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一十章 虱多不愁债多不痒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奋斗在新明朝最新章节!
人都是趋利的,今天监生不认私人报坊这块牌子,李大人也莫可奈何,这不是靠口才忽悠就能忽悠起来的。
崔先生焉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总编梦破碎?他出主意道:“流落京城的落魄文人很多,其中不乏各地英才,东主不妨于其中招贤纳士。”
白斯文担心李大人强行利用权势,逼迫自己离开国子监加入报坊,弄不好就从蹭皇粮的变成吃工薪的。作为一个有梦想有志向的人,他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违背自己的志向。
所以白监生这时也连连点头的劝李佑道:“崔先生所言极是,京城何处无芳草,文人士子比比皆是,督学老大人又何必单在国子监招人。”
“那不行,必须招纳监生!”李佑想都不想,便坚定的否决了崔先生的意见。这不是因为他多么钟爱国子监监生,而是出于很现实的通盘考虑。
其一,国子监即便被科举制度挤兑的边缘化,成为不得志秀才的集散地,但仍旧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监生俗称太学生,这招牌对出身科举清流的官员而言无所谓,但在民众心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如果报坊从主编到主笔,一水儿的都是正牌太学生,立刻就能够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靠谱的形象,一文钱广告都不用打。
试想一下,若报坊里充斥着各种来头的三流书生和野鸡文人,那将如何?别人显然就会先看低几分,只当是拼凑草台班子编写说书段子。
其二,国子监监生里除去混日子的权贵子弟,普通监生虽然不见得水平有多高(水平高的都去考科举了),但经过常年累月的训练。文字素养方面都是有基本保证的。至少总不会太差。给他们规定几条新闻写法就可立刻使用。
这样免去了繁琐的考察和训导,能够让报纸快速的步入正轨。若去街边找几个文人回来,鬼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水平。只考察鉴定就要费很大工夫。
现在李佑和国子监办报厅打擂台,是与时间赛跑的,没那个工夫慢慢考察挑选人才。从国子监选拔监生充当主笔和主编。乃是最快捷省事的办法。
崔真非有点畏难,“与其在此碰钉子,另寻他路也未尝不可。”
“不必多言,我辈行事,自当迎难而上!”李佑斩钉截铁道。他略一思索后有了几个腹案,只是拿不定主意。当前先要做的,应该是去探明那个办报副总裁官、福建道监察御史孙一江的真实态度。
最近国子监再典籍厅旁边清空了一个院落,作为办报厅地点,而原典籍厅只当成印刷地点。如此便将入职监生和工匠分开了。
李佑进了办报厅院落,便见其中已经有不少监生在内了,大约都是他上次招来的那些人。总裁官石祭酒在彝伦堂有公房。不在这里。而副总裁官孙御史则在内院。
李佑又进了内院,见到孙御史。问道:“听说孙大人还欲招纳监生办报,不知何时开始?”
孙御史想起尤少卿的教训,对李佑既不怠慢也不逢迎,面色如常的答道:“人数肯定是不足用的,但本官才疏学浅,尚未完全理顺头绪。待到本官明了状况,自然就要继续从监生中择优招纳。”
李佑暗骂一句,这话听着挑不出什么理,但说了等于没说。只要这国子监办报厅还有希望,监生自然就对办报厅抱有期待,而自己那边就难以招到人。
又提议道:“本官忝为国子监督学,也是办过招人事情的,愿意代劳。”
“那就不必了,有关办报的事情,本官自有主意,不劳李大人挂念。”孙大人不冷不热的说。
话说到这里,以李佑的洞察力,自然可以分辨出来,这孙御史绝对是故意为之。而自己与孙大人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所以他肯定也是受了别人指使,八成就是某首辅罢。
从办报厅出来,李佑准备离开国子监回家。回想所遇到的桩桩件件事情,李佑感觉自己周围有一张无形的大网,仿佛随时有可能将自己彻底包围似的。但与此同时,却又并未感受到致命的警兆。
细密,却不窒息,可以挡住,却斩不断撕不烂。他做官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奇妙的感触,细想之下,莫非与自己这段时间的遭遇有关系?
