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于公于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明朝好丈夫最新章节!
李东栋接过了名册,手触及到这墨迹未干的名册,李东栋有些感动,这份名册洋洋数千字,里头的人物竟有上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政绩以及评价,这格式倒是像吏部的功考簿子差不多,一切都简单明了。
这想必是族兄连夜写出来的,他白日要在内阁当值,一回到家便动笔,一直熬到三更,又怕送来的迟,所以立即启程送来。
所以名册在李东栋手里重若千钧,这份人情实在太重,再回想到从前那个严厉而慈和的兄长,李东栋竟有些失态。
抬起眼来看了李东阳的一眼,族兄确实已经老了,垂垂老矣,再也不见当年的飒爽英姿,李东栋曾记得,那个还在翰林院的族兄,那个从翰林院里下值回来便是赶到书房让自己过去督促自己学业的兄长,这张曾因为自己做出来的文章和眉飞色舞,有时又金刚怒目的脸,现在又清晰可见了。
李东栋自幼丧父,倚靠族兄的资助而得以成长,也正是因为族兄的传授才有今日。
名为兄弟,其实说是父子也是恰当。
李东栋深吸一口气,捏着手里的花名册发呆,这历历在目的恩情,只怕这一辈子他也报答不了。
可是他深知,李东阳要的不是报答,他要的是自己能有一番作为,能青云直上,扶摇九天之上,富贵逼人,手握权柄。
这就是最好的报答。所以才会有这份名册,这份名册里的人想必多是李家的门生故吏。这些人将来随他去了楚国,势必会成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
这将是李东栋在楚国之后最牢固的根基。上得王爷垂青,下得百官拥护!
“好了,时候也是不早,明儿清早内阁要议疏通松江河道之事,只怕卯时不到就要赶过去,老夫先走。你也要多注意歇息,嫂子在家里为你备了出远门的衣物和一些平时你喜欢吃的酥饼,什么时候动身先到府上来一趟,廉州那边山长水远。你嫂子经常对老夫说以后不知什么时候能相见,你从前最喜欢吃的便是她亲自做的酥饼,你带些上路。不过老夫听说廉州那边靠海,四季宜人,所以也没备什么衣物,都是些你从前换洗的,你嫂子去丽人坊的时候也买了几套好的,去了那里做官,体面还是要的,节俭固然是好。可是也不能矫枉过正。哎……你这一去,甚是教人牵挂,老夫……老夫……”
李东阳说话的时候,哪里有平日不怒自威的大学士样子,就像个平常的平常不过的老人,絮絮叨叨,可是说到后头的时候,脸色越来越黯然,他情知再说下去就越是感伤。随即把头扭开,强装做冷漠的样子道:“罢了,闲话少说,你在这里想必还有公务要忙,老夫告辞,方才的话你需谨记,你的前程远大,不要误了自己。”
他再不肯说什么,起身离座,旋身便走。
李东栋忍不住起身,要追上去道:“我送一送族兄。”
“不必,老夫说了,你忙你的,你我兄弟,不要有这些虚礼客套。”
李东阳的回答甚是冷漠,背影已经越来越远,那略带佝偻的背影消失在浓雾之中。
李东栋呆立着,郑重其事的向那远去的背影深深作揖,心里像是堵了一块大石。
随即,他的脸色也恢复了冷漠,他还有许多事要做,还顾忌不上私人的情感,走回到案头,从新拿起那份花名册,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随即他唤了一声:“把傅彪叫来。”
傅彪乃是今夜轮值的武官,外头的人听了动静,片刻功夫,傅彪便睡眼惺忪的来了,虽然是值夜,可是假若无事靠着案头打个盹却是没人计较的,想必这位傅百户也是刚刚从睡梦中叫醒。
其实这半年,北镇府司的事务大多都是李东栋负责,所以北镇府司上下对李东栋都带着敬重,傅彪毕恭毕敬的行了礼,道:“先生唤卑下来有何吩咐。”
李东栋的脸色甚是冷漠,他用手敲了敲桌上陈放的花名册,道:“这份花名册立即送去经历司抄录一份,随后你带着副本去查一查里头的所有人,记着,要谨慎,不可大意,每一个人的底细都要打的清清楚楚,平时和什么人来往,都做过什么,家里有几口人,族人又和什么人走的比较近,还有平时有没有作奸犯科,这一些我都要知道,查清楚之后,立即上报上来,时候已经不多了,要尽快,给你三天时间够不够?”
