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调教大明最新章节!
从七叔处出来,惟功心情感觉十分轻松,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往张元功的住处走了过去。
“我知道你的决心已经下定了,昨晚经筳之事,皇上和元辅也显然下定了决心。”
“哦?”
父子两人见了面,张元功劈头就是这么一番话,倒是叫惟功感觉有些意外。
“元辅昨晚亲自进讲,说起图说周亚夫细柳营一段,对汉时重将权,别有一番议论。”
“是劝皇上对边将多给奖励尊荣么?”
“正是。元辅还说了一句俗话,叫文官提笔安天下,武将马上定乾坤,文武各有用处,不可叫文官太压制武臣。”
文官集团势大,是明英宗土木之变前后开始冒头,成祖年间,隐隐还有武官压文官一头的感觉,武选司郎中不比文选司的权威稍差,正统之后到成化为之一变,正德嘉靖又是一变,到万历年间,文官兵备道便能喝斥总兵副将,视为奴仆,张居正算是文官中的异类了,他扶持的李成梁成为事实上的辽东王,戚继光将蓟镇永平一带掌握囊中,十年时间无人能动摇,马芳的马家成为世袭的大同和山西将门,俞大猷的儿子后来也成为福建总兵官,只是命运也不算好,和其父一样的悲催坎坷……
“皇上是怎么说的?”
“皇上自是夸赞元辅所说甚是有理,道是祖宗刀尖上得来的天下,不能叫文臣们由笔尖上坏了去。”
“这算是替我造势了。”
“正是呢。”
张元功点点头,笑道:“你好生做去吧,虽然其余各府肯定有不满的,但京营复振现在看来是必然之事了,有皇上和元辅一起动作,想挡是挡不住的,我英国公府在京营当然也有利益,也有不少人要庇护,但这一次我就不交名单给你了,该怎样就怎样吧。”
惟功刚刚过来时,犹豫之处就在于张元功现在的话。
无论如何,这位总是他的生父,而且这些年来也在尽量弥补当初的过失。严格来说,惟功娘亲的死也是和他关系不大,张元功以前最多说是性格懦弱罢了。
人心就是如此,惟功心中已经渐渐被打动,只是对张元功还不及对七叔那么亲热和交心。
此次前来,他就害怕张元功交给他一张名单,到时候冷硬拒绝就太伤人心,但不拒绝的话,所谓整顿不是成了笑话?
自己不把自己份内的一亩三分地给择干净了,还能指望去大公无私的整顿别人?
英国公府中,两对父子也算是各有其趣,张元德是交了一张名单给儿子,张元功却是两手空空,不肯拿出名单来,各自的行事,都有各自有理由,也是赢得了各自的尊重与感激。
……
“臣叩见皇上。”
“惟功你来了,起来罢。”
万历今日穿着是天青色的团龙袍,头上戴着元青色翼善冠,脚着朱履,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精神,看着惟功,他也是笑吟吟的,等惟功起身后,万历便是笑道:“昨天的经筳你听说了没有呢?”
“臣听说了。”
“甚好。”万历很欣慰的道:“元辅张先生支持,此事可谓成了九成,朕是有决心要把京营整顿好,我大明内轻外重的格局,不能不改了。”
此时的万历和历史上的记录是一样的,在张居正死后的万历十一年,刚刚真正意义上亲政的万历就拔出大量白银,开始在京师之内操练营兵,整训内操,动静很大,任何一个正常的皇帝都会希望在自己脚下掌握着真正的武力,而不是虚头八脑的东西,不过万历的内操一开始就把路子走歪了,上手就是叫宦官掌握军队,这一下文官们肯定不干了,接连攻讦,万历练了一阵兵之后,估计自己也摸不着头脑,乱蜂蛰头之下,他又有了惰政的苗头,干脆一动不如一静,把内操取消了事了。
后来到他孙子崇祯年间,也有内操之事,崇祯连他祖爷爷都不如,搞的内操就是虚热闹,完全屁用不顶,李自成入城之后,崇祯身边只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平时大捧的银子养了大几千的内操兵,全部消失不见了。
大明诸帝在文官掌权后,真正练成内操兵,掌握武力,并且拿出来使用的,只有那个天不怕地不怕,文官奏折拿来当手帕抹鼻涕的封自己为总后兵的武宗皇帝,这位皇帝也算是异数天赋,只是身后的名声实在是太差劲了。
“臣决心也下定了,数日之内,打算连上数疏,力请皇上开始整顿京营之事。”
“嗯,很好。”
万历的眼神之中,充满了欣赏的色彩。眼前这个小子,敢作敢为,对自己忠心不二,这一次整顿京营,张惟功是肯定捞不到任何好处,还会把英国公府二百年下来的基本盘丢光,在勋贵之中得罪大批的人,除了文官方面支持整顿的人会叫好之外,万历看不出来惟功会落到什么真正的好处。这样的臣子,为了皇朝利益甘为孤臣,忠忱之心,令人感动。
