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七零年代女厂长最新章节!
090
今天高市长心情不错好说话, 余思雅赶紧抓住了机会道:“请省城再支持咱们养殖场五百吨粮食吧。还有建厂房的地,咱们厂子虽然初期规模不会太大, 一开始规划一万平米, 但后期肯定会扩建,这样一来,比较适合建在郊区, 我看东边就比较合适。”
余思雅之所以看中东边, 不光是以后东边是省城发展的重心。而且火车站就是在东边,这样距离更近, 以后货物可以快速通过火车运送到全国, 既节省了物力成本也节省了时间。
这个时候城市还没经过扩张, 规模不大, 土地多的是。
高市长在省城工作十几年, 对市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余思雅一提起,他脑海里就自动浮现出东边的地形。那一片土质不好,石子多, 粮食产量低, 所以人口不是很多, 养殖场要建在那里倒也行。
“可以, 两个条件我都能答应你。不过你打算什么时候动工?建成之后, 招多少人?”高市长最关心的还是这个。
对于招工,余思雅心里其实也还没具体的计划, 主要是羽绒服这个东西算是新鲜玩意儿, 市场的反响究竟怎么样, 还不好说。万一卖不出去,招太多工人那就是单位的负担。
思忖几秒, 余思雅跟高市长说了实话:“只要土地批下来就可以动工。不过前期工人可能不会招太多,初步计划是先招两百个工人,后续看业绩增长再调整工人的数量。这点还请高市长理解,毕竟我们单位是自负盈亏,厂子得先活下去。”
高市长没说话,显然是在考虑她说的这个问题。两百个职工可能在小地方是不少,但在省城真的不算多,这有点让高市长失望。
见状,余思雅没多说,她讲的都是实话,她不可能为了讨好领导就盲目扩张,置厂子的生命力于不顾。厂子得先活下去,发展,才能有更多的可能。
不过到底是自己看好的企业,高市长失望了几秒,又笑了:“你这小同志倒是实诚,有一说一。”
要换了其他单位的领导,到他面前还不吹得天花乱坠啊,不行也要硬着上。
那是,其他厂子亏了也有财政补贴做支持,当然可以随便点,他们清河鸭养殖场可没这条件。
余思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咱们清河鸭底子薄,我得对厂子负责,对厂子里六百多个工人负责。”
“六百多?你们上次不是说四百多吗?”高市长纳闷地看着她。
余思雅笑呵呵地说:“高市长记性真好。以前确实只有四百多,这不拿下了省城铁路局的单子吗?所以又招了两百名职工。县里其他养殖场也增加了几十名职工。”
“这样啊,看来省城铁路局这个项目带来的可不止是三百多个岗位,而是六百多个岗位。”高市长有些振奋,这比他预先想到还要好。
余思雅笑着说:“不止呢,咱们粮食不够也不能完全指望着省城。我们梅书记跟各大公社开了会,让他们加大生产,多余的粮食都卖给养殖场,以增加社员的收入。此外,现在天气热,作物生长快,还让他们种了一批成长周期短的作物卖给养殖场,估计咱们县农民今年的平均收入可能会提高一二十个百分点吧!”
“这么多?”高市长有些难以置信,要知道一个县可是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如果所有人的收入都提高一二十个百分点,累积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余思雅说这个可不是毫无根据,进入七月,玉米都已经挂须了,最早种的那一批有些都差不多能收了,水稻也开始扬花,长出稻穗。今年的收成明显比往年要好很多,农民的收入可不得增加。
她含蓄地表示:“我们梅书记为了增产,想了点办法,至于具体的成效,等年底工作报告出来,应该就清楚了。如果高市长感兴趣,等我们县的统计数据出来,我抄一份给你,你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
小岗村要明年才能大丰收,进而推广到全国,也就是说,农民还要多过一年的苦日子。如果高市长能认可辰山县的经验,愿意在明年推广出去,那农民们也能提前增加点收成,总不是坏事。
只有经济发展了,以后能买得起他们清河鸭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高市长被她说起了兴趣:“好,等你们县的数据出来了给我看看。”
行不行,是不是如余思雅所说,看数据就知道了。
“没问题,对了,高市长,正好我放假了,这段时间比较空闲,能尽快将地批下来吗?”余思雅可没忘记自己最重要的目的。
高市长呵呵笑了:“余厂长可真是干劲十足,许秘书,去把地图拿过来。”
许秘书立马去将省城的地图拿了出来,高市长指着这一片区说:“这个地方怎么样?人口比较稀少,也方便搬迁。”
余思雅看了一下,高市长所指的范围应该是两个村子的范围,现在这地方虽然还是农村,但过个几十年后,这地方可是省城的重心,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
这地方确实不错。
余思雅很满意,问道:“那这片区域的农民呢?要搬迁到哪里?”
高市长说:“搬到燕山湖那一带吧,那边人口比较少。”
现在看来,能搬到土地肥沃的地方,肯定是一件好事,但几十年后绝对后悔。余思雅并不希望自己这只蝴蝶改变这些村民的命运,而且用一定数量的本地人也有个好处,能避免地痞流氓的骚扰。甚至于去找当地政府也会比较好办事,毕竟给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税收。而且招本地人,还可以不用提供住宿,又能省一笔开销。
“高市长,能不能不用搬迁?你也说了,这片地区人本来就比较少,我们厂子到时候直接从这每家每户招一些工就行了,你看怎么样?”
这种小事高市长不过问:“也行,如果不搬迁,市政府这边不会下搬迁的命令,得你去跟当地的村子谈。”
“好,我去谈,谢谢高市长的支持。”余思雅高兴地说。
回去后,第二天,她就带着楚玉涛直接去了高市长划给他们的那片地区,实地走访了这片地区。
在地图上,她以为是两个村子,实际上只有一个村子。因为土质的问题,这片地区种植的作物产量低,养活的人口数量不多,所以村子很大,人数却不多,整个大队加起来只有不到一千人,两百来户。
这个数量远低于余思雅的预期。
她直接找到了村支书和大队长,表明了来意。
听说他们得了市里的批文,村支书和大队长热情得很:“余厂长,你要地随便挑,咱们村地多的是。”
余思雅已经骑着自行车绕着村子转了一圈,熟悉了地形,已经选好了目标:“我们看中的是二队和三队那片地区。占了你们村的土地后,我们不另外给补偿,而是每家每户招一名工人。如果这家没有符合招工标准的工人,那就每年补贴二十块钱,你们看怎么样?”
