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明首相最新章节!
万历十年七月初二,是高拱辞世四周年祭日。这一天,高务观率子孙上坟祭奠。烧纸间,纸灰一明一暗,久久不能熄灭;好不容易熄灭了,又“嗖嗖”地升腾、盘旋,一家人胆战心惊。高务观满腹狐疑回到家里,在永新驿做伙夫的邻居给他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十二天前,即六月二十日,张居正在京城宅邸病故了。
高务观道:“难怪适才有那些怪异情形。”说着,急忙返回高拱墓前,又烧了几张纸,喃喃道:“爹,江陵张相公辞世了,活了五十八岁。”
家在洧川的范守己是万历二年进士,正丁忧在籍,特来祭奠高拱,闻听张居正亡故,道:“张江陵一死,必遭清算,当上本为玄翁伸冤昭雪。”遂以高拱夫人张氏的名义,拟好奏本,伺机上呈。
张居正辞世的消息传到太仓,王世贞高兴不已,立即启程前往松江,拜谒徐阶。徐阶半倚在病榻上,拿着刚刚接到的张居正为他八十寿诞所撰寿序,老泪纵横,哽咽不能言。
“存翁可知,隆庆二年存翁去国,实是江陵在背后捣鬼!”王世贞为撰写《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四处搜集朝廷内幕,为安慰徐阶,把他知道的这件事说了出来。
“老夫何尝不知。”徐阶叹口气,“所谓寿多则辱。叔大得罪了天下人,清算他是早晚的事,老夫岂不受连累?”
王世贞得知徐阶是为此事担忧,忙道:“申时行为亚相,对存翁执弟子礼,又是苏州人,当上紧差人找申相联络,有他在朝廷坐镇,想来不会牵累存翁。”又道,“张四维乃高新郑亲信,务必请申相阻止他给高新郑昭雪。”
徐阶点头:“元美所言极是。申相与元美甚厚,元美也差人一起晋京如何?”
王世贞爽快地答应了。
果然不出所料,对张居正的清算,自万历十一年初开始了,先是冯保被发配南京,接着科道纷纷追论张居正,直至抄家。万历十二年八月,皇上发布诏书:
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私占废辽地亩,假以丈量,庶希骚动海内。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追论。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顺、张书都永戍烟瘴地面,永远充军。你都察院还将张居正罪状,榜示各省直地方知道。
各省、两直隶遵圣旨,到处张贴着大字揭帖,公布张居正的罪状。
高务观见状,方把早已预备好的奏本,差人送达京城。此时,张四维丁父忧回籍,申时行接任内阁首揆,通政司将高拱夫人张氏的奏本送内阁,申时行吩咐:“朝廷好不容易消停了,不必再节外生枝!”
张氏盼着京城能传来好消息,盼了四年,也没有等到,怀着万般遗憾故去。因她是诰命一品夫人,高务观上本,朝廷颁旨:准照例与祭一坛,开圹合葬。工部给银五十两,遣本省布政司堂上官致祭。
倏忽间,高拱去世已经二十四年了,万历年号使用已满三十年。这一年对朝廷来说,是难得的平静的一年。自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随之而来的是对他的清算,国朝的党争就此拉开大幕。硝烟甫散,接着又掀起了“国本之争”,近二十年,先后有四位首相因此事而被逼退,部院大臣、科道翰林一百余人被罢官、发配充军。去岁,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国本之争”终于以皇上的让步而告终,皇长子被册立为太子,转过年来,行太子成婚礼。朝廷终于出现难得的祥和之气。高务观遂乘机上本,为父请谥。
皇上年已不惑,接到高务观的奏本,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这些年来,在与朝臣的对立较量中,他每每以失败收场,身心俱疲。想到皇考不上朝,不理政,却事事打理停当,国泰民安,百官拥戴;而他赌气不上朝,结果不惟遭到朝臣的冷嘲热讽甚或公开谩骂,国事也江河日下,想到这些,对高拱的认识,彻底转变了。他召来礼部尚书冯琦,让他看了奏本,问:“此事当礼部题覆,卿意何谓?”
