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先斩后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明朝好丈夫最新章节!
山海关的消息是捂不住的,过不了多久就已经传遍京师,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甚至一些曾经经历过当年土木堡之变的惨状的老人更是不安。
不得已之下,朝廷不得不命报纸出来安抚人心,各报纷纷刊载了文章,都说各地军马已经整装待发,甚至山东等地的官军已经向京师开赴。届时云集大军百万,京师固若金汤。
这种消息其实也就是变变愚民,真正有心的人却知道蒙古人的厉害,也知道大明所谓的官军,真正能作战的十不存三。
不过有了士气总算是好事,至少不必担心蒙古人还没有来,整个京师就已经陷入混乱的地步。
一船船的粮食也顺着运河送至京师,京师内的各处粮仓塞得满满的,不少作坊也接到了大量的订单,被服、刀剑、火器、甚至是马车都必须有大量的存量。这时候,朝廷也不再可惜银子了,多事之秋,银子有个屁用。
那些原本打算南下的商贾们一看,原来这战乱还有银子挣,竟也有相当多的人留了下来,作坊开始日夜生产。
新军已经开始整备,做好随时迎敌的准备,甚至已经规定夜里睡觉不能脱下衣服,要求武器不得离身。
而这时候,内阁联名上书,要求择选都师一名,以调度各路军马,推举的人是楚王柳乘风,对于这个人选,宫中倒是没有太多的意见,很快也就批准了。
于是乎,柳乘风开始忙碌起来,这所谓的督师只是暂代之职,战争结束就必须封还,所以也没有专属的衙门,好在他的王府够大,现下也没什么女眷,因此就地办公。
结果就是每日都有各地的奏报传到他这里,什么山东巡抚已经命该地总兵带精兵一万三千余,什么宣府巡抚要求派一只精兵入宣府策应,什么天津兵备道衙门已经封锁了海路,这些杂七杂八的消息,让人感到头大。
可是柳乘风也是无可奈何,他必须耐着性子一份份奏报去看,隔三差五还要接见从各地来的各路武官,同时又要与内阁、兵部、户部保持联络,随时沟通。更不必提每日清早还要入宫去觐见皇上。
大规模的战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说打就打,别看沙场上热血沸腾,可是在这背后却是无数令人头疼的筹备。
而且这么多大军,也不是全部驻守京师,而是覆盖到了整个京师地区,甚至是天津、通州一线也必须严防固守,以防止京师变成孤城。可是各营的调配却也是个难题。
好在兵部在旁帮衬,总算没有出什么太大的差错,柳乘风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整个京畿数十个军镇和城池变成固若金汤的防线,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到运河和驰道防务,防止被蒙古人切断补给。
他现在考虑的不是胜利的问题,主要的精力全部扑在能否挡住蒙古人第一波的进攻上,只有能挡住第一次攻击,那么接下来考虑的才是取胜了。
因为不能亲征,令朱厚照有些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内阁那边反对不说,也没有得到来自柳师傅的支持,再加上张太后听说此事之后,更是态度坚决,他只能乖乖在宫里,每日按时参加早朝,听那些大臣们进言所谓的战争筹备,这些繁琐的事消磨掉了朱厚照最后的一点耐心,他向往金戈铁马、上阵冲锋的豪情,就算不能如此,至少也希翼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是这一场与他息息相关的战争,似乎什么热血沸腾的事都没有出现,他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准奏,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可以说,朱厚照最近的心情很差,每次从朝殿中出来都是气冲冲的,而这几日,刘瑾则一直陪伴在朱厚照左右。