他不由得道:“可惜你年纪太小,不然朕今日就下诏,令你为提督京营。”
“臣过二十年后再巴望吧。”
“倒也不必那么久,朕是打算将京营和锦衣卫都交给你,一如当年陆炳故事。”万历勉励惟功道:“好生去作。”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吩咐道:“你当去元辅那里,面请机宜,这事情元辅虽然也肯,但并不算太坚决。”
张居正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清丈上,估计清丈之事要到万历十年之后才能大致结束,伴随清丈还有很多麻烦和问题,现在他的精力根本不可能放在京营诸事上。
事实上,能保证边疆的安全就已经耗费了张居正不小的精力了。
从万历元年到现在,北方边境只有李成梁不停的在打仗,其余地方大抵安境,南方却并不平静,倭寇之祸是平息下去了,但四川两广一带的生苗土蛮祸乱不停,刘显等南方总兵不停的出兵,十万人以上的出兵规模就有好几起,擒斩在数万人,一次斩首一万多级的大战也有多次,整个大明的体制有极大的麻烦和问题,按后世史学家的说法是动员能力不足南宋的三成,财赋能力,人力动员机制,兵员来源和军队编成调动都有问题,承平时节保持庞大的军队数量还能对有些人形成威慑,一旦到处生事出乱子,张居正出色的财赋能力和灭火的本事才使得乱源虽多,但大明总体还处于向上的感觉,而且他的考成法加强了中央的权威,使政令通达,这其实比清丈度田和条鞭法更犀利,只是张居正自己和后来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张居正一死,晋商和江南士绅两大集团主持对他的清算,考成法废止,各方祸乱不止,从万历三大征到大大小小的战争,兵变,一直耗光了大明的国力为止。
对这个问题,惟功有清醒的认识,张居正现在是掌握全局,而且是一个罕见的优秀的政治家,但并不代表他在京营问题上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但没有张居正的全力支持,这件事是做不好的。哪怕是有惟功和皇帝两人,也肯定会以失败告终。
“臣今日便去。”惟功笑着答应下来,他原本就是打算过去,有皇帝这话更好,可以不那么犯忌讳了。
“听说你和李如松打了一架?”
说完正事,皇帝听八卦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很短的功夫,惟功与李如松长街雨夜大战,打的热火朝天的事情就传遍了九城,甚至一直传入皇宫,连皇帝都知道了。
毕竟当时观战的人多,而且这两人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
“这么说,李如松的本事也很不错啊……”
万历对李如松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和信任感,他已经在平台召见过李如松了,李如松身上那种独特的公子哥气息不仅没有使万历不快,反而使万历有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加上李如松独有的傲气,更使得万历对他十分信任和激赏。
和任何一个帝王一样,皇帝总会信任那些脾气很坏的臣子……用笔头的文臣也包括在内,当然,过度惹怒皇帝的时候要除外。
无论如何,万历对李家的信任和宠爱也算难得了,李如松在京呆了几年后就放在宣府当总兵官,然后是任提督去西北打仗,再就是任辽东总兵参与壬辰倭乱的战事,接着就是战死在了对土蛮的战场上,终其一生,这坏脾气的公子哥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文官经略他都敢顶撞,但万历一直对他有毫无保留的支持,在李如松死后,历任的辽东总兵都不如李如松那样得到皇帝的信任,最终没奈何之下又只能叫李成梁重新上马,李家在辽东经营数十年,家丁放在地方都是游击参将一级,李府家丁最终达到八千人的恐怖数字,而且全部是精锐骑兵,李氏父子打仗靠的就全部是自己的家丁,而且李家还垄断了对蒙古各部的走私生意也一样无事……
“李如松本人也还罢了。”惟功肃然道:“李府家丁据臣看来,全部是当得大将之选,特别是那个建州卫带过来的女真,也是凶悍之极的强梁之辈。”
从七叔处出来,惟功心情感觉十分轻松,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往张元功的住处走了过去。
“我知道你的决心已经下定了,昨晚经筳之事,皇上和元辅也显然下定了决心。”
“哦?”
