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清弊主 > 第660章 对比

第660章 对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清弊主最新章节!

    有关朝廷大力推行满汉一体,倡议满汉联姻,公主下嫁孔府的消息昨日便已在内城传的沸沸扬扬,尽管是小道消息,但是大多数人却都是深信不疑,因为公主下嫁孔府,事关天家,没人敢胡乱造谣,而满汉联姻,也并非是朝廷首次倡议。

    尽管深信不疑,但不见谕旨,众人也不敢尽信,不过,所有人都清楚,如此大事,京报定然会及时刊载,一大早,内城的大小汉官以及民人(也就是汉人)富商缙绅便都纷纷遣人上街等候京报发卖,毕竟满汉联姻,最受益的就他们,他们自然也是最关心此事的。

    内城虽然名义上是满城,居住的都是旗人,但实际上也有许多民人居住在内城,大清入关时制定的分城而居的制度可以说从来就未得到彻底的执行,最基本的一点便是,内城如此庞大的人口,没有商家,可说是无法生存下去。因此,从一开始,内城便设立了上百个‘宫市’,允许外城的商贩进城‘赶庙’,内城的庙会可谓是日日不绝,到了康熙年间,随着统治的巩固以及天下承平日久,朝廷对内外城的管理已是大为松懈,不少商人开始在内城从生计艰难的旗人手里‘长租’房屋。

    为什么是长租,而不是买卖?因为旗产是朝廷明文规定不允许买卖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买卖,双方便借长租之名,行产权转让之实。

    而朝廷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方面是希望繁荣商业,增添京师的繁华,另一方面,内城旗人确实需要商家,且商人们的店面毕竟是花钱‘长租’来的,予以褫夺,定会民怨四起。

    如此一来。内城的民人也就越来越多。有钱的大小汉员为免奔波之苦亦是纷纷在内城租房,富商巨贾,殷实缙绅也都纷纷迁入内城,一则安全,二则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满蒙勋贵,权钱勾结好发财,这是千古不易之至理,稍有家资的商人谁个不知?

    随着大量富商巨贾的涌入,内城亦空前繁华起来。不仅是商号林立,各类市场亦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各类戏院会所客栈亦相继涌入,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旗人开始流向外城,朝廷于康熙三十年,在朝阳门外修了两千间官房,供八旗居住,八旗出城亦自此开始。

    历经数十年下来。京师虽然还有内外城之分。但是旗民早已杂居,不独内城如此,就连戒备森严的皇城也被民人商家逐步渗透,分城而居早已成为一纸空文。

    且说兜售京报的报童一上街,立刻就被等候的心焦的一众人等团团围住,转眼间,京报便被抢售一空,京师内外城的大小茶楼此时也都是暴满。满汉联姻,实则便是旗民通婚,事关满汉各阶层的切身利益,京师上下,可谓是人人关心。

    当贞武推行满汉一体,倡议满汉联姻,鼓励满汉通婚的措施和皇室与孔府联姻的谕旨被一一大声宣读出来。京师的大小茶楼皆是一片沸腾,继而,一众茶客纷纷结账走人,忙着去托请媒人提亲,三年一度的选秀女初选刚刚结束,正是提亲的大好时机,这道谕旨一出,谁都清楚,消息一传开,旗人女子立马就成了香饽饽,拖延的半日,说不定就无亲可提。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这上门提亲自然不能少了媒人,京师跑媒的这一下可火了,家家门口皆是络绎不绝上门请媒说亲的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坐着二人抬小轿的媒人穿梭不停,见此情形,京师的一众商家亦是坐地起价,但凡与说媒提亲沾上边的东西皆是一路提价初选被淘汰的一众旗人秀女家里登时也热闹起来,媒人来往不断,家家户户皆是应接不暇,不过,奇货可居的道理谁家不知,再说,养女攀高门,谁家不想为女儿找个好归宿,因此任凭媒人说破了嘴,大多数旗人都是死咬着不松口,待价而沽。

    崇文门大街,天宝轩茶楼,二楼。

    衍圣公孔毓圻一身便服依窗而坐,悠闲的品着茶,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为生计而奔波的人群,他在看到京报之后,便彻底的松懈下来,不过,他仍是有些在意士绅对孔家与皇室联姻的态度,因此便微服来到茶楼,听听京师士绅对此事是何反应,会有何议论?