刘瑾已经感到不妙了,现在虽然皇上仍然保着他,可是他心里清楚,楚王和内阁没有动手,是因为现在分身乏术,一旦蒙古人被击退,他的责任就必定会被追究,柳乘风绝不会放过他,如今的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内厂厂公,其实却是形同虚设,说穿了,所谓的权利并非是来自于官爵,而是来自于基层,自己说的话有人听,自己的吩咐有人去照办,这才是权。
现在呢?几乎所有人都对他阳奉阴违,谁都和他保持距离,他说的话和放屁没有什么区别,谁也不会在意,甚至连下头的人都是用同情的眼神看着他,刘瑾便是再蠢,也知道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了。
正因为如此,他才殷勤无比,日夜陪伴在朱厚照的左右,他怕啊,怕什么时候有武士冲过来直接拿了他,连自己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跟着皇上,至少能让他安心。
不过这几日他一直魂不守舍,让原本脾气暴躁的朱厚照更是不悦,几次训斥他,他也只是心不在焉地听。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刘瑾当然明白,可是他感觉自己被关在牢笼里,已经能听到外头磨刀霍霍的声音,看到刽子手们看向他那种同情的眼神。
更可怕的是,那些他曾经的同党,如今摇身一变又都成了柳党,这些柳党份子们以焦芳为首,对他的攻讦最是疯狂,虽然还没有指名道姓,可是许多言辞之中已经指桑骂槐了。
今日早朝所讨论的无非是山东官军抵达了京畿之后,楚王将其部派驻去了天津,户部那边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户部侍郎曾诚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北通州有几处大粮仓,应当派驻去北通州更为妥当。
天津虽然紧要,可毕竟临海,蒙古人不善水性,所以没有必要巩固防务。
柳乘风却是据理力争,认为北通州的兵力已经足够,而楚军北上走的是水路,到时必定会在天津一带登陆,因此天津必须有足够的兵力防守。
像这种乱七八糟的争论,朱厚照深痛恶绝,回到正心殿里,却又是不悦,原本他的新宫殿已经快完工了,可因为现在这场战争却不得不停工,以至于他现在的主要休闲场所仍是正心殿,偏偏正心殿这边靠朝殿和内阁都近,一有风吹草动,大臣们便立即能知道,若是搬去后宫,太后那边又看得紧,结果他做事不得不收敛一些。
“哼,这些大臣都不知道做什么吃的,每日只知道计算鸡毛蒜皮的小事,朕真是烦透了,刘伴伴,你又在胡思乱想什么?怎么看你又走神?”
刘瑾连忙回过神来,看着满是怒容的朱厚照,敷衍的道:“是啊,现在大臣都做文吏的事,朝廷养士有什么用?”
“对极了……罢罢罢,不说这个,哎,也不知山海关那边如何了,想必那边蒙古人还在盘踞,他们见京师这边做好了准备,怎么会随意挥兵南下,换做是朕,一定会趁机夺取辽东、宣府,哎……”
刘瑾突然想到了什么,道:“陛下英明,奴婢也以为蒙古人不会奇袭京师。”
“嗯?是吗?”朱厚照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道:“可惜朕看准了又如何,结果还不是得听内阁的,朕稍稍说一句自己的意见,这些人就要死要活,柳师傅现在也不帮朕,太后就更别说了……”
刘瑾突然道:“陛下,众人皆醉陛下独醒,一旦丢失了九边,我大明再无屏障可言了,京师迟早也要放弃,所以奴婢以为,边关和京师一样重要。”
朱厚照忍不住笑了,道:“想不到你这奴婢也能说出几句有道理的话来。”
刘瑾道:“陛下神武,其实陛下也不是不可以让内阁和楚王重新部署,将战场移到边关去。”
“哼,朕若有办法,早就动手了,你能有什么办法?”