父子两人见了面,张元功劈头就是这么一番话,倒是叫惟功感觉有些意外。
“元辅昨晚亲自进讲,说起图说周亚夫细柳营一段,对汉时重将权,别有一番议论。”
“是劝皇上对边将多给奖励尊荣么?”
“正是。元辅还说了一句俗话,叫文官提笔安天下,武将马上定乾坤,文武各有用处,不可叫文官太压制武臣。”
文官集团势大,是明英宗土木之变前后开始冒头,成祖年间,隐隐还有武官压文官一头的感觉,武选司郎中不比文选司的权威稍差,正统之后到成化为之一变,正德嘉靖又是一变,到万历年间,文官兵备道便能喝斥总兵副将,视为奴仆,张居正算是文官中的异类了,他扶持的李成梁成为事实上的辽东王,戚继光将蓟镇永平一带掌握囊中,十年时间无人能动摇,马芳的马家成为世袭的大同和山西将门,俞大猷的儿子后来也成为福建总兵官,只是命运也不算好,和其父一样的悲催坎坷……
“皇上是怎么说的?”
“皇上自是夸赞元辅所说甚是有理,道是祖宗刀尖上得来的天下,不能叫文臣们由笔尖上坏了去。”
“这算是替我造势了。”
“正是呢。”
张元功点点头,笑道:“你好生做去吧,虽然其余各府肯定有不满的,但京营复振现在看来是必然之事了,有皇上和元辅一起动作,想挡是挡不住的,我英国公府在京营当然也有利益,也有不少人要庇护,但这一次我就不交名单给你了,该怎样就怎样吧。”
惟功刚刚过来时,犹豫之处就在于张元功现在的话。
无论如何,这位总是他的生父,而且这些年来也在尽量弥补当初的过失。严格来说,惟功娘亲的死也是和他关系不大,张元功以前最多说是性格懦弱罢了。
人心就是如此,惟功心中已经渐渐被打动,只是对张元功还不及对七叔那么亲热和交心。
此次前来,他就害怕张元功交给他一张名单,到时候冷硬拒绝就太伤人心,但不拒绝的话,所谓整顿不是成了笑话?
自己不把自己份内的一亩三分地给择干净了,还能指望去大公无私的整顿别人?
英国公府中,两对父子也算是各有其趣,张元德是交了一张名单给儿子,张元功却是两手空空,不肯拿出名单来,各自的行事,都有各自有理由,也是赢得了各自的尊重与感激。
……
“臣叩见皇上。”
“惟功你来了,起来罢。”
万历今日穿着是天青色的团龙袍,头上戴着元青色翼善冠,脚着朱履,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精神,看着惟功,他也是笑吟吟的,等惟功起身后,万历便是笑道:“昨天的经筳你听说了没有呢?”
“臣听说了。”
“甚好。”万历很欣慰的道:“元辅张先生支持,此事可谓成了九成,朕是有决心要把京营整顿好,我大明内轻外重的格局,不能不改了。”
此时的万历和历史上的记录是一样的,在张居正死后的万历十一年,刚刚真正意义上亲政的万历就拔出大量白银,开始在京师之内操练营兵,整训内操,动静很大,任何一个正常的皇帝都会希望在自己脚下掌握着真正的武力,而不是虚头八脑的东西,不过万历的内操一开始就把路子走歪了,上手就是叫宦官掌握军队,这一下文官们肯定不干了,接连攻讦,万历练了一阵兵之后,估计自己也摸不着头脑,乱蜂蛰头之下,他又有了惰政的苗头,干脆一动不如一静,把内操取消了事了。
后来到他孙子崇祯年间,也有内操之事,崇祯连他祖爷爷都不如,搞的内操就是虚热闹,完全屁用不顶,李自成入城之后,崇祯身边只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平时大捧的银子养了大几千的内操兵,全部消失不见了。
大明诸帝在文官掌权后,真正练成内操兵,掌握武力,并且拿出来使用的,只有那个天不怕地不怕,文官奏折拿来当手帕抹鼻涕的封自己为总后兵的武宗皇帝,这位皇帝也算是异数天赋,只是身后的名声实在是太差劲了。
“臣决心也下定了,数日之内,打算连上数疏,力请皇上开始整顿京营之事。”
“嗯,很好。”
万历的眼神之中,充满了欣赏的色彩。眼前这个小子,敢作敢为,对自己忠心不二,这一次整顿京营,张惟功是肯定捞不到任何好处,还会把英国公府二百年下来的基本盘丢光,在勋贵之中得罪大批的人,除了文官方面支持整顿的人会叫好之外,万历看不出来惟功会落到什么真正的好处。这样的臣子,为了皇朝利益甘为孤臣,忠忱之心,令人感动。
他不由得道:“可惜你年纪太小,不然朕今日就下诏,令你为提督京营。”
“臣过二十年后再巴望吧。”
