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初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逆鳞、银狐、续南明、盛唐风华
顶点小说网 www.23wx.info,最快更新大明春色最新章节!
平原上笼罩着“隆隆隆……”的巨大马蹄声,两万多骑兵在大地上涌动。一些人马在列队缓缓走着,也有一些在迂回慢跑。马军占的地方大,两万多骑的阵仗已是惊天动地。
大明皇帝的中军大旗在风中飘荡,衣甲鲜明的侍卫簇拥着朱高煦,一众人马渐渐走上了官道大路。
就在这时,前面的路上传来一声喊声:“前锋将军平安急报!”
两骑拍马上前盘问。没一会儿,信使便步行来到了朱高煦马前,单膝跪地呈上一份奏章,说道:“赵王送来了赵王府宦官黄太平、及奏章一本。平将军命末将带上奏章,以快马呈送圣上!”
朱高煦叫身边的陈伍开漆封。他拿到奏章,坐在马背上看了一遍;接着递给了旁边的齐泰、侯海、张辅、吴高等人。
高燧在文中称,他身边的宦官黄俨或有大罪,前几日突然逃走了。高燧承认自己驭下不严、难脱过错,遂绑来了黄俨的干儿子,并自请裁撤赵王府所有护卫军!
朱高煦等身边的文武都看完了奏章,他用询问的目光回顾左右。
不料大伙儿都很沉默,连一向话多的侯海也没轻易吭声。毕竟那高燧是朱高煦的亲弟弟,官员们似乎不太好提出建议……
此地属于华北平原,前往北平的地形一马平川。朱高煦亲率两万多马军,正常行军、不到四天便到了北平城外。
雄伟的北平城,应是北方最大的城池;永乐时,朝廷曾准备迁都于此。朱高煦对这里也比较熟悉,城中还有他以前的家,高阳郡王府。
朱高煦眺望着远处的城楼,见东边的城门洞开着,一大群人已迎出城门来了。很明显赵王朱高燧、这回完全没有准备反抗!
平安的前锋军一万骑、先前已经路过了北平城,他们没有进城。城厢间那些成片的帐篷,便是平安麾下的辎重营为后续大军修建好的军营。
过了许久,从城里出来车马人群、渐渐向中军大旗这边靠近过来,距离已不远。
忽然从一辆名叫“象珞”的华丽马车里,跳出来了一个人。那人“扑通”摔倒在地上,正是身穿红色团龙袍的高燧!
周围的随从们哗然,急忙围上去救高燧。高燧却一边推着人们,一边趴在地上哭喊道:“二哥!二哥……弟弟终于见到您了!”
高燧一边在地上爬,一边奥陶大哭,他的样子简直感人肺腑。
然而,双方几乎所有人的神情都很凝重;人们的表情,让气氛莫名其妙地紧张,反倒没几个人感动。
朱高煦赶紧从马背上翻身下来,大步向前面走了过去。俩兄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朱高煦上前抓住高燧的手臂道:“太蠢!摔着了三弟怎办!三弟没事罢?”
高燧摇摇头,抱住朱高煦的腿哭道:“弟弟多少次在梦里见到二哥,想着以前咱们兄弟欢笑的日子……现在臣弟不是在做梦罢?”
“好了,好了,别哭。那么多人瞧着哩,别叫人笑话。”朱高煦感叹道,“平安的人马已搭好了中军大帐,咱们兄弟到中军行辕去,坐下来叙叙旧。”
于是朱高煦把高燧扶起来,又叫人给了一匹坐骑,让他骑马在身边。高燧一路述说衷肠,说到以前的兄弟患难往事,时不时就潸然泪下。
大伙儿来到中军行辕,大帐已让前锋军、以及辎重营的人提前搭建好了。朱高煦在大帐中的正北面落座,高燧和诸文武叩拜罢、也被恩准在两侧坐下。
朱高煦从侯海手里接过了供词卷宗,开口说道:“三弟与顾长史(赵王府长史顾晟)都看看,这是代王谋士杨普的供状。黄俨应该是畏罪潜逃!”说罢,便将卷宗递给身边的陈伍。
高燧与站在身后的顾晟先后翻看了一阵卷宗。陈伍弯下腰,翻开一页,指着有关黄俨的内容。
高燧的脸色很苍白,偶尔掏出手帕在额头上、轻轻揩一下汗水。过了一会,他才痛心疾首地说道:“黄俨本是父皇赏的奴婢,侍奉臣弟的时间也长,臣弟才错信了他啊!没想到那奴婢竟然吃里扒外、狗胆包天,臣弟没能及时察觉,悔之晚矣,不慎让他给跑了……”
他换了一口气,一脸陈恳地问道:“臣弟所言句句属实,圣上相信臣弟么?”
