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潞王朱翊镠其人其事(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夜的命名术、天机之神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我的大明星家族、大国重工、孤岛求生之重生狂蟒、位面因果系统、都市狐仙养成记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明王朝1587最新章节!
万历十五年,九月九日。
重阳。
明朝宫中过重阳节也有一套既定的流程,一般都是宫眷内臣被赏吃花糕、换穿罗重阳景菊花补子蟒衣,皇帝与两宫太后要驾幸万寿山或兔儿山、旋磨台登高,吃迎霜麻辣兔、饮菊花酒。
不过万历十五年的重阳却是例外,因为万历十五年九月九日午时,万历皇帝第四子朱常治诞生。
朱常治的诞生对朱翊钧来说是一大利好,他能顺理成章地借着皇四子的诞生取消宫中宴席和登山活动,有效减少了皇宫内外的各种无效社交和额外花费。
其实说是“无效社交”也不贴切。
万历朝的明朝宫廷生活还是十分优雅而有情致的,朱翊钧作为整个大明皇宫的男主人,所享受的吃喝用度无疑是最上乘的,宫里所有人遇见了他,也无不恭敬顺从。
但朱翊钧本人就有这么一点刁钻,或者说,他作为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就是保留着这么一点刁钻。
朱翊钧对于皇宫社交的不适来源于整个皇宫的沉郁气质,这种气质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万历皇帝后宫妃嫔之间的交往。
朱翊钧在中秋听戏的时候就发现了,这宫里的女人特别喜欢交头接耳,无论说甚么都要压低了声音,齿缝间的悄悄话夹杂着舞台上的耳语嘘溜溜地射出去,连后排都听得清清楚楚。
朱翊钧潜意识地就厌恶这种氛围,他在现代时是计划生育下独生子女的一代人,在家庭里和皇帝一样唯我独尊惯了,怎么也想象不出有人会一辈子生活在一个连说话都要窸窸窣窣、嘶嘶嘘嘘的围墙里。
更无解的是,这些妃嫔轻声细语不是因为怕他而不让他听见——这大明皇宫里不该被皇帝听见的根本不会被人宣之于口。
而是她们活在万历皇帝的后宫里,本身就不该出声,她们的本职和身份注定了她们的鬼祟和沉默。
所以朱翊钧不愿在这种场合多待,即使他是受尽奉承的男主人他也受不了这种场合。
朱翊钧很怕这种场合待多了,有一天他也变成这皇宫里窸窸窣窣的一份子。
即使根本不怕被人听见自己在说甚么话,也像一切过惯大家庭生活的人,一辈子再也改不过来,永远鬼鬼祟祟,欠身向前嘁嘁促促,齿缝里嘶嘶地跑着凉气儿,好像嗓子里被堵了个没啃尽的青桃核儿。
除此之外,朱常治的诞生又意味着朱翊钧可以打着让郑贵妃好生休养的名义,腾挪出一段时间来不见郑贵妃了。
对于郑贵妃其人,朱翊钧的感想是复杂的。
他原以为郑贵妃的棘手之处在于万历皇帝对她的爱。
万万没想到事实正相反,郑贵妃最大的杀手锏其实是她对万历皇帝的爱。
这种爱同大明皇宫沉郁的气质正相符合,一样让朱翊钧感到喘不过气来。
因此朱常治的诞生后,朱翊钧只是坐在翊坤宫里隔着奶娘的怀抱看了那新生儿一眼,接着与王皇后商量着颁布了些赏赐,便起身说要去向两宫太后请安。
一边几个同皇帝和皇后一起等待郑贵妃生产的后妃们自然无有异议,只有王皇后温声道,
“我听说潞王还在慈宁宫,晌午一到就陪着慈圣老娘娘说话呢,皇上去了倒并无不可,咱们却都是要避嫌的。”
王皇后和李太后、陈太后一样,是整个后宫里为数不多的、能对皇帝自称“我”的女人。
朱翊钧应了一声,在随侍太监的搀扶下站起了身,
“既如此,那就朕自己一个人去罢。”