“高拱有过,也有功。”冯琦不敢冒然表态,含混道。
“不!高拱大有功于国家,大有功于朝廷!”皇上以坚定的语气道,“皇考对高拱眷倚非常,赞誉有加,朕今日方悟其故。”他感叹一声,“朕若得高拱这样的元辅,何至于此?!”
冯琦明白了皇上召他的意图,遂题覆:
本官器本高明,才兼谋断。爰从讲幄,入赞机廷。以辅弼之任而握铨衡,则威权不免过重;自搏击之余而当枢要,则恩怨不免太明。然其人实有忧国家之心,兼负济天下之具。即如处安国亨之罪,不烦兵革而夷方自服,国体常尊,所省兵饷何止数十万。又如授那吉之降,薄示羁縻而大虏称臣,边氓安枕,所全生灵何止数百万。此皆力为区画,卓有主持。当其成败利钝之未形,不顾毁誉身家而独任。仓皇去国,寂寞盖棺,论者谓其意广而气高,间不符于中道,要之性刚而机浅,总不失为人臣。宜加易名之典,以劝任事之臣。其妻张氏宜与祭一坛、合葬。
内阁拟旨,内里批红:
高拱虽屡被论黜,但在阁之日,担当受降,至今使北虏称臣,功不可泯,特允所请。
四月初六日,皇上颁谕为高拱平反昭雪,赠太师,谥文襄,赐诰命一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家于辅弼之臣,每笃始终之谊。才品程之,功实定论,采之舆评。其有绩丕著于中朝,而报未孚于物望,则荣名峻秩,朕不敢爱焉。所以彰有劝示,无私也。
故原任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高拱,锐志匡时,宏才赞理。当畿庭之再入,肩大任而不挠。位重多危,功高取忌。谋身近拙,实深许国之忠;遗俗似迂,雅抱殿邦之略。幕画得羌胡之要领,箸筹洞边塞之机宜。化椎结为冠裳,柔犬羊于怗服。利同魏绛,杜猾夏之深忧;策比仲淹,握御戎之胜算。在昔允资定力,于今尚想肤功。溯彼远猷,洵堪大受。眷兹巨美,宁问微疵。矧公论之久明,岂彝章之可靳。是用追赠尔为太师,谥文襄,锡之诰命。
於戏!宠极师垣,冠百僚而首出;名垂衮字,耀千载以流辉。旧物既还,新恩赠渥。英灵未泯,永慰重泉。仍准后世嫡子嫡孙奉祀生员二名,春秋致祭。
皇上意犹未尽,又命礼部再赠高拱特进光禄大夫,颁敕书一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崇鸿号于慈闱,覃庆泽于臣庶。凡为人子,嘉与尊亲。矧笃我世臣,推恩硕辅者乎?尔原任柱国光禄大夫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襄高拱,博大精详,渊宏邃密,经纶伟业,社稷名臣。家学夙著乎箕裘,史才称良于衮钺。横经潜邸,历九载之师儒;秘策金滕,受两朝之顾命。既秉成于揆席,复驭柄于铨衡。慷慨有为,公忠任事。迨殚内宁之略,益宏外御之勋。岭表滇南,氛净长蛇封豕;东夷西虏,烟消堠鹭庭乌。洵称纬武经文,不愧帝臣王佐。虽谗人之罔极,旋公道之孔昭。嘉乃肤功,已晋三公之秩;稽于定论,载蒙壹惠之褒。当兹庆洽寰区,岂靳恩施故旧。爰从子请,用霈皇纶。是用追赠尔为特进光禄大夫。锡之诰命。
於戏!世赏光延溥洪,庥于燕翼悃诚。披沥徼异,数于龙章。彤管流辉,玄扃增贲。
高务观接到诏旨、敕书,热泪盈眶。到七月初二,是高拱二十四周年祭日,高氏族人齐集高拱墓前,鸣放鞭炮,宣读皇上诰命、敕书。读毕,高务观跪在墓前,大喊一声:“爹啊——你老人家可以瞑目了!”