“唉。”朱高煦先叹了一口气,没有马上回答。他看着高燧,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原先不想做皇帝的,只想当个亲王。便是因为有那些心怀叵|测、狼子野心的人想飞黄腾达,谗言怂|恿,长兄才会犯下大错;我才被迫无奈坐了这个位置!我一直在尽力让兄弟、叔父们都相安无事。然而建文余孽、各处奸人不断挑拨离间,阴|谋为非作歹,二哥也难呀!”
高燧一本正经地点头称是。
朱高煦继续说道:“长兄家的事,咱们俩兄弟谁不伤心?这事儿,我事先确实没有料到。三弟要是不信,现在朝廷各衙官吏还在中都查案,你派个人去瞧着!”
高燧拍着胸脯道:“臣弟还能不信自家兄弟?这等歹毒之事,必是建文余孽的阴|谋!”
朱高煦马上接过话来:“既然是自家兄弟,三弟信我,我为何不信三弟?勾结代王府谋士的宦官黄俨,必是他自作主张欺瞒了三弟!咱们是亲兄弟,三弟不可能对我有二心。”
高燧一脸感动,差点又落下泪来。他袖子擦了一下眼睛,用力点头道:“臣弟与圣上,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一条心!”
“三弟!”朱高煦动容地看着高燧,用力地点了一下头。
高燧也抱拳道:“现在父皇母后、大哥都不在了,咱们家只能依靠圣上作主!”
朱高煦神情忽然一变,冷冷道:“不过咱们的十三叔,代王绝不冤枉!官军抓获的那些人,全是代王府的谋士护卫。朕还要赶着去大同府,亲自责问代王,为何不顾亲情!三弟好生在北平呆着,你的护卫也不能裁撤;有你在北平坐镇后方,朕才放心呐!”
高燧急忙跪伏在地,大声道:“臣弟谢圣上恩!”他说罢,趴在那里似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周围的文武此时也似乎放松了一些,大帐里开始出现嗡|嗡说话的声音。
“三弟快快请起。”朱高煦做了一个扶的动作。
高燧谢恩后,又邀请朱高煦入北平城,欲设宴迎驾。
朱高煦道:“这一回没时间了,朕的大军稍作休整,明日一早要继续行军。三弟先为朕办着正事,待朕北征凯旋,再与三弟把酒言欢不迟。”
高燧拜道:“臣弟领旨。”
朱高煦又道:“朕抓到了代王之后,便请各藩王派人到北平来。三弟主持大局,负责审讯事情真相。”
高燧愣了一下,急忙点头道:“臣弟必竭尽全力,不敢负圣上信任。”
……旁晚时分,高燧才带着人马返回北平城。朱高煦送至中军行辕辕门,返回大帐。
负责此次调运粮秣军需的齐泰,走进了中军大帐。他挥了一下手,叫大帐里的几个侍卫也暂且出去了。
齐泰上前小声问道:“赵王既已自请削除护卫,圣上此番留情,可是为了废太子之案而妥协?”
“不全是这个原因。”朱高煦抬起头道,“咱们君臣在京师的时候,便商量好了方略。这回北上,为的是震慑各地、稳定北面、削弱藩王兵权;而不是忽然大举削藩!事情虽有意外,但不能干着干着,忽然轻易地改变初衷。”
齐泰想了想,作揖道:“臣多嘴了,请圣上降罪。”
朱高煦不以为然道:“齐部堂是朕的大臣。朕的策略,当然应该让你知情。”
朱高煦叹了一口气,站起来走了几步,转身又对齐泰说道:“原先的方略,经过了几个月的酝酿策划,朕差不多可以确定,不会出啥事!现在稍微顺手,若便临时改变做法、连削几个藩王,谁能断定会有啥后果?”
齐泰鞠躬道:“圣上手握天下大权,却能克己不滥用,臣敬佩之至!”
朱高煦摆摆手,问道:“齐部堂认为,朕这件事做得对吗?”
齐泰道:“圣上英明!”
朱高煦踱到了椅子旁边,便顺势坐了回去。他一副沉思的模样,过了一会儿,才忽然开口道:“我在高燧跟前说的话,倒不是虚言。以前我真不想做皇帝的,甚么心也不用操,便能享|受一世富贵,何乐不为?要不是被逼无奈,我可能不会指靠云南那点兵力图谋大事。”
齐泰所有所思地缓缓点头,接着马上抱拳道:“圣上所言极是。”
朱高煦道:“可朕已经做了皇帝,统|治着大明万里疆域;为这个皇位,死了那么多人。朕便想做一些长远的、有意义的事,不能在削藩一件事上栽了!”