说罢,不等王皇后再开口,朱翊钧便宣布摆驾去了慈宁宫。
比起万历皇帝的三宫六院,朱翊钧更自信与潞王相处。
潞王朱翊镠是万历皇帝的同母胞弟,两岁时就受封为王,自小就受尽了万历皇帝和李太后的纵容和溺爱。
虽然朱翊镠在万历十年时便已大婚,但他并没有按照明朝亲王出府成婚即议出藩的惯例立刻就藩。
历史上他要到万历十七年才就藩河南卫辉府,万历十五年的潞王朱翊镠才十九岁,还在京城和皇宫内外活蹦乱跳。
朱翊钧走进慈宁宫时,朱翊镠正拿着一副西洋叆叇镜要献给李太后,
“听说老娘娘的眼睛近年是越发得花了,连佛经读得时候久一些都支撑不住,臣在宫外,见新兴地拿犀牛角和水晶制成的叆叇镜倒是有意思,比玻璃和象皮做成得好,老娘娘不妨一试。”
李太后笑得欣慰,
“我眼神还好,就是年纪大了比不得从前,轻易不能费精神,难为你还想着我。”
朱翊钧就是在这时进入了屋内,朱翊镠手上还拿着叆叇镜,一见他来了,忙不迭地就要起身作揖,
“皇兄。”
朱翊钧先向李太后行了礼,尔后才朝朱翊镠应道,
“四弟来了?怎么不先遣人告诉我一声?”
李太后替朱翊镠回道,
“郑氏产子,我想着你惦记她,就没遣人去知会你。”
朱翊钧笑了笑,慢慢地坐了下来,
“那怎么先遣人同皇后说了?”
朱翊镠笑道,
“为了避嫌嘛,臣要是冲撞了后宫女眷,那些言官不又得弹劾臣‘窥视宫闱,目无王法’了?”
朱翊钧先赐座让朱翊镠在李太后身边原来的位置坐下,又笑道,
“是吗?朕怎么没见着这些弹劾的奏疏?”
朱翊镠将叆叇镜放回了镜盒里,
“因为皇上有心纵容着臣啊。”
朱翊镠笑嘻嘻地道,
“否则司礼监不早把那些弹劾臣的奏疏递给皇上了?”
朱翊钧心想,没想到这个朱翊镠还挺有自知之明,
“朕可没纵着你啊,是老娘娘纵着你。”
朱翊钧也半是玩笑地道,
“言官御史的话朕也不是全然不听,万历十一年你大婚分府的时候,礼部本来要奏请百官赴潞王府上行四拜礼,朕后来不是给免了吗?”
朱翊镠依旧笑呵呵的,像是根本不怕他这个皇帝哥哥,
“那是因为那会儿皇上您总是出宫拜谒十三陵或视察寿宫,一出去巡视就让臣来监国,那言官能不弹劾臣吗?这言官一弹劾,您能不给点儿反应吗?”
“这两年皇上又不出宫了,臣没了监国的机会,反倒是轻松了。”
朱翊钧终于发现了一个在皇宫里比自己还自在的人,不禁就对潞王稍稍转变了些看法。
历史上的潞王朱翊镠可是仗着万历皇帝和李太后飞扬跋扈、无法无天,在藩地疯狂敛财、荒淫无度,甚至连藩邸和陵墓都是“诸藩之首”。
朱翊钧原本以为潞王是个毫无头脑的庸王,不想今日稍一接触,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朱翊钧能看得出来,朱翊镠的轻松绝不是假装的。
尤其是那一种自小养尊处优的轻盈感,那一种视富贵为常物的举重若轻,都不是一个人想假装就能假装得出来的。
据说万历八年时,万历皇帝有一次在后宫醉酒闹事,失态之下拔剑割了两个太监的头发,李太后得知后,不但将万历皇帝训斥了一番,还宣称要废掉这个失德的皇帝,让他的弟弟朱翊镠继位。
虽然此事最终并未成真,但朱翊钧将心比心,觉得一个人处在潞王的位置上,能做到像朱翊镠这般真正从容的人还真不多。
“这两年朕也不是不想出宫。”
朱翊钧淡笑道,
“实在是前朝的事太多,抽不出身,这好不容易闲下来了,又要给四弟你忙着筹措建造藩府的银子。”
这话倒不虚伪。
万历十二年时,在申时行的主持下,内阁为潞王选定了湖广衡州、河南卫辉两地作为就藩地点。
万历皇帝原本点定的是更为富足的湖广衡州,但朱翊镠本人上疏要求就近就藩,便改成了卫辉。
历史上河南潞王府的规模非常宏大,从万历十三年开始修建,一直到万历十六年才正式竣工,整个工程的预算耗费和人工开支相当惊人,就这还不算潞王正式之国的花费。
朱翊镠仍是笑,
“皇上治国有方,这建藩的银子还能拿不出来吗?大明要这点儿银子都没有,那臣的几个侄子该怎么办呢?”
