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示好(2)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将门女的秀色田园最新章节!
古管家,“小姐还是不要高兴的太早。先说近百亩的荒坡,听说过去有农人开垦出来种过粮食,只是那里只长荒草、不长粮食。因此,农人们放弃了,再没人去动过这处荒坡。再说近千亩的荒地,开出来种,虽然不至于颗粒无收,可交完极低的荒地税,基本就剩不下什么了。再有那座小山,又不能种粮食,小姐要来何用?”
青舒笑问,“这些都是张师爷要程牙人转告的?”
古管家,“是,小姐。程牙人也说张师爷说的一点不差,要小姐慎重考虑。若是小姐有意买下来,程牙人自会去衙门问价。”
青舒起了心思,光说没用,要亲眼看过才成。于是她沉吟片刻,“安排下去,明日我要去这两处看看。”
古管家立刻劝阻道,“小姐,这天寒地冻的,去了也看不出什么。小姐忍上一忍,到了来年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之时,小姐再去看可好?”
青舒坚持要去,“天寒地冻怕什么?过去看看,指不定能发现什么好东西呢!安排一下,看程牙人明日能不能带我去看荒地?”
古管家便明白,这事是他阻止不了的。
青舒评价,“这个张师爷很会做人。”
古管家同意,“是,接触过两次,发现这位张师爷很会办事,为人圆滑,且事事为县辅大人考虑,正帮着县辅大人一步一步地打开当地的人脉。就说荒地这事,张师爷还特意告诉程牙人这是县辅大人授意他做的。张师爷还说,若有大面积的良田也会着人送消息过来。”
事情说完了,青舒从书房回来,拿起针线继续做女红的同时,想到了杜护卫查到的关于于正雄的信息。
于县辅,名于正雄,人偏瘦,个子中等,长相一般,性情平日里算得上随和,不过在有些时候非常偏执。而这个偏执,主要表现在政见上。他的祖上是布衣百姓,曾出过一个秀才,到了他祖父那辈,家中开了一个铺子,一大家子人靠铺子的薄利维持着生计。他的祖父没了,他爹接了铺子,生意不好做,日子过的并不富裕。
他十四岁为童生,十八岁为秀才,取得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之后他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由于是在秋季举行,又称秋闱),连考三次才考取了举人。参加三次的乡试,这就用去了九年,他考取举人时已经二十七岁。
这个时候,供他读书的家里已经到了家徒四壁的程度,铺子也卖掉了。好在,他考取了举人,得了朝廷的补给,没让一大家子十几口人饿死。
之后,他参加了在乡试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的会试,即春闱。第一次参加他没考过,第二次参加也没有考过。这时候,他已经三十一岁。到了此刻,他意识到自己的前途渺茫,他没有名师,他没有丰厚的财力继续在科举的道路上前行,他代表寒门子弟的政见无人理睬、无人欣赏。于是,他放弃了,他到处寻门路,只希望能以举人身份某得个小差事,养家糊口。
也算他走运,辉州某地方上陈县辅大人的师爷暴毙,陈县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师爷,于是想到了已考取举人的他,匆促地把他放到了师爷这个重要的位置上。过了两年,陈县辅任期只剩半年的时候,陈县辅告诉他,让他提前寻门路。意思是陈县辅离任后不再需要于正雄,不会带走于正雄这个师爷。再有,县辅好心暗示他,来接任的县辅有自己的师爷,同样不会要于正雄。于正雄很愁,虽然也四处走动了,可门路有限,处境变得艰难。
这位陈县辅为人还算不错,于是替他写了几封举荐信。最后回信打听于正雄的品性及办事能力的只有一人,德县的萧知县。这位县辅见了信,立刻叫了于正雄到跟前,提示于正雄去拜访德县的知县大人,并提醒他德县知县欣赏什么样的人,欣赏肯实干的寒门子弟。
所以,于正雄是萧知县向朝廷举荐的康溪镇下一任县辅的候选人之一。
当朝廷公文下放,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于正雄是这一任德县康溪镇县辅,并于秋季赴任时,不仅于正雄本人吃惊,就连替于正雄写过举荐信的陈县辅都很吃惊。为数不多的知情者原本以为,萧知道给于正雄的差事左不过是某个小镇上的师爷或师爷的小跟班而已,没想到,竟是县辅一职。如此一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官场上的规矩来讲,于正雄可以说是萧知县的门生了。
于正雄知道自己以后会到德县的某个镇子上做事,因此提前对归属于德县的三个镇子上的大致情况都略作了解,忐忑地等待着消息。任命为县辅的公文一下来,他先是不敢置信,而后是欣喜若狂,再到努力冷静下来,并以最快的速度找自己的师爷,最后从同为寒门子弟的同窗中选择了年过四十且当过三年师爷的张景天。
三十多岁的于正雄和四十多岁的张景天是十几年的朋友,而且都出身寒门,又欣赏彼此。现在他们有机会一个当县辅,一个当师爷,可以相伴踏入官场,落魄多年的二人终于看到了光明,仅一日便谈妥并迅速整理了行装,告别了家人前往赴任之地康溪镇。若是别的县辅,定会坐了马车前去上任。可这两人都穷,因此他们是背了行囊徒步赴任的。
在这一点上,青舒有些喜欢于正雄。因为于正雄不会打肿脸充胖子,并不以家中的穷困为耻,大大方方地背着行囊走入了康溪镇,走进了衙门。当时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青舒怀疑,于正雄会不会是大安王朝背着行囊徒步赴任的第一人!