见李东栋说的严重,傅彪也不敢大意,不过还是忍不住道:“三…三天似乎是短促了一些,只怕难以详尽。”
李东栋却没有退步,口吻严厉的道:“只有三天,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你要用什么人手,直接拿着我的条子去抽调,要查什么档案,我会给经历司打招呼,甚至有什么开销,也一应给你支取,北镇府司所有人力物力都支持你,任君予求,现在够了吗?”
傅彪想了想,随即道:“卑下明白了,现在应当足够,时日不多,那么卑下这便拿花名册先走了。”
话说到这份上,可经不起什么耽误,傅彪连忙拿着花名册,已经做好了三天三夜不眠不歇的打算,先生把事情看的这么重,想必里头这些人都非同小可,所以傅彪断然不敢怠慢,匆匆去了。
值房里只剩下了李东栋,他呆呆的坐在了椅上,整个人失魂落魄,花名册一被拿走,他既觉得轻松,又有些内疚。
他是绝对相信自己族兄的,这个既是父亲又是兄长的角色培养和造就了他,绝不会对自己不利。
可是于公,他不得不这么去做,他是柳乘风的近臣,是柳乘风的心腹,他从前、现在和将来的所有身心都要维系在这个新晋的藩王身上,知己之情、知遇之恩,逼得他不得不粉身碎骨、肝脑涂地。
没有出一丝一毫的差错,纵使是族兄也不成。
想到这里,李东栋的眼睛不禁有些模糊,他呆呆坐在椅上,又回想到了幼时的自己,自己那时大致只有十岁,弱冠之年,却要承受丧父之痛,整个家族多是推诿,有叔侄甚至是觊觎到了家中的田产,那时候的自己孤苦无依,整个世界仿佛都崩塌了。
就在这个时候,族兄却是出现了,他那时在族中可谓如日中天,刚刚中了进士,入选翰林,前程似锦,他牵着他的手,面对着家中的族长几乎是坚定不移的说话。
说什么呢?
这一句话李东栋记得清清楚楚,李东阳毫不犹豫的说:东栋年幼丧父,其父既是我的叔父,又是我的启蒙恩师,现在我在京师已经立足,留在他到身边读书也好。
这是一句很平淡的话,而之所以如此深刻的印在李东栋的脑海里,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他第一次有了希望,第一次才感觉到,除了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个人,那么一个平时不苟言笑的人这般的关爱自己。
族兄说他在京师已经有了立足之地,在京师很有起色,所以养个人并不成问题,其实并不是这样,到了京师,李东栋才知道,李东阳虽然入选翰林,可是官俸却是不高,又没有其他银钱的来源,再加上有了官身,又需养几个门房和轿夫,所以开支甚是拮据,以至于嫂子连厨子都不敢雇佣,都是亲自下厨做饭。
这样的官员,在当时的京师多不胜数,并不是每个官员都有油水可捞,也不是每个人都鲜衣怒马。李东栋就在京师安顿下来,可就算是拮据到这个地步,李东栋的开支却从来没有少过,让他读写的笔墨纸张,还有专门请来的一个先生教授他读书的费用都是惊人,可即便如此,不管如何艰辛,李东阳都毫无怨言。
曾记得那时候族兄为了给自己寻书,经常从翰林院里借书回来给他看,有些时候也和同僚去借,族兄也是爱书之人,而向人借来的书大多都要限时归还,最后的结果都是李东栋全部读了一遍,而李东阳却只读了头顾不上尾,李东栋是极聪明的人,有几分过目不忘的本事,后来便抄录出来给族兄,李东栋当时记得,每到这个时候族兄总是捋着胡须笑着对嫂子说:这是我李家虎儿,必成大器。
是呵,必成大器,可是随着李东阳平步青云,一个问题却是出现了,李东栋第一次参加考试,直接考了个第一中了秀才,而在当时,却遇到了麻烦,竟有御使弹劾族兄私通考官,自此之后,李东栋再也没有参加科举,因为他知道,他继续考下去,对族兄的仕途会有影响,他宁愿牺牲掉自己,也不愿意族兄为难。
而族兄呢,从那个时候起便每每长吁短叹,他虽然什么都没有说,可是李东栋却知道他的心里十分不好受。
这也是为什么,柳乘风这样的武人,李东阳也要举荐李东栋去,因为族兄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希望自己能有成就。