村支书和大队长惊喜地看着她,简直不敢相信,还有这么好的事能砸到自己头上,连忙说:“当然行,没问题。”
余思雅又说:“不过合同上要写清楚,我们厂子初步规划一万平方米,后期还会扩张,村子里还要给我们提供土地,这个不额外再付出任何代价了。”
不是余思雅奸,而是跟乡下人打交道,你不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回头万一看你厂子发展得更好了,这些人就可能坐地起价。她得给自己留点余地,而且这次招工和补贴对村民们来说绝对是一件非常划算,远超市价的补偿。以后扩大了规模,要招工,肯定也会优先考虑本村的社员,怎么算他们也不会吃亏。将来拆迁,他们的单位房,老房子也一样能分到钱。
村支书和大队长已经被惊喜冲晕了头,唯恐余思雅变卦,忙不迭地说:“没问题,就按余厂长你说的办。”
双方一个有心想早点办完事,一个生怕煮熟的鸭子飞了,一拍即合,当场就将事情谈妥了,还去公社找了干部做证,签订了合同。
拿到合同后,余思雅就跟楚玉涛返回了城里。
路上,余思雅说:“这个暑假,你回去探望一下亲人就到省城干活吧,配合小元同志和施工队的工作,核算好各种花销,尽量在暑假将厂子建起来。”
楚玉涛没有意见,他既然一直领着会计的工资,就不可能像其他学生一样还有寒暑假。
“好,没问题,余厂长,你对厂房建设有什么要求吗?”楚玉涛提前问道,他知道余思雅是个挺挑剔的人,想法又多。
余思雅摇头:“没有,我就一个要求,全建一层楼的平房或者瓦房。此外,因为大部分的工人都是本村人,不用提供宿舍,宿舍楼目前建小一点,几十个房间就行了。”
现在地不要钱,她不多占点地,等以后其他工厂瞄准这块地方,来跟她抢地盘,她再想扩张就麻烦了。最主要的是,他们现在资金有限,建平房瓦房开支更小,工程进度也相对更快。
楚玉涛颔首,把这两点记录了下来。
余思雅还惦记着别的事,便说:“这个事你跟小元同志沟通吧,等设计图纸出来,给我看看就行了。”
这中间小元肯定还要来实地考察,测量土地,然后才能画图纸,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余思雅准备下周就回乡下了,没这么多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
楚玉涛一口答应了下来:“好的,我知道了。对了,余厂长,我听徐佳佳同学说咱们厂子要招暑期实习生,那他们能到工地上帮忙吗?我们隔壁宿舍正好是建筑系的同学。”
余思雅对这个本来就没要求,遂笑道:“当然可以。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我,有些专业咱们养殖场目前完全用不上啊,比如法学专业,外语专业、中文专业之类的。可他们要是申请了实习,咱们也不能以专业不符为由,不让他们去吧。这不合适,这样吧,如果愿意去干苦力的也都可以来,比如去生产线,去工地都行,找不到合适专业的就去干这个。如果他们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新发明,奖励也按照咱们工厂正式工的标准发。”
余思雅可不只是希望这些人去干苦力,她还希望这些人能动脑子,解决一些工厂里工人们没法解决的问题,做到创新。不过创新这个事,只能激励,成不成就不好说了。
楚玉涛家里也不宽裕,非常能理解农村来的孩子和家庭条件困难的知青。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吃苦一个月能挣二十块,还管饱饭,谁不愿意呢?
“谢谢余厂长,他们肯定乐意的。”楚玉涛由衷地说。他是真心佩服余思雅,她总是为别人做很多,却从不邀功,甚至都没把这些太当一回事,仿佛这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余思雅睨了他一眼:“又不关你的事,你谢什么谢?”
楚玉涛嘿嘿笑了笑:“我替大家谢谢你啊。”
“免了,想谢我就好好工作,这就是对我最好的谢意。”余思雅摆了摆手。
公交车路过了她家,楚玉涛问:“余厂长,到站了,你不下车吗?”
余思雅摇头:“你提醒了我,我得去找一下徐佳佳,问问她招实习生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两人一起回了学校,余思雅去学生会找到了徐佳佳等人。
他们这会儿正在讨论招哪些人,看到余思雅顿时松了口气:“余主席,你来得正好,报名的名单都在这里了,有点多,你看行吗?”
“哦,多少人?”余思雅好奇地问道。
徐佳佳苦巴巴地说:“我们已经收到了一百多张报名表,大部分是农村考上来的学生,也有一部分知青和城市职工子弟。余主席,养殖场要是要不了这么多人,咱们就将知青和城市职工子弟给剔除掉吧。”
徐佳佳也是为养殖场考虑,她就来自辰山县,知道清河鸭养殖场的规模只有三四百个人。这点规模的厂子,哪要得了一百多个实习生啊。
余思雅接过报名表,一张一张地翻:“不用,我看了一下你们的数据,这一百多个人以报名售货员的最多是吧,这部分先待定,其他的人全部录用。”
徐佳佳讶异地看着她,提醒道:“余厂长,这可是还有八十多个人。”
余思雅点头:“我知道,大热天的他们愿意这么远去乡下参加劳动,要么是真想做出点成绩,要么是真缺钱,咱们没理由拒绝。这四十多份售货员的申请,你们跟他们沟通一下,两个门店要不了这么多的售货员,他们愿意转岗,去厂子或是工地上实习都行。如果实在想做售货员,我可以帮他们跟省铁路局那边联系,去列车上做售货员。”
三分之一的人申请去做售货员,应该是觉得售货员在省城,体面又干净。可两个店加起来总共才十个售货员,哪需要得了四十多名实习生,余思雅自然是不会答应。
如果他们想锻炼销售技巧,那去火车上应该能更锻炼人,当然也很辛苦就是了,这要看他们的选择。
徐佳佳怔了一下说:“余厂长,你说得有道理,那我去通知这些同学。”
“嗯,确定好人数后,你去找楚玉涛,他把去程的路费报销给你,你提前发给他们。”余思雅是考虑到有些同学实在是困难,可能连路费都没有,所以先让楚玉涛把路费出了。
“还是余厂长你考虑得周全。”徐佳佳由衷地说。
余思雅摆了摆手:“这个事就这么定了,你们尽快安排下来,过两天我就要回厂子里了。”
徐佳佳这下有了紧迫感,赶紧说:“那我明天就把具体的人数给你。”
第二天下午,徐佳佳重新将人数报了上来。一下子减少了二十几个人,都是报名做售货员的,这些人一听说要去火车上做售货员,好多人都退缩了。
因为火车上的环境实在是很糟糕,现在夏天,天气热,火车上就像一个大炉子,挤满了人,各种奇怪的味道,推着小车在里面走实在不是什么好的感受。尤其是长途来回得七八天,很多家庭条件好一些都不愿意为了二十块钱去受这个罪。
余思雅不意外,能筛选一批非刚需也好,剩下还有十几名同学愿意去列车上做实习售货员。余思雅便去找了齐主任,说了这个事。
又不占编制名额,只是临时来实习两个月,齐主任非常愿意卖余思雅一个面子,很痛快地答应了,而且表示实习工资他们来发,不用养殖场掏钱。
余思雅知道最近他们赚了不少钱,也不跟齐主任客气,说了声谢谢,这事就定下来了。
解决了这个,余思雅拿起实习名单看了一遍之后,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有一个出乎意料的人,她的那位娇滴滴的小公主室友胡雪迎。
她怎么也要去?余思雅有点头痛,这个大小姐一看就没吃过苦,去养殖场能干什么?
