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逢乱世痴少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从疯子到财神最新章节!
时空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华夏大地。
周王朝经历了数百年辉煌,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天下诸侯如同脱缰的野马,在权势、土地、财富、荣耀、美女的诱惑下,纷纷扛起争霸称雄的大旗,一时间群雄逐鹿,烽烟四起,中华文明进入了史学家称之为春秋战国的时代。
这是一个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文荟萃、群雄并起的时代。诸侯割据导致了四分五裂、兵戈喧嚣,但纷纷兴起的变法图强却大大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国与国的战乱纷争无疑带来了动荡不安和无情践踏,但各个阶层的不同诉求,却激发了人们空前的思想解放和实践热情。
乱世出英雄,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实业家横空出世,让这个悲剧的时代成为一个英雄的时代。且不说诸子百家中的老庄孔孟如何影响甚至绑架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也不说《孙子兵法》还至今应用在现代化高科技战争,只要看一看活跃在当时政治舞台上的管仲、百里奚、晏婴、伍子胥、张良、苏秦、商鞅、韩非子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杰出人物,就已经让后世的人们叹为观止了!
本书的主人公范蠡(读作li),就是这样一个堪称伟大的千古奇人。他在成就了一个国家霸业的同时,毁灭了另一个国家;他在无人企及的官位上悄然隐退,携美女西施泛舟五湖;他善于赚钱、富可抵国,却丝毫没有为富不仁的诟病;他本是肉身凡胎,却最终走向神坛,成为受人香火的“文财神”。他辉煌的功业、卓绝的智慧、耀眼的人格、传奇的爱情,所有因素叠加在一起,非但超越了当时的英才俊杰,而且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只此一人!
可是,小时候的范蠡,却是一个不大受人待见的小疯子。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吧……
***
楚国宛城,是一处三面环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冲,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物产丰饶,经历过一次次兵戈铁骑的喧嚣、人文经济的交融,如今在强大楚国的统治之下。这里的百姓虽然无法摆脱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承受着贵族和官府的无情盘剥,随时会面临战乱纷争的不安,但他们热爱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
宛城三户邑,有一户姓范的平民农家,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这个地方,只知道祖辈都是最普通的平民,没有人做过官,没有人享过世禄,一家人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几亩薄田勉强混个温饱。
十多年以前,范家的小儿子呱呱落地,小家伙眉清目秀、机灵可爱,给这个贫困人家带来了欢乐和生机,同时也带来了忧愁和负担。老范特意请教了村子上一个有点学问的老者,给这个孩子取了“范蠡”这个名儿,这个字儿看起来复杂,意思却很简单,指的就是“勺子”。范蠡的父母觉得这个名字不错,有了勺子就可以挖米舀水了,起码不会饿着肚子。
谁知这小家伙却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他小时候还算顽皮可爱,可是长到六、七岁的时候,父母亲却发现,这个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有点疯疯傻傻。他整日里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常常独自坐在那里发愣发呆,嘴里不知自言自语着什么,偶尔活跃的时候却上蹿下跳,东游西逛,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说出的话也常常是不着边际、不知所云。
白天,他对着天上的云彩发呆,妈妈喊:“蠡儿,快来吃午饭吧,你在那里看什么呢?”范蠡答:“妈妈,我在看那朵云,那里面应该有一个神仙爷爷。”
夜里,他对着满天的星斗发呆,哥哥范孟喊:“蠡儿,快来睡觉,你在看什么呢?”范蠡答:“哥哥,我在找那颗星星,好几天都不见了,也不知它跑哪儿去了?”