值房里李东栋孤零零的,此时心都碎了。(未完待续)
李东栋接过了名册,手触及到这墨迹未干的名册,李东栋有些感动,这份名册洋洋数千字,里头的人物竟有上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政绩以及评价,这格式倒是像吏部的功考簿子差不多,一切都简单明了。
这想必是族兄连夜写出来的,他白日要在内阁当值,一回到家便动笔,一直熬到三更,又怕送来的迟,所以立即启程送来。
所以名册在李东栋手里重若千钧,这份人情实在太重,再回想到从前那个严厉而慈和的兄长,李东栋竟有些失态。
抬起眼来看了李东阳的一眼,族兄确实已经老了,垂垂老矣,再也不见当年的飒爽英姿,李东栋曾记得,那个还在翰林院的族兄,那个从翰林院里下值回来便是赶到书房让自己过去督促自己学业的兄长,这张曾因为自己做出来的文章和眉飞色舞,有时又金刚怒目的脸,现在又清晰可见了。
李东栋自幼丧父,倚靠族兄的资助而得以成长,也正是因为族兄的传授才有今日。
名为兄弟,其实说是父子也是恰当。
李东栋深吸一口气,捏着手里的花名册发呆,这历历在目的恩情,只怕这一辈子他也报答不了。
可是他深知,李东阳要的不是报答,他要的是自己能有一番作为,能青云直上,扶摇九天之上,富贵逼人,手握权柄。
这就是最好的报答。所以才会有这份名册,这份名册里的人想必多是李家的门生故吏。这些人将来随他去了楚国,势必会成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
这将是李东栋在楚国之后最牢固的根基。上得王爷垂青,下得百官拥护!
“好了,时候也是不早,明儿清早内阁要议疏通松江河道之事,只怕卯时不到就要赶过去,老夫先走。你也要多注意歇息,嫂子在家里为你备了出远门的衣物和一些平时你喜欢吃的酥饼,什么时候动身先到府上来一趟,廉州那边山长水远。你嫂子经常对老夫说以后不知什么时候能相见,你从前最喜欢吃的便是她亲自做的酥饼,你带些上路。不过老夫听说廉州那边靠海,四季宜人,所以也没备什么衣物,都是些你从前换洗的,你嫂子去丽人坊的时候也买了几套好的,去了那里做官,体面还是要的,节俭固然是好。可是也不能矫枉过正。哎……你这一去,甚是教人牵挂,老夫……老夫……”
李东阳说话的时候,哪里有平日不怒自威的大学士样子,就像个平常的平常不过的老人,絮絮叨叨,可是说到后头的时候,脸色越来越黯然,他情知再说下去就越是感伤。随即把头扭开,强装做冷漠的样子道:“罢了,闲话少说,你在这里想必还有公务要忙,老夫告辞,方才的话你需谨记,你的前程远大,不要误了自己。”
他再不肯说什么,起身离座,旋身便走。
李东栋忍不住起身,要追上去道:“我送一送族兄。”
“不必,老夫说了,你忙你的,你我兄弟,不要有这些虚礼客套。”
李东阳的回答甚是冷漠,背影已经越来越远,那略带佝偻的背影消失在浓雾之中。
李东栋呆立着,郑重其事的向那远去的背影深深作揖,心里像是堵了一块大石。
随即,他的脸色也恢复了冷漠,他还有许多事要做,还顾忌不上私人的情感,走回到案头,从新拿起那份花名册,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随即他唤了一声:“把傅彪叫来。”
傅彪乃是今夜轮值的武官,外头的人听了动静,片刻功夫,傅彪便睡眼惺忪的来了,虽然是值夜,可是假若无事靠着案头打个盹却是没人计较的,想必这位傅百户也是刚刚从睡梦中叫醒。
其实这半年,北镇府司的事务大多都是李东栋负责,所以北镇府司上下对李东栋都带着敬重,傅彪毕恭毕敬的行了礼,道:“先生唤卑下来有何吩咐。”
李东栋的脸色甚是冷漠,他用手敲了敲桌上陈放的花名册,道:“这份花名册立即送去经历司抄录一份,随后你带着副本去查一查里头的所有人,记着,要谨慎,不可大意,每一个人的底细都要打的清清楚楚,平时和什么人来往,都做过什么,家里有几口人,族人又和什么人走的比较近,还有平时有没有作奸犯科,这一些我都要知道,查清楚之后,立即上报上来,时候已经不多了,要尽快,给你三天时间够不够?”