刘瑾深吸一口气,接下来说出来的话,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道:“若是陛下不在京师,而在蓟县呢?陛下想想看,一旦陛下出现在蓟县,那么京师必定震动,到时京师的各路军马为了勤王,必定会全力北上,开赴边关。”
朱厚照愣住了,这是个很大胆的设想,他是皇帝,皇帝的安危大于一切,假如他真的出现在蓟县,那么这就相当于御驾亲征了,到时候京师的大臣和文武官员们谁还会在乎京师?只怕非要带着大军乖乖开赴边关陪驾不可。
“只是……朕若说去蓟县,大臣和太后会肯吗?”朱厚照若有所思地问。
刘瑾微微一笑,道:“陛下可以先瞒住所有人,先出了京师再说,出了京师之后,再让人向城里送信,而陛下则飞快前去蓟县,到了那时,大臣们就算反对,只怕也来不及了,陛下,这是唯一的办法,陛下英武,熟知兵事,而您一旦出现在蓟县,边镇各路大军必定深受鼓舞,陛下正好可以居中调度,与蒙古人决一死战。”(未完待续)
山海关的消息是捂不住的,过不了多久就已经传遍京师,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甚至一些曾经经历过当年土木堡之变的惨状的老人更是不安。
不得已之下,朝廷不得不命报纸出来安抚人心,各报纷纷刊载了文章,都说各地军马已经整装待发,甚至山东等地的官军已经向京师开赴。届时云集大军百万,京师固若金汤。
这种消息其实也就是变变愚民,真正有心的人却知道蒙古人的厉害,也知道大明所谓的官军,真正能作战的十不存三。
不过有了士气总算是好事,至少不必担心蒙古人还没有来,整个京师就已经陷入混乱的地步。
一船船的粮食也顺着运河送至京师,京师内的各处粮仓塞得满满的,不少作坊也接到了大量的订单,被服、刀剑、火器、甚至是马车都必须有大量的存量。这时候,朝廷也不再可惜银子了,多事之秋,银子有个屁用。
那些原本打算南下的商贾们一看,原来这战乱还有银子挣,竟也有相当多的人留了下来,作坊开始日夜生产。
新军已经开始整备,做好随时迎敌的准备,甚至已经规定夜里睡觉不能脱下衣服,要求武器不得离身。
而这时候,内阁联名上书,要求择选都师一名,以调度各路军马,推举的人是楚王柳乘风,对于这个人选,宫中倒是没有太多的意见,很快也就批准了。
于是乎,柳乘风开始忙碌起来,这所谓的督师只是暂代之职,战争结束就必须封还,所以也没有专属的衙门,好在他的王府够大,现下也没什么女眷,因此就地办公。
结果就是每日都有各地的奏报传到他这里,什么山东巡抚已经命该地总兵带精兵一万三千余,什么宣府巡抚要求派一只精兵入宣府策应,什么天津兵备道衙门已经封锁了海路,这些杂七杂八的消息,让人感到头大。
可是柳乘风也是无可奈何,他必须耐着性子一份份奏报去看,隔三差五还要接见从各地来的各路武官,同时又要与内阁、兵部、户部保持联络,随时沟通。更不必提每日清早还要入宫去觐见皇上。
大规模的战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说打就打,别看沙场上热血沸腾,可是在这背后却是无数令人头疼的筹备。
而且这么多大军,也不是全部驻守京师,而是覆盖到了整个京师地区,甚至是天津、通州一线也必须严防固守,以防止京师变成孤城。可是各营的调配却也是个难题。
好在兵部在旁帮衬,总算没有出什么太大的差错,柳乘风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整个京畿数十个军镇和城池变成固若金汤的防线,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到运河和驰道防务,防止被蒙古人切断补给。
他现在考虑的不是胜利的问题,主要的精力全部扑在能否挡住蒙古人第一波的进攻上,只有能挡住第一次攻击,那么接下来考虑的才是取胜了。
因为不能亲征,令朱厚照有些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内阁那边反对不说,也没有得到来自柳师傅的支持,再加上张太后听说此事之后,更是态度坚决,他只能乖乖在宫里,每日按时参加早朝,听那些大臣们进言所谓的战争筹备,这些繁琐的事消磨掉了朱厚照最后的一点耐心,他向往金戈铁马、上阵冲锋的豪情,就算不能如此,至少也希翼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是这一场与他息息相关的战争,似乎什么热血沸腾的事都没有出现,他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准奏,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可以说,朱厚照最近的心情很差,每次从朝殿中出来都是气冲冲的,而这几日,刘瑾则一直陪伴在朱厚照左右。