朱翊镠口中的“臣的几个侄子”,指的是皇帝的几个皇子。
李太后忙“噯”了一声,出言制止道,
“越说越不像话了,你能跟你那几个侄子比吗?”
朱翊钧道,
“不妨事,不妨事,现在各处都缺银子,要比也没得比,户部嘛,四弟你也知道,朕用些钱他们就上疏要闹辞官。”
“万历十年时,朕让他们给四弟你筹办婚礼,不过才从边备挪了九十多万两,他们就说朕都快要替四弟你把整个京城的金银财宝都买空了。”
“他们这么一说,这就不单是银子的问题了,朕是怕啊,四弟你这贪财的名声一落定,往后再想改就难了。”
朱翊镠笑了一笑,道,
“内阁和户部惯会跟皇上哭穷,皇上不会都当真了罢?”
朱翊钧斜他一眼,道,
“不当真怎么办呢?底下人说没银子就没银子,朕要是想多拨一些款给四弟,就得加赋加税,这摊来摊去,最终都摊到百姓头上,朕于心不忍啊。”
朱翊镠看看朱翊钧,又转过头去看看李太后,用一种十分无所谓地轻盈语调笑眯眯地说,
“那皇上再杀几个贪官不就好啦?”
万历十五年,九月九日。
重阳。
明朝宫中过重阳节也有一套既定的流程,一般都是宫眷内臣被赏吃花糕、换穿罗重阳景菊花补子蟒衣,皇帝与两宫太后要驾幸万寿山或兔儿山、旋磨台登高,吃迎霜麻辣兔、饮菊花酒。
不过万历十五年的重阳却是例外,因为万历十五年九月九日午时,万历皇帝第四子朱常治诞生。
朱常治的诞生对朱翊钧来说是一大利好,他能顺理成章地借着皇四子的诞生取消宫中宴席和登山活动,有效减少了皇宫内外的各种无效社交和额外花费。
其实说是“无效社交”也不贴切。
万历朝的明朝宫廷生活还是十分优雅而有情致的,朱翊钧作为整个大明皇宫的男主人,所享受的吃喝用度无疑是最上乘的,宫里所有人遇见了他,也无不恭敬顺从。
但朱翊钧本人就有这么一点刁钻,或者说,他作为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就是保留着这么一点刁钻。
朱翊钧对于皇宫社交的不适来源于整个皇宫的沉郁气质,这种气质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万历皇帝后宫妃嫔之间的交往。
朱翊钧在中秋听戏的时候就发现了,这宫里的女人特别喜欢交头接耳,无论说甚么都要压低了声音,齿缝间的悄悄话夹杂着舞台上的耳语嘘溜溜地射出去,连后排都听得清清楚楚。
朱翊钧潜意识地就厌恶这种氛围,他在现代时是计划生育下独生子女的一代人,在家庭里和皇帝一样唯我独尊惯了,怎么也想象不出有人会一辈子生活在一个连说话都要窸窸窣窣、嘶嘶嘘嘘的围墙里。
更无解的是,这些妃嫔轻声细语不是因为怕他而不让他听见——这大明皇宫里不该被皇帝听见的根本不会被人宣之于口。
而是她们活在万历皇帝的后宫里,本身就不该出声,她们的本职和身份注定了她们的鬼祟和沉默。
所以朱翊钧不愿在这种场合多待,即使他是受尽奉承的男主人他也受不了这种场合。
