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打死不承认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帝国吃相最新章节!
这本书册是秦始皇根据陈旭上次讲述的三省六部的朝堂改革制度写出来的。
三省六部制度和眼下的三公九卿制度完全不一样,具有非常明晰的职权分配,特别是三省的设置,将减少了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浪费朝议宝贵的时间。
眼下大秦的朝议制度非常松散,几乎不管是军事民政还是皇宫的大小事情都可以在朝堂之上提出来商讨解决,也就是说无论三公九卿这些大官,还是下面一些署衙的官员,都不会自己专断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任务是管理下面的郡县,通传下发朝堂命令,然后收集下面递交上来的奏章,紧急的重要的事情就在朝堂之上提出来,不紧急不重要的就整理之后送入皇宫让皇帝慢慢看,而皇帝遇到无法专断的也会在朝堂之上让所有官员一起商讨最后选择一个自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
因此朝议上便不分大事小事,朝事野事,只要是下面呈报上来的几乎事事都会通传到皇帝耳中,除开朝议时间,平日还有大量的奏章从各署衙不断送往章台宫让皇帝审阅,而这也就是秦始皇为什么每天勤政忙死的原因。
以前的秦国只有几个郡,事情再多每天也就那么几条顶多十多条,即便是玩着也能处理完,但眼下大秦统一了六国之后,全国三十六郡八百余县,每日报入咸阳的奏章至少上百条,这些以前都是竹木简,加起来足有数百斤,要用车往皇宫里面拉,如今许多郡县的奏章改成了麻浆纸,虽然体积小了重量轻了,但下面郡县的官员发现用麻浆纸写字既便宜又方便,因此奏章的内容字数也翻了无数倍,几张麻浆纸就能写数百上字,一份奏章看下来,耗费的时间是以前的好几倍,但作为一个勤政的皇帝,秦始皇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看完然后做出最高批示。
而这些奏章之中,许多都是和今天朝堂之上的事情一样鸡毛蒜皮,有地方官员互相扯皮,有村民争水打斗,有山匪抢劫、有某个地方大虫为患咬死人和耕牛等等等等,反正下面的官员自认为比较重要而无法解决的都会呈报到咸阳,至于报上去之后皇帝怎么办那是皇帝的事情,等奏章批下来已经个把月甚至半年之后了,很多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但就是这些本来就不需要皇帝批阅的小事占去了秦始皇大量的时间,让他感觉到头痛和无奈,但却又想不到一个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从商周传承下来的传统就是:这些都应该是诸侯和君王处理的事情,大臣都是君王的助手,他们只能执行君王的命令,如果独断的话就是越权,是非常令诸侯忌惮的事情。
比如左相李斯,他负责统领九卿和文武百官,但对于各府衙呈报的奏章并无独断的权利,因此最后还是只能交给皇帝决断,得到皇帝的指示之后才能下发执行,不过各府衙也并非事无巨细都会呈报给皇帝,有些太过荒唐或者感觉不重要的奏章自然会被压下来,不然每天皇帝就无法睡觉了,就比如陈旭改良的铜锯一样,内史府的铁官丞感觉这么一件屁事不值得上报,因此就把铜锯丢在了杂物房,导致被人翻出来举报,然后落得一个贬官的下场。
这就是皇帝一言而决的议政特点。
但这个诸侯处理小国朝政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统治了整个中国的大秦国情,皇帝的压力增大无数倍,但满朝文武还是一如既往的作为一个上传下达的通话器没起到太大的作用。
而陈旭提出的三省六部制,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尚书省统领六部管理全国郡县,下面的各种奏章也都传递到六部,六部官员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予以甄别,属于六部之事则由六部官员写出处置方法之后交由丞相阅览,尚书省丞相批阅,发现不合格的退回六部再次处置,合格的则签字同意后递交给中书省,中书省同样根据奏章的轻重缓急进行甄别,认为可以执行的就交给皇帝批阅,不行的退回尚书省继续修改处置方法,皇帝批阅之后再由中书省签发后送到尚书省分派各部遵照执行,这个过程虽然变的复杂了许多,但就可以把应该在朝堂之上商讨的处置方法变成官员先行处置,这样就省去了朝堂之上需要解决的大部分事情,皇帝最后看到的奏章就是只需要确认同意或者不同意,而不需要自己动脑筋去想怎么解决。