这些天,他被打发坐了冷板凳,待要办个报纸,又好似处处都有可能藏着埋伏,步步都有可能被人阻击。这种感觉,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以前他都是要充当的狙击手去狙击别人,让一个个目标被动的穷于应付,那真是如鱼得水。
而现在的他似乎变成了一个醒目的目标,动辄遭到别人的主动狙击,比如石祭酒、尤少卿、孙御史这一个个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
情况怎么会变成这样?李大人有点小茫然的钻进了马车。在路上,他反复思索,正当心思越想越乱时,忽然车轮碾过地上一颗小石子,马车随即颠簸了一下,便忽然有所顿悟了!
他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新天地,迷惑的感知再度通明起来,许多不解的烦恼一扫而空。
出现这种感受,说明他又领悟到了新的的境界,修为又进入了新的层次!也说明他在朝廷上下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所以才会出现处处遭遇阻击的感触,这应该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必为此过于纠结,是他应该受到的待遇。如果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蚂蚁,谁会去关注他,谁会去闲着无聊阻击他?
不是李大人自恋,他当前的处境,确实存在着几许高层次的意味。这种四面有压力、步步有阻力、浑身因果缠绕的凝滞感觉,不值得大惊小怪,可以说地位越高感受越深。
那些宰辅尚书级别的大佬,只怕也早就对这种感觉习以为常,并很自然而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忍受不了这种感觉的,那自然就挂冠而去、辞职回乡。
话说在之前,李大人虽然与徐、彭、袁阁老敌对次数很多,但从未真正具备将一位大学士赶下台的硬实力。在那些大学士眼里,也认为李佑虽然善于争斗,但真要让他们这些阁老倒台,还差很多,不是李佑这个“言官”可以做到的。
但事情出现了转折,李佑单枪匹马的将段知恩放倒,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扳倒大人物。从这之后,大佬们对李佑的心态就彻底起了变化。
正式承认李佑具备了足以使大学士和尚书这个级别大佬倒台的杀伤力,也相当于变相承认李佑成为同量级的对手。
要知道,将李佑的声望、财力、才干、关系网、与皇家长公主的密切联系等等因素总和起来,他的综合实力堪称是极其强大的。要职位有职位,要关系有关系,要钱有钱,要靠山有靠山。
关键还在于,这个综合实力很强的人是一个死对头!几位阁老中,谁能对此彻底放得下心?故而徐、彭、袁等阁老很有默契的联手将李佑送到右检校佥都御使、提督国子监学政这个冷板凳上。
卢阁老虽然有心相助,但面临寡不敌众的局面,最多也就尽力帮助李佑争取更可能多的条件而已。
对此经验丰富的卢老大人哭笑不得,这同乡晚辈也太有出息了,才二十出头的五品,就能吸引其余阁老的组团围剿,叫他只能望而兴叹。这是他涉足官场四十几年来所见的唯一例子,是空前也是绝后了。
在官场上,再有前途、有才干的优秀官员,坐上几年冷板凳,那也有很大概率变得沉沦下去,官场永远是新人辈出、时不我待的。这便是几位大佬对李佑的期待。
正因为李佑不甘心于此,才导致他生了办报的念头,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靠办报来控制舆论、扩大权力,并扭转局面重新回到权力场的聚光灯下。
认识到了舆论阵地的重要性,也对李佑的综合实力具有深刻认识,几位内阁大佬们怎么会放任李佑自由办报?当然要想方设法的制造难题进行阻击,最终让李佑隐隐约约体验到一丝类似于“高处不胜寒”的感受。
想通了种种关窍,李佑顿感豁然开朗。连这种局面都忍受不了,那还是趁早回家种地的好,既然地位拔高后就是这种感觉,那就来罢!
回到家中,天早已经黑了,李佑下了马车进入大门。门子迎上来禀报说:“傍晚时,礼部朱部郎打发了人来传话,说是有人上疏弹劾你。”
即在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内,李老爷好像早就预测到会遭遇此事,又问道:“弹劾我什么?”
门子答道:“弹劾老爷你这段时间违反规矩,以官员身份公开从事经商活动。”
李佑忍不住笑了几声,惹得一同回来的崔先生不明所以,便问道:“东主为何发笑?”
