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朝廷内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重生之大总统最新章节!
光绪二年,宋骁飞赶回京城后,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的权力斗争再次白热化,李鸿章再次面临站队问题。
这一次,宋骁飞的想法,是将恭亲王和清流都连根拔起,全部扳倒。
当然,这需要争取慈禧太后的支持,幸运的是,这时候,慈禧太后扳倒恭亲王和清流的愿望,明显比宋骁飞要强烈得多。
慈禧和恭亲王这对反目的“情侣”,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说到底,还是权力的斗争。
光绪皇帝即位后,清廷的政治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两宫太后依旧垂帘听政,慈安太后还是名义上的一号人物,慈禧只能算“女二号”,恭亲王继续主管总理衙门和军机处,权力依然很大,尤其是军机处,基本没变化,还是恭亲王的地盘。慈禧公开说,军机处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阎王殿”,而“鬼子六”恭亲王就是“阎王爷”。
而军机处在清朝地位特殊,从雍正年间开始,军机处虽然都是兼职,但总揽军政大权,凌驾于六部之上,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加中.央军.委,所以军机大臣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加上两宫太后,就是大清的最高决策机关。
慈禧一直都想染指军机处,但没什么效果。李鸿章虽然深得慈禧的信任,官居一品,但在军机处也是靠边站的人物。光绪元年的军机处由五人组成,即恭亲王奕欣、武英殿大学士文祥、协办大学士宝鋆、协办大学士沈桂芬、工部尚书李鸿藻,其中只有李鸿藻一人还是慈禧太后以“帝师”的名义安插进去的,其他四人都是恭亲王的“死党”。
慈禧太后拉拢慈安太后,在光绪皇帝即位的问题上独断专行,绕过了军机处,对固守正统的清流大臣也是极大的刺激,他们认为慈禧违背了清朝祖制。光绪登基,恭亲王虽措手不及,但很快稳住了脚跟,联合“清流”大臣开始反击。
就在光绪登基不久,内阁侍读学士广安就受恭亲王的指使,上奏了一折子,请求把光绪皇帝即位的事立个“铁券”,永不变更,言下之意,是防止慈禧再生花样,废了光绪皇帝再立新君。更让慈禧不可接受的是,广安要求召开王公、六部、九卿扩大会议,进行讨论,慈禧大怒,将广安流放,发配边疆。
不过,“清流”有一点让恭亲王和世人都很看重,就是“不怕死”,敢于“死谏”。
慈禧好不容易把广安制造的舆论压制下去,吏部主事吴可跳出来,他更为激进,当时阿鲁特皇后没有死,还怀着身孕,他要求光绪皇帝死后,必须立同治皇帝的子嗣为皇位继承人,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到同治帝陵墓附近服毒自尽。
几千年来,大臣死节是中国人最欣赏的,不管他的要求合不合理,慈禧太后马上变得很被动。
吴可死后,朝野震惊,恭亲王不但没有压制舆论,还在军机处里讨论此事,这次连李鸿藻都觉得自己身为臣子,应该站在恭亲王的那一边。慈禧很孤立,地位也岌岌可危,她强烈地意识到,如果掌控不了军机处,她就难以成为大清名副其实的“一号人物”。
慈禧下决心对付恭亲王奕欣和清流大臣,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她目光长远,看到了“十年”之后。她眼看光绪皇帝一天天长大,如果不把强势的奕欣和不要命的清流大臣扳倒,一旦等到光绪皇帝到了亲政的年纪,慈安绝对会表态退出垂帘听政,她到时候孤掌难鸣,绝不可能再像对待同治皇帝那样,对光绪皇帝的亲政一拖再拖。
而打击恭亲王的机会,很快来了。
光绪二年,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文祥病故。文祥是1861年燕京政变的老臣,他和宝鋆多年来一直是恭亲王的左膀右臂,他一死,军机大臣的位置就空出来一个,慈禧太后最先想到了帅叔李鸿章。
晚上,李鸿章和幕僚在庭院商议此事时,盛宣怀、李凤苞、张树声都建议他入军机,毕竟汉臣当军机大臣是难得的荣耀和机遇。
宋骁飞抬头望着一轮昏月,没有说话。李鸿章问他的意见,宋骁飞说:“上次恩师批评我没有搞清朝廷的情况,我特意补了一下功课。现在朝廷的局势,就像这夜幕一样漆黑一团,军机大臣这位置,像头顶的一轮昏月,看上去有一种朦胧美。实际上,到时候恩师会很尴尬。”
李鸿章点点头:“这也正是老夫忧虑的地方。”
宋骁飞说:“恭亲王从咸丰年间就担任领班军机大臣,虽然曾被慈禧太后剥夺过议政王的头衔,但他在军机处根深蒂固。如若恩师进去了,和他太近,容易遭到慈禧太后的猜忌;和恭亲王太远,恩师主导的洋务和海防必然得不到支持。这次军机大臣之争,恭亲王和慈禧太后必定谁都不肯相让,我们不妨保持中立,这样他们双方都会来争取恩师。”
李鸿章捋了捋花白的胡子,说:“你说得有道理。我一向喜欢实干,我想办的铁路和海军都刚刚起步,不能半途而废。而且入军机难免陷入空议,非我所愿。但圣母皇太后的意思,老夫也不好违背。”
宋骁飞说:“恩师不如推荐一个人,慈禧太后也会满意。”
李鸿章问:“谁?”