她干脆回了一趟宿舍,正好赶上胡雪迎在收拾东西。
余思雅敲了敲桌子:“你要去清河鸭养殖场实习?”
胡雪迎瞧见她回来,高兴极了:“对啊,思雅……不对,我是不是要叫你余厂长了?”
余思雅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很是无语:“我们乡下条件很差,宿舍要住多人间,蚊虫很多。你学中文的,咱们厂子没有报纸,也不需要额外的办公室人员,你只能去车间,吃的也是几百人的大锅饭,你可想清楚了?”
胡雪迎皱了皱鼻子:“思雅,你不欢迎我吗?我就想去看看你长大的地方嘛。”
余思雅鸡皮疙瘩都冒了出来,说得跟搞对象似的,拜托,他们只有塑料室友情好不好?
“随便你,你想去我不会拦着你,但你得想清楚,厂子里的工作非常艰苦,你去了就得跟大家一样。如果挑三拣四,吃不了苦,那只有提前让你离开了。”余思雅把丑话说在前面。
胡雪迎要能听得进去劝,她就不是胡雪迎了。
“思雅,不,余厂长,你就放心吧,我可以的。”
她坚持要去,余思雅也懒得多说,要是不适应,她自己会离开。反正胡雪迎这个人除了娇气,性子直了点外,也没有多大的坏心眼和心机。
将实习工作安排好后,余思雅就回去了。
本来说好一个月回去一次的,结果上学后,她一直忙东忙西,期间就只回去过一次。
几个月没回乡下,余思雅发现乡下的变化还真大。进入红云公社,一路走来,她看到了好几座新房子,都是新建的砖瓦房,有两家门上还贴着大红的喜字。
除了建筑,最明显的就是庄稼,玉米秆比往年粗壮多了,上面挂的玉米棒子也鼓鼓囊囊的,一看收成就不错。
等她进了厂子里,正好碰到车子在卸货,还有几个社员围在那里。厂子里的几个男工人将玉米一袋袋搬下来,然后挂在称上,两个男人挑起来,杨会计在一旁计算数量。
这会儿的称还不是后世那种台称,而是一个称盘,一个称砣,再有个木制的称杆。这种称,称重量轻的还好,要是几十上百斤这种就得需要几个人抬起来称,非常不方便。
“76斤。”杨会计报了数,快速地将数字记录在本子上,工人将这袋粮食搬进仓库,称重量的又抬起了另外一袋粮食。
余思雅看了一下,准备绕过工人进去,却被眼尖的杨会计看到了。
“余厂长,你回来了?”杨会计高兴地喊道。
余思雅含笑点头:“对,这些粮食是村里的吗?”
、
杨会计点头:“是啊,一些早玉米,收获了,社员们有意向卖,李主任就让吴强开着车子去收购了一些。”
“那挺好,你们忙,我先进去了。”余思雅打过招呼后,大步进了厂子里。
几个月没回来,厂子里的工人增加了二分之一,这会儿特别热闹,机器的嗡鸣声不止。
余思雅先去见了小李。
小李看到她,马上站了起来:“余厂长,你可回来了。”
余思雅摆手:“坐啊,站起来干什么,我看厂子里一切都还挺顺利的,你辛苦了。”
小李不好意思地说:“不辛苦,这是我的工作嘛。”
余思雅笑了笑,问道:“我看外面在收玉米,今年的收成很好吗?”
小李笑着说:“好,不少社员在自留地和屋前屋后都种上了玉米。这批种得早的已经收了。正好今天吴强的车子有空,我就让他去将粮食拖了回来,目前已经囤了十几吨了。”
虽然数量不是特别多,但也是个很好的开始,余思雅赞许地说:“很好,可以多囤点。”
随后余思雅又了解了一下厂子里的其他情况,翻开了工作日志,知道工厂一切运转正常后,余思雅提起了实习生的安排:“过几天省大会来九十多名实习生,领头的人会将实习名单给你。你根据他们的专业,帮他们在厂子里安排一下实习岗位,如果专业有契合的,就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如果没契合的岗位,就全部安排到生产车间。”
“这……”小李有些迟疑,“他们都是大学生,毕业出来就是干部,这合适吗?”
现在大学生的光环太强了,小李有点不敢用。
余思雅瞥了他一眼:“你也说是毕业分配工作以后的事了,他们现在还是学生,实习也是他们自愿报名的。工厂里的工人怎么样,他们就怎么样,不必特殊化对待,当然也不许欺负他们,咱们是要结善缘,不是结仇。这个你安排一下,如果厂子里有不遵守规矩的,直接报给我。”
小李赶紧答应:“好,有你这番话我知道怎么做了。天气这么热,余厂长你坐了一天的火车,要不要早点回去休息?”
余思雅看了一眼时间,五点多了,过一会儿就要下班了,现在再找其他部门的领导了解工作情况就得加班。
她不喜欢加班,遂说道:“好,我先回去了,明天再来。”
回到家,沈红英正坐在屋檐下看书,瞧见她回来,高兴地放下书跑了过来,接过余思雅手里的包:“嫂子,你回来了。建东呢,他没跟你一起回来吗?”
余思雅笑着摇头:“他忙着挣钱呢,说过阵子天气很热,瓜子不好卖了再回来。”
沈红英有点失望,她都一个月没见过弟弟了,而且自从她上高中之后,姐弟俩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本来以为暑假能天天见面的,谁知道他竟然不回来。
余思雅看出她的失望,笑着提议:“要不你去省城陪陪他?”
