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务实为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郭嘉笑道:“愿闻其详。”
甘宁目光一扫,见孙策面色平静中带着一丝期许,而沈友、顾徽等人含笑不语,分明有看热闹的意思,不禁心头恼怒,却没有发作。他知道自己书读得不多,又有做江盗的经历,为人所轻视,现在随孙策到吴,孙策又将平定太湖的重任交给了他,难免有人不服。换作以前,他会恶语相向,甚至拔刀砍人,可是现在他会用实际行动来反击。
这么多天的准备,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甘宁调整了一下呼吸。“夫子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他,山静水动尔。山势盘旋迂回,树林掩映,但终究是静物,除非山崩地震,否则形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水战则不然,水情风向,变动不居,无一定之规。山地战之难,在于大军无法展开,目力难以及远,变生于肘腋,战出于仓促。水战则与此相反,看似碧波万顷,一目千里,实际威胁无所不在,水面之下是深渊还是浅渠,是缓流还是急流,谁也说不清,稍有差池,或有搁浅之忧,或有倾覆之难……”
甘宁侃侃而谈,从各个方面比较了山地战与水战的区别,虽然文采不足,但说得很实在,句句正中要害。不仅孙策、郭嘉觉得有道理,就连沈友等吴地人氏都觉得受益匪浅。他们了解太湖中各岛的形势,但具体到各岛周边的水情,他们同样一头雾水。
他们毕竟是士人,平时就算游览太湖也是由别人操舟引路,他们哪知道哪儿能走大船,哪儿只能走小船,哪儿有深渊,哪儿又容易搁浅啊。而对于水战,他们更是肤浅得很,远不及甘宁有经验。
孙策看在眼里,欣慰不已。甘宁最近很用功啊,功课准备得很充分。“兴霸,如果我猜得不错,这大概是论水战最充分的一篇,奉孝、子正,你们可曾见过论说水战如此精辟的文章?”
郭嘉、沈友不约而同的摇摇头。“闻所未闻。”
“兴霸,把你的这些意见写成文章,将来用作讲武堂的水师教材。牛渚作战的经过也要写下来,以后要养成这个习惯,每次作战都要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这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嘛。”
甘宁大喜,连忙躬身致谢。有孙策力挺,他就不用担心这些文人的刁难了。
“子正,上次阊门之战,你也要把经过写出来,越详细越好。”
“喏。”沈友躬身领命。“将军,我有个建议。”
“你说。”
“我想请马将军、阎将军协助。对步卒战术,我自信可以成文,但我对骑兵战术比较陌生,当时离战场也比较远,看得不太清楚,许贡旧部又慌了神,说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唯有请马将军、阎将军补充,骑战部分才能完整。”
孙策非常满意,转头看向马超。阎行统领义从骑,不在大帐里,只有马超随时随时跟在他身边。“孟起,骑战部分就交给你了,你是亲自执行的人。我对你还有一个要求。”
马超挺起胸膛,眉飞色舞。“将军请说。”
“遍查典籍,结合你们在凉州的实践经验,总结一下骑战的发展史。”
马超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了,眉毛跳了跳。“将军,我……可写不了什么史啊,这个……太重了吧?”
