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奇迹之城 (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一品江山最新章节!
第二日,杨世铎打着白旗,出现在龙首关前。
道明来意后,他被用吊篮接进了关中。也第一次见到了,把杨家挡在关外一百天的宋朝官员。
看到那些只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杨世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一经交谈,他便没了小觑之心,不禁暗暗感叹,大宋果然是人杰地灵的天朝上国,如此出色的年轻人,在大理一个也找不出来。
明白他的意图后,王韶等人自然要请示在大理城的王珪……王珪与范镇是平级,且都是钦差,还真不好说谁听说的,不过王珪有恬退之风,让他们派侍卫将杨世铎送到缮阐府去,由范父子做决定。
知道事关重大,又怕半路有人加害,王韶等人让杨世铎剃了胡子,换上大宋禁卫的衣装,然后护送宋端平宋大人,去东川宋军大营汇报工作。
一路无话,五日后抵达东川军营,只见这里已经变成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从来路远远望去,军营依山傍水。山坡下,无数赤着上身的兵卒在挖地基,这些挖好的地基沿着山梁蜿蜒而上,竟然一眼望不到边。
“我的天,这是要修万里长城么?”看着这副景象连宋端平都惊讶极了。
‘这哪是修兵营,这分明是在筑城。’杨世铎更是暗暗咋舌道:‘如此浩大的工程,看来宋人定然是要留下不走了……’
队伍靠近了,便见一个木栅栏、鹿砦、拒马组成的传统营寨横在眼前,守备森严。
亮明身份之后,卫士进去通禀。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名参军出来相迎。
“宋宣赞,大帅有请。”参军拱手相让道。
一层层通传之后,宋端平带着杨世铎,来到大营参见范镇。
范镇亲切的接见了他们,对杨家的态度表示了赞许,但到底答不答应,却说还得等到人齐了。再作商议。便安排了筵席款待二人,宋端平看了陪坐的一干文武,却不见陈恪的身影,不禁暗暗奇怪。又怕有什么忌讳,只好忍着不问。
“肯定是想问仲方哪去了。”范镇笑道:“那家伙这些天,和几个他从内地调来的官员,就吃住在工地上,说是要规划未来的东川城。”说着苦笑道:“老夫也去凑过热闹。可实在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吃过饭,宋端平就去寨后的工地上的找陈恪,杨世铎想尽可能了解宋人,死皮赖脸要跟着。宋端平本不想让他去,但前来迎接的官员却说无妨。
杨世铎便屁颠屁颠的跟着,来到了一片繁忙的工地上。他看到,工地被几条纵横交错的深灰色坚硬道路,划分成若干区域,有的区域里,是成片的石灰窑。正袅袅冒着黑烟,有的区域,则摆着上千个模具,有工匠将一担担的灰色粘稠物倾倒进去;有的区域,则摆着浇注好,待使用的长方形石板……是的,他没眼hua,那些坚硬的石板,确实是用模具浇筑出来的,就像做豆腐一样。
他还看到无数的滑轮、杠杆。组成的精巧器械,轻松将这些沉重的石板,运送到工地各处去,然后由工匠们,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一栋房屋的雏形很快便形成了……
一路走来。杨世铎都惊叹到麻木了,到最后心里只剩一个念头,那就是天朝实在太伟大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汴京朝拜一番。
不知不觉,来到了接近山顶的一片平地上,只见用草席搭起的凉亭下,站着几个宋朝官员,为首穿绯袍的年轻人,正是他曾经见过的大宋状元陈仲方。
一看见宋端平,陈恪便大笑着迎上来,两人亲热的互相拍了拍肩膀,宋端平便把身边的杨世铎介绍给他,意思是,千万别说漏了嘴。
陈恪却不以为意的笑朗声笑道:“早听说杨军师有大理第一智者之称。来得正好啊,这东川城的图纸今日定稿,快帮我们参谋参谋。”
杨世铎虽然口上连称不敢,一双眼却瞪了起来。
陈恪又向他们介绍自己身边的官员,那个三四十岁,身材高大的叫苏颂,字子容,官任馆阁校勘。另一位白面矮小的叫沈括字存中,原任海州沭阳知县,都是被陈恪点将,稀里糊涂跟着他南下的。
起先两人还有些抵触,毕竟一个在人间天堂、一个在京城做官,日子过得都很滋润,却稀里糊涂要从军南征,换了谁都会有情绪。但是见面之后,陈恪宣布了他们的任务——贯通北盘江、红水河水道,并告诉他们工程十分有难度时,两人全都来了劲儿。
这让陈恪身边的官员很不理解,怎么还有人,越是听说差事难办就高兴呢?对此,陈恪只能报以高深的微笑:“你们不懂技术官僚的闷骚……”
大宋朝,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两位科学家的心灵,岂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苏颂和沈括两个随军出征,一路勘探水道,探讨施工方案,等到了东川,已经拿出了一个成熟的计划。但陈恪马上给他们新的任务——为未来的东川城作设计规划。
“东川不只是我大宋的军营,也不只是未来的矿业中心、钱业中心,更是向大理人展示我大宋强大实力、伟大文明的舞台。”对这座城市的期许,陈恪如是说道:“要让这座城市,有磁石一般的吸引力,吸引大理人、大宋人、乃至交趾、暹罗、缅甸人来这里生活。不只是因为铜矿、银矿,而是因为这座城市本身!”
