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0章 弄个奖项吧(2200月票加更)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弃宇宙、渡劫之王、第九特区、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最新章节!
开幕、伍连德致欢迎词、选举、沈隆讲述中华医学会章程,这些事情做完,第一天的会议也就结束了,然后第二天继续开会。
早上先讨论《中华医学杂志》的事儿,既然是学术交流组织,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期刊肯定是不行的,同时,如今中国也缺乏正规的医学类期刊。
现在虽然已经有一批医学类的报刊杂志,诸如:1792年由唐大烈创办的《吴医汇讲》、1871年创办的《海关医报》、1880年创办的《西医新报》、1886年创办的《医学报》、1887年创办的《博医会报》、1897年创刊的《利济学堂报》、1908年创刊的《上海医报》、1908年创刊的《绍兴医报》等等,但是这些医学科技期刊虽然诞生较早,但其刊龄都不长,有的办刊几年即停刊,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而一些刊龄较长、比较正规的医学学术期刊则多为国外传教士所办,缺乏中国人自己的学术期刊,为团结医疗届同行和促进学术交流,创办自己的学术期刊就成了这次会议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沈隆拿出了和伍连德拟定好的章程,在会议上做了讨论,参考大家的意见做了一定修改之后,确定了《中华医学杂志》的框架,并选举出编辑部的成员,伍连德担任总编辑,沈隆、颜福庆、俞凤宾等人担任副总编,其余金雅梅、唐乃安等人也在编辑部担任重要职位,编辑部设在津门,沈隆过去和伍连德交流倒也不算麻烦。
然后沈隆公布了《中华医学杂志》的投稿地址,欢迎医届同仁给杂志投稿,不少人都跃跃欲试,毕竟立言可是三不朽之一,要是能在这上面发表一篇文章,自己在医届的地位和影响力肯定会大大提升。
然后就是各个代表的演讲了,到场的诸多医学家们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演讲稿,开始向同行讲述自己的研究心得,伍连德拿出了自己在东北防治鼠疫的研究成果,曹丽云讲述了培训看护妇的总结经验,颜福庆讲述了西医在治疗痢疾中的经验。
沈隆的演讲和其它人的演讲则大不一样,他利用自己之前带领学生去京城周边乡村考察研究后得到的数据,分析了如今中国北方农村存在的医疗卫生问题,呼吁大家多多关注农村,这让除了颜福庆之外的绝大多数人都吃了一惊。
从古至今,中国的医生地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说高的话他们在官员士人面前根本不算什么,除非你像张仲景那般,原本就是士人,否则就算是李时珍这样的名医,官员士人也不怎么放在眼里。
说低吧,医生又是一个颇受老百姓尊敬的职业,和普通人相比他们可要好得多,一旦成名出入豪门大户也是寻常的事情,有些小事寻求豪门大户的帮忙,人家偶尔也会愿意,这让他们不会面临一些普通老百姓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徭役、苛捐杂税等等。
但是这样以来,却让医生、尤其是有名望的医生养成了一个坏毛病,那就是眼睛里只有有钱有势有名望的人,而忽视了普通老百姓,毕竟他们也是要生活的,而能支付得起诊金、愿意花大价钱买药的都是有钱人,穷人又能给他们什么呢?
就比如唐乃安,靠着开办私人诊所,不仅置办下大笔家业,还进入了魔都的上流社会,让自己的女儿可以穿戴各种名牌,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名媛;给那些穷人治病,那能有这些好处?怕是赔的连裤子都穿不起了。
就算有少数医者遇到实在是看不起病的穷人,偶尔会免除他们的诊金药费,但那只是少数中的少数而已,专心研究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人还真不多。
不过如今已经是民国了么,实际上怎么不好说,不过那些留学归来的医生都爱讲些民主、平等什么的,而传统的中医也还都记得医者仁心这句话,所以倒也没什么人站出来公开反对沈隆的演讲,演讲结束之后还获得了不小的掌声。
颜福庆等人在他演讲结束之后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精心设计出卫生系统行政构架,在这个构架当中,农村卫生覆盖是重中之重,他希望人人都能看得起病;沈隆对他的想法很是尊敬,但他也知道,颜福庆的建议并不具备可操作性。
想要完成这一壮举,必须要有一个组织架构严密、将老百姓真正放在心上的政府才能办到,而今后三十多年时间里,掌握中国政权的这个政府显然是做不到的,只有到了新中国时期,才会慢慢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起来。
从最早的赤脚医生,再到如今的精准扶贫、农村合作医疗等种种措施,才让农村的老百姓有能力解决一般的病痛,至于那些非常耗钱的严重病症,想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得到妥善的医治,这放眼全球都没一个国家能做到,那怕是那些有钱、国民又少的小国都不行。
而沈隆现在能做的,就是提前把《赤脚医生手册》拿出来,利用自己的学校多招收一些农村医生,或者带着学生下乡,给当地的村医传授更高明的医术,但这些医术在学会这些医术之后,还会不会专心为普通老百姓诊治,那就不是他所能把握的了。
演讲持续了两天时间,与会代表的发言让众人都觉得大有收获,像这样的同行聚会交流在此前可是非常少见了,许多人都在这里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也让他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信在会议结束之后,他们也会保持密切的联系,继续交流进步。
不少高质量的演讲稿都被沈隆收集起来,这些将刊登在《中华医学杂志》的创刊号上,
