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章 内耗的悲剧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奋斗在新明朝最新章节!
巡抚搬家不是小孩过家家,朝廷准许凤阳巡抚衙门移驻自有朝廷的考虑。
杨抚台奏请移驻,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脸面,不愿与新设的河漕总督同城比邻而居。
但在朝廷眼中,河漕总督与凤阳巡抚这两个督抚级别的封疆大吏同驻淮安,简直是一种对地方统治资源的浪费,确实还是分开各驻一方比较合理。
淮安位于河、运、淮三方交叉口,天然的河漕总督驻地,所以只能是凤阳巡抚走人,在江北地区另寻驻址。
南直隶江北地区,除了淮安,便只有凤阳和扬州、庐州三个大府,其他多是散州,其中凤阳和扬州是朝廷的重点考虑对象。朝廷将杨抚台的奏请明发邸报,就是要试探各地态度,毕竟为了平稳过渡,地方上的态度也很重要。
如果一个地方从上至下全都强烈反对,还要强行将巡抚衙门移过去很可能会酿成一些让朝廷丢脸的事情。
果不其然,朝廷将杨抚台的奏请明发后,凤阳府上下十分齐心协力的跳出来,一致声称杨抚台的选择没错,扬州府确实是最合适地方,而凤阳府是绝对不合适的。
凤阳方面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凤阳本已有中都留守司,再来个凤阳巡抚衙门,未免叠屋架床、机构重复;二是凤阳府地广人稀,又穷又苦,负担本已沉重,巡抚大衙门来了更难以供给。
庐州府的态度相对比较淡定,但也委婉表达了意见。理由同样很充分,在南直隶江北地区里,庐州府的位置相对太偏,远离江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没有巡抚驻地的气质。庐州府府衙心里大概也明白,只有脑子进水的江北巡抚才会跑到庐州府来驻扎。
唯有扬州府方面,出现了满朝大佬无不诧异的静默状况…
在他们想来,杨抚台指名道姓的表示想去扬州这个人间天堂,扬州府的反应应该是最激烈的。在蜜罐里舒服惯的扬州府官员们各有各的权力,又是在天下数一数二富裕地方做官,无不逍遥,不会喜欢有一个品级高高在上的巡抚闯入,将他们全都管起来。
更何况扬州府并非势单力薄的地方,扬州城共有盐、按、府、李佑四个衙门,各有各的长处,同气连枝、同声相应起来气势绝对不弱。
盐运司是第一有钱衙门,丁运使与首辅徐阁老共为前首辅张若愚的门生;按察分司耿巡道身为风宪官可以言所欲言;府衙罗星野虽然弱了点,但勉强也算搭上了捏着鼻子认领他的彭阁老;李佑更不用提了,不管他是什么衙门,这个名字就是最好的名片。
杨抚台想去扬州,某种意义上堪称捅了马蜂窝。可是扬州府居然沉寂无声,对杨抚台的试探毫无反应,怎能不让朝廷中的大佬们人人惊异?其实还真是巧合了。
丁运使因为李佑的事,被朝廷罚了闭门自省三个月并严禁干涉地方政务,这种时候哪敢主动跳出来送人把柄。更何况盐务直属户部,又不归巡抚管,扬州城里还有其他衙门,着急的应该是地方。
耿巡道则是任期快到了,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管什么大事都装聋作哑,只求平稳渡过最后几个月,然后入京接受考计。
罗大人与李大人这两个将因为巡抚移驻而受害最重的地方官,经过密谈后,不约而同认为对方会出手,为了避免被杨抚台惦记上,自己还是为对方摇旗呐喊的好。最后,谁也没有上奏朝廷拼命反对。
就这样,扬州府在凤阳巡抚衙门移驻事宜上,出现了十分诡异的默不作声状态。
这种状态,被朝廷顺其自然的认为是默许,既然扬州府都默许了,那就皆大欢喜的批准了凤阳巡抚移驻到扬州。
对扬州城里的官员而言,这是一场面对强大外敌却还在不停内耗的悲剧…
朝廷的诏令,在扬州官场引起了波澜,特别是罗大人与李大人这两个地方官所受到的冲击尤其为大。但这场波澜,仅在官员的胸中,众人嘴上依旧互相恭贺过年,仿佛并无此事似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扬州城在巡抚问题上依旧保持了沉默,也许此时众人都觉得想说点什么也晚了。
收了一箩筐名帖的李大人过年过的心不在焉,始终在考虑杨抚台的事情。
至今他仍不认为自己先前的作为有错,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那姓罗的就堪称是猪一样的队友,自己是被他拖累了!