朱翊钧很怕这种场合待多了,有一天他也变成这皇宫里窸窸窣窣的一份子。
即使根本不怕被人听见自己在说甚么话,也像一切过惯大家庭生活的人,一辈子再也改不过来,永远鬼鬼祟祟,欠身向前嘁嘁促促,齿缝里嘶嘶地跑着凉气儿,好像嗓子里被堵了个没啃尽的青桃核儿。
除此之外,朱常治的诞生又意味着朱翊钧可以打着让郑贵妃好生休养的名义,腾挪出一段时间来不见郑贵妃了。
对于郑贵妃其人,朱翊钧的感想是复杂的。
他原以为郑贵妃的棘手之处在于万历皇帝对她的爱。
万万没想到事实正相反,郑贵妃最大的杀手锏其实是她对万历皇帝的爱。
这种爱同大明皇宫沉郁的气质正相符合,一样让朱翊钧感到喘不过气来。
因此朱常治的诞生后,朱翊钧只是坐在翊坤宫里隔着奶娘的怀抱看了那新生儿一眼,接着与王皇后商量着颁布了些赏赐,便起身说要去向两宫太后请安。
一边几个同皇帝和皇后一起等待郑贵妃生产的后妃们自然无有异议,只有王皇后温声道,
“我听说潞王还在慈宁宫,晌午一到就陪着慈圣老娘娘说话呢,皇上去了倒并无不可,咱们却都是要避嫌的。”
王皇后和李太后、陈太后一样,是整个后宫里为数不多的、能对皇帝自称“我”的女人。
朱翊钧应了一声,在随侍太监的搀扶下站起了身,
“既如此,那就朕自己一个人去罢。”
说罢,不等王皇后再开口,朱翊钧便宣布摆驾去了慈宁宫。
比起万历皇帝的三宫六院,朱翊钧更自信与潞王相处。
潞王朱翊镠是万历皇帝的同母胞弟,两岁时就受封为王,自小就受尽了万历皇帝和李太后的纵容和溺爱。
虽然朱翊镠在万历十年时便已大婚,但他并没有按照明朝亲王出府成婚即议出藩的惯例立刻就藩。
历史上他要到万历十七年才就藩河南卫辉府,万历十五年的潞王朱翊镠才十九岁,还在京城和皇宫内外活蹦乱跳。
朱翊钧走进慈宁宫时,朱翊镠正拿着一副西洋叆叇镜要献给李太后,
“听说老娘娘的眼睛近年是越发得花了,连佛经读得时候久一些都支撑不住,臣在宫外,见新兴地拿犀牛角和水晶制成的叆叇镜倒是有意思,比玻璃和象皮做成得好,老娘娘不妨一试。”
李太后笑得欣慰,
“我眼神还好,就是年纪大了比不得从前,轻易不能费精神,难为你还想着我。”
朱翊钧就是在这时进入了屋内,朱翊镠手上还拿着叆叇镜,一见他来了,忙不迭地就要起身作揖,
“皇兄。”
朱翊钧先向李太后行了礼,尔后才朝朱翊镠应道,
“四弟来了?怎么不先遣人告诉我一声?”
李太后替朱翊镠回道,
“郑氏产子,我想着你惦记她,就没遣人去知会你。”
朱翊钧笑了笑,慢慢地坐了下来,
“那怎么先遣人同皇后说了?”
朱翊镠笑道,
“为了避嫌嘛,臣要是冲撞了后宫女眷,那些言官不又得弹劾臣‘窥视宫闱,目无王法’了?”
朱翊钧先赐座让朱翊镠在李太后身边原来的位置坐下,又笑道,
“是吗?朕怎么没见着这些弹劾的奏疏?”
朱翊镠将叆叇镜放回了镜盒里,
“因为皇上有心纵容着臣啊。”
朱翊镠笑嘻嘻地道,
“否则司礼监不早把那些弹劾臣的奏疏递给皇上了?”
