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二百零八 读书改变命运

一千二百零八 读书改变命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东汉末年枭雄志最新章节!

    科举考试报名,无需举荐。

    无需地方、中央官员的举荐,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经过水平极高的考试和相对惨烈的黜落制度,择优选择适合做官的官员。

    考试由礼部负责,礼部尚书许靖担任主考官,筹备明年,也就是延德八年的第一场科举考试。

    一应规矩采用当年业城举办的论才大典的旧制,科举考试的开始时间定在每年的三月初一,也就是春暖花开之时。

    从现在就可以开始筹备了。

    一切尘埃落定,皇帝以绝对的权力和威望强行通过了废察举立科举的命令。

    这一次,皇帝没有和任何人做任何妥协,任何要求都被皇帝严格要求通过,并且颁布全国,通行实施。

    大朝辉就此散会,莫名激动的黎庶官员群体和氛围极其压抑的士人官僚群体还有夹在中间的寒门官员群体各自离开。

    他们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思考和准备。

    核心决策层被留了下来。

    包括各大官署首脑及其副手,还有九部尚书们,以及不属于其中的孔羡,还有贾逵。

    这些人组成了魏帝国的核心决策层,经验丰富的决策大脑,都是人中翘楚。

    面对他们的情绪,郭鹏进行了安抚。

    “这一次通过科举考试的决议,你们的出力是至关重要的,你们为我稳住朝局,稳住政府,有功,是功臣,你们可以自选二子,荫封入仕就职,无需参加科举考试。”

    决策圈的人精们互相看了看,齐齐松了一口气。

    皇帝到底是给他们这些高官留了一条口子,让他们可以放心的享受特权的安排,从而和那些倒霉蛋们划开界限。

    经历了皇帝陛下疾风骤雨一般的打击,他们可不愿意再次接受皇帝陛下的铁拳了。

    所以心里有再多不满,他们也要忍着,也要压抑住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情绪失控。

    不过眼下,皇帝陛下似乎打算尽管是在科举体制之下,也会给他们留一条路,方便他们更好更平坦的行走。

    经历铁拳之后,这颗枣子是那么的香甜,那么的诱人,那么的美好。

    对于郭某人而言,让出这一点点的利益也是无所谓的。

    因为一旦科举形成了规模,成为了和举孝廉一样的官员入仕“正途”以后,官员之间的鄙视链自然会形成。

    只有走科考道路的才是最优秀的官员,才是可以承担大任的官员,走荫封道路的都是没卵用的官员。

    官场上会自发形成一些潜规则之类的规矩。

    比如明朝庶吉士的存在,只有一甲前三名和其余少数大选之年的幸运儿可以成为庶吉士。

    而将来若要进入内阁成为阁老,就非要是庶吉士出身不可,否则就不能进入内阁。

    庶吉士自然都是历年来科考成绩最好的前三甲或者二甲中的顶尖佼佼者,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种【学历至上】的论调。

    必须要考试考得好,才能走到人臣巅峰。

    因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社会共识才能形成并且一直持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们这些士人年代的余孽们难道还能掀起什么风浪吗?

    只要郭某人稍加引导,多重用历年科举考试一甲前三名和二甲前十名,很快,科举至上和学历至上的氛围就能形成,士族的荣耀和血统论很快就会被抛弃到尘埃里。

    官员之间的科考成绩鄙视链都能鄙视死你。

    县官不如现管啊!

    大科考时代,就算你爹是内阁首辅,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自己要是没有功名,不是庶吉士,那一样别想进入内阁,别想得到正规出身的科考官员们的承认和接受,别想掌握最高权柄。

    你会被一直鄙视。

    这就是科举相对于察举而言最好的地方啊。

    就算它僵化,就算它搞裙带关系,就算它各种不合理,可是,它的公平性是察举远远不能相比较的。

    血脉可以遗传,考试成绩又不能遗传。

    郭某人要把科举制度经营起来,保护它,呵护它,让它尽快地成长,并且在全社会推广起读书改变命运的浪潮。

    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绑定起来,形成一条龙锁链,让底层黎庶也能通过考试进入官场,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大规模的推广这样的思潮,以彻底改变察举时代的风气,将士族赖以发展的土壤一扫而空。

    所以眼下,唯一欠缺的,就是已然成熟的印刷术的“问世”了。

    不过在印刷术问世之前,郭某人还需要这些在中央的已经被笼络和控制住的顶级精英们为他出点力,好收拾那些地方上蠢蠢欲动的人们。

    所以缓缓,暂且不拿出印刷术的成果,让这些精英们稍微放心。

    让他们意识到没有印刷术,光靠手抄,文化传播的速度还是太慢,庶人难以依靠数量上的优势碾压士人存在。

    所以到时候,就算朝廷推行了科举,士人还是占据绝对优势。

    这样的局面一时半会儿是改不了的。

    稳一阵子,别让他们过于紧张,先让他们自己也接受并且习惯科举考试的存在。

    只要士人还能继续掌握权柄,未来郭某人死了之后,士人们想做些什么,还是很简单的。

    依靠这样的心里优势,这帮人还能继续用,还能继续发光发热,直到科举制度能培养出第一批真正来自底层的人才出来。

    之后,郭某人开始应对迟来的地方反弹。

    地方郡守级别人物里,出现了一些明确反对科举制度的声音。

    他们无一例外都认为科举制度不能取代察举制度,否则会动摇民心。

    屁的民心。

    对此,郭某人从一些优秀的县令和优秀的内阁官员之中选拔出了一批他们的替代者。

    无一例外都是寒门子弟和黎庶子弟。

    第一位担任两千石郡守职位的黎庶子弟也诞生了。

    他叫做王超,豫州人,之前担任了雍州京兆尹蓝田县的县令。

    很快,洛阳周边河东郡、河南尹、弘农郡三地的郡守首先被郭鹏下令撤职。

    于是王超被郭鹏走吏部直接任命为弘农郡太守,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出身泥腿子的两千石郡守。