刘瑾已经感到不妙了,现在虽然皇上仍然保着他,可是他心里清楚,楚王和内阁没有动手,是因为现在分身乏术,一旦蒙古人被击退,他的责任就必定会被追究,柳乘风绝不会放过他,如今的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内厂厂公,其实却是形同虚设,说穿了,所谓的权利并非是来自于官爵,而是来自于基层,自己说的话有人听,自己的吩咐有人去照办,这才是权。
现在呢?几乎所有人都对他阳奉阴违,谁都和他保持距离,他说的话和放屁没有什么区别,谁也不会在意,甚至连下头的人都是用同情的眼神看着他,刘瑾便是再蠢,也知道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了。
正因为如此,他才殷勤无比,日夜陪伴在朱厚照的左右,他怕啊,怕什么时候有武士冲过来直接拿了他,连自己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跟着皇上,至少能让他安心。
不过这几日他一直魂不守舍,让原本脾气暴躁的朱厚照更是不悦,几次训斥他,他也只是心不在焉地听。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刘瑾当然明白,可是他感觉自己被关在牢笼里,已经能听到外头磨刀霍霍的声音,看到刽子手们看向他那种同情的眼神。
更可怕的是,那些他曾经的同党,如今摇身一变又都成了柳党,这些柳党份子们以焦芳为首,对他的攻讦最是疯狂,虽然还没有指名道姓,可是许多言辞之中已经指桑骂槐了。
今日早朝所讨论的无非是山东官军抵达了京畿之后,楚王将其部派驻去了天津,户部那边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户部侍郎曾诚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北通州有几处大粮仓,应当派驻去北通州更为妥当。
天津虽然紧要,可毕竟临海,蒙古人不善水性,所以没有必要巩固防务。
柳乘风却是据理力争,认为北通州的兵力已经足够,而楚军北上走的是水路,到时必定会在天津一带登陆,因此天津必须有足够的兵力防守。
像这种乱七八糟的争论,朱厚照深痛恶绝,回到正心殿里,却又是不悦,原本他的新宫殿已经快完工了,可因为现在这场战争却不得不停工,以至于他现在的主要休闲场所仍是正心殿,偏偏正心殿这边靠朝殿和内阁都近,一有风吹草动,大臣们便立即能知道,若是搬去后宫,太后那边又看得紧,结果他做事不得不收敛一些。
“哼,这些大臣都不知道做什么吃的,每日只知道计算鸡毛蒜皮的小事,朕真是烦透了,刘伴伴,你又在胡思乱想什么?怎么看你又走神?”
刘瑾连忙回过神来,看着满是怒容的朱厚照,敷衍的道:“是啊,现在大臣都做文吏的事,朝廷养士有什么用?”
“对极了……罢罢罢,不说这个,哎,也不知山海关那边如何了,想必那边蒙古人还在盘踞,他们见京师这边做好了准备,怎么会随意挥兵南下,换做是朕,一定会趁机夺取辽东、宣府,哎……”
刘瑾突然想到了什么,道:“陛下英明,奴婢也以为蒙古人不会奇袭京师。”
“嗯?是吗?”朱厚照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道:“可惜朕看准了又如何,结果还不是得听内阁的,朕稍稍说一句自己的意见,这些人就要死要活,柳师傅现在也不帮朕,太后就更别说了……”
刘瑾突然道:“陛下,众人皆醉陛下独醒,一旦丢失了九边,我大明再无屏障可言了,京师迟早也要放弃,所以奴婢以为,边关和京师一样重要。”
朱厚照忍不住笑了,道:“想不到你这奴婢也能说出几句有道理的话来。”
刘瑾道:“陛下神武,其实陛下也不是不可以让内阁和楚王重新部署,将战场移到边关去。”
“哼,朕若有办法,早就动手了,你能有什么办法?”
刘瑾深吸一口气,接下来说出来的话,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道:“若是陛下不在京师,而在蓟县呢?陛下想想看,一旦陛下出现在蓟县,那么京师必定震动,到时京师的各路军马为了勤王,必定会全力北上,开赴边关。”
朱厚照愣住了,这是个很大胆的设想,他是皇帝,皇帝的安危大于一切,假如他真的出现在蓟县,那么这就相当于御驾亲征了,到时候京师的大臣和文武官员们谁还会在乎京师?只怕非要带着大军乖乖开赴边关陪驾不可。
“只是……朕若说去蓟县,大臣和太后会肯吗?”朱厚照若有所思地问。
刘瑾微微一笑,道:“陛下可以先瞒住所有人,先出了京师再说,出了京师之后,再让人向城里送信,而陛下则飞快前去蓟县,到了那时,大臣们就算反对,只怕也来不及了,陛下,这是唯一的办法,陛下英武,熟知兵事,而您一旦出现在蓟县,边镇各路大军必定深受鼓舞,陛下正好可以居中调度,与蒙古人决一死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