宋骁飞说:“荣禄。”
李鸿章微笑着点点头:“你跟我想到一块去了。”
第二天早朝,李鸿章以自己还要忙于和英国公使威妥玛周旋“马嘉里案”为由,推荐了时任内务府总管的荣禄当军机大臣。
这当然是慈禧想要的,既提拔荣禄,李鸿章又能在洋务派中继续发挥顶梁柱的作用。但当时荣禄的资历不够,为了把荣禄调进军机处,慈禧把他官升一级,为左都御史、工部尚书。
慈禧太后以前骑在自己身上也就忍了,但这次,她还要撒尿,到自己的“后院”来安插亲信,恭亲王当然不同意,双方僵持不下,恭亲王去找慈安太后,慈安建议他去见见醇亲王。
当时醇亲王虽然成了“闲王”,但他毕竟是光绪皇帝他爹,而且刚退居二线,人脉尚存,便出来当“和事佬”,让沈桂芬提议湖南巡抚王文韶入军机,他去说服荣禄主动放弃军机大臣的位置,这样慈禧太后也保全了自己的颜面,荣禄还照样升了官。
恭亲王答应了,说这办法可行。
醇亲王觉得自己真是个人才,这么好的主意居然被自己想出来了,于是兴冲冲地去找荣禄,他原以为荣禄是自己提拔的人,多少会给自己一点面子。但荣禄觉得自己也已年近四十,正是干大事的时候,入军机一辈子可能也就这一次机会,加上有慈禧太后撑腰,态度模棱两可。
醇亲王以为他已经答应自己,便让沈桂芬去湖南找王文韶,结果,王文昭好不容易答应了,荣禄又跳出来极力争取军机大臣的位置。
醇亲王和沈桂芬都很愤怒,觉得荣禄这人是反复无常的小人。醇亲王咽不下去心中的恶气,禀明慈安太后,说修同治皇帝的皇陵事事都需要找内务府,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在燕京和河北之间跑不方便,急需荣禄这样年富力强的内务府大臣作助手,希望荣禄参与修陵这项重大工程,慈安太后恩准,慈禧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在恭亲王和醇亲王的两面夹击下,荣禄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能入军机,还陪着醇亲王去河北修陵墓去了。
这一次斗争,以恭亲王的胜利告终,湖南巡抚王文韶顺利入了军机。恭亲王还和慈安太后商量,增加了一名军机大臣,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这个人思想比李鸿藻更“清流”,这更加激怒了倔强的慈禧,觉得恭亲王是在为光绪皇帝十年后亲政做准备,加大了她要移开恭亲王这块绊脚石的决心。慈禧太后生下来,就是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女人。
光绪三年,朝廷内斗的形势越来越剧烈,连幕后的宋骁飞也闻到了火药味,李鸿章的铁路计划因醇亲王的反对无疾而终,理由是破坏风水,中国最早建成的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朝廷花了二十八万两白银从英国人手里买来,把铁轨拆了全扔黄埔江里喂鱼去了。整个清廷屁大点事都要吵翻天,就像一个大火药库,仿佛只要来点星星之火,就会猛烈爆炸。
而火药库的导火索,马上就要被曰本人和法国人点燃。;
光绪二年,宋骁飞赶回京城后,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的权力斗争再次白热化,李鸿章再次面临站队问题。
这一次,宋骁飞的想法,是将恭亲王和清流都连根拔起,全部扳倒。
当然,这需要争取慈禧太后的支持,幸运的是,这时候,慈禧太后扳倒恭亲王和清流的愿望,明显比宋骁飞要强烈得多。
慈禧和恭亲王这对反目的“情侣”,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说到底,还是权力的斗争。
光绪皇帝即位后,清廷的政治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两宫太后依旧垂帘听政,慈安太后还是名义上的一号人物,慈禧只能算“女二号”,恭亲王继续主管总理衙门和军机处,权力依然很大,尤其是军机处,基本没变化,还是恭亲王的地盘。慈禧公开说,军机处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阎王殿”,而“鬼子六”恭亲王就是“阎王爷”。