“倒也不必那么久,朕是打算将京营和锦衣卫都交给你,一如当年陆炳故事。”万历勉励惟功道:“好生去作。”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吩咐道:“你当去元辅那里,面请机宜,这事情元辅虽然也肯,但并不算太坚决。”
张居正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清丈上,估计清丈之事要到万历十年之后才能大致结束,伴随清丈还有很多麻烦和问题,现在他的精力根本不可能放在京营诸事上。
事实上,能保证边疆的安全就已经耗费了张居正不小的精力了。
从万历元年到现在,北方边境只有李成梁不停的在打仗,其余地方大抵安境,南方却并不平静,倭寇之祸是平息下去了,但四川两广一带的生苗土蛮祸乱不停,刘显等南方总兵不停的出兵,十万人以上的出兵规模就有好几起,擒斩在数万人,一次斩首一万多级的大战也有多次,整个大明的体制有极大的麻烦和问题,按后世史学家的说法是动员能力不足南宋的三成,财赋能力,人力动员机制,兵员来源和军队编成调动都有问题,承平时节保持庞大的军队数量还能对有些人形成威慑,一旦到处生事出乱子,张居正出色的财赋能力和灭火的本事才使得乱源虽多,但大明总体还处于向上的感觉,而且他的考成法加强了中央的权威,使政令通达,这其实比清丈度田和条鞭法更犀利,只是张居正自己和后来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张居正一死,晋商和江南士绅两大集团主持对他的清算,考成法废止,各方祸乱不止,从万历三大征到大大小小的战争,兵变,一直耗光了大明的国力为止。
对这个问题,惟功有清醒的认识,张居正现在是掌握全局,而且是一个罕见的优秀的政治家,但并不代表他在京营问题上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但没有张居正的全力支持,这件事是做不好的。哪怕是有惟功和皇帝两人,也肯定会以失败告终。
“臣今日便去。”惟功笑着答应下来,他原本就是打算过去,有皇帝这话更好,可以不那么犯忌讳了。
“听说你和李如松打了一架?”
说完正事,皇帝听八卦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很短的功夫,惟功与李如松长街雨夜大战,打的热火朝天的事情就传遍了九城,甚至一直传入皇宫,连皇帝都知道了。
毕竟当时观战的人多,而且这两人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
“这么说,李如松的本事也很不错啊……”
万历对李如松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和信任感,他已经在平台召见过李如松了,李如松身上那种独特的公子哥气息不仅没有使万历不快,反而使万历有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加上李如松独有的傲气,更使得万历对他十分信任和激赏。
和任何一个帝王一样,皇帝总会信任那些脾气很坏的臣子……用笔头的文臣也包括在内,当然,过度惹怒皇帝的时候要除外。
无论如何,万历对李家的信任和宠爱也算难得了,李如松在京呆了几年后就放在宣府当总兵官,然后是任提督去西北打仗,再就是任辽东总兵参与壬辰倭乱的战事,接着就是战死在了对土蛮的战场上,终其一生,这坏脾气的公子哥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文官经略他都敢顶撞,但万历一直对他有毫无保留的支持,在李如松死后,历任的辽东总兵都不如李如松那样得到皇帝的信任,最终没奈何之下又只能叫李成梁重新上马,李家在辽东经营数十年,家丁放在地方都是游击参将一级,李府家丁最终达到八千人的恐怖数字,而且全部是精锐骑兵,李氏父子打仗靠的就全部是自己的家丁,而且李家还垄断了对蒙古各部的走私生意也一样无事……
“李如松本人也还罢了。”惟功肃然道:“李府家丁据臣看来,全部是当得大将之选,特别是那个建州卫带过来的女真,也是凶悍之极的强梁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