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章 细讲老子书 点化无为道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从疯子到财神最新章节!
辛文子拿出一个简册,上书两个大字——《老子》!
范蠡道:“师父请讲,徒儿洗耳恭听!”
辛文子缓缓讲述起来——
&&&
老子,字伯阳,又称李耳,楚国人。
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时候,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当日,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道:“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常缠着家人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来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功课。商容精通天文地理、古今礼仪,深受老子一家敬重。
商老先生教授老子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尽,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乃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乃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老子随商老先生来到周朝,拜见过博士,进入太学。自此以后,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推荐他来到守藏室做了官。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身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
老子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许多人慕名而来,拜师求学,辛文子便是其中一个。
老子心智天成,博览群书,胸怀天下,道化高深,有普济苍生之意。然而眼看周王朝朝纲混乱,已经是日落西山,便心灰意冷,专心学问,进而辞官不做,隐居民间。周厉王四年,老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话说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喜,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一日夜晚,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
关尹早闻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当日,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关尹正欲下关查看,忽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
关尹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
他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
关尹极力挽留老子,对他谦恭伺候,敬重有加。得知老子归隐之意,关尹唯恐老子学问失传,便极力奉劝老子作书一册。老子盛情难却,又有普济天下之意,于是答应关尹。
当日,老子焚香沐浴,打坐良久,唤来关尹,命其备好书简刀笔,开始徐徐道来。老子之语,皆为宇宙大道,天地阴阳,高深莫测,朗朗上口,真可谓字字珠玑!关尹全神贯注,奋笔疾书,只觉得心中豁然,通体舒畅,并无分毫疲倦之意。
老子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著述上、下两篇,共洋洋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上下两册合称《道德经》,亦称为《老子》。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虽然言简意赅,高深莫测,然而道尽了天地间万事万物之真谛!
关尹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后来,竟然辞官不做,追随老子而去!
&&&
师父的讲述,令范蠡听得如醉如痴!
原以为师父辛文子便是异常神奇的人物了,未想到师父的师父老子更加神奇!自己虽然和老子同为楚国人,也曾听说过老子的大名,然而对老子的经历和著述却知之甚少,想起来未免惭愧!幸亏有老师辛文子,才可以学到这位神人之学!
范蠡神往道:“师父,你能引荐徒儿见见这位神人吗?”
辛文子怅然摇头道:“难啊!老子留下此书之后,便带着关尹,一路西行,不知仙隐何处!为师我曾经屡屡查访,然而至今没有师父的音讯。唉,不知此生是否有缘再见师父一面?看来是难遂此愿了!”
辛文子说着,竟然泪光闪闪,满怀惆怅,令人动容。
范蠡怅然道:“如此说来,徒儿竟无缘接受师祖的教诲了!”
师父道:“非也!想当年,为师叩拜在老子门下,数年间聆听老子的教诲,所得甚多,感悟颇深,然而就道德学而言,却只学得凤毛麟角,并不完全。老子此书,涵盖了老子思想与学养之精华,囊括天地,博大精深,徒儿学习此书便如接受师祖教诲!徒儿若有不解之处,为师尚有机会为徒儿指点一二。”
范蠡欣喜道:“甚好!师父要将此书送给徒儿吗?”
师父笑道:“为师无法引荐徒儿面见师祖,只好送给徒儿这册书了!”
范蠡喜出望外,拿过那册《老子》来,如获至宝,打开来欲要细读。
师父摆手道:“徒儿且慢!此书玄妙精深,穷其一生,尚不能完全得其精髓。徒儿有的是时间细读,不在于一时三刻。为师已经通读过三遍了,略有心得,要与徒儿说起,以便徒儿知道如何去读!”
范蠡合上书起身道:“师父请讲!”
师父道:“读书之道,一在于‘明’,二在于‘思’。非但要理解字面的意思,更要理解字面背后蕴含的深意,明白著述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思想;非但要明白书中表达的思想,更要加以读书者自己的判断与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方可以自成一家。徒儿明白师父所言吗?”
范蠡颔首道:“徒儿若有所悟!”
师父道:“老子此书,一时难以尽述。然而其中有一个紧要之处,事关徒儿目前处境,为师要与你讲一讲!”
范蠡:“师父请讲,徒儿洗耳恭听!”