其实这就是后世公司管理中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前置管理办法,也就是说,把所有要处理的事情尽量留在基层提出解决方法,而老总只需要审阅就行,老总把握大局和方向,下面的经理和办事人员才是具体解决问题的人员,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和调动各署衙官员的能力和积极性,因为你提出的每一条方法皇帝最后基本上都能看到,处理的好皇帝自然就会注意,如果经常都让皇帝感觉你的方法好,说不定就会委以重任,这就是后世所说的能力体现,因为很多官员其实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府衙之中,都是在混时间,大部分人做着收发员的工作。
采用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尚书省和监察省互相制约,统筹在皇权之下,三省六部责权明确,就不会像如今三公九卿这般交叉混乱,如今虽然分置了左右丞相,但两个丞相的职权并不清晰,剩下的九卿职权更加不清晰,而且例如奉常和宗正、典客这些九卿地位高但作用日渐减小,对于朝政处理一点作用都没有,但却天天站在朝堂之上奏报各种稀奇古怪的奏章,但秦始皇又还不得不花时间来处置,毕竟是位高权重的九卿。
比如,今天朝堂之上就是九卿之一的典客令钟离广第一个跳出来哭诉无耻兼禽兽的窃贼把他家二十多只羊七八头大肥猪的蹄子耳朵偷去了,而且就为这件事,朝堂之上吵吵嚷嚷小半个时辰。
如果不知道三省六部这种制度就算了,而秦始皇如今不仅知道了,并且也在心中反复思考了许久,而且还将其整理成册。
今天这件事而这件事就是一根导火索,让秦始皇下定决心,要改变朝堂如今的格局,彻底解决这种让他每次都感觉窝火的朝议状况。
忽忽半个小时过去,秦始皇已经把自己写的改制方法仔细阅读了一遍,而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同时传来宫人禀报:“陛下,清河侯已经到了!”
“快请!”秦始皇把书册放好之后站了起来,就看见陈旭脸色平静的跨进房门,然后不卑不亢的拱手行礼:“臣见过陛下!”
“清河侯免礼!”秦始皇上前几步拉住陈旭的手,坐到热炕上,又亲自给陈旭斟上一杯热腾腾的紫云仙茶之后吩咐门外的人都离开十丈范围,这才坐下来。
陈旭感觉秦始皇肯定是心里憋了一个啥大招准备释放,不然决计不会有如此严肃认真,因此心里也略有些忐忑的拱手说:“陛下,不知唤臣来有何事?”
“清河侯请看!”秦始皇脸色平静的将面前的书册轻轻推到陈旭面前。
陈旭好奇的翻开,很快就明白过来,然后往后慢慢翻看,花了几分钟大致将内容看完之后拱手说:“陛下难道是准备改制朝堂?”
“然!”秦始皇脸色凝重的点点头。
“臣以为其实陛下不用操之过急,三省六部制改造下来,已经习惯了眼下各种朝堂议事方法的三公九卿和文武百官必然都会乱作一团,各府衙的官吏也都不适应这种改革,恐怕会造成不小的混乱!”陈旭犹豫了一下说。
“有这样好的治国之策,朕为何不用,所谓长痛不如短痛,朕要改,无人敢置喙一言半句,敢生乱者,朕绝不轻饶!”秦始皇说话的语气不重,但却透出一股浓浓的霸气。
陈旭默然,果然是千古一帝,就这份霸气,估计后世也没几个帝王赶得上,因此点头说:“既然陛下决意改革,臣自然全力支持,但臣还是建议等开春之后扫平河南再进行改制!”
“不,朕决心已定,要趁着这寒冬时节尽快完成此事,今日在朝堂在上,钟离广为了府中被窃贼偷去的羊蹄猪耳竟然闹了半个时辰,朕实在是忍不下去了。”秦始皇说完之后略有些古怪的看着陈旭,“清河侯可否听说咸阳城中最近出了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怪癖大盗,专门偷鸡爪羊蹄,光是朝堂之上就已经有好几为公卿大臣府上被光顾,要不然今日朝议也不会如此。”
“啊~呃~这个……臣最近都在科学院研究制作几件新奇的玩意儿,早出晚归不曾听说此事……”陈旭一听就头皮发炸,赶紧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
偷东西这种事肯定是打死不能承认的。
而且还是偷这么低级趣味的东西,说出去都丢脸。
秦始皇略微有些尴尬,如果这些鸡爪羊蹄猪耳朵不是陈旭府上的人偷的,那就一定是皇宫的御膳房安排人偷的,因此这件事更加不能去调查了。
皇帝更加丢不起这个脸。
不过很快秦始皇就捕捉到陈旭刚才的话,眼中露出一抹惊喜说:“清河侯如今又在研制什么新奇之物?”
