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朝上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开海最新章节!
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的皇宫里,速檀老太后努尔巴努非常发愁。
大明西洋军府的将官戚继美已经在伊斯坦布尔城寓居近年,速檀太后能感受到,大明人的耐性越来越低了。
不为别的事,还是那件——要一支明军穿越奥斯曼国土,去往东北接应来自那边的明军。
这事对奥斯曼来说很难答应,不是他们不够信任大明人,这真不是信任就能解决的事。
奥斯曼并不像大明,各省、各县皆为皇帝直辖,奥斯曼的边境上都是有独立军事、行政、人事权的苏丹国,何况还有一堆有军事权的总督帕夏,这都是封建君主必然忌惮的实权疆臣。
要让明军向东北运输粮草,就得让明军进入锡诺普港,乘船经黑海进入高加索地区。
这事说的简单,但首先他们要先和高加索地区的沙俄人打一仗,拿下登陆地才行;拿下登陆地后,还要帮助守城,以保证明军得到粮草接应。
办完这一切,谁能保证明军不会乘船而下围攻伊斯坦布尔?
何况如果这事本身就是假的呢?明军只是借此言语调动奥斯曼兵力北上,以至南方空虚,使西洋军府趁虚而入?
西洋军府的兵力,已经成为阿拉伯海域最令人忌惮的军事力量,几乎完全掌控海权。
他们有这片海域最多的商船、也有最多的战船,甚至还控制着最多的海盗。
一艘商船没有西洋军府的传旗、没有他们的船引,想出海做生意就是痴人说梦。
最为关键的是没人相信西洋大臣殷正茂的说辞。
努尔巴努太后速檀试着派人刺探西洋军府情报的工作已经维持近三年了,对他们究竟有多少兵力依然不够了解。
间谍们带回的初步情报几乎毫无利用价值,而当伊斯坦布尔的宫廷汇总各地情报、传闻等消息最终拿出的数据却令人感到害怕。
他们保守估计西洋军府有商船两千艘、运输船两千艘、武装商船一千三百艘、战船八百艘、战舰二百艘、大战舰五十四艘,还有一艘极为夸张的巨型战舰。
说实话,这份估计并不保守,甚至还有一点夸张,不过就算殷正茂看了,也不至于脸红,无非是觉得鲁密地面的探子可能把一部分南洋军府给西洋军府送货的辎重船也理解为西洋军府的船了。
唯独一点,殷正茂都不知道军府有巨型战舰——在殷老爷子脑海里,那个东西该叫封舟,应该归纳在巨型武装运输船里头。
虽然用了新技术,三层火炮甲板装了九十四门重炮,但殷正茂绝对不会用它打仗。
封舟的意义在于发现一个国家,经过友好交涉他进贡了,等皇帝的诏令过来,用这船载着天使往岸边一靠,就能安定一国人心。
打仗太掉价了,好端端的干嘛要用五千料封舟打仗呢?老老实实用两千料战舰集群难道不舒服么。
前年,朝中万历皇帝写信来,让殷正茂给国内的小学编个介绍地理的教材,这活儿是万历同时交给三洋军府大臣的,就是想让他们都干一遍,最后的成果送到紫禁城,由万历挑人汇总编成小学生对整个世界的学习教材。
不过主要因为殷正茂所写的很多事跟陈沐的教材重合,又不如陈沐的篇章精细、划分清楚,因此国内大多使用陈沐的篇章,中间会夹杂着殷正茂的语句。
比如陈沐介绍亚欧非大陆,就是一个整体,将之划分为蒙古人到过的地方和蒙古人没到过的地方,介绍得很细致。
