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 第二章1
第二章1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最新章节!
财富第二方式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财富机会
调查数据显示,每100个人中,有24。7人是这样开始财富的:先有了自己做的想法,然后去寻找机会。他们只知道想做点什么,还不清楚究竟能做什么。发现财富机会的途径主要是做市场调查,边做边摸索,或者是道听途说,看别人好赚钱,就草率创业。这一组失败率最高,原因显而易见——既没有经验,也不懂经营。
本组创业者的社会构成以三个群体为多:1。非赢利机构的成员,基本上没有商业和企业经验,比如教师、学生、机关人员;2。企业的普通职工,下岗了,没有技术或不能凭本身技术创业,比如大企业的技术工人,他们的技术常常需要大资金支持,还需要相当的经营能力;3。进城谋生活的农民,他们离开了土地,只有靠商业立家。为了生存,为了赚钱,或者为了不受窝囊气,他们琢磨着要干点什么,好养活自己。他们是在重新寻找人生定位的过程中发展起创业想法的。他们都没有什么商业经验,财富道路也是五花八门,吃过的苦也各不相同。
下面是一些创业实例,看了之后可能会把你的财富理想击碎,他们的生意档次都很低,没有一个是像样的企业。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入,怎么也难接受那样的命运。这就是创业要付出的一个代价。由于本书侧重于白手创业,创业资金不超过三万元,因此没有气派、恢弘、体面、大资金、高档次的创业案例。话说回来,那常常又不能叫做创业了,而叫改革、转型、重组,也不是一般人做得了的。除非你在大机构做了好多年,有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它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调查数据也显示,只有不到20%的创业者有大企业、大机构的从业背景,那表明创业条件越充分,越难以自己创业。
不管你读过多么好的大学,如果想拥有自己的企业,就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你的工作。就好像北京大学的一位学生,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气之下,回家卖猪肉去了。有多少人敢那么做?有多少人愿过那样的生活?他会甘心卖一辈子猪肉吗?10年之后,当他的那些同学提升为处长、经理时,他是什么呢?最可能的归宿是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过着自由而富足的生活,而且前途光明——如果他肯继续奋斗的话。
事物有多种可能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把握有助于财富成功的那些可能性。
故事一
他是安徽桐城人,农民出身,1989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合肥市交通部门的下属企业。1990年,他辞职下海。“我究竟要做什么?”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只明白一点:给自己一个机会,不成功,就回家种田去。那时,他只有200元钱。他的问题就是“做什么好呢”,到处寻找机会。
偶然听一个朋友说做水产生意赚钱,就天天去水产市场转。一个月下来,与水产摊的个体户成了好朋友,调查结果也就出来了:做水产品出口,利润最高。
两手空空怎么做?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个体户组织起来,集中向外贸公司供货。在电话黄页上,他找到了一家专门做对日贸易的水产公司,单枪匹马杀了过去。碰壁而回。不死心,再去,还碰,再去,再碰,四进四出。第五天,水产公司说话了:小伙子,你厉害,好,拿样品来!
一声欢呼,一路奔跑,他往返于市场与公司之间,签下了生平第一单合同。看着合同上的大红印,个体户们同意赊货给他。他雇了一辆三轮车,自己坐在车上押运,足足送了15天,保鲜的冰块冻得他两腿不能站立。好家伙,一单生意赚了足足10万元。
财富之路就那么开始了。第一年,销售额高达9000万元,纯赚480万元。后来,他创办了自己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集团,因此得以挤身100富豪榜。
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他的赚钱速度是一个神话。质疑数字的准确性没有意义,重要的是给我们的启发:1。信息是偶然得到的,但一个月的调查使他基本熟悉了水产行业;2。调查的收获是找到了独特的利基点——卖给水产公司,而不是当个体户,这一点最为难得,是一种创新;3。不怕碰壁,不怕艰苦,顽强执行。
故事二
孙正义被誉为“日本的比尔·盖茨”,1957年生,比比尔·盖茨小两岁,日本电脑软件和媒体业的大亨,他的财富一度排到世界富豪榜第四名。
1980年3月,他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回到阔别六年的日本,开始考虑干什么好。那时他23岁,目标是要创建自己的事业,而且发誓“要做就做日本第一”。19岁订立的人生计划是:30来岁资产不少于1000亿日元。
为此,他展开了长达一年半的市场调查。一年半是难熬的,大女儿在该期间出生,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坐吃山空让他感到不安。找份工作当然是容易的,但转念又想:“一旦事业起步,就要投进去好几年,如果不成功,重新来一次的话,就绕远了。”遂决定继续调查。
他调查了四十几个项目,全部都自己动手,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每一个项目,都做了十年的损益预算,包括资金周转和组织结构图。调查工作是真正彻底的,一般的专业公司也难做到吧。每一项目的资料有三四十厘米厚,全部摞起来,有十几米高。就算把结果卖掉,也可以卖得一个好价钱。