君臣二人对视了片刻,齐泰的神情有点复杂,似乎明白朱高煦的用心,又似乎不太清楚。
太阳已经下山,初秋残存的虫子,已陆续在帐外鸣唱起来。
平原上笼罩着“隆隆隆……”的巨大马蹄声,两万多骑兵在大地上涌动。一些人马在列队缓缓走着,也有一些在迂回慢跑。马军占的地方大,两万多骑的阵仗已是惊天动地。
大明皇帝的中军大旗在风中飘荡,衣甲鲜明的侍卫簇拥着朱高煦,一众人马渐渐走上了官道大路。
就在这时,前面的路上传来一声喊声:“前锋将军平安急报!”
两骑拍马上前盘问。没一会儿,信使便步行来到了朱高煦马前,单膝跪地呈上一份奏章,说道:“赵王送来了赵王府宦官黄太平、及奏章一本。平将军命末将带上奏章,以快马呈送圣上!”
朱高煦叫身边的陈伍开漆封。他拿到奏章,坐在马背上看了一遍;接着递给了旁边的齐泰、侯海、张辅、吴高等人。
高燧在文中称,他身边的宦官黄俨或有大罪,前几日突然逃走了。高燧承认自己驭下不严、难脱过错,遂绑来了黄俨的干儿子,并自请裁撤赵王府所有护卫军!
朱高煦等身边的文武都看完了奏章,他用询问的目光回顾左右。
不料大伙儿都很沉默,连一向话多的侯海也没轻易吭声。毕竟那高燧是朱高煦的亲弟弟,官员们似乎不太好提出建议……
此地属于华北平原,前往北平的地形一马平川。朱高煦亲率两万多马军,正常行军、不到四天便到了北平城外。
雄伟的北平城,应是北方最大的城池;永乐时,朝廷曾准备迁都于此。朱高煦对这里也比较熟悉,城中还有他以前的家,高阳郡王府。
朱高煦眺望着远处的城楼,见东边的城门洞开着,一大群人已迎出城门来了。很明显赵王朱高燧、这回完全没有准备反抗!
平安的前锋军一万骑、先前已经路过了北平城,他们没有进城。城厢间那些成片的帐篷,便是平安麾下的辎重营为后续大军修建好的军营。
过了许久,从城里出来车马人群、渐渐向中军大旗这边靠近过来,距离已不远。
忽然从一辆名叫“象珞”的华丽马车里,跳出来了一个人。那人“扑通”摔倒在地上,正是身穿红色团龙袍的高燧!
周围的随从们哗然,急忙围上去救高燧。高燧却一边推着人们,一边趴在地上哭喊道:“二哥!二哥……弟弟终于见到您了!”
高燧一边在地上爬,一边奥陶大哭,他的样子简直感人肺腑。
然而,双方几乎所有人的神情都很凝重;人们的表情,让气氛莫名其妙地紧张,反倒没几个人感动。
朱高煦赶紧从马背上翻身下来,大步向前面走了过去。俩兄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朱高煦上前抓住高燧的手臂道:“太蠢!摔着了三弟怎办!三弟没事罢?”
高燧摇摇头,抱住朱高煦的腿哭道:“弟弟多少次在梦里见到二哥,想着以前咱们兄弟欢笑的日子……现在臣弟不是在做梦罢?”
“好了,好了,别哭。那么多人瞧着哩,别叫人笑话。”朱高煦感叹道,“平安的人马已搭好了中军大帐,咱们兄弟到中军行辕去,坐下来叙叙旧。”
于是朱高煦把高燧扶起来,又叫人给了一匹坐骑,让他骑马在身边。高燧一路述说衷肠,说到以前的兄弟患难往事,时不时就潸然泪下。
大伙儿来到中军行辕,大帐已让前锋军、以及辎重营的人提前搭建好了。朱高煦在大帐中的正北面落座,高燧和诸文武叩拜罢、也被恩准在两侧坐下。
朱高煦从侯海手里接过了供词卷宗,开口说道:“三弟与顾长史(赵王府长史顾晟)都看看,这是代王谋士杨普的供状。黄俨应该是畏罪潜逃!”说罢,便将卷宗递给身边的陈伍。
高燧与站在身后的顾晟先后翻看了一阵卷宗。陈伍弯下腰,翻开一页,指着有关黄俨的内容。
高燧的脸色很苍白,偶尔掏出手帕在额头上、轻轻揩一下汗水。过了一会,他才痛心疾首地说道:“黄俨本是父皇赏的奴婢,侍奉臣弟的时间也长,臣弟才错信了他啊!没想到那奴婢竟然吃里扒外、狗胆包天,臣弟没能及时察觉,悔之晚矣,不慎让他给跑了……”
他换了一口气,一脸陈恳地问道:“臣弟所言句句属实,圣上相信臣弟么?”
