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楚天腥风 伍员走国(3)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最强战神、龙王殿、天下第九、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孙子传最新章节!
原来伍子胥来到江边,见追兵将至,便脱下白袍挂在江边的一棵柳树上,脱下脚上的鞋置于江边,又换了双草鞋,循江而下。追者目睹伍子胥的衣服和鞋,都说他走投无路,已经投江自尽了,便带其衣服和鞋回都交差。伍子胥利用这段时间,又跑了一程。
伍子胥一心欲投奔吴国,他循长江跑了一阵又一阵,突然收住脚步,因为奔吴路途遥远,且沿途把守得铁桶一般,关隘哨卡,如何通得过去呢?既然太子建在宋,不如先到宋暂避一时,待躲过这阵风浪,再赴吴借兵,救父兄,除奸贼,杀昏君。主意既定,伍子胥调头转身,奔向睢阳。正行之间,迎面来了一队人马,伍子胥不觉出了一身冷汗,他料定这是楚王派兵到南边去堵截的,急忙拐进路边的柳林藏身,窥探动静。过了一会儿,才辩认清楚,原来是其结拜兄弟申包胥,便出来相见。申包胥问:“贤弟行色匆匆,如此狼狈,欲将何往?”伍子胥见问,泪如雨下,将父兄蒙难,昏君追捕的事,简叙一遍,最后咬牙切齿地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前去借兵,活捉昏君与奸贼,啖其肉,寝其皮,方解我心头之恨!”
申包胥奉命出使方归,尚未抵郢,国中变故,一无所知,听了伍子胥的血泪控诉,不禁泪下,但他以忠君规劝伍子胥忍耐,万不可犯上作乱,留骂名于千古。伍子胥哪里能接受申包胥这迂腐之见,慷慨陈词道:“兄长差矣,历代为君者颇多,各有贤愚不等,圣明如尧、舜,才配称天下之主,受万民拥戴;暴虐如桀、纣,只知横行残忍,理当死于臣子之手。今楚王纳儿媳,逐嫡嗣,信谗佞,戮忠良,人伦丧尽,无道已极!小弟借兵伐楚,既为报父兄之仇,也为楚国扫荡奸佞,另立明君,广施仁政于天下,振兴先王创立之基业。若不能除灭暴君以报父兄大仇,小弟誓不立于天地之间也!”
申包胥见伍子胥已将话说绝,再劝亦属多此一举,只好摇头叹气,说道:“贤弟之心,愚兄知之。愚兄若教贤弟报此家仇,就对楚国不忠;若不教贤弟报此家仇,则又使贤弟对父兄不孝,也罢,你我兄弟从今日起,各行其道,贤弟尽其孝,愚兄尽其忠。将来贤弟如果使楚国倾危,愚兄就要使楚国安定;贤弟如果灭掉了楚国,愚兄就要复立楚国。贤弟前途珍重,好自为之。兄弟二人抱拳泣别,各奔前程。
伍子胥刚到宋国,便从楚国传来了噩耗,不仅父兄被杀,全家已被满门抄斩,遇难者三百余口。闻噩耗,五雷轰顶,伍子胥大放悲声,涕泪交流,跪对西南,向天发誓:“员定借兵伐楚,生啖楚王之肉,车裂无极之身,为我全家满门报仇雪恨!”