殷正茂就不细致了,老爷子很难从全局着眼,主要是介绍每个单独的地理单元,但里头有一句话说得深得万历喜爱,那是关于教孩子们怎么认识大陆的话。
他说:这是一片被大明军舰包围的土地。
万历开始觉得这话有点太大了,后来在军事室点了点舆图,数了数军港和战舰,嗯……老头儿说得对。
此时的奥斯曼同样有这样的感觉,一种浓重的危机感笼罩着努尔巴努太后速檀,尽管她从未对大明表现过敌意、西洋军府也没对她及奥斯曼表露过敌意,但威胁它就在那,并不是真的有敌意它才算威胁。
她第一次觉得奥斯曼的疆域不算大。
其实论说疆域,奥斯曼的疆域从来都不大,但也从来没小到能让人包围。
可坏就坏在这不算大也不算小上头,要是再大点儿,不至于教人包围;要是再小点,一直被包围也没什么压力。
就是如今突然从四面八方收到大明人的消息,让努尔巴努太后感觉很不好,快要窒息了。
而且这个要求在努尔巴努太后眼中并不是单纯一个要求,而意味着今后的选择,甚至影响到国策。
是死硬到底坚持独立,还是答应大明这个要求,准许他们的部队入境,并在接下来大明帝国的军事行动中协同作战。
也许这是联盟,但作为联盟中被包围的那一个,恐怕在联盟里也只有少数利益,还极有可能影响到速檀的威望。
但她很难拒绝戚继美。
因为戚继美救了她,在去年,宫廷中有人对她下毒,宫廷医师束手无策,戚继美受穆拉德速檀的托付,以自己的军医救了努尔巴努太后。
并且整个过程中西洋军府都未趁人之危对奥斯曼露出任何敌意。
至于谁下的毒,则是个糊涂账,有太多可能刺杀她的人与势力了,哪怕证据确凿都不敢确定。
即使得到救治,这次劫难依然让努尔巴努太后元气大伤,以至于穆拉德速檀都必须亲政,整个国家也到了必然的拐点——事情已无法再拖,究竟是答应大明西洋军府的要求,还是拒绝。
万历十二年五月末,穆拉德速檀在伊斯坦布尔王宫召见大明西洋军府印南总兵官戚继美,授予其大明驻奥斯曼第一任外事武官称号,同时为方便其行事,还给这个称号增加了一系列比方说扈从速檀、进入大炮之门、购置粮草等职务。
有意思的是,由于奥斯曼帝国其实是后人给他们的名字,他们在外事中通常自称‘上国’,而别人称他们多为‘奥斯曼家族’结果就造成戚继美的官号非常新颖。
天朝驻上国使臣——戚继美。
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的皇宫里,速檀老太后努尔巴努非常发愁。
大明西洋军府的将官戚继美已经在伊斯坦布尔城寓居近年,速檀太后能感受到,大明人的耐性越来越低了。
不为别的事,还是那件——要一支明军穿越奥斯曼国土,去往东北接应来自那边的明军。
这事对奥斯曼来说很难答应,不是他们不够信任大明人,这真不是信任就能解决的事。
奥斯曼并不像大明,各省、各县皆为皇帝直辖,奥斯曼的边境上都是有独立军事、行政、人事权的苏丹国,何况还有一堆有军事权的总督帕夏,这都是封建君主必然忌惮的实权疆臣。
要让明军向东北运输粮草,就得让明军进入锡诺普港,乘船经黑海进入高加索地区。
这事说的简单,但首先他们要先和高加索地区的沙俄人打一仗,拿下登陆地才行;拿下登陆地后,还要帮助守城,以保证明军得到粮草接应。
办完这一切,谁能保证明军不会乘船而下围攻伊斯坦布尔?
何况如果这事本身就是假的呢?明军只是借此言语调动奥斯曼兵力北上,以至南方空虚,使西洋军府趁虚而入?