“你们这些精通骑战的勇士都搞不清楚骑战的发展史,还指望书斋里的书生?不要担心文笔,关键在于有没有真知灼见。也不要担心不够完善,只要言之有物,哪怕一两百字,也比空洞无物的长篇大论好。”
见马超还是畏难,孙策又激励道:“鉴往知来,鉴往不是目的,知来才是关键。黄大匠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研究出更好的冶炼术?不仅仅是因为他聪明,更重要的是他梳理了南阳铁官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积累的资料,从中找到了规律。你如果能找到骑战发展的规律,再往前推一步,说不定就能迎来一个重大突破。”
马超转了转眼睛,有些心动了,只是底气依旧不足。他对骑战是很精通,可是对典籍却一窍不通,过去的骑战是什么模样,他也一头雾水。
“不要急,慢慢来,哪怕最后做不成文章,想想总是没坏处的。”
“喏。”马超挠挠头,很勉强的答应了。
祖郎驱狼吞虎,以一已之力搞得铜官山、伏虎山、石门山的三伙实力最强的山贼互相残杀,已经无法对阳羡产生重大威胁,孙策随即安排下一步的战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派人加强故鄣的戍守力量。
故鄣是原名鄣县,是秦时鄣郡的郡治,是鄣郡北部平原地区和南部丘陵地区的结合点。只是位置过于偏东,对西部控制不力,后来才迁到宛陵。控制了故鄣,就可以切断阳羡周边诸山与南部丘陵地区的联系,既能防止北部的山贼南逃,又能控制南部诸山的山贼北上。
孙策与郭嘉、沈友等人反复商量,最后决定让亲卫将郭暾任丹阳都尉,进驻故鄣。为了让他能顺利地履行好任务,孙策不仅让他带走了五百亲卫,还请沈友推荐一个熟悉当地民情的人协助他。沈友反复权衡后,推荐了陆康的儿子陆俊出任故鄣长。
孙策同意了。他本来就有意让陆俊出仕,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陆康年纪大了,不愿出仕,陆议年纪又太小,陆家目前还没有人在他控制的区域内任职,这对平衡吴郡势力不利。不过他也清楚,沈友这么做也是有私心的,沈家和陆家有姻亲关系,沈家的沈鸾娶的就是故广陵太守陆稠的女儿,陆家得势对沈家没什么坏处。
孙策为此亲自去了一趟姑苏城,拜会陆康。陆康又惊又喜,带着孙策参观正在修建的郡学,又与郡学里的新招徕的一些学者见面。吴郡郡学原本在姑苏城中,陆康觉得城里太热闹,不利于做学问,便在城西七子岭选了一片地新建,既离城市不远,生活方便,又比较安静,登高观临,太湖风光尽收眼底。
这片地是陆家的产业,原本是陆康年轻时读书的地方,有一些房屋,已经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士子入住。听说孙策来了,纷纷出门观望,陆康为孙策一一引见。这些人有吴郡本地的,也有一些北方来避难的,以前这些人依附于各家,能不能吃上饭,全看主人家脸色,现在郡学招揽人才,由官府提供衣食,不少人便闻风而至,尤其是那些过得不太顺心的。
比如步骘和卫旌。
郭嘉笑道:“愿闻其详。”
甘宁目光一扫,见孙策面色平静中带着一丝期许,而沈友、顾徽等人含笑不语,分明有看热闹的意思,不禁心头恼怒,却没有发作。他知道自己书读得不多,又有做江盗的经历,为人所轻视,现在随孙策到吴,孙策又将平定太湖的重任交给了他,难免有人不服。换作以前,他会恶语相向,甚至拔刀砍人,可是现在他会用实际行动来反击。
这么多天的准备,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甘宁调整了一下呼吸。“夫子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他,山静水动尔。山势盘旋迂回,树林掩映,但终究是静物,除非山崩地震,否则形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水战则不然,水情风向,变动不居,无一定之规。山地战之难,在于大军无法展开,目力难以及远,变生于肘腋,战出于仓促。水战则与此相反,看似碧波万顷,一目千里,实际威胁无所不在,水面之下是深渊还是浅渠,是缓流还是急流,谁也说不清,稍有差池,或有搁浅之忧,或有倾覆之难……”
甘宁侃侃而谈,从各个方面比较了山地战与水战的区别,虽然文采不足,但说得很实在,句句正中要害。不仅孙策、郭嘉觉得有道理,就连沈友等吴地人氏都觉得受益匪浅。他们了解太湖中各岛的形势,但具体到各岛周边的水情,他们同样一头雾水。
他们毕竟是士人,平时就算游览太湖也是由别人操舟引路,他们哪知道哪儿能走大船,哪儿只能走小船,哪儿有深渊,哪儿又容易搁浅啊。而对于水战,他们更是肤浅得很,远不及甘宁有经验。
孙策看在眼里,欣慰不已。甘宁最近很用功啊,功课准备得很充分。“兴霸,如果我猜得不错,这大概是论水战最充分的一篇,奉孝、子正,你们可曾见过论说水战如此精辟的文章?”