而在会议最后一天,沈隆发起了一个议题,“国外如今已经有诺贝尔医学奖等颇具影响力的医学奖项,而我们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奖项,所以我提议成立一个奖项,用于表彰中国的优秀医者。”
开幕、伍连德致欢迎词、选举、沈隆讲述中华医学会章程,这些事情做完,第一天的会议也就结束了,然后第二天继续开会。
早上先讨论《中华医学杂志》的事儿,既然是学术交流组织,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期刊肯定是不行的,同时,如今中国也缺乏正规的医学类期刊。
现在虽然已经有一批医学类的报刊杂志,诸如:1792年由唐大烈创办的《吴医汇讲》、1871年创办的《海关医报》、1880年创办的《西医新报》、1886年创办的《医学报》、1887年创办的《博医会报》、1897年创刊的《利济学堂报》、1908年创刊的《上海医报》、1908年创刊的《绍兴医报》等等,但是这些医学科技期刊虽然诞生较早,但其刊龄都不长,有的办刊几年即停刊,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而一些刊龄较长、比较正规的医学学术期刊则多为国外传教士所办,缺乏中国人自己的学术期刊,为团结医疗届同行和促进学术交流,创办自己的学术期刊就成了这次会议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沈隆拿出了和伍连德拟定好的章程,在会议上做了讨论,参考大家的意见做了一定修改之后,确定了《中华医学杂志》的框架,并选举出编辑部的成员,伍连德担任总编辑,沈隆、颜福庆、俞凤宾等人担任副总编,其余金雅梅、唐乃安等人也在编辑部担任重要职位,编辑部设在津门,沈隆过去和伍连德交流倒也不算麻烦。
然后沈隆公布了《中华医学杂志》的投稿地址,欢迎医届同仁给杂志投稿,不少人都跃跃欲试,毕竟立言可是三不朽之一,要是能在这上面发表一篇文章,自己在医届的地位和影响力肯定会大大提升。
然后就是各个代表的演讲了,到场的诸多医学家们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演讲稿,开始向同行讲述自己的研究心得,伍连德拿出了自己在东北防治鼠疫的研究成果,曹丽云讲述了培训看护妇的总结经验,颜福庆讲述了西医在治疗痢疾中的经验。
沈隆的演讲和其它人的演讲则大不一样,他利用自己之前带领学生去京城周边乡村考察研究后得到的数据,分析了如今中国北方农村存在的医疗卫生问题,呼吁大家多多关注农村,这让除了颜福庆之外的绝大多数人都吃了一惊。
从古至今,中国的医生地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说高的话他们在官员士人面前根本不算什么,除非你像张仲景那般,原本就是士人,否则就算是李时珍这样的名医,官员士人也不怎么放在眼里。
说低吧,医生又是一个颇受老百姓尊敬的职业,和普通人相比他们可要好得多,一旦成名出入豪门大户也是寻常的事情,有些小事寻求豪门大户的帮忙,人家偶尔也会愿意,这让他们不会面临一些普通老百姓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徭役、苛捐杂税等等。
但是这样以来,却让医生、尤其是有名望的医生养成了一个坏毛病,那就是眼睛里只有有钱有势有名望的人,而忽视了普通老百姓,毕竟他们也是要生活的,而能支付得起诊金、愿意花大价钱买药的都是有钱人,穷人又能给他们什么呢?
就比如唐乃安,靠着开办私人诊所,不仅置办下大笔家业,还进入了魔都的上流社会,让自己的女儿可以穿戴各种名牌,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名媛;给那些穷人治病,那能有这些好处?怕是赔的连裤子都穿不起了。
就算有少数医者遇到实在是看不起病的穷人,偶尔会免除他们的诊金药费,但那只是少数中的少数而已,专心研究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人还真不多。
不过如今已经是民国了么,实际上怎么不好说,不过那些留学归来的医生都爱讲些民主、平等什么的,而传统的中医也还都记得医者仁心这句话,所以倒也没什么人站出来公开反对沈隆的演讲,演讲结束之后还获得了不小的掌声。
颜福庆等人在他演讲结束之后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精心设计出卫生系统行政构架,在这个构架当中,农村卫生覆盖是重中之重,他希望人人都能看得起病;沈隆对他的想法很是尊敬,但他也知道,颜福庆的建议并不具备可操作性。
想要完成这一壮举,必须要有一个组织架构严密、将老百姓真正放在心上的政府才能办到,而今后三十多年时间里,掌握中国政权的这个政府显然是做不到的,只有到了新中国时期,才会慢慢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起来。
从最早的赤脚医生,再到如今的精准扶贫、农村合作医疗等种种措施,才让农村的老百姓有能力解决一般的病痛,至于那些非常耗钱的严重病症,想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得到妥善的医治,这放眼全球都没一个国家能做到,那怕是那些有钱、国民又少的小国都不行。
而沈隆现在能做的,就是提前把《赤脚医生手册》拿出来,利用自己的学校多招收一些农村医生,或者带着学生下乡,给当地的村医传授更高明的医术,但这些医术在学会这些医术之后,还会不会专心为普通老百姓诊治,那就不是他所能把握的了。
演讲持续了两天时间,与会代表的发言让众人都觉得大有收获,像这样的同行聚会交流在此前可是非常少见了,许多人都在这里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问题,也让他们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信在会议结束之后,他们也会保持密切的联系,继续交流进步。
不少高质量的演讲稿都被沈隆收集起来,这些将刊登在《中华医学杂志》的创刊号上,
而在会议最后一天,沈隆发起了一个议题,“国外如今已经有诺贝尔医学奖等颇具影响力的医学奖项,而我们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奖项,所以我提议成立一个奖项,用于表彰中国的优秀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