而且这次他算是切身体会到了远离庙堂的弊处,信息传递多有不便利之处。自己的心思没法即时准确的传给朝廷,也没法很即时准确的得知消息。
过去先不想了,在巡抚移驻扬州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还是要多想想今后的处境和路子才是,李佑暗道。
这凤阳巡抚是兼管民、军、监察的大员,在地方上专断权力极大,权限几乎没有死角。可称为超迷你微型巡抚李大人实在想不出自己能有什么办法对抗一个正牌巡抚。
以前的各种套路和法子,基本都没用了,他不可能像对付府衙那样与巡抚对抗。他连从三品衙门盐运司都搞不定,更何况正二品的巡抚衙门。
李大人首先担忧的是,巡抚的到来,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迎驾大事。如今他与罗参政疆界分明,互不干涉,倒也清静许多,但巡抚到来后可不存在这种约束。况且迎驾这种大事,巡抚不感兴趣才怪,肯定要插手的。
其次,他与杨抚台在盱眙很是做过一场,杨抚台会不会十分记恨在心,以至于蒙蔽了理智蓄意要公报私仇?这也是拿不准的。
就凭这两条,李大人对杨抚台的到来,态度上就很排斥,这点与罗参政一般无二。
李佑在思考中一直度过了正月十五。最终只得出一个结论,想对抗巡抚是十分不明智的,是万万不可取的,是走火入魔的表现。
此外,李大人心中也渐渐有了主意。万事都是有利有弊,巡抚的到来,不但有其弊处,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是一个大机遇。
巡抚搬家不是小孩过家家,朝廷准许凤阳巡抚衙门移驻自有朝廷的考虑。
杨抚台奏请移驻,更多的是出于自己的脸面,不愿与新设的河漕总督同城比邻而居。
但在朝廷眼中,河漕总督与凤阳巡抚这两个督抚级别的封疆大吏同驻淮安,简直是一种对地方统治资源的浪费,确实还是分开各驻一方比较合理。
淮安位于河、运、淮三方交叉口,天然的河漕总督驻地,所以只能是凤阳巡抚走人,在江北地区另寻驻址。
南直隶江北地区,除了淮安,便只有凤阳和扬州、庐州三个大府,其他多是散州,其中凤阳和扬州是朝廷的重点考虑对象。朝廷将杨抚台的奏请明发邸报,就是要试探各地态度,毕竟为了平稳过渡,地方上的态度也很重要。
如果一个地方从上至下全都强烈反对,还要强行将巡抚衙门移过去很可能会酿成一些让朝廷丢脸的事情。
果不其然,朝廷将杨抚台的奏请明发后,凤阳府上下十分齐心协力的跳出来,一致声称杨抚台的选择没错,扬州府确实是最合适地方,而凤阳府是绝对不合适的。
凤阳方面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凤阳本已有中都留守司,再来个凤阳巡抚衙门,未免叠屋架床、机构重复;二是凤阳府地广人稀,又穷又苦,负担本已沉重,巡抚大衙门来了更难以供给。
庐州府的态度相对比较淡定,但也委婉表达了意见。理由同样很充分,在南直隶江北地区里,庐州府的位置相对太偏,远离江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没有巡抚驻地的气质。庐州府府衙心里大概也明白,只有脑子进水的江北巡抚才会跑到庐州府来驻扎。
唯有扬州府方面,出现了满朝大佬无不诧异的静默状况…
在他们想来,杨抚台指名道姓的表示想去扬州这个人间天堂,扬州府的反应应该是最激烈的。在蜜罐里舒服惯的扬州府官员们各有各的权力,又是在天下数一数二富裕地方做官,无不逍遥,不会喜欢有一个品级高高在上的巡抚闯入,将他们全都管起来。
更何况扬州府并非势单力薄的地方,扬州城共有盐、按、府、李佑四个衙门,各有各的长处,同气连枝、同声相应起来气势绝对不弱。
