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宜男花正好 (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一品江山最新章节!
陈恪翻译《竹书纪年》,绝不只是为了证明‘金縢’确实存在那么简单,他的真实目的,其实是颠覆读书人的理想国,即所谓的‘三代之治’!
‘三代之治’是汉儒所提出的观念。三代,指中国最早三个统一政权——夏、商、周。汉儒们认为,夏、商、周是中国治理得最好的三个典范朝代,‘三代’的政治形式是最有利于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三代’之时帝王的道德人品和治国态度,乃是后世帝王的楷模。当然不包括夏桀、商纣、周幽王三个末帝和其他个别昏庸君王……
因此,士大夫们喜欢言必称‘三代’,将之当做一种政治理想国来作为当世的参照标准。他们认为只要君主效仿三代帝王,尤其是夏禹、商汤、周文这‘三王’的道德操行、政治理念,社会的一切弊端就会迎刃而解。
但事实上,‘三代’,尤其夏、商两代,并没有可靠的信史留下,因此所谓‘三代’之治,很大程度上只是古人的一种想象。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除了年代过于久远,史料湮没于战乱之外,还离不开一位伟人的贡献。
那便是传说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英明神武、光耀千古、威而不猛、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
孔子生活在东周,那时候算是三代末年,作为历史最悠久鲁国的史官,还能看到三代的真实史料,知道上古时代根本不像传说的那么淳朴,而是与后世宫廷政治一样的血腥。
但孔夫子满眼望去,天下礼崩乐坏、纲常沦丧、诸侯混战不休、百姓如猪狗一般,泱泱神州哪里还有乐土?
作为周公的信徒,孔子自然痛苦不堪,他为了宣传古世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与今世的‘礼崩乐坏’相比较。唤起诸侯尊王复礼之心,不惜篡改古史,搞什么‘一字褒贬’、‘为尊者讳’等等,也就是传说中的‘春秋笔法’!
不管当时孔子的初衷如何,后世所谓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都是从他这里学来的。历史的真相便随着人们的需要被随意篡改,面目全非……
所以孔子才痛苦的叹息道:‘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但无论如何。所谓三代之治。其实就是孔子为了引导人们向善,而美化出的一个乌托邦。后来又渐渐成了人们无法解决问题时,逃避现实的避风港。更进化为阻碍一切改革,一切变化的拦路虎!
春秋笔法误我华夏,绝非妄言哉……
而《竹书纪年》是一部西晋时。从魏安釐王墓中出土的编年体史书,所以能够避过秦始皇挟书令导致的焚书运动。它记录了从夏朝到战国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其翻译成功,将夏朝到战国时期历代所发生的血腥政变和军事冲突,毫无保留的展示在人们面前,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
譬如,儒家著名的‘伊尹放太甲于桐宫’段子,说当初商王太甲无道,被宰相伊尹放置桐宫。太甲三年改过自新,伊尹又将其迎立为帝,交还国政。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在孔子描述的这个故事中,伊尹高风亮节、太甲浪子回头,皆是万代楷模。和谐的不得了。
然而,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哪有什么圣君贤主?还不是一样的阴谋暴力!
所以《竹书纪年》不仅是对人们历史知识的冲击,更是对儒家所构建的‘三代之治’理想国的动摇!
是动摇。不是摧毁。毕竟陈恪也不知道‘清华简’埋在哪儿,无法为《竹书纪年》提供佐证,在史学上,可是孤证不立的……而且那些学了一辈子儒家的士大夫们,岂是那么容易就放弃信仰、否定先贤?那跟自我否定、乃至自我毁灭有何区别?
事实也确实如此,《竹书纪年》在出土后,传承了六百多年,终在南宋亡佚。其原因完全可以想象出来,就是其内容被翻译出来后,与儒家史学体系冲突极大,理所当然地为儒学家们视为异端,不遗余力的湮灭掉了!