世上最好大喜功的有两种人,一是狂妄的政客,一是疯狂的科学家,当这两种人凑齐后,就是眼前这幅景象了。
首先是城市地点的选择,陈恪的要求十分苛刻,他认为城市地点的选择,首先要以居民的健康为重。
沈括和苏颂便按照他的要求,给出了具体的择址条件——那里应当是高地,无雾无霜,气候要温和,不冷也不热。此外,还要避免在沼泽地的附近。因为早晨太阳升起时微风吹过城市,如果微风带来的雾霭混合了沼泽地的雾霭,沼泽地生物的有毒气息就会漂浮到居民的身上,长时间必然引发疫病。这一点,在大理可谓至关重要,因为这个年代的云南,到处是充满瘴气、滋生疟痢的湿地。
除此之外,选址还应当考虑安全性、交通便利、城市空间等因素。
这就是当初宋人选址,令高升泰抓狂的原因——条件实在太苛刻了。
千挑万选之后,最终选定了这处位于缮阐府北的临江坝子上,建筑未来的东川城。
选址之后,是具体的城市规划。按照苏颂和沈括的理解,无非就是城墙的设计、城区的划分和道路的安排。但陈恪着重提出,城内的卫生条件也至关重要,为此他给出三点要求,不受污染的输水道,通畅的排水道和足够的公共浴池和厕所。
为了让未来的东川城符合要求,陈恪也亲自加入了设计者的行列,经过十几天的激烈讨论,今日终于定稿了。
如今展现在宋端平和杨世铎面前的,是一个立体的城市设计。除了他们惯常概念中的街道、街区、河道、〖广〗场设计外,还有架设在空中的高架引水渠……这是城市建设在高地,必须付出的成本。而大宋境内的城市,为了取水方便,大都建在低处,各种弊病也由此而生。
北盘江的水,通过高架的引水渠,引水进城后,将储藏在蓄水塔中。沉淀之后,通过叶脉般的沟渠分配给各个街区的公厕、澡堂和住户中。
排水道则在地下,同样如叶脉一般,主排水道竟高达一丈,除了排污还有泄洪的功效。
在这些令人无比震撼的设计基础上,才是他们所熟悉的道路、街巷、运河、府衙、市场、兵营、学堂等设计……
“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待两人看完图纸之后,陈恪笑问道。
“太太……太震撼了。”杨世铎都震撼的说不利索话了,大宋朝的手笔,已经超过他想象了:“我太太……太希望看到这座城市建起来的样子了。”
“成本,你考虑过成本了么?”宋端平却冷静道:“要营建这样一座城市,需要多少木料、多少石材,多少人力、多少时间?”言外之意,未免也太好大喜功了吧。
“hua费不了太多”陈恪笑道:“就我手里这四万兵,一个冬天,明年开春就能看到这座城市的雏形。”
“怎么可能那么快?”宋端平不信道。
“不信咱么打赌”陈恪笑望着自己儿时的伙伴道。
“打赌就打赌!”宋端平笑道:“我倒要看看这究竟是座奇迹之城,还是牛皮之城!”