青舒会派了杜护卫查新任县辅不为别的,只希望县辅老爷不是个爱找麻烦的人。只要县辅大人不跟古府过不去,其他的,青舒并不怎么在乎。
再说萧知县。原本,萧知县也要在今年离任的,但不知为何,上头传下话来,他不会调动,他还是任职德县知县一职。得知自己还要留在熟悉的地方任职,萧知县喜出望外的同时,想到古府的冬小麦,于是准备利用这五年有所作为。
启用毫无经验的于正雄为县辅,萧知县也是做了多番考量,并花了大力气的。萧知县不希望再来个像白县辅那样的老油条,把整个康溪镇治理得死气沉沉的,毫无变化不说,百姓依然挨饿受冻的多,吃饱穿暖的少。
萧知县希望于正雄这个刚刚步入官场的举人老爷能够以“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做些事,打破常规,有所建树。他认为,也只有于正雄这样的,还没有被官场这个大染缸染黑的、又有抱负的人才会真正追随他,同他一条心地努力让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好。
萧知县一手把于正雄扶上县辅之位,满怀期待地注视着于正雄努力适应、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学会掌控、培养县辅威仪的过程。他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于正雄这个人,他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看到手里握信的萧知县难掩喜色的模样,旁边的师爷说道,“能让大人笑的信,定是于大人写的。”
萧知县不言语,收妥了信。
师爷见屋中没有别人,于是问道,“大人,小人不懂,吴府让人砸了门匾,为何又忍气吞声地放走了古小姐?听捕快讲,先是吴府的管家报了官,可当捕快准备抓人的时候,吴府又以一句误会放走了古小姐,这又是为何?”
萧知县端起手边的茶碗,抿了一口热茶,“换作是你,你也不敢轻易动古小姐,只能眼睁睁地把人放走。”
师爷更加疑惑,“小人还是不懂。”
萧知县没有正面为师爷解惑,“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第二日来当差,师爷趁萧知县不忙的时候走过去说话,“大人,小人懂了,是信。”县城里有吴府杀死道士毁尸灭迹的传言时,有道童寻来,曾当众读过一封信,落款署名为吴镇江的信。虽然吴府曾极力辟谣,说信是假的,是有人恶意编造的。但有人言之凿凿地讲道童手中的信是真的,而且已经进了古小姐的手。若此事属实,古小姐手中就有了吴府的把柄。所以,无论古小姐做什么,吴府都得忍。
萧知县没有言语,不过笑了一下。
正这时,有衙役请了师爷出去,对师爷一阵耳语。
师爷诧异,“没弄错?”
那衙役小声回道,“小人打听过了,吴府今日确实有人坐了马车出了县城,往康溪镇的方向去了。”
师爷还是不信,“那媒婆呢?”
那衙役答道,“这事小的托人打听了,吴府马车刚出了县城,城东的李媒婆就跟在后头也出县城去了。”
师爷夸了这名衙役做的好,赶紧进了屋去禀报给萧知县知道。
萧知县听了,一下沉下脸,“没有听错?”
师爷,“大人,xxx刚来禀报,这事千真万确。传话出来的人,是他的远房亲戚。”
萧知县立刻拿笔,写下简短的一封信递给师爷,“找个可靠的人立刻送到古府去。”
师爷答应着,把信封好,出去办萧知县交待的事情。
康溪镇,青舒花了两日的时间去看荒地和山头儿,基本没什么收获。荒地上都是枯草和树;山头儿上长满了灌木丛,山头儿的阴面有一个小小的泉眼。
古管家,“小姐还是不要高兴的太早。先说近百亩的荒坡,听说过去有农人开垦出来种过粮食,只是那里只长荒草、不长粮食。因此,农人们放弃了,再没人去动过这处荒坡。再说近千亩的荒地,开出来种,虽然不至于颗粒无收,可交完极低的荒地税,基本就剩不下什么了。再有那座小山,又不能种粮食,小姐要来何用?”