“虱多不愁债多不痒,也不差一个弹劾!”李佑不在意道。(未完待续)
人都是趋利的,今天监生不认私人报坊这块牌子,李大人也莫可奈何,这不是靠口才忽悠就能忽悠起来的。
崔先生焉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总编梦破碎?他出主意道:“流落京城的落魄文人很多,其中不乏各地英才,东主不妨于其中招贤纳士。”
白斯文担心李大人强行利用权势,逼迫自己离开国子监加入报坊,弄不好就从蹭皇粮的变成吃工薪的。作为一个有梦想有志向的人,他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违背自己的志向。
所以白监生这时也连连点头的劝李佑道:“崔先生所言极是,京城何处无芳草,文人士子比比皆是,督学老大人又何必单在国子监招人。”
“那不行,必须招纳监生!”李佑想都不想,便坚定的否决了崔先生的意见。这不是因为他多么钟爱国子监监生,而是出于很现实的通盘考虑。
其一,国子监即便被科举制度挤兑的边缘化,成为不得志秀才的集散地,但仍旧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监生俗称太学生,这招牌对出身科举清流的官员而言无所谓,但在民众心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如果报坊从主编到主笔,一水儿的都是正牌太学生,立刻就能够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靠谱的形象,一文钱广告都不用打。
试想一下,若报坊里充斥着各种来头的三流书生和野鸡文人,那将如何?别人显然就会先看低几分,只当是拼凑草台班子编写说书段子。
其二,国子监监生里除去混日子的权贵子弟,普通监生虽然不见得水平有多高(水平高的都去考科举了),但经过常年累月的训练。文字素养方面都是有基本保证的。至少总不会太差。给他们规定几条新闻写法就可立刻使用。
这样免去了繁琐的考察和训导,能够让报纸快速的步入正轨。若去街边找几个文人回来,鬼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水平。只考察鉴定就要费很大工夫。
现在李佑和国子监办报厅打擂台,是与时间赛跑的,没那个工夫慢慢考察挑选人才。从国子监选拔监生充当主笔和主编。乃是最快捷省事的办法。
崔真非有点畏难,“与其在此碰钉子,另寻他路也未尝不可。”
“不必多言,我辈行事,自当迎难而上!”李佑斩钉截铁道。他略一思索后有了几个腹案,只是拿不定主意。当前先要做的,应该是去探明那个办报副总裁官、福建道监察御史孙一江的真实态度。
最近国子监再典籍厅旁边清空了一个院落,作为办报厅地点,而原典籍厅只当成印刷地点。如此便将入职监生和工匠分开了。
李佑进了办报厅院落,便见其中已经有不少监生在内了,大约都是他上次招来的那些人。总裁官石祭酒在彝伦堂有公房。不在这里。而副总裁官孙御史则在内院。
李佑又进了内院,见到孙御史。问道:“听说孙大人还欲招纳监生办报,不知何时开始?”
孙御史想起尤少卿的教训,对李佑既不怠慢也不逢迎,面色如常的答道:“人数肯定是不足用的,但本官才疏学浅,尚未完全理顺头绪。待到本官明了状况,自然就要继续从监生中择优招纳。”
李佑暗骂一句,这话听着挑不出什么理,但说了等于没说。只要这国子监办报厅还有希望,监生自然就对办报厅抱有期待,而自己那边就难以招到人。
又提议道:“本官忝为国子监督学,也是办过招人事情的,愿意代劳。”
“那就不必了,有关办报的事情,本官自有主意,不劳李大人挂念。”孙大人不冷不热的说。
话说到这里,以李佑的洞察力,自然可以分辨出来,这孙御史绝对是故意为之。而自己与孙大人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所以他肯定也是受了别人指使,八成就是某首辅罢。
从办报厅出来,李佑准备离开国子监回家。回想所遇到的桩桩件件事情,李佑感觉自己周围有一张无形的大网,仿佛随时有可能将自己彻底包围似的。但与此同时,却又并未感受到致命的警兆。
细密,却不窒息,可以挡住,却斩不断撕不烂。他做官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奇妙的感触,细想之下,莫非与自己这段时间的遭遇有关系?
