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风口浪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明朝好丈夫最新章节!
京师里头,有不少报纸突然将话题转到了廉州,其实报纸到了现在早已成了传声筒和工具,除了那些毫无影响的小报,几乎每份报纸的背后,都有实权人物。
而这些报纸突然挑起了廉州的话题,于是一时之间,各大报纸纷纷跟进,展开讨论。
突然出了这么一件事,自然引起一些人的警惕,在北镇府司这边,学而报的总编被请了过来,现在京师里头,对廉州尚未进行大规模报道的也只有学而报了,可是现在这廉州渐渐成为热议的话题,就算学而报能耐住性子,迟早也得追随到这个潮流中去,不过摆在这总编面前的,是如何进行报导的问题。
事实上,这件事猫腻太大了,廉州虽然也曾是热议的话题,可是现在报纸的风向并非是廉州的富饶和它的人口增加,而是廉州的土地扩张,现在廉国公并没有在京师,所以这件事引起了李东栋的警惕,李东栋觉得这件事绝对有猫腻。
总编彭文落座,喝了一口茶之后便朝李东栋笑道:“事情太蹊跷了,而且这几份报纸一开始也还算安份,一向都是萧规曹随,别人报道什么它们就跟进什么,可是这一次突然把风向转到廉州,李先生,说句不太好听的话,这背后肯定有人捣鬼,学而报这边觉得蹊跷,所以才来问问李先生的意见。”
彭文和李东栋也算是老相识,所以两个人说话之间也没什么遮遮掩掩的。李东栋此时其实也很费解,不过锦衣卫已经查过,那几份报纸和朝中的一些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李东栋几乎可以断定,这并非只是空穴来风,定是朝中有人突然想借廉州滋事。
这些报纸说什么廉州侵吞安南国的土地,说是现在廉州有七成的土地归属安南。而且朝廷并没有承认这些土地,李东栋似乎感觉自己抓到了一些东西,廉州有七成的土地不属于朝廷。可柳乘风封地就是廉州,也就是说,廉国公名正言顺的封地只有现在廉州的三成。莫非有人想借机退还土地,将这廉州一分为二?
在这一点上,李东栋知道廉国公绝不会同意的,现在廉州每一寸土地都是寸土寸金,在那片原属安南的土地上,不知有多少的工坊和港口,一旦放弃,不但对廉国公损失重大,同时对大明朝来说,也有着极坏的影响。想想看,这生金蛋的母鸡分给了安南,其中占了七成的面积,如此多的工坊,如此多的港口。还有大量的工匠,其中有些工坊,更是大明朝秘而不宣的火器工坊,这安南国岂不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以廉国公只进不出的性子,这件事是断然不会同意的。
而这些人突然从廉州下手,莫非是要对公爷不利。
李东栋觉得自己非要小心翼翼不可了。一步踏错,就可能带来很坏的影响,他必须把事情从新梳理一遍。
从现在种种的蛛丝马迹来看,应当是朝中对廉国公有了很大的提防之心,所以决心从廉州开始动手了,报纸只是先造声势,而接下来,想必就是幕后的人站出来弹劾。
而弹劾的目标,自然就是那一块朝廷没有承认的土地,你柳乘风既是我大明朝的公爵,已经格外的开恩敕封了封地,可现在却侵吞安南人的土地,让人误以为天朝上邦欺压下邦,所以这些人借着这件事,必定要让柳乘风退还所有侵吞的土地,很明显,这些人当然知道柳乘风是绝不会退还的,可是……
一个问题又出现了,难道这些人认为单凭封地的事就想把廉国公扳倒吗?
这绝无可能,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廉国公除非谋逆造反,谁也动不了他分毫,可是这些人突然搞这些名堂,到底为了什么呢?
暗渡陈仓?
李东栋感觉自己已经察觉出了什么,这些人借着封地说事,说不准就是先寻个借口抨击柳乘风,既然柳乘风不肯退让,为难的肯定就是宫里,而宫里夹在廉国公不肯让步和大义之间,肯定也会为难,这些人肯定是想逼迫宫里在另一件事上让步。
这件事是什么事呢?