朱翊钧心想,没想到这个朱翊镠还挺有自知之明,
“朕可没纵着你啊,是老娘娘纵着你。”
朱翊钧也半是玩笑地道,
“言官御史的话朕也不是全然不听,万历十一年你大婚分府的时候,礼部本来要奏请百官赴潞王府上行四拜礼,朕后来不是给免了吗?”
朱翊镠依旧笑呵呵的,像是根本不怕他这个皇帝哥哥,
“那是因为那会儿皇上您总是出宫拜谒十三陵或视察寿宫,一出去巡视就让臣来监国,那言官能不弹劾臣吗?这言官一弹劾,您能不给点儿反应吗?”
“这两年皇上又不出宫了,臣没了监国的机会,反倒是轻松了。”
朱翊钧终于发现了一个在皇宫里比自己还自在的人,不禁就对潞王稍稍转变了些看法。
历史上的潞王朱翊镠可是仗着万历皇帝和李太后飞扬跋扈、无法无天,在藩地疯狂敛财、荒淫无度,甚至连藩邸和陵墓都是“诸藩之首”。
朱翊钧原本以为潞王是个毫无头脑的庸王,不想今日稍一接触,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朱翊钧能看得出来,朱翊镠的轻松绝不是假装的。
尤其是那一种自小养尊处优的轻盈感,那一种视富贵为常物的举重若轻,都不是一个人想假装就能假装得出来的。
据说万历八年时,万历皇帝有一次在后宫醉酒闹事,失态之下拔剑割了两个太监的头发,李太后得知后,不但将万历皇帝训斥了一番,还宣称要废掉这个失德的皇帝,让他的弟弟朱翊镠继位。
虽然此事最终并未成真,但朱翊钧将心比心,觉得一个人处在潞王的位置上,能做到像朱翊镠这般真正从容的人还真不多。
“这两年朕也不是不想出宫。”
朱翊钧淡笑道,
“实在是前朝的事太多,抽不出身,这好不容易闲下来了,又要给四弟你忙着筹措建造藩府的银子。”
这话倒不虚伪。
万历十二年时,在申时行的主持下,内阁为潞王选定了湖广衡州、河南卫辉两地作为就藩地点。
万历皇帝原本点定的是更为富足的湖广衡州,但朱翊镠本人上疏要求就近就藩,便改成了卫辉。
历史上河南潞王府的规模非常宏大,从万历十三年开始修建,一直到万历十六年才正式竣工,整个工程的预算耗费和人工开支相当惊人,就这还不算潞王正式之国的花费。
朱翊镠仍是笑,
“皇上治国有方,这建藩的银子还能拿不出来吗?大明要这点儿银子都没有,那臣的几个侄子该怎么办呢?”
朱翊镠口中的“臣的几个侄子”,指的是皇帝的几个皇子。
李太后忙“噯”了一声,出言制止道,
“越说越不像话了,你能跟你那几个侄子比吗?”
朱翊钧道,
“不妨事,不妨事,现在各处都缺银子,要比也没得比,户部嘛,四弟你也知道,朕用些钱他们就上疏要闹辞官。”
“万历十年时,朕让他们给四弟你筹办婚礼,不过才从边备挪了九十多万两,他们就说朕都快要替四弟你把整个京城的金银财宝都买空了。”
“他们这么一说,这就不单是银子的问题了,朕是怕啊,四弟你这贪财的名声一落定,往后再想改就难了。”
朱翊镠笑了一笑,道,
“内阁和户部惯会跟皇上哭穷,皇上不会都当真了罢?”
朱翊钧斜他一眼,道,
“不当真怎么办呢?底下人说没银子就没银子,朕要是想多拨一些款给四弟,就得加赋加税,这摊来摊去,最终都摊到百姓头上,朕于心不忍啊。”
朱翊镠看看朱翊钧,又转过头去看看李太后,用一种十分无所谓地轻盈语调笑眯眯地说,
“那皇上再杀几个贪官不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