见李东栋说的严重,傅彪也不敢大意,不过还是忍不住道:“三…三天似乎是短促了一些,只怕难以详尽。”
李东栋却没有退步,口吻严厉的道:“只有三天,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你要用什么人手,直接拿着我的条子去抽调,要查什么档案,我会给经历司打招呼,甚至有什么开销,也一应给你支取,北镇府司所有人力物力都支持你,任君予求,现在够了吗?”
傅彪想了想,随即道:“卑下明白了,现在应当足够,时日不多,那么卑下这便拿花名册先走了。”
话说到这份上,可经不起什么耽误,傅彪连忙拿着花名册,已经做好了三天三夜不眠不歇的打算,先生把事情看的这么重,想必里头这些人都非同小可,所以傅彪断然不敢怠慢,匆匆去了。
值房里只剩下了李东栋,他呆呆的坐在了椅上,整个人失魂落魄,花名册一被拿走,他既觉得轻松,又有些内疚。
他是绝对相信自己族兄的,这个既是父亲又是兄长的角色培养和造就了他,绝不会对自己不利。
可是于公,他不得不这么去做,他是柳乘风的近臣,是柳乘风的心腹,他从前、现在和将来的所有身心都要维系在这个新晋的藩王身上,知己之情、知遇之恩,逼得他不得不粉身碎骨、肝脑涂地。
没有出一丝一毫的差错,纵使是族兄也不成。
想到这里,李东栋的眼睛不禁有些模糊,他呆呆坐在椅上,又回想到了幼时的自己,自己那时大致只有十岁,弱冠之年,却要承受丧父之痛,整个家族多是推诿,有叔侄甚至是觊觎到了家中的田产,那时候的自己孤苦无依,整个世界仿佛都崩塌了。
就在这个时候,族兄却是出现了,他那时在族中可谓如日中天,刚刚中了进士,入选翰林,前程似锦,他牵着他的手,面对着家中的族长几乎是坚定不移的说话。
说什么呢?
这一句话李东栋记得清清楚楚,李东阳毫不犹豫的说:东栋年幼丧父,其父既是我的叔父,又是我的启蒙恩师,现在我在京师已经立足,留在他到身边读书也好。
这是一句很平淡的话,而之所以如此深刻的印在李东栋的脑海里,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他第一次有了希望,第一次才感觉到,除了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个人,那么一个平时不苟言笑的人这般的关爱自己。
族兄说他在京师已经有了立足之地,在京师很有起色,所以养个人并不成问题,其实并不是这样,到了京师,李东栋才知道,李东阳虽然入选翰林,可是官俸却是不高,又没有其他银钱的来源,再加上有了官身,又需养几个门房和轿夫,所以开支甚是拮据,以至于嫂子连厨子都不敢雇佣,都是亲自下厨做饭。
这样的官员,在当时的京师多不胜数,并不是每个官员都有油水可捞,也不是每个人都鲜衣怒马。李东栋就在京师安顿下来,可就算是拮据到这个地步,李东栋的开支却从来没有少过,让他读写的笔墨纸张,还有专门请来的一个先生教授他读书的费用都是惊人,可即便如此,不管如何艰辛,李东阳都毫无怨言。
曾记得那时候族兄为了给自己寻书,经常从翰林院里借书回来给他看,有些时候也和同僚去借,族兄也是爱书之人,而向人借来的书大多都要限时归还,最后的结果都是李东栋全部读了一遍,而李东阳却只读了头顾不上尾,李东栋是极聪明的人,有几分过目不忘的本事,后来便抄录出来给族兄,李东栋当时记得,每到这个时候族兄总是捋着胡须笑着对嫂子说:这是我李家虎儿,必成大器。
是呵,必成大器,可是随着李东阳平步青云,一个问题却是出现了,李东栋第一次参加考试,直接考了个第一中了秀才,而在当时,却遇到了麻烦,竟有御使弹劾族兄私通考官,自此之后,李东栋再也没有参加科举,因为他知道,他继续考下去,对族兄的仕途会有影响,他宁愿牺牲掉自己,也不愿意族兄为难。
而族兄呢,从那个时候起便每每长吁短叹,他虽然什么都没有说,可是李东栋却知道他的心里十分不好受。
这也是为什么,柳乘风这样的武人,李东阳也要举荐李东栋去,因为族兄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希望自己能有成就。
值房里李东栋孤零零的,此时心都碎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