站在路边,他对着一棵大树自言自语,下地归来的父亲看见了,走过去说:“蠡儿,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铁蛋和二狗他们在村头玩的正欢呢,你去也玩一玩吧。”范蠡答:“好吧。”
来到村头,二蛋子他们正在玩“赶球球”的游戏,一人持一根木棍,追着一块石球疯抢,不时传来兴奋的喊叫声。范蠡站在那里呆呆的看着,这时候二狗停下来,对他招手喊道:“小疯子,快去拿根棍子来一块玩儿吧!”范蠡说:“你们玩儿吧,我走了。”
范蠡转身向村外走去,不知不觉来到三户邑的集镇上。四处游逛了一会儿,他在一个大户人家的门口站住了,呆呆的看着门上的牌匾。正在这个时候,门口出来一个穿着很体面的人,看见范蠡后走过来问道:“小家伙,你在这儿看什么呢?”范蠡说:“大叔,我在看上面的字儿,这都怎么念,啥意思,你能给我说说吗?”那人粗略的解释了几句,然后不耐烦的挥挥手让范蠡走开。
走着走着,他听到一阵锣儿鼓儿的声音,时而夹杂着奇怪的吟唱声,于是他循着声音走进了一户人家的院子。原来这家人正在做祭祀,只见巫师手里持着法器和法帖,时而手之舞之,时而对天跪拜,口中念念有词,忽高忽低。范蠡呆呆的看了半天,不知不觉也跟着巫师手舞足蹈起来。这时候,一个家丁模样的人走过来道:“谁家的疯孩子在这里搅扰,还不赶快出去!”范蠡只好又出来了。
不知不觉,走到了宛城学馆的门口,里面传出一阵阵诵读的声音,抑扬顿挫,煞是好听。听了好一阵子,范蠡向门口走去,准备进去看看,只见一个差兵模样的人走过来喊道:“去去去,谁家的野孩子,这里不是你进的地方!”范蠡愣了半天,转过头回家了。
父母亲和哥哥范孟大半天不见范蠡回来,心中焦急,正准备出去寻找。看见他进来了,父亲又喜又怒道:“你到哪儿野去了?”范蠡答非所问:“爹爹,我要去上学!”
父亲一愣:“莫非你去了官学?好我的蠡儿啊,那里不是我们可以去的地方!”
范蠡:“这是为什么呢?”
父亲:“我们家是平民啊,哪有资格进官学!那里是贵族家的孩子才能进去的地方。”
范蠡:“可是,我们为什么是平民呢?他们为什么又是贵族呢?”
父亲叹口气:“蠡儿啊,人家生来就是贵族,我们生来就是平民,这都是命,老天注定的!”
范蠡侧着脑袋想了想说:“可是我想上学!”
父亲抱着范蠡眼圈发红说:“蠡儿啊,你没有地方可以上学,认命吧!”
范蠡又站在那里发起愣来,半天不说话。
从此以后,范蠡更加不像个正常孩子了,他整天要么独自发呆,要么四处游荡,不知道玩耍嬉戏,却对人家的婚丧嫁娶、祭祀礼仪、测算占卜颇为痴迷。若是在集市上碰见说书卖唱的,那就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了,必要想办法听听看看。最令他痴迷的,莫过于有字儿的东西和地方了,只要看见,必要仔细揣摩半天,想方设法弄个明白。
***
范蠡是个苦命的孩子。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父母亲染了重病,相继撒手而去。幸亏范孟已经长大成人了,父母亲累死累活给他娶了个媳妇,这个家算是有了依托。父母临终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儿子范蠡,这个傻孩子以后该怎么办呢?他们一再叮嘱大儿子范孟,一定要好好照顾弟弟,不能让他饿着冻着,将来要想办法给他娶个媳妇,范孟和媳妇都一口答应了。
范孟夫妇靠着那几亩薄田种些稻米桑麻,带着范蠡辛苦过活,两口子都是勤快人,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在村子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期望弟弟范蠡能够有所出脱,不论多辛苦,也要给弟弟娶个媳妇成个家,也算完成了父母的遗愿和兄嫂的责任。可是,眼看他一天天长大成人,却丝毫不见起色,越发的成了一个另类,还是整天一痴一醒,疯话连篇,东游西逛,舞枪弄棒,不但对家里农事不上心,而且对自己的亲事不上心,孤魂野鬼一般独来独往。哥哥范孟苦口婆心劝说多少次了,范蠡还是无动于衷,心想只好任由他去吧。范嫂看到小叔如此不成器的样子,多有抱怨,范孟就劝说:这小子虽说性情古怪,但他自己学的识文断字,又懂得一些大道理,想我范家世代贫寒,或许在这乱世之中他会有些作为呢。范孟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也犯嘀咕,这小子咋能这样呢?