    对此,朝中基本没有议论之声。

    怕了。

    接着,兖州的颍川郡,荆州的南阳郡和南郡,徐州的广陵郡,青州的东海郡等十多个郡的郡守被郭某人直接撤换。

    更换为少量士人子弟,和大量的寒门、黎庶子弟。

    这一波撤换换上了五个出身黎庶家庭的黎庶子弟,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了四十岁——

    没办法,起步晚,都是跟着郭某人的发迹而走的,还在村乡来来回回七八年,在太学还待了两三年,一直等到郭某认为他们打开上升渠道。

    他们能在这个年龄阶段成为两千石的太守,已然创造了历史。

    不过有了之前黎庶官员大举进入中央朝廷各部门任职的前例,就算他们担任两千石,也没有谁能说个不是了。

    能在心里表达反对和抗议已经是经过严酷镇压的士人们最大的勇气体现。

    郡级下辖县一级别的政府里绝大部分都是寒门官员和黎庶官员,郡太守除了行政权之外并不掌握其他权力。

    所以郡一级别的人事变动完全没有动摇到魏帝国的行政根本,很顺利的就被撤换掉了,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他们当然也不要想学着东汉末年的那些前辈们一样动不动起兵勤王。

    州一级别的封疆大吏们的反应才是郭某人相对重视的。

    而州一级别的官员里,郭某人自然也是有基本盘的。

    比如兖州刺史郭瑞,漠州刺史夏侯惇,益州刺史满宠,青州刺史糜竺,冀州刺史韩浩等等,这些都是绝对不会坐歪屁股的。

    所以他们也在第一时间上表表示支持科举制度取代察举制度。

    然后就是郭氏故吏的那群士人刺史,郭某人亲自提拔的凉州刺史毛玠,雍州刺史陈宫,平州刺史鲁肃,扬州刺史顾雍等等。

    他们虽然是郭氏故吏,但也有士人的身份,若反对这样的提议,郭某人并不会觉得奇怪。

    只会认为他们的政治觉悟不够高,不能继续担当重任。

    他们似乎都明白了皇帝的内心,所以并未让郭某人觉得失望,在那批郡守大举反对科举制度运行的时候,选择了支持。

    对他们这群高官来说,担心失去现在的既得利益才是最主要的心理,其他的想法都要位居其后。

    好不容易在郭魏政权中争取到了那么高的地位,得到权力,却要因为和皇帝唱反调而失去,未免有些不值得。

    话虽如此,失去士人的身份优势也是一大顾虑。

    所以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皇帝——毕竟权力和地位才是最重要的,没有权力和地位,只有士人身份,也未必算什么好处。

    当然更关键的在于,他们的权力也不完整,比起洛阳的那群士人们可以用罢工罢学来威胁皇帝,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更少。

    他们和那群犹豫不决的郡守们一样,应该为自己的犹豫不决和最终表态支持感到庆幸。

    因为很快,郭某人出动洛阳禁军将五千多闹事士人一网打尽的消息传遍了天下。

    吓坏了不少人。

    五千多士人啊!

    皇帝居然真的……

    五千血火之中磨练出来的皇帝直属黑甲禁军直接出动,卫军直接封锁整个洛阳的全部城门、坊门和街道。

    据说那一日黑甲禁军追着那些士人满洛阳城跑,追上就打,往死里打,据说这一波打死了不少士人。

    不论是官员还是太学生。

    郭某人三次最后通牒之后依旧进行抗议的五千士人被郭某人一网打尽。

    连带他们的家人和族人一起,最后遭到牵连的人数超过三万,接近四万,全数被郭某人打成罪犯。

    不是被发配边疆,就是送到工地上干苦力,亦或是被杀。

    他们失去了士人身份,失去了原来的户籍,自己不得做官还要牵连家人族人,侥幸不需要被发配边疆的族人也受到牵连,自己不得做官,只能看下一代是否争气。

    郭某人彻底撕毁了和士人们的政治契约。

    他从地方上挑选招募了两千多黎庶官员大举进驻洛阳,填补洛阳城的那些士子们的职位缺口,并且不曾引发洛阳乃至整个魏国的政治暴动。

    直到此时此刻,很多人才如梦初醒。

    他们和那些洛阳城里的士人们一起意识到了皇帝陛下不仅仅是一位皇帝,还是一位战火里厮杀磨练出来的战士。

    他拥有极其强悍的力量,是一位说一不二的独裁者。

    很多事情是他不想,并非他不能。

    比如用武力对士人的闹事进行镇压,这就是他原本不想,却并非不能的事情。

    士人们触犯了他的底线,动摇了他的权威和地位,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挑战和危险,就要用空前残暴酷烈的手段,甚至不惜大举迫害三万多人,以此告诫天下人——

    别试图窥探我的底线。

本站推荐:续南明福晋有喜:爷,求不约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锦绣清宫:四爷的心尖宠妃大宋小郎中西隋帝国绝色狂妃:鬼王的神医宠妃恶魔少爷别吻我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农女当家:捡个将军来种田

东汉末年枭雄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御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御炎并收藏东汉末年枭雄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