    茶楼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忙着回家去托媒提亲或者是回家商议去了,留在茶楼的多是些上了年纪,不再揽事的老人以及一些无所事事的闲人。虽然茶楼有些冷清,但孔毓圻并无离去的意思,他清楚,用不了多长时间,茶楼就会热闹起来的,京城的闲人多,如此盛事,定会引发广泛的热议。

    一壶茶才喝到一半,他便听的一声轻叹,刚刚在他旁一张桌子落座的一位老头满是感慨的道:“这世道可真是变了,世风日下啊。”

    “三爷,这不挺好的吗,何以有此感慨?”陪同他前来的中年人一边给他沏茶,一边小心翼翼的说道。

    “什么叫挺好的?”老人不屑的道,端起起茶盅用杯盖拨了拨茶叶,他才放下茶盅,缓声说道:“元明之时,百姓听闻选宫女,便兴起了‘拉郎配’,顺治四年,京师讹传朝廷要选秀女,结果京师及周围府县城镇,有女在家者俱惊慌无措,再次上演拉郎配。”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顺治五年,朝廷传出满汉联姻的风声,风声传出当天,京师内外,有女之家,皆是焦急万分,不论贫富,将就成亲,早说暮成,不必三杯水酒,只用一鼓一笛,甚至良贱不拘,时刻不限,从早至暮,从暮达旦,遍地皆然。

    时人感慨,‘一封丹诏未为真,三杯淡酒便成亲。夜来明月楼头望,只有嫦娥未嫁人。’”

    那中年人皱着眉头说道:“三爷,这些陈谷子烂芝麻,还提它做什?”

    “那说近点的。”老人斯条慢理的啜了口茶,才道:“康熙三十一年,距今不过二十余年,当时谣传朝廷将有如汉制选侍之举(民间选美入宫),举国若狂,不论城乡,有女之家,婚配者纷纷,无论年齿,不择门第,朝传庚帖,晚即成婚,傧相乐工,奔走不暇,你那时已经知事,对此应该还有印象吧?”

    那中年人看了四周一眼,才道:“三爷,那是谣传选秀入宫,与如今的满汉联姻何干?再说了,时移势易,情势使然嘛。”

    “所以才说世风日下。”老头冷冷的道:“顺治五年,朝廷倡议满汉联姻,是什么光景,如今又是何光景?上门提亲者,趋之若鹜,可谓是截然不同!以前是避之唯恐不及,如今是主动上门。”

    “三爷,这岂不说明满汉联姻乃是顺应民心之举嘛。”那中年人一边继茶,一边娓娓说道:“三爷,您老常说,中庸之道是处事之根本,我看满汉联姻便是暗合中庸之道,满汉势如水火非是朝廷之福,更非百姓之福,满汉联姻是大势所趋,当今圣上如此不惜血本的鼓励满汉联姻,所为何来?不就是图个满汉一体、天下一家,江山永固?

    而天下士绅百姓图的又是什么?无非是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由此观之,满汉联姻实是上利朝廷,下合民心,三爷何必总与顺治爷时期相比?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那时节,满汉之间既惧且疑,何敢联姻?”

    茶楼掌柜此时却是匆匆赶了过来,拱手一揖,满脸堆笑道:“三爷、徐爷,二位可是按老规矩上?”

    那被称做徐爷的中年人拱手还了一礼,起身笑道:“岂敢有劳张掌柜亲自过问。”

    张掌柜轻笑道:“二位爷可是贵客,小的巴结还怕找不到机会呢。”说着话,他便冲着孔毓圻的方向微微摆了摆头。

    那人瞥了一眼一大把年纪的孔毓圻一眼,不以为意的轻笑道:“张掌柜可真是小心,行,老规矩上吧。”毓圻却是听的意犹未尽,这个中年人不仅说话大胆,而且颇有见地,见二人转了话题,他便转身正对二人,微微一揖,含笑道:“二位言谈予人耳目一新,不知对皇室与孔府联姻一事,有何高见?”

    那老头瞥了孔毓圻一眼,便自顾喝茶,那被称做徐爷的中年人却是含笑还了一礼,道:“老先生谬赞,不过是一点愚见而已。”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公主下嫁孔府,不过是朝廷为促进满汉联姻的垂范之举,顺带昭示朝廷尊孔崇孟,尊师重道之意,不过。”

    稍一迟疑,他才接着道:“孔家乃是先圣后裔,国朝虽对孔家礼遇优渥,却是养之以禄,而不任之以事,不独国朝,实则历朝皆是如此,窃以为,联姻可,抬籍入旗却甚为不妥,即便不是嫡长孙,也极易遭天下士子非议。”

    孔毓圻听的不由一愣,不是嫡长孙一脉,都会遭受非议?可皇室主动与孔家联姻,为的便是垂范天下,若是请辞抬籍,那是什么后果?(未完待续)

本站推荐:续南明福晋有喜:爷,求不约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锦绣清宫:四爷的心尖宠妃大宋小郎中西隋帝国绝色狂妃:鬼王的神医宠妃恶魔少爷别吻我誓要休夫:邪王私宠小萌妃农女当家:捡个将军来种田

大清弊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塞外流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塞外流云并收藏大清弊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