“不要,我要在家陪嫂子。”沈红英马上拒绝。
余思雅想到沈建东每天早出晚归,也没时间陪沈红英,便没多说,而是打开了包说:“建东给你和香香一人买了一条裙子,你看喜不喜欢?”
挣了钱,沈建东很大方。见夏天来了,城里的小姑娘都换上了漂亮的裙子,也不肯委屈自己嫂子和姐姐,给她们每个人分别买了一件几十块钱一条的裙子,还不忘余香香,可以说这半年他已经非常老练了,人情世故方面嗖嗖嗖地长。
余思雅取出一条纯白色和浅黄色的裙子,递给沈红英:“你先选吧,剩下的那条给香香。”
两条裙子的款式差不多,就是颜色不大一样,沈红英都很喜欢,最后她选了那件浅黄色的:“香香比较喜欢白色的,这件留给她。”
余思雅摸了摸她的头:“你呢?喜欢白色的吗?要是喜欢回头嫂子给你买一套白色的衣服,你不要光顾着别人。”
沈红英红着脸说:“没有啦,嫂子,白色、浅黄色我都很喜欢。”
“行,去买菜了吗?要是没有我去食堂打点饭回来,咱们今晚对付一顿。”余思雅没纠结这个,问起了晚饭问题。他们家的自留地给别人种了,现在可没菜。
沈红英连忙说:“嫂子,三奶奶给了我一些黄瓜、丝瓜和豆角,有菜的,我已经做好了。咱们吃饭吧。”
姑嫂俩吃过饭,坐在院子里纳凉,余思雅问了问沈红英和余香香的学业。两人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游,这个成绩有点尴尬,处于可能考上也可能考不上,就看考试的发挥了。
提起这个,沈红英就有点愁,她说:“嫂子,我跟香香准备再去问问闫教授,你看合适吗?”
余思雅想到闫教授孤家寡人的在乡下,一个老头子也挺孤单的,便说:“可以,但你们不能耽误他的工作。对了,过阵子养殖场会来一批省大的实习生,周末的时候你们也可以去问问他们。”
听到这个消息,沈红英极为振奋:“好,回头我跟香香把不会的都记下来,再去问他们。”
“嗯,你要不好意思,可以做点肉端过去给他们加餐,不过别送闫教授酒,他年纪大了,喝多了酒伤身。”余思雅提醒沈红英。
沈红英一口答应了。
可惜接下来几天天公不作美,从余思雅回来的第二天起,就一直在下雨,时下时停,没完没了。这雨一下就是一个星期,下得余思雅心烦。
尤其是经常下雨,村里的路都成了烂泥,一脚踩下去鞋子上全糊满了泥,只能穿雨靴出门。这时候余思雅就格外怀念后世的村村通的水泥路,可惜现在大部分人都还是住的茅草屋,连吃穿住都没解决,现在也不可能有多的钱在村里修路,只能暂时作罢。
下雨也得上班,余思雅抽这段时间,将厂子里近半年的情况了解了一番,还张贴公告批评了几名违规操作的人员,并扣一个月的年终奖。
这期间,省大的九十多名实习生也来了。余思雅没有出面,既然来了工厂,那他们就是工人,让小李和马冬云安排就行了。
骤然之间多了这么多人,工厂的宿舍有点紧张,马冬云提议可以将他们安置在各大队的知青点。因为今年已经没什么知青下乡了,高考走了一批,还有些人找到岗位回城了,所以知青点的房子也空了几间。
但被余思雅拒绝了,他们就来实习两个月,未免节外生枝,还是安置在厂子里比较好。
安置好这些实习生后,工厂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生产中。
而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厂子里的第一款羽绒服也生产了出来,采用的涂层尼丝纺面料,里面填充的是经过药物消毒、高温烘干的鸭绒,内胆材料是采用质量非常好的薄细布做成的。
虽然款式在后世看来还是有点老土,笨重,但比起这会儿的大棉袄,已经算得上是时代的进步了。就是不知道保暖性能怎么样,因为天气太热了,穿个衬衣都出汗,就更别提穿羽绒服了。
但余思雅对这个有信心,唯一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了,不算鸭绒和机器、人工的成本,光是布料一件衣服就得十几块。
可没办法,能生产这布料是沪市的一家国营纺织厂,人家根本不接受砍价,所以他们也只能先用着。
趁着小元同志还在建厂,余思雅就让楚玉涛和赵师傅一起去沪市订购布料。
他们出发的时候已经到了七月中旬,没完没了的雨总算停了下来。可每天都是艳阳高照,气温一天比一天热,白天几乎都在三十几度以上,热得人一头的汗。
为避免工人中暑,余思雅让食堂每天都熬了大量的绿豆汤解暑,同时去卫生院买了一些治疗中暑的药物备着。
好在这时候的人习惯了大热天都要上山干活,适应能力很强,余思雅担忧的事并没有发生。
看工厂一切顺利,不用她太操心,余思雅打算回省城一趟,看看小元的厂区设计图画出来没有。
可就在这时,厂子里却发生了一件意外。
库房里的玉米发了霉。
先前采购的饲料喂完了,饲养员去库房里拖出一袋玉米打开,结果里面全发了霉,黑黄交加,散发着一股霉变的味道。再打开一袋,还是这样。
她赶紧将这个事报告给了小李。
小李吓了一跳,赶紧让工人将所有库房里所有的粮食都打开,然后发现几十袋粮食发了霉,加起来有七八千斤。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小李赶紧将这个事汇报给了余思雅。
余思雅得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赶到了仓库:“将所有的没发霉变质的粮食搬走,再检查一遍,就在仓库外面检查,一袋子一袋子的检查,检查完了之后再原封不动的装回去。发霉都放在里面,去把杨会计叫来。”
杨会计过来之后也懵了,震惊地看着余思雅,愧疚地说:“余厂长,都是我工作的失误……”
“确实是你工作的失误,你的责任咱们后面再算,去把收购玉米的账本拿过来。”余思雅冷冷地打断了他,“李主任,派个人去通知周部长,让他带几个民兵过来。”
这件事让她非常生气。正常情况下,玉米放在仓库里又不是几个月几年,仓库又没进水漏雨,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发霉?
这批玉米之所以发霉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晒干,正好赶上前阵子天天下雨,空气潮湿闷热,可不得发霉。
这些社员竟然为了占小便宜,多卖点钱,将没晒干的玉米卖给养殖场。她要轻轻放过了,那以后岂不是谁都能有样学样?
