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强峰之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称霸五代十国最新章节!
在此附摘南宋刘龙洲的一阙沁园春,一是非常喜欢刘过,二是觉得此词配得上柴荣的英雄气概,虽然此词写的不是皇帝。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玉带猩袍,遥望翠华,马去似龙。拥貂蝉争出,千官鳞集,貔貅不断,万骑云从。细柳营开,团花袍窄,人指汾阳郭令公。山西将,算韬钤有种,五世元戎。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想刀明似雪,纵横脱鞘,箭飞如雨,霹雳鸣弓。威撼边城,气吞胡虏,惨淡尘沙吹北风。中兴事,看君王神武,驾驭英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想来很有意思,就是凡在(姬)周朝之后建立的国号仍称为“周”的朝代,都出过大名鼎鼎的皇帝,而且多是改革家。比如南北朝的北周,出了两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北周太祖宇文泰创建了军事史上著名的府兵制度,他的儿子北周武帝宇文邕消灭北齐统一北方,为后来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唐朝中间还夹着一个“周”朝,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虽然武周后期政局比较混乱,但社会经济从整体来说还是向前发展的,之后的开元盛世也没有摆脱武周的影响。
到了五代后期,同样出了两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后周太祖郭威和后周世宗柴荣。郭威改革五代积蔽,政局逐渐稳定下来。而周世宗柴荣则继承了郭威的改革事业,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统一战争,南下扫唐,夺得千里江淮,北上攻辽,夺回石敬瑭卖给契丹的三州之地。如果不是柴荣突然病故,中国历史不可能出现一个国号称做“宋”的朝代。
更为巧合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后周世宗柴荣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明君,都在进行统一大业,但都“为他人做嫁衣裳”。甚至他们死时的年龄差不多。而且宇文邕传给宇文赟,胡闹一年就死了,留下一个幼儿宇文阐,一年后被杨坚夺去江山建立大隋。
柴荣则留下了一个幼儿柴宗训,半年后被赵匡胤夺去江山建立大宋。当然不包括明末清初大汉奸吴三桂建立的“周朝”,这个不算数,除了吴三桂自己,没人承认。感叹造化如此弄人,让人玩味不已。
如果把五代的皇帝用九等来区分的,周太祖郭威和梁太祖朱温、唐庄宗李存勖以及唐明宗李嗣源以及吴国的杨行密、南唐的李昪、吴越的钱鏐、福建的王审知、前后蜀的王建孟知祥等人属于中上等。朱温和李存勖以武功见长,李嗣源、郭威、李昪以文治见长。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李嗣源和郭威、李昪这样的皇帝更好一些。毕竟他们能让老百姓受到不少实惠,而朱温和李存勖等“军事家”整天打打杀杀的,老百姓吃尽了苦头。刘知远武力不逊于朱温李存勖,但即使刘知远活的再长一些时间,也不会有李嗣源和郭威这样的政绩,他天生是个打仗的。
而如果要说起五代十国帝王中的上上等,只有一个,就是后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有时甚至在想,柴荣这样的人物,扎在五代里头着实委屈了他。那位主席曾经在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中提到过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这四位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有网友戏称为“样板皇帝”。这四位是中国六百多位帝王中凤毛麟角似的人物,都是极品。
赵匡胤好运气,他的主子柴荣早死,继承人又是个黄口小儿,不然是绝轮不到赵匡胤出风头的。柴荣的雄才大略和“千古一帝”的气质,和上述这四位比起来,只在其上不在其下。可惜柴荣在位时期太短,只有短短五年。但柴荣也只用了五年,就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假如上天多给柴荣十年时间,柴荣都会做出超过秦皇汉武唐宗的千古伟业。