陈旭赶紧拱手笑着说:“陛下恕罪,这件事臣还在策划研究之中,等研制成功之后自然第一时间通报陛下!”
“也好!”秦始皇虽然略有些遗憾,但也没强迫,而是把话题再次转移回到朝堂改制的事情上。
接下来秦始皇对照书册仔细询问了陈旭更多的细节问题,比如三省的职权分配,六部的职责,以及六部所属署衙的设置等问题,这些他早已在心中思量过无数次,而且也都在书册上写的非常详细,今天叫陈旭入宫,就是想在听听陈旭的一件和建议,同时对他写出的改制策略进行完善和补充,毕竟这三省六部制度是陈旭想出来的。
而这种近乎于伤筋动骨的改革,必然会让许多人的利益受损,到时候必然有人不满。
但不管文武百官满或者不满,秦始皇这次已经下定决心。
君臣两人就在紫宸殿商讨了足足一个时辰,感觉基本上商讨的面面俱到之后,陈旭这才离开回府。
而很快,左相李斯、右相冯去疾还有御史大夫蒙毅三人几乎同时接到宫人的传旨入宫商讨重要国政。
这个动静很大。
皇帝已经很久没有在紫宸殿同时宣召三位上卿共同议政了。
而且还是清河侯前脚刚走。
也就是说这件事一定和清河侯有关。
而根据皇宫传出来的只言片语判断,这次的商讨的事情非常隐秘也非常重大,因为紫宸殿四周任何人不许靠近十丈,加上厚实的石墙和紧闭的殿门,殿内商讨的情况几乎一个字都打听不到。
而三人进宫时候很平静,但出宫的时候一个个脸色完全变得不一样,表情非常凝重,情绪波动也很大,而且回府之后都各自进入书房开始书写奏章。
这个情况一连三天均是如此,三位上卿早朝散朝之后就一起进入紫宸殿,商讨一个时辰之后各自回府继续写奏章,这个举动顿时让文武百官都满头雾水的同时又心惊胆战,不知道陛下准备推行的国策究竟是什么,于是很多人都私下去三位上卿府中拜访,希望得到一个切确的答案,但三位上卿却守口如瓶一个字都不愿意多说。
三天之后,又有一些九卿职务也被宣召入宫,但这些人出来之后也都三缄其口。
这下整个咸阳的大小官员都开始惴惴不安。
这本书册是秦始皇根据陈旭上次讲述的三省六部的朝堂改革制度写出来的。
三省六部制度和眼下的三公九卿制度完全不一样,具有非常明晰的职权分配,特别是三省的设置,将减少了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浪费朝议宝贵的时间。
眼下大秦的朝议制度非常松散,几乎不管是军事民政还是皇宫的大小事情都可以在朝堂之上提出来商讨解决,也就是说无论三公九卿这些大官,还是下面一些署衙的官员,都不会自己专断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任务是管理下面的郡县,通传下发朝堂命令,然后收集下面递交上来的奏章,紧急的重要的事情就在朝堂之上提出来,不紧急不重要的就整理之后送入皇宫让皇帝慢慢看,而皇帝遇到无法专断的也会在朝堂之上让所有官员一起商讨最后选择一个自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
因此朝议上便不分大事小事,朝事野事,只要是下面呈报上来的几乎事事都会通传到皇帝耳中,除开朝议时间,平日还有大量的奏章从各署衙不断送往章台宫让皇帝审阅,而这也就是秦始皇为什么每天勤政忙死的原因。
以前的秦国只有几个郡,事情再多每天也就那么几条顶多十多条,即便是玩着也能处理完,但眼下大秦统一了六国之后,全国三十六郡八百余县,每日报入咸阳的奏章至少上百条,这些以前都是竹木简,加起来足有数百斤,要用车往皇宫里面拉,如今许多郡县的奏章改成了麻浆纸,虽然体积小了重量轻了,但下面郡县的官员发现用麻浆纸写字既便宜又方便,因此奏章的内容字数也翻了无数倍,几张麻浆纸就能写数百上字,一份奏章看下来,耗费的时间是以前的好几倍,但作为一个勤政的皇帝,秦始皇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看完然后做出最高批示。
而这些奏章之中,许多都是和今天朝堂之上的事情一样鸡毛蒜皮,有地方官员互相扯皮,有村民争水打斗,有山匪抢劫、有某个地方大虫为患咬死人和耕牛等等等等,反正下面的官员自认为比较重要而无法解决的都会呈报到咸阳,至于报上去之后皇帝怎么办那是皇帝的事情,等奏章批下来已经个把月甚至半年之后了,很多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但就是这些本来就不需要皇帝批阅的小事占去了秦始皇大量的时间,让他感觉到头痛和无奈,但却又想不到一个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从商周传承下来的传统就是:这些都应该是诸侯和君王处理的事情,大臣都是君王的助手,他们只能执行君王的命令,如果独断的话就是越权,是非常令诸侯忌惮的事情。