西洋军府的兵力,已经成为阿拉伯海域最令人忌惮的军事力量,几乎完全掌控海权。
他们有这片海域最多的商船、也有最多的战船,甚至还控制着最多的海盗。
一艘商船没有西洋军府的传旗、没有他们的船引,想出海做生意就是痴人说梦。
最为关键的是没人相信西洋大臣殷正茂的说辞。
努尔巴努太后速檀试着派人刺探西洋军府情报的工作已经维持近三年了,对他们究竟有多少兵力依然不够了解。
间谍们带回的初步情报几乎毫无利用价值,而当伊斯坦布尔的宫廷汇总各地情报、传闻等消息最终拿出的数据却令人感到害怕。
他们保守估计西洋军府有商船两千艘、运输船两千艘、武装商船一千三百艘、战船八百艘、战舰二百艘、大战舰五十四艘,还有一艘极为夸张的巨型战舰。
说实话,这份估计并不保守,甚至还有一点夸张,不过就算殷正茂看了,也不至于脸红,无非是觉得鲁密地面的探子可能把一部分南洋军府给西洋军府送货的辎重船也理解为西洋军府的船了。
唯独一点,殷正茂都不知道军府有巨型战舰——在殷老爷子脑海里,那个东西该叫封舟,应该归纳在巨型武装运输船里头。
虽然用了新技术,三层火炮甲板装了九十四门重炮,但殷正茂绝对不会用它打仗。
封舟的意义在于发现一个国家,经过友好交涉他进贡了,等皇帝的诏令过来,用这船载着天使往岸边一靠,就能安定一国人心。
打仗太掉价了,好端端的干嘛要用五千料封舟打仗呢?老老实实用两千料战舰集群难道不舒服么。
前年,朝中万历皇帝写信来,让殷正茂给国内的小学编个介绍地理的教材,这活儿是万历同时交给三洋军府大臣的,就是想让他们都干一遍,最后的成果送到紫禁城,由万历挑人汇总编成小学生对整个世界的学习教材。
不过主要因为殷正茂所写的很多事跟陈沐的教材重合,又不如陈沐的篇章精细、划分清楚,因此国内大多使用陈沐的篇章,中间会夹杂着殷正茂的语句。
比如陈沐介绍亚欧非大陆,就是一个整体,将之划分为蒙古人到过的地方和蒙古人没到过的地方,介绍得很细致。
殷正茂就不细致了,老爷子很难从全局着眼,主要是介绍每个单独的地理单元,但里头有一句话说得深得万历喜爱,那是关于教孩子们怎么认识大陆的话。
他说:这是一片被大明军舰包围的土地。
万历开始觉得这话有点太大了,后来在军事室点了点舆图,数了数军港和战舰,嗯……老头儿说得对。
此时的奥斯曼同样有这样的感觉,一种浓重的危机感笼罩着努尔巴努太后速檀,尽管她从未对大明表现过敌意、西洋军府也没对她及奥斯曼表露过敌意,但威胁它就在那,并不是真的有敌意它才算威胁。
她第一次觉得奥斯曼的疆域不算大。
其实论说疆域,奥斯曼的疆域从来都不大,但也从来没小到能让人包围。
可坏就坏在这不算大也不算小上头,要是再大点儿,不至于教人包围;要是再小点,一直被包围也没什么压力。
就是如今突然从四面八方收到大明人的消息,让努尔巴努太后感觉很不好,快要窒息了。
而且这个要求在努尔巴努太后眼中并不是单纯一个要求,而意味着今后的选择,甚至影响到国策。
是死硬到底坚持独立,还是答应大明这个要求,准许他们的部队入境,并在接下来大明帝国的军事行动中协同作战。
也许这是联盟,但作为联盟中被包围的那一个,恐怕在联盟里也只有少数利益,还极有可能影响到速檀的威望。
但她很难拒绝戚继美。
因为戚继美救了她,在去年,宫廷中有人对她下毒,宫廷医师束手无策,戚继美受穆拉德速檀的托付,以自己的军医救了努尔巴努太后。
并且整个过程中西洋军府都未趁人之危对奥斯曼露出任何敌意。
至于谁下的毒,则是个糊涂账,有太多可能刺杀她的人与势力了,哪怕证据确凿都不敢确定。
即使得到救治,这次劫难依然让努尔巴努太后元气大伤,以至于穆拉德速檀都必须亲政,整个国家也到了必然的拐点——事情已无法再拖,究竟是答应大明西洋军府的要求,还是拒绝。
万历十二年五月末,穆拉德速檀在伊斯坦布尔王宫召见大明西洋军府印南总兵官戚继美,授予其大明驻奥斯曼第一任外事武官称号,同时为方便其行事,还给这个称号增加了一系列比方说扈从速檀、进入大炮之门、购置粮草等职务。
有意思的是,由于奥斯曼帝国其实是后人给他们的名字,他们在外事中通常自称‘上国’,而别人称他们多为‘奥斯曼家族’结果就造成戚继美的官号非常新颖。
天朝驻上国使臣——戚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