李东栋越想越觉得没有头绪,仿佛总觉得千头万绪总是理不清一样。
他叹了口气,对总编彭文苦笑道:“说句实在话吧,现在我也没理出什么头绪,只是觉得这件事太匪夷所思,彭总编,你在报馆那边可收到什么风声?”
彭文摇摇头:“有消息就好了,方才不是说了,这事儿太蹊跷,总觉得有人想搅事,可到底想滋生什么事端,又觉得没有头绪,学而报这边压几天也就是了,可是迟早也要跟进廉州的事的,只是如何报道,却还要李先生拿个主意。”
堵不如疏,若是学而报对这件事不闻不问,别人只会认为学而报偏袒柳乘风,所以这件事非要报道不可,现在廉州成了热议的话题,学而报若是不报道,对销量也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摆在彭文面前的,是如何报道的问题。
李东栋沉吟片刻,只得道:“暂时先报道些边边角角的事,介绍一下廉州的风土人情,不是说廉州那些土地虽然原本是安南的土地,可是汉人也是不少吗?尤其是现在,汉人已经占到了人口的八成,至少学而报要告诉大家,这些土地如今作息的都是我大明的子民,若是退还了土地,不知多少人要失去生业。还有,这些土地是安南人承认的,虽然朝廷没有承认这些土地,可是现在安南人也没有承认这些土地归属安南,至多,这也是无主之地,这件事也要讲清楚。”
彭文点点头,道:“现在也只能这么办了,可是学生以为,这件事没这么容易,李先生,现在廉国公远在江西,这儿的事可不能出错啊。”
李东栋脸色凝重的点点头。
随即,二人话别,只留下仍然一脸狐疑的李东栋。
李东栋觉得,一场阴谋正在酝酿,可是是谁在主导这场阴谋呢?绝不可能是一些小鱼小虾,这些人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唯一的可能……就是朝中某个大佬,这件事,只怕连自己族兄都有一份。
李东栋深吸了口气,若是和自己族兄有关系,那么事情只怕就非同小可了,族兄出手,绝对非同凡响。
李东栋又想了片刻,随即又立即写了一封书信,飞快叫人送去江西……学而报终于有了动作,虽然这动作姗姗来迟,可总管是做了一回中流砥柱,其他各报纷纷指摘廉国公侵吞土地,而学而报则是打着为廉州那些维持生计的百姓的幌子为站在他们的角度说话。
廉州现在有多少户人口?如今已经超过了七十万户,七十万户是什么概念?那便是两百多万口人丁,这么多人,都是仰廉州维持生计,这么多人都是靠廉州糊口,更不必说,天下不少富户都在廉州购置了土地,做起了各种生意,学而报话里话外都在告诉别人,一旦这些土地退还,大明朝将会诞生上百万的流民,将会有数以万计的生意人破产,甚至廉州每年上缴朝廷的税赋,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学而报摆出的是一副为民请命的姿态,在这一点上,也可见总编彭文的老道之处,他不能让人觉得学而报偏袒柳乘风,必须令自己处在一个不偏不倚的立场,与此同时,还要让人觉得学而报具有极大的社会责任感,而为民请命就是最大的责任感。
与此同时,学而报对一些偏激的言论进行反驳,大明朝固然不承认这些土地,可是不要忘了,安南国现在也没有将那块土地作为自己的疆域,这顶多也只是无主之地罢了,既是无主之地,又谈什么侵吞?