但陈恪用了很巧妙的一招,让士大夫们集体噤声——他以无可辩驳的考证,证明了《尚书》系伪作。将金縢存在的依据,系于《竹书纪年》之上,继而与大宋朝皇统传承的正义性联系起来。
除非大宋的士大夫们,能找出别的证据,证明金縢确有其事,否则谁都不敢说《竹书纪年》半个不字。
而且在历史上,《竹书纪年》的亡佚,是发生在南宋,那时候,二程的理学已经被朱熹发扬光大,儒家基本一统江湖,才有资格顺昌逆亡。但在北宋儒家思想混乱,山头林立之秋,也给了所谓异端存活的空间。
陈恪希望这本书,配合自己对《尚书》的否定,动摇人们对上古三代的认知,只需要撕开一个口子、嵌入一个楔子,自己便可藉机重新解释经典,为大宋朝构造出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来!干翻他娘的程朱理学!
不过他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所以只是将破解《竹书纪年》的钥匙,教给了这个时代的大儒们,由他们来发现那个完全不同的真实世界!在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有多可怕之前,所有人都无法拒绝这份邀请,龙昌期也不例外……
最终,老先生被一众同乡后生挽留下来,虽然没接受朝廷赐予的五品官职,但同意以布衣之身参与到《竹书纪年》的编修工作中。陈恪想将自己的外宅空出来,作老先生在京城颐养之所,但被龙昌期拒绝了。
龙老儿对陈恪,不可能没有怨气,但见对方以天子近臣、名儒之尊,如此客气的向自己赔不是,给自己挽回颜面,为自己开方抓药。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后辈能做到这一步,他个老头子岂能继续横眉冷对下去?
所以老先生拒绝的理由,是自己喜欢热闹,住在会馆中,可以多亲近同乡后辈。也算没让陈恪下不来台……
~~~~~~~~~~~~~~~~~~~~~~~~~~~~
“这一关,算是过去了。”回去的路上,陈恪在马车上长舒口气道。
“你真是变了,”苏辙微笑道:“放在以前,万不会吃这份屈的。”
“想做事,就不能由着性子,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整天张牙舞爪的,是做不了正事的。”陈恪说着望向苏轼道:“这也是说你呢……”
“嘿……”苏轼不好意思的笑了。回到京城,加入文化圈子,才高八斗的苏子瞻自然如鱼得水。每日里,于纸醉金迷中吟风弄月,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才华,享受着前所有为的尊崇。
与之前那些孤傲的才子不同,苏轼虽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却气质平和、为人豪迈、待人坦诚亲切,因此很快在京城拥有拥趸无数,无论是士子文人、还是歌伎乐女,都真心喜爱这位大才子。
尤其是陈恪准备改走稳重的学术路线,基本不再光顾名妓们的生意,也不大填诗作词后,更是没人和大苏争风月班头的名号。甚至于,他还遇到了昔日相熟的名妓,写帖子邀请自己携大舅哥光顾的糗事。
陈恪不禁暗暗感叹,汴京风月的变化真是太快,才几年不走马章台,便被妓女们当成了引玉的砖头……
陈恪没有一点嫉妒,因为大舅哥本来就是光耀千古的天皇巨星,光芒岂会被自己掩盖?只是他偶尔听说,苏轼在外说话言语无忌、行事放浪形骸,颇有些得意忘形之态,因此出言提醒。
不过苏轼正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觉着人生啊,怎么能这么美好呢?他苦恼的是,今晚到底该赴翠微居云仙儿的约,还是到汴河画舫上为张师师画像。是不会把陈恪的忠告听进去的……
陈恪正要再婆妈几句,马车停了,陈义掀开车帘道:“大人,绮大家在外面。”
“你们先回去吧,”陈恪从辽国回来后,一直忙于搞定两边岳家,几乎忘了这位红颜。
在苏家兄弟的怪笑声中,陈恪下了马车,便见绮媚儿穿着一袭华丽的八幅罗裙,腰间数十道细褶,每一褶一道颜色,搭配得既淡雅,又别致,裙边一二寸宽的地方,滚了大红的花边,看上去很醒目。她还梳了一个别出心裁的高高的发髻,一朵嫣红的玫瑰斜插其上,俏生生站在街旁,便令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
绮媚儿一如往日,面带魅惑众生的笑容,朝陈恪轻轻点头。
“想不到在这儿碰上。”陈恪走过去。
“可不是碰上的,人家是巴巴的来等公子。”绮媚儿笑着挽上他的手臂。陈恪的胳膊稍稍一僵,旋即恢复了正常。
可这一下,便被心思敏感的女人感觉到,她黯然收回手道:“忘了公子的身份,今日不同往时了……”(未完待续)
陈恪翻译《竹书纪年》,绝不只是为了证明‘金縢’确实存在那么简单,他的真实目的,其实是颠覆读书人的理想国,即所谓的‘三代之治’!