师父道:“书中提及‘无为’二字,并处处蕴含‘无为’之意,徒儿要多加领会,切不可误入歧途!老子所讲的‘无为’,指的是顺应天道而不强求,并非无所作为。相反,无为而无不为,二者是可以转换的,无为的终极目的还是有为。概言之,无为是方法与韬略,有为才是终极追求,徒儿可知其中深意?”
范蠡面带疑惑道:“徒儿有所感悟,然而还是不甚明了!请问师父,这与徒儿眼下的处境有何关系?”
师父道:“徒儿辞官不做,游方卜卦,便是无为,以徒儿宏图大志,眼下只是顺应天道罢了。然而天道有变,徒儿理当有所作为!”
范蠡越发迷惑:“师父所言,徒儿听得不大明白,还请师父明示!”
师父道:“为师心中明白,徒儿以狂放不羁、游方卜卦之态示人,为的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这便是无为。然而万事万物瞬息万变,徒儿的机缘随时会出现。况且树欲静而风不止,徒儿理当时刻有所准备,这便是有为。”
范蠡:“以师父看来,徒儿会有哪些机缘?徒儿该如何作为呢?”
师父提高声音道:“当今天下,纷争不休,此乃天下大道,有识之士当顺势而为,徒儿理当顺应此道;当今东南诸国,楚国渐弱,吴国渐强,越国后起,另有齐、晋、鲁等国各不相让,吴越终有大战,徒儿理当顺应此道;当今越国,虽大王守成,权臣奸诈,然而相对来讲政治清明、君臣戮力,国力渐强,徒儿理当顺应此道;当今越国王子天性聪慧、争强好胜、知书明理,值得加以辅佐,徒儿理当顺应此道!然而,越王见老,权臣势大,王子尚未立储,并有宠妃与小王子在后,越国朝政前途未卜,徒儿理当有所作为!如若王子勾践能够顺利立储,估计徒儿的出头之日便到了,到时候徒儿有能力做一个栋梁之臣吗?因此,徒儿理当有所作为!”
范蠡吃惊道:“师父纵观大势,洞若观火,令徒儿恍然顿悟!师父,徒儿如今该如何作为,还请师父悉心教诲!”
师父沉吟片刻道:“为师再向徒儿引荐两个人吧!”
辛文子拿出一个简册,上书两个大字——《老子》!
范蠡道:“师父请讲,徒儿洗耳恭听!”
辛文子缓缓讲述起来——
&&&
老子,字伯阳,又称李耳,楚国人。
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时候,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当日,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道:“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常缠着家人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来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功课。商容精通天文地理、古今礼仪,深受老子一家敬重。
商老先生教授老子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尽,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乃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乃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老子随商老先生来到周朝,拜见过博士,进入太学。自此以后,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推荐他来到守藏室做了官。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身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
老子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许多人慕名而来,拜师求学,辛文子便是其中一个。
老子心智天成,博览群书,胸怀天下,道化高深,有普济苍生之意。然而眼看周王朝朝纲混乱,已经是日落西山,便心灰意冷,专心学问,进而辞官不做,隐居民间。周厉王四年,老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话说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喜,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一日夜晚,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
关尹早闻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来?于是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
当日,夕阳西斜,光华东射。关尹正欲下关查看,忽见关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骑青牛而来。老者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红颜素袍,简朴洁净。
关尹仰天而叹道:“我生有幸,得见圣人!”
他三步并作两步,奔上前去,跪于青牛前拜道:“关尹叩见圣人 !”
关尹极力挽留老子,对他谦恭伺候,敬重有加。得知老子归隐之意,关尹唯恐老子学问失传,便极力奉劝老子作书一册。老子盛情难却,又有普济天下之意,于是答应关尹。
当日,老子焚香沐浴,打坐良久,唤来关尹,命其备好书简刀笔,开始徐徐道来。老子之语,皆为宇宙大道,天地阴阳,高深莫测,朗朗上口,真可谓字字珠玑!关尹全神贯注,奋笔疾书,只觉得心中豁然,通体舒畅,并无分毫疲倦之意。
老子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著述上、下两篇,共洋洋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上下两册合称《道德经》,亦称为《老子》。
《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虽然言简意赅,高深莫测,然而道尽了天地间万事万物之真谛!
关尹得之,如获至宝,终日默诵,如饥似渴。后来,竟然辞官不做,追随老子而去!
&&&
师父的讲述,令范蠡听得如醉如痴!
原以为师父辛文子便是异常神奇的人物了,未想到师父的师父老子更加神奇!自己虽然和老子同为楚国人,也曾听说过老子的大名,然而对老子的经历和著述却知之甚少,想起来未免惭愧!幸亏有老师辛文子,才可以学到这位神人之学!
