时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落败之后痛饮自尽毫无怨言。
所以现代人朱翊钧是不会因此去责怪魏忠贤的,老魏就是这么点觉悟,他二十岁时是这么个觉悟,五十九岁的时候也还是这么个觉悟,他一生都在践行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搁现代他也能成个人物。
同样道理,徐应元也不会用他们两个都不信的价值观去为难魏忠贤,他觉得同样不识字的张明是他的人生楷模,成功典范,只要假以时日,他也能跟张明一样坐收好处,他怎么会去告发未来的自己?
“我的意思是,宫里同样有许多人不想改革漕运,不是说白粮走海运了不好,问题是这一件事里只要有一个环节它一变动,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譬如说,你知道这些白粮它卖出宫后,都去了哪里吗?”
徐应元压低声音道,
“正是去的辽东九边。”
魏忠贤吃惊道,
“听说九边年年耗费军饷百万,又有开中商人输纳物资,为何还要另外购买宫中倒卖出去的白粮?”
徐应元道,
“是啊,所以我说这件事它就透着一股子邪乎劲儿,九边每年花朝廷那么多钱,且朝廷对九边的军费投入是年年递增,绝不至于缺粮缺到了如此地步。”
“后来苏若霖跟我一琢磨罢,我就觉得啊,这‘九边缺粮’的这个概念,它说不定是假的。”
魏忠贤奇道,
“咋成假的了呢?”
徐应元道,
“这就好比那个南京秦淮河啊——这回我可以用这个比方了——大家都说那南京秦淮河十六楼的官妓色艺俱佳,能和文人举子吟诗作对而不落下风,但是实际上呢,我敢说大明的大部分男人都没去过秦淮河,我也不说秦淮河了,去过南京的都是极少数人,可那秦淮河的名声是怎么传出来的呢?”
“不就是文人举子写的几首酸诗酸词弄出来的吗?那秦淮河的婊子真比其他地方的好看那么多吗?我觉得没那么夸张,那么九边缺粮也该是这个道理,其实皇爷和咱们都没去过九边,缺不缺粮都是从奏疏上看来的,只要外朝内廷都说九边缺粮,那谁又会说九边不缺呢?”
魏忠贤道,
“因此你们的猜测是,宫中白粮倒卖,实则是边将贿赂内臣的一种手段,高价买粮,为的是内臣继续能从内廷施以援手,让皇爷确信九边的确缺粮,不得不年年增加军饷,以保边境稳定。”
徐应元道,
“对,我跟苏若霖觉着大概是这么一个内情,这俗话怎么说来着,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识字的人,尤其是那种没考上甚么功名却比一般人多识俩字的那种人,就特别相信邸报上的那些内容,多离谱的他们都信,根本不在乎事实,就相信报上登的那些方块字。”
“为甚么呢?因为他们觉得能读懂邸报是一桩稀罕事,普通小民不识字、看不懂邸报就是不辨是非,其实这种人最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因为字和文章都是可以编的,只要利益够大,甚么样儿的文章都能编得出来,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事实摆在那里,再漂亮的文章都篡改都不了。”
魏忠贤摸着下巴道,
“我觉着事情没那么简单,那么一点粮,颠来倒去的能赚多少钱?这事儿就是你们俩瞎琢磨,捕风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