“高阁老,好人啊!”身后传来一片喊声,高务观回头一看,十里八乡的百姓,黑压压的一片,望不到头,都向墓地涌来,边走边大声喊着,“好人啊,高阁老!”
一个打扮入时的男子突然闪身扑倒墓前,大哭一声:“高阁老,你老人家生错了地方啊!”
高务观大惊,忙上前搀扶,惊问:“壮士哪里人,何出此言!”
男子道:“不瞒兄台说,晚生乃邵大俠之子邵识途。当年张居正密令江南巡抚张佳胤对我邵家斩草除根,多亏姐夫挟襁褓中的晚生翻墙逃出,留得一命。长大成人后,循先父足迹,游走海上,结识不少西洋人,方知佛朗机诸国,已日益强盛。晚生听老辈人说,先父最仰慕者乃高阁老,又闻朝廷为高阁老昭雪,特来祭奠。”
“可壮士不该出言不逊。”高务观仍未释怀。
“晚生将高阁老刻刊的大作熟读之。不禁大惊!”邵识途道,“高阁老治国要领乃更法以趋时,据实定策,力推开海禁、通海运、造海船、建水军,又欲推户部改制。兄台可知,西洋诸国日渐强盛,也正是这些套路而已!皇上昭雪高阁老,固然褒扬有加,百姓爱戴高阁老,固然仰诵不已,可高阁老真正的功勋,国人谁识之?!是以晚生感慨了一句。”
高务观似懂非懂,也就不再计较。
邵识途复跪地,三叩首,直起身,对着墓穴大声道:“倘若高阁老执政久,断不会严海禁、弃海运;断不会毁书院,减生员;又必锲而不舍恤商工、兴贸易;倘若再改户部之制,重用理财官,再改内阁大臣、州县长选任之制,持续行刑官、兵官久任之制,如此,势必为我大明开创出一新局面,哪里会像今日,似破旧大船陷进泥沼不能脱身!”他又仰天一叹,“高阁老,总有一天,国人终会识君,必目为千古第一名臣也!”
万历十年七月初二,是高拱辞世四周年祭日。这一天,高务观率子孙上坟祭奠。烧纸间,纸灰一明一暗,久久不能熄灭;好不容易熄灭了,又“嗖嗖”地升腾、盘旋,一家人胆战心惊。高务观满腹狐疑回到家里,在永新驿做伙夫的邻居给他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十二天前,即六月二十日,张居正在京城宅邸病故了。
高务观道:“难怪适才有那些怪异情形。”说着,急忙返回高拱墓前,又烧了几张纸,喃喃道:“爹,江陵张相公辞世了,活了五十八岁。”
家在洧川的范守己是万历二年进士,正丁忧在籍,特来祭奠高拱,闻听张居正亡故,道:“张江陵一死,必遭清算,当上本为玄翁伸冤昭雪。”遂以高拱夫人张氏的名义,拟好奏本,伺机上呈。
张居正辞世的消息传到太仓,王世贞高兴不已,立即启程前往松江,拜谒徐阶。徐阶半倚在病榻上,拿着刚刚接到的张居正为他八十寿诞所撰寿序,老泪纵横,哽咽不能言。
“存翁可知,隆庆二年存翁去国,实是江陵在背后捣鬼!”王世贞为撰写《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四处搜集朝廷内幕,为安慰徐阶,把他知道的这件事说了出来。
“老夫何尝不知。”徐阶叹口气,“所谓寿多则辱。叔大得罪了天下人,清算他是早晚的事,老夫岂不受连累?”
王世贞得知徐阶是为此事担忧,忙道:“申时行为亚相,对存翁执弟子礼,又是苏州人,当上紧差人找申相联络,有他在朝廷坐镇,想来不会牵累存翁。”又道,“张四维乃高新郑亲信,务必请申相阻止他给高新郑昭雪。”
徐阶点头:“元美所言极是。申相与元美甚厚,元美也差人一起晋京如何?”