比如左相李斯,他负责统领九卿和文武百官,但对于各府衙呈报的奏章并无独断的权利,因此最后还是只能交给皇帝决断,得到皇帝的指示之后才能下发执行,不过各府衙也并非事无巨细都会呈报给皇帝,有些太过荒唐或者感觉不重要的奏章自然会被压下来,不然每天皇帝就无法睡觉了,就比如陈旭改良的铜锯一样,内史府的铁官丞感觉这么一件屁事不值得上报,因此就把铜锯丢在了杂物房,导致被人翻出来举报,然后落得一个贬官的下场。
这就是皇帝一言而决的议政特点。
但这个诸侯处理小国朝政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统治了整个中国的大秦国情,皇帝的压力增大无数倍,但满朝文武还是一如既往的作为一个上传下达的通话器没起到太大的作用。
而陈旭提出的三省六部制,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尚书省统领六部管理全国郡县,下面的各种奏章也都传递到六部,六部官员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予以甄别,属于六部之事则由六部官员写出处置方法之后交由丞相阅览,尚书省丞相批阅,发现不合格的退回六部再次处置,合格的则签字同意后递交给中书省,中书省同样根据奏章的轻重缓急进行甄别,认为可以执行的就交给皇帝批阅,不行的退回尚书省继续修改处置方法,皇帝批阅之后再由中书省签发后送到尚书省分派各部遵照执行,这个过程虽然变的复杂了许多,但就可以把应该在朝堂之上商讨的处置方法变成官员先行处置,这样就省去了朝堂之上需要解决的大部分事情,皇帝最后看到的奏章就是只需要确认同意或者不同意,而不需要自己动脑筋去想怎么解决。
其实这就是后世公司管理中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前置管理办法,也就是说,把所有要处理的事情尽量留在基层提出解决方法,而老总只需要审阅就行,老总把握大局和方向,下面的经理和办事人员才是具体解决问题的人员,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和调动各署衙官员的能力和积极性,因为你提出的每一条方法皇帝最后基本上都能看到,处理的好皇帝自然就会注意,如果经常都让皇帝感觉你的方法好,说不定就会委以重任,这就是后世所说的能力体现,因为很多官员其实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府衙之中,都是在混时间,大部分人做着收发员的工作。
采用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尚书省和监察省互相制约,统筹在皇权之下,三省六部责权明确,就不会像如今三公九卿这般交叉混乱,如今虽然分置了左右丞相,但两个丞相的职权并不清晰,剩下的九卿职权更加不清晰,而且例如奉常和宗正、典客这些九卿地位高但作用日渐减小,对于朝政处理一点作用都没有,但却天天站在朝堂之上奏报各种稀奇古怪的奏章,但秦始皇又还不得不花时间来处置,毕竟是位高权重的九卿。
比如,今天朝堂之上就是九卿之一的典客令钟离广第一个跳出来哭诉无耻兼禽兽的窃贼把他家二十多只羊七八头大肥猪的蹄子耳朵偷去了,而且就为这件事,朝堂之上吵吵嚷嚷小半个时辰。
如果不知道三省六部这种制度就算了,而秦始皇如今不仅知道了,并且也在心中反复思考了许久,而且还将其整理成册。
今天这件事而这件事就是一根导火索,让秦始皇下定决心,要改变朝堂如今的格局,彻底解决这种让他每次都感觉窝火的朝议状况。
忽忽半个小时过去,秦始皇已经把自己写的改制方法仔细阅读了一遍,而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同时传来宫人禀报:“陛下,清河侯已经到了!”
“快请!”秦始皇把书册放好之后站了起来,就看见陈旭脸色平静的跨进房门,然后不卑不亢的拱手行礼:“臣见过陛下!”
“清河侯免礼!”秦始皇上前几步拉住陈旭的手,坐到热炕上,又亲自给陈旭斟上一杯热腾腾的紫云仙茶之后吩咐门外的人都离开十丈范围,这才坐下来。
陈旭感觉秦始皇肯定是心里憋了一个啥大招准备释放,不然决计不会有如此严肃认真,因此心里也略有些忐忑的拱手说:“陛下,不知唤臣来有何事?”