学而报一出,有的报纸立即鹦鹉学舌,以学而报马首是瞻,也有相当多的报纸与学而报打起了擂台,各大报纸相互打起了擂台,唇枪舌剑。
而在这舆论的争夺之中,终于,第一份弹劾奏书递了上去。
上奏书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御使,要资历没资历,要出身似乎出身也不太显赫,不过这种人显然是最理想的挑事者,奏书很快送到了内阁,内阁毫不犹豫的将奏书送入了宫里。
奏书要弹劾的自然是柳乘风,而理由也是廉州的土地,廉州侵吞藩国土地,以至于大明朝的声誉受到极大影响,所以请求朝廷立即下旨严令廉州退还,如若不然,则朝廷恩泽丧尽,各国皆知大明之威,而不闻其德……
京师里头,有不少报纸突然将话题转到了廉州,其实报纸到了现在早已成了传声筒和工具,除了那些毫无影响的小报,几乎每份报纸的背后,都有实权人物。
而这些报纸突然挑起了廉州的话题,于是一时之间,各大报纸纷纷跟进,展开讨论。
突然出了这么一件事,自然引起一些人的警惕,在北镇府司这边,学而报的总编被请了过来,现在京师里头,对廉州尚未进行大规模报道的也只有学而报了,可是现在这廉州渐渐成为热议的话题,就算学而报能耐住性子,迟早也得追随到这个潮流中去,不过摆在这总编面前的,是如何进行报导的问题。
事实上,这件事猫腻太大了,廉州虽然也曾是热议的话题,可是现在报纸的风向并非是廉州的富饶和它的人口增加,而是廉州的土地扩张,现在廉国公并没有在京师,所以这件事引起了李东栋的警惕,李东栋觉得这件事绝对有猫腻。
总编彭文落座,喝了一口茶之后便朝李东栋笑道:“事情太蹊跷了,而且这几份报纸一开始也还算安份,一向都是萧规曹随,别人报道什么它们就跟进什么,可是这一次突然把风向转到廉州,李先生,说句不太好听的话,这背后肯定有人捣鬼,学而报这边觉得蹊跷,所以才来问问李先生的意见。”
彭文和李东栋也算是老相识,所以两个人说话之间也没什么遮遮掩掩的。李东栋此时其实也很费解,不过锦衣卫已经查过,那几份报纸和朝中的一些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李东栋几乎可以断定,这并非只是空穴来风,定是朝中有人突然想借廉州滋事。
这些报纸说什么廉州侵吞安南国的土地,说是现在廉州有七成的土地归属安南。而且朝廷并没有承认这些土地,李东栋似乎感觉自己抓到了一些东西,廉州有七成的土地不属于朝廷。可柳乘风封地就是廉州,也就是说,廉国公名正言顺的封地只有现在廉州的三成。莫非有人想借机退还土地,将这廉州一分为二?
在这一点上,李东栋知道廉国公绝不会同意的,现在廉州每一寸土地都是寸土寸金,在那片原属安南的土地上,不知有多少的工坊和港口,一旦放弃,不但对廉国公损失重大,同时对大明朝来说,也有着极坏的影响。想想看,这生金蛋的母鸡分给了安南,其中占了七成的面积,如此多的工坊,如此多的港口。还有大量的工匠,其中有些工坊,更是大明朝秘而不宣的火器工坊,这安南国岂不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以廉国公只进不出的性子,这件事是断然不会同意的。
而这些人突然从廉州下手,莫非是要对公爷不利。
李东栋觉得自己非要小心翼翼不可了。一步踏错,就可能带来很坏的影响,他必须把事情从新梳理一遍。
从现在种种的蛛丝马迹来看,应当是朝中对廉国公有了很大的提防之心,所以决心从廉州开始动手了,报纸只是先造声势,而接下来,想必就是幕后的人站出来弹劾。
而弹劾的目标,自然就是那一块朝廷没有承认的土地,你柳乘风既是我大明朝的公爵,已经格外的开恩敕封了封地,可现在却侵吞安南人的土地,让人误以为天朝上邦欺压下邦,所以这些人借着这件事,必定要让柳乘风退还所有侵吞的土地,很明显,这些人当然知道柳乘风是绝不会退还的,可是……
一个问题又出现了,难道这些人认为单凭封地的事就想把廉国公扳倒吗?
这绝无可能,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廉国公除非谋逆造反,谁也动不了他分毫,可是这些人突然搞这些名堂,到底为了什么呢?
暗渡陈仓?
李东栋感觉自己已经察觉出了什么,这些人借着封地说事,说不准就是先寻个借口抨击柳乘风,既然柳乘风不肯退让,为难的肯定就是宫里,而宫里夹在廉国公不肯让步和大义之间,肯定也会为难,这些人肯定是想逼迫宫里在另一件事上让步。
这件事是什么事呢?