090
今天高市长心情不错好说话, 余思雅赶紧抓住了机会道:“请省城再支持咱们养殖场五百吨粮食吧。还有建厂房的地,咱们厂子虽然初期规模不会太大, 一开始规划一万平米, 但后期肯定会扩建,这样一来,比较适合建在郊区, 我看东边就比较合适。”
余思雅之所以看中东边, 不光是以后东边是省城发展的重心。而且火车站就是在东边,这样距离更近, 以后货物可以快速通过火车运送到全国, 既节省了物力成本也节省了时间。
这个时候城市还没经过扩张, 规模不大, 土地多的是。
高市长在省城工作十几年, 对市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余思雅一提起,他脑海里就自动浮现出东边的地形。那一片土质不好,石子多, 粮食产量低, 所以人口不是很多, 养殖场要建在那里倒也行。
“可以, 两个条件我都能答应你。不过你打算什么时候动工?建成之后, 招多少人?”高市长最关心的还是这个。
对于招工,余思雅心里其实也还没具体的计划, 主要是羽绒服这个东西算是新鲜玩意儿, 市场的反响究竟怎么样, 还不好说。万一卖不出去,招太多工人那就是单位的负担。
思忖几秒, 余思雅跟高市长说了实话:“只要土地批下来就可以动工。不过前期工人可能不会招太多,初步计划是先招两百个工人,后续看业绩增长再调整工人的数量。这点还请高市长理解,毕竟我们单位是自负盈亏,厂子得先活下去。”
高市长没说话,显然是在考虑她说的这个问题。两百个职工可能在小地方是不少,但在省城真的不算多,这有点让高市长失望。
见状,余思雅没多说,她讲的都是实话,她不可能为了讨好领导就盲目扩张,置厂子的生命力于不顾。厂子得先活下去,发展,才能有更多的可能。
不过到底是自己看好的企业,高市长失望了几秒,又笑了:“你这小同志倒是实诚,有一说一。”
要换了其他单位的领导,到他面前还不吹得天花乱坠啊,不行也要硬着上。
那是,其他厂子亏了也有财政补贴做支持,当然可以随便点,他们清河鸭养殖场可没这条件。
余思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咱们清河鸭底子薄,我得对厂子负责,对厂子里六百多个工人负责。”
“六百多?你们上次不是说四百多吗?”高市长纳闷地看着她。
余思雅笑呵呵地说:“高市长记性真好。以前确实只有四百多,这不拿下了省城铁路局的单子吗?所以又招了两百名职工。县里其他养殖场也增加了几十名职工。”
“这样啊,看来省城铁路局这个项目带来的可不止是三百多个岗位,而是六百多个岗位。”高市长有些振奋,这比他预先想到还要好。
余思雅笑着说:“不止呢,咱们粮食不够也不能完全指望着省城。我们梅书记跟各大公社开了会,让他们加大生产,多余的粮食都卖给养殖场,以增加社员的收入。此外,现在天气热,作物生长快,还让他们种了一批成长周期短的作物卖给养殖场,估计咱们县农民今年的平均收入可能会提高一二十个百分点吧!”
“这么多?”高市长有些难以置信,要知道一个县可是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如果所有人的收入都提高一二十个百分点,累积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余思雅说这个可不是毫无根据,进入七月,玉米都已经挂须了,最早种的那一批有些都差不多能收了,水稻也开始扬花,长出稻穗。今年的收成明显比往年要好很多,农民的收入可不得增加。
她含蓄地表示:“我们梅书记为了增产,想了点办法,至于具体的成效,等年底工作报告出来,应该就清楚了。如果高市长感兴趣,等我们县的统计数据出来,我抄一份给你,你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
小岗村要明年才能大丰收,进而推广到全国,也就是说,农民还要多过一年的苦日子。如果高市长能认可辰山县的经验,愿意在明年推广出去,那农民们也能提前增加点收成,总不是坏事。
只有经济发展了,以后能买得起他们清河鸭的人才会越来越多,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高市长被她说起了兴趣:“好,等你们县的数据出来了给我看看。”
行不行,是不是如余思雅所说,看数据就知道了。
“没问题,对了,高市长,正好我放假了,这段时间比较空闲,能尽快将地批下来吗?”余思雅可没忘记自己最重要的目的。
高市长呵呵笑了:“余厂长可真是干劲十足,许秘书,去把地图拿过来。”
许秘书立马去将省城的地图拿了出来,高市长指着这一片区说:“这个地方怎么样?人口比较稀少,也方便搬迁。”
余思雅看了一下,高市长所指的范围应该是两个村子的范围,现在这地方虽然还是农村,但过个几十年后,这地方可是省城的重心,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
这地方确实不错。
余思雅很满意,问道:“那这片区域的农民呢?要搬迁到哪里?”
高市长说:“搬到燕山湖那一带吧,那边人口比较少。”
现在看来,能搬到土地肥沃的地方,肯定是一件好事,但几十年后绝对后悔。余思雅并不希望自己这只蝴蝶改变这些村民的命运,而且用一定数量的本地人也有个好处,能避免地痞流氓的骚扰。甚至于去找当地政府也会比较好办事,毕竟给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税收。而且招本地人,还可以不用提供住宿,又能省一笔开销。
“高市长,能不能不用搬迁?你也说了,这片地区人本来就比较少,我们厂子到时候直接从这每家每户招一些工就行了,你看怎么样?”
这种小事高市长不过问:“也行,如果不搬迁,市政府这边不会下搬迁的命令,得你去跟当地的村子谈。”
“好,我去谈,谢谢高市长的支持。”余思雅高兴地说。
回去后,第二天,她就带着楚玉涛直接去了高市长划给他们的那片地区,实地走访了这片地区。
在地图上,她以为是两个村子,实际上只有一个村子。因为土质的问题,这片地区种植的作物产量低,养活的人口数量不多,所以村子很大,人数却不多,整个大队加起来只有不到一千人,两百来户。
这个数量远低于余思雅的预期。
她直接找到了村支书和大队长,表明了来意。
听说他们得了市里的批文,村支书和大队长热情得很:“余厂长,你要地随便挑,咱们村地多的是。”
余思雅已经骑着自行车绕着村子转了一圈,熟悉了地形,已经选好了目标:“我们看中的是二队和三队那片地区。占了你们村的土地后,我们不另外给补偿,而是每家每户招一名工人。如果这家没有符合招工标准的工人,那就每年补贴二十块钱,你们看怎么样?”