范蠡神往道:“师父,你能引荐徒儿见见这位神人吗?”
辛文子怅然摇头道:“难啊!老子留下此书之后,便带着关尹,一路西行,不知仙隐何处!为师我曾经屡屡查访,然而至今没有师父的音讯。唉,不知此生是否有缘再见师父一面?看来是难遂此愿了!”
辛文子说着,竟然泪光闪闪,满怀惆怅,令人动容。
范蠡怅然道:“如此说来,徒儿竟无缘接受师祖的教诲了!”
师父道:“非也!想当年,为师叩拜在老子门下,数年间聆听老子的教诲,所得甚多,感悟颇深,然而就道德学而言,却只学得凤毛麟角,并不完全。老子此书,涵盖了老子思想与学养之精华,囊括天地,博大精深,徒儿学习此书便如接受师祖教诲!徒儿若有不解之处,为师尚有机会为徒儿指点一二。”
范蠡欣喜道:“甚好!师父要将此书送给徒儿吗?”
师父笑道:“为师无法引荐徒儿面见师祖,只好送给徒儿这册书了!”
范蠡喜出望外,拿过那册《老子》来,如获至宝,打开来欲要细读。
师父摆手道:“徒儿且慢!此书玄妙精深,穷其一生,尚不能完全得其精髓。徒儿有的是时间细读,不在于一时三刻。为师已经通读过三遍了,略有心得,要与徒儿说起,以便徒儿知道如何去读!”
范蠡合上书起身道:“师父请讲!”
师父道:“读书之道,一在于‘明’,二在于‘思’。非但要理解字面的意思,更要理解字面背后蕴含的深意,明白著述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思想;非但要明白书中表达的思想,更要加以读书者自己的判断与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方可以自成一家。徒儿明白师父所言吗?”
范蠡颔首道:“徒儿若有所悟!”
师父道:“老子此书,一时难以尽述。然而其中有一个紧要之处,事关徒儿目前处境,为师要与你讲一讲!”
范蠡:“师父请讲,徒儿洗耳恭听!”
师父道:“书中提及‘无为’二字,并处处蕴含‘无为’之意,徒儿要多加领会,切不可误入歧途!老子所讲的‘无为’,指的是顺应天道而不强求,并非无所作为。相反,无为而无不为,二者是可以转换的,无为的终极目的还是有为。概言之,无为是方法与韬略,有为才是终极追求,徒儿可知其中深意?”
范蠡面带疑惑道:“徒儿有所感悟,然而还是不甚明了!请问师父,这与徒儿眼下的处境有何关系?”
师父道:“徒儿辞官不做,游方卜卦,便是无为,以徒儿宏图大志,眼下只是顺应天道罢了。然而天道有变,徒儿理当有所作为!”
范蠡越发迷惑:“师父所言,徒儿听得不大明白,还请师父明示!”
师父道:“为师心中明白,徒儿以狂放不羁、游方卜卦之态示人,为的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这便是无为。然而万事万物瞬息万变,徒儿的机缘随时会出现。况且树欲静而风不止,徒儿理当时刻有所准备,这便是有为。”
范蠡:“以师父看来,徒儿会有哪些机缘?徒儿该如何作为呢?”
师父提高声音道:“当今天下,纷争不休,此乃天下大道,有识之士当顺势而为,徒儿理当顺应此道;当今东南诸国,楚国渐弱,吴国渐强,越国后起,另有齐、晋、鲁等国各不相让,吴越终有大战,徒儿理当顺应此道;当今越国,虽大王守成,权臣奸诈,然而相对来讲政治清明、君臣戮力,国力渐强,徒儿理当顺应此道;当今越国王子天性聪慧、争强好胜、知书明理,值得加以辅佐,徒儿理当顺应此道!然而,越王见老,权臣势大,王子尚未立储,并有宠妃与小王子在后,越国朝政前途未卜,徒儿理当有所作为!如若王子勾践能够顺利立储,估计徒儿的出头之日便到了,到时候徒儿有能力做一个栋梁之臣吗?因此,徒儿理当有所作为!”
范蠡吃惊道:“师父纵观大势,洞若观火,令徒儿恍然顿悟!师父,徒儿如今该如何作为,还请师父悉心教诲!”
师父沉吟片刻道:“为师再向徒儿引荐两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