为确保调查成功,他设计了25项标准,九个条件。25项标准包括:是否喜欢该行业,50年不变;是不是独一无二的;10年内能否成为日本第一;是否真的赚钱;合不合时代潮流……。9个条件是: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确实能赚钱;应该是朝阳产业,而不是走下坡路;能够发展成为企业集团;别人无法模仿;投资不大;对社会有贡献;必须能够成为行业第一,否则就不做。再把40个项目逐一考核打分。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他选定了软件批发业,1981年9月,出资1000万日元,成立日本软银公司。他的选择非常成功,成为20年间财富增长最快的日本人1。
故事三
这一位是因为生活所迫,就打了辞职报告的人。那是1994年,他的单位经济效益还不错,所以他是单位第一个主动辞职的人。人是下海了,可“做什么好呢”?他做了一番调查,淘汰了十几个项目,没有寻到中意的机会。就感觉到有压力了,没有收入,有点发慌,偶尔也曾后悔。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继续做调查。
然后来了一段小插曲。天下大雨,他家的门受潮变形,门板里掉出来一堆玉米芯。恼恨一番,想买一扇新门。哪里晓得,走遍了市场,都是劣质门,也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厂家。就自己动手做,看上去还不错。邻居看见了,也要求他帮着做一扇门,他帮邻居家做的比自家的还漂亮。他并没有想到这件小事背后的意义。
他还在做市场调查。无意中发现,卖给他玉米芯门的那个工厂,生意挺红火,就开始调查房门产销情况。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主要是个体户和小作坊在造门卖门,质量都不行。他仿佛看到了曙光。
四处打听消息,上海的亲戚告诉他,昆山有一个厂生产的门可能符合他的想法,他就奔那儿去了。路上出了车祸,就住进了医院。祸
1见《孙正义:数字化时代的英雄》第48页~54页,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需要补充一点,他有成功的商业经验,在美国留学时就创办了一家公司,经营得很好,毕业回家时他把公司卖掉了。2000年~2002年,他向中国阿里巴巴网站投入了大约一亿,美元的风险资金,现在看来成效显著。兮福所伏,病友告诉他说,北京有人研制出一种用煤灰生产的门,坚固耐用,还免税。他就奔北京来了,看到煤灰与树脂生产的门,很不错,他的家乡又盛产煤,心情激动,跃跃欲试。
但是,他的调查仍然在继续,他可不想一知半解就动手。他走访了一。些用户,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果干燥不彻底,油漆脱落,暂时也还不能大规模生产。他只好放弃。至此,他为调查付出了多少劳动,你可以想像。
财富第二方式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财富机会
调查数据显示,每100个人中,有24。7人是这样开始财富的:先有了自己做的想法,然后去寻找机会。他们只知道想做点什么,还不清楚究竟能做什么。发现财富机会的途径主要是做市场调查,边做边摸索,或者是道听途说,看别人好赚钱,就草率创业。这一组失败率最高,原因显而易见——既没有经验,也不懂经营。
本组创业者的社会构成以三个群体为多:1。非赢利机构的成员,基本上没有商业和企业经验,比如教师、学生、机关人员;2。企业的普通职工,下岗了,没有技术或不能凭本身技术创业,比如大企业的技术工人,他们的技术常常需要大资金支持,还需要相当的经营能力;3。进城谋生活的农民,他们离开了土地,只有靠商业立家。为了生存,为了赚钱,或者为了不受窝囊气,他们琢磨着要干点什么,好养活自己。他们是在重新寻找人生定位的过程中发展起创业想法的。他们都没有什么商业经验,财富道路也是五花八门,吃过的苦也各不相同。
下面是一些创业实例,看了之后可能会把你的财富理想击碎,他们的生意档次都很低,没有一个是像样的企业。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入,怎么也难接受那样的命运。这就是创业要付出的一个代价。由于本书侧重于白手创业,创业资金不超过三万元,因此没有气派、恢弘、体面、大资金、高档次的创业案例。话说回来,那常常又不能叫做创业了,而叫改革、转型、重组,也不是一般人做得了的。除非你在大机构做了好多年,有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它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调查数据也显示,只有不到20%的创业者有大企业、大机构的从业背景,那表明创业条件越充分,越难以自己创业。
不管你读过多么好的大学,如果想拥有自己的企业,就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你的工作。就好像北京大学的一位学生,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气之下,回家卖猪肉去了。有多少人敢那么做?有多少人愿过那样的生活?他会甘心卖一辈子猪肉吗?10年之后,当他的那些同学提升为处长、经理时,他是什么呢?最可能的归宿是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过着自由而富足的生活,而且前途光明——如果他肯继续奋斗的话。
事物有多种可能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把握有助于财富成功的那些可能性。
故事一
他是安徽桐城人,农民出身,1989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合肥市交通部门的下属企业。1990年,他辞职下海。“我究竟要做什么?”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只明白一点:给自己一个机会,不成功,就回家种田去。那时,他只有200元钱。他的问题就是“做什么好呢”,到处寻找机会。
偶然听一个朋友说做水产生意赚钱,就天天去水产市场转。一个月下来,与水产摊的个体户成了好朋友,调查结果也就出来了:做水产品出口,利润最高。
两手空空怎么做?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个体户组织起来,集中向外贸公司供货。在电话黄页上,他找到了一家专门做对日贸易的水产公司,单枪匹马杀了过去。碰壁而回。不死心,再去,还碰,再去,再碰,四进四出。第五天,水产公司说话了:小伙子,你厉害,好,拿样品来!