村支书和大队长惊喜地看着她,简直不敢相信,还有这么好的事能砸到自己头上,连忙说:“当然行,没问题。”
余思雅又说:“不过合同上要写清楚,我们厂子初步规划一万平方米,后期还会扩张,村子里还要给我们提供土地,这个不额外再付出任何代价了。”
不是余思雅奸,而是跟乡下人打交道,你不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回头万一看你厂子发展得更好了,这些人就可能坐地起价。她得给自己留点余地,而且这次招工和补贴对村民们来说绝对是一件非常划算,远超市价的补偿。以后扩大了规模,要招工,肯定也会优先考虑本村的社员,怎么算他们也不会吃亏。将来拆迁,他们的单位房,老房子也一样能分到钱。
村支书和大队长已经被惊喜冲晕了头,唯恐余思雅变卦,忙不迭地说:“没问题,就按余厂长你说的办。”
双方一个有心想早点办完事,一个生怕煮熟的鸭子飞了,一拍即合,当场就将事情谈妥了,还去公社找了干部做证,签订了合同。
拿到合同后,余思雅就跟楚玉涛返回了城里。
路上,余思雅说:“这个暑假,你回去探望一下亲人就到省城干活吧,配合小元同志和施工队的工作,核算好各种花销,尽量在暑假将厂子建起来。”
楚玉涛没有意见,他既然一直领着会计的工资,就不可能像其他学生一样还有寒暑假。
“好,没问题,余厂长,你对厂房建设有什么要求吗?”楚玉涛提前问道,他知道余思雅是个挺挑剔的人,想法又多。
余思雅摇头:“没有,我就一个要求,全建一层楼的平房或者瓦房。此外,因为大部分的工人都是本村人,不用提供宿舍,宿舍楼目前建小一点,几十个房间就行了。”
现在地不要钱,她不多占点地,等以后其他工厂瞄准这块地方,来跟她抢地盘,她再想扩张就麻烦了。最主要的是,他们现在资金有限,建平房瓦房开支更小,工程进度也相对更快。
楚玉涛颔首,把这两点记录了下来。
余思雅还惦记着别的事,便说:“这个事你跟小元同志沟通吧,等设计图纸出来,给我看看就行了。”
这中间小元肯定还要来实地考察,测量土地,然后才能画图纸,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余思雅准备下周就回乡下了,没这么多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
楚玉涛一口答应了下来:“好的,我知道了。对了,余厂长,我听徐佳佳同学说咱们厂子要招暑期实习生,那他们能到工地上帮忙吗?我们隔壁宿舍正好是建筑系的同学。”
余思雅对这个本来就没要求,遂笑道:“当然可以。不过你倒是提醒了我,有些专业咱们养殖场目前完全用不上啊,比如法学专业,外语专业、中文专业之类的。可他们要是申请了实习,咱们也不能以专业不符为由,不让他们去吧。这不合适,这样吧,如果愿意去干苦力的也都可以来,比如去生产线,去工地都行,找不到合适专业的就去干这个。如果他们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新发明,奖励也按照咱们工厂正式工的标准发。”
余思雅可不只是希望这些人去干苦力,她还希望这些人能动脑子,解决一些工厂里工人们没法解决的问题,做到创新。不过创新这个事,只能激励,成不成就不好说了。
楚玉涛家里也不宽裕,非常能理解农村来的孩子和家庭条件困难的知青。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吃苦一个月能挣二十块,还管饱饭,谁不愿意呢?
“谢谢余厂长,他们肯定乐意的。”楚玉涛由衷地说。他是真心佩服余思雅,她总是为别人做很多,却从不邀功,甚至都没把这些太当一回事,仿佛这就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余思雅睨了他一眼:“又不关你的事,你谢什么谢?”
楚玉涛嘿嘿笑了笑:“我替大家谢谢你啊。”
“免了,想谢我就好好工作,这就是对我最好的谢意。”余思雅摆了摆手。
公交车路过了她家,楚玉涛问:“余厂长,到站了,你不下车吗?”
余思雅摇头:“你提醒了我,我得去找一下徐佳佳,问问她招实习生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两人一起回了学校,余思雅去学生会找到了徐佳佳等人。
他们这会儿正在讨论招哪些人,看到余思雅顿时松了口气:“余主席,你来得正好,报名的名单都在这里了,有点多,你看行吗?”
“哦,多少人?”余思雅好奇地问道。
徐佳佳苦巴巴地说:“我们已经收到了一百多张报名表,大部分是农村考上来的学生,也有一部分知青和城市职工子弟。余主席,养殖场要是要不了这么多人,咱们就将知青和城市职工子弟给剔除掉吧。”
徐佳佳也是为养殖场考虑,她就来自辰山县,知道清河鸭养殖场的规模只有三四百个人。这点规模的厂子,哪要得了一百多个实习生啊。
余思雅接过报名表,一张一张地翻:“不用,我看了一下你们的数据,这一百多个人以报名售货员的最多是吧,这部分先待定,其他的人全部录用。”
徐佳佳讶异地看着她,提醒道:“余厂长,这可是还有八十多个人。”
余思雅点头:“我知道,大热天的他们愿意这么远去乡下参加劳动,要么是真想做出点成绩,要么是真缺钱,咱们没理由拒绝。这四十多份售货员的申请,你们跟他们沟通一下,两个门店要不了这么多的售货员,他们愿意转岗,去厂子或是工地上实习都行。如果实在想做售货员,我可以帮他们跟省铁路局那边联系,去列车上做售货员。”
三分之一的人申请去做售货员,应该是觉得售货员在省城,体面又干净。可两个店加起来总共才十个售货员,哪需要得了四十多名实习生,余思雅自然是不会答应。
如果他们想锻炼销售技巧,那去火车上应该能更锻炼人,当然也很辛苦就是了,这要看他们的选择。
徐佳佳怔了一下说:“余厂长,你说得有道理,那我去通知这些同学。”
“嗯,确定好人数后,你去找楚玉涛,他把去程的路费报销给你,你提前发给他们。”余思雅是考虑到有些同学实在是困难,可能连路费都没有,所以先让楚玉涛把路费出了。
“还是余厂长你考虑得周全。”徐佳佳由衷地说。
余思雅摆了摆手:“这个事就这么定了,你们尽快安排下来,过两天我就要回厂子里了。”
徐佳佳这下有了紧迫感,赶紧说:“那我明天就把具体的人数给你。”
第二天下午,徐佳佳重新将人数报了上来。一下子减少了二十几个人,都是报名做售货员的,这些人一听说要去火车上做售货员,好多人都退缩了。
因为火车上的环境实在是很糟糕,现在夏天,天气热,火车上就像一个大炉子,挤满了人,各种奇怪的味道,推着小车在里面走实在不是什么好的感受。尤其是长途来回得七八天,很多家庭条件好一些都不愿意为了二十块钱去受这个罪。
余思雅不意外,能筛选一批非刚需也好,剩下还有十几名同学愿意去列车上做实习售货员。余思雅便去找了齐主任,说了这个事。
又不占编制名额,只是临时来实习两个月,齐主任非常愿意卖余思雅一个面子,很痛快地答应了,而且表示实习工资他们来发,不用养殖场掏钱。
余思雅知道最近他们赚了不少钱,也不跟齐主任客气,说了声谢谢,这事就定下来了。
解决了这个,余思雅拿起实习名单看了一遍之后,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有一个出乎意料的人,她的那位娇滴滴的小公主室友胡雪迎。
她怎么也要去?余思雅有点头痛,这个大小姐一看就没吃过苦,去养殖场能干什么?