青舒笑问,“这些都是张师爷要程牙人转告的?”
古管家,“是,小姐。程牙人也说张师爷说的一点不差,要小姐慎重考虑。若是小姐有意买下来,程牙人自会去衙门问价。”
青舒起了心思,光说没用,要亲眼看过才成。于是她沉吟片刻,“安排下去,明日我要去这两处看看。”
古管家立刻劝阻道,“小姐,这天寒地冻的,去了也看不出什么。小姐忍上一忍,到了来年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之时,小姐再去看可好?”
青舒坚持要去,“天寒地冻怕什么?过去看看,指不定能发现什么好东西呢!安排一下,看程牙人明日能不能带我去看荒地?”
古管家便明白,这事是他阻止不了的。
青舒评价,“这个张师爷很会做人。”
古管家同意,“是,接触过两次,发现这位张师爷很会办事,为人圆滑,且事事为县辅大人考虑,正帮着县辅大人一步一步地打开当地的人脉。就说荒地这事,张师爷还特意告诉程牙人这是县辅大人授意他做的。张师爷还说,若有大面积的良田也会着人送消息过来。”
事情说完了,青舒从书房回来,拿起针线继续做女红的同时,想到了杜护卫查到的关于于正雄的信息。
于县辅,名于正雄,人偏瘦,个子中等,长相一般,性情平日里算得上随和,不过在有些时候非常偏执。而这个偏执,主要表现在政见上。他的祖上是布衣百姓,曾出过一个秀才,到了他祖父那辈,家中开了一个铺子,一大家子人靠铺子的薄利维持着生计。他的祖父没了,他爹接了铺子,生意不好做,日子过的并不富裕。
他十四岁为童生,十八岁为秀才,取得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之后他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由于是在秋季举行,又称秋闱),连考三次才考取了举人。参加三次的乡试,这就用去了九年,他考取举人时已经二十七岁。
这个时候,供他读书的家里已经到了家徒四壁的程度,铺子也卖掉了。好在,他考取了举人,得了朝廷的补给,没让一大家子十几口人饿死。
之后,他参加了在乡试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的会试,即春闱。第一次参加他没考过,第二次参加也没有考过。这时候,他已经三十一岁。到了此刻,他意识到自己的前途渺茫,他没有名师,他没有丰厚的财力继续在科举的道路上前行,他代表寒门子弟的政见无人理睬、无人欣赏。于是,他放弃了,他到处寻门路,只希望能以举人身份某得个小差事,养家糊口。
也算他走运,辉州某地方上陈县辅大人的师爷暴毙,陈县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师爷,于是想到了已考取举人的他,匆促地把他放到了师爷这个重要的位置上。过了两年,陈县辅任期只剩半年的时候,陈县辅告诉他,让他提前寻门路。意思是陈县辅离任后不再需要于正雄,不会带走于正雄这个师爷。再有,县辅好心暗示他,来接任的县辅有自己的师爷,同样不会要于正雄。于正雄很愁,虽然也四处走动了,可门路有限,处境变得艰难。
这位陈县辅为人还算不错,于是替他写了几封举荐信。最后回信打听于正雄的品性及办事能力的只有一人,德县的萧知县。这位县辅见了信,立刻叫了于正雄到跟前,提示于正雄去拜访德县的知县大人,并提醒他德县知县欣赏什么样的人,欣赏肯实干的寒门子弟。
所以,于正雄是萧知县向朝廷举荐的康溪镇下一任县辅的候选人之一。
当朝廷公文下放,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于正雄是这一任德县康溪镇县辅,并于秋季赴任时,不仅于正雄本人吃惊,就连替于正雄写过举荐信的陈县辅都很吃惊。为数不多的知情者原本以为,萧知道给于正雄的差事左不过是某个小镇上的师爷或师爷的小跟班而已,没想到,竟是县辅一职。如此一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官场上的规矩来讲,于正雄可以说是萧知县的门生了。
于正雄知道自己以后会到德县的某个镇子上做事,因此提前对归属于德县的三个镇子上的大致情况都略作了解,忐忑地等待着消息。任命为县辅的公文一下来,他先是不敢置信,而后是欣喜若狂,再到努力冷静下来,并以最快的速度找自己的师爷,最后从同为寒门子弟的同窗中选择了年过四十且当过三年师爷的张景天。
三十多岁的于正雄和四十多岁的张景天是十几年的朋友,而且都出身寒门,又欣赏彼此。现在他们有机会一个当县辅,一个当师爷,可以相伴踏入官场,落魄多年的二人终于看到了光明,仅一日便谈妥并迅速整理了行装,告别了家人前往赴任之地康溪镇。若是别的县辅,定会坐了马车前去上任。可这两人都穷,因此他们是背了行囊徒步赴任的。
在这一点上,青舒有些喜欢于正雄。因为于正雄不会打肿脸充胖子,并不以家中的穷困为耻,大大方方地背着行囊走入了康溪镇,走进了衙门。当时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青舒怀疑,于正雄会不会是大安王朝背着行囊徒步赴任的第一人!