郭嘉、沈友不约而同的摇摇头。“闻所未闻。”
“兴霸,把你的这些意见写成文章,将来用作讲武堂的水师教材。牛渚作战的经过也要写下来,以后要养成这个习惯,每次作战都要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这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嘛。”
甘宁大喜,连忙躬身致谢。有孙策力挺,他就不用担心这些文人的刁难了。
“子正,上次阊门之战,你也要把经过写出来,越详细越好。”
“喏。”沈友躬身领命。“将军,我有个建议。”
“你说。”
“我想请马将军、阎将军协助。对步卒战术,我自信可以成文,但我对骑兵战术比较陌生,当时离战场也比较远,看得不太清楚,许贡旧部又慌了神,说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唯有请马将军、阎将军补充,骑战部分才能完整。”
孙策非常满意,转头看向马超。阎行统领义从骑,不在大帐里,只有马超随时随时跟在他身边。“孟起,骑战部分就交给你了,你是亲自执行的人。我对你还有一个要求。”
马超挺起胸膛,眉飞色舞。“将军请说。”
“遍查典籍,结合你们在凉州的实践经验,总结一下骑战的发展史。”
马超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了,眉毛跳了跳。“将军,我……可写不了什么史啊,这个……太重了吧?”
“你们这些精通骑战的勇士都搞不清楚骑战的发展史,还指望书斋里的书生?不要担心文笔,关键在于有没有真知灼见。也不要担心不够完善,只要言之有物,哪怕一两百字,也比空洞无物的长篇大论好。”
见马超还是畏难,孙策又激励道:“鉴往知来,鉴往不是目的,知来才是关键。黄大匠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研究出更好的冶炼术?不仅仅是因为他聪明,更重要的是他梳理了南阳铁官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积累的资料,从中找到了规律。你如果能找到骑战发展的规律,再往前推一步,说不定就能迎来一个重大突破。”
马超转了转眼睛,有些心动了,只是底气依旧不足。他对骑战是很精通,可是对典籍却一窍不通,过去的骑战是什么模样,他也一头雾水。
“不要急,慢慢来,哪怕最后做不成文章,想想总是没坏处的。”
“喏。”马超挠挠头,很勉强的答应了。
祖郎驱狼吞虎,以一已之力搞得铜官山、伏虎山、石门山的三伙实力最强的山贼互相残杀,已经无法对阳羡产生重大威胁,孙策随即安排下一步的战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派人加强故鄣的戍守力量。
故鄣是原名鄣县,是秦时鄣郡的郡治,是鄣郡北部平原地区和南部丘陵地区的结合点。只是位置过于偏东,对西部控制不力,后来才迁到宛陵。控制了故鄣,就可以切断阳羡周边诸山与南部丘陵地区的联系,既能防止北部的山贼南逃,又能控制南部诸山的山贼北上。
孙策与郭嘉、沈友等人反复商量,最后决定让亲卫将郭暾任丹阳都尉,进驻故鄣。为了让他能顺利地履行好任务,孙策不仅让他带走了五百亲卫,还请沈友推荐一个熟悉当地民情的人协助他。沈友反复权衡后,推荐了陆康的儿子陆俊出任故鄣长。
孙策同意了。他本来就有意让陆俊出仕,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陆康年纪大了,不愿出仕,陆议年纪又太小,陆家目前还没有人在他控制的区域内任职,这对平衡吴郡势力不利。不过他也清楚,沈友这么做也是有私心的,沈家和陆家有姻亲关系,沈家的沈鸾娶的就是故广陵太守陆稠的女儿,陆家得势对沈家没什么坏处。
孙策为此亲自去了一趟姑苏城,拜会陆康。陆康又惊又喜,带着孙策参观正在修建的郡学,又与郡学里的新招徕的一些学者见面。吴郡郡学原本在姑苏城中,陆康觉得城里太热闹,不利于做学问,便在城西七子岭选了一片地新建,既离城市不远,生活方便,又比较安静,登高观临,太湖风光尽收眼底。
这片地是陆家的产业,原本是陆康年轻时读书的地方,有一些房屋,已经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士子入住。听说孙策来了,纷纷出门观望,陆康为孙策一一引见。这些人有吴郡本地的,也有一些北方来避难的,以前这些人依附于各家,能不能吃上饭,全看主人家脸色,现在郡学招揽人才,由官府提供衣食,不少人便闻风而至,尤其是那些过得不太顺心的。
比如步骘和卫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