“清河侯请看!”秦始皇脸色平静的将面前的书册轻轻推到陈旭面前。
陈旭好奇的翻开,很快就明白过来,然后往后慢慢翻看,花了几分钟大致将内容看完之后拱手说:“陛下难道是准备改制朝堂?”
“然!”秦始皇脸色凝重的点点头。
“臣以为其实陛下不用操之过急,三省六部制改造下来,已经习惯了眼下各种朝堂议事方法的三公九卿和文武百官必然都会乱作一团,各府衙的官吏也都不适应这种改革,恐怕会造成不小的混乱!”陈旭犹豫了一下说。
“有这样好的治国之策,朕为何不用,所谓长痛不如短痛,朕要改,无人敢置喙一言半句,敢生乱者,朕绝不轻饶!”秦始皇说话的语气不重,但却透出一股浓浓的霸气。
陈旭默然,果然是千古一帝,就这份霸气,估计后世也没几个帝王赶得上,因此点头说:“既然陛下决意改革,臣自然全力支持,但臣还是建议等开春之后扫平河南再进行改制!”
“不,朕决心已定,要趁着这寒冬时节尽快完成此事,今日在朝堂在上,钟离广为了府中被窃贼偷去的羊蹄猪耳竟然闹了半个时辰,朕实在是忍不下去了。”秦始皇说完之后略有些古怪的看着陈旭,“清河侯可否听说咸阳城中最近出了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怪癖大盗,专门偷鸡爪羊蹄,光是朝堂之上就已经有好几为公卿大臣府上被光顾,要不然今日朝议也不会如此。”
“啊~呃~这个……臣最近都在科学院研究制作几件新奇的玩意儿,早出晚归不曾听说此事……”陈旭一听就头皮发炸,赶紧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
偷东西这种事肯定是打死不能承认的。
而且还是偷这么低级趣味的东西,说出去都丢脸。
秦始皇略微有些尴尬,如果这些鸡爪羊蹄猪耳朵不是陈旭府上的人偷的,那就一定是皇宫的御膳房安排人偷的,因此这件事更加不能去调查了。
皇帝更加丢不起这个脸。
不过很快秦始皇就捕捉到陈旭刚才的话,眼中露出一抹惊喜说:“清河侯如今又在研制什么新奇之物?”
陈旭赶紧拱手笑着说:“陛下恕罪,这件事臣还在策划研究之中,等研制成功之后自然第一时间通报陛下!”
“也好!”秦始皇虽然略有些遗憾,但也没强迫,而是把话题再次转移回到朝堂改制的事情上。
接下来秦始皇对照书册仔细询问了陈旭更多的细节问题,比如三省的职权分配,六部的职责,以及六部所属署衙的设置等问题,这些他早已在心中思量过无数次,而且也都在书册上写的非常详细,今天叫陈旭入宫,就是想在听听陈旭的一件和建议,同时对他写出的改制策略进行完善和补充,毕竟这三省六部制度是陈旭想出来的。
而这种近乎于伤筋动骨的改革,必然会让许多人的利益受损,到时候必然有人不满。
但不管文武百官满或者不满,秦始皇这次已经下定决心。
君臣两人就在紫宸殿商讨了足足一个时辰,感觉基本上商讨的面面俱到之后,陈旭这才离开回府。
而很快,左相李斯、右相冯去疾还有御史大夫蒙毅三人几乎同时接到宫人的传旨入宫商讨重要国政。
这个动静很大。
皇帝已经很久没有在紫宸殿同时宣召三位上卿共同议政了。
而且还是清河侯前脚刚走。
也就是说这件事一定和清河侯有关。
而根据皇宫传出来的只言片语判断,这次的商讨的事情非常隐秘也非常重大,因为紫宸殿四周任何人不许靠近十丈,加上厚实的石墙和紧闭的殿门,殿内商讨的情况几乎一个字都打听不到。
而三人进宫时候很平静,但出宫的时候一个个脸色完全变得不一样,表情非常凝重,情绪波动也很大,而且回府之后都各自进入书房开始书写奏章。
这个情况一连三天均是如此,三位上卿早朝散朝之后就一起进入紫宸殿,商讨一个时辰之后各自回府继续写奏章,这个举动顿时让文武百官都满头雾水的同时又心惊胆战,不知道陛下准备推行的国策究竟是什么,于是很多人都私下去三位上卿府中拜访,希望得到一个切确的答案,但三位上卿却守口如瓶一个字都不愿意多说。
三天之后,又有一些九卿职务也被宣召入宫,但这些人出来之后也都三缄其口。
这下整个咸阳的大小官员都开始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