盐运司是第一有钱衙门,丁运使与首辅徐阁老共为前首辅张若愚的门生;按察分司耿巡道身为风宪官可以言所欲言;府衙罗星野虽然弱了点,但勉强也算搭上了捏着鼻子认领他的彭阁老;李佑更不用提了,不管他是什么衙门,这个名字就是最好的名片。
杨抚台想去扬州,某种意义上堪称捅了马蜂窝。可是扬州府居然沉寂无声,对杨抚台的试探毫无反应,怎能不让朝廷中的大佬们人人惊异?其实还真是巧合了。
丁运使因为李佑的事,被朝廷罚了闭门自省三个月并严禁干涉地方政务,这种时候哪敢主动跳出来送人把柄。更何况盐务直属户部,又不归巡抚管,扬州城里还有其他衙门,着急的应该是地方。
耿巡道则是任期快到了,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管什么大事都装聋作哑,只求平稳渡过最后几个月,然后入京接受考计。
罗大人与李大人这两个将因为巡抚移驻而受害最重的地方官,经过密谈后,不约而同认为对方会出手,为了避免被杨抚台惦记上,自己还是为对方摇旗呐喊的好。最后,谁也没有上奏朝廷拼命反对。
就这样,扬州府在凤阳巡抚衙门移驻事宜上,出现了十分诡异的默不作声状态。
这种状态,被朝廷顺其自然的认为是默许,既然扬州府都默许了,那就皆大欢喜的批准了凤阳巡抚移驻到扬州。
对扬州城里的官员而言,这是一场面对强大外敌却还在不停内耗的悲剧…
朝廷的诏令,在扬州官场引起了波澜,特别是罗大人与李大人这两个地方官所受到的冲击尤其为大。但这场波澜,仅在官员的胸中,众人嘴上依旧互相恭贺过年,仿佛并无此事似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扬州城在巡抚问题上依旧保持了沉默,也许此时众人都觉得想说点什么也晚了。
收了一箩筐名帖的李大人过年过的心不在焉,始终在考虑杨抚台的事情。
至今他仍不认为自己先前的作为有错,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那姓罗的就堪称是猪一样的队友,自己是被他拖累了!
而且这次他算是切身体会到了远离庙堂的弊处,信息传递多有不便利之处。自己的心思没法即时准确的传给朝廷,也没法很即时准确的得知消息。
过去先不想了,在巡抚移驻扬州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还是要多想想今后的处境和路子才是,李佑暗道。
这凤阳巡抚是兼管民、军、监察的大员,在地方上专断权力极大,权限几乎没有死角。可称为超迷你微型巡抚李大人实在想不出自己能有什么办法对抗一个正牌巡抚。
以前的各种套路和法子,基本都没用了,他不可能像对付府衙那样与巡抚对抗。他连从三品衙门盐运司都搞不定,更何况正二品的巡抚衙门。
李大人首先担忧的是,巡抚的到来,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迎驾大事。如今他与罗参政疆界分明,互不干涉,倒也清静许多,但巡抚到来后可不存在这种约束。况且迎驾这种大事,巡抚不感兴趣才怪,肯定要插手的。
其次,他与杨抚台在盱眙很是做过一场,杨抚台会不会十分记恨在心,以至于蒙蔽了理智蓄意要公报私仇?这也是拿不准的。
就凭这两条,李大人对杨抚台的到来,态度上就很排斥,这点与罗参政一般无二。
李佑在思考中一直度过了正月十五。最终只得出一个结论,想对抗巡抚是十分不明智的,是万万不可取的,是走火入魔的表现。
此外,李大人心中也渐渐有了主意。万事都是有利有弊,巡抚的到来,不但有其弊处,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是一个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