分割小和尚的黄疸终于好了,万岁……(未完待续)
第二日,杨世铎打着白旗,出现在龙首关前。
道明来意后,他被用吊篮接进了关中。也第一次见到了,把杨家挡在关外一百天的宋朝官员。
看到那些只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杨世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一经交谈,他便没了小觑之心,不禁暗暗感叹,大宋果然是人杰地灵的天朝上国,如此出色的年轻人,在大理一个也找不出来。
明白他的意图后,王韶等人自然要请示在大理城的王珪……王珪与范镇是平级,且都是钦差,还真不好说谁听说的,不过王珪有恬退之风,让他们派侍卫将杨世铎送到缮阐府去,由范父子做决定。
知道事关重大,又怕半路有人加害,王韶等人让杨世铎剃了胡子,换上大宋禁卫的衣装,然后护送宋端平宋大人,去东川宋军大营汇报工作。
一路无话,五日后抵达东川军营,只见这里已经变成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从来路远远望去,军营依山傍水。山坡下,无数赤着上身的兵卒在挖地基,这些挖好的地基沿着山梁蜿蜒而上,竟然一眼望不到边。
“我的天,这是要修万里长城么?”看着这副景象连宋端平都惊讶极了。
‘这哪是修兵营,这分明是在筑城。’杨世铎更是暗暗咋舌道:‘如此浩大的工程,看来宋人定然是要留下不走了……’
队伍靠近了,便见一个木栅栏、鹿砦、拒马组成的传统营寨横在眼前,守备森严。
亮明身份之后,卫士进去通禀。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名参军出来相迎。
“宋宣赞,大帅有请。”参军拱手相让道。
一层层通传之后,宋端平带着杨世铎,来到大营参见范镇。
范镇亲切的接见了他们,对杨家的态度表示了赞许,但到底答不答应,却说还得等到人齐了。再作商议。便安排了筵席款待二人,宋端平看了陪坐的一干文武,却不见陈恪的身影,不禁暗暗奇怪。又怕有什么忌讳,只好忍着不问。
“肯定是想问仲方哪去了。”范镇笑道:“那家伙这些天,和几个他从内地调来的官员,就吃住在工地上,说是要规划未来的东川城。”说着苦笑道:“老夫也去凑过热闹。可实在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吃过饭,宋端平就去寨后的工地上的找陈恪,杨世铎想尽可能了解宋人,死皮赖脸要跟着。宋端平本不想让他去,但前来迎接的官员却说无妨。
杨世铎便屁颠屁颠的跟着,来到了一片繁忙的工地上。他看到,工地被几条纵横交错的深灰色坚硬道路,划分成若干区域,有的区域里,是成片的石灰窑。正袅袅冒着黑烟,有的区域,则摆着上千个模具,有工匠将一担担的灰色粘稠物倾倒进去;有的区域,则摆着浇注好,待使用的长方形石板……是的,他没眼hua,那些坚硬的石板,确实是用模具浇筑出来的,就像做豆腐一样。
他还看到无数的滑轮、杠杆。组成的精巧器械,轻松将这些沉重的石板,运送到工地各处去,然后由工匠们,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一栋房屋的雏形很快便形成了……
一路走来。杨世铎都惊叹到麻木了,到最后心里只剩一个念头,那就是天朝实在太伟大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汴京朝拜一番。
不知不觉,来到了接近山顶的一片平地上,只见用草席搭起的凉亭下,站着几个宋朝官员,为首穿绯袍的年轻人,正是他曾经见过的大宋状元陈仲方。
一看见宋端平,陈恪便大笑着迎上来,两人亲热的互相拍了拍肩膀,宋端平便把身边的杨世铎介绍给他,意思是,千万别说漏了嘴。
陈恪却不以为意的笑朗声笑道:“早听说杨军师有大理第一智者之称。来得正好啊,这东川城的图纸今日定稿,快帮我们参谋参谋。”
杨世铎虽然口上连称不敢,一双眼却瞪了起来。
陈恪又向他们介绍自己身边的官员,那个三四十岁,身材高大的叫苏颂,字子容,官任馆阁校勘。另一位白面矮小的叫沈括字存中,原任海州沭阳知县,都是被陈恪点将,稀里糊涂跟着他南下的。
起先两人还有些抵触,毕竟一个在人间天堂、一个在京城做官,日子过得都很滋润,却稀里糊涂要从军南征,换了谁都会有情绪。但是见面之后,陈恪宣布了他们的任务——贯通北盘江、红水河水道,并告诉他们工程十分有难度时,两人全都来了劲儿。
这让陈恪身边的官员很不理解,怎么还有人,越是听说差事难办就高兴呢?对此,陈恪只能报以高深的微笑:“你们不懂技术官僚的闷骚……”
大宋朝,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两位科学家的心灵,岂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苏颂和沈括两个随军出征,一路勘探水道,探讨施工方案,等到了东川,已经拿出了一个成熟的计划。但陈恪马上给他们新的任务——为未来的东川城作设计规划。
“东川不只是我大宋的军营,也不只是未来的矿业中心、钱业中心,更是向大理人展示我大宋强大实力、伟大文明的舞台。”对这座城市的期许,陈恪如是说道:“要让这座城市,有磁石一般的吸引力,吸引大理人、大宋人、乃至交趾、暹罗、缅甸人来这里生活。不只是因为铜矿、银矿,而是因为这座城市本身!”