在宋国,伍子胥拜见了太子建,各诉委屈,相互抱头痛哭,悲声响遏行云。
其时宋正闹内乱,有一伙人到楚借兵去了,显然,宋非久留之地,二人协商后,决定先到临近的郑国去看看形势。
郑系小国,摇摆于晋、楚之间,有时依附楚国,有时依附晋国。郑见楚太子来投,让其往见晋侯。
晋虽大国,但此时的晋顷公,傀儡而已,全国势力,多集中于韩、赵、魏等凡家贵族手中,他们想借此机会灭掉郑国,要太子建在郑作内应。
芈建回到郑国,将晋之打算言于伍子胥,伍子胥坚决反对。然而芈建一意孤行,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带着二十余人去了。后因事机不密,被郑定公发觉,太子建连同他带去的人,都被杀死。伍子胥闻讯,立即带着太子建之子芈胜逃离郑国。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日藏夜行,吃尽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来到陈国。陈亦是小国,现已成了楚之属国,伍子胥不敢声张,依然是昼伏夜出,慌慌张张地乘夜色赶路。他们欲赴吴,昭关是唯一的通路。
昭关是一座形势十分险峻的隘口通道,它位于小岘山之西(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北),两座巨峰陡直如削,直插云汉,昭关乃两峰中间之缺口,关城建于并峙的两峰中间,只要城门一关,飞鸟也休想飞过。出关前行,不远又有大江阻隔,过江后方有赴吴之坦途。
这昭关平时就有人把守,近来因捉拿伍子胥,特别派了左右司马(wěi)越率大军驻扎关城,盘查得极为仔细。关城门上挂着伍子胥的画影图像,往来行人不得随便出入,内外百姓及行人颇感不便,整日叫苦连天。
伍子胥带公子胜来到离昭关不远处,方知昭关把守得严如密罐,欲偷渡,比登天还难。他和公子胜躲进路旁的一个密林中,搜索枯肠想那过关的办法,绞尽脑汁,也一筹莫展,急得他于林中团团乱转。正当他热锅上蚂蚁似的焦虑不安时,丛林中突然出现一位老者,只见他鹤发童颜,宽袍大袖,年纪在七十开外,手里拿着一束野草,像是个采药草的医生。伍子胥想隐避,已经来不及了,只好上前见礼。老者仔细打量眼前这位壮士,见他立地身高丈余,虎背熊腰,方面大耳,面似冠玉;两道剑眉,又粗又长;一双虎目,目光炯炯如电;鼻正口方,颏下一部马须。头戴淡蓝白花武士巾,自穿淡蓝白花战胞,腰束(tīng)带,足蹬薄底战靴,腰间佩了一口七星宝剑。见这形象,老者颇感面熟,似曾相识,但一时又记不起在何处见过。老者锁眉凝思,大约正在回忆一件件往事。突然,他瞪大了惊疑的眼睛。再次上下审视伍子胥,同时问道:“这不是伍子胥,伍将军吗?”
原来伍子胥来到江边,见追兵将至,便脱下白袍挂在江边的一棵柳树上,脱下脚上的鞋置于江边,又换了双草鞋,循江而下。追者目睹伍子胥的衣服和鞋,都说他走投无路,已经投江自尽了,便带其衣服和鞋回都交差。伍子胥利用这段时间,又跑了一程。
伍子胥一心欲投奔吴国,他循长江跑了一阵又一阵,突然收住脚步,因为奔吴路途遥远,且沿途把守得铁桶一般,关隘哨卡,如何通得过去呢?既然太子建在宋,不如先到宋暂避一时,待躲过这阵风浪,再赴吴借兵,救父兄,除奸贼,杀昏君。主意既定,伍子胥调头转身,奔向睢阳。正行之间,迎面来了一队人马,伍子胥不觉出了一身冷汗,他料定这是楚王派兵到南边去堵截的,急忙拐进路边的柳林藏身,窥探动静。过了一会儿,才辩认清楚,原来是其结拜兄弟申包胥,便出来相见。申包胥问:“贤弟行色匆匆,如此狼狈,欲将何往?”伍子胥见问,泪如雨下,将父兄蒙难,昏君追捕的事,简叙一遍,最后咬牙切齿地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前去借兵,活捉昏君与奸贼,啖其肉,寝其皮,方解我心头之恨!”
申包胥奉命出使方归,尚未抵郢,国中变故,一无所知,听了伍子胥的血泪控诉,不禁泪下,但他以忠君规劝伍子胥忍耐,万不可犯上作乱,留骂名于千古。伍子胥哪里能接受申包胥这迂腐之见,慷慨陈词道:“兄长差矣,历代为君者颇多,各有贤愚不等,圣明如尧、舜,才配称天下之主,受万民拥戴;暴虐如桀、纣,只知横行残忍,理当死于臣子之手。今楚王纳儿媳,逐嫡嗣,信谗佞,戮忠良,人伦丧尽,无道已极!小弟借兵伐楚,既为报父兄之仇,也为楚国扫荡奸佞,另立明君,广施仁政于天下,振兴先王创立之基业。若不能除灭暴君以报父兄大仇,小弟誓不立于天地之间也!”