而军机处在清朝地位特殊,从雍正年间开始,军机处虽然都是兼职,但总揽军政大权,凌驾于六部之上,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加中.央军.委,所以军机大臣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加上两宫太后,就是大清的最高决策机关。
慈禧一直都想染指军机处,但没什么效果。李鸿章虽然深得慈禧的信任,官居一品,但在军机处也是靠边站的人物。光绪元年的军机处由五人组成,即恭亲王奕欣、武英殿大学士文祥、协办大学士宝鋆、协办大学士沈桂芬、工部尚书李鸿藻,其中只有李鸿藻一人还是慈禧太后以“帝师”的名义安插进去的,其他四人都是恭亲王的“死党”。
慈禧太后拉拢慈安太后,在光绪皇帝即位的问题上独断专行,绕过了军机处,对固守正统的清流大臣也是极大的刺激,他们认为慈禧违背了清朝祖制。光绪登基,恭亲王虽措手不及,但很快稳住了脚跟,联合“清流”大臣开始反击。
就在光绪登基不久,内阁侍读学士广安就受恭亲王的指使,上奏了一折子,请求把光绪皇帝即位的事立个“铁券”,永不变更,言下之意,是防止慈禧再生花样,废了光绪皇帝再立新君。更让慈禧不可接受的是,广安要求召开王公、六部、九卿扩大会议,进行讨论,慈禧大怒,将广安流放,发配边疆。
不过,“清流”有一点让恭亲王和世人都很看重,就是“不怕死”,敢于“死谏”。
慈禧好不容易把广安制造的舆论压制下去,吏部主事吴可跳出来,他更为激进,当时阿鲁特皇后没有死,还怀着身孕,他要求光绪皇帝死后,必须立同治皇帝的子嗣为皇位继承人,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到同治帝陵墓附近服毒自尽。
几千年来,大臣死节是中国人最欣赏的,不管他的要求合不合理,慈禧太后马上变得很被动。
吴可死后,朝野震惊,恭亲王不但没有压制舆论,还在军机处里讨论此事,这次连李鸿藻都觉得自己身为臣子,应该站在恭亲王的那一边。慈禧很孤立,地位也岌岌可危,她强烈地意识到,如果掌控不了军机处,她就难以成为大清名副其实的“一号人物”。
慈禧下决心对付恭亲王奕欣和清流大臣,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她目光长远,看到了“十年”之后。她眼看光绪皇帝一天天长大,如果不把强势的奕欣和不要命的清流大臣扳倒,一旦等到光绪皇帝到了亲政的年纪,慈安绝对会表态退出垂帘听政,她到时候孤掌难鸣,绝不可能再像对待同治皇帝那样,对光绪皇帝的亲政一拖再拖。
而打击恭亲王的机会,很快来了。
光绪二年,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文祥病故。文祥是1861年燕京政变的老臣,他和宝鋆多年来一直是恭亲王的左膀右臂,他一死,军机大臣的位置就空出来一个,慈禧太后最先想到了帅叔李鸿章。
晚上,李鸿章和幕僚在庭院商议此事时,盛宣怀、李凤苞、张树声都建议他入军机,毕竟汉臣当军机大臣是难得的荣耀和机遇。
宋骁飞抬头望着一轮昏月,没有说话。李鸿章问他的意见,宋骁飞说:“上次恩师批评我没有搞清朝廷的情况,我特意补了一下功课。现在朝廷的局势,就像这夜幕一样漆黑一团,军机大臣这位置,像头顶的一轮昏月,看上去有一种朦胧美。实际上,到时候恩师会很尴尬。”
李鸿章点点头:“这也正是老夫忧虑的地方。”
宋骁飞说:“恭亲王从咸丰年间就担任领班军机大臣,虽然曾被慈禧太后剥夺过议政王的头衔,但他在军机处根深蒂固。如若恩师进去了,和他太近,容易遭到慈禧太后的猜忌;和恭亲王太远,恩师主导的洋务和海防必然得不到支持。这次军机大臣之争,恭亲王和慈禧太后必定谁都不肯相让,我们不妨保持中立,这样他们双方都会来争取恩师。”
李鸿章捋了捋花白的胡子,说:“你说得有道理。我一向喜欢实干,我想办的铁路和海军都刚刚起步,不能半途而废。而且入军机难免陷入空议,非我所愿。但圣母皇太后的意思,老夫也不好违背。”
宋骁飞说:“恩师不如推荐一个人,慈禧太后也会满意。”
李鸿章问:“谁?”