李东栋越想越觉得没有头绪,仿佛总觉得千头万绪总是理不清一样。
他叹了口气,对总编彭文苦笑道:“说句实在话吧,现在我也没理出什么头绪,只是觉得这件事太匪夷所思,彭总编,你在报馆那边可收到什么风声?”
彭文摇摇头:“有消息就好了,方才不是说了,这事儿太蹊跷,总觉得有人想搅事,可到底想滋生什么事端,又觉得没有头绪,学而报这边压几天也就是了,可是迟早也要跟进廉州的事的,只是如何报道,却还要李先生拿个主意。”
堵不如疏,若是学而报对这件事不闻不问,别人只会认为学而报偏袒柳乘风,所以这件事非要报道不可,现在廉州成了热议的话题,学而报若是不报道,对销量也有很大的影响,现在摆在彭文面前的,是如何报道的问题。
李东栋沉吟片刻,只得道:“暂时先报道些边边角角的事,介绍一下廉州的风土人情,不是说廉州那些土地虽然原本是安南的土地,可是汉人也是不少吗?尤其是现在,汉人已经占到了人口的八成,至少学而报要告诉大家,这些土地如今作息的都是我大明的子民,若是退还了土地,不知多少人要失去生业。还有,这些土地是安南人承认的,虽然朝廷没有承认这些土地,可是现在安南人也没有承认这些土地归属安南,至多,这也是无主之地,这件事也要讲清楚。”
彭文点点头,道:“现在也只能这么办了,可是学生以为,这件事没这么容易,李先生,现在廉国公远在江西,这儿的事可不能出错啊。”
李东栋脸色凝重的点点头。
随即,二人话别,只留下仍然一脸狐疑的李东栋。
李东栋觉得,一场阴谋正在酝酿,可是是谁在主导这场阴谋呢?绝不可能是一些小鱼小虾,这些人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唯一的可能……就是朝中某个大佬,这件事,只怕连自己族兄都有一份。
李东栋深吸了口气,若是和自己族兄有关系,那么事情只怕就非同小可了,族兄出手,绝对非同凡响。
李东栋又想了片刻,随即又立即写了一封书信,飞快叫人送去江西……学而报终于有了动作,虽然这动作姗姗来迟,可总管是做了一回中流砥柱,其他各报纷纷指摘廉国公侵吞土地,而学而报则是打着为廉州那些维持生计的百姓的幌子为站在他们的角度说话。
廉州现在有多少户人口?如今已经超过了七十万户,七十万户是什么概念?那便是两百多万口人丁,这么多人,都是仰廉州维持生计,这么多人都是靠廉州糊口,更不必说,天下不少富户都在廉州购置了土地,做起了各种生意,学而报话里话外都在告诉别人,一旦这些土地退还,大明朝将会诞生上百万的流民,将会有数以万计的生意人破产,甚至廉州每年上缴朝廷的税赋,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学而报摆出的是一副为民请命的姿态,在这一点上,也可见总编彭文的老道之处,他不能让人觉得学而报偏袒柳乘风,必须令自己处在一个不偏不倚的立场,与此同时,还要让人觉得学而报具有极大的社会责任感,而为民请命就是最大的责任感。
与此同时,学而报对一些偏激的言论进行反驳,大明朝固然不承认这些土地,可是不要忘了,安南国现在也没有将那块土地作为自己的疆域,这顶多也只是无主之地罢了,既是无主之地,又谈什么侵吞?
学而报一出,有的报纸立即鹦鹉学舌,以学而报马首是瞻,也有相当多的报纸与学而报打起了擂台,各大报纸相互打起了擂台,唇枪舌剑。
而在这舆论的争夺之中,终于,第一份弹劾奏书递了上去。
上奏书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御使,要资历没资历,要出身似乎出身也不太显赫,不过这种人显然是最理想的挑事者,奏书很快送到了内阁,内阁毫不犹豫的将奏书送入了宫里。
奏书要弹劾的自然是柳乘风,而理由也是廉州的土地,廉州侵吞藩国土地,以至于大明朝的声誉受到极大影响,所以请求朝廷立即下旨严令廉州退还,如若不然,则朝廷恩泽丧尽,各国皆知大明之威,而不闻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