世上最好大喜功的有两种人,一是狂妄的政客,一是疯狂的科学家,当这两种人凑齐后,就是眼前这幅景象了。
首先是城市地点的选择,陈恪的要求十分苛刻,他认为城市地点的选择,首先要以居民的健康为重。
沈括和苏颂便按照他的要求,给出了具体的择址条件——那里应当是高地,无雾无霜,气候要温和,不冷也不热。此外,还要避免在沼泽地的附近。因为早晨太阳升起时微风吹过城市,如果微风带来的雾霭混合了沼泽地的雾霭,沼泽地生物的有毒气息就会漂浮到居民的身上,长时间必然引发疫病。这一点,在大理可谓至关重要,因为这个年代的云南,到处是充满瘴气、滋生疟痢的湿地。
除此之外,选址还应当考虑安全性、交通便利、城市空间等因素。
这就是当初宋人选址,令高升泰抓狂的原因——条件实在太苛刻了。
千挑万选之后,最终选定了这处位于缮阐府北的临江坝子上,建筑未来的东川城。
选址之后,是具体的城市规划。按照苏颂和沈括的理解,无非就是城墙的设计、城区的划分和道路的安排。但陈恪着重提出,城内的卫生条件也至关重要,为此他给出三点要求,不受污染的输水道,通畅的排水道和足够的公共浴池和厕所。
为了让未来的东川城符合要求,陈恪也亲自加入了设计者的行列,经过十几天的激烈讨论,今日终于定稿了。
如今展现在宋端平和杨世铎面前的,是一个立体的城市设计。除了他们惯常概念中的街道、街区、河道、〖广〗场设计外,还有架设在空中的高架引水渠……这是城市建设在高地,必须付出的成本。而大宋境内的城市,为了取水方便,大都建在低处,各种弊病也由此而生。
北盘江的水,通过高架的引水渠,引水进城后,将储藏在蓄水塔中。沉淀之后,通过叶脉般的沟渠分配给各个街区的公厕、澡堂和住户中。
排水道则在地下,同样如叶脉一般,主排水道竟高达一丈,除了排污还有泄洪的功效。
在这些令人无比震撼的设计基础上,才是他们所熟悉的道路、街巷、运河、府衙、市场、兵营、学堂等设计……
“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待两人看完图纸之后,陈恪笑问道。
“太太……太震撼了。”杨世铎都震撼的说不利索话了,大宋朝的手笔,已经超过他想象了:“我太太……太希望看到这座城市建起来的样子了。”
“成本,你考虑过成本了么?”宋端平却冷静道:“要营建这样一座城市,需要多少木料、多少石材,多少人力、多少时间?”言外之意,未免也太好大喜功了吧。
“hua费不了太多”陈恪笑道:“就我手里这四万兵,一个冬天,明年开春就能看到这座城市的雏形。”
“怎么可能那么快?”宋端平不信道。
“不信咱么打赌”陈恪笑望着自己儿时的伙伴道。
“打赌就打赌!”宋端平笑道:“我倒要看看这究竟是座奇迹之城,还是牛皮之城!”
分割小和尚的黄疸终于好了,万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