时空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华夏大地。
周王朝经历了数百年辉煌,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天下诸侯如同脱缰的野马,在权势、土地、财富、荣耀、美女的诱惑下,纷纷扛起争霸称雄的大旗,一时间群雄逐鹿,烽烟四起,中华文明进入了史学家称之为春秋战国的时代。
这是一个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文荟萃、群雄并起的时代。诸侯割据导致了四分五裂、兵戈喧嚣,但纷纷兴起的变法图强却大大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国与国的战乱纷争无疑带来了动荡不安和无情践踏,但各个阶层的不同诉求,却激发了人们空前的思想解放和实践热情。
乱世出英雄,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实业家横空出世,让这个悲剧的时代成为一个英雄的时代。且不说诸子百家中的老庄孔孟如何影响甚至绑架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也不说《孙子兵法》还至今应用在现代化高科技战争,只要看一看活跃在当时政治舞台上的管仲、百里奚、晏婴、伍子胥、张良、苏秦、商鞅、韩非子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杰出人物,就已经让后世的人们叹为观止了!
本书的主人公范蠡(读作li),就是这样一个堪称伟大的千古奇人。他在成就了一个国家霸业的同时,毁灭了另一个国家;他在无人企及的官位上悄然隐退,携美女西施泛舟五湖;他善于赚钱、富可抵国,却丝毫没有为富不仁的诟病;他本是肉身凡胎,却最终走向神坛,成为受人香火的“文财神”。他辉煌的功业、卓绝的智慧、耀眼的人格、传奇的爱情,所有因素叠加在一起,非但超越了当时的英才俊杰,而且在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只此一人!
可是,小时候的范蠡,却是一个不大受人待见的小疯子。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吧……
***
楚国宛城,是一处三面环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冲,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物产丰饶,经历过一次次兵戈铁骑的喧嚣、人文经济的交融,如今在强大楚国的统治之下。这里的百姓虽然无法摆脱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承受着贵族和官府的无情盘剥,随时会面临战乱纷争的不安,但他们热爱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
宛城三户邑,有一户姓范的平民农家,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这个地方,只知道祖辈都是最普通的平民,没有人做过官,没有人享过世禄,一家人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几亩薄田勉强混个温饱。
十多年以前,范家的小儿子呱呱落地,小家伙眉清目秀、机灵可爱,给这个贫困人家带来了欢乐和生机,同时也带来了忧愁和负担。老范特意请教了村子上一个有点学问的老者,给这个孩子取了“范蠡”这个名儿,这个字儿看起来复杂,意思却很简单,指的就是“勺子”。范蠡的父母觉得这个名字不错,有了勺子就可以挖米舀水了,起码不会饿着肚子。
谁知这小家伙却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他小时候还算顽皮可爱,可是长到六、七岁的时候,父母亲却发现,这个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有点疯疯傻傻。他整日里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常常独自坐在那里发愣发呆,嘴里不知自言自语着什么,偶尔活跃的时候却上蹿下跳,东游西逛,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说出的话也常常是不着边际、不知所云。
白天,他对着天上的云彩发呆,妈妈喊:“蠡儿,快来吃午饭吧,你在那里看什么呢?”范蠡答:“妈妈,我在看那朵云,那里面应该有一个神仙爷爷。”
夜里,他对着满天的星斗发呆,哥哥范孟喊:“蠡儿,快来睡觉,你在看什么呢?”范蠡答:“哥哥,我在找那颗星星,好几天都不见了,也不知它跑哪儿去了?”