她干脆回了一趟宿舍,正好赶上胡雪迎在收拾东西。
余思雅敲了敲桌子:“你要去清河鸭养殖场实习?”
胡雪迎瞧见她回来,高兴极了:“对啊,思雅……不对,我是不是要叫你余厂长了?”
余思雅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很是无语:“我们乡下条件很差,宿舍要住多人间,蚊虫很多。你学中文的,咱们厂子没有报纸,也不需要额外的办公室人员,你只能去车间,吃的也是几百人的大锅饭,你可想清楚了?”
胡雪迎皱了皱鼻子:“思雅,你不欢迎我吗?我就想去看看你长大的地方嘛。”
余思雅鸡皮疙瘩都冒了出来,说得跟搞对象似的,拜托,他们只有塑料室友情好不好?
“随便你,你想去我不会拦着你,但你得想清楚,厂子里的工作非常艰苦,你去了就得跟大家一样。如果挑三拣四,吃不了苦,那只有提前让你离开了。”余思雅把丑话说在前面。
胡雪迎要能听得进去劝,她就不是胡雪迎了。
“思雅,不,余厂长,你就放心吧,我可以的。”
她坚持要去,余思雅也懒得多说,要是不适应,她自己会离开。反正胡雪迎这个人除了娇气,性子直了点外,也没有多大的坏心眼和心机。
将实习工作安排好后,余思雅就回去了。
本来说好一个月回去一次的,结果上学后,她一直忙东忙西,期间就只回去过一次。
几个月没回乡下,余思雅发现乡下的变化还真大。进入红云公社,一路走来,她看到了好几座新房子,都是新建的砖瓦房,有两家门上还贴着大红的喜字。
除了建筑,最明显的就是庄稼,玉米秆比往年粗壮多了,上面挂的玉米棒子也鼓鼓囊囊的,一看收成就不错。
等她进了厂子里,正好碰到车子在卸货,还有几个社员围在那里。厂子里的几个男工人将玉米一袋袋搬下来,然后挂在称上,两个男人挑起来,杨会计在一旁计算数量。
这会儿的称还不是后世那种台称,而是一个称盘,一个称砣,再有个木制的称杆。这种称,称重量轻的还好,要是几十上百斤这种就得需要几个人抬起来称,非常不方便。
“76斤。”杨会计报了数,快速地将数字记录在本子上,工人将这袋粮食搬进仓库,称重量的又抬起了另外一袋粮食。
余思雅看了一下,准备绕过工人进去,却被眼尖的杨会计看到了。
“余厂长,你回来了?”杨会计高兴地喊道。
余思雅含笑点头:“对,这些粮食是村里的吗?”
、
杨会计点头:“是啊,一些早玉米,收获了,社员们有意向卖,李主任就让吴强开着车子去收购了一些。”
“那挺好,你们忙,我先进去了。”余思雅打过招呼后,大步进了厂子里。
几个月没回来,厂子里的工人增加了二分之一,这会儿特别热闹,机器的嗡鸣声不止。
余思雅先去见了小李。
小李看到她,马上站了起来:“余厂长,你可回来了。”
余思雅摆手:“坐啊,站起来干什么,我看厂子里一切都还挺顺利的,你辛苦了。”
小李不好意思地说:“不辛苦,这是我的工作嘛。”
余思雅笑了笑,问道:“我看外面在收玉米,今年的收成很好吗?”
小李笑着说:“好,不少社员在自留地和屋前屋后都种上了玉米。这批种得早的已经收了。正好今天吴强的车子有空,我就让他去将粮食拖了回来,目前已经囤了十几吨了。”
虽然数量不是特别多,但也是个很好的开始,余思雅赞许地说:“很好,可以多囤点。”
随后余思雅又了解了一下厂子里的其他情况,翻开了工作日志,知道工厂一切运转正常后,余思雅提起了实习生的安排:“过几天省大会来九十多名实习生,领头的人会将实习名单给你。你根据他们的专业,帮他们在厂子里安排一下实习岗位,如果专业有契合的,就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如果没契合的岗位,就全部安排到生产车间。”
“这……”小李有些迟疑,“他们都是大学生,毕业出来就是干部,这合适吗?”
现在大学生的光环太强了,小李有点不敢用。
余思雅瞥了他一眼:“你也说是毕业分配工作以后的事了,他们现在还是学生,实习也是他们自愿报名的。工厂里的工人怎么样,他们就怎么样,不必特殊化对待,当然也不许欺负他们,咱们是要结善缘,不是结仇。这个你安排一下,如果厂子里有不遵守规矩的,直接报给我。”
小李赶紧答应:“好,有你这番话我知道怎么做了。天气这么热,余厂长你坐了一天的火车,要不要早点回去休息?”
余思雅看了一眼时间,五点多了,过一会儿就要下班了,现在再找其他部门的领导了解工作情况就得加班。
她不喜欢加班,遂说道:“好,我先回去了,明天再来。”
回到家,沈红英正坐在屋檐下看书,瞧见她回来,高兴地放下书跑了过来,接过余思雅手里的包:“嫂子,你回来了。建东呢,他没跟你一起回来吗?”
余思雅笑着摇头:“他忙着挣钱呢,说过阵子天气很热,瓜子不好卖了再回来。”
沈红英有点失望,她都一个月没见过弟弟了,而且自从她上高中之后,姐弟俩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本来以为暑假能天天见面的,谁知道他竟然不回来。
余思雅看出她的失望,笑着提议:“要不你去省城陪陪他?”