“唉。”朱高煦先叹了一口气,没有马上回答。他看着高燧,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原先不想做皇帝的,只想当个亲王。便是因为有那些心怀叵|测、狼子野心的人想飞黄腾达,谗言怂|恿,长兄才会犯下大错;我才被迫无奈坐了这个位置!我一直在尽力让兄弟、叔父们都相安无事。然而建文余孽、各处奸人不断挑拨离间,阴|谋为非作歹,二哥也难呀!”
高燧一本正经地点头称是。
朱高煦继续说道:“长兄家的事,咱们俩兄弟谁不伤心?这事儿,我事先确实没有料到。三弟要是不信,现在朝廷各衙官吏还在中都查案,你派个人去瞧着!”
高燧拍着胸脯道:“臣弟还能不信自家兄弟?这等歹毒之事,必是建文余孽的阴|谋!”
朱高煦马上接过话来:“既然是自家兄弟,三弟信我,我为何不信三弟?勾结代王府谋士的宦官黄俨,必是他自作主张欺瞒了三弟!咱们是亲兄弟,三弟不可能对我有二心。”
高燧一脸感动,差点又落下泪来。他袖子擦了一下眼睛,用力点头道:“臣弟与圣上,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一条心!”
“三弟!”朱高煦动容地看着高燧,用力地点了一下头。
高燧也抱拳道:“现在父皇母后、大哥都不在了,咱们家只能依靠圣上作主!”
朱高煦神情忽然一变,冷冷道:“不过咱们的十三叔,代王绝不冤枉!官军抓获的那些人,全是代王府的谋士护卫。朕还要赶着去大同府,亲自责问代王,为何不顾亲情!三弟好生在北平呆着,你的护卫也不能裁撤;有你在北平坐镇后方,朕才放心呐!”
高燧急忙跪伏在地,大声道:“臣弟谢圣上恩!”他说罢,趴在那里似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周围的文武此时也似乎放松了一些,大帐里开始出现嗡|嗡说话的声音。
“三弟快快请起。”朱高煦做了一个扶的动作。
高燧谢恩后,又邀请朱高煦入北平城,欲设宴迎驾。
朱高煦道:“这一回没时间了,朕的大军稍作休整,明日一早要继续行军。三弟先为朕办着正事,待朕北征凯旋,再与三弟把酒言欢不迟。”
高燧拜道:“臣弟领旨。”
朱高煦又道:“朕抓到了代王之后,便请各藩王派人到北平来。三弟主持大局,负责审讯事情真相。”
高燧愣了一下,急忙点头道:“臣弟必竭尽全力,不敢负圣上信任。”
……旁晚时分,高燧才带着人马返回北平城。朱高煦送至中军行辕辕门,返回大帐。
负责此次调运粮秣军需的齐泰,走进了中军大帐。他挥了一下手,叫大帐里的几个侍卫也暂且出去了。
齐泰上前小声问道:“赵王既已自请削除护卫,圣上此番留情,可是为了废太子之案而妥协?”
“不全是这个原因。”朱高煦抬起头道,“咱们君臣在京师的时候,便商量好了方略。这回北上,为的是震慑各地、稳定北面、削弱藩王兵权;而不是忽然大举削藩!事情虽有意外,但不能干着干着,忽然轻易地改变初衷。”
齐泰想了想,作揖道:“臣多嘴了,请圣上降罪。”
朱高煦不以为然道:“齐部堂是朕的大臣。朕的策略,当然应该让你知情。”
朱高煦叹了一口气,站起来走了几步,转身又对齐泰说道:“原先的方略,经过了几个月的酝酿策划,朕差不多可以确定,不会出啥事!现在稍微顺手,若便临时改变做法、连削几个藩王,谁能断定会有啥后果?”
齐泰鞠躬道:“圣上手握天下大权,却能克己不滥用,臣敬佩之至!”
朱高煦摆摆手,问道:“齐部堂认为,朕这件事做得对吗?”
齐泰道:“圣上英明!”
朱高煦踱到了椅子旁边,便顺势坐了回去。他一副沉思的模样,过了一会儿,才忽然开口道:“我在高燧跟前说的话,倒不是虚言。以前我真不想做皇帝的,甚么心也不用操,便能享|受一世富贵,何乐不为?要不是被逼无奈,我可能不会指靠云南那点兵力图谋大事。”
齐泰所有所思地缓缓点头,接着马上抱拳道:“圣上所言极是。”
朱高煦道:“可朕已经做了皇帝,统|治着大明万里疆域;为这个皇位,死了那么多人。朕便想做一些长远的、有意义的事,不能在削藩一件事上栽了!”
君臣二人对视了片刻,齐泰的神情有点复杂,似乎明白朱高煦的用心,又似乎不太清楚。
太阳已经下山,初秋残存的虫子,已陆续在帐外鸣唱起来。