站在路边,他对着一棵大树自言自语,下地归来的父亲看见了,走过去说:“蠡儿,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铁蛋和二狗他们在村头玩的正欢呢,你去也玩一玩吧。”范蠡答:“好吧。”
来到村头,二蛋子他们正在玩“赶球球”的游戏,一人持一根木棍,追着一块石球疯抢,不时传来兴奋的喊叫声。范蠡站在那里呆呆的看着,这时候二狗停下来,对他招手喊道:“小疯子,快去拿根棍子来一块玩儿吧!”范蠡说:“你们玩儿吧,我走了。”
范蠡转身向村外走去,不知不觉来到三户邑的集镇上。四处游逛了一会儿,他在一个大户人家的门口站住了,呆呆的看着门上的牌匾。正在这个时候,门口出来一个穿着很体面的人,看见范蠡后走过来问道:“小家伙,你在这儿看什么呢?”范蠡说:“大叔,我在看上面的字儿,这都怎么念,啥意思,你能给我说说吗?”那人粗略的解释了几句,然后不耐烦的挥挥手让范蠡走开。
走着走着,他听到一阵锣儿鼓儿的声音,时而夹杂着奇怪的吟唱声,于是他循着声音走进了一户人家的院子。原来这家人正在做祭祀,只见巫师手里持着法器和法帖,时而手之舞之,时而对天跪拜,口中念念有词,忽高忽低。范蠡呆呆的看了半天,不知不觉也跟着巫师手舞足蹈起来。这时候,一个家丁模样的人走过来道:“谁家的疯孩子在这里搅扰,还不赶快出去!”范蠡只好又出来了。
不知不觉,走到了宛城学馆的门口,里面传出一阵阵诵读的声音,抑扬顿挫,煞是好听。听了好一阵子,范蠡向门口走去,准备进去看看,只见一个差兵模样的人走过来喊道:“去去去,谁家的野孩子,这里不是你进的地方!”范蠡愣了半天,转过头回家了。
父母亲和哥哥范孟大半天不见范蠡回来,心中焦急,正准备出去寻找。看见他进来了,父亲又喜又怒道:“你到哪儿野去了?”范蠡答非所问:“爹爹,我要去上学!”
父亲一愣:“莫非你去了官学?好我的蠡儿啊,那里不是我们可以去的地方!”
范蠡:“这是为什么呢?”
父亲:“我们家是平民啊,哪有资格进官学!那里是贵族家的孩子才能进去的地方。”
范蠡:“可是,我们为什么是平民呢?他们为什么又是贵族呢?”
父亲叹口气:“蠡儿啊,人家生来就是贵族,我们生来就是平民,这都是命,老天注定的!”
范蠡侧着脑袋想了想说:“可是我想上学!”
父亲抱着范蠡眼圈发红说:“蠡儿啊,你没有地方可以上学,认命吧!”
范蠡又站在那里发起愣来,半天不说话。
从此以后,范蠡更加不像个正常孩子了,他整天要么独自发呆,要么四处游荡,不知道玩耍嬉戏,却对人家的婚丧嫁娶、祭祀礼仪、测算占卜颇为痴迷。若是在集市上碰见说书卖唱的,那就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了,必要想办法听听看看。最令他痴迷的,莫过于有字儿的东西和地方了,只要看见,必要仔细揣摩半天,想方设法弄个明白。
***
范蠡是个苦命的孩子。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父母亲染了重病,相继撒手而去。幸亏范孟已经长大成人了,父母亲累死累活给他娶了个媳妇,这个家算是有了依托。父母临终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儿子范蠡,这个傻孩子以后该怎么办呢?他们一再叮嘱大儿子范孟,一定要好好照顾弟弟,不能让他饿着冻着,将来要想办法给他娶个媳妇,范孟和媳妇都一口答应了。
范孟夫妇靠着那几亩薄田种些稻米桑麻,带着范蠡辛苦过活,两口子都是勤快人,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在村子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期望弟弟范蠡能够有所出脱,不论多辛苦,也要给弟弟娶个媳妇成个家,也算完成了父母的遗愿和兄嫂的责任。可是,眼看他一天天长大成人,却丝毫不见起色,越发的成了一个另类,还是整天一痴一醒,疯话连篇,东游西逛,舞枪弄棒,不但对家里农事不上心,而且对自己的亲事不上心,孤魂野鬼一般独来独往。哥哥范孟苦口婆心劝说多少次了,范蠡还是无动于衷,心想只好任由他去吧。范嫂看到小叔如此不成器的样子,多有抱怨,范孟就劝说:这小子虽说性情古怪,但他自己学的识文断字,又懂得一些大道理,想我范家世代贫寒,或许在这乱世之中他会有些作为呢。范孟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也犯嘀咕,这小子咋能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