申包胥见伍子胥已将话说绝,再劝亦属多此一举,只好摇头叹气,说道:“贤弟之心,愚兄知之。愚兄若教贤弟报此家仇,就对楚国不忠;若不教贤弟报此家仇,则又使贤弟对父兄不孝,也罢,你我兄弟从今日起,各行其道,贤弟尽其孝,愚兄尽其忠。将来贤弟如果使楚国倾危,愚兄就要使楚国安定;贤弟如果灭掉了楚国,愚兄就要复立楚国。贤弟前途珍重,好自为之。兄弟二人抱拳泣别,各奔前程。
伍子胥刚到宋国,便从楚国传来了噩耗,不仅父兄被杀,全家已被满门抄斩,遇难者三百余口。闻噩耗,五雷轰顶,伍子胥大放悲声,涕泪交流,跪对西南,向天发誓:“员定借兵伐楚,生啖楚王之肉,车裂无极之身,为我全家满门报仇雪恨!”
在宋国,伍子胥拜见了太子建,各诉委屈,相互抱头痛哭,悲声响遏行云。
其时宋正闹内乱,有一伙人到楚借兵去了,显然,宋非久留之地,二人协商后,决定先到临近的郑国去看看形势。
郑系小国,摇摆于晋、楚之间,有时依附楚国,有时依附晋国。郑见楚太子来投,让其往见晋侯。
晋虽大国,但此时的晋顷公,傀儡而已,全国势力,多集中于韩、赵、魏等凡家贵族手中,他们想借此机会灭掉郑国,要太子建在郑作内应。
芈建回到郑国,将晋之打算言于伍子胥,伍子胥坚决反对。然而芈建一意孤行,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带着二十余人去了。后因事机不密,被郑定公发觉,太子建连同他带去的人,都被杀死。伍子胥闻讯,立即带着太子建之子芈胜逃离郑国。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日藏夜行,吃尽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来到陈国。陈亦是小国,现已成了楚之属国,伍子胥不敢声张,依然是昼伏夜出,慌慌张张地乘夜色赶路。他们欲赴吴,昭关是唯一的通路。
昭关是一座形势十分险峻的隘口通道,它位于小岘山之西(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北),两座巨峰陡直如削,直插云汉,昭关乃两峰中间之缺口,关城建于并峙的两峰中间,只要城门一关,飞鸟也休想飞过。出关前行,不远又有大江阻隔,过江后方有赴吴之坦途。
这昭关平时就有人把守,近来因捉拿伍子胥,特别派了左右司马(wěi)越率大军驻扎关城,盘查得极为仔细。关城门上挂着伍子胥的画影图像,往来行人不得随便出入,内外百姓及行人颇感不便,整日叫苦连天。
伍子胥带公子胜来到离昭关不远处,方知昭关把守得严如密罐,欲偷渡,比登天还难。他和公子胜躲进路旁的一个密林中,搜索枯肠想那过关的办法,绞尽脑汁,也一筹莫展,急得他于林中团团乱转。正当他热锅上蚂蚁似的焦虑不安时,丛林中突然出现一位老者,只见他鹤发童颜,宽袍大袖,年纪在七十开外,手里拿着一束野草,像是个采药草的医生。伍子胥想隐避,已经来不及了,只好上前见礼。老者仔细打量眼前这位壮士,见他立地身高丈余,虎背熊腰,方面大耳,面似冠玉;两道剑眉,又粗又长;一双虎目,目光炯炯如电;鼻正口方,颏下一部马须。头戴淡蓝白花武士巾,自穿淡蓝白花战胞,腰束(tīng)带,足蹬薄底战靴,腰间佩了一口七星宝剑。见这形象,老者颇感面熟,似曾相识,但一时又记不起在何处见过。老者锁眉凝思,大约正在回忆一件件往事。突然,他瞪大了惊疑的眼睛。再次上下审视伍子胥,同时问道:“这不是伍子胥,伍将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