‘三代之治’是汉儒所提出的观念。三代,指中国最早三个统一政权——夏、商、周。汉儒们认为,夏、商、周是中国治理得最好的三个典范朝代,‘三代’的政治形式是最有利于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三代’之时帝王的道德人品和治国态度,乃是后世帝王的楷模。当然不包括夏桀、商纣、周幽王三个末帝和其他个别昏庸君王……
因此,士大夫们喜欢言必称‘三代’,将之当做一种政治理想国来作为当世的参照标准。他们认为只要君主效仿三代帝王,尤其是夏禹、商汤、周文这‘三王’的道德操行、政治理念,社会的一切弊端就会迎刃而解。
但事实上,‘三代’,尤其夏、商两代,并没有可靠的信史留下,因此所谓‘三代’之治,很大程度上只是古人的一种想象。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除了年代过于久远,史料湮没于战乱之外,还离不开一位伟人的贡献。
那便是传说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英明神武、光耀千古、威而不猛、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
孔子生活在东周,那时候算是三代末年,作为历史最悠久鲁国的史官,还能看到三代的真实史料,知道上古时代根本不像传说的那么淳朴,而是与后世宫廷政治一样的血腥。
但孔夫子满眼望去,天下礼崩乐坏、纲常沦丧、诸侯混战不休、百姓如猪狗一般,泱泱神州哪里还有乐土?
作为周公的信徒,孔子自然痛苦不堪,他为了宣传古世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与今世的‘礼崩乐坏’相比较。唤起诸侯尊王复礼之心,不惜篡改古史,搞什么‘一字褒贬’、‘为尊者讳’等等,也就是传说中的‘春秋笔法’!
不管当时孔子的初衷如何,后世所谓的‘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都是从他这里学来的。历史的真相便随着人们的需要被随意篡改,面目全非……
所以孔子才痛苦的叹息道:‘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但无论如何。所谓三代之治。其实就是孔子为了引导人们向善,而美化出的一个乌托邦。后来又渐渐成了人们无法解决问题时,逃避现实的避风港。更进化为阻碍一切改革,一切变化的拦路虎!
春秋笔法误我华夏,绝非妄言哉……
而《竹书纪年》是一部西晋时。从魏安釐王墓中出土的编年体史书,所以能够避过秦始皇挟书令导致的焚书运动。它记录了从夏朝到战国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其翻译成功,将夏朝到战国时期历代所发生的血腥政变和军事冲突,毫无保留的展示在人们面前,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
譬如,儒家著名的‘伊尹放太甲于桐宫’段子,说当初商王太甲无道,被宰相伊尹放置桐宫。太甲三年改过自新,伊尹又将其迎立为帝,交还国政。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在孔子描述的这个故事中,伊尹高风亮节、太甲浪子回头,皆是万代楷模。和谐的不得了。
然而,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哪有什么圣君贤主?还不是一样的阴谋暴力!
所以《竹书纪年》不仅是对人们历史知识的冲击,更是对儒家所构建的‘三代之治’理想国的动摇!
是动摇。不是摧毁。毕竟陈恪也不知道‘清华简’埋在哪儿,无法为《竹书纪年》提供佐证,在史学上,可是孤证不立的……而且那些学了一辈子儒家的士大夫们,岂是那么容易就放弃信仰、否定先贤?那跟自我否定、乃至自我毁灭有何区别?
事实也确实如此,《竹书纪年》在出土后,传承了六百多年,终在南宋亡佚。其原因完全可以想象出来,就是其内容被翻译出来后,与儒家史学体系冲突极大,理所当然地为儒学家们视为异端,不遗余力的湮灭掉了!