一声欢呼,一路奔跑,他往返于市场与公司之间,签下了生平第一单合同。看着合同上的大红印,个体户们同意赊货给他。他雇了一辆三轮车,自己坐在车上押运,足足送了15天,保鲜的冰块冻得他两腿不能站立。好家伙,一单生意赚了足足10万元。
财富之路就那么开始了。第一年,销售额高达9000万元,纯赚480万元。后来,他创办了自己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集团,因此得以挤身100富豪榜。
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他的赚钱速度是一个神话。质疑数字的准确性没有意义,重要的是给我们的启发:1。信息是偶然得到的,但一个月的调查使他基本熟悉了水产行业;2。调查的收获是找到了独特的利基点——卖给水产公司,而不是当个体户,这一点最为难得,是一种创新;3。不怕碰壁,不怕艰苦,顽强执行。
故事二
孙正义被誉为“日本的比尔·盖茨”,1957年生,比比尔·盖茨小两岁,日本电脑软件和媒体业的大亨,他的财富一度排到世界富豪榜第四名。
1980年3月,他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回到阔别六年的日本,开始考虑干什么好。那时他23岁,目标是要创建自己的事业,而且发誓“要做就做日本第一”。19岁订立的人生计划是:30来岁资产不少于1000亿日元。
为此,他展开了长达一年半的市场调查。一年半是难熬的,大女儿在该期间出生,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坐吃山空让他感到不安。找份工作当然是容易的,但转念又想:“一旦事业起步,就要投进去好几年,如果不成功,重新来一次的话,就绕远了。”遂决定继续调查。
他调查了四十几个项目,全部都自己动手,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每一个项目,都做了十年的损益预算,包括资金周转和组织结构图。调查工作是真正彻底的,一般的专业公司也难做到吧。每一项目的资料有三四十厘米厚,全部摞起来,有十几米高。就算把结果卖掉,也可以卖得一个好价钱。
为确保调查成功,他设计了25项标准,九个条件。25项标准包括:是否喜欢该行业,50年不变;是不是独一无二的;10年内能否成为日本第一;是否真的赚钱;合不合时代潮流……。9个条件是: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确实能赚钱;应该是朝阳产业,而不是走下坡路;能够发展成为企业集团;别人无法模仿;投资不大;对社会有贡献;必须能够成为行业第一,否则就不做。再把40个项目逐一考核打分。
非常之事待非常之人。他选定了软件批发业,1981年9月,出资1000万日元,成立日本软银公司。他的选择非常成功,成为20年间财富增长最快的日本人1。
故事三
这一位是因为生活所迫,就打了辞职报告的人。那是1994年,他的单位经济效益还不错,所以他是单位第一个主动辞职的人。人是下海了,可“做什么好呢”?他做了一番调查,淘汰了十几个项目,没有寻到中意的机会。就感觉到有压力了,没有收入,有点发慌,偶尔也曾后悔。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继续做调查。
然后来了一段小插曲。天下大雨,他家的门受潮变形,门板里掉出来一堆玉米芯。恼恨一番,想买一扇新门。哪里晓得,走遍了市场,都是劣质门,也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厂家。就自己动手做,看上去还不错。邻居看见了,也要求他帮着做一扇门,他帮邻居家做的比自家的还漂亮。他并没有想到这件小事背后的意义。
他还在做市场调查。无意中发现,卖给他玉米芯门的那个工厂,生意挺红火,就开始调查房门产销情况。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主要是个体户和小作坊在造门卖门,质量都不行。他仿佛看到了曙光。
四处打听消息,上海的亲戚告诉他,昆山有一个厂生产的门可能符合他的想法,他就奔那儿去了。路上出了车祸,就住进了医院。祸
1见《孙正义:数字化时代的英雄》第48页~54页,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需要补充一点,他有成功的商业经验,在美国留学时就创办了一家公司,经营得很好,毕业回家时他把公司卖掉了。2000年~2002年,他向中国阿里巴巴网站投入了大约一亿,美元的风险资金,现在看来成效显著。兮福所伏,病友告诉他说,北京有人研制出一种用煤灰生产的门,坚固耐用,还免税。他就奔北京来了,看到煤灰与树脂生产的门,很不错,他的家乡又盛产煤,心情激动,跃跃欲试。
但是,他的调查仍然在继续,他可不想一知半解就动手。他走访了一。些用户,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果干燥不彻底,油漆脱落,暂时也还不能大规模生产。他只好放弃。至此,他为调查付出了多少劳动,你可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