王世贞爽快地答应了。
果然不出所料,对张居正的清算,自万历十一年初开始了,先是冯保被发配南京,接着科道纷纷追论张居正,直至抄家。万历十二年八月,皇上发布诏书:
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私占废辽地亩,假以丈量,庶希骚动海内。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追论。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顺、张书都永戍烟瘴地面,永远充军。你都察院还将张居正罪状,榜示各省直地方知道。
各省、两直隶遵圣旨,到处张贴着大字揭帖,公布张居正的罪状。
高务观见状,方把早已预备好的奏本,差人送达京城。此时,张四维丁父忧回籍,申时行接任内阁首揆,通政司将高拱夫人张氏的奏本送内阁,申时行吩咐:“朝廷好不容易消停了,不必再节外生枝!”
张氏盼着京城能传来好消息,盼了四年,也没有等到,怀着万般遗憾故去。因她是诰命一品夫人,高务观上本,朝廷颁旨:准照例与祭一坛,开圹合葬。工部给银五十两,遣本省布政司堂上官致祭。
倏忽间,高拱去世已经二十四年了,万历年号使用已满三十年。这一年对朝廷来说,是难得的平静的一年。自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随之而来的是对他的清算,国朝的党争就此拉开大幕。硝烟甫散,接着又掀起了“国本之争”,近二十年,先后有四位首相因此事而被逼退,部院大臣、科道翰林一百余人被罢官、发配充军。去岁,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国本之争”终于以皇上的让步而告终,皇长子被册立为太子,转过年来,行太子成婚礼。朝廷终于出现难得的祥和之气。高务观遂乘机上本,为父请谥。
皇上年已不惑,接到高务观的奏本,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这些年来,在与朝臣的对立较量中,他每每以失败收场,身心俱疲。想到皇考不上朝,不理政,却事事打理停当,国泰民安,百官拥戴;而他赌气不上朝,结果不惟遭到朝臣的冷嘲热讽甚或公开谩骂,国事也江河日下,想到这些,对高拱的认识,彻底转变了。他召来礼部尚书冯琦,让他看了奏本,问:“此事当礼部题覆,卿意何谓?”
“高拱有过,也有功。”冯琦不敢冒然表态,含混道。
“不!高拱大有功于国家,大有功于朝廷!”皇上以坚定的语气道,“皇考对高拱眷倚非常,赞誉有加,朕今日方悟其故。”他感叹一声,“朕若得高拱这样的元辅,何至于此?!”
冯琦明白了皇上召他的意图,遂题覆:
本官器本高明,才兼谋断。爰从讲幄,入赞机廷。以辅弼之任而握铨衡,则威权不免过重;自搏击之余而当枢要,则恩怨不免太明。然其人实有忧国家之心,兼负济天下之具。即如处安国亨之罪,不烦兵革而夷方自服,国体常尊,所省兵饷何止数十万。又如授那吉之降,薄示羁縻而大虏称臣,边氓安枕,所全生灵何止数百万。此皆力为区画,卓有主持。当其成败利钝之未形,不顾毁誉身家而独任。仓皇去国,寂寞盖棺,论者谓其意广而气高,间不符于中道,要之性刚而机浅,总不失为人臣。宜加易名之典,以劝任事之臣。其妻张氏宜与祭一坛、合葬。
内阁拟旨,内里批红:
高拱虽屡被论黜,但在阁之日,担当受降,至今使北虏称臣,功不可泯,特允所请。
四月初六日,皇上颁谕为高拱平反昭雪,赠太师,谥文襄,赐诰命一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家于辅弼之臣,每笃始终之谊。才品程之,功实定论,采之舆评。其有绩丕著于中朝,而报未孚于物望,则荣名峻秩,朕不敢爱焉。所以彰有劝示,无私也。