说到柴荣,不得不提及另外一个人物,《水浒传》中那位有名的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还有杨家将中的“柴郡主”)。柴进的名气可能要大于他的“先祖”柴荣,书中直说柴进就是大周柴世宗的嫡派子孙,名头很响。废话先说到这,下面进入正题。
柴荣,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人,梁末帝朱友贞贞明六年(公元920年)九月二十四日生于邢州(今河北邢台)。柴荣本是后周太祖郭威原配夫人柴氏的侄子,生父名叫柴守礼。柴荣从小就跟着郭威,可以说是郭威一手把柴荣带大的,因为郭威特别喜欢这个内侄,便干脆收为养子。现在我们提及柴荣,都称周世宗柴荣,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称为郭荣,不过历史上都习惯这么叫,也没人去在乎什么郭荣了。
和许多草根出身的皇帝一样,柴荣生时家境也不富裕,年少时便走动江湖,做点小买卖,用来养家糊口。“大耳贼”刘备卖的是草席,刘寄奴卖的是草鞋,柴荣卖的则是雨伞,本小利薄,勉强用度。但英雄莫问出处,出身“低贱”不等于能力低下,要论起“低贱”来谁又“低贱”过朱元璋?一个穷要饭的,最后建立起称雄东方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帝国。
柴荣虽然出身贫寒,但还能识得一些文字,喜欢看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性格沉稳,不事张扬。而且柴荣长相英武,精于骑射,马上功夫也了得,撂到现在绝对是能倾倒众生的霸气男人,有天生的领袖气质。
因郭威的儿子在后汉乾佑之变中全都被杀,所以郭威便立了柴荣做皇位继承人。说来也奇怪,五代五十三年里居然没有一个皇太子,都是以藩王身份继位,柴荣也是这样,被封为晋王,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三月,柴荣主政京师开封,开始了继位的准备工作。历史上以晋王身份后来入承大统的有好几位,比如唐高宗李治、宋太宗赵光义、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等人。
郭威死后,柴荣不出意外的继承了皇位,成为大周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柴荣虽然不是郭家人,但对养父加姑父郭威感情深厚,将郭威遗柩下葬蒿陵(在今河南新郑郭店镇境内),并委派“德高望重”的老太师冯道为山陵使,负责安葬大行皇帝诸事宜。
柴荣当皇帝时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没有任何改变,周朝也只是控制着中原地区,南方还有李璟的南唐、钱俶的吴越、刘晟的南汉、孟昶的后蜀、高保融的荆南三州之地、清源军(今福建泉州一带)的陈洪进、湖南原楚国辖地正由周行逢和王逵进行残酷的争夺。北方也不平静,强大的契丹横于北方,加上视后周为死敌的北汉,西北角还有一个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即西夏的前身)。
不过南方诸国对周朝也构不成威胁。只有北方的北汉刘崇勾结契丹屡屡南下找事,对周朝的威胁最大,北汉以后汉正统自居,对郭威建立的后周有着刻骨的仇恨。“大汉皇叔”刘崇自持有契丹“叔叔”的撑腰,梦想有一日能杀回汴梁,恢复“大汉江山”。
刘崇眼中只有郭威这个仇人,虽然他知道郭威的厉害,但对柴荣并不了解,以为不过是黄口孺子。(拜托,柴荣已经34岁了。)听说郭威死了,刘崇喜不自禁,此乃天时,天予不取,反受其祸,刘崇岂肯错过良机。
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二月,柴荣即位不久,边关传来八百里加急军报:北汉刘崇协同契丹武定节度使杨衮所部三万余人出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直逼潞州(今山西长治)。
柴荣看过军报后,把书案一拍:“刘崇老儿欺朕新立,南侵潞州,想给朕一个好看。朕岂是好惹的人?!”当下决定要亲征河东,狠狠敲打刘崇和契丹人。
不过朝中大臣想的却和柴荣不一样,这些人以冯道为首纷纷劝道:“陛下,前次刘崇被我大败,数年不敢越关南下,是不是情报弄错了。何况陛下新近即立,应该先稳定国内局势。陛下最好不要仓促行事,派几员大将前去平贼就行了,何必劳动圣驾?”
柴荣知道这些人怕死,面带怒气:“刘崇向来没把朕当回事,朕岂能让老匹夫轻视,朕必须让刘崇知道朕的厉害,不然以后更别想过安稳日子。”冯道一味劝阻,柴荣急了:“唐太宗手定天下,事当亲行,朕平时仰慕太宗久矣,彼能行之,朕何不可?!”