但陈恪用了很巧妙的一招,让士大夫们集体噤声——他以无可辩驳的考证,证明了《尚书》系伪作。将金縢存在的依据,系于《竹书纪年》之上,继而与大宋朝皇统传承的正义性联系起来。
除非大宋的士大夫们,能找出别的证据,证明金縢确有其事,否则谁都不敢说《竹书纪年》半个不字。
而且在历史上,《竹书纪年》的亡佚,是发生在南宋,那时候,二程的理学已经被朱熹发扬光大,儒家基本一统江湖,才有资格顺昌逆亡。但在北宋儒家思想混乱,山头林立之秋,也给了所谓异端存活的空间。
陈恪希望这本书,配合自己对《尚书》的否定,动摇人们对上古三代的认知,只需要撕开一个口子、嵌入一个楔子,自己便可藉机重新解释经典,为大宋朝构造出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来!干翻他娘的程朱理学!
不过他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所以只是将破解《竹书纪年》的钥匙,教给了这个时代的大儒们,由他们来发现那个完全不同的真实世界!在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有多可怕之前,所有人都无法拒绝这份邀请,龙昌期也不例外……
最终,老先生被一众同乡后生挽留下来,虽然没接受朝廷赐予的五品官职,但同意以布衣之身参与到《竹书纪年》的编修工作中。陈恪想将自己的外宅空出来,作老先生在京城颐养之所,但被龙昌期拒绝了。
龙老儿对陈恪,不可能没有怨气,但见对方以天子近臣、名儒之尊,如此客气的向自己赔不是,给自己挽回颜面,为自己开方抓药。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后辈能做到这一步,他个老头子岂能继续横眉冷对下去?
所以老先生拒绝的理由,是自己喜欢热闹,住在会馆中,可以多亲近同乡后辈。也算没让陈恪下不来台……
~~~~~~~~~~~~~~~~~~~~~~~~~~~~
“这一关,算是过去了。”回去的路上,陈恪在马车上长舒口气道。
“你真是变了,”苏辙微笑道:“放在以前,万不会吃这份屈的。”
“想做事,就不能由着性子,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整天张牙舞爪的,是做不了正事的。”陈恪说着望向苏轼道:“这也是说你呢……”
“嘿……”苏轼不好意思的笑了。回到京城,加入文化圈子,才高八斗的苏子瞻自然如鱼得水。每日里,于纸醉金迷中吟风弄月,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才华,享受着前所有为的尊崇。
与之前那些孤傲的才子不同,苏轼虽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却气质平和、为人豪迈、待人坦诚亲切,因此很快在京城拥有拥趸无数,无论是士子文人、还是歌伎乐女,都真心喜爱这位大才子。
尤其是陈恪准备改走稳重的学术路线,基本不再光顾名妓们的生意,也不大填诗作词后,更是没人和大苏争风月班头的名号。甚至于,他还遇到了昔日相熟的名妓,写帖子邀请自己携大舅哥光顾的糗事。
陈恪不禁暗暗感叹,汴京风月的变化真是太快,才几年不走马章台,便被妓女们当成了引玉的砖头……
陈恪没有一点嫉妒,因为大舅哥本来就是光耀千古的天皇巨星,光芒岂会被自己掩盖?只是他偶尔听说,苏轼在外说话言语无忌、行事放浪形骸,颇有些得意忘形之态,因此出言提醒。
不过苏轼正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觉着人生啊,怎么能这么美好呢?他苦恼的是,今晚到底该赴翠微居云仙儿的约,还是到汴河画舫上为张师师画像。是不会把陈恪的忠告听进去的……
陈恪正要再婆妈几句,马车停了,陈义掀开车帘道:“大人,绮大家在外面。”
“你们先回去吧,”陈恪从辽国回来后,一直忙于搞定两边岳家,几乎忘了这位红颜。
在苏家兄弟的怪笑声中,陈恪下了马车,便见绮媚儿穿着一袭华丽的八幅罗裙,腰间数十道细褶,每一褶一道颜色,搭配得既淡雅,又别致,裙边一二寸宽的地方,滚了大红的花边,看上去很醒目。她还梳了一个别出心裁的高高的发髻,一朵嫣红的玫瑰斜插其上,俏生生站在街旁,便令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
绮媚儿一如往日,面带魅惑众生的笑容,朝陈恪轻轻点头。
“想不到在这儿碰上。”陈恪走过去。
“可不是碰上的,人家是巴巴的来等公子。”绮媚儿笑着挽上他的手臂。陈恪的胳膊稍稍一僵,旋即恢复了正常。
可这一下,便被心思敏感的女人感觉到,她黯然收回手道:“忘了公子的身份,今日不同往时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