青舒会派了杜护卫查新任县辅不为别的,只希望县辅老爷不是个爱找麻烦的人。只要县辅大人不跟古府过不去,其他的,青舒并不怎么在乎。
再说萧知县。原本,萧知县也要在今年离任的,但不知为何,上头传下话来,他不会调动,他还是任职德县知县一职。得知自己还要留在熟悉的地方任职,萧知县喜出望外的同时,想到古府的冬小麦,于是准备利用这五年有所作为。
启用毫无经验的于正雄为县辅,萧知县也是做了多番考量,并花了大力气的。萧知县不希望再来个像白县辅那样的老油条,把整个康溪镇治理得死气沉沉的,毫无变化不说,百姓依然挨饿受冻的多,吃饱穿暖的少。
萧知县希望于正雄这个刚刚步入官场的举人老爷能够以“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做些事,打破常规,有所建树。他认为,也只有于正雄这样的,还没有被官场这个大染缸染黑的、又有抱负的人才会真正追随他,同他一条心地努力让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好。
萧知县一手把于正雄扶上县辅之位,满怀期待地注视着于正雄努力适应、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学会掌控、培养县辅威仪的过程。他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于正雄这个人,他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看到手里握信的萧知县难掩喜色的模样,旁边的师爷说道,“能让大人笑的信,定是于大人写的。”
萧知县不言语,收妥了信。
师爷见屋中没有别人,于是问道,“大人,小人不懂,吴府让人砸了门匾,为何又忍气吞声地放走了古小姐?听捕快讲,先是吴府的管家报了官,可当捕快准备抓人的时候,吴府又以一句误会放走了古小姐,这又是为何?”
萧知县端起手边的茶碗,抿了一口热茶,“换作是你,你也不敢轻易动古小姐,只能眼睁睁地把人放走。”
师爷更加疑惑,“小人还是不懂。”
萧知县没有正面为师爷解惑,“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第二日来当差,师爷趁萧知县不忙的时候走过去说话,“大人,小人懂了,是信。”县城里有吴府杀死道士毁尸灭迹的传言时,有道童寻来,曾当众读过一封信,落款署名为吴镇江的信。虽然吴府曾极力辟谣,说信是假的,是有人恶意编造的。但有人言之凿凿地讲道童手中的信是真的,而且已经进了古小姐的手。若此事属实,古小姐手中就有了吴府的把柄。所以,无论古小姐做什么,吴府都得忍。
萧知县没有言语,不过笑了一下。
正这时,有衙役请了师爷出去,对师爷一阵耳语。
师爷诧异,“没弄错?”
那衙役小声回道,“小人打听过了,吴府今日确实有人坐了马车出了县城,往康溪镇的方向去了。”
师爷还是不信,“那媒婆呢?”
那衙役答道,“这事小的托人打听了,吴府马车刚出了县城,城东的李媒婆就跟在后头也出县城去了。”
师爷夸了这名衙役做的好,赶紧进了屋去禀报给萧知县知道。
萧知县听了,一下沉下脸,“没有听错?”
师爷,“大人,xxx刚来禀报,这事千真万确。传话出来的人,是他的远房亲戚。”
萧知县立刻拿笔,写下简短的一封信递给师爷,“找个可靠的人立刻送到古府去。”
师爷答应着,把信封好,出去办萧知县交待的事情。
康溪镇,青舒花了两日的时间去看荒地和山头儿,基本没什么收获。荒地上都是枯草和树;山头儿上长满了灌木丛,山头儿的阴面有一个小小的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