冯道笑了笑:“太宗自是太宗,陛下自是陛下。”柴荣一听很不高兴:“河东鼠子籍强虏之势,为吾大患。今朕手下有百州健儿强锋之刃,荡灭刘崇如泰山压顶一般。”冯道不依不饶:“泰山自是泰山,陛下自是陛下。”
柴荣脸色往下一沉,正待发作,宰相王溥站出来说道:“强寇一日不除,边患一日不息,臣以为陛下当亲临前线,鼓舞三军士气,以陛下神武,扫贼易如覆掌耳。”柴荣大喜,不再理会冯道的纠缠,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三月,柴荣下诏亲征河东。
在此附摘南宋刘龙洲的一阙沁园春,一是非常喜欢刘过,二是觉得此词配得上柴荣的英雄气概,虽然此词写的不是皇帝。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玉带猩袍,遥望翠华,马去似龙。拥貂蝉争出,千官鳞集,貔貅不断,万骑云从。细柳营开,团花袍窄,人指汾阳郭令公。山西将,算韬钤有种,五世元戎。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想刀明似雪,纵横脱鞘,箭飞如雨,霹雳鸣弓。威撼边城,气吞胡虏,惨淡尘沙吹北风。中兴事,看君王神武,驾驭英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想来很有意思,就是凡在(姬)周朝之后建立的国号仍称为“周”的朝代,都出过大名鼎鼎的皇帝,而且多是改革家。比如南北朝的北周,出了两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北周太祖宇文泰创建了军事史上著名的府兵制度,他的儿子北周武帝宇文邕消灭北齐统一北方,为后来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唐朝中间还夹着一个“周”朝,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虽然武周后期政局比较混乱,但社会经济从整体来说还是向前发展的,之后的开元盛世也没有摆脱武周的影响。
到了五代后期,同样出了两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后周太祖郭威和后周世宗柴荣。郭威改革五代积蔽,政局逐渐稳定下来。而周世宗柴荣则继承了郭威的改革事业,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统一战争,南下扫唐,夺得千里江淮,北上攻辽,夺回石敬瑭卖给契丹的三州之地。如果不是柴荣突然病故,中国历史不可能出现一个国号称做“宋”的朝代。
更为巧合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后周世宗柴荣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明君,都在进行统一大业,但都“为他人做嫁衣裳”。甚至他们死时的年龄差不多。而且宇文邕传给宇文赟,胡闹一年就死了,留下一个幼儿宇文阐,一年后被杨坚夺去江山建立大隋。
柴荣则留下了一个幼儿柴宗训,半年后被赵匡胤夺去江山建立大宋。当然不包括明末清初大汉奸吴三桂建立的“周朝”,这个不算数,除了吴三桂自己,没人承认。感叹造化如此弄人,让人玩味不已。
如果把五代的皇帝用九等来区分的,周太祖郭威和梁太祖朱温、唐庄宗李存勖以及唐明宗李嗣源以及吴国的杨行密、南唐的李昪、吴越的钱鏐、福建的王审知、前后蜀的王建孟知祥等人属于中上等。朱温和李存勖以武功见长,李嗣源、郭威、李昪以文治见长。当然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李嗣源和郭威、李昪这样的皇帝更好一些。毕竟他们能让老百姓受到不少实惠,而朱温和李存勖等“军事家”整天打打杀杀的,老百姓吃尽了苦头。刘知远武力不逊于朱温李存勖,但即使刘知远活的再长一些时间,也不会有李嗣源和郭威这样的政绩,他天生是个打仗的。
而如果要说起五代十国帝王中的上上等,只有一个,就是后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有时甚至在想,柴荣这样的人物,扎在五代里头着实委屈了他。那位主席曾经在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中提到过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这四位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有网友戏称为“样板皇帝”。这四位是中国六百多位帝王中凤毛麟角似的人物,都是极品。
赵匡胤好运气,他的主子柴荣早死,继承人又是个黄口小儿,不然是绝轮不到赵匡胤出风头的。柴荣的雄才大略和“千古一帝”的气质,和上述这四位比起来,只在其上不在其下。可惜柴荣在位时期太短,只有短短五年。但柴荣也只用了五年,就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假如上天多给柴荣十年时间,柴荣都会做出超过秦皇汉武唐宗的千古伟业。