宋骁飞说:“荣禄。”
李鸿章微笑着点点头:“你跟我想到一块去了。”
第二天早朝,李鸿章以自己还要忙于和英国公使威妥玛周旋“马嘉里案”为由,推荐了时任内务府总管的荣禄当军机大臣。
这当然是慈禧想要的,既提拔荣禄,李鸿章又能在洋务派中继续发挥顶梁柱的作用。但当时荣禄的资历不够,为了把荣禄调进军机处,慈禧把他官升一级,为左都御史、工部尚书。
慈禧太后以前骑在自己身上也就忍了,但这次,她还要撒尿,到自己的“后院”来安插亲信,恭亲王当然不同意,双方僵持不下,恭亲王去找慈安太后,慈安建议他去见见醇亲王。
当时醇亲王虽然成了“闲王”,但他毕竟是光绪皇帝他爹,而且刚退居二线,人脉尚存,便出来当“和事佬”,让沈桂芬提议湖南巡抚王文韶入军机,他去说服荣禄主动放弃军机大臣的位置,这样慈禧太后也保全了自己的颜面,荣禄还照样升了官。
恭亲王答应了,说这办法可行。
醇亲王觉得自己真是个人才,这么好的主意居然被自己想出来了,于是兴冲冲地去找荣禄,他原以为荣禄是自己提拔的人,多少会给自己一点面子。但荣禄觉得自己也已年近四十,正是干大事的时候,入军机一辈子可能也就这一次机会,加上有慈禧太后撑腰,态度模棱两可。
醇亲王以为他已经答应自己,便让沈桂芬去湖南找王文韶,结果,王文昭好不容易答应了,荣禄又跳出来极力争取军机大臣的位置。
醇亲王和沈桂芬都很愤怒,觉得荣禄这人是反复无常的小人。醇亲王咽不下去心中的恶气,禀明慈安太后,说修同治皇帝的皇陵事事都需要找内务府,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在燕京和河北之间跑不方便,急需荣禄这样年富力强的内务府大臣作助手,希望荣禄参与修陵这项重大工程,慈安太后恩准,慈禧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在恭亲王和醇亲王的两面夹击下,荣禄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能入军机,还陪着醇亲王去河北修陵墓去了。
这一次斗争,以恭亲王的胜利告终,湖南巡抚王文韶顺利入了军机。恭亲王还和慈安太后商量,增加了一名军机大臣,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这个人思想比李鸿藻更“清流”,这更加激怒了倔强的慈禧,觉得恭亲王是在为光绪皇帝十年后亲政做准备,加大了她要移开恭亲王这块绊脚石的决心。慈禧太后生下来,就是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女人。
光绪三年,朝廷内斗的形势越来越剧烈,连幕后的宋骁飞也闻到了火药味,李鸿章的铁路计划因醇亲王的反对无疾而终,理由是破坏风水,中国最早建成的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朝廷花了二十八万两白银从英国人手里买来,把铁轨拆了全扔黄埔江里喂鱼去了。整个清廷屁大点事都要吵翻天,就像一个大火药库,仿佛只要来点星星之火,就会猛烈爆炸。
而火药库的导火索,马上就要被曰本人和法国人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