故原任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高拱,锐志匡时,宏才赞理。当畿庭之再入,肩大任而不挠。位重多危,功高取忌。谋身近拙,实深许国之忠;遗俗似迂,雅抱殿邦之略。幕画得羌胡之要领,箸筹洞边塞之机宜。化椎结为冠裳,柔犬羊于怗服。利同魏绛,杜猾夏之深忧;策比仲淹,握御戎之胜算。在昔允资定力,于今尚想肤功。溯彼远猷,洵堪大受。眷兹巨美,宁问微疵。矧公论之久明,岂彝章之可靳。是用追赠尔为太师,谥文襄,锡之诰命。
於戏!宠极师垣,冠百僚而首出;名垂衮字,耀千载以流辉。旧物既还,新恩赠渥。英灵未泯,永慰重泉。仍准后世嫡子嫡孙奉祀生员二名,春秋致祭。
皇上意犹未尽,又命礼部再赠高拱特进光禄大夫,颁敕书一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崇鸿号于慈闱,覃庆泽于臣庶。凡为人子,嘉与尊亲。矧笃我世臣,推恩硕辅者乎?尔原任柱国光禄大夫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襄高拱,博大精详,渊宏邃密,经纶伟业,社稷名臣。家学夙著乎箕裘,史才称良于衮钺。横经潜邸,历九载之师儒;秘策金滕,受两朝之顾命。既秉成于揆席,复驭柄于铨衡。慷慨有为,公忠任事。迨殚内宁之略,益宏外御之勋。岭表滇南,氛净长蛇封豕;东夷西虏,烟消堠鹭庭乌。洵称纬武经文,不愧帝臣王佐。虽谗人之罔极,旋公道之孔昭。嘉乃肤功,已晋三公之秩;稽于定论,载蒙壹惠之褒。当兹庆洽寰区,岂靳恩施故旧。爰从子请,用霈皇纶。是用追赠尔为特进光禄大夫。锡之诰命。
於戏!世赏光延溥洪,庥于燕翼悃诚。披沥徼异,数于龙章。彤管流辉,玄扃增贲。
高务观接到诏旨、敕书,热泪盈眶。到七月初二,是高拱二十四周年祭日,高氏族人齐集高拱墓前,鸣放鞭炮,宣读皇上诰命、敕书。读毕,高务观跪在墓前,大喊一声:“爹啊——你老人家可以瞑目了!”
“高阁老,好人啊!”身后传来一片喊声,高务观回头一看,十里八乡的百姓,黑压压的一片,望不到头,都向墓地涌来,边走边大声喊着,“好人啊,高阁老!”
一个打扮入时的男子突然闪身扑倒墓前,大哭一声:“高阁老,你老人家生错了地方啊!”
高务观大惊,忙上前搀扶,惊问:“壮士哪里人,何出此言!”
男子道:“不瞒兄台说,晚生乃邵大俠之子邵识途。当年张居正密令江南巡抚张佳胤对我邵家斩草除根,多亏姐夫挟襁褓中的晚生翻墙逃出,留得一命。长大成人后,循先父足迹,游走海上,结识不少西洋人,方知佛朗机诸国,已日益强盛。晚生听老辈人说,先父最仰慕者乃高阁老,又闻朝廷为高阁老昭雪,特来祭奠。”
“可壮士不该出言不逊。”高务观仍未释怀。
“晚生将高阁老刻刊的大作熟读之。不禁大惊!”邵识途道,“高阁老治国要领乃更法以趋时,据实定策,力推开海禁、通海运、造海船、建水军,又欲推户部改制。兄台可知,西洋诸国日渐强盛,也正是这些套路而已!皇上昭雪高阁老,固然褒扬有加,百姓爱戴高阁老,固然仰诵不已,可高阁老真正的功勋,国人谁识之?!是以晚生感慨了一句。”
高务观似懂非懂,也就不再计较。
邵识途复跪地,三叩首,直起身,对着墓穴大声道:“倘若高阁老执政久,断不会严海禁、弃海运;断不会毁书院,减生员;又必锲而不舍恤商工、兴贸易;倘若再改户部之制,重用理财官,再改内阁大臣、州县长选任之制,持续行刑官、兵官久任之制,如此,势必为我大明开创出一新局面,哪里会像今日,似破旧大船陷进泥沼不能脱身!”他又仰天一叹,“高阁老,总有一天,国人终会识君,必目为千古第一名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