这些天,他被打发坐了冷板凳,待要办个报纸,又好似处处都有可能藏着埋伏,步步都有可能被人阻击。这种感觉,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以前他都是要充当的狙击手去狙击别人,让一个个目标被动的穷于应付,那真是如鱼得水。
而现在的他似乎变成了一个醒目的目标,动辄遭到别人的主动狙击,比如石祭酒、尤少卿、孙御史这一个个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
情况怎么会变成这样?李大人有点小茫然的钻进了马车。在路上,他反复思索,正当心思越想越乱时,忽然车轮碾过地上一颗小石子,马车随即颠簸了一下,便忽然有所顿悟了!
他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新天地,迷惑的感知再度通明起来,许多不解的烦恼一扫而空。
出现这种感受,说明他又领悟到了新的的境界,修为又进入了新的层次!也说明他在朝廷上下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所以才会出现处处遭遇阻击的感触,这应该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必为此过于纠结,是他应该受到的待遇。如果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蚂蚁,谁会去关注他,谁会去闲着无聊阻击他?
不是李大人自恋,他当前的处境,确实存在着几许高层次的意味。这种四面有压力、步步有阻力、浑身因果缠绕的凝滞感觉,不值得大惊小怪,可以说地位越高感受越深。
那些宰辅尚书级别的大佬,只怕也早就对这种感觉习以为常,并很自然而然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忍受不了这种感觉的,那自然就挂冠而去、辞职回乡。
话说在之前,李大人虽然与徐、彭、袁阁老敌对次数很多,但从未真正具备将一位大学士赶下台的硬实力。在那些大学士眼里,也认为李佑虽然善于争斗,但真要让他们这些阁老倒台,还差很多,不是李佑这个“言官”可以做到的。
但事情出现了转折,李佑单枪匹马的将段知恩放倒,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扳倒大人物。从这之后,大佬们对李佑的心态就彻底起了变化。
正式承认李佑具备了足以使大学士和尚书这个级别大佬倒台的杀伤力,也相当于变相承认李佑成为同量级的对手。
要知道,将李佑的声望、财力、才干、关系网、与皇家长公主的密切联系等等因素总和起来,他的综合实力堪称是极其强大的。要职位有职位,要关系有关系,要钱有钱,要靠山有靠山。
关键还在于,这个综合实力很强的人是一个死对头!几位阁老中,谁能对此彻底放得下心?故而徐、彭、袁等阁老很有默契的联手将李佑送到右检校佥都御使、提督国子监学政这个冷板凳上。
卢阁老虽然有心相助,但面临寡不敌众的局面,最多也就尽力帮助李佑争取更可能多的条件而已。
对此经验丰富的卢老大人哭笑不得,这同乡晚辈也太有出息了,才二十出头的五品,就能吸引其余阁老的组团围剿,叫他只能望而兴叹。这是他涉足官场四十几年来所见的唯一例子,是空前也是绝后了。
在官场上,再有前途、有才干的优秀官员,坐上几年冷板凳,那也有很大概率变得沉沦下去,官场永远是新人辈出、时不我待的。这便是几位大佬对李佑的期待。
正因为李佑不甘心于此,才导致他生了办报的念头,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靠办报来控制舆论、扩大权力,并扭转局面重新回到权力场的聚光灯下。
认识到了舆论阵地的重要性,也对李佑的综合实力具有深刻认识,几位内阁大佬们怎么会放任李佑自由办报?当然要想方设法的制造难题进行阻击,最终让李佑隐隐约约体验到一丝类似于“高处不胜寒”的感受。
想通了种种关窍,李佑顿感豁然开朗。连这种局面都忍受不了,那还是趁早回家种地的好,既然地位拔高后就是这种感觉,那就来罢!
回到家中,天早已经黑了,李佑下了马车进入大门。门子迎上来禀报说:“傍晚时,礼部朱部郎打发了人来传话,说是有人上疏弹劾你。”
即在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内,李老爷好像早就预测到会遭遇此事,又问道:“弹劾我什么?”
门子答道:“弹劾老爷你这段时间违反规矩,以官员身份公开从事经商活动。”
李佑忍不住笑了几声,惹得一同回来的崔先生不明所以,便问道:“东主为何发笑?”
“虱多不愁债多不痒,也不差一个弹劾!”李佑不在意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