说到柴荣,不得不提及另外一个人物,《水浒传》中那位有名的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还有杨家将中的“柴郡主”)。柴进的名气可能要大于他的“先祖”柴荣,书中直说柴进就是大周柴世宗的嫡派子孙,名头很响。废话先说到这,下面进入正题。
柴荣,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人,梁末帝朱友贞贞明六年(公元920年)九月二十四日生于邢州(今河北邢台)。柴荣本是后周太祖郭威原配夫人柴氏的侄子,生父名叫柴守礼。柴荣从小就跟着郭威,可以说是郭威一手把柴荣带大的,因为郭威特别喜欢这个内侄,便干脆收为养子。现在我们提及柴荣,都称周世宗柴荣,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称为郭荣,不过历史上都习惯这么叫,也没人去在乎什么郭荣了。
和许多草根出身的皇帝一样,柴荣生时家境也不富裕,年少时便走动江湖,做点小买卖,用来养家糊口。“大耳贼”刘备卖的是草席,刘寄奴卖的是草鞋,柴荣卖的则是雨伞,本小利薄,勉强用度。但英雄莫问出处,出身“低贱”不等于能力低下,要论起“低贱”来谁又“低贱”过朱元璋?一个穷要饭的,最后建立起称雄东方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帝国。
柴荣虽然出身贫寒,但还能识得一些文字,喜欢看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性格沉稳,不事张扬。而且柴荣长相英武,精于骑射,马上功夫也了得,撂到现在绝对是能倾倒众生的霸气男人,有天生的领袖气质。
因郭威的儿子在后汉乾佑之变中全都被杀,所以郭威便立了柴荣做皇位继承人。说来也奇怪,五代五十三年里居然没有一个皇太子,都是以藩王身份继位,柴荣也是这样,被封为晋王,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三月,柴荣主政京师开封,开始了继位的准备工作。历史上以晋王身份后来入承大统的有好几位,比如唐高宗李治、宋太宗赵光义、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等人。
郭威死后,柴荣不出意外的继承了皇位,成为大周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柴荣虽然不是郭家人,但对养父加姑父郭威感情深厚,将郭威遗柩下葬蒿陵(在今河南新郑郭店镇境内),并委派“德高望重”的老太师冯道为山陵使,负责安葬大行皇帝诸事宜。
柴荣当皇帝时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没有任何改变,周朝也只是控制着中原地区,南方还有李璟的南唐、钱俶的吴越、刘晟的南汉、孟昶的后蜀、高保融的荆南三州之地、清源军(今福建泉州一带)的陈洪进、湖南原楚国辖地正由周行逢和王逵进行残酷的争夺。北方也不平静,强大的契丹横于北方,加上视后周为死敌的北汉,西北角还有一个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即西夏的前身)。
不过南方诸国对周朝也构不成威胁。只有北方的北汉刘崇勾结契丹屡屡南下找事,对周朝的威胁最大,北汉以后汉正统自居,对郭威建立的后周有着刻骨的仇恨。“大汉皇叔”刘崇自持有契丹“叔叔”的撑腰,梦想有一日能杀回汴梁,恢复“大汉江山”。
刘崇眼中只有郭威这个仇人,虽然他知道郭威的厉害,但对柴荣并不了解,以为不过是黄口孺子。(拜托,柴荣已经34岁了。)听说郭威死了,刘崇喜不自禁,此乃天时,天予不取,反受其祸,刘崇岂肯错过良机。
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二月,柴荣即位不久,边关传来八百里加急军报:北汉刘崇协同契丹武定节度使杨衮所部三万余人出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东)直逼潞州(今山西长治)。
柴荣看过军报后,把书案一拍:“刘崇老儿欺朕新立,南侵潞州,想给朕一个好看。朕岂是好惹的人?!”当下决定要亲征河东,狠狠敲打刘崇和契丹人。
不过朝中大臣想的却和柴荣不一样,这些人以冯道为首纷纷劝道:“陛下,前次刘崇被我大败,数年不敢越关南下,是不是情报弄错了。何况陛下新近即立,应该先稳定国内局势。陛下最好不要仓促行事,派几员大将前去平贼就行了,何必劳动圣驾?”
柴荣知道这些人怕死,面带怒气:“刘崇向来没把朕当回事,朕岂能让老匹夫轻视,朕必须让刘崇知道朕的厉害,不然以后更别想过安稳日子。”冯道一味劝阻,柴荣急了:“唐太宗手定天下,事当亲行,朕平时仰慕太宗久矣,彼能行之,朕何不可?!”
冯道笑了笑:“太宗自是太宗,陛下自是陛下。”柴荣一听很不高兴:“河东鼠子籍强虏之势,为吾大患。今朕手下有百州健儿强锋之刃,荡灭刘崇如泰山压顶一般。”冯道不依不饶:“泰山自是泰山,陛下自是陛下。”
柴荣脸色往下一沉,正待发作,宰相王溥站出来说道:“强寇一日不除,边患一日不息,臣以为陛下当亲临前线,鼓舞三军士气,以陛下神武,扫贼易如覆掌耳。”柴荣大喜,不再理会冯道的纠缠,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三月,柴荣下诏亲征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