“不要,我要在家陪嫂子。”沈红英马上拒绝。
余思雅想到沈建东每天早出晚归,也没时间陪沈红英,便没多说,而是打开了包说:“建东给你和香香一人买了一条裙子,你看喜不喜欢?”
挣了钱,沈建东很大方。见夏天来了,城里的小姑娘都换上了漂亮的裙子,也不肯委屈自己嫂子和姐姐,给她们每个人分别买了一件几十块钱一条的裙子,还不忘余香香,可以说这半年他已经非常老练了,人情世故方面嗖嗖嗖地长。
余思雅取出一条纯白色和浅黄色的裙子,递给沈红英:“你先选吧,剩下的那条给香香。”
两条裙子的款式差不多,就是颜色不大一样,沈红英都很喜欢,最后她选了那件浅黄色的:“香香比较喜欢白色的,这件留给她。”
余思雅摸了摸她的头:“你呢?喜欢白色的吗?要是喜欢回头嫂子给你买一套白色的衣服,你不要光顾着别人。”
沈红英红着脸说:“没有啦,嫂子,白色、浅黄色我都很喜欢。”
“行,去买菜了吗?要是没有我去食堂打点饭回来,咱们今晚对付一顿。”余思雅没纠结这个,问起了晚饭问题。他们家的自留地给别人种了,现在可没菜。
沈红英连忙说:“嫂子,三奶奶给了我一些黄瓜、丝瓜和豆角,有菜的,我已经做好了。咱们吃饭吧。”
姑嫂俩吃过饭,坐在院子里纳凉,余思雅问了问沈红英和余香香的学业。两人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游,这个成绩有点尴尬,处于可能考上也可能考不上,就看考试的发挥了。
提起这个,沈红英就有点愁,她说:“嫂子,我跟香香准备再去问问闫教授,你看合适吗?”
余思雅想到闫教授孤家寡人的在乡下,一个老头子也挺孤单的,便说:“可以,但你们不能耽误他的工作。对了,过阵子养殖场会来一批省大的实习生,周末的时候你们也可以去问问他们。”
听到这个消息,沈红英极为振奋:“好,回头我跟香香把不会的都记下来,再去问他们。”
“嗯,你要不好意思,可以做点肉端过去给他们加餐,不过别送闫教授酒,他年纪大了,喝多了酒伤身。”余思雅提醒沈红英。
沈红英一口答应了。
可惜接下来几天天公不作美,从余思雅回来的第二天起,就一直在下雨,时下时停,没完没了。这雨一下就是一个星期,下得余思雅心烦。
尤其是经常下雨,村里的路都成了烂泥,一脚踩下去鞋子上全糊满了泥,只能穿雨靴出门。这时候余思雅就格外怀念后世的村村通的水泥路,可惜现在大部分人都还是住的茅草屋,连吃穿住都没解决,现在也不可能有多的钱在村里修路,只能暂时作罢。
下雨也得上班,余思雅抽这段时间,将厂子里近半年的情况了解了一番,还张贴公告批评了几名违规操作的人员,并扣一个月的年终奖。
这期间,省大的九十多名实习生也来了。余思雅没有出面,既然来了工厂,那他们就是工人,让小李和马冬云安排就行了。
骤然之间多了这么多人,工厂的宿舍有点紧张,马冬云提议可以将他们安置在各大队的知青点。因为今年已经没什么知青下乡了,高考走了一批,还有些人找到岗位回城了,所以知青点的房子也空了几间。
但被余思雅拒绝了,他们就来实习两个月,未免节外生枝,还是安置在厂子里比较好。
安置好这些实习生后,工厂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生产中。
而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厂子里的第一款羽绒服也生产了出来,采用的涂层尼丝纺面料,里面填充的是经过药物消毒、高温烘干的鸭绒,内胆材料是采用质量非常好的薄细布做成的。
虽然款式在后世看来还是有点老土,笨重,但比起这会儿的大棉袄,已经算得上是时代的进步了。就是不知道保暖性能怎么样,因为天气太热了,穿个衬衣都出汗,就更别提穿羽绒服了。
但余思雅对这个有信心,唯一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了,不算鸭绒和机器、人工的成本,光是布料一件衣服就得十几块。
可没办法,能生产这布料是沪市的一家国营纺织厂,人家根本不接受砍价,所以他们也只能先用着。
趁着小元同志还在建厂,余思雅就让楚玉涛和赵师傅一起去沪市订购布料。
他们出发的时候已经到了七月中旬,没完没了的雨总算停了下来。可每天都是艳阳高照,气温一天比一天热,白天几乎都在三十几度以上,热得人一头的汗。
为避免工人中暑,余思雅让食堂每天都熬了大量的绿豆汤解暑,同时去卫生院买了一些治疗中暑的药物备着。
好在这时候的人习惯了大热天都要上山干活,适应能力很强,余思雅担忧的事并没有发生。
看工厂一切顺利,不用她太操心,余思雅打算回省城一趟,看看小元的厂区设计图画出来没有。
可就在这时,厂子里却发生了一件意外。
库房里的玉米发了霉。
先前采购的饲料喂完了,饲养员去库房里拖出一袋玉米打开,结果里面全发了霉,黑黄交加,散发着一股霉变的味道。再打开一袋,还是这样。
她赶紧将这个事报告给了小李。
小李吓了一跳,赶紧让工人将所有库房里所有的粮食都打开,然后发现几十袋粮食发了霉,加起来有七八千斤。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小李赶紧将这个事汇报给了余思雅。
余思雅得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赶到了仓库:“将所有的没发霉变质的粮食搬走,再检查一遍,就在仓库外面检查,一袋子一袋子的检查,检查完了之后再原封不动的装回去。发霉都放在里面,去把杨会计叫来。”
杨会计过来之后也懵了,震惊地看着余思雅,愧疚地说:“余厂长,都是我工作的失误……”
“确实是你工作的失误,你的责任咱们后面再算,去把收购玉米的账本拿过来。”余思雅冷冷地打断了他,“李主任,派个人去通知周部长,让他带几个民兵过来。”
这件事让她非常生气。正常情况下,玉米放在仓库里又不是几个月几年,仓库又没进水漏雨,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发霉?
这批玉米之所以发霉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晒干,正好赶上前阵子天天下雨,空气潮湿闷热,可不得发霉。
这些社员竟然为了占小便宜,多卖点钱,将没晒干的玉米卖给养殖场。她